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拍好建築模型照片?


本答案非經作者本人允許,謝絕知乎日報以及私人賬號以外的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時隔兩年略更新。我喜歡的Mosayebi教授連續做了多年的住宅設計學生項目"Wohnen in Europa"(living in europe),如今已進入最後一個年頭。她和她的母校ETH一向有以拍攝1:20室內模型照片作為室內效果圖的傳統。學生在模型中對空間質感、建築材料以及生活氛圍的表達一直都有出色的效果。這幾年的學生項目與專業攝影師Gregor Theune合作,通過Workshop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拍攝技能。最近剛看完在雅典的住宅項目,於是想起來分享一下過去幾年個人比較喜歡的項目。
單就拍攝要點而言,下文所述八九不離十。不過在清晰表現色彩和材質方面,首先要保證採光充足,色彩平衡恰當。均勻自然光自然最好,在偏黃的檯燈光上罩上一層藍色玻璃紙也可以調整色彩平衡,用硫酸紙遮擋模型中的窗戶可以避免眩光。其次多嘗試各種角度,把握光感變化,必要時可以拆牆破壁。

案例如下,可以猜猜照片是站在模型哪個位置拍攝的。
常常不得不感嘆住宅設計之美。

- Christina Chantzara, Wohnen in Oslo

- Philipp Weise, Wohnen in Porto

- Moritz Winter, Wohnen in Oslo

還有個人很喜歡的一張屬於另外一個項目的照片。亦中亦西的親切氛圍。

- Johannes Walterbusch, Aufstockung Haus K?nig

2016年2月16更

謝邀。
「怎樣拍模型照片」真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對於「好」,在不同體系的人眼裡相信有不同的定義。我所受到的建築教育相對而言可是非常務實,一張「好」的模型照片,能表達出模型想要傳達的信息足已。so。。。我們拍出來的照片真的很樸實。。。

首先,既然是專指模型照片,我先得假設光圈快門焦距景深ISO白平衡這些基礎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已知的。(不知道?嗯先去買個相機吧。。。)
(光圈與景深)

(相同進光量時,光圈與曝光時間的搭配)

(焦距與視角以及鏡頭畸變。人家說好鏡頭可以控制圖一所示廣角造成的畸變啦。)

(接下來是透視變形)

OK,終於回到正題。。。基於以上原理,拍攝模型有些簡單的基礎設置。
我們親愛的Jessen老師說:
1. 採用光圈優先模式(A檔),一般設置較小光圈獲得較大景深。(為什麼?對於模型來說,還有比充分表現細節更重要的事兒么?什麼?虛化好看?不要把拍美女人像和文藝清新糖水片的經驗用到這裡好嘛。。。)
2. 合適的曝光時間和曝光模式。過曝欠曝不可取,細節最高,本是通用原則,對模型拍攝尤其。
3. 儘可能低的ISO,保證畫質。
4. 有條件的話,使用三腳架/快門線,保證穩定度和確定機位。
5. 黑白。大多數時候,黑白已經足夠呈現一切。
很簡單吧,以上並非唯一的標準,也並非不可打破,除此之外的很多配置完全視具體情況自由決定。很多時候高大上的模型照片都有高大上的打光,有專門的攝影間,更多時候都是靠兩塊白板或者一塊黑布兩個檯燈自行搞定的。。。相機的話單反卡片手機ipad什麼都有。。。

然後(而非其次),拍攝時比參數更重要的,永遠都是鏡頭後面的那顆頭。

怎樣拍好模型照片?
第一,得要有個合適的模型。目前做過的模型大致可分為分析模型和方案模型。前者可能是結構可能是剖面立面也有可能是更抽象的negative+positive,後者可能是全景鳥瞰,室外場景以及室內空間。
模型要呈現的效果和材料的選擇息息相關。不管是用灰紙板、奶黃色的紙板(不知道中文名)、白色光面卡紙、泡沫、木頭還是石膏甚至水泥,儘可能統一的材料是美感的保證之一。個人鍾愛灰紙板,三個面黑白灰的光感實在太好~水泥么我覺得歐洲人民特別喜歡。。。

第二,根據表達需求設置背景及光線、選擇角度。三個關鍵詞:視平面、空間層次(Sequenz)、過渡空間。
視平面如以下兩點透視圖所示,是消失點所在的平面。

人依然是建築最重要的尺度依據,如果需要突出尺度感和代入感(尤其在室內模型中),拍攝模型照片時最好採用人的視角,視平面一般是1.7m。為了表現全景,則常常會把視平面升高。

