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麗塔究竟是什麼心理?
最近看了洛麗塔,主要是以男主人公的視角去描寫,我想知道洛麗塔她自己是處於一種什麼心理狀態?和後爸上床。故事結尾,後爸過去看她,她已經有了孩子了,回憶起以前的往事,她自己又是怎麼想?還有就是她發現她媽媽死了,後爸反而沒有悲傷,就只是想和她上床這些,她又是怎麼想?其實如果沒有名義上的父女關係,我覺得都很正常,但是有了這個關係,心理上的想法會更複雜。這算不算是一種病態?是不是有點像現在有一些初中生高中生認乾爹的一種心理狀態一樣。請大家說說看。
《洛麗塔》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因為有兩部電影打底,第一次讀原著的時候,還是有點傾嚮往愛情的方向靠攏,但是當看到最後,洛和亨的重逢,突然覺得很難過,然後倒回去,重新看了一遍。
我覺得,不管是亨還是洛,對對方都沒有愛。洛的存在,就像是亨內心深處的慾望投影在人間的一個化身,他之所以迷戀她,也只是因為這個性感少女的存在,將他的幻想變得具象化了。
然後是洛。我在這本書里,有兩個記憶很深的地方,一是"我們又溫情脈脈的和好了。你們知道,她實在沒有地方可去",二是"以及每天晚上,當我假裝入睡以後聽到的抽泣",這兩個場景里,前者是洛剛知道母親過世的反應,後者是當她和亨踏上旅途。
這段關係最初,不過是個叛逆期疏於管教的小妞,發現這個看上去老派穩重的成年人正在覬覦她,她開始意識到自己的魅力,出於惡作劇般的趣味刻意挑逗引誘亨,以他出醜的樣子為樂。
然後是她母親對亨表現出的熱情,淘氣的女兒為了和母親對著干,"母親費勁心思卻還一個勁碰壁的男人,我卻只要勾勾手他就會自己貼上來",這也可以說是一個"來自女兒的小報復"。
第三,亨本身極富魅力。洛沒有父親,當她的生活中出現了亨,對於"父親",或者說是"成年男性"的幻想,讓她對這個突然的來客有些感興趣。
關於洛為什麼要和亨發生關係,我個人的觀點,是她在奎營地的時候和營地的男孩子有了初次的經歷,就像是揣著一個"自己已經脫胎換骨"的秘密,迫不及待想要分享。有小孩子想要炫耀的心態,也有一部分和母親對著乾的快感,當然,也有對亨抱有的趣味。
她得知母親的死訊後,是"半夜又嗚咽著跑進了我的房間",然後和亨和好了。我之所以特意標出"你們知道,她實在沒有地方可去",就是想說明,從這句話里,我讀出了一種洋洋自得感,以及赤裸醜陋的惡意。對,她已經是個無家可歸的孤兒了,除了這個繼父,她再也沒有可以依靠的人,所以亨可以有恃無恐,洛就只能用她"僅有的本錢",想辦法為自己爭取一個庇護所。
可是,當她跟隨亨踏上旅途,這段畸形的關係帶給她的,是比想像更劇烈的痛苦與恥辱。母親就算再野蠻,可也是她能夠肆意耍賴的對象,她就算再不堪,也不會真的放任她不管。在她和母親的關係里,她掌握著主動,可在和亨的關係里,她只能被動接受一切。
失去家的少女,被迫讓自己迅速成長起來。當她發現自己的人生軌跡越來越偏,曾經最討厭的,如今都成了不可及的奢望,她厭倦了這樣的關係。"哪怕是最可悲的家庭關係,也勝過這樣的亂倫"。可是自己的力量太過微弱,她能想到的辦法,只能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未知的火坑。
她離開奎爾蒂,結婚,懷孕,給亨發去借錢的電報。那時候,她叫他"爸爸",她或許想,就讓過去那些無聊的事都過去吧,新的生活既然已經開始了。
她從來沒有愛過亨,卻因為自己的草率與輕佻,埋了一份代價巨大的單。她難道又真的愛她的丈夫?她羞於和亨提及那些過去,那些過去里,有她年少無知的放縱,也許也有她曾對未來的憧憬。也許是個出色的網球運動員,也許會成為演員,而不是17歲挺著大肚子面色蒼白的孕婦。
"我生怕她問,"不知道黑茲家的那個小女孩後來怎樣了"",亨知道自己毀了她的一生。
《洛麗塔》原著的結尾提到「我現在想到歐洲的野牛與天使「。洛麗塔有不羈的一面,就像在平原上賓士的野牛,野性十足,沒人敢挽留,也無法挽留。可是,無論它看上去多麼強大,也不過是食草動物罷了,脆弱到即使被保護,仍然躲不過滅絕的境地。本質上說,她只是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就像你不能因為孩子虐殺昆蟲或小動物就說他殘暴,因為她還不知道這個世界的規則和道德倫理,她只遵從自己內心的法則,有笑,便綻放;有淚,便流淌;有恨,便發泄;有愛,便爭取;有慾望,便去實現。她的坦白自我和赤子之心就堪比天使。在她眼裡什麼後爸不後爸那都不是事兒,更何況是後爸先表現出對自己的興趣的,這又挑起孩子的另一心理:虛榮心。勾引他卻不讓他得逞就像一個由洛麗塔掌控的遊戲,刺激而有趣。
