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里通假字的「通」字與什麼同什麼的「同」字意思是否一樣?


嚴格來說,「通」、「同」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但在中學教材中被混淆了。

目前全國各地區教材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通假字注釋術語混亂的現象。這種現象的本質是教材混用了古漢語中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的術語。但在《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中均沒有區別通假字、異體字、古今字的要求。因此通假字術語不一致不僅沒有道理,更沒有必要的。

以魔都使用的華師大出版社的滬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六冊書34篇文言文中共有75個通假字86例注釋。其中「某通某」出現49例,涉及43字;「某同某」出現28例,涉及26字;「某也作/亦作某」7例,涉及7字;「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某」出現2例,涉及2字。

匯總結果表明,現行滬教版教材在通假字注釋上存在術語不統一、混用無規律的現象。尤其是對同一個字的同一個義項的注釋居然多次出現術語不一致。

滬教版通假字注釋中出現的這些術語在古漢語語法中表示三種不同類型的字。在王力先生編寫的《古代漢語字典》的「凡例」中明確說明「同,一般用於異體字……通,同於通假字」[1]。另外古今辭書中用「某古某字」或「某,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某」來表示古今字[2]。雖然目前學術界對通假字、古今字、異體字、假借字、同源字的定義尚有爭議之處,但對這些字的注釋術語是比較統一且固定的。而滬教版教材不僅用「同」、「也作/亦作」兩種形式注釋異體字,還出現了將「通」和「同」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術語注釋同一個字的情況。可以說,滬教版的注釋系統在術語的使用上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其實《課程標準》和《考試手冊》皆不要求學生掌握通假字、古今字和異體字的區別,教材用不同的術語來注釋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應全部統一用「通」。

[1]王力主編.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5:5.

[2]李瑾.古今字、通假字、異體字的辨析[J].理論學習.2013.11:12-13.


當然不一樣了。

通假字,本有其字的假借字,例「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里的【蚤】通假字通【早】,它們的本義一點都無相關性,但在這裡就被通假借來。

至於你說的什麼同什麼,應該是異體字。簡單理解來就是同音同意不同形,最熟悉的例子就是孔乙己的茴字的四種寫法,還有什麼【淚涙】【峰峯】之類的。


推薦閱讀:

如何學好語文?
如何寫一篇脫俗的[感恩]話題的作文?
如何用幾句話來描述你自己極度的自卑?

TAG:教材 | 文言文 | 語文 | 語文教材 | 通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