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把樓梯其中一階加高很小一點就有很大幾率摔倒?

《生活大爆炸》里 Sheldon 說他把樓梯其中一階加高了很小一點就讓他爸爸摔斷了鎖骨,可能是真的嗎?


謝邀,應該是真的。因為人們往往把最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樓梯的前幾階。

雖然平時看來,上下樓梯的動作好像很簡單,但對每一個孩子來說,學會上下樓,像是邁出了人生的一大步,絕對是一件值得家人歡呼的事情。

粗略算一下,上下樓時候需要用到的腦的部分:視覺系統,用來看清樓梯;軀體感覺系統,用來感受樓梯地面;前庭系統,用於保持平衡;記憶系統,用來記憶各種環境因素,比如樓梯的高度。

在這些系統中,視覺系統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切的前提是看清楚眼前的路。但視覺系統沒有必要一直專註地工作,即使是間歇性的視覺輸入,也足以讓我們完成上下樓梯的動作,因為記憶系統會來填補空白。

例如,路的前方有塊磚頭,人們通常會在提前一兩步的地方注視這塊磚頭,然後就可以將目光越過去,在跨過或繞過磚頭的時候,並不需要盯著它看,因為大腦已經記下了這塊磚頭的位置,並判斷了我們需要做出多大幅度的動作就可以越過。

以上是平地的情況。在遇到一段不熟悉的樓梯時,人們往往會將注意力集中在開始的3-4層上,視覺系統收集樓梯的高度和寬度等信息,傳遞給大腦進行判斷,並將這些信息存放在短期記憶中,接下來,只需要偶爾的掃視或注視,就可以通過短期記憶中存放的信息進行預估,按固定的動作幅度輕鬆走完整段樓梯。尤其在上樓過程中,最後的階段往往是視覺系統最疏忽、最依賴於記憶的階段。

顏色越深表示專註度越高[1]。

@楚軒 所舉的就是很明顯的例子[2]。紐約地鐵36th Street站的樓梯有一層比其他高了0.5英寸(約1.27厘米),使得很多人在這一層上被絆著或摔倒。這一層就是在靠上的位置。

這些人的摔倒,很可能就是沒仔細看樓梯,短期記憶中的樓梯高度與實際高度不匹配,作出的動作幅度不足以邁上樓梯導致的。

尤其對抱孩子的這位來說,本來視線就受阻擋,視覺對環境信息,尤其是腳下的信息接收不全,再加上樓梯高度發生變化,會出現很嚴重的後果。

所以,如果Sheldon動手腳的是他叔叔家門口的樓梯,他的叔叔對這段樓梯太熟悉了,樓梯的高度信息是存在根深蒂固的長期記憶中的,即使微小的變化也很容易造成他摔倒。Reference:
1. Miyasike-daSilva,
Veronica, Fran Allard, and William E. McIlroy. "Where do we look when we
walk on stairs? Gaze behaviour on stairs, transitions, and handrails." Experimental brain research 209.1 (2011): 73-83.
2. WATCH: Everybody Trips on This One Subway Stair


證據來了
紐約一地鐵站有一台階比其他的高2厘米,結果……見視頻
紐約地鐵站的靈異地方 視頻
只能說人腦確實強大啊,你隨意走的時候,大腦瞬間完成三維建模,然後求出最優解!

很多人問為啥很多人被絆了一跤之後後幾步會速度加快?
經評論區各位指正,因絆到後身體依然向前運動,重心前移,如果不快跑幾步鐵定摔倒。


我躺在床上告訴你這是真的 傷筋動骨一百天啊


真的

答主大四狗。學校某餐廳有三層。台階底下的東西吸水膨脹使得有一層台階略高,但是看起來並不明顯。

然而,ㄟ(▔ ,▔)ㄏ從那走經常能看到有人在那摔倒,打個趔趄的更是一大堆。

有時候就會感覺,學校是養老院,裡邊住的都是走路都不會的老年痴呆(-ι_- )

我才不會說我也經常在那打趔趄( ̄^ ̄)


親身經歷,我家樓梯最後一級比其他高1cm左右,每次放假回家都要被拌一兩次,我智商不行,幸虧身手還不錯,肋骨尚全。


可能
樓梯設計有完整詳細乃至很成熟的規範。各種建築的樓梯在設計時必須符合國家規範(當然了,我國自己私搭亂建的房子不回去報批的,所以也沒有規範一說)。居住建築的樓梯設計尤為重要,尺寸坡度在設計時都要考慮到老年人或者孩童上下樓梯的安全問題。而這些規範都是在廣泛的徵集人們已經熟悉的尺度後指定的。
而改變了人們已經習慣的樓梯尺度後,是很容易絆倒的,特別是老人。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就讀過的學生應該都會同意這一觀點


