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的戰績如何?

就事論事


發一下以前過老帖,存檔備查吧。

  張靈甫是近年來爆得大名的抗日名將,「抗日十大名將」、「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支那第一KB軍人」……一系列頭銜令人眼花繚亂!(張靈甫楊靖宇趙尚志 令日軍膽顫的十大抗日名將--安徽頻道--人民網)

  抗戰期間,張靈甫先後隨74軍參加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上高會戰、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等N多與日作戰的戰鬥,且有作戰勇猛之名。

  每一位為了抗戰勝利、為了保家衛國而付出生命和鮮血代價的將士都值得我們尊敬。當然,這裡也包括曾經在抗戰一線奮戰的張靈甫!

  然而,張靈甫抗戰期間與敵作戰之際不過是擔任團長、旅長、師長之職(抗戰勝利後才正經八百當上軍長),而其間有著與張靈甫同樣履歷、浴血奮戰的師團長何止成百上千。單74軍師級以上的將領就有俞濟時(黃埔一期)、施中誠、馮聖法(黃埔一期)、李天霞(黃埔三期)、余程萬(黃埔一期)、廖齡奇(黃埔四期)、周志道(黃埔四期)、李琰、蔡仁傑(黃埔五期),與諸公相比,何以張靈甫榮膺「十大名將」?!

  更令人不解的是,「青天白日勳章」是國軍政府頒發的代表軍人最高榮譽的獎章,從抗戰到內戰共有191人獲得(其中抗戰166人)。然而,在這近200人中,上到特級上將蔣介石,下到普通小兵上士安德成、中士張綸林都有。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還包括:第88師262旅524團中校團附謝晉元、第88師262旅524團第1營少校營長楊瑞符、第2師工兵營少校營長何蕃、第117師少校參謀黃心培、第139師717團第1營少校營長王長江、第82師246團第3營中校營長謝夢熊、第103師309團第3營少校營長王光煒、第107師619團迫擊炮連上尉連長楊汝維、第1師3團3營少尉排長張其昌……

  如此多的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的名字很多並不為人所知,然而,「抗日十大名將」張靈甫卻未能名列其中,甚至張靈甫在內戰期間為黨國捐軀之後也沒能榮獲此勳章!

  何以KMT政府對這樣一個戰功赫赫、舉世聞名的「抗戰名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呢?!難道是KMT政府有意配合某黨打壓張將軍的一世英名呢?

  在下不才,願拂去久被封存的歷史塵埃,還原張靈甫將軍抗戰期間的真實面貌!

  張將軍抗戰生涯是從淞滬會戰開始的,咱就先說說「淞滬會戰」中的戰功。

  淞滬會戰前,張靈甫任305團團長。對於張團長在淞滬會戰中的戰績,有網文是這樣描述的:

「張靈甫上任後,率部緊急奔赴淞滬戰場。在著名的羅店戰役中,張靈甫以勇猛果斷,指揮有方贏得全團官兵的愛戴。嘉定作戰的時候,面對武器裝備遠遠優於國軍的日寇蜂擁衝鋒,殺紅眼的張靈甫甩掉上身軍服,抱著機槍跳出戰壕,身先士卒帶領100多名敢死隊員迎頭痛擊,殺得日軍丟盔卸甲,抱頭鼠竄。後他率領該團又連續打退敵人七次衝鋒,打死打傷日軍800多人,取得了顯著戰果」

  威猛!網文中的張團長實在是威猛!怎能不令人敬佩不已?!

  可是,令人困惑的是,羅店戰役是1937年8月下旬進行的,而305團則是淞滬會戰前才由陝西保安團改編而成的新兵團,直到10月才趕赴上海。羅店戰役之時,該團官兵還在千里之外的漢中踢正步、學瞄準,張團長莫非帶著「神兵」衝鋒陷陣?

  我怎麼覺得這種宣揚有點白痴啊!

  而對於305團趕赴上海後的英勇表現,《王牌悍將張靈甫傳》則是這樣描述的:「新兵團珊珊來遲,……在張靈甫的調教和指揮下,第305團這個新兵團初生之犢不怕虎,不僅成功地抵禦住日軍對陣地的輪番衝擊,還不時向日軍發起夜襲反擊,戰況危急之時,張靈甫甚至自己跳出戰壕,率兵衝鋒,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該文描述張團長英勇作戰之態繪聲繪色,栩栩如生,不由得令人信服。然而,在下這裡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下面是台灣國史館公布的淞滬會戰期間的部分電文:

  該電文內容為:

「{#王耀武#}電{#錢大鈞#}新編兩旅四團就緒派任{#李天霞#}兼旅長選任原三團幹部升任及羅店戰役奪得武器惟新編第三〇五團無槍派往前線構築工事。時間(起迄):1937-10-26~」

  「惟新編第三〇五團無槍派往前線構築工事」,這支陝西保安團升格的雜牌隊奔赴戰場後竟然無槍作戰,只好忙乎一些構築工事神馬的體力勞動罷了。305團基礎不好,這也不能怪張團長無能。但是,我不知道《王牌悍將張靈甫傳》從哪聽到的小道消息,就言之鑿鑿聲稱「張靈甫甚至自己跳出戰壕,率兵衝鋒,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的?

  眾所周知,51師在淞滬會戰期間,主要戰功就是血戰羅店、嘉定,那可是1937年8、9月間進行的。而據電報記載,1937年10月26日的時候,305團還「無槍派往前線構築工事」,張團長怎麼可能帶兵參加一線作戰呢?

  時任51師306團團長邱維達在其《第五十一師羅店防禦戰》中也有相關記述:「師長王耀武接到上級作戰命令後……決定以邱維達、程智兩個團的兵力,展開為第一線,支援羅店方面作戰。部隊前進時分兩步走,用急行軍搜索前進,到達嘉定縣稍事整頓,聯繫友軍,第二步加入作戰。」(《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松滬抗戰》257頁)

  分明是「邱維達、程智兩個團」支援11師在羅店方面作戰,哪裡有什麼張靈甫團的事兒?網傳什麼張團長淞滬會戰大顯神威分明是偷了邱團長的戰功啊!