至於性,洛麗塔並不是欲女,做愛及挑逗不過是因為男人喜歡做愛和被挑逗,更何況她發現男人竟願意為此滿足她的許多要求。
另外,叛逆也是造成她一些列行為的原因之一。她看著自己媽媽在男人面前醜態百出,做作而失去自我,而她,只需要伸伸腿就可以讓Humbert神魂顛倒。
洛麗塔放肆過,狂野過,以為自己愛過,最終在赤裸裸血淋淋的現實中選擇了安穩。在影片最後她的信中稱呼的「爸爸」才顯示出她已經不是當年的孩子了,這聲「爸爸」表達了她對Humbert的真實情感--她從未真正愛過他。
附高中寫的影評:
註:本文中,Lolita(洛麗塔)簡寫為L,Humbert(漢伯特)簡寫為H
一、
沾滿塵土的黑色汽車像位喝醉的流浪漢一樣,在公路上緩緩地東倒西歪,孤獨而陰鬱。
車內的男子目光獃滯卻涵著傷情而無謂的淚。他渾身是凝固的血--當然,不是他的;整個人像是失去靈魂的軀殼;他雙手無力地搭在方向盤上無意識地操控,卻緊緊捏著一枚女孩用的髮夾。
電影《洛麗塔》的開頭展現的就是這樣一位失魂落魄的男子, 他沒有哭天搶地,只有心如死灰。看到這裡,我還以為他深愛的Lolita死了,可實際上--在這裡透露下結局--L當時還在貧困中生活,電影的最後才打出字幕說明了L難產而死,在Humbert於監獄中死去那年。
二、
我是多麼迷戀H的笑--不是扮演者Jeremy Irons的笑,而是他通過自身精湛的演技以及對劇情的投入所表露的真情實感,尤其是他第一次在花園中見到14歲的L時,他就像撥開雲霧的太陽,身上突然綻放的光芒刺痛了我的眼,可他呈「一」字的薄嘴唇所露出的痴迷的微笑卻告訴我,這是一個溫暖、柔情又平和的男子。那一刻,我覺得最迷人的不是趴在地上看書、帶著牙套的無邪少女,而是愣愣地站在原地、心中的火焰正悄悄燃燒的男人。
對於駕馭者來說,怎樣的馬能點燃內心的激情呢?野馬。L就是一匹沒有拘束的野馬啊,她馳騁在自己喜歡的原野上,不因任何因素轉變自己的方向和習性,亦不為任何人停下自己漸行漸遠的步伐,她的心裡只裝著自己和遠方。如果誰有幸能騎上這樣的馬,那麼這將是件終生難忘的事,不過他要時刻做好被甩下去的準備,並且永遠別指望能馴服它或擁有它。
可H還是愛上L了,愛了就愛了,你不會想太多,不會考慮結果,所以佛教說愛情就像河流,人沉溺其中,就不能自拔。這就是「愛河」。而H就這樣深陷其中,就此沉淪。
三、
L要被母親送去寄宿學校了,此時的H 為了能成為L家中永遠的房客,已經與L的母親結婚了,他成了L法律意義上的父親。臨行前,她看到了站在窗後望著她的男人。她打開車門,不顧一切地向樓上衝去。還穿著睡衣的H立馬慌亂起來,他不知所措地遠地打轉,然後只好提了提睡褲,拉了拉睡衣,便像個茫然的孩子一樣緊張地盯著樓梯口--他不知道他將等來什麼。
L來了,她奔向他,像女兒奔向帶了禮物回家的爸爸一樣,只是她給他的那個短暫。熱烈又毫無說明的吻,表明她不僅僅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
四、
時光若能這樣靜靜地流淌到兩人偕老共逝並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那該多叫人艷羨而安心,可L畢竟是不安分且不知足的,她也想轟轟烈烈愛一場,而不是得到H無條件而溫溫的愛。
有人說愛情像蟬,埋在地下不聲不響,有一天破土而出,讓人猝不及防。L的愛情也橫空出世了,可她迷戀的,是一位以玩弄漂亮女孩為樂,還拍色情片的流氓級人物,在他光彩亮麗的外表下,是一顆齷齪猥瑣的心,但正所謂「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單純天真的L就輕而易舉地被老騙子騙去了心。
五、
我是恨L的,恨她不屑H的愛。
他盯著她糊掉的口紅,突然瘋了般,把她按在床上,狂暴地扯開她的睡衣,並沖她吼道:「告訴我,是誰!」L原本驚恐慌亂的臉卻露出了戲謔的笑容,她親吻他的嘴唇--她知道他的脆弱。而他,一邊抽動著身子,一邊痛哭,他像抱著一個孩子一樣抱著她並吻她的額頭,他面部扭曲在一起,卑微又無助地不斷哭喊著:「求求你告訴我...求求你了,告訴我..."他的L不再屬於他,他身下的這個女孩已開始輕視他的愛,這份愛已變成乞討與施捨,他知道他已無法擁有L,他的L不會再安安靜靜地躺在他的懷裡了。