絕對有可能的,我大學裡有一個樓,門外向上四級台階,門裡向下是三級台階。包括我在內有很多人第一次走的時候都摔過。
這個只是幾秒前的習慣都有可能讓人摔倒,如果長久養成的,那更容易了。


作為一名未來的搬磚工,樓主,不要懷疑謝耳朵,確實是這樣的。


真實,
第一名答案說得很好了,我想補充一下人體工程學與樓尺寸:

一般按寬度0.3米,高度0.15米設計最適宜。住宅踏步最大高度0.18,最小寬度0.25。
幼兒園小學樓梯踏步最大高度0.15 ,最小寬度0.26。
電影院、劇院、體育館、商場、醫院、療養院等樓梯踏步,最大高度0.16,最小寬度0.28。
其他建築物樓梯踏步,最大高度0.17,最小寬度0.26。
住宅戶內樓梯,專用服務樓梯,最大高度0.20,最小寬度0.22。 根據住宅規範的規定,套內樓梯的凈寬當一邊臨空時不應小於0.75M;當兩側有牆時,不應小與0.90M。這一規定就是搬運傢具和日常物品上下樓梯的合理寬度。此外,套內樓梯的踏步寬度不應小於0.22M,高度不應大於0.20M,扇形踏步轉角距扶手邊0.25M處,寬度不應小於0.22M。
樓梯踏板的前沿連成的直線和水平夾角稱為樓梯的斜度。室內樓梯的斜度一般為30左右最為舒適。室內樓梯的步長一般為90厘米,室外樓梯一般斜度要求比較平坦。
樓梯板的規格包括踏板和立板的規格,一般要求適應於人的腳掌尺寸。一般踏板寬,立板低的踏步會較為舒適。室內樓梯的踏板寬度應不小於24厘米,一般在28厘米最舒適。立板的高度應不高於20厘米,一般在18厘米最舒適。而且各個踏板寬和立板高應該是一致的,否則容易使人摔倒。
室內樓梯的坡度一般為20度-45度為宜,最好的坡度為30度左右。特殊功能的樓梯要求的坡度各不相同。例如爬梯的坡度在60度以上,專用樓梯一般取45度-60度,室內外台階的坡度為14度-27度,坡道的坡度通常在15度以下。一般說來,在人流較大、安全標準較高,或面積較充裕的場所樓梯坡宜平緩些,僅供少數人使用或不經常使用的輔助樓梯,坡度可以陡些,但最好不超過38度。
踏步的尺寸一般應與人腳尺寸步幅相適應,同時還與不同類型建築中的使用功能有關。踏步的尺寸包括高度和寬度。踏步高度與寬度之比就是樓梯的梯度。踏步在同一坡度之下可以有不同的數值,給出一個恰當的範圍,以使人行走時感到舒適。實踐證明,行走時感到舒適的踏步,一般都是高度較不而寬度較大的。因此在選擇高寬比時,對同一坡度的兩種尺寸以高度較小者為宜,因行走時較之高度和寬度都大的踏步要省力些。但要注意寬度亦不能過小,以不小於240mm為宜,這樣可保證腳的著力點重心落在腳心附近,並使腳後跟著力點有90%在踏步上。就成人而言,樓梯踏步的最小寬度應為240mm,舒適的寬度應為300mm左右。踏步的高度則不宜大於170mm,較舒適的高度為150mm左右。
同一樓梯的各個梯段,其踏步的高度、寬度尺寸應該是相同的,尺寸不應有無規律的變化,以保證坡度與步幅關係恆定。
梯段寬度一般由通行人流來決定,以保證通行順暢為原則。單人通行的梯段寬度一般應為800-900mm;雙人通行的梯段寬度一般應為1100mm--1400mm;三人通行的梯段寬度一般應為1650--2100。如更多的人流通行,則按每股人流增加550+(0-150)mm的寬度。當梯段寬度大於1400mm時一般應設靠牆扶手,而當樓梯上超過4-5人股人流時一般應加設中間扶手。
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於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於0.175m。扶手高度不宜小於0.90m。樓梯水平段欄杆長度大於0.50m時,其扶手高度不應小於1.05m。樓梯欄杆垂直桿件間凈空不應大於0.11m。
樓梯涉及的尺寸數據很多,除大家熟知的踏步的踏面、踢面尺寸之外,梯段的寬度,歇台的寬度,平台下線的凈高等也都在規範上有明確規定。容易被忽視的是:
1.樓梯扶手的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於0.90m;室外樓梯扶手高不應小於1.05m。
2.樓梯井寬度大於0.20m時,扶手欄杆的垂直桿件凈空不應大於0.11m,以防兒童墜落。
3.樓梯平台凈寬除不應小於梯段寬度外,同時不得小於1.10m。
4.梯段寬度在住宅設計中規範有明確規定,在其他建築中,必須滿足消防疏散的要求。
公共建築中表現性樓梯所取寬度尺寸通常都偏大的,但要注意扶手的設置與梯段寬度的關係。即:樓梯應至少一側設扶手,梯段凈寬達三股人流時,應兩側設扶手,達四股人流時,應加設中間扶手。人體工程學與樓梯尺寸