  當然,邱文最後也提到了張靈甫的大名,張團長真正參戰,也就是到了淞滬會戰尾聲,51師往南京方向撤退時,作為掩護部隊出現的。

  再說說張團長在「南京保衛戰」中的戰功。

  淞滬會戰後,張團長隨51師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在此戰中,51師以其鏖戰淳化鎮打出了士氣和威風,成為51師戰報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此戰的主力卻是301團紀鴻儒部,張團長的305團則遠在戰場後方十里之外(甚至位於51師師部身後)的高橋門觀敵瞭陣。

  當然,張團長在此戰中還是有可圈點之處的:當301團棄守淳化後,305團突進到上方鎮負責掩護51師撤退,張團長在與日寇激戰中中彈負傷,為抗戰流出了第一滴血,可贊可嘆!據《第五十一師戰鬥詳報》記述:

「當晚奉到司令長官唐命令,放棄淳化、方山陣地,向河定橋(不含)、麻田之線轉移……我三〇五團擔任之高橋門至河定橋之線,於七日晚,奉命交由八七師接替。當以該團位置於管頭左翼構築陣地,掩護淳化部隊之戰鬥。八日晚,我奉命放棄淳化,該團即負責掩護我第一線部隊之轉移,在管頭上方鎮附近與敵激戰甚烈,該團團長張靈甫負傷,連長傷亡五員,排長以下傷亡六百餘名。」(《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428頁)

  然而,《王牌悍將張靈甫傳》為烘托張團長的勇猛,對這段是這樣描寫的:

在河定橋的「衝殺中,張靈甫的左臂中彈負傷,他匆匆包紮後繼續投入戰鬥,部下力勸團長隨傷兵撤過長江到後方就醫,張靈甫勃然作色道:『昔日項羽兵敗,猶不願渡烏江,我豈能因傷渡長江?當與敵決一生死以踐誓言!』……第305團終於在夜戰中拚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把日軍堵在南京東南郊的大門之外。……對王耀武要他離隊就醫的傳話,張靈甫充耳不聞,他拒絕在激戰的危急時刻扔下手下的官兵自己脫離部隊,便自顧帶領第305團向雨花台的新陣地轉移……,第305團成為南京中華門前的一道堅強屏障」

  這段文字看起來的確令人熱血沸騰,因此,被鳳凰、搜狐等網站冠之以《南京保衛戰中的張靈甫:自詡項羽負傷不肯渡江》所轉載。眾所周知,被國軍戰史所記載的雨花台之戰是南京保衛戰中最為激烈之戰,因此張團長在雨花台英勇抗敵自然要為其抗日名將的名分加分了!

  然而,《王牌悍將張靈甫傳》這裡又在說夢話了,我們看看上面的南京保衛戰示意圖。《第五十一師戰鬥詳報》說的非常清楚,河定橋是「我第一線部隊之轉移」撤退方向且已經「奉命交由八七師接替」,張團長是在「管頭上方鎮附近」負傷的。看看地圖,河定橋在哪裡?上方鎮在哪裡?

  軍令讓張團長在上方鎮阻敵掩護撤退,《悍將》竟然張冠李戴,讓張團長撒丫子跑到後方「拚死奪回了河定橋陣地」,這不是典型的胡說八道,諷刺張團長比被掩護的部隊還先逃跑嗎

  不僅如此,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8日下午4時下達的「衛參作字第28號」命令如下:「第74軍固守牛首山一帶據點至河定橋之線;第88師固守雨花台」(《第三戰區第二期作戰指導計劃》。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第412頁)。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命令「第88師固守雨花台」,看看上面的示意圖,雨花台在河定橋後方十多里地,張團長完成掩護撤退任務後,不去固守牛首山-河定橋之線,卻「自顧帶領第305團向雨花台的新陣地轉移」,分明是指責張團長臨陣脫逃,這是要掉腦袋的啊!

  不僅如此,《王牌悍將張靈甫傳》還讓「第305團成為南京中華門前的一道堅強屏障」。中華門及其前面的雨花台是88師的駐防陣地,74軍負責的是水西門內外的城垣守備,你張團長跑到人家88師的陣地充什麼大尾巴狼啊?擅自轉移陣地,是要挨槍子的!這樣胡編亂造、誇大其詞,哪裡是為張團長揚名,分明是羞辱張團長!

  南京保衛戰中,51師浴血奮戰,付出慘重代價:4個團長中,301團團長紀鴻儒重傷昏迷、302團團長程智殉國、306團團長邱維達腿被打斷,預備隊長張團長則相對幸運,胳膊上挂彩而已。

  此戰之中,儘管邱維達沒有「自詡項羽」,可是腿被打斷後並未過江,就連師長王耀武在大部隊過江之際仍在戰場苦戰,而「自詡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張團長受傷後卻是就此過江去也(俞濟時《八十虛度追憶》)。

  再說說「蘭封會戰」中的戰功。

  1938年5月,張團長隨74軍參加了被蔣總裁稱之為「千古笑柄」的「蘭封會戰(蔣總裁致程潛函曰「蘭封附近之敵,最多不過五六千之數,而我以12師兵力圍攻不克,不僅部隊複雜,彼此推諉,潰敗可虞;即使攻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此戰的結果是國軍挖開黃河大堤以河禦敵,結果日軍沒死幾個,可憐的卻是近89萬無辜百姓「不幸殉水」,受災人口逾千萬(這還是KMT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的官方數字)!

  在此戰之中,張團長參加了三義寨攻堅戰,此戰實際上是「俞濟時第74軍、孫桐萱第20師、新第35師王勁哉、第106師沈克進攻三義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上》,第374頁),此戰中第51師302團長紀鴻儒、第20師團長劉灃水先後陣亡。

  而張團長所部305團作為74軍51師153旅下的一個團,又一次充當了預備隊的角色,據74軍51師302團中校副團長應承增回憶:「團長紀逢儒率兩個營正面阻擊敵人,我率領第3營在後面作為預備隊。……紀團長陣亡之後,由我指揮所余部隊堅守黃河大堤。……午夜過後,王師長派張靈甫團長率一個團前來我團陣地接防。」

  儘管沒有張團長在此戰之中與日軍激戰的相關史料,但我確信,憑張團長的血性,他在此戰之中肯定有身先士卒,與敵血戰的情形的。

  但是,又一次作為預備隊出場張團長,在這次國軍數十萬大軍出場的「千古笑柄」之戰中,其戰功跟「名將」差的不是一點吧?

  再說說萬家嶺戰役中的戰功。張旅長在此役中「血戰張古山」的經典傳奇,徹底塑造了張旅長神一般的形象,這裡很有必要大書特書一筆!

  萬家嶺戰役在網路上早已是膾炙人口:薛岳長官指揮十萬大軍在江西德安巧設「口袋陣」全殲日寇106師團萬餘人,史稱「德安大捷」。而張靈甫旅長(萬家嶺戰役之前,305團張團長榮升為153旅旅長)在此戰中「血戰張古山」的傳奇經歷,不僅成為張粉們的經典,更為百度百科所採信,各大小網站、報刊雜誌,乃至學術論文都連篇累牘的予以宣傳報道。對於張旅長這段赫赫戰功的經典描述是這樣的:

萬家嶺戰役中,張旅長獻奇計,並主動請纓親率敢死隊「穿過艱險的深山峽谷,老林惡水,從日軍疏於防範的張古山後山絕壁上進攻,飛奪張古山……與日寇鏖戰五天五夜……親臨死線指揮的他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也沒有退下火線。張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該師團最終幾乎全軍覆沒。」

  張旅長血戰張古山,而「張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該師團最終幾乎全軍覆沒」,張旅長絕對是萬家嶺之捷第一功臣啊!