看著H痛苦的樣子,我的心也揪痛了。為什麼愛情會變?為什麼不配擁有愛情的人得到愛,卻讓真心去愛的人傷痕纍纍、獨自黯然神傷?難怪張愛玲說:「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多麼可惜,H帶著到處旅遊的L ,不過是利用H不變的愛。我想,對於H來說,L不僅是L,還是他執著了幾十年、銘記了幾十年的年少時那份純潔的愛。一個人,可以戀愛無數次,但對於初戀,永遠都懷著無法磨滅的神聖感。
六、
L最終還是走了,離開了H去追隨自己的愛,H苦苦尋找了幾個月,終於決定放棄,因為L已經不再愛他,而且她已不是他愛的小妖女,他所能做的,只是孑然落寞地站在廣袤無垠的沙地中點燃一支煙,然後開車離去。
可是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如果至此就戛然而止的話,那麼我們頂多為這份不了了之的愛唏噓不已罷了。
L又回來了,準確的說,是出現了。
那時她已消失了三年,也已經結了婚,但生活很窘迫,她不得不寫信給H以求幫助。
「爸爸」。原本是她最覺得可笑的稱呼,如今卻叫得怯懦、敬畏。她不再是曾經那個自我、不羈、狂野且對一切都毫不在乎的自私的小女孩,她被殘酷而現實的生活打磨成了庸俗的女人,她活得小心翼翼又低賤。我們看到重新站在H面前的,是一位扎著馬尾辮、戴著大大的眼鏡、穿著破舊衣服還懷著孩子的家庭婦女。
可那是L啊!那是不再14歲但也才17歲的L呀!
七、
H終於做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敢做也該做的事--斃了老猥瑣犯!可L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了,H的世界只剩灰白的回憶,他的生活已失去意義。
愛死了,他也沒法苟活,他把自己寄生在愛里,當愛情消失,他亦粉身碎骨、灰飛煙滅,從此,他只因自己的存在而活。
以前我總說自己是蘿莉,看完《洛麗塔》發現自己淚流滿面時,我才意識到,我不是Lolita,我是那個無可救藥地愛了的人......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ita
我是因為聽到 Jeremy Irons 才關注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然後把62年的黑白版和97年的彩版電影都看了一遍,有網站把她翻成一樹梨花壓海棠,也頗有意思,現在最最最想看的就是原著了!
Jeremy,也是97版里的男主,聲音很好聽,他讀的洛麗塔,值得搜來聽聽
兩部電影差別還是很大的,畢竟隔了40年,所以光是憑一部電影里男女主的詮釋,更恰當的說是導演和編劇的詮釋,是不合理的,更不用說電影一旦被拍出來就帶有其所想要向我們展示的人的色彩和感情,也就脫離開了原著了
所以啊,我在這裡的分析也是片面的
62版里更強調男主的變態,是亨伯特對洛麗塔的性吸引,密集的控制欲,以及由此帶來的不顧一切。感覺拍得很客觀,沒有被賦予很強烈的個人感情來引導著觀影者,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
97版,怎麼說呢?大部分人是看的這一版也是喜歡這一版,我也作為一位女性,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赫伯特的寵溺和深愛,以及洛麗塔的嬌蠻和挑逗,甚至很多時候我都覺得洛麗塔知道赫伯特對她的欲罷不能,並且刻意誘導,最後墜入了深淵,所以啊,觀眾都覺得赫伯特很可憐……對,這就是改編後的導演和編劇想讓我們看到的呀,可能在40年以後,大家對性和自由更加開放,對愛情浪漫的幻想,和對慾望探索試的好奇,造就了這樣一部片子
至於洛麗塔,其實不管在哪部電影里還是原著里,她都是一個悲劇性的角色。14歲,都有青春期的萌芽和躁動,可她被失去母親,被終止學業,被帶進慾望的墳墓,17歲懷孕,難產,死亡,發生的這一切,她再怎麼去理解,可她還只是一個孩子,原本即使刁蠻任性也還可以走在人生軌跡上的孩子。
納博科夫作為一個俄羅斯美籍人,玩英文也玩得太美了!
