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到底是弱點,還是力量?
這個問題被西方世界做小說電視劇電影主題很多年了……一直經久不衰。幾乎大部分的結論都是一邊倒的說『情感是人性的表現』來讚頌愛和寬容。當然,也有一些小眾作品在歌頌相反的觀點。有哪位大大能歸納一下到底這個話題的雙方都是用什麼論點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的呢?謝謝。
補充:作為答題者本人你覺得你比較傾向哪種觀點?就算一個小小的調查吧XD
糖分到底使人發胖,還是提供能量?
回答中的匿名用戶說的好,糖分既能為人提供能量,也能使人發胖,還能使人糖尿病。吃肉可以使人更有力量,也可以使人麻袋肚水桶腰,還能使人高血壓。就是個度的問題。
曾經轉了一條很無聊的微博,最容易墜入情網的星座排名,最後一名是水瓶座。於此對應的是我之前看到的一條關於忘記一個人需要多長時間的星座排名的微博,水瓶座是兩個星期,排名倒數第二。這當然很無聊,也很不靠譜。比如說白羊座是最容易墜入情網的,但忘記一個人只需要三天,排名第一,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我是水瓶座,所以對這樣的排名很不滿意,轉發時附言一句:水瓶座的人就這麼薄情這麼沒良心么。朋友在微博中回復說,這不是沒良心,是優勢。既然如此,那假設水瓶座確實薄情的話,是優勢還是劣勢呢?
一個薄情寡義的人必然會眾叛親離,得不到任何人的信任和愛護。一個義薄雲天,情深似海的人,更容易得到很多的朋友和幫助。愛情可以成為催人奮進的巨大動力,親情也是我們在外闖蕩的堅強後盾。但還是那句話,萬事無絕對。用情太深容易被傷得太深,如林黛玉悲情致死;還可能使人心胸狹隘,滋生報復心理什麼的,如新聞中常見的潑硫酸、殺女友;還可能使你喪失自我,如分手後你產生憤怒,總想著去超越對方,有一天讓對方後悔,再如你想去做一件事情父母反對的時候,過於在乎親情也可能成為你的絆腳石。
劉邦是小人,在被追殺逃跑的時候數次扔掉自己的孩子,為人心狠手辣,終成大業;項羽雖英雄蓋世,但也婆婆媽媽兒女情長婦人之仁,最終慘敗。關羽義薄雲天,曹操給再大的恩情也不背棄兄長劉備,受萬事敬仰。徐庶為了母親投曹操,一生不發一言,浪費了天賜才華。諸葛亮因為對劉備的忠心,不肯挾阿斗以令天下,最後七出祁山數度召回功敗垂成。岳飛精忠報國,愚忠以致被奸臣所害。這些情感糾葛,成敗之事,很難說誰對誰錯,看你用什麼標準衡量。
情感即可能成為力量,也可能成為弱點,一樣的情感,在有的地方是力量,換個地方也可能就成了弱點。
我發現我在知乎的很多回答都是和稀泥,但世界就是這樣,很複雜,不是說你按照一個公式去現套現用就行了,這正是世界讓人頭疼之處,也正是世界有意思的地方。
你找一枚只有一面的硬幣給我看看
謝邀!
因為人類的情感大多數是出於下意識的作用,故此常常成為弱點。
洗腦術最主要的就是利用人類的情感謬置,從扭曲或感染情感/情緒入手,再歪曲感知與判斷力。
如下文——
引語:Margaret Thaler Singer(1921-2003),已故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曾主要研究洗腦和強制說服等課題,代表著作《Cults in Our Midst》。她說道:「就像大多數士兵堅信子彈擊中的將是他人而不是自己一樣,多數民眾也認為自己的思想是無敵的,『別人會被操控,但我不會』」。
社會心理學,態度改變、說服等課題和洗腦息息相關。三弟曾做近10年的小本生意,前幾年因南下廣西,陷入傳銷漩渦,10萬多辛苦積蓄打了水漂,如今再次白手起家,但每每談起此事,他仍對自己在傳銷組織中獲得的「經濟學知識」津津樂道。5年前,圈圈功興起,雖經政府強力打擊,但痴迷於其中的信徒仍然眾多,周圍人除了用描述現實解釋現實外,說不出個所以然,以為自己不曾身陷實在高明。面對種種社會現象,國內心理學界不曾有系統的、科學的解釋,以便對大眾有所專業指導。亂象依然,實不忍目睹,決心以己微薄之力,揭露其中心理緣由,使後來者因此免疫於虛假騙局。
一、洗腦的定義
洗腦,一種心理強制技術,用於改變個體或群體的價值觀、信仰、感知和判斷,最終改變理念體系和行為方式,通常隱含有政治、金融、個人或宗教的目的。(注1)
事實上,教育也是用來改變個體的理念體系和行為方式,在這一點上和洗腦同理。教育和洗腦的根本區別在於目的上的不同,教育的目的是讓個體社會化,習得普遍認同的社會理念和行為方式;然而洗腦的目的往往不可告人,或者真實目的被掩蓋,缺乏科學思維的人不能輕易分辨甚至懶得分辨。
