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哈利波特》中韋斯萊兄弟會死掉一個?
其實他很可能是一個早就計劃好的必死的角色。羅琳的本意恐怕就是想讓讀者覺得人生都不完整了。
第六部鄧布利多被幹掉之後整個魔法世界已經無法阻止伏地魔的勢力了,伏地魔一人掌握了政府,司法,媒體,還有學校。第七部一直在極力渲染this is war的調調。最後的Hogwarts之戰幾乎是雙方傾巢出動的show down之戰,所以兩邊必須各死傷一片才說得過去,所以最後那幾章殘酷得不行,羅琳殺起人來毫不手軟。但是伏地魔,Bellatrix,盧平,斯內普,甚至哈利... 對讀者來說這些casualty都是意料之中的,而reality of war應該是cruel, unexpected, brutal。所以必須要殺死一些意料之外的角色。所以Fred和George是難免的,而且羅琳應該是早就想好了,只殺一個,讓另一個活下去。因為其他死了誰大家都覺得只是劇情,但是雙胞胎死一個,且只死一個,才真的像是戰爭。戰爭確實是這樣,有些人是作為重要人物,極具畫面感地死掉的(斯內普,蟲尾巴,Bellatrix, Dobby),有些人是莫名其妙在亂火之中突然陣亡的(Fred,Crabbe(話說起來,Crabbe也是一個a part of a pair啊), Hedwig, Mad-Eye),有些人你只看到了個屍體,不知道什麼時候怎麼死的,反正就是死了(Colin, Scrimgeor, Lupin, Tonks)。
而且恐怕前幾章George失去耳朵也是一樣的意思。George自己輕鬆地說"now you can tell us apart",但其實大家都習慣這對雙胞胎太像了,能辨別了反而覺得很殘缺。羅琳在最後一本書基本上從始至終都在跟讀者宣布:我不講童話,這是戰爭,沒什麼好說的。
至於鄧布利多,小天狼星,斯內普,這些其實也都是必死的角色。斯內普的一生太悲壯,給他安排個戰後的生活是很難想像的,而且你怎麼給斯內普安排個happily ever after?他已經注孤生了,他就算活下來也不會快樂,很可能還會繼續討厭哈利,從寫作的角度,讓他die a hero其實算是do justice to the character。老鄧也是必死的。老鄧死之前大家都覺得只要鄧布利多還在,我們就還有保護,羅琳怎麼可能在最後一本書還讓整個魔法世界懷有這樣的幻覺?而且老鄧不死的話,幹掉伏地魔的任務就不會真正交給哈利。所以劇情需要,老鄧必須死。最後一部寫得很明白:Harry became the last hope, the only hope. 另外鄧布利多,小天狼星,盧平都是必死的角色,因為他們都是哈利當成父親看待的角色。這是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所以羅琳把所有會奮不顧身擋在哈利前面的人全部幹掉了,這樣才算是真正成年。原鳳凰社的核心成員只留了Kingsley Shacklebolt一個人活著,在戰後成為了魔法部長,恐怕也是一個意思。所有會保護哈利的人都要死。羅琳決定第五部單獨殺小天狼星,第六部單獨殺鄧布利多,已經算是對這兩位高人氣的角色仁至義盡了,給了他們被單獨悼念的機會。
讓留在人間和去了天堂的夥伴們都有歡樂。
羅琳女士曾被問及失去弗雷德的喬治後來過得怎麼樣。羅琳說「喬治大概一輩子都無法釋懷弗雷德的離去。」 弗雷德離開以後喬治再也不能施守護神咒了,因為每一個快樂的回憶都和弗雷德相關。George would never be able to conjure a patronus since all happy memories he had always involved Fred
弗雷德·韋斯萊 1998年5月2日 在與食司徒交戰中 被奧古斯特·盧克伍德擊倒 享年20歲 弗雷德·韋斯萊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 是在和並肩作戰的哥哥珀西開玩笑。羅琳女士接受採訪時表示,早在系列開始前她就決定了弗雷德的命運,也曾在早年採訪中稱莫麗將在與伏地魔的鬥爭中失去一個孩子。
個人覺得 雖說弗雷德的死很殘忍 但是這種結局能更讓人記住這兩個個性鮮明的角色不是么。
HP4中喬治和弗雷德喝了增齡劑去報名參賽,原文「隨著一聲很響的爆裂聲,兩個人的下巴上冒出了一模一樣的長白鬍子。 門廳里的人哄堂大笑。就連弗雷德和喬治爬起來,看到對方的白鬍子後,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 沒想到那竟是他們唯一一次看到對方變老的模樣。#伏筆梗#
終於可以分清楚誰是誰了
馬上就再也沒有分辨的機會了
…………………………………………………………………
我覺得有三個因素最重要:
1.時間點
眾所周知雙胞胎是大家快樂的源泉,就算在dark time,他們倆也是保持了高度幽默的。所以雙胞胎在最後戰役到來前,不能領便當。這象徵著樂觀。
2.唯一的選擇
我同意最高票答案,雙胞胎的殘缺就是要填滿戰爭的殘酷。所以,Wesley家這麼多孩子,必須會有人陣亡。那麼是誰?
