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碗來粗細」會不會太粗不方便使用?

西遊記對金箍棒在實戰中的大小的描寫,最常見的說法是「幌一幌,丈二長短,碗來粗細」(例子見第五回)。查了一下,唐代的「丈」可能相當於現在的3米,「丈二」如果是一丈二,那就是3.6米。「碗來粗細」不知道是什麼碗,如果不是茶碗,即便是比較小的飯碗,直徑應該都有十幾厘米。這樣一看,怎麼想都是一根長度約有二層樓高的柱子,粗細可參考樓房邊緣的排水管道。

相反,孫悟空是一個猴子,身高並不高,可能比一般人類還要矮,而且手也並沒有很大。無法想像他是如何把這根需要雙手合抱才能握住的圓柱體抓在手裡,當作棍棒來使用的。

我設想了如下幾種可能性:

1,孫悟空可以變大,像變形金剛那種體型就可以掄起來了。但是原著中的大多數戰鬥場景中並沒有提到孫悟空變大後參戰。

2,孫悟空就是雙手把又粗又長的金箍棒抱在懷裡,然後亂掄。這樣確實可以解釋其驚人的破壞力。

那麼請問,結合原著,金箍棒過粗的問題是否存在?孫悟空可能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不同意各位將碗來粗細的金箍棒解讀為「酒碗」、「一頭大一頭小」、「通假字」,其實原著里早已告訴了我們一切。

正如張公子所言:

耳朵里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個碗來粗細一條鐵棒
這句話已經成了個儀式化動作了。

實際上猴子抱著極粗的鐵棒打鬥正是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畫面。

首先,戰鬥狀態中的金箍棒若能夠一手掌握,那偶爾單手提棒打鬥也並不違和。

比如小雷音寺的黃眉怪,武器是一根短軟狼牙棒,由於狼牙棒手執那一頭要小得多,所以面對六七十個高手時還可以單手操作:

看他(與孫悟空)兩個斗經五十回合,不見輸贏。這壁廂有二十八宿天兵共五方揭諦眾聖,各掮器械,吆喝一聲,把那魔頭圍在中間......老妖魔公然不懼,一隻手使狼牙棒,架著眾兵,一隻手去腰間解下一條舊白布搭包兒。

但是,碗口粗細的金箍棒,和大家想像中的一樣,單手是無法駕馭的,必須雙手抱住——就算他是齊天大聖。

比如觀音在猴子手上寫字,猴子單手拿棒和紅孩兒斗:

那妖王羞怒,綽長槍劈胸便刺;這行者舉鐵棒,架隔相還。一番搭上手,斗經四五個回合,行者捏著拳頭,拖著棒,敗將下來。

這是誘敵,算不得真敗,但在女兒國,孫悟空去取落胎泉的水,和守泉的道人如意真仙打鬥就能說明問題。

如意真仙的武功在西行諸妖中是墊底的,猴子雙手使棒時打他並不費勁,但單手使棒時,簡直狼狽極了:

大聖見他不動,卻使左手輪著鐵棒,右手使吊桶,將索子才突魯魯的放下。他又來使鉤。大聖一隻手撐持不得,又被他一鉤鉤著腳,扯了個躘踵,連井索通跌下井去了。大聖......爬起來,雙手輪棒,沒頭沒臉的打將上去。那先生依然走了,不敢迎敵。

另外有兩次單手使棒敵住別人的戰績,結果一次是妖怪放了水:

好大聖,一隻手使棒,架住他(銀角大王)的寶劍;一隻手把那繩拋起,刷喇的扣了魔頭......他(銀角大王)認得是自家的寶貝,即念《松繩咒》,把繩鬆動,便脫出來,反望行者拋將去,卻早扣住了大聖。

還有一次是先把自身變大:

行者(從獅駝嶺獅子怪肚子里出來)見了風,把腰躬一躬,就長了有三丈長短,一隻手扯著繩兒,一隻手拿著鐵棒。那魔頭......就舉鋼刀,劈臉來砍,這大聖一隻手使鐵棒相迎。

那麼單手使碗口粗的鐵棒能幹什麼呢?