  那麼,國軍戰史對此戰是如何記載的呢?下面是蔣緯國先生主編的國軍抗戰史《抗日禦侮》中關於「德安大捷」的記述:  

  從國軍戰史來看,「德安大捷」就是薛總司令動用6個師圍殲了日軍106師團下面的1個旅團,雖然未能全殲106師團,但畢竟重創了日寇,可喜可賀!然而,我所氣憤的是,國軍戰史中竟然讓10月10日「幾乎全軍覆沒」的106師團,在14天後就會同101師團包圍了德安,並逼得國軍「自動放棄德安」?

  蔣緯國,你在搞什麼飛機?「日軍第一三六旅團損失甚重」?「在王家嶺方面反擊成功,擊潰敵一個旅團」?你這讓「該師團最終幾乎全軍覆沒」的張旅長情何以堪?!

  好吧,我們先不說「全殲106師團」了。其實對於6個師參戰的戰役,一個旅長在其中到底有多大分量是不言自喻的。咱們還是說說血戰張古山的事兒吧,這個才是153旅張旅長大顯神威之處!

  首先,153旅參加了萬家嶺戰役是毫無疑問的。

  據《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載:

「(七日)五一師以一五三旅為攻擊部隊(三0六團在右,三0五團在左)……,佔領張古山制高點之敵初亦頑強抵抗,經我四面包圍白刃相接,於八日拂曉前將該敵大部殲滅,此制高點仍入我手。……天甫明後,……我守兵第五八師守北制高點之將士全數殉職,雖經派隊增援敵已藉飛機之掩護繼續進犯,激戰數小時張古山北部制高點重入敵手。」(《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之《萬家嶺附近之戰鬥(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詳見二史館檔案8203號案卷)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戰報中並未提及張旅長的身先士卒。據《陸軍第六十六軍司令部參謀處戰鬥要報第37號》記載,率隊進攻的是三零五團長何生海:「我三零五團長率部向敵衝鋒肉搏,一度佔領張古山最高點」。而堅守張古山的則是58師一部,最終因「五八師守北制高點之將士全數殉職」復入敵手!

  何團長莫非偷了張旅長的戰功?

  其次,張旅長所在的51師組成了奮勇隊攻擊張古山是毫無疑問的。

  《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對此是這樣記載的:「九日下午八時左右,五一師奮勇隊繼續向張古山北攻擊,九時與敵接觸,即以手榴彈投擲,繼以白刃肉搏,反覆衝擊,激戰至十一時,將敵擊潰,張古山、長嶺完全為我收復。」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戰報》中連率部肉搏的團長何生海都專門提及了,卻從頭到尾沒見到張旅長的大名,豈不令人奇怪?

  不僅如此,我有幾個困惑至今尚未解答,這裡也想求教各位網友:

  1、不是說是張旅長運籌帷幄,獻奇計偷襲張古山嗎?
  《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上對此次進攻是這樣記述的:「十月九日……奉電話命令:『……五一師應選突擊隊四百員任張古山、嗶嘰街、田步蘇及田步蘇東西面高地之突擊……」。而且《白水街萬家嶺甘木關附近戰鬥詳報》也是這樣記述的:「奉總司令薛命令合圍,各師應挑選奮勇隊於十九時向指定目標攻擊,圍殲盤據萬家嶺、張古山附近之敵。」。

  很明顯,10月9日的進攻是薛總司令統一安排各師挑選奮勇隊於19時同時進攻在「萬家嶺、張古山」被困的日軍的,張旅長獻毛計啊?

  2、不是說張旅長「後山絕壁上」偷襲張古山嗎?
  《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上記載為「五一師奮勇隊繼續向張古山北攻擊」?要知道,該《戰報》同時記載:「查張古山制高點為附近山地之最高峰南陡北緩」。51師奮勇隊往北邊攻擊,哪裡可是緩坡啊!怎麼去找「後山絕壁」?

  下面這個小山包就是張古山,看看所謂「深山峽谷,老林惡水」的張古山「後山絕壁」在哪裡?

  3、不是說張旅長在張古山「鏖戰五天五夜」嗎?
  《戰鬥詳報》中怎麼記載「十月十日晨敵向我高坑潘、墩上郭、長嶺、張古山全陣地猛烈反攻,……張古山北部制高點又入敵手」,9日收復張古山,10日就「張古山北部制高點又入敵手」了?據戰報記載,在整個萬家嶺戰役期間,51師佔據張古山陣地的時間從來沒有超過一天,張旅長是如何「鏖戰五天五夜」的?張旅長莫非是隱身人?

  4、不是說張旅長「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嗎?
  佔領張古山一天就敗退,如何封死退路的?「只要國軍再推進100米,106師團的師團長就只得剖腹了」說的是第4軍前衛突擊隊逼近日軍指揮所,跟74軍的張旅長有毛關係?下面是陳誠10月15日給老頭子的電報:    

  百思不得其解,張旅長到底怎樣「封死了日軍106師團的最後退路」?

  5、不是說,張旅長「奇襲」張古山嗎?
  《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記載:「十月九日奉總司令薛佳寅機電:「墩上郭、張古山以北、萬家嶺、田步蘇一帶之敵為我軍心腹之患,限佳日攻破達成任務。」旋奉電話命令:『五八師應選突擊隊官兵二百保任墩上郭箭爐蘇方面之突擊,五一師應選突擊隊四百員任張古山、嗶嘰街、田步蘇及田步蘇東西面高地之突擊,(萬家嶺、石堡山、老虎尖、楊家山、李村、金村、松樹熊均為我友軍突擊隊突擊目標)。下午六時開始炮擊,七時五分各部開始攻擊前進,除突擊隊外其餘攻擊部隊一律遵令協同攻擊前進』等。因兩師遵即分別編成突擊隊按時開始動作並預期突破敵軍陣地後乘機轉移攻勢。」

  九日「下午六時開始炮擊,七時五分各部開始攻擊前進」,這不是典型的打草驚蛇嗎?這還怎麼奇襲?!

  當然,「奇襲張古山」還真不是空穴來風,《戰報》中真還有記載。

  《陸軍第六十六軍司令部參謀處戰鬥要報第39號》記載:「先是五一師攻擊張古山之際,同時即以一部繞張古山之側背向嗶嘰街進攻,以切斷敵之連絡,不但可為我正面攻擊部隊之聲援,且可截擊該敵近於覆滅,該部開始攻擊後,旋即以霜敢之行動突入敵陣,敵在該處久已構築工事頑抗不退,且以預備隊由村後來襲,經數度衝擊,我官兵犧牲過半,旋以張古山形勢轉變,廬訓深入敵陣眾寡懸殊反被敵包圍,全數作壯烈犧牲。」

  《戰報》說的非常清楚:這隻奇襲的隊伍「全數作壯烈犧牲」!

  因此,張旅長如果真的親率這支奇襲隊伍的話,那麼其後張旅長不就成了借屍還魂的殭屍了嗎?