Lo-lee-ta: 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 Lo. Lee. Ta.
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She was Lo, plain Lo, in the morning, standing four feet ten in one sock. She was Lola in slacks. She was Dolly at school.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隻襪子,身高四尺十寸。穿上寬鬆褲時,她是洛拉。在學校里她是多麗。
She was Dolores on the dotted line. But in my arms she was always Lolita.
正式簽名時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懷裡,她永遠是洛麗塔。
"That was my Lo," she said, "and these are my lilies.」
「這就是我的洛,」她說,「這些是我的百合花。」
"Yes," I said, "yes. They are beautiful, beautiful, beautiful."
「噢,」我說。「噢,看上去很美,很美,很美!」
想知道洛麗塔是什麼心理,首先就不要從男人的角度去看她。
她是個小女孩,表面上無知無畏,大膽愛笑,衝動任性,其實內心敏感,沒有安全感,聰明有想法。
但自始至終,她都沒有愛過亨伯特。
她對亨伯特的感情變化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初見亨伯特時,她相當叛逆又不安分,不耐煩母親的嘮叨,喜歡為所欲為,把口香糖任性的黏在亨伯特的本子上。
這時候的她,非常自由,對亨伯特這個外來者更多的是好奇,她甚至對這個看起來衣冠楚楚卻總在自己面前出糗的人,有些惡作劇的好感。
這時候的她完全是青春期少女對未知男性的好奇,亨伯特對叛逆的她來說只是個有意思的大叔。
第二階段
她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當亨伯特告訴她時,她起初是不怎麼有反應,甚至是不知道怎麼做出反應。她喜歡和母親唱反調,討厭母親的教導和啰嗦,但這世上唯一一個親人離開自己後,她忽然感覺到這個世界的陌生,她感到害怕。
這時候她身邊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亨伯特,她試圖像無家可歸的小獸一樣依附這個男人。
然而最可怕的是這個男人和她發生了關係。
她過度悲傷,發泄一樣的和他發生了關係,這時候亨伯特對她來說,是救命稻草,是絕望的救命稻草。她被迫從一個無知的女孩成為了一個所謂的女人。
她內心痛苦,但又得依附亨伯特。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情感上,失去母親的小女孩都暫時不得不得和這個她名義上的父親在一起。
第三階段
她開始習慣和亨伯特的相處模式,漸漸恢復了少女的活力,習慣和亨伯特做愛,她很少在亨伯特面前表現出悲傷。
除了在她被打的時候。
幾次他們發生爭吵,她只是太過害怕,一方面覺得自己和亨伯特的關係不正常,想結束這種關係,另一方面她自身沒辦法擺脫這種困境。她無可奈何的用大吵大鬧掩飾內心的痛苦和喪母的悲傷,每當亨伯特打了她一巴掌後,她就更加看清自己的地位。
她是什麼?一個可憐的什麼也不是的無可依靠的女孩!亨伯特的巴掌讓她一次次看清現實,她沒辦法再麻痹自己。
她很聰明,表面上裝作順從,其實暗暗謀劃如何離開這個給自己帶上醜陋枷鎖的人。
