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辯論賽中每次覺得自己這方表現的特別好,肯定能贏的時候,但是往往都會輸掉呢?


這很常見,自我認知和評委觀感經常會出現差異,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辯手偶爾也會如此。
比如,你覺得自己什麼都破掉了,把對方拆了個乾淨。可是在評委看來,你只是拆了一些淺層次的例子或者邏輯,並沒有對對方的核心邏輯做出有效拆解。新手最常見的錯誤,就是認為「我反駁了」就是「我把對方邏輯破了」。你認為的攻破,可能只是點到了,評委那裡還遠遠不夠。
還比如,你認為自己立論打很清楚了,可你要記得,你是準備了一星期來的,評委卻是第一次看到這個辯題。因此,你覺得說的很清楚的東西,對評委來說可能是雲里霧裡或者根本沒有論證完全。需要評委腦補太多的的論點,不是好論點。
再就是判准問題了,比如你覺得你交鋒贏了,但評委可能看的是論點為主;或者反過來你覺得論點大優,評委看交鋒。論點和交鋒本來就是缺一不可的,你只看一點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而最重要的,是許多辯手在比賽結束的時候,會選擇性失憶。我們常常會忘記自己打的不好的地方,只記得自己打得好的。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打完後我對隊員說「你怎麼沒打那個點?」或者「你當時怎麼可以那麼說啊?」,隊員都會很迷茫表示他們怎麼不記得了,看了視頻才懊悔。
總的來說,出現題主你這個情況,一般都是你自己的問題,而不是評委的問題。

解決方法有三個:
1、自己去當評委,感悟評委角度下怎麼看;
2、反覆看自己的比賽視頻,你會發現你以為自己打的其實自己沒打或者沒打清,你以為自己反駁很好,其實真的也就這樣
3、多看這幾年的三大國際比賽(世錦賽、亞太賽、新國辯)的視頻,尤其看評委點評


你有沒有這種經歷,走在路上,忽然想起來什麼開心的事情,然後就一直在笑,說不定手還會隨意揮一揮。
或者超級開心的帶著耳機,跟著唱歌,覺得自己唱的簡直太完美了。
你當時覺得自己很快樂,但別人覺得你像個傻逼。
如果你一直關注的是自己的感受,那麼別人的感受和你不一致這種情況,其實是很常見的。

換回到辯論賽上,可能你特別順利的論證了己方立論,但評委覺得你立論就立歪了。
或者你妙語連珠的拆掉對方一個點,但其實那並不是主要論點,你還花了很多時間。
如果這麼說太過抽象,我來舉個例子。

比如。正方要論證一個政策利大於弊。他說這個政策能解決問題,也能達到預計的效果。缺點就是成本有一點高,但其實還是可以接受的。
反方舉了一個類比來拆,他說你感冒了,吃了葯然後你死了。你也解決了問題達到了效果,畢竟你已經不感冒了因為你死了。但是這個成本你能承受的了么?
然後這個類比反覆提反覆提,前後沒有加任何論證。
正方的確沒有拆掉這個類比,而且也被問蒙了。就是說我給你算這個成本呀,你看這裡五塊那裡十塊。而且我們好多好多利處。
反方一直說,利處有屁用。你死了你死了你死了。

這時候反方很開心的,覺得打得很順利,戰場完全在控制中,正方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我會判負。
因為這個類比只是把對方嚇到了,嚇到了人,但是沒有拆掉論。因為正方的成本還沒到一實施就死了的地步。
而且反方洋洋得意的執著於這個類比,自己的東西都沒怎麼說,反而是正方在解釋的時候把自己立論說清了。
反方最後總結起來就一句「你有那麼多利沒有關係,你要是死了你還談什麼談」
但是這個類比,嚇人可以,嘩眾取寵可以,不符合實際,沒有論證力度,也沒有反覆提的意義。