Percy死的話,反倒是有點不殘酷了。
Charlie出鏡率太低,存在感微弱,沒那麼血淋淋的。
還是Bill? 比爾的出鏡率其實也並不算高。
那麼剩下的人裡面,Ron不能死,Ginny也不能死。況且後來衛媽的戰鬥力爆表,前面總要犧牲一個小寶貝做導火索。
所以雙胞胎總要推舉一個出來吧?
雙胞胎的死是最血淋淋的傷口,因為被留下的那一個,會無時無刻都在提醒大家失去了的東西。老衛家一直擔當著哈利成長里半個家的存在(當然後來果然成了一家人),現在這個家也無法團圓了。而且雙胞胎代表了純粹的快樂,打碎這樣的快樂,使得它把戰爭的殘酷放到了最極致,我覺得撕的最大的口子就是Fred.
(我覺得George丟了耳朵就是個大伏筆,我當時第一次看的時候就有了後面弗雷德會走掉的預感)
3.成長
哈利是一系列叫做成長的故事這個基本沒什麼爭議,畢竟成就感真的就來自於,他陪我一起度過了我的年少。
但是有兩個點是很重要的,一是救世之星挑起了梁子,二是戰後怎麼面對平靜的人生。當然啦後者基本靠少許的介紹和yy以及羅姨自己的補充。
但是,雙胞胎一直以連體嬰的身份出現在各個地方,讓人覺得他們就是一體的~
所以破除這種連體嬰的互相依賴,我覺得是有很重要的成長意味的。畢竟終有一天,要一個人走。
第一部的時候冬天「弗雷德和喬治用雪球追著奇洛的後腦勺打」
奇洛的後腦勺是伏地魔的臉啊!
逗比得死,就這麼簡單
ps..哈利波特從小看到大,一直希望能有一個親兄弟能跟我一樣,言語風趣,行為乖張,一起抖機靈,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加逗比。
一起給小妹妹寄去格蘭芬多的馬桶圈、陪我鑽活點地圖的羊腸小道、我被瘋狗老師斯內普呵斥能有人一起理論甚至過後做惡作劇報復、一起打魁地奇球賽、一起看支持查理火炮隊、一起看早飯桌上的《預言家日報》風趣地評頭論足、一起在對角巷做玩笑店的生意、最重要的是:能為了朋友共同奮鬥,搭上性命。
讀同樣的書,做同樣的事,形影不離卻也性格迥異。真羨慕他倆兒被食死徒包圍時候背靠背默契地擊退一輪又一輪的進攻,之後又還默契地慶祝花式擊掌。
得之我幸。
以上。
~~→_→惡作劇完畢←_←~~
我在看哈利波特的時候,做好了一切可能會有很多人死的準備。小天狼星,鄧布利多,盧平,唐克斯,每個人死的時候會覺得惋惜,但是並不覺得驚訝,也不會過分悲痛。我甚至能接受羅恩,赫敏,金妮死去,甚至是救世主哈利和伏地魔同歸於盡。這都不意外。因為總覺得誰都不是誰的唯一。但唯獨看到雙胞胎兄弟死去一個的時候,心裡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恐懼和孤獨,感受到死亡的陰影。會去想形影不離的兩個人,只剩下一個該是怎樣的生活。
活著才有無邊快樂,但終究被剝奪權利。
喬治再也開心不起來。一想到這2人的時候,我也是。
一個給活著的人帶來歡樂
一個給死去的人帶去歡樂
首先如果弗雷德沒有死的話,那麼韋斯萊家族就是真主角了。
其次就是,JK想要通過弗雷德的死來暗示一個道理,美好永遠在心中。我感覺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現實不一定是完美的,有缺憾的可能才是現實。
最後的最後,鄧不利多死了,斯內普死了,小天狼星死了,好多人好多人都死了。
可是這是現實,現實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殘酷。
我個人的感覺吧。
Fred死後,George把韋斯萊家掛鐘上Fred的指針做成了自己的項鏈。
還有多少成長能這樣痛徹心扉,還有多少回憶能這樣鮮血淋漓。
為了凸顯戰爭的殘酷和真實,每天和你吃喝玩樂幹壞事開商店都在一起的雙胞胎兄弟,突然就死了,是不是最深刻的恐懼和痛苦呢,快樂和圓滿是不存在的,喬治的生命從此失去了一半
……,戰爭什麼都可能發生啊,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讓我們印象深刻,看到喬治就想到freq
不死一個,那麼韋斯萊家族就是真主角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和比較《哈利·波特》《魔戒》《冰與火之歌》這三部小說?
※阿瓦達索命穿透能力如何?
※為什麼《哈利波特》沒有做成類似《冰與火之歌》一樣的長劇集而是做成了電影?做成劇集會不會更合適?
※《神奇動物在哪裡》中,有哪些與哈利波特系列衝突的bug?
TAG: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