  再次,張古山之戰中真有旅長身先士卒。

  關於51師在張古山的戰鬥,時任51師少校作戰參謀葉方華是這樣記述的:「我第五十一師於十月二日從德安烏石門附近出發,當我先頭部隊第一五一旅第三〇一團第一營剛到張古山(即岷山腳下萬家嶺附近)時,與敵第一〇六師團先頭部隊遭遇,展開戰鬥。……次日(即三日)自拂曉直至黃昏,敵曾集中主力向第一五一旅正面猛衝十餘次,相互爭奪道旁山頭,雙方白刃相接,肉搏數次,戰鬥之烈為以前各戰場聽未有。該旅旅長周志道親身至最前線之山頭指揮。戰至午後,因傷亡過重,連勤務兵都參加了戰鬥。」

  原來「親身至最前線之山頭指揮」是一五一旅的周旅長,而不是一五三旅的張旅長親率敢死隊死戰張古山。

  當然,葉參謀也沒有埋沒一五三旅張旅長的功績:「四日拂曉,敵人又集中大約一個聯隊的兵力,向第一五三旅第三〇六團陣地猛攻,……該營營長李石見似有招架不住之勢,師部已經準備後撤,這時該旅旅長張靈甫親上前線督戰,將各營殘兵及雜役兵等都集中起來,由營附王鴻範率領加入李石見營之戰鬥,這樣才堵住敵人兒次進攻,戰局得以穩定。」

  這跟網傳的怎麼不一致啊?百度百科都說了,是張旅長親率敢死隊與日作戰的,您怎麼說是張旅長在督戰,親率各營殘兵及雜役兵跟日軍死磕的怎麼變成了營附王鴻範啊?

  再再次,153旅絕對血戰張古山了。

  《第三十六軍團南潯線戰鬥詳報》之《萬家嶺附近之戰鬥(九月三十日至十月十二日)》中多處提到張古山戰鬥中表現英勇之士,如:「先是五一師攻擊張古山之際…………,三0五團團長唐生海、營長鬍雄負傷,黃昏後,三0五團殘餘部隊乘敵攻擊頓挫之際,勇猛出擊隨將敵擊退,並再克複張古山最高點,旋以該團代團長於清祥陣亡,其餘官兵傷亡亦重,不得已仍撤回原陣地等機進攻。」,「督令五一師三0六團團長常集德親率預備隊一連迎頭反攻,血戰一小時即將該敵擊潰,恢復原陣地,該團長以任務重大,奮不顧身,致連中數彈、身負重傷,但卒能挽回戰況與敵重創至堪獎許。」

  《戰報》中連153旅所屬三零五、三零六兩個團的團、營長負傷都說明了。然而,翻遍戰報,根本沒有張旅長受傷的記載。其實,別說受傷人員了,戰報中對作戰英勇人員都有記載。但是,在戰報中「親歷死線」、「鏖戰五天五夜」、「身中7塊彈片,鮮血直流」張旅長的大名根本一次都沒有出現!俞濟時的《八十虛度回憶》中列出此役七十四軍陣亡、受傷的營以上指揮官,裡面也根本沒有張旅長大名!

  為什麼國軍戰報中竟然連「血戰張古山」的張旅長大名都不提,奇了怪了!

  下面是武漢會戰後,陳誠擬定的作戰賞罰名單。

  看完這份電報,在下陷入了沉思:為什麼不僅張旅長未能名列其中,就連51師師長王耀武也是名落孫山?為什麼什麼根本沒聽說過的三溪口、黃土橋、苕溪戰役都名列其中,而全殲106師團的張古山戰役卻未能得見?

  萬家嶺戰役,動用了第1集團軍、第9集團軍、第10集團軍、第4軍余漢謀、第66軍葉肇、第74軍俞濟時,第一八七師,第九十一師,第一四二師,第六十師、第十九師,新編第十三師,預備第六師,第一三九師的一個旅,新編第十五師的一個旅,共十萬餘人,自9月下旬始、10月中旬止,期間的攻堅戰不知道又有多少,又不知道有多少官兵浴血奮戰,才取得了最後勝利!

  然而,在張粉看來,在萬家嶺戰役中,上至指揮戰役的薛岳司令、吳奇偉司令、俞濟時軍長、王耀武師長,下到率部肉搏的三零五團團長何生海、三零六團長常集德,都是打醬油的,唯有負責「督戰」的張旅長才是真正的抗日英雄!

  再來說說1939年南昌會戰中的戰功。

  張旅長所在的74軍在此役中擔任預備隊。下圖為南昌會戰示意圖,從圖中也可看出,74軍並未在主戰場。

  南昌會戰中,3月27日南昌陷落。而據《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記錄》記載,3月27日,即南昌陷落的當日,「日軍第106師團主力的三個聯隊向高安猛進,當與中國第1集團軍的第74軍激戰於祥符觀、蓮花山一帶,你來我往,歷時一周拉鋸戰,給予日軍以重創後,自身也疲憊,遂轉移於高安以西的預設陣地,繼續負責阻擊日軍,並一度出擊克複高安城。」

  74軍師3月27日與日寇接戰的,此戰之中,張旅長不愧為猛張飛,敢於沖在槍林彈雨一線,不幸於4月1日在贛湘公路激戰中負傷撤離戰場(打黑槍的就是幾個月之前「幾被全殲」的106師團)。

  竊以為,這是張靈甫抗戰之中最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張旅長的負傷竟然驚動了上峰!

  「因當面地形不良,我官兵奮勇應戰,敵戰車不限公路,向我廣正面衝擊。我負傷一五三旅張旅長及營長三員,士兵傷亡頗眾,確數查報。」(1939年4月1日《羅卓英報告在贛湘公路激戰情形密電》)

  儘管並未提及張靈甫的全稱,儘管張旅長只在此戰中與日寇作戰數日,但「張旅長」的浴血戰功是不容抹殺的!

  然而,這裡我要嚴正譴責某些無恥文人對我張旅長的侮辱與誹謗!《悍將張靈甫傳》是這樣記載張旅長受傷經歷的:106師團123和147兩個聯隊在祥符觀向51師陣地進攻,306團團長「盧醒硬頂了一陣,難以招架。危急之中,他不得不向在高安城內的旅長張靈甫喊話求救。」,「張靈甫把鋼盔朝頭上一扣,立刻抽調一個營,親自率隊衝出高安城增援。」,「張靈甫在指揮部隊衝殺的時候,右腿膝蓋突然被鬼子的機槍掃中。」

  然而,1939年3月27日《羅卓英報告日軍進攻南昌戰況及我軍部署情形密電》中對74軍的布防是這樣要求的:「俞軍以一部佔領松湖街、高郵市、錦江南岸各要點,主力於劉庄、祥符觀街、趕車壟線,就攻擊準備位置。」

  下面就是74軍布防示意圖:

  早在3月27日74軍主力都布防在高安城東北近十公里外了,《悍將張靈甫傳》卻讓張旅長到了4月1日還在距前線十幾里後的高安城內等前線的消息?!

  這種信口開河,胡亂抹黑我們張旅長的無恥文人,實在是太不要臉了!

  再來說說1941年上高會戰中的戰功。

  這裡也應當大書特書,因為此戰才是74軍真正名聲鵲起之戰(在武漢會戰中74軍竟未被列入獎賞名單)。此戰之後,老蔣親自將將陸海空軍武功狀第一、第二號都給了74軍的兩個師,而74軍則榮膺「飛虎旗」,聲威大震!