另外,還有一個是我父親告訴我的,一個適合人走的樓梯,台階數都是奇數,偶數會有一種讓人沒走完的感覺。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驗證一下。


可能吧。人的身體對習慣了的尺寸很敏感,至少我是這樣的。新做一張桌子,為了遷就窗檯的位置,也只比原來的桌子高了不到2公分,坐在原來的椅子上,就是覺得胳膊抬得費勁。


竟然還有人質疑謝耳朵!


這個是真的會的,參看Modern Family 裡面Phill和Claire一家永遠修不利索的樓梯……


以前看過一個關於這個的話題。。古代的城牆就是 , 有一個台階比普通的不同,,自己的軍隊熟悉了,還好,但是敵人的軍隊就不行。。


可能不會有人看到我的回答,但我還是想說,如果人摔倒後沒有撞到什麼,為什麼會摔斷鎖骨呢??例如,如果人的頭部到胸部全在樓梯長度範圍之內,我並不覺得會摔倒鎖骨,估計鼻樑和下巴都會很難受;假如摔的時候樓梯的最後一階正好位於鎖骨附近,我也不覺得會摔壞鎖骨,畢竟他是有手的,手的本能反應會救了他;倒是很有可能在最後幾階被絆倒,但是誰會在樓梯口正面放置高大有阻礙性的東西呢?如果有放置那麼一定很顯眼,這樣正常人都會變的警惕並小心吧?我並不清楚鎖骨的硬度,所以是否能摔一下就斷了鎖骨,我持懷疑態度。


別說樓梯了,就是地不平我都經常被絆到。


親身經歷說明這個是真的。
大學上的學校在驪山腳下,整個學校依山而建,就在風景區里,環境很優美。生活區在上,教學區在下,上課或者回宿舍都是爬台階上上下下,報道時第一次踏進校門就被不斷向上延伸的台階震撼到了。印象最深的是開學典禮上,校領導的講話說到:同學們應該感覺到了,咱們的學校很有層次。當時全場都笑了~
好吧,鋪墊完了回歸正題,學校圖書館後面的那段石台階有一級的磚鬆動了,就比其他台階高處一小塊來,只是一點點,根本注意不到。剛開始還不知道這事。記得有一次放學時間,浩浩蕩蕩的人流就有秩序的沿著台階往上爬,去食堂吃飯,我眼瞅著前面隔了幾個人的一個男生被絆了一下,當時一個沒忍住撲哧就笑了,還和身邊的舍友說:誒~前面有個男生差點絆倒了啊~緊接著沒走兩步,我就絆倒在那個台階上了-_-#。
匍匐在台階上的我那個羞愧啊~後來雖然知道這個事情了,但是我毛手毛腳的還是會不留意被絆到。所以,這個是真的…


這個是有考證過的,但我忘記了具體數值。人在上台階時對高度的敏感是有慣性的,當其中某一階有很小的增高時就會導致人絆倒。


不是每階,是其中一階


基本上現在的樓梯每階的高度都差不多的,幾十年走下來,是人都會形成肌肉記憶,每當走樓梯的時候,大腿的肌肉群應該形成多大的收縮。
所以如果你現在去一下老式的居民樓的話(因為早期沒有形成這種標準,有些樓的樓梯台階高度是很蛋疼的)你會發現不能愉快地走樓梯了…因為會出現用錯力的感覺,所以必須有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步伐,這個時候跟以往的經歷來說是相比彆扭的了。
所以如果台階高度發生變化,而走的人一時沒有察覺的話,很容易就會摔倒。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有效地停止打嗝?
黃色和金色有什麼區別?(僅僅指顏色,排除歧義)?

TAG:生活大爆炸TheBigBangTheory | 冷知識 | 生活常識 | 建築設計 | 樓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