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伊麗莎白中死神的存在代表什麼呢??有什麼深意嘛??
真的很喜歡死神~(≧▽≦)/~
個人理解
首先,死神可以理解為伊麗莎白及其子魯道夫腦中的臆想,而並非是一種外來的存在。歷史上的伊麗莎白,魯道夫都有一定的精神問題,這似乎也是其家族的遺傳病(劇末曾提到伊麗莎白的姐姐瑪利亞及其表兄路德維希國王瘋掉)。如此一來讓死神作為其二人腦中的臆想出現便顯得十分巧妙又合情理,類似的手法也在電影《美麗心靈》中出現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納什無法區分現實與幻想中的人物)。
既然解釋了死神是臆想,那麼縱觀全劇就可以看出死神一直反應了人物心中潛意識的訴求。在伊麗莎白從樓上摔下初見死神時,她希望英俊的黑色王子(暗示了伊麗莎白此時對愛情的嚮往)帶其走出家庭的束縛四處旅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這一訴求貫穿了全劇),婚禮上與死神的訣別(Der Letzte Tanz)則暗示里伊麗莎白惜別了自己之前的幻想寄託,而希望與約瑟夫的結合可以為自己帶來所嚮往的生活。中年成為奧地利王后的伊麗莎白與死神的對話體現了她此時對命運抗爭的決心。而其晚年看到的死神更多的則是寄託了伊麗莎白希望從悲痛生活中解脫的訴求。至於魯道夫心中的死神,則很明顯可以看出包含了其年幼時缺失母愛的他對母親(或者說一種心裡依靠)的嚮往,而其對這種「母愛」的久求不得也導致了魯道夫最後的自殺(或者說得不到現實中的母愛則只能通過死亡與自己想像中母愛的化身死神相依)。
最後,用死神這一角色作為人物心中臆想的化身個人認為是本劇很巧妙的一個設計。從劇情角度來講,伊麗莎白與魯道夫以死神之臆想所體現的種種訴求在當時都是不可能實現的,既然現實無法抗爭,則只能寄託于于死亡之中。將人物對不切實際的理想的追求刻畫成引誘人死亡的死神也顯得合情合理。從藝術手法來講,死神這一角色得以將人物內心的渴望具象化,從而作為一出舞台劇生動的展現在觀眾面前。死神的設定也從一開始就為全劇奠定了一層悲劇色彩,體現了悲情哲學中對自由的永久渴望。
在我看來,女王和死神之間並沒有愛情的存在。【PU和雙M都是這樣,表哥版就不一定了,一直想不懂表哥的死神是個什麼設定啊】
女王對死神一直都是一種浪漫的擬人化,或者可以說,死神就是女王內心的投射,是女王對死亡的渴望。Uwe版的死神就是這樣的理解【92原版wien,01essen】。而Mate的死神【03-05復排版wien】按他本人的說法,死神有千萬張臉,而女王看見的是自己的「專屬」死神,而這個死神一直說愛她。而魯道夫,皇帝看到的死神是和女王看到的不一樣的。【這裡解釋了為什麼魯道夫死的時候死神穿女裝,魯道夫眼中的死神大概就是長他情婦Mary那樣子】其實也就是說,死神有可能是真實的,但死神的具體形象【死神的外表,動作,話語】依然是女王的腦補。所以女王在痛苦厭世時看到死神對自己的引誘,不如說是女王自己想死。女王和死神的一次次博弈中,就是生存戰勝死亡慾望的搏鬥。
而死神象徵著的又是什麼呢?是女王畢生追求的自由。在ich gehor nur mir那段旋律下【reprise,面紗飄落】女王唱著「我屬於我自己」而死神唱「你只屬於我」看似矛盾,其實指向一致。死亡是終極的自由,女王一生,生不由己,嫁不由己,死不由己,唯有死亡才能使她解脫,脫離束縛獲得真正的自由。死神追求女王,實際上是女王渴望死亡,渴望自由。死神是這部劇中一個結構性的亮點,通過這個角色,撐起了生死,自由的主題。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愛寶冢版,這個版本弱化了死神與女王是一體的關係,而把他變成了一個情人的存在,生生把原劇生與死,自由與責任的哲思降了n個檔次。看到沒人回答,拋磚引玉下。