二、洗腦術的歷史
最初,洗腦術被極權統治者系統地用於「教導」戰俘,方法是宣傳或酷刑。按照普遍認同的說法,洗腦一詞首先被用來描述朝鮮戰爭後美軍俘虜被迫接受的心理強制技術。後來,美國國內新宗教興起,年輕人加入新宗教者眾多,但太陽神殿教等宗教組織的極端行為引起家長們的厭惡,也引起心理學家的注意。心理學家瑪格麗特Dr. Margaret Thaler Singer(1921-2003),已故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教授,曾主要研究洗腦和強制說服等課題,代表著作《Cults in Our Midst》,她曾著作中說道:「就像大多數士兵堅信子彈擊中的將是他人而不是自己一樣,多數民眾也認為自己的思想是無敵的,『別人會被操控,但我不會』」。
三、洗腦三原則
根據社會心理學知識,洗腦的關鍵便是讓洗腦對象停止思考、停止質疑。後文中述及的洗腦策略,無不以讓被洗腦者停止思考為第一要務。基於此,我將洗腦的原則歸為三類:
(1)簡單重複。將同一主題重複一遍又一遍,直到它被牢記;
(2)活動教育學。不給被洗者閑余的時間和私人的空間,讓他始終處在預先設定的活動中。
(3)互相批評和自我批評。讓被洗者感到不確定,不斷地感受到屈辱和慚愧的威脅。
有關這些原則的實證依據,朋友們可在阿倫森或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中隨便找到,我不再詳細列舉。如有急切需要,我會抽出精力列出。
四、洗腦策略
(一)催眠
催眠的目標在於創設高暗示性情境,使被催眠者身體放鬆、精神進入冥想狀態。
方法:簡單重複的輕音樂;有節奏的語調;舒適的房間布置。
詳細見附圖。(注2)
(二)同伴壓力
有關同伴壓力的實驗比比皆是。
1956,心理學家Asch,7名學生,其中1名真被試。
任務:判斷哪條線段與標準線段等長。前6名假被試先回答,答案明顯錯誤,真被試最後回答。
12輪過後,76%的真被試至少一次附和了錯誤答案。
文獻:《社會心理學》,阿倫森著,(第五版),214頁。
(三)愛的轟炸
1996年,心理學家Margaret Singer在其著作《Cults in Our Midst》中首次使用「Love Bombing」一詞,用於描述教化者採用情感方式讓被教化者感受到夥伴的親密、被讚揚的快樂、家的溫暖、友情的共享等,使之沉浸在愛和同情的海洋中。這種策略被廣泛運用於宗教團體招募新成員。
(四)閾下信息植入
1993年,Murphy和Zajonc用一段介紹漢字的錄像來驗證閾下信息植入的效果。原錄像中有「菜」字呈現2秒時間,試驗者在「菜」字出現之前植入一幀圖像,分別為笑臉、長方體和怒臉,呈現時間為4毫秒。讓三組觀眾分別觀看三種被修改的錄像,他們對「菜」的喜好程度如圖:
該試驗證明,閾下信息植入可以改變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喜好程度。不過也有一些實驗的結論並非如此。即便實驗室里得出的結論有時相互矛盾,在商業、政治實踐中,勸說者卻是躍躍欲試。以下是幾則實例。
1.「RATS」事件
2000年9月,一段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布希的電視廣告正在播出。當進行到一段批判戈爾的部分時,屏幕上以1/30秒的時間閃過單詞「RATS」(鼠輩)。這一現象被一位西雅圖男子發覺並揭發。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調查了這件事情,但被不了了之。(注3)
2.澳洲頒獎晚會事件
2007年,人們正在觀看澳洲詠嘆調頒獎晚會,極個別眼尖的觀眾發現視頻中有商標閃過。這些商標有:Chupa Chups,Olay,Telstra,KFC和Toyota。以下是截圖:
3.《不列顛黃頁》事件
請看附圖,左圖曾出現在《不列顛黃頁》的插入廣告中,當將該圖片翻轉後,細心地觀眾將看到一副色相出賣的圖片。雖然我們無從得知這樣的廣告到底對商品銷售量的提高起到多大效果,但這的確是較早採用閾下信息植入廣告的嘗試。
4.可口可樂廣告事件
1980年中期,南澳洲曾出現一則可口可樂廣告,被印在運送飲料的卡車上招搖過市。廣告畫的標題語為「FELL THE CURVES」(感受曲線),飲料瓶被半插在冰塊中。細心地觀眾在冰塊堆中發現了駭人聽聞的秘密。事情敗露後,廣告設計師被解僱。
(五)去個性化