亨伯特要的也是這樣一個聽話的小寵物,他要的只是洛麗塔不離開他,僅此而已。他口口聲聲說愛她,卻從來去了解她內心真正的想法。
這時候的她,是恨亨伯特的。
第四階段
她之所以最後選擇跳進另一個火坑,是因為亨伯特對她的傷害超過了所有人。
她只要能離開亨伯特,她願意去任何一個沒有他的地方。
換言之,別人的傷害於她,不過是肉體上的苦難,而亨伯特於她,是精神上的苦難。
在她的精心策划下,她終於如願以償的離開了一個帶著她所有童年痛苦回憶的人。看見這個人,她就會想起母親的死,以及自己和他的亂倫。她本該和其他的小女孩一樣,讀著書,談一段正常的戀愛,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已經不想再見到亨伯特,她也終於離開了他。
終於,等到再次見到亨伯特時,她挺著大肚子,面對亨伯特的挽留,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是的,她不願意。
不願意再回到那樣毫無希望的日子,不願意回想起這個人帶給她的回憶。
她現在甚至也不恨他了。
亨伯特問她你愛過我嗎,她也不說話。
亨伯特對她,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洛麗塔是如此內心強大而又勇敢的一個女孩。
當她發現自己和亨伯特錯誤的關係時,她用她的聰明和勇敢,甚至不惜跳進另一個火坑也要結束這個錯誤,這就是她最大的堅強。
這樣一個女孩,像一隻可憐的鳥撞破了頭終於撞開了亨伯特對她的桎梏,哪怕是撞進了另一個籠子,可她從來不覺得後悔。
因為這時,她的精神終於自由了。
(謝謝催更,我都快忘了這篇回答了,只是個人見解,看完《洛麗塔》後,我覺得這不僅僅包含了亨伯特的痛苦,同樣包含了洛麗塔的苦難。對以上回答作出了一些完善,補充了一些圖片。)
分析洛麗塔必然要提到「亨伯特」,把兩人放在一起比較才能理清其中的關係。
對於一個少年兒童來說,第一吸引力是「新奇感」,當一件新事物的「新奇感」褪去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難以掩飾的「厭煩」。人兒時就是在「新奇」與「厭煩」的不斷交替中,形成對愛、恨等情緒的把控。
亨伯特小時候遇到那個姑娘,心理年齡在14歲左右打了個「節」,這個「節」的成因在於他們的短暫交集只經歷了「新奇」這個階段,還沒有達到「厭煩」的階段小姑娘就不在了。這一經歷通過刻骨的「悲傷」把當時的「新奇感」帶來的快樂牢牢地鎖在亨伯特的內心之中,以至於形成了一個完全超越其他情感的「節」,並對亨伯特一生中幾個關鍵的轉折點產生了影響。
亨伯特成年之後不斷想要重複14歲時的情節,內心深處一直致力於尋找能夠激發他14歲回憶的人,就連結婚也受到了這一想法的影響。而洛麗塔的形象和年齡對亨伯特來說是完美的回憶激發裝置,所以洛麗塔的出現對於亨伯特來說就像無藥可救的吸毒者看到了高純度毒品一樣,形成了致命的吸引。
當亨伯特遇到洛麗塔的時候,他又找回了14歲時的感動。但與他14歲時不同的是,他已經通過歲月的磨練形成了對「厭煩感」的掌控,並且擁有完全不同於14歲時的社會身份。這就導致了他對洛麗塔實施了不離不棄的追逐。對於洛麗塔而言,最初的亨伯特是一個極具「新奇感」的新玩具,但在嘗試了各種玩法之後,終究會走到「厭煩」這一步。如果亨伯特只是14歲的小孩,那麼他自身產生的「厭煩感」足以平衡兩人的關係,也許在分分合合之後, 最終真的能走到一起。
但此時的亨伯特根本就像溺水之人抓到了救命稻草,絕不肯放手。因為他心裡清楚,以他的實際身份,一旦關係結束,就永遠沒有再續的機會。所以他利用一切手段去強化對洛麗塔的掌控,企圖壓制她的「厭煩感」。雙方的關係就像不斷加熱的高壓鍋,終究還是會走向崩潰。
洛麗塔的出走源於她對亨伯特這箇舊玩具的厭煩,但在一段時間的相處之中。她已經習慣了這一相處模式,所以會同意跟那個作家走,那個人對於她來說屬於與亨伯特同款的新玩具,她迫切需要的是「逃離厭煩感」和「追逐新奇感」,至於以後會怎麼樣,並不在她考慮之列。