空間層次的德語原文是Sequenz,在我的自行翻譯之下或許會產生一些理解偏差。我們常說XXX很有空間感,似乎是一種莫名的心理感受,拆開來看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空間中,前後景互相串聯,又有明暗深淺、開放封閉的層次關係,所以顯得比較「有感覺」。
空間層次感常發生在一系列重複的元素中、互相套嵌的空間內,尤其是在不同空間之間的過渡地帶中(出入口、樓梯等明暗及形狀變化處)。選擇這樣常讓人感覺到美感的位置和角度進行拍攝和表現,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分析模型常常需要理性地挑明被分析對象的特質。
比如這張從同學那偷的分析模型(抱歉木有調整鏡頭畸變)。手機拍攝,表達的是學院樓的鋼筋混凝土樑柱結構,用了一點透視和來自小檯燈的頂部點光源,密集的次梁投下遞進變暗的影子,重複的樑柱元素提供空間感。(當然四角的暗角應該被ps掉。。。)

再比如從老師那兒偷的一個剖面,古根海姆博物館的空間分析模型。重點是螺旋上升的斜坡形成的層層疊疊和空間的劃分,同樣也使用頂光,不僅照亮了一層又一層的扶手,也利用中間的亮部和兩側的暗部突出了兩種空間的區別。

方案模型表達的內容則更豐富也更模糊,細節、氛圍、尺度等等兼而有之。
下圖作為一張全景圖,冷靜足已。

以下室外空間的拍攝位置是在內部庭院的入口處。內外的明暗變化、右側遮擋視線的大樓和左側一排向內遞進的重複立面,都表現了兩個不同的空間和它們之間的銜接。

這張室外庭院不管是視平面還是細節以及剛剛好的光線,都勾起人的代入感。

又偷了一張同學的室內空間,光圈7.1,焦距等效34mm,稍微有些廣角,兩盞小檯燈在右側前後打光。一向不喜歡光面的卡紙,不過似乎做室內會有高大上的倒影啊~拍攝位置處於三個明暗灰空間的交叉過渡地帶,空間形狀收縮又擴張。(右側邊緣暗帶亂入。。。因為沒時間後期了。。。)

客官要問為什麼我總偷人家的,沒有自己的圖了。很簡單,不夠特色到足以作為栗子。雖說扯了這麼多,根本上來說模型照片能正確表達信息足已,與有特色以及漂亮與否無關。
同樣的認識也發生在效果圖身上,對於看圖者來說,一張漂亮的效果圖可能反而是無用的,信息足夠才是關鍵。

最後不可避免的當然是後期。
後期很簡單,基本是1. 調曲線,2. 修正鏡頭畸變和透視變形,3. 加背景,4. 裁剪。
調曲線是為了防止過曝和欠曝,展現更多細節。如果拍的不是黑白,還需要在ps的黑白選項中進行轉化。注意不要粗暴地把圖片模式轉成「灰度」,而是在「調整」&>「黑白」&>「預設」中進行效果選擇。
修正變形不止是為了得到直上直下更酷的「建築感」,而且是為了保留正確的尺度。利用平面上的透視法則可以找到視平面,搞清楚照片中的比例關係。
拍到窗戶和陽台時,需要加上遠景。

至於如何打光、如何加入背景、有些什麼攝影技巧,摸索一下自有心得。拍攝模型的過程也是觀察建築的一個過程吧,enjoy~
不妨也從現實中的建築攝影中獲得一些視角和想法:

共勉。


不太懂,只能給一些參考。

  • 打光比較重要,可以通過光的位置和顏色模擬中午和傍晚,很有趣。
  • 微距鏡頭拍的話,景深可能會太大,上三腳架小光圈可以避免太淺的景深有模型感。
  • 如果要用廣角的話,模型周圍的背景和天空都需要注意,除非你想後期修圖。

做個好模型


空間感是道,其他的是術,回答完畢。


最好還要了解些這方面的知識,有時候一個好的角度還是很重要的


構圖是很重要的,明暗關係+構圖如果處理的好,拍出來的照片想必是極好的。

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其實只是想要拍出美的照片。所以會拍出更符合自己喜好的style。

好的和美的是兩個概念,好是要突出建築本質的特點和特色,但是未必美。但是美的這個說來其實有些個人主義了。因每個人喜歡的風格和樣式不同,美是一個很難定義的東西。對於體現這個東西的最本質特點,可能就已經會吸引一些較為喜歡這個特點的人來關注和喜愛了。這也是題主想要詮釋美的一種方式吧。


換個機背取景照相機。我不懂,期待大神噴。


細節!細節!細節!


首先得做個好模型。其次得有個好單反。


推薦閱讀:

關於拍攝日出延時攝影的一些細節?
怎麼給長得丑的男人女人拍照才好看?
斯坦利·庫布里克在大開眼戒中運用了那些攝影技巧?

TAG:攝影 | 攝影技巧 | 建築設計 | 建築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