一是騙人:

行者道:「兒子!你禁不得我兩隻手打......再著三五個,也打不過老孫這一隻手!」妖王(黃眉怪)聞言......即舉狼牙棒,上前來斗。孫行者迎著面,把拳頭一放,雙手輪棒

二是嚇唬王八:

行者......一隻手執著鐵棒,一隻手扯著韁繩,叫道:「老黿,慢慢走啊,歪一歪兒,就照頭一下!」老黿道:「不敢!不敢!」

其實戰鬥中金箍棒也曾變細使過。

在獅駝嶺那一回,孫悟空被大象怪用鼻子卷了起來:

八戒見了,捶胸道:「......他那兩隻手拿著棒,只消往鼻里一搠,那孔子里害疼流涕,怎能卷得他住?」行者原無此意,倒是八戒教了他。他就把棒幌一幌,小如雞子,長有丈余,真箇往他鼻孔里一搠。

雞子,就是雞蛋,這才是常人身體勉強可以接受的尺寸,和酒碗粗細差不多。

孫悟空和妖怪相搏,需將鐵棒變化以便插入——不是「大如雞子」,也不是「粗如雞子」,而是「小如雞子」,更證明了兩人大戰時金箍棒要粗更多。

86版西遊記有哪些改編的、不符合原著的地方,如何評價這些改編? - 天下之水的回答 - 知乎

觀音用金箍咒套了紅孩兒,用禁箍咒套了黑熊精,為什麼不讓他倆加入取經隊伍? - 天下之水的回答 - 知乎


謝邀。

可以有許多種解釋。

比如碗來粗細,採用的比量標準是小酒碗。
比如孫悟空手大。
比如孫悟空舞棒手法不一樣。
比如金箍比較粗,中間比較細。
甚至以前還有人提出過,碗其實是通假字,這裡其實是腕來粗細。

但我個人覺得,最靠譜的解釋是:
這就是個修辭誇張,和兩耳垂肩之類一樣,別當真。

原著有細節證明,孫悟空身高四尺,跟武大郎差不多高。
孫悟空手也並不大,看下面:

行者道:「這兒子反說了哩!不知是我送命,是你送命!走過來,吃老外公一拳!」那妖魔笑道:「這猴兒強勉纏帳!我倒使槍,他卻使拳。那般一個筋骷子拳頭,只好有個核桃兒大小,怎麼稱得個鎚子起也?罷!罷!罷!我且把槍放下,與你走一路拳看看!」

一個核桃大的拳頭,展開來,哪怕是你酒碗大的棒,也舞不起來吧。

大多數棍棒和槍法有類似,分前後把。要使起來,手是至少要籠得住把的,這才能使得開。


我們看看每次「碗來粗細」的語境:

耳朵里拔出一個針兒,迎著風,幌一幌,原來是個碗來粗細一條鐵棒。

這句話已經成了個儀式化動作了。
強調的是之前細如針,一晃就變粗。如意金箍棒很神奇。
這裡是要有個對比。從針一般細,到碗一般粗。視覺上的對比
《西遊記》不像《水滸傳》,有那麼多硬橋硬馬的對打細節,所以類似誇張修辭,別太當真。我傾向於此。


多說幾句。
碗口粗細,其實不止孫悟空。
著名的《挑滑車》,高寵用的槍,也是碗來粗細。
我問過一位練過槍的老先生,他說,大槍和花槍粗細還不一樣。
花槍不提了;大槍也最好是粗如鵝卵,再大會有問題。槍和棍,你總得有握得住,才有把。把位陰陽虛實,但總得能讓手套住,這才能用。
碗口粗細,那是評書。
「杵才碗口粗細呢!」

碗口大小,以前小說里,一般是個形容詞。多讀古典就意識到了。
《水滸傳》,從來沒人用碗口粗的槍。
倒是李逵賭咒發誓:「今後但吃時,舌頭上生碗來大疔瘡!」舌頭哪裡能長碗那麼大的瘡呢?
修辭嘛。

好比當年《太陽報》三版女郎喬丹,大家說她胸大賽籃球。真有籃球大嗎?未必吧。


如果是正常的進食用的碗口粗細,那麼無異於抱著一根三五年的楊樹來戰鬥,那麼個人猜測應該是酒碗之類。
按小說里的時代,唐朝的酒碗:

按吳承恩的時代,明朝的酒碗:

這樣的酒碗就符合了一般演義、電視劇里兵器桿棒的粗細。

看的電視劇以及動畫片多了,「金箍棒和正常兵器棍棒是相同的粗細」這一設定根深蒂固,但孫悟空卻並非常人,如果實在按照常用的碗來看,也不是沒有可能,只要力氣大了,畢竟金庸小說里還有過墓碑做兵器的。
那麼孫悟空使用碗口粗細的金箍棒可能就是這個畫風:

逆天的:

踏碎靈霄,放肆桀驁。——《悟空》

上面這些圖,即便是身材比例來看,還是比較符合四尺齊天猢猻這個霸氣形象的,並沒有什麼不和諧,似乎我心目中的孫悟空就該是這個樣子。


(圖侵騸)


造成反差的誇張描寫,沒必要強行合理化,接受孫悟空手指的握力夠強就好了。

金箍棒的原型本來也不是個兵器,它是「定江海淺深」的「定海神針」,模仿海船上的碇子來的。那東西就是又粗又長的形制,木質的碇子兩頭會用鐵箍增加強度,沒有兩頭粗中間細的說法。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李天飛的書。

天下之水的答案里提供了很多對金箍棒粗細描寫的內證。至於《西遊記》里的「碗來」到底是多大,文本里其實還有一個旁證:

那皇帝即轉後宮,把御花園裡仙桃樹上結得一個大桃子,有碗來大小,摘下放在櫃內,又抬下叫猜。

要是皇帝拿出來的大桃子只有酒盅大小,那車遲國就丟死人了。


這就是反差萌啊。

正是身高四尺的小猴子拿碗口粗細的一萬三千斤大棒子才是萌點。

這樣的設定在評書里比比皆是,隋唐第一好漢李元霸什麼形象?

年方十二歲,生得尖嘴縮腮,一頭黃毛促在中間。戴一頂烏金冠,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無窮。兩臂有四象不過之勇,捻鐵如泥,勝過楚漢項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用兩柄鐵鎚,四百斤一個,兩柄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尖嘴猴腮,骨瘦如柴,拿著缸大的鐵鎚,畫面感是不是很強?這樣的人把宇文成都打得屁滾尿流,你能想像聽書人有多歡樂。

這樣的設定在漫畫里是很普通的手法。

你可能記得《城市獵人》里阿香隨時隨地掏出來的100噸的大鎚子

《七龍珠》里的魔人布歐,最強大的惡魔和最萌的表情。

還有貝吉塔和孫悟空合體後卻一下子被變成糖果那句經典台詞:你現在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糖果。

還有這位。
《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三大奇書都是先有評書,後經文章大手改造形成的,古代的說書人可能並不怎麼懂創作,但他們在討生活中形成的智慧跟現代的創作者是毫無二致的。


這個是技能特效。

緊急情況掏出來那一下丈二長短,對敵人造成一定的威懾,而且輪一下保持自己丈二範圍敵人暫時不能近身。

這樣可以給自己一個調整武器尺寸的時間,然後再根據當時的對手情況和場地情況調整一個最適合打鬥的尺寸。


根據設定,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時定江海深淺用的寶物,可長可短,烏鐵棒體緊挨著金箍處鐫有「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所以……說不定只是金箍那頭有碗來粗細呢?

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擅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


我覺得金箍棒有可能長這樣

(美津濃請付廣告費)


關鍵看怎麼用


我來貼幾張圖:

原來兩頭是兩個【金箍】,中間乃一段【烏鐵】,緊挨箍有鐫成的一行字,喚做「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
棒是【九轉鑌鐵】煉,老君親手爐中煅。禹王求得號神珍,四海八河為定驗。
中間【星斗】暗鋪陳,兩頭箝裹【黃金片】。【花紋】密布鬼神驚,上造【龍紋】與【鳳篆】。……



09版新西遊記在兵器最初設計的時候從原著出發,設計過以下一款又粗又高的金箍棒:
中間一段烏鐵,兩頭兩個金箍,中間烏鐵上有水浪紋飾,一行小篆」如意金箍棒,重一萬三千五百斤「,並且相比八戒沙僧的兵器而言確實比較粗。