所以~在我看來洛麗塔只是一個孩子正常的「喜新厭舊」心理。而亨伯特則是一個抓住稻草的溺水者的「絕望心理」。兩人的關係無法調和疏導,壓力越大、反抗越強,只能是在矛盾積累下走向最終的轟然崩塌。
首先反對題主將Lolita中的愛情簡單地與現在社會中的乾爹現象相提並論。由於時代背景不同,當時世界文學主流的思想是反傳統、反理性,與東方思想原本就是大相徑庭的,不能以一種簡單的既有觀念去評論作品中的種種。或許等到題主很久以後再去讀這本書才會理解。
為什麼我說這不能與乾爹現象相提並論?是說我們社會中的乾爹現象究其根本是圖名圖利。題主所說的初高中生認乾爹的現象並不普遍存在。
洛麗塔是一部備受爭議的作品,正如題主認為它所表達的是一種病態的心理,而我所持觀點是它恰巧表現了極致的愛。
洛麗塔是個缺少父愛的少女,至於母愛有多少,我不作評價。而亨伯特出現之後,她渴望從亨伯特身上去獲得她所缺失的部分。當她發現這個人如此深愛著她,就會沉迷於這一段感情裡面。當感情褪去之後,當她心智成熟之後,她明白自己需要過正常的生活,嫁給一個普通人,生孩子…她必須要離開亨伯特,在最後的信裡面只願意叫他爸爸。
講一個故事吧。我在十五歲的時候遇見了一個男人,那年他二十五歲,比我大十歲。年輕有為,相貌堂堂,青年才俊的標準配置。在我最陰鬱的日子裡陪在我身邊,我當然不可避免地心動。於是我懷著對於成熟男人的崇拜,他懷著對於純真少女的悸動,就這樣戀愛了。我們之間的確有愛情,我的確深愛著他,這段感情拋去年齡的差別就只是一段普通的戀愛。可是我明白今後的某一天我必須找一個普通人戀愛結婚。他是商人,求事業要門當戶對,求幸福要賢妻良母,而我哪一個都做不到。等到山窮水盡之後我也不過落得悄然離開的結果。
你要的洛麗塔的心理狀態,大抵如此。
有發現男人對自己的痴迷後的得意,有依賴,有深愛,也有不得不離開。
說一點題外話,還是希望大家在欣賞文學作品時能把自己置身其中,對於一些不了解時代、作者的作品不要簡單套用在我們的社會環境下去思考。對於愛情請摘掉有色眼鏡,年齡、性別都不再成為阻止愛情發生的理由。
就這樣。
2017.1.15更新:
並不是說我有多麼的提倡這種戀愛的方式,但是在這種戀愛的方式裡面,年齡其實是最次要的問題。洛麗塔和亨伯特在愛里的時候,他們在精神的世界裡不是繼父和女兒的關係,他們像任何所有的人一樣只把對方看作是平常的伴侶。可以說亨伯特自從他幼時的情人去世之後,在愛情里他就永遠只有十四歲了,他愛所謂的「性感少女」,只是因為他的愛情永遠停在了那個時候,而不能簡單地釋義為戀童二字。我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是,在部分讀者眼中可恨的亨伯特,也有他的可憐之處。
2017.7.19更新:
我不知道我自己談個戀愛怎麼就成了傷風敗俗沒家教的女孩子,或許是某位答主在閱讀本篇回答的時候有惡意曲解的行為。
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十五歲和二十五歲的男人談戀愛就是沒有道德底線而到了二十歲就可以。當然我並不是宣傳這種戀愛的模式,我也沒有教唆我身邊的女孩子也去談像我一樣的戀愛,這點在前面以及提到過。
您覺得愛情首要就是值得,但張愛玲曾經說過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愛不是一件抽象的東西可以放在天平上精準地稱量,沒有絕對平衡的狀態。您心中值得和尊重這兩個標準,我可以告訴您,我認為值得,他也給了我我所有應得的尊重。
在您心裡愛情是分年齡的,那我想知道您有沒有能力去阻止一切不符合這種規則的情況發生,黑格爾曾說過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即您所說的存在即合理。既然在您看來是不合理的事情,為什麼依然存在於世上?