去個性化(deindividuation)一詞最早出現在法國社會學家勒龐的著作《烏合之眾》中,意指群體中的個人因喪失個性而產生失控地、反規範的行動。
勒龐將這種現象形容為:unanimous,emotional,and intellectually weak(無異議、激動人心、智力弱化)。
1.電擊陌生女孩實驗
1969年,社會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召集了紐約大學的學生參加實驗。實驗被試穿著類似3K黨的服飾,然後帶到另一房間「電擊」一陌生女孩(實驗助手假扮)。和不穿制服的被試相比,著3K黨服飾的被試對陌生女孩的電擊強度更高、持續時間更長。(注4)
2.感恩節糖果實驗
1976年,Diener等人讓孩子們和一個陌生女人做遊戲,賭注是糖果。實驗將孩子們分為3類:單獨表明身份;單獨匿名;幾人匿名。遊戲中途那個女人會找借口離開現場,並要求孩子們在她回來之前只准拿一塊糖果。秘密觀察者統計出孩子們偷拿糖果的比例分別為:10%、20%和60%。
(六)信息控制
前面博文及其圖像已經簡要地表明,絕大多數人是自絕於充分實證和嚴密邏輯的「懶蛋」,面對有意提供殘缺信息,我們也不自禁地得出結論。所以只要因為愛、關懷、和藹等模糊的緣由信任TA(們),若TA(們)刻意讓你得到殘缺的信息時,你將作出盲目、自信且令TA(們)滿意的判斷。
針對該話題,我自己設計了一個課堂小測驗,已經放在微博上(7月12日 09:25發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自測。
五、洗腦免疫
既然洗腦的關鍵是讓洗腦對象「停止思考」,那麼只要我們學會不停止思考的思維習慣,自然也就得到了免疫。在這裡危言聳聽一下,那些懶于思考、懶於學習的人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顯著地高於善於思考、勤於學習的人。
怎樣才能不停止思考呢?事實上,答案很簡單:提高自身科學素養,學會科學方法、養成科學精神。這是一個過程,沒有捷徑可循,但有可靠途徑可走:讀方舟子的文章,找方舟子的證據和邏輯缺陷。以「科學」為關鍵詞,搜索方舟子的博客文章,讀完其中10篇短文再說(注5)。
註:
1.Brainwashed
2.howtodohypnosis.org
3.Bush Button News
4.Zimbardo: Deindividuation
知乎上最有名的一句話不就說明問題了嘛,就那個軟肋~鎧甲~
XY,破問題。
不以你意志為轉移的既有事物們,具有的最淺白屬性叫做「因人而異」。
↑你可以理解為是弱者的弱點是強者的力量,事實上…隨便你怎麼理解~=v=~
即是盔甲也是軟肋
情感告訴你目標,理性告訴你怎麼辦。
沒有情感你不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太感性了你不知道怎麼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
目標和方法是相互衝突的,太過著重於方法就會迷失目標,反過來太專註於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如果100%能達成一件事,只要自己想的話,就完全索然無味了,不是嗎?
念想之所以誘惑人,是因為努力的時候的不確定性。
情感和理性的衝突既在於此。
?情感?理性≥ ?/2
你不可能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完全知道該怎麼做。正因為不知道怎麼成功,成功才如此誘人。
所以情感會使人不理性,但是完全理性的人生必然索然無味。
能掌控的情感是力量,不能掌控的情感是弱點。另推薦題主去看x戰警第一戰里x教授是如何調教萬磁王的,我覺得這是個很好的例子。
都是兩面的,愛上一個人像有了軟肋也有了盔甲
兩個人相愛時它是彼此的力量,一方不愛了,另一方還愛著,那它就是另一方的弱點。
學會運用情感而不是控制它。那麼他弱由他弱,他強應他強。
推薦閱讀:
※Web 前端工程師,是需要偏理性還是偏感性?或者說最好是兩者平衡發展?
※如何成為理性的人?
※哪個瞬間什麼時候你覺得最孤獨?
※如何做到「念起即覺,覺已不隨」?為什麼有時候控制自己的意念那麼難?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放任自己胖下去而不做任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