  據《悍將張靈甫傳》稱:「58師師長廖齡奇當時去湖南嶽麓山參加軍官訓練團學習,不在任上,於是新到乍來的副師長張靈甫就代理起師長職務,指揮全師行動。」

  這裡,就要對《悍將張靈甫傳》作者鍾子麟好好表揚一下了,書中對張副師長在此戰中的指揮若定、敢打敢沖的高大形象進行了富有想像力的展示!

  然而,作為張粉,在下對老蔣的所作所為深表鄙視!此戰之後,老蔣分別將陸海空軍武功狀第一、第二號頒發給了74軍下轄的51李天霞部、57師余程萬部(57師經過張恨水妙筆生花,「虎賁」師大名流傳至今),而58師竟然一無所獲!!

  原來網路上四處流傳什麼張將軍的「第一號武功狀」竟然是李天霞的!這不是說張將軍偷了李天霞的榮譽嗎?

  再來說說1941年第二次長沙會戰的戰功。

  此戰張副師長又一次代理師長,58師在張副師長帶領下由江西新余開拔湖南戰場。然而,不幸的是,此戰完全成了張副師長的挨打之戰。

  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部參謀處長的趙子立是這樣記述58師的戰績的:「第七十四軍雖然在行進中有作戰的準備,但兵力懸殊,態勢不利,立足未穩就被日軍打個落花流水,尤其第五十八師垮得最厲害。

  「尤其是第五十八師垮得最厲害」!這就是名將風采?

  時任58師作戰科科長的羅文浪對此是這樣回憶的,「在24日、25日,第57師、第58師及軍部通過瀏陽城西蕉溪嶺隘路時,……未曾參戰,就被敵機將指揮系統打亂,挫傷士氣,給以後的戰鬥帶來不利」。26日,58師挨打兩日後繼續開拔,依舊是屢打不改,「敵主力由永安市向前進中的第五十八師突然襲擊。該師在蕉溪嶺被轟炸掃射,官兵傷亡頗多,加之數百里行軍疲勞,受到敵軍由側背突擊,被切成數段,各級指揮官均失去掌握。混戰不到幾小時,即全師崩潰。(《原國民黨將領抗戰親歷記湖南四大會戰之羅文浪《蕉溪嶺及春華山的遭遇戰》中國文史出版社1995年)。

  「混戰不到幾小時,即全師崩潰」,張代師長對得起「十大名將」稱號嗎?

  再來說說1942年浙贛會戰中的戰功。

  浙贛會戰是1942年夏季日軍為摧毀浙江機場而發動的進攻,國軍隨之制定了「衢州決戰」的計劃,並於5月底前在衢州附近安排了包括74軍在內的5個軍,決定在衢州禦敵決一死戰!

  對於張師長的表現,《中華民國軍事史》是這樣記述的:「……各路日軍雖分別遭到王耀武、丁治磐、張文清、王鐵漢四個軍的側擊,但仍在飛機掩護下突破城東北和東南陣地的陳頤鼎、曹五珩、張靈甫三師的陣地,向據守城垣的謝團發動猛攻。」(姜克夫《中華民國軍事史》第三卷下第448頁。)

  對此,日本人則是這樣記述的:「……四、軍右翼方面的第26軍和左翼方面的第74軍之所謂側擊攻勢微不足道,大致陷於被動。……其間,與正沿烏溪江左(西)岸北上的第57、第58師(第74軍)各一部遭遇,經交戰將其擊潰。……」(《日本軍國主義侵華資料長編—大本營陸軍部摘譯》中337頁)

  太悲催了,此戰58師此戰怎麼還是一擊即潰啊!

  這樣的名將稱呼也太便宜了吧?

  再來說說鄂西會戰的戰功。

  此戰中,真正聲名大噪的是「石牌保衛戰」,具體詳情不再贅述。當然,此戰中74軍也是打得非常頑強。張師長是在鄂西會戰即將結束之時隨同74軍參加了此戰的後期戰鬥。據《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記載:「獨立混成第17旅團在進至磨盤洲西南約10公里的裴李橋附近時,與第74軍遭遇,戰鬥激烈,該旅團遭到重創」。

  然而,此戰仍是由周志道的51師打頭陣,而王耀武軍長則親率張師長的58師隨後跟進(57師留在常德駐守)。

  此戰後,陳誠、方天、胡璉、羅廣文、吳奇偉等皆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抗日十大名將」張師長依舊是一無所獲!

  再來說說1943年常德會戰的戰功。

  提起常德會戰,必然要與「虎賁之師」聯繫起來。此戰之中,74軍虎賁57師駐守常德,在易攻難守、無險可憑的情況下,以八千之師,對付裝備精良日軍四萬之寇。敵眾我寡,自然形勢危急。

  蔣介石當時正在開羅跟國際大佬開會,大吹牛皮說什麼常德無恙。結果會上聞聽常德危急,連忙給六、九戰區和前方將領方先覺、王耀武、王甲本等下了一道命令:「常德如失陷,應由第十軍、第七十四軍、第七十九軍負完全責任。」

  在老頭子的嚴督下,王耀武指揮下的七十四、七十九、一〇〇三個軍(其中就有張師長的58師),向常德移動援救57師。然而,面對日軍第3、13師團的攔阻,3個裝備精良的中央嫡系軍竟然束手無策,突破不了日軍2個師團的防線!

  57師孤軍奮戰16個晝夜,苦等援軍不至,八千虎賁只剩200餘人,幾乎全軍陣亡。面對日寇緊逼,師長余程萬悲憤之餘,向第六戰區上將司令孫連仲發出最後一電:「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常德終於陷落!

  常德會戰之後,虎賁57師壯舉聲震中華!然而,當老頭子聽說57師師長余程萬本人最後沒有以死殉國之後,感覺給自己丟了面子,盛怒之下便下了處決余程萬的手令。最後,還是在老上級的回護之下保全了性命。拚死作戰卻落得這樣的下場,怎能不令人心寒?

  不知道,眼睜睜看著兄弟之師傷亡殆盡的張師長,該做如何感想?!

  再來說說張將軍1944年長衡會戰的戰功。

  據《悍將張靈甫傳》記載:此戰後,「1944年8月,張靈甫因功授勛,榮膺寶鼎勳章,不久之後再獲頒忠勤勳章,隨軍的美軍觀察顧問也對他的表現欣賞,張靈甫還獲得了美國金棕自由勳章。」

  這個鐘子麟又在胡扯了!據國軍史政局編撰的《張靈甫烈士傳》記載,張靈甫曾先後獲得四等和三等雲麾勳章,根本沒有什麼「寶鼎勳章」的記載!況且,鍾子麟稱張靈甫1944年就榮膺寶鼎勳章,而張靈甫的三等雲麾勳章是1946年所獲。要知道,寶鼎勳章等次高於雲麾勳章,哪裡可能先獲寶鼎勳章,後獲三等雲麾勳章?

