電影《梅蘭芳》中梅蘭芳和燕十三斗戲到底是靠什麼贏的?

電影《梅蘭芳》固然不能同《霸王別姬》相提並論,但是個人認為其前半截還是相當精彩的,尤以梅蘭芳和燕十三的斗戲為高潮!我個人覺得電影中的燕十三的老生唱腔還算精彩,但是沒有想到他在和梅蘭芳斗戲的時候,竟輸得那樣慘!這一場景很令我受刺激,故而生此一問——電影《梅蘭芳》中梅蘭芳和燕十三斗戲到底是靠什麼贏的?換句話說,燕十三為什麼輸?
我第一遍看《梅蘭芳》時,認為燕十三輸是因為有馬三這個混蛋搗亂,本來頭兩場斗戲,梅蘭芳和燕十三已經打成平手,到了第三場,馬三一摔茶壺,才使得全場一下失去了控制,看客們把燕十三的場子砸了個稀爛,我常想,如果沒有馬三搗亂,就讓人家爺倆公公平平地憑著真本事比賽的話,那樣贏得到底會是誰?這一問也許只能請資深京戲愛好者或懂的京戲真假好壞的先生幫我做一下分析了,電影中梅蘭芳和燕十三斗的三場戲,您認為是哪個更好一些?換句話說,梅蘭芳是的確比燕十三唱得好嗎?
我第二遍看時,注意到邱如白的一句話「畹華,你的時代到了。」時代到了,人們不再注重舊的東西,而開始看重新的了,想想也是,那個時候,不正趕上新文化運動嗎?整個文藝界乃至整個社會都興起了新的追求,追求新思想、新科學、新文藝,就連語言也要白話文,在比較梅蘭芳和燕十三,確實,梅蘭芳虛心求教,「戲好才是真的」,不斷的請邱如白改戲、創新戲,十分符合時代的潮流;而燕十三就有點老古董,為了所謂的梨園行的地位,」燕十三「的名聲,不願意改戲,哪怕是戲的糟粕部分,這與時代相悖,就有點鶴立雞群、不得人心,所以那些看戲的才會隨著馬三砸戲場子。但是雖說是時代到了,可是時代也只是剛到或者還將到而未到啊!那些砸場子的又不是什麼天才人物,他們怎麼會對時代有這麼靈敏的嗅覺呢?所以說,他們砸場子只是個從眾心理作祟罷了,要說梅蘭芳後來大紅大紫跟時代有關還好理解,在這樣一個節骨眼上,在這樣一個時代將到而未到的時刻,要說他是憑著時代打贏的擂台,我個人覺得有點牽強!
當我再一次《梅蘭芳》時,注意到了一句台詞,在燕十三臨死前,梅蘭芳穿著戲衣來看他,他說了一句話——「要不是費二爺看了邱先生給你寫的信,我哪兒知道你要怎麼改戲啊」,這句台詞,以前我是聯繫了之前燕十三的一句話「爺爺不守舊啊,爺爺在意的是,本來人家就瞧不起咱梨園行,你這東改西改,不更顯著咱朝三暮四了嗎」看的,那時給我的信息是燕十三為了所謂的梨園行的地位不改戲,說明他有些古董守舊;可是這一次我細細的看了這一部分,發現費二爺看見擺在桌子上的信時,梅蘭芳一直和燕十三在一起,費二爺並沒有對燕十三說信的事,應該是後來才說的,那樣的話,也就是說,燕十三臨終前還是有些後悔的,他的意思是如果提前知道梅蘭芳要把柳迎春改的更有人情味而不是胡亂改動,他還是贊成的。換句話說,燕十三並非不願意改戲,戲有瑕疵,他也願意改,如此看來,他所在意的也就並不是什麼面子,而是骨氣,他不願意讓別人瞧不起梨園行,所以燕十三並非是死守規矩,再說他也是老戲骨了,對京劇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否則也不可能創立譚派!
我之所以一遍一遍的看,就是好奇,我不好奇梅蘭芳贏,我好奇為什麼燕十三會輸,當我第一遍看時,看到第三場斗戲的時候,我的設想是,燕十三會輸,但是可能就是座兒比梅蘭芳少,輸了,那樣的話,燕十三雖然輸了,但是也證明人家確實有真本領,輸是輸在了時代上,他的時代過去了輸了,這即使令人痛心也不至於燕十三一無是處,就像《霸王別姬》里程蝶衣,新中國建立,他的時代過去了,雖然後來被整的很慘,但是他依然是令人尊敬的,他輸是輸在了時代上,本事還在,玩意兒還在,值得尊敬!可沒想到,陳凱歌設計的成了這個樣子,那些人一砸場子,給我的感覺是,燕十三輸,輸得曖昧!他到底是輸在了時代上還是輸在了玩意兒上?我弄不清了,所以好奇,所以就有此一問,畢竟我不明白他到底是輸在什麼上。