你看。開心的反方就這樣被可惡的評委判負了,然後評委一定有黑幕,不是和正方關係好,就是追反方學姐未遂懷恨在心。

評委其實也糾結,覺得反方這麼簡單的戰術正方居然沒拆掉。簡直是你比傻逼還傻逼,要不要判負,要不要要不要。
是的,最近我寫什麼東西都會回到「咱倆誰傻逼」的套路。
債見。


你腦海中想的是A,說出來就已經變成了B,評委聽到的已經成了C,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世界性的難題...重點不是你覺得你說了什麼,而是到底評委覺得你說了什麼,所以一般我們打辯論賽的時候會儘可能第一時間搞清楚評委是誰,什麼身份,基本人生經歷和教育背景,有針對性的設置語言和事例。

有一場人性本惡/善的國際大專辯論賽,一方就用了金庸四大惡人的例子來論證,當時金庸是評委之一...

校園辯論的話,若是學生評委為主的話就多用年輕人關注的話題和事例論證,用點網路用語也可以。老師的話就關注一下老師主管的工作或者課程,但是網路用語就得小心使用,不然你就會覺得現場氛圍特別好,但是你卻輸了,就因為觀眾是學生,評委是40歲+的老教授。所以我們那時候才不關心觀眾是誰,也不關心對方親友團有多少,掌聲有多大,我們只關心我講話時,評委的注意力是否被我抓住了!所以我講話基本不看對手,只看著評委說話。

反正就是盡量用評委熟悉的事例和語言說話。


1、場面太順的時候,容易讓你沉浸在交鋒中,忽略評委和觀眾的感受。之前我學辯論的時候,學長學姐曾經帶我們做過這樣一個練習。放某場精彩的比賽,在雙方攻守正到精彩處的時候,突然暫停,然後讓我們一個個來說,這時候正方說的話,是在打立論的哪一點,反方的反駁,駁的是什麼。打到這個時候,觀眾最想聽正方解決什麼問題,最想聽反方對哪個點進行反駁。如此這般。就是要提醒我們,在場上一定要警惕一種狀態,就是沉浸在雙方的交鋒中,比說對方說了一句話,哪怕和論點毫無關係,你也要大費周章的去反駁一通。可能這樣的行為會讓你沾沾自喜,但是會影響評委對你方立論的理解。

2、場面太順的時候,容易讓你誤判對方的論點。我覺得辯論賽更重要的是需要聽懂對方說什麼,雙方的分歧在哪。在一些奇襲局中,一方往往沒有聽明白對方的論點,噼里啪啦一頓打,自己以為很爽,但是根本全部駁空了。有的比賽這乾脆就是一方設定的打法,一開始先讓出來一大部分,在你準備得很好的戰場上若有似無的跟你打一打,然後在某個邏輯環節突然來這麼一下,你要是一下子沒聽明白,會覺得自己打得很順,待到評委比你先聽明白對方要說的東西,你就走遠了。

3、有的評委是計點裁,有的評委是KO裁,如果你自己覺得打得很好,但是卻輸了,很有可能是碰上KO裁了。計點裁是指嚴格按照比賽流程,每個環節進行計分,然後加總判輸贏的裁判。KO裁是歸總雙方最主要的交鋒點,誰在比賽結束時,這個交鋒點佔優誰就贏。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是在武大一年校賽的決賽上,周帥點評的時候。比賽雙方是文院和動機,那場比賽文院幾乎在自由辯論前都是全面佔優的。但是動機四辯在結辯的神來之筆,直接讓動機翻盤。比賽後也有很多人質疑評委的判罰,武大教授蘇德超還專門在微博發文,解釋了自己的判定就是依據「KO」的原則。我覺得計點裁和KO裁都可以接受,畢竟多元的辯論才好看嘛。


問問觀眾和評委,別問自己。


在場上評價的時候,你所關注的判準是立論的執行程度,對方的問題你有沒有提及,戰術思路有沒有執行,觀眾和評委聽的是你切不切題、有沒有講明白。——說白了,你成功論證了漸彪更帥,對方也完全不能反抗你的論點,可是我們想聽的是他和少爺誰更能吃啊。。