  而什麼忠勤勳章,簡直是個笑話!這個勳章跟紀念章一個檔次,鍾子麟還鄭重其事的把「忠勤勳章」這樣的小紅花一朵拿出來炫耀?

  所謂的「美國金棕自由勳章」更是異想天開,這個勳章是1945年才設立的,張師長怎麼可能1944年就榮膺?

  下面是獲自由勳章(金葉)國軍將領的名單:
  顧祝同 李宗仁 閻錫山 何應欣 張發奎 薛 岳 胡宗南 孫連仲
  李品仙 劉 峙 盧 漢 孫連仲 衛立煌 楊 森 余漢謀 陳 誠
  何浩若 廖耀湘 孫蔚如 湯恩伯 王耀武 俞飛鵬 俞大維 蕭毅肅

  下面是獲自由勳章(銀葉)國軍將領的名單:
  程 潛 馮玉祥 張治中 何 鍵 何成濬 夏 威 徐永昌 黃琪翔
  龍 雲 白崇禧 蔣鼎文 商 震 于學忠 張 卓 陳金成 陳明仁
  闞漢騫 周福成 范漢傑 韓 濬 韓練成 何世禮 徐希麟 胡 濂
  黃 濤 關麟征 賴光大 李 彌 冷 欣 李玉堂 梁華盛 盧濬泉
  馬崇六 牟廷芳 石 覺 施中誠 孫立人 丁治盤 蔡文治 杜聿明
  王凌雲 楊幹才 李 鴻 劉廉一 鈕先銘 楊帝澤 夏建勣 甘建民
  甘幕良 徐浩毅 許光耀 李世榮 謝桂林 白方圃 戴瑞祥 陳宏龍

  那麼多聞所未聞的國軍將領名列其中,依然沒有抗日十大名將張靈甫的大名!

  鍾子麟你這樣胡亂給張師長頒發這個勳章、哪個勳章,明明是諷刺張師長的勳章都是網購的地攤貨嘛!!

  再來說說1945年的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74軍在此戰中獲得飛虎旗三面,58師也終於獲得了陸海空軍武功狀!

  然而,不巧的是,張師長在此次戰役前剛剛榮升74軍副軍長,且正在陸軍大學第二期甲級將官班學習,指揮58師的是蔡仁傑師長。董其武曾與張靈甫同在陸大受訓,在其回憶錄中是這樣記述張靈甫的表現的:

「在陸大受訓,將領班的將領按規定每人可以帶一個參謀,但是我們班裡的張靈甫卻帶了兩個參謀去上學。他每天只上一節課,其餘的課讓參謀特他去上。他花了七百萬元在爪慶近郊買了一處洋樓,每天在那裡養尊處優,吃喝縹賭。一個星期天,他請我去他那裡。我到了一看,富麗堂皇,光彩雄目,簡直象一座王宮。又是舞廳,又是餐廳,看得我眼花繚亂。我這個在塞外前線,吃土豆睡土炕的土包子實在坐不住,我忙向主人佯稱有事告辭了。這樣的將領怎麼能抗日,怎麼不失掉民心軍心?這樣的政府怎麼能不招來國難,怎麼能不亡國?在這裡,我絲毫看不出抗戰的樣子。」(《戎馬春秋——董其武回憶錄》222頁)

  國難當頭,張靈甫黨國把張靈甫送到陸大深造,張不是一門心思學習軍事報效國家,而是整天逃課在別墅里花天酒地,這還能夠說是一名愛國軍人嗎?

  張副軍長好意思受用這個陸海空軍武功狀嗎?

  再後來,還沒等張副軍長大展宏圖,小日本竟然搶先一步主動投降了!網上盛傳的張軍長可是日本人眼中「支那第一恐怖軍軍長」啊,張副軍長好意思受用嗎?

  綜上所述,張靈甫在抗戰期間恪盡職守,作戰勇猛,而且受過傷,是一名合格的抗戰軍人,抗戰期間的表現值得我們尊敬。

  然而,可能在下見識淺陋,尚未獲知其統領指揮能力展現在何處。曾任74軍人事處長的吳鳶是這樣評價張靈甫的:「他當一個營、團軍官是可以的,要當軍、師長則是難以勝任的。李天霞平時說他是張飛,有勇無謀。他平時不務實際,專好附庸風雅,喜騎馬、練字,收買古董字畫,室內懸掛成吉思汗、拿破崙等人的畫像,儼然擺出一副儒將的風度……在作戰緊要關頭,拿不出辦法,有時只曉得『沖』。充分表現出『一介武夫』的樣子。」

  如果說吳鳶對張靈甫的評價有個人成見的話,那麼蔣總裁對其愛將總該是褒獎有加了吧。可是蔣總裁是如何評價張將軍的呢:

  1947年5月19日,蔣介石在對軍官訓練團第二期講《對於匪軍戰術的研究與軍隊作戰的要領》時,其中談到孟良崮之戰。蔣介石說:「講到這裡,我要提出最近一次的教訓告訴大家,這就是第74師在孟良崮戰鬥的經過。74師這次在魯中攻擊匪軍根據地坦埠,攻擊兩天沒有攻下,發現敵人的主力已向他包圍,於是全師撤退到距蒙陰30里的一個山地——孟良崮。當時全師有六個團兵力,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則不論敵人兵力如何雄厚,絕不能在一天之內解決我們。但當時該師不守山口,只守山頭,而山頭又是石山,又沒有飲水,因此敵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軍的傷亡更大,以至整個失敗。」

  委座說了:74師攻擊坦埠兩天沒有攻克;74師師長旅長團長平時沒有高深的戰術修養,防禦也沒有守住!74師可是號稱國民黨第一主力啊。

  張靈甫如此指揮,對得起一手打造出鐵軍的王耀武將軍嗎?對得起「名將」的稱號嗎?

++++++++++

  那麼,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國軍中的抗戰名將多了去了:李宗仁、張自忠、王耀武、杜隸明、衛立煌、佟麟閣、趙登禹、戴安瀾……這一連串抗日英雄,那個不是功勛卓著?哪個不是有口皆碑的抗日名將?然而,為什麼這些人的知名度遠遠不如抗戰中籍籍無名的張靈甫呢?說到底就是因為他們的後期實在不給力:

  1、晚節不保投奔某黨(如台兒庄大捷李宗仁、血戰沂口衛立煌等);

  2、被某黨俘虜,洗腦後倒向某黨(如張靈甫的老上司抗日鐵軍74軍軍長王耀武、遠征軍司令杜聿明、鷹犬將軍宋希濂等);

  3、在抗戰中犧牲,被某黨大書特書,封為烈士(如佟麟閣、戴安瀾、趙登禹、張自忠等)。

  因此,雖然有那麼多正牌的抗日名將,可惜都晚節不保,末了都投奔中共了,宣傳這些不識時務者實在不給力。

  那麼,為什麼張靈甫會成為74軍的軍魂級人物呢?還是其他人不給力!

