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規定的漢字筆順哪些是錯誤的,或者說與書法傳統相悖?

今天看《柯南》,才發現「左」和「右」的筆順不一樣,不過學軟筆書法的可能知道。剛看到還不信,不過網上查了下,果然有文章在說教育部漢字筆順錯誤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1、日本的漢字教育從這個程度上說,書寫源頭上是正的,港澳臺應該也保持得好,不知道是不是這樣?
2、大陸的貌似從簡化字開始出問題的,還有一些不懂書法的專家信口雌黃,原因還有很多,最後至此。如果可以,請幫我分析箇中緣由。
3、最後列了幾個今天才知道怎麼按正確筆順寫的字,望補充。
我想,文化傳統就是在這種小細節中慢慢消逝殆盡的吧。


首先質疑題目中「書法傳統」,從句意來看我就默認是說「書法傳統的(筆順)」了。這個提法真的有問題,因為臨習過碑帖的人都知道,毛筆字寫字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筆順(怎麼舒服怎麼寫)。在金文隸書的時候,從流傳下來的碑銘來看,還都是遵循著固定的筆順的,畢竟都是刻上去的,而且書寫速度很慢。到了行楷書的時候,書寫速度加快,書家更追求「氣」的貫通和整篇的美學效果,每個字只要我寫完之後在紙上的筆畫都對,就是正確的。也由此,書法帶有了濃重的個人色彩,所以才有了歐顏柳趙,蘇黃米蔡等等風格迥異的字體。這裡的風格不僅是指字的筆畫和整體的結構,也涵蓋了下筆的順序。同一個字的下筆順序不僅因人而異,對同一個書家來說也會有變化。比如我隨便翻開《書法大字典》,看這個「書」字。

左上角王獻之的字,最長的橫應該是在豎寫完後翻上去寫的,然後接著寫下面的幾個短橫(不包括跟橫折連著的那個)。感謝 @曹夢迪 的argue,這個地方的筆意我不是很確定,也有可能是橫折直接連著寫最長的橫,最後寫豎。日後有時間再去查一下其他年代的拓本。

中間,還是王獻之,在快雪堂帖中的「書」,下筆就明顯不一樣。這個是先寫完上半部分所有的橫,然後寫豎,最後寫「曰」的。

再看左邊米芾在三希堂法帖的字,很明顯是一口氣把上邊的所有橫和下面的」曰「都寫完之後,再寫豎的,為的是能夠直接連著向下寫,一氣貫通。

既然第一個字存疑,索性就再上個圖。

下面這張圖的「誠」字。左邊王羲之的兩個誠字的下筆就有明顯的區別。右邊的「成」的橫寫完之後,靠上面的字是接下來寫橫折鉤,靠下面的字則是直接上去寫斜勾。

不多列舉了。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說明一點:自古以來,書無定法,就沒有所謂的「筆順」一說。只要一個字整體上是從左至右,自上而下書寫的,(一般)先寫偏旁部首,就沒有問題。「筆順」這個東西,跟」文化傳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還值得一提的一點是,古人書寫自上而下,從右向左。今人寫字,從左向右,自上而下,所以古代書家為了能夠」順手「寫下面的字,在行草書創作中很多都用豎(或者其他結束時方向向下的筆畫)來作為一個字的最後一筆。而現代如果偏要追求古人那種下筆順序的話,那不是自找彆扭么。

最後,現在小學教寫字強調筆順要正確,更多是為了養成一種良好的書寫習慣而已。比如題主提到的「左」「右」,對於一個漢字的初學者來說,這兩個字在結構上是相似的,先橫再撇最後寫被包住的右下角這種筆順更利於掌握這種結構,寫出漂亮的字。

就這樣,如果想到什麼我再往上寫。


筆順的問題比較複雜。
首先是因為漢字的歷史比較悠久,在漫長的漢字演進史中,筆順問題到了楷書階段才慢慢突出,原本的寫字,中古人頗有一種理所當然的想法,似乎筆順一點也不是個問題。

其次,由於各種字體的形態不同,導致筆順一直存在爭議。比如,隸書之前漫長的篆書時代,筆順就不被重視,標準的寫字結果論時代,只要能把字寫出來,筆畫先後根本不是問題。不過,寫小篆要想完美一點,必須注意單字若干主筆畫的定位問題。到了隸書階段,開始奠定楷書及其筆順規則。也就是說,隸書階段可以看作篆書到楷書的過渡時期,在書寫上表現為既保留篆書的一些書寫特點又具有楷書的大體筆順次序。於是到了楷書成熟,在既有的總體筆順規則基礎之上,開始創建細則。原本的大原則爭議不多,到了細則,開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麼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每個人的寫字習慣不同導致對於書寫時筆順的爭議。

再者,我個人不想對細則的爭議做太多評論,這是個沒有終點的爭議過程,已經吵了幾百年了,各位想到的東西,前人已經統統列舉出來了,真不需要各位繼續事後諸葛亮了。下面說一下我個人實踐的一些體會。大家學寫字的目的,是為了掌握一種社會生活與交流的技術,其次才是進入文字的審美層次。就基本的書寫而言,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行書或者行楷,也就是在楷書基礎上更進一步的便捷書寫形式。換句話說,各位學楷書的目的,實際上是為了寫行書作準備。因此,我個人比較推薦初學者採用有利於行書書寫的筆順規則來學習楷書。當然,這種方式不一定都好,但總體思路沒有什麼問題。

最後,為什麼筆順問題爭議這麼大,還需要「規範」筆順?任何一種「規範」的存在,都是在同所謂的「不規範」在競爭。明白這個道理,大家就更容易理解所謂「規範」存在的意義,其實僅僅是為了在某些畫定的範圍之內,或者說是在教育公權力可達到的範圍之內暫時中止爭議。因此,我認為,既然對於筆順細節的爭論永遠不會有什麼結果,倒不如認真梳理一下文字演進是如何影響書寫及筆順的。這個問題比爭論某些筆順細則更有意義得多。


&<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 里很多筆順與書寫習慣不符,彆扭。但這個似乎是標準,很多筆劃輸入法就是按照這個筆順編寫。
http://www.china-language.gov.cn/wenziguifan2/scanning/bsgf/bsgf.htm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學習網 裡面有一些筆順糾正了過來,比如皮,先寫丿後寫乛感覺很順。


田蘊章老師的教學裡有說很多 比如 有 右 必..筆順都是和我們平時習慣寫法不同的 都是先從丿開始寫起 有興趣可以搜一下他的教學 會受益很多(。?ω?。)ノ


「必」字筆順 先撇 彎勾 中間一點 左點 右點。不過現在寫鋼筆字沒這麼寫的


我怎麼覺得本身筆順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呢

這麼說我才發現「有」「右」的「」我一直都習慣先寫丿啊,因為丿一丨很順得一筆就能下來,像「左」的話一丿一丨一也是很順的不用另外起筆啊

話說從印刷體看 「左」那個丿明顯長於右欸


推薦閱讀:

錢鍾書的名字在規範漢字中應怎樣寫?
既然「頁」的本義是人頭,那它是怎麼引申為當今「書頁」的意思的?
怎樣學習繁體字?

TAG:書法 | 漢字 | 硬筆書法 | 毛筆書法 | 筆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