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日本漢詩的代表性詩集?
中國唐詩有《唐詩三百首》這樣非常普及非常有名的詩集,那日本漢詩類似的最為普及且有代表性的詩集是哪些呢?
謝邀。
首先要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個就是中國學者對日本漢詩的研究與整理。這個不得不說的就是余曲園的《東瀛詩選》。俞樾受日本人所託,選取日本漢詩詩人150家共計5000餘首漢詩,也可以說是中國學者對日本漢詩量最多的一套漢詩選集。當然這個是我們弄不到的。如果是從我們能夠獲取的角度來說首先就要推名氣最大的《日本漢詩選評》,由程千帆與孫望先生選評。不過答主倒沒有看過這本書,只是依照名氣推薦。如果說就我個人的看法,單純想要了解日本漢詩,可以讀一讀劉硯先生的《日本漢詩新編》,裡面共選取一百四十七位詩人的二百二十九首作品,從王朝時期一直到明治後,範圍很廣。每首詩都有簡單的作者、背景介紹與注釋,對於想要以了解或者入門為目的的讀者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想要稍微了解多一些的首位推薦的是王福祥先生的《日本漢詩擷英》,這本書除了較系統的對日本漢詩歷史以及漢詩格律作法等基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講述,同時以身份分類如皇室、詩僧等來編選,這個編選方是也是我最喜歡的。同時還有馬歌東先生的《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偏重理論性,主要講解的是日本漢詩與中國古典詩詞的關係和比較,在書後也有對漢詩的編選,不過作者相對集中較強,個人認為並不能完全展現日本漢詩的概貌。
===================================================================人工分割線========================================================================
上面說的是中國人的編選,更多的類似於今日所看到的詩詞大全類。如果說放在日本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有一定歷史意義的漢詩選集,還要從不同時代來看起。早期的日本漢詩集多數由皇家編選,所記錄的也是皇室內部所創作的漢詩(由於當時的漢詩環境主要集中在皇室)。首先是從王朝時代(白鳳時代到平安末),第一個要說的就是最早的漢詩詩集——《懷風藻》。
日本最早的漢詩詩人是壬申之亂中與大海人皇子(後來的天武天皇)爭位失敗的大友皇子。而到了奈良時期,傳言由大友皇子的曾孫淡海三船編纂了日本最早的漢詩詩集《懷風藻》。共收錄了64位詩人的120首作品,作者多為皇室成員。此時的日本文學風格為中國齊梁時期的文風,供奉《文選》為典範。《懷風藻》標誌了日本漢詩的發軔。而到了平安時期,當時的嵯峨天皇效仿魏文帝曹丕,倡導「文章經國」,並下令編纂《凌雲集》與《文華秀麗集》,加上後來淳和天皇編選的《經國集》,統稱「敕撰三集」,此時的日本漢詩也從興起逐漸走向成熟,詩風轉為唐風。其供奉的經典也不再是《文選》,而是《白氏文集》。
同時期私人編纂的漢詩總集也逐漸增多,比如紀齊名的《扶桑集》,藤原公任的《和漢詠朗集》等,但是最有代表性的高階積善的《本朝麗藻》和30餘人合編的《本朝無題詩》(類似於《西昆酬唱集》)。
而在王朝時代後,這類的詩集越來越少,流傳下來的大多數只有個人的詩文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比較知名或者具有代表性的詩集來了解日本漢詩的概況。
平安後,除了前代的「台閣體」(即皇室詩風)與武人的武人體(如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等人所創作的漢詩),隨著僧詩的大發展,日本漢詩逐漸有了質的轉變,進入了以五山為中心的文化時代。而杜甫與蘇軾逐漸進入到了日本人的視野。這個時期的總集並不是特別多,有《北斗集》、《花上集》。而每個詩僧的個人文集足以代表當時整體的文學風貌。其中最著名的則是虎關師煉的《濟北集》,義堂周信的《空華集》和絕海中律的《蕉堅稿》。
到了江戶時代,儒學在日本大發展,以藤原惺窩及門下四天王主導的程朱理學派與山鹿素行、伊藤仁齋的古(義)派共存。其中古學派(包括之後的代表人物荻生徂徠、太宰春台等)詩風受明七子影響,轉為復古,崇尚唐風。江戶中後期結社風盛,同時也產生了一批優秀的詩人包括菅茶山、賴山陽、梁川星岩等詩人,都大有可觀。但是也沒有太多本朝整理的相關漢詩總集。
到了明治時期,治學風氣大盛,出版了很多優秀的詩詞總集,比如:《新撰名家詩鈔》(根岸千引)、《日本名家詩選》(佐藤六石)、《日本名詩評釋》(久保天隨)等。大正時代後,漢詩漸衰,但也誕生了影響日本漢詩史的優秀詩人,如夏目漱石等。
以上所說的基本就是日本各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漢詩詩集。
=====================================再分割=======================================