個人感覺死神象徵自由。
死神每次出場,要麼是人物被束縛,死神出來引誘,要麼是人物得到擺脫了束縛。
對於伊麗莎白來說死神是自由
但是對於魯道夫來說不太一定 我覺得應該是對於得不到的東西的嚮往
劃個重點 死神只吻瀕死之人 魯道夫也是 Sissi也是
伊麗莎白晚年的海外漂泊並不意味著自由 她的內心一直沒有解脫 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才真正得到了自由
伊麗莎白和死神的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從高處跌落 伊麗莎白之前說想要和她爹一樣四處航海冒險 擺明了她對自由的嚮往 對死神所代表的自由的憧憬
那不久之後皇帝就和太后來選伊麗莎白的姐姐當皇后了 結果皇帝和伊麗莎白一見鍾情 那麼死神第一次出現是不是就算意味著伊麗莎白將要失去自由
魯道夫第一次見到死神是小時候 爹不疼媽不愛的 半夜孤單的喊媽媽 死神這時候出現了 就跟個媽似的抱著小鹵豆腐哄他 說明死神是魯道夫對親情的嚮往
第二次是皇帝對魯道夫的否定讓魯道夫非常氣憤委屈 死神又出現了 Die Schatten werden langer表演上完全是死神牽制(壓制?)著魯道夫 可以理解為對權力的嚮往吧(或者說慾望?)被這種慾望壓制著
第三次出現就是魯道夫和情婦(正史里這麼說但是音樂劇里沒有表現出來 女裝死神算不算2333)在森林裡自殺(野史也有說是被暗殺) 想要的都得不到 在慾望里迷失了自我的魯道夫就這樣去上帝那享受他生前沒有得到的東西了 對於他來說 死亡才是解脫
看劇時間有點久了 有的地方記得可能不太清楚
不知道為什麼答成了高考閱讀分析題 明明那時候這種題只有大開腦洞才能拿到一分的啊hhhh看了一路真輝和德語版死神的talk,感覺死神就是伊利莎白所幻化出來的人物,湖月渡也曾說過死神就是伊麗莎白的陰暗面。但既然是幻化出來的人物,為什麼要出場?是為了具象的表現出伊麗莎白等人在那個情境下對死亡的渴求,顯現出人物心底的悲傷,渲染出求死的氛圍。我記得德版的死神說過,這種場景就像一個女子躲在家裡,躲在床上倍受打擊失落不已,這時的她很絕望。但是絕望過後她又會對自己說,要堅強起來,振作起來。但是一個人很難表現出這種感覺,所以在劇中是用死神的出現和消失表現的。 以上。
「死亡」的擬人,伊麗莎白腦中的輕生念頭、自殺傾向的擬人。
其實不想這些,單純地把他看做死神就好啦~
我覺得死神代表的意象不止一個
配合不同的場合和劇情出現的方式和含義都有很多層
全劇編寫最大的亮點就是死神這個角色的存在了
因為有這樣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
故事才變得豐滿而又內涵
歷史正劇太嚴肅而讓人看不清真相
反倒是藉助這樣的額方式來講伊麗莎白
這才讓她變得美麗動人
我覺得我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從小我就是那種比較想自殺的人,每次遇到什麼問題,第一解決方案都是死
玩遊戲的時候也是,有什麼不順利,直接掛掉重新開始
總是用逃避解決問題
所以第一次死神出現的時候,應該是她從樹上摔下來比較痛苦,第一反應是逃避,還是去死好了
然後是她遇到各種困難的事時候,總想著一了百了
為什麼晚年反而好一點呢?因為束縛她的枷鎖已經不在了,太后去世了
她可以名正言順的逃避了,不需要再用死神這個具象化的東西來逃避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