轉一篇柴俊為先生的博客,希望對題主的理解有所幫助。

八卦一下紀錄片《京劇》「捧梅黑譚」的歷史根由

紀錄片《京劇》第二集,全面繼承了陳凱歌《梅蘭芳》影片的庸俗進化論史觀,再度人為的把京劇歷史上的「伶界大王」譚鑫培當作舊勢力的象徵,把「劇界大王」梅蘭芳當作新時代的象徵,編造一個「新」打敗「舊」的故事。歷史觀固然是現代影視人的,但小梅勝老譚的神話卻早已暗流涌動,只不過在當今的文化氛圍下被無限的放大了。

這股暗流要從民初的捧角黨開始說起。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末民初,革命黨興,像姑堂關,一班有雅好的文人墨客亦咸與維新,改了捧角黨。在南方,捧賈璧雲有賈黨,捧馮子和有馮黨。北方几經較量,戰鬥力最強的要數梅蘭芳的梅黨和荀慧生的白黨。兩黨都有行動綱領,執行力頗為了得。白黨綱領旨在使荀入圍四大名旦。

從1927年《順天時報》「五大名伶新劇評選」起,荀慧生入圍的呼聲已經很高,但是梅黨那邊明顯不想帶這個梆子出身的花旦玩。1928年梅黨主幹齊如山策划了上面這組梅、尚、程「三大名旦」的合影(不止此四枚),據我的小人之心揣測,他是想接過當年老生「三鼎甲」的旗號,使旦角「革命黨」的「政權」更具繼承性、合法性,同時「三鼎甲」是有座次的,「X大」則有並駕齊驅之嫌,這也是梅黨所不喜歡的。不過,白黨則作了殊死抵抗!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北京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白黨便開闢了上海戰場。1928年,白黨中堅劉豁公在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戲劇月刊》上,發起《現代四大名旦之比較》徵文評選活動,來了個釜底抽薪,直接把「四大」的稱呼推向社會——不承認都不行!接著在1931年杜祠堂會上,利用荀慧生與青幫的關係(荀拜了三大亨之一的張嘯林)策劃安排了四個人合演《四五花洞》,等於讓其他三人默認了「四大」的說法。年末,上海青幫聞人組織長城唱片公司,又策劃四人合灌《四五花洞》唱片,每人唱一句。片首報名:「民國二十年,長城公司特請四大名旦合唱《五花洞》」,次年該片發行,成為長城公司的最暢銷片,「四大名旦」的說法更是家喻戶曉。

梅黨受此大挫,顯然調整了行動綱領,種種跡象表明,梅黨的最低綱領是確保「梅蘭芳第一」,最高綱領則是不讓人與梅蘭芳平起平坐。其實,訪美以後梅在梨園的老大地位已無人能撼動。但是,梅黨還是嚴防有人要與梅平起平坐。1931年長城唱片灌《四五花洞》唱片,為避免座次之爭,片心特別設計成圓環形,但一人一句的演唱卻無法沒有先後。當時梅蘭芳的第一地位已無可爭議,而後三個座次卻眾說紛紜。於是有人希望梅不唱第一句,自然就破了排座次的隱義。可這明顯是不懂梅黨的底線,梅是決不能留下非第一的印記的,堅持要唱第一句。而主事者多白黨,又保了荀的第三句,最後要不是程硯秋成人之美答應唱末句,片子差點灌不成。

其實,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梅蘭芳的地位十分穩固。程硯秋的挑戰就跟當年梅偶然跟老譚對了對台一樣,不可能有實質性的撼動。所以,梅黨把行動的目標轉向了提升梅的歷史地位。而歷史上能蓋過梅的,主要是譚鑫培,也有楊小樓,但只有譚的地位最難撼動,譚是「伶界大王」,梅在譚故後才獲「劇界大王」的稱號。