至於對別人的不尊重,敢問我是在什麼地方不尊重別人?退一萬步講,您與我未曾謀面,我也沒有干預您的生活,何來尊重一談?倒是您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專門寫了些跑題的文字,用一些激烈的言辭來講女孩子吧。是誰不尊重誰,我想您心中有數。
三觀正與不正,您又是在用什麼標準來評價別人的三觀,是以您腦子裡閉塞腐朽的思想么?恕我直言,您的大清亡了不止一百年了吧。
您所謂的發乎情止乎禮,您所謂的讓他等到我二十歲。我現在就可以說,我十五歲遇見他,現在已經接近兩年,柏拉圖式,過得很好,別說是二十歲,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2017.11.11:
這是我最後一次修改這個回答,我和叔叔的故事已經結束了。在今年夏天的末尾,我下定決心提出了分手,恰似這個故事的結局。
我走得很安靜,沒什麼多餘的話,自以為該說的話以前都說了。他情緒很激動,一點一點地想讓我回憶起我們的往日時光,我沒有順他意思。不是說誰對誰錯,感情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問對錯的。在這以後他做了很多瘋狂的事情,他患了憂鬱症,甚至以死相逼,但我還是沒有回頭。
他陪我走過了人生中最陰鬱的日子,失戀和親人去世的雙重打擊,如果沒有他的話,我其實很可能做一些傻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做過很多互相傷害的事情,而我現在並不記恨他。至少相遇美好,如果給我重來一次的機會,我依舊會這樣去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感謝相遇。
現在我已經有了更好的生活,過去的事,就過去吧。感謝每一個點擊贊同或感謝的讀者,這個故事結束了。
早晨六點半起床,煮了一碗早餐面。站在窗前向外望,又是陰雨天。前兩天還艷陽高照,出門一趟惹來一鼻尖的汗珠,轉眼就翻臉不認人,冷風颳得臉頰生疼。
窩在沙發里琢磨了一早晨,終於把公眾號申請的差不多了。洋洋洒洒寫了兩千字的影評,卻因為自己蠢的按錯清空鍵全部弄丟。並且因為自己記性差所以忘記了寫了寫什麼,內心崩潰,只好重來一遍。
Lolita1997年的版本我看過三遍,因為記性差到根本記不住內容,所以今天看第四遍的時候還是時而揪著心,皺著眉頭,時而舒展開來,長呼一口氣。97年的版本並不如62拍的客觀,但是卻是我更喜歡的一版。撇開原著不談,我在電影中Lolita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碎片,我相信不止是我,每一個女孩都可以。不同的是,Lolita是自由的,而我們或多或少因為愛把自己囚禁。我羨慕她像草原上的野牛般肆無忌憚,萬事遊戲。甚至嫉妒,因為她的不愛,所以在遊戲中成功的轉換了匕首利刃的指向。
影片開頭,男主人公Humbert沾滿血跡的手指在一枚黑色線卡上探索,彷彿在冰冷的飾品上尋找著女主人最後一絲溫柔。他眼中的淚水在輕鬆的背景音樂和車子優雅的S形行駛軌跡下顯得那麼無力。一切都歡快的像一場正要謝幕舞台劇,而Humbert往日的快樂也隨著這一切煙消雲散。我內心的壓抑溢於言表,不禁想起巴金在《家》中寫道的一句話:「我縱然心如死灰,也難把往事輕易忘記。」 影片最後他殺Quilty時補了一槍又一槍,不由得讓人覺得,他有多恨Quilty就有多恨自己。
Humbert的初戀是在14歲的時候,和一個同齡的女孩無可救藥的墜入愛河,後來因為女孩得了傷寒去世,美好的愛情戛然而止。Humbert把這段夭折的愛情埋藏愛心裡,慢慢的萌發出執念的種子。他自嘲應該進入教會,卻背道而馳的做了老師。說到這,我想起了一部比較類似的法國電影《白色婚禮》,其中,大家眼中的壞學生Mathilde因為感受到了身為哲學老師Francion的理解,所以引發了後續一連串的劇情。不得不說,不諳世事,古靈精怪,缺乏安全感卻又自以為是的小女孩,遇到成熟老練,穩重博愛,社會地位高又缺乏激情的老男人。兩種不同的人格透露著危險,互相吸引著。稍微自制力差一些的人,或者換一種說法:遵從自己內心選擇的人,都會不惜一切代價,不顧後果的嘗試。
我們接著說回Lolita。 種種機緣巧合之下,Humbert來到了Lolita的家。雖然Lolita的母親使出渾身解數想要留住Humbert,但最終讓他動了留下念頭的卻是和鮮花一起被澆透,在午後和煦的陽光下光腳濕身讀著雜誌的Lolita。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他動心了,像當年那個情竇初開的小男孩,一切都沒有變,茂盛而又頑強地生長。
「如果給一個普通男人一些女學生的照片,並被要求選出最喜歡的那個,他必定不會選擇那個早熟的。你必須是個藝術家,一個瘋子,充滿廉恥感並且憂鬱而絕望的人,才能認出她們之中的那個致命的惡魔。她站在那裡,沒有被認出來,對她自己神奇的魔力一無所知。」
