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餘罪這樣性格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的影響?

我是看了餘罪這部網劇之後去找的小說看 看完了覺得這個人物形象之所以能這麼熱感覺就是比較貼近人民底層,可以讓人產生共鳴,他沒有過於高尚的品格 人物真實,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對我們有什麼樣的影響?


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恥的人。無恥不是惡,而是不好,對我們的影響肯定是壞大於好,無恥的人有底線,但他們可以拉低底線,在劇里我們看到了他的優秀品質,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優秀的品質,只是在小說設置的環境情節下,通過警察這個職業被放大。無恥的人會刷新你的三觀,讓你的下線產生動搖,我上了大學,進入了大環境才發現,有的人很無恥,做錯事可以斷章取義的大聲罵回去,靠嗓門和罵聲作為依靠,很自然的把別人善意或是隨心之舉的行為想得很齷蹉,他們的想法簡直刷新了我們的三觀。舉個例子,就像你做飲食,自己靠的是手藝和招牌,而他們可以想到用腐肉,不合格的原材料降低成本,諸如此類的


網路劇看到丟在羊城40天那段,餘罪找了大傢伙丟掉原來的生計聚一塊兒,然後大家問他怎麼賺錢,他說沒想好,你MD你純粹是玩來了,還說怕別人活得不好。安佳璐說出去站街仙人跳,這能有點正常人思維?這是20多歲的警校畢業生的腦子?這也叫校花,就是全跑街上滑鼠開賭也比這好吧,這編劇的錢太好掙了,腦殘劇一整個。

然後改去看書,順暢了點,還是有些牽強的地方。餘罪為了同學捅了自己一下,然後追牛的案子,張猛說餘罪做人不如解冰,這話別人說也就算了,你張猛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物,不以同學義氣為重,說什麼解冰在出任務的時候自己掏錢請吃飯,居然就得出了餘罪做人不行,服。結案後做報告完全一菜鳥表現,TM這時候的餘罪不是剛出校門的靦腆小子,他是個蹲過監獄,做過卧底,流血至生死一線的人渣,就面對一群他不在乎的所謂領導,表現得這麼不淡定,為什麼,作者你告訴我為什麼?敢罵省級處長的餘罪呢,跟處長鬥智討價還價的餘罪呢,沒有了,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被人隨意擺弄的人偶。

在我看的部分里,每個人都說餘罪賤,作者不斷的通過他人的評價來強化這一點,我印象里的賤大概這麼幾件:很少請客吃飯,打架出陰招,查案任性瘋狂害同伴睡眠不好,色膽不小,上訪蹭車,目無領導,上班曠工。

優點就比較主角特色了,為了同學捅自己,為了鄉民幾頭牛全國跑,隨隨便便就被什麼校歌、校長贈言、兄弟歌洗腦完成作者指定任務,孝順。

不好意思,現在正式回答。
生活中的餘罪跟普通人的交集很小,影響不大,他們很容易被老闆炒掉,因為良心孝心的問題他們不大可能做大惡,所以他們最可能的是經商,洞悉人性的他們不會坑你小錢的。


我在網上看到有的人提問:餘罪為什麼這麼火,感覺劇情很扯,警察公然幹壞事,帶壞一批年輕人。後來我仔細想想當年的電視劇《重案六組》,對比起來發現當年的重案六組劇情太平淡了,印象中就是一味的推理破案,好像沒有多大的劇情緊張感,並且餘罪這個角色屬於那種匪氣的警察;在瀋陽電視台報道過的一部很受中學生歡迎的黑道題材小說《壞蛋是怎樣煉成的》,記者就採訪書店的老闆 說60 70 80年代的流行的是瓊瑤和金庸,那時候的人是精神上滿足物質上不滿足,現在的人就是物質上滿足精神上不滿足,所以都很樂意看這個。說實話,壞蛋這部小說確實給青春少年心靈上以及精神上的衝擊和快感。大人們覺得餘罪劇情很扯的地方就是在於主角是個匪警,覺得現實生活中的警察哪有這樣的?現在的人是喜歡劇情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超乎一點現實社會,比如餘罪,警察都是很正氣的,所以就把它塑造成匪氣一些 反過來,這也許就是大人們覺得很扯的地方,而這種扯的超乎一點現實社會的地方,恰恰就是給現在的人精神上和心靈上的衝擊和快感


推薦閱讀:

25 歲了還沒有正經談過一次戀愛的青年該怎麼改變悲劇的現狀?
怎麼記住別人拜託的突發小事?
「三歲看一生」是依據什麼理論?
十年抑鬱,如何走出?

TAG:心理學 | 文化 | 電視劇 | 人物形象塑造 | 餘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