  王耀武抗日戰場雖然英武,但被共軍俘僅僅一個月後,他便接受新華社記者的採訪,暢談在解放區的觀感,對中共的寬大政策表示衷心感謝。淮海戰役中,王耀武又公開倡議:「徐州方面國民黨軍官兵們、同學們、同胞們,請你們把自己的前途盤算一下,求生存,還是等待死亡?如果要求生存,最好在戰場上起義。」這個不能提!

  虎賁之師余程萬師長,在昆明的起義名單上有他,不忠於校長啊,居然簽字了,不能提。

  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的李天霞師長,與共軍作戰竟然「自撤退有虧職守」,被老頭子判刑12年,出獄後鬱鬱而終,不能提!

  對照上述條件,張靈甫將軍就明顯有其「高大全」的一面:

  1、忠於校長為校長而死,沒有被抓進功德林污染赤化,可謂留得清白在人間的典範!

  2、沒有最後被校長卸磨殺驢,被校長捅刀子,不暴露校長的另一面,可謂是忠孝兩全!

  3、長的又帥,抗戰中又受過傷,一看就比整天只會鑽大山的土炮某黨,KMT里只指揮不流血又長的丑的最後還被污染晚節不保的將領們強!

  4、最關鍵的是最後竟然死在共軍手中,屠殺抗日英雄的罪名可是扎紮實實扣到共黨頭上了!

  多完美的一個典型啊,把張師長抗日功績捧得越高,土共的罪行也就越大!張大英雄,死得是時候,真值!

  多年後,懷想民國「美好」的人們自然捨棄了王耀武,但他統領74軍獨佔鰲頭的抗日戰功又不願拋開。而此時,當年戰場被擊斃、沒有了被俘受改造機會的張靈甫成為道德「完人」,經包裝為「自殺」後,故紙堆里張靈甫的風頭遠遠蓋過了王耀武,成為指揮74軍抗戰與獨  領74軍戰功的「常勝將軍」、「抗日名將」,王耀武與74軍的抗戰之功也全被安放到了張靈甫身上!

  然而,那麼多真正的抗日名將不去紀念、建陵園、樹紀念碑,非要把張靈甫抬到神壇上,罔顧事實,剽竊他人戰功,胡亂加授勳章,對那些真正的抗日名將豈不是一種侮辱和踐踏?!


李天霞:三天都守不住的渣渣。。叫我們怎麼支援。。


按:張靈甫有當時最頂級的裝備,最好的士兵。如果是諸葛,謝安這等人才,必然依仗74師橫掃天下。這貨剛愎自用,自視甚高,以裝備和下屬生命為兒戲,孤軍深入,被重重包圍。終於兵敗身亡。至今卻仍有人翻案,以為良將,可笑可嘆 。
其他的最高贊回答都剖析到位,只想就孟良崮一戰寫點什麼。
且不論臨行校長殷殷期盼,送別猶如今之海南校長熊抱六個小女生。欽賜神器中正匕。更不論此君表態必將平定宇內,四海清平而還師,語完40天不到,身死兵滅。神器落入敵人之手,使校長蒙羞,再不能享左抱靈甫,右擁宗南之樂,每日里鬱鬱寡歡。「單就孟良崮戰役本身而論,也是處處見愚蠢,毫無名將風。

關於那次戰役,校長親自品論如下:「講到這裡,我要提出最近一次的教訓告訴大家,這就是第七十四師在孟良崮戰鬥的經過,七十四師這次在魯中攻擊fei軍根據地坦埠,攻擊了兩天沒有攻下,發現敵人的主力已向他包圍,於是全師撤退到距蒙陰三十里的一個山地——孟良崮,當時全師尚有六團兵力,如果師旅團長平時有高深的戰術修養,能夠選擇適當的地形,配置兵力,構成周密的火網,則不論敵人兵力如何雄厚,決不能在一天之內解決我們。 但當時該師不守山口只守山頭,而山頭又是石山,又沒有飲水,因此敵人的炮火威力倍增,而我軍的傷亡更大!以致整個失敗,這是我軍剿fei以來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十九日對軍官訓練團第二期全體學員講話」。

奇襲坦庄(坦埠)2天,尼瑪,你是奇襲啊,大哥!你一個師打1個村子,高明的指揮官打1小時就能判斷出兵力對比,得出敵人有了準備的結論,你貪功冒進,不按照校長布置,做好自己的尖刀本分,發揮機動部隊優勢,從大層面上改變重要的局部戰場戰局也就罷了,一個人玩心跳顯武勇玩到深入敵後2天,還真是打算葬送自己老本?兩天!你拋下友軍奔襲一個小村莊沒搞定,面子拉不下是么?在這絕境和人玩兩天!這不是自大,是愚蠢!好吧,被開了圖的對手上中下三路5打1,30W合圍滅你3W,你倒也沒有傻缺到家,懂得跑了,尼瑪7個團你留誰斷後不好,留工程輜重團,覺得他們沒用是么?捨不得戰力是么?當斷不斷,何為智慧!留個戰鬥團,一來拖的更久,二來工程輜重團對機械化來說用處大大的,一言以蔽之:實戰太少,愚蠢!
於是跑不到30公里發現公路上被挖大坑了,這時候知道工程輜重團的大作用了,晚了,六神無主,開始求救,被總部的內奸忽悠了個內外開花計劃。尼瑪真聽話了這時候,叫丟下重武器和坦克就丟,叫上山就上,上山你上啊,丟下的重武器都不知道燒毀,被敵人拿來轟你個內外開花。一天就丟了陣地,山口不守守山頭!你妹!太愚蠢了!

蔣都說張沒有高深的戰術素養,同僚里,拚命相救的黃伯韜戰後以自持武勇,於事無益八個字送給張。一個人被平素愛護的上司否定,被忠直相救的同僚否定,這個人不是廢物是什麼?

反觀對手,陳、粟從下餌誘敵,到用30W步行者重重圍住這3W機械化部隊、嚴絲合縫,外部打援、內部滅敵。30W人相較於3W人而言多難調度?2條腿圍定4個輪子多難?華中平原又是多好馳騁?一方把機械化用成刀盾兵,一方把步行者用成了藝術。雙方對比,能力高下一眼可見。神話如此「名將」真是毫無意義。


這個看臉的社會連歷史人物都要看臉…


我們也想誇王耀武 黃維 杜聿明來著,
水平不知道比張靈甫高到哪裡去了,
可惜都當了俘虜,名節有虧。


歪個樓 ,我只想說 ,唔 ,長得蠻帥的 。

不過 ,對於一槍崩了他第一任妻子這件事 ,還是覺得挺心寒的 。
女人嘛 ,關注點總是不同╮(╯▽╰)╭


本是衝鋒隊長的料,居然成了師長,自然就悲劇了。

同理,東條英機本來就是上等兵的料,最後幾乎混成了國家元首,霓虹自然藥丸。


(張靈甫楊靖宇趙尚志 令日軍膽顫的十大抗日名將--安徽頻道--人民網)


把張靈甫和楊靖宇放到一起???