譚鑫培根深葉茂,當年也不像如今這麼無節操,不可能做太過分的動作。直到五十年代,梅蘭芳還公開表示,譚鑫培的名字才是中國戲曲的代表,我相信這話多少是帶著真誠的。但是梅黨中的黑譚暗流早就開始涌動。早年關於老譚的自嘲一直是說「男的干不過劉鴻升,女的干不過劉喜奎,土都到這兒(指胸口)了」,後來不知怎麼變成「老生干不過劉鴻昇,旦角干不過梅蘭芳」了。以我的小人之心度之,這個改動很可能是暗藏玄機的,就是要製造小梅對老譚挑戰者的形象, 客觀上也為當今影視界「捧梅黑譚」作了背書。但,老譚這句話其實是賣老資格,並不是真的感到威脅。即使是指梅蘭芳,按劉曾老的說法,「那也是愛惜的話」,不是當他真是對手。而現在卻被解讀成「後來居上」的證據了。

老譚起初提攜過梅,後來台上也有意無意也陰過梅,對梅的劇藝也有微詞,這些對老譚來說可能根本無所謂,但是對成功後的梅來說卻耿耿於懷。唐德剛記述過這些事。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據楊寶忠說,譚鑫培出殯時,楊小朵、余玉琴走在一處議論,說「畹華對梨園長輩素來尊敬,老譚出殯居然禮到人不到,可見老頭把這孩子的心傷透了!」所謂「傷「其實都是台上的事。梅屬於笨鳥先飛的類型,他自己也說是自己是「死口」。而老譚晚年在台上如天馬行空,用劉曾老的話說就像在生活一樣。在老譚的眼裡,小梅就未免有些「笨」。而老譚又是喜歡在台上陰人的。有一回合演《汾河灣》鬧窯,「叫他往那邊,他偏往這邊;叫他往這邊,他偏往那邊」,兩下就撞了。老譚一不高興,後面就打起鄉談陰人,問小梅要「抄手」(湖北話:餛飩),小梅不懂,給囧住了。最不愉快的是兩次演《四郎探母》。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有次老譚與小梅合演《探母》,譚嗓子沒在家。到後台對梅說「今兒你好好唱!」梅會錯意,以為叫他卯上,結果弄得老譚越是想不示弱,嗓子越是不行,【導板】「未開言」就開始轉軸。那天老譚只要了兩個好,一個是用假嗓翻嘎調「叫小番」,一個是「巡營」時翻了個漂亮的吊毛。去兩國舅的是李敬山和高慶奎的父親高四寶,兩人在《過關》時使勁拿老譚開涮,說他「痰堵門痰派」啥的。老譚下場後,兩人還現編唱詞:「我看此人好面善,過關的人兒像老譚。……嗓子壞了唱戲難上難!」老譚鬱悶而歸,暗暗準備翻本。

過了一陣,老譚嗓好了又要與小梅來《探母》。老譚為翻本,使勁卯上,佳腔迭出,越唱越亮。好幾個地方弄得小梅差點張不開嘴,下來據說還哭了。像這類事,對老譚來說過了就過了,就像他自己也被人開涮一樣;可小梅卻一直不能釋懷。尤其是《汾河灣》撞身段這些被陳彥衡等傳開後,梅幾十年後都沒有放下。

許姬傳是陳彥衡的弟子,關於譚、梅《汾河灣》台上撞了,要「抄手「之類的話肯定聽了不少,因此在執筆《舞台生活四十年》時一一作了辯白。但是老人們釆信的不多,劉曾老幾次都說過這事,認同陳彥衡的說法。另外,該書也很正面的記述了《探母》事件,與唐德剛的說法很不一樣。《舞台生活四十年》真正挑戰「伶界大王「的伏筆,埋在兩件事里。

一件就是被陳凱歌搬上銀幕的「打對台」。當然,那個年代不像現在禮崩樂壞無底限,許老也是謙謙君子,絕對不會像陳凱歌那樣,胡編亂造梅蘭芳去跟老譚下戰書,老譚被砸戲園子當場氣死之類的無節操情節。明確表述,所謂的「打對台」純屬碰巧,絕非故意。結果,也只是老譚那邊掉了兩成座而已。梅蘭芳還十分誠懇的表達了悔意與歉意,認為自己不該用這種演一新一舊雙出的噱頭去與老前輩競爭。同時也表明,把這件事說出來是為了讓梅葆玖他們記住,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可是不知他是否會想得到數十年之後,這個他要求吸取的教訓被陳凱歌編成了一個更為荒唐的故事。

