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為何不聽柴孝和的建議入據關中?


第一,李密也知道入據關中之緊要,先前,楊玄感於黎陽逆謀,曾問計於李密,李密出主意說:「愚有三計,惟公所擇。今天子出征,遠在遼外,地去幽州,懸隔千里。南有巨海之限,北有胡戎之患,中間一道,理極艱危。今公擁兵,出其不意,長驅入薊,直扼其喉。前有高麗,退無歸路,不過旬月,齎糧必盡。舉麾一召,其眾自降,不戰而擒,此計之上也。又關中四塞,天府之國,有衛文升,不足為意。今宜率眾,經城勿攻,輕齎鼓行,務早西入。天子雖還,失其襟帶,據險臨之,故當必克,萬全之勢,此計之中也。若隨近逐便,先向東都,唐禕告之,理當固守。引兵攻戰,必延歲月,勝負殊未可知,此計之下也。」其中的中策便是入據關中。當時楊玄感認為其所謂下策恰恰是上策也,採用之。理由是「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其心。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這兩條理由似乎也說服了李密。
第二,李密沒有採納柴孝和的建議,決定先取東都,應該是一種理性的權衡。一來,「君之所圖,仆亦思之久矣,誠為上策。」這一點上,李密是清醒的,明白的。二來,「昏主尚在,從兵猶眾。」如果只帶著精銳,長途西襲,很是冒險。三來,也是更關鍵的,「我之所部,並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這一判斷應該合情合理。四來留下仁基、翟讓他們守回洛、洛口,李密確也不放心,「諸將出於群盜,留之各競雌雄。」亂世之秋,李密或許見得多了。


因為這個計策不可行


推薦閱讀:

孫武成就遠不如統一中國的秦始皇,隋文帝。孫子兵法為何流傳百世,名揚天下?為何孫武連一個楚國都吞不下?
隋朝為什麼會突然土崩瓦解,有什麼歷史必然性?
求教「狐媚而圖聖寶,胠篋而取神器」釋義?
為什麼地理位置不好的鄴城在魏晉南北朝如此重要,壓過洛陽成為北方中心,為什麼被隋文帝摧毀後再也無法復興?
楊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TAG:隋朝 | 隋朝歷史 | 李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