剛剛看完A君的評論,隨口說兩句個人的理解。首先是賴山陽最高水平沒有爭議性不知從何而來,還求出處。如果只是說詠史類最高水平還勉強可以接受。同時把一休宗純比作李白不覺得特別貼切,其人其詩更近寒山。日本如果說李白想到的第一人也應該是梁川星岩吧,這個是實實在在被稱作「日本的李白」的人。而石川丈山(白扇倒懸東海天的作者)也被朝鮮使節稱作日東「李杜」。賴山陽古近體皆能,詩風不一,風格與杜甫有共通而不似。詠史自成一家,絕句有盛唐之風。如果單純說學杜派,應該加上虎關師煉。絕海中津詩學宋明,又曾到訪過明朝,受高青丘影響較大。比作王維,如果只是說詩中的禪心,那麼包括空海,以及五山所有的代表詩人都可以找到共通了。
還有一點是對於王朝時代的評價,可能答主摻雜的主觀因素比較多。日本的漢詩發展和中國不同,不能帶入所謂皇帝或者大臣宮廷應制就一定不如其他的詩歌。
而日本的詩詞發源正是來源於此,並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懷風藻》所收錄的詩人詩篇多學齊梁,本身就是一個近體詩發矇的時期,按照同時期詩風類比,可以說是相似的。漢詩發源於中國,歷代漢詩詩人都有著從一定角度說都是「和漢」。而應製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不代表其中沒有佳作。比如「萬國衣冠拜冕旒」同樣為應制。而當時的漢詩整體環境就是這樣,所以在比較詩歌應當從大環境入手。而當我們去認真閱讀後發現確實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敕撰三集中的一個大戶,嵯峨天皇。包括日本詩壇的巨匠,被後世稱作文化之神的菅原道真也是同時期的。這個再我的另一篇回答里有簡單的介紹。
漢詩在日本歷史和現代發展狀況如何? - 晦小明的回答
當然如果說是對於閱讀角度,我也不是不建議去讀懷風藻或者敕撰三集等,甚至說從一個日本詩人的詩集入手都不是很妥當。個人依舊保留意見推薦第一分割線所提到的中國人編選的基本漢詩書籍。
日本三家詞箋注,不錯的。
出門之前答一個,手邊有一本詩集,一本詞集,都不厚,與唐詩三百首相彷彿,供參考。
- 《日本歷代名家七絕百首注》
- 《域外詞選》,夏承燾老師選編。
首先如果題主沒接觸過日本漢詩的話並不推薦你讀樓上提的[懷風藻][經國集]甚至於[文華秀麗集][和漢朗詠集][新撰朗詠集]之類的。
這幾本都只是一個片面的階段性的選集而已,懷風藻可以說是反映了最低創作水平的黑歷史,這個時期對日本漢詩來說還是屬於小學生命題作文的階段。經國集和文華集的時期充滿了對詞語的華麗堆砌和歌頌聖恩的應制詩(你看題目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可以說這些時期的漢詩創作對大部分日本詩人來說還是處於「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和漢集和新撰集稍微好點,但它們的立點是「和漢」,是類似於比較文學的雙語並列選集,模式是「你一首來我一首」,和漢集收錄有200多首和歌,200多首日本作的漢詩和200多首唐詩,單白居易裡面就有一百多首。
日本真正進入漢詩的「創作」而非「模仿」時期是朝廷衰落,幕府開始,至江戶時期達到頂峰,但是這一階段並沒有什麼選集,大家都是各出各的詩集而已。從風格及漢詩界地位來說,一休接近於李白,絕海類似王維,賴山陽似杜甫,友野霞舟有點像李商隱。近代的話大家是夏目漱石,伊藤博文的評價也很高。
如果你想尋求一本類似[唐詩三百首]的書,對應的應該是[日本漢詩人選集],全套有17卷,我也不太清楚有沒有中文譯本。。
有個網站的日本漢詩選 日本漢詩選 総目録 詩詞世界 碇豊長の詩詞 漢詩ribengushixuan (需不需要翻牆不知道)應該很符合入門者的需求,歷史跨度範圍接近1500年,你還能從裡面看到很多大眾也熟悉的名字比如聰明的一休(宗純),菅原道眞,坂本龍馬,夏目漱石還有很多戰國武將詩比如武田信玄伊達政宗明智光秀等等。。。
如果題主之後想進一步看,這時才推薦上面的幾本選集,個人也推薦絕海中津的[蕉堅藁]和賴山陽的[山陽詩鈔]
絕海中津又名蕉堅道人,雖然沒有一休那麼出名,但他被認為是反映了中世紀日本文學的巔峰,曾經晉見過明太祖。夏目漱石長期把他的選集放在枕邊研讀,他代表的流派是以「禪」為中心的「五山文學」,他的詩已經很接近唐詩意蘊了:
京華與江表
相別又相望
惟有九霄月
共茲千里光
山空還獨月
水闊更殊方
顧影徒延佇
不堪清漏長
山陽的漢詩基本反映了目前日本漢詩界認可的最高水平之一(沒什麼爭議性),比如下面這一首被掛在國寶姬路城裡的,可以看到中國典故和修辭都很圓熟:
再補充一首山陽的仿樂府詩
最後想說的是請不要拿日本漢詩和唐詩比,對雙方都不公平。
[歷史隨筆]閑話日本漢詩
這裡面寫得挺詳細的。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王維《酌酒贈裴迪》中的頸聯?
※自己寫古詩詞是要經歷怎樣的步驟?
※喜歡詩詞有什麼好處?
※如何識別入聲字?
※我們理解的李白是同一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