另一個就是《樊江關》事件。這件事的原委,據我的綜合分析應該是這樣的: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民國一喊婦女解放,大批家庭婦女,女大學生、顏控加上憤青吐槽派湧入戲園,年輕漂亮嗓子好的梅蘭芳、朱幼芬、王蕙芳等大受追捧,身懷絕藝的老伶工,賢如譚鑫培、楊小樓等都遭吐槽。老譚也無奈,只能在《珠簾寨》里發發牢騷:「如今的事兒大變更,說什麼婦人自由,事事要平行!」
據說還有這樣的事,某日闊佬堂會,名伶雲集。有學生娃子也鑽進去,逢人就打聽「有沒有梅蘭芳?」正被他堂叔某遺老聽見,斥道:「什麼梅蘭芳!今天堂會自有大人們做主,你一小屁孩不好好讀書,就知道捧角兒!」那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燈,冷笑道:「捧角兒么?當年誰捧石頭啊、桂鳳啊,戲園子里捧不夠,還捧到人家裡去吶!」簡直就跟現在微博上的小屁孩一樣可惡!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可惡的是有學生組織邪教組織"捧梅團",一切以梅蘭芳為中心。凡梅戲必捧,約定在梅上場前魚貫而入,梅一下場立即起堂。然而「霜雪焉能見太陽」!一日,老譚與小梅兩邊衝突,即有人開小差聽譚去也。回來慘遭整肅。又一日,老譚在小梅後面唱《法場換子》,梅下場後,有人實在捨不得離去。蓋因老譚晚年十天半月才露一次,而《法場換子》更是名貴。「捧梅團」成員中除了根正苗紅的腦殘粉,還有資深聽戲而又混入隊伍的階級異己分子,見到這樣的好戲實在捨不得不聽,於是又一次打亂了革命行動!

雖然如此,但是年輕人,大學生中捧梅的勢頭越來越強勁。民國初,一次教育界義演,最後三出主演依次為梅蘭芳、楊小樓、譚鑫培。恰遇梅別處有戲趕場不及,楊小樓的《長坂坡》就上了。底下坐著大批學生,一看就知道梅戲取消了,紛紛亂嚷要看梅蘭芳!主辦者只能再聯繫梅蘭芳,答應那邊散戲立刻趕過來在楊後面唱才算擺平,可楊小樓的半齣戲在亂鬨哄的吵嚷中算白唱了。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本來說好是梅蘭芳演《樊江關》,因為他在那邊演的是《虹霓關》,來不及換裝故仍演《虹霓關》。楊小樓的《長坂坡》草草收場,下來一語不發,抹臉走人。梅的《虹霓關》一出場,歡聲雷動。正在候場的譚鑫培納了悶,究竟有多好,連楊小樓都壓不住?等看了大半出,留了三個字:「沒什麼呀!」(語氣詞不記數!)

《舞台生活四十年》在敘述這件事上只是溫文爾雅的動了點小手術,一是沒把捧梅觀眾的背景說出來,不了解當時情形的人可能會以為真的老譚、楊宗師都壓不住了,而實際上這種情形只是在特定的觀眾範圍里有;二是很自然的去掉了老譚的評價,這個評價是在齊如山的書里的。

推情度理,作為當事人,對這樣的事情內心有點得意,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客觀上,這兩件事的記述留下了梅蘭芳能夠挑戰譚鑫培的歷史信息,為當下的影視作品任意發揮,無底限虛構提供了背書。

原文地址:八卦一下紀錄片《京劇》「捧梅黑譚」的歷史根由_眼白人_新浪博客


謝邀。

您這問題啊,在於看戲太少,想得太多。
這電影那麼較真幹嘛?它真東西沒多少,比如這燕十三影射譚鑫培先生,瞎演,譚鑫培先生才最愛改戲呢,因為人家知道什麼是好玩意兒,什麼不是。這才有以後的無生不譚,這是大本事的人,再過幾百年後人也得這麼說。

梅蘭芳為什麼火了,因為譚鑫培先生倒了?胡說。歷史上這倆人就沒打過擂台,都是媒體炒作。梅先生火了,能耐大是一方面,順應當時時代的趣味是一方面,尤其宣傳的好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最後您說那個馬三砸茶壺,他就是帶人來砸場子了,沒什麼別的意思。


主觀認為這個情節完全沒必要存在。給我一種敗壞大師的感覺。


推薦閱讀:

一個沒有台詞沒有字幕的微電影,其中有個情節是男女主喝下藥水失憶。怎麼讓觀眾知道那是會讓人失憶的藥水?
中國有哪些具有水墨風格的電影?
如何評價 Lana Del Rey 的歌曲《Young And Beautiful》?
把《尋夢環遊記》換成中國背景,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TAG:電影 | 京劇 | 梅蘭芳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