製作的成品:中間宋亞平拿的就是,一隻手勉強握住,而且比平常的兵器高。

後加長金箍長度,可以看作是包裹黃金片(如下圖左):

這中間,劇組還大開腦洞,搞了一個「空心版」:

後來這個設定沒有採用,一來不方便演員持握,二來舞動起來效果不好,張紀中親自修改了新的金箍棒,兩頭金箍加長並向外漸漸放大,飾以祥雲圖案,中間的烏鐵水紋仍作保留,如圖。

這張的猴子太丑了,實際劇中猴子比這個可愛得多,比如說我頭像。

綜上,丈二長段碗來粗細 的棍子真的不適合正常人玩,我想大概是猴子有什麼特殊技能吧。


另附09西遊記相關回答鏈接:怎麼評價張紀中版西遊記? - 劉鵬的回答


茶碗。


人家是用查克拉吸住的,所以一隻手夠了



悟空將金冠、金甲、雲履那穿戴停當,使動如意棒,一路打出去,對眾龍道:「聒噪!聒噪!」

——看到了吧?是「使動」,而不是拿在手裡耍著玩。棒名「如意」, 那是法寶,隨心所轉,何須握在掌中?

猴王真箇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來粗細,二丈長短。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攥在手中,使一個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拜禮,戰兢兢魄散魂飛。

——悟空聚則成形,散則成氣,四尺那是給人看的,要用,秒秒鐘通法天像地嘛。。。碗來粗細算什麼,斗來粗細都不是問題


碗口粗細+靈長類動物+巨大殺傷力+可破甲=

難怪悟空那麼厲害……被這120大屌打一下可不得了……這可是跨時代武器。

強烈懷疑孫悟空是穿越的。

可能佛祖也是穿越的,用五對輪壓住了孫悟空。太上老君用無人機炸暈了悟空,還用火焰噴射器燒悟空。妖怪還會用毒氣彈什麼的。


棒和棍是兩個概念,在傳統武術里都有特指。通常所說的棒是兩端粗,中間細,有些一端粗一段細的也被歸到棒的範圍,所以像書里常提到用於形容金箍棒的哭喪棒,或是作為武器的狼牙棒,都屬於這個範圍。而棍則是嚴格限定上中下一般粗細的武器,因為粗細一致,用法更偏重於靈活而非力道,所以在武術練習上兩者就走完全不同的路線。


你們都沒聽說過「沙包大的拳頭」、「銅鈴般的眼睛」、「血盆大口」…?


想了一想,效果應該是這樣的:

↑↑↑配圖是百度圖片搜索:猴子爬電線杆


如意金箍棒不是如意金箍棍,據說人類天生會用棒子,也是人類最早的武器(所以棒子的優越感。。。),實在想不起來在哪裡看的了,棒子是一頭粗一頭細,所以碗口粗很正常。

所以孫大聖再猴子也是擬人的不是,天精地華凝聚的產物,必須要會用工具,但是畢竟是猴子,不能表現的太文明,本就是個不開化的毛糙形象,拿個棍子顯得太過於進化,所以在此處用棒子而不是棍子,體現了作者對舊事物的蔑視以及對新事物不完全肯定的矛盾心態,表達了當時社會廢舊立新對作者思想的陳新換代起到了一定推波助瀾的作用。金箍棒兩頭金箍中間烏鐵,這樣的顏色反差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內心對舊事物的禁錮和否認,而全稱如意金箍棒的如意兩字,對以上作者內心活動是一個肯定加肯定的句式,所以,此處用如意金箍棒來形容此件兵器最為合適。(老師你看我這閱讀理解還算正確吧)

粗細就是這樣解決。


沒有人上這張圖嘛


推薦閱讀:

《大聖歸來》有國外團隊參與制作嗎?
吃唐僧能長生,妖怪為什麼還要吃八戒?
四大名著之間有哪些相互引用或關聯的橋段?
关于「西游记」,你有哪些故事要讲?
如果必須要從四大名著中去掉一本,你們認為該去掉哪一本?

TAG:西遊記書籍 | 孫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