你張師長連給楊靖宇提鞋都不配。


根據國民政府公報和1947年1月國防部1廳所編的「現役軍官資績簿「」陸軍少將組別中的步兵科可以整理得到:張靈甫 官號:1385,1943年10月9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1944年8月3日晉頒三等寶鼎勳章,1946年1月22日獲頒忠勤勳章,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勳章,1946年12月26日獲頒三等雲麾。戰績上說也算不錯了,要知道不少將官最後連獎章都拿不到,同樣死於人民解放軍手下的陸軍第35軍中將軍長郭景雲,三等寶鼎勳章是後來由國民政府晉頒給他的家人。官位情況:1936年3月25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官位,1937年12月24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官位,1939年12月9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官位,1945年2月20日晉任陸軍少將官位,被人民解放軍擊斃後於1947年7月30日和蔡仁傑、盧醒一起被追贈陸軍中將。是4期生中晉陞比較快的,要知道胡璉的陸軍少將官位是1945年6月28日才晉任的。張如果不死,應該有機會在1948年擔任兵團主官,1948年9月22日晉任陸軍中將官位,被人民解放軍擊斃後就可以追贈陸軍上將了!


七十四軍無愧抗日鐵軍,張靈甫稱不上抗日名將。

抗戰期間級別太低了,他的材料基本都只能靠王耀武等人的回憶

內戰中倒是成名了,打下了淮陰淮安,粟裕大將為了把七十四軍搞定也確實下了大力氣

不過么,七十四軍底子擺在那

所以,按照王耀武的說法,最多算勇將吧。縱向比,國共兩方面的黃埔系學生中他的成就肯定排不進前面去。橫向比,如果把國共四期生拉在一起看,tg這邊,林彪,蕭克,劉志丹他肯定比不上,伍中豪,曾中生,段德昌這些犧牲的太早,不便比較(不過這幾位能位列三十六位軍事家之列,按說比張靈甫強,不多談);kmt這邊,胡璉的戰功也比他大,同在七十四軍的邱維達,存在感也一直高於他,就算一直被國共兩邊都不大看得起的李彌,至少抗戰戰功也大於他吧。


叫書生那個的答案見了幾次了,這人屁股有問題,不中立又愛假裝中立,張沒吹得這麼厲害不假,然而書「生」的答案里有不少瞎說,選擇性下論斷。(滑稽)
關注一段時間了,發現貴乎的歷史版塊基本都是扯淡。


反正長得好看就行,管他戰績呢.


張帥哥殺妻莫名其妙
   看張靈甫張帥哥遺照,嘆為天人。排除民國攝影師技術爐火純青的因素,張帥哥仍可謂天下第一美男 ,相貌堂堂五管端正英氣逼人,身高還1米86,怎的美男所有優點都讓他一個人佔全了。即使是那幾年風糜全中國的周潤發周帥哥亦要讓三分,因為發哥瀟洒亦瀟洒風流亦風流,但眉宇間舉手投足中透露出一股油滑之氣,怎麼也不似張帥哥般正氣凜然。不僅如此張帥哥還有內涵,人家是北大高材生,順便說一下那時的北大一提起讓人肅然起敬,不似現在一說北大讓人馬上想到孔斜眼,他的名言是"去你媽的,滾你媽的,操你媽的"。還有張帥哥書法極其了得,一如他的長相,風流瀟洒秀麗多姿。事情到現在還沒有完,最牛逼的是張帥哥是國軍抗日英雄,頭戴鋼盔領著敢死隊衝殺日本人,在萬家嶺,張古山,高安等無數戰鬥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這樣的集英雄和美貌及內涵豐富於一體的男人,天下難尋千年一遇啊。
  帥哥英雄要美女相配,再演繹出一段段香艷故事,那才是眾望所歸。但是------我最討厭的是但是這個詞。但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張帥哥整出了個殺妻的故事來。張妻吳海蘭,四川廣元一學生妹,據說很是美麗。就在1935年的一天,在張的老家,張將軍在妻子背後撥槍怒射,頓時吳美眉血濺三尺香消玉隕。張帥哥為何要槍崩吳美眉,有二說,一是紅杏出牆說。說是由於張帥哥常年在外征戰,吳美眉耐不住寂寞,和小白臉有了來往,換句現在話說有人破壞軍婚,張帥哥哪裡受了這個鳥氣,於是開了殺戒。由於佳人已去此事無從考證,只是張帥哥太過魯莽,縱然妻子有了外遇,緣分已盡分手即是,以張帥哥之資本何愁沒有美眉投懷送抱。再不濟帶著中央軍大兵找到那個小白臉教訓一頓,打那小子鼻青臉腫出口惡氣,怎麼也不致於動手殺人。再有的說說法更戲劇性,共軍燕子說,此說由張帥哥最後一位妻子透露,說是吳美眉偷了張將軍的文件,張懷疑吳是共軍安插在身旁的間諜,於是拔槍斃匪。也由於佳人已去,此說更是無從輯考,況且王玉玲的說法乃一家之言,更無真憑實據。就算是真的偷了文件,也不能說就是共諜,因為還有別的可能,比如年青好奇偷來看看。再有知道文件重要,拿去換些小錢滿足小女人的貪心。還有吳美眉真的就是共軍間諜,但張將軍這魯莽的一槍使查出真相的可能付諸東流,因為誰都知道死無對證,在諜報人員暴露的情況下,最希望其在末招供前斃命的就是該諜報員的組織了。如果張帥哥將此人交於國軍情報機關依法處置,說不定順藤摸瓜破獲其地下組織也未可知,同時亦可以查明真相,如吳美眉不是共諜,則還其清白,再續夫妻恩愛。無論如何,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張帥哥將老婆一槍崩了。
  早年看油畫<霸王別姬>,最視覺衝擊的是畫面上虞姬玉體橫陳,手還握著劍柄,鮮紅的血液流在慘白的胸前及身下的土地,霸王則低頭撫著心愛的女人,痛苦萬分。這是怎樣的一幅英雄美女畫面啊。有資料說張帥哥要吳美眉割韭菜紿他包餃子,吳欣然而往,然而待其一轉身即拔槍斃之,槍彈從吳美眉後腦射入,紅顏命斷。這個畫面令人大失所望,對張英雄頓生惡感,儘管我仍然敬仰他的抗日壯舉。實際上我真的希望吳海蘭是共軍的女間諜,是女間諜在張英雄的背後打黑槍已除國軍王牌悍將而後快,而不是張將軍在嬌妻背後偷偷開槍。如果是那樣張帥哥則以軍人的機敏,和漂亮的單兵戰術動作反手擊斃共諜,那將是一個多麼精彩的故事啊。再加上後來張帥哥兵敗孟良崮,殉職前寫給愛妻王玉鈴那封絕筆信的故事,玉玲吾妻今永訣矣。那將會是中國歷史上永遠流傳的英雄故事。可惜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馮玉祥寫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這本書?
世界史上有哪些有作為有能力的亡國之君?
如何評價蔣經國?
如何評價蔣經國的功過?
918之後,蔣介石為什麼不以中央的名義電令東北軍反攻?或者直接派中央軍反攻東北?

TAG:中國歷史 | 抗日戰爭 | 歷史人物評價 | 張靈甫 | 軍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