謝邀。
李文琦等幾位學長學姐已經說得很全了,這裡我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反面)來警醒大家。
在我大一打比賽的時候有一個毛病,因為自己本身的語速極快,所以對方經常會聽不清我在說什麼,那時候隊友(大一)還得意洋洋地對別人說,葉偉楠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語速飛快,氣勢很足。(卧槽,太羞恥了。)
後來等我慢慢學會如何打比賽,會發現其實語速太快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為不止對手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評委也不知道。
後來我慢慢有意放慢自己的語速,保證起碼在能夠不拖拉的情況下將每一個字送到評委的耳朵里,也是從這之後開始,我才慢慢了解打辯論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把場下的人,而非對面的人說服。
我舉這麼羞恥的例子主要是想告訴題主你,有時候可能你覺得自己超厲害,其實你的表達很有可能完全沒有讓評委和觀眾明白你想說什麼,換而言之,在低水平的辯論賽中,也許嗓門大、聲音高、講話流利飛快,的確是贏比賽的方法(什麼鬼)之一,但到了稍微有水平的觀眾和評委面前,這完!全!不!夠!看!


打了一年多的辯論,對一件事情深有體會:
打比賽的時候不必強求對方聽懂你在說什麼,對方也永遠不可能被你說服認同你方觀點。你需要捕獲拉攏的,是評委觀眾的心。要讓那些沒有查過相關資料沒有接觸過辯題囊括的領域甚至是沒有聽過辯論的人get到你在說什麼並贊同你的觀點,你就贏了。


我沒輸過,沒這個感覺。
不做萬全之策,不上辯論戰場。
還有一點,當你無法判定自己輸贏時,往往是能力沒打破。建議多修鍊,等級再升一下就看得破了。


上面說的都是辯手的問題。其實評委也有水裁,水平不高,或者評比心態不正。才經歷了一場辯論賽,評委覺得辯論賽帶有表演性質,應該讓所有人聽得懂,我們說到的一些哲學觀點,他聽不懂,場下人也肯定聽不懂,雖然正方邏輯線,標準和理論體系已經崩塌。然後我們輸了。拿我們院隊隊長的話說,感覺自己受到了侮辱。

結果昨天校辯論隊,其他學院的告訴我。評委都是看哪邊年紀大的多,哪邊就贏。我們三個大二,正方三個大三。


很簡單啊,因為這種時候你能記住印象深啊……
你覺得自己肯定要輸結果輸了,和你覺得自己肯定要贏結果贏了,以及你覺得不好說結果輸了/贏了,都是意料之中的事,事後的記憶印象絕對沒有你覺得自己要贏結果輸了或者覺得自己要輸結果贏了印象深刻
而覺得自己要贏結果輸了還會有委屈的感覺,比覺得自己要輸結果贏了的僥倖感覺讓人記憶更深,畢竟人總是傾向於對吃虧念念不忘而忽略佔了便宜……


辯論和辯論賽是兩個概念。作為一場比賽,不是說覺得自己吵贏了就可以。爭取評委和觀眾也很重要。


其中一種可能性:你覺得己方表現好的「好」具體體現在氣勢上,或者說攻辯以及自由辯的交鋒上。但是一場辯論賽的勝負並不僅僅是這點,更多的在邏輯以及論證上。
也許人家沒你方氣勢強,也沒你方語言華麗,甚至整場都沒啥亮點,但人家偏偏死守住了自己的點沒跑偏也好好論證了自己的論點呢,而你方一會駁他方那個點一會駁他方這個點,你自己的呢?


推薦閱讀:

三國演義曹操和諸葛亮誰更適合當領導人的這個辯題屬不屬於一邊倒的辯題?
如何反駁文言文無用?
任何事情都是守恆的,這句話對嗎?
大學在辯論隊四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單從後果來分析,安樂死和醫生協助自殺合法化後果的利弊?

TAG:思想 | 辯論 | 感知 | 無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