無論是穿著長得踩在腳下的睡褲時邋遢的樣子,還是盤腿坐在冰箱下偷吃冰激凌,並把樹莓套在手指上吞掉的淘氣模樣,都讓他迷戀的晃神。她大咧咧的坐在他腿上,把口香糖挑釁般的按在他的本子上,直勾勾的盯著他,幾乎讓所有人覺得這是一種刻意引誘時,她卻對他說「我是不是得了丘疹?你看見我臉上的痘痘了嗎?」她是那樣的機巧靈動,單純到毫不掩飾自己在不經意間 的誘惑力,甚至讓自己的母親感受到了危機感。
Lolita的童年沒有父親的關愛,母親又沒有做出正確的引導,使得她後來因為性格中的缺陷走上了一條曲折的道路。從一開始的渴望被陌生年長男性關注,到後來的渴望自由,渴望自我。使得整部電影里充斥著各種不同的慾望,每個人都想得到自己所想,卻又不滿足於現狀。
從要分別的那一刻,Lolita衝上房間跳在Humbert身上吻住他那一刻起,彷彿心裡早先埋下的執念就得到了釋然,他在她走後兩隻手空蕩蕩的搖擺在身側,萬般柔情湧上心頭。
電影中有較強轉折的劇情大概就數Lolita得知母親去世和Humbert發現被跟蹤吧,母親的去世讓原本乖乖待在Humbert懷裡的她心中生出反抗意識,Humbert卻因為害怕他們的關係被警察發現而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顧及一個青春期少女此刻脆弱多情的心,他開始責怪她的嬌蠻任性,導致Lolita感受到這個男人給的,和保護寵溺不同的委屈。
兩個人相處起來,一個人總是在前進,一個卻總是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原地踏步,形成了難以逾越的鴻溝。她想盡一切辦法想要逃離他,作為未成年,她從來不是強者,只能妥協。她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她倔強的選擇放棄自己,折磨自己讓他痛苦。當看見Humbert歇斯底里的樣子,她嘲笑他,那麼不屑,那麼厭惡。
她清楚的知道這個男人所有的軟肋,像他兜售自己的性魅力換取自己決定命運的權利。當看到兩個人赤裸著身體大打出手時,被富有衝擊性的畫面震撼。難道在愛情里拉扯著的人都是這樣一副醜惡的嘴臉?
「儘管我們有時爭吵,儘管她言語粗鄙,儘管她吹毛求疵,動不動變顏變色,儘管這一切都卑劣,危險,根本無望,我仍然沉醉在我自選的天堂里。」
在「好玩,有趣」的事情漸漸對精力旺盛的Lolita變得索然無味時,她被Quilty「解救」了,無異於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窩。Humbert尋找無果,發現生活處處都是她存在過的痕迹,刺痛著他疲憊不堪的心。他鬱鬱寡歡的生活,直到收到了Lolita的來信。
「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昔日的如花妖女,現在只剩下枯葉回鄉,蒼白,臃腫,腹中懷著別人的骨肉。但是我愛她,她可以褪色,可以萎謝,怎樣都可以,但我只要看她一眼,萬般柔情,湧上心頭。」
她不願意蜷縮在他懷裡做他的Lolita,自始至終她都沒有愛過。所以當Humbert問「你能不能忘記我對你做過的事情」時,選擇了暗示他「你永遠是我父親」。
愛並不偉大,只有在平等的關係下才能勉強維持平衡。因為每一個人愛的深度都不相同,勉強維持平衡實屬不易,剩下能做的就是包容和不要求。在愛里,我們時常會被自私,佔有慾,不安全感,甚至瑣碎亂了陣腳。而當我們跳出感情慣性來審視一段關係時就會發現,彼此究竟需要什麼。持續可發展的愛從來都不是囚禁,而是成全。
http://weixin.qq.com/r/YjsfByDE4H2frWRk925w (二維碼自動識別)
閱讀 499投訴
從本書的角度(H)是永遠沒有辦法了解Lolita的本質的,她只是一個象徵,H慾望的寄託物。而且這本書既不是色情小說也不是愛情故事,原版書評將它視為warning sign for the parents and educator.
電影太過美化或者trivialize H 的行為了,導致小說的目的並沒有很好的表現出來,所以題主其實你提的問題不成立。我大概就是有點洛麗塔性質的 年齡很小時就知道怎麼勾引男人 但我其實一點都不喜歡 我只是滿足於自己的一個動作就能勾住他們的心那種自我滿足感 還有看他們被我調戲時想要一本正經身體又有了反應時尷尬的樣子 他們在我身體里滿足到瘋狂的表情 很有趣而已
洛麗塔或許根本沒有想那麼多 我們一樣都太小了 不知道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對自己負責 讓我們做這一切的原因 僅僅是好玩而已
認乾爹??
exm??
乾爹會面對陪審團時說她是: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洛麗塔是作為一個年輕的高情商女孩代表。
有多少女孩陷在青春飯這了,就有多少夫妻性冷淡…
當洛麗塔玩夠愛夠了,智力跟上來了,見識多了,腎上腺素的刺激過了,自然不會選擇亨伯特。畢竟是年輕阿…
寫這個答案的時候是15年9月1,現在看來是我年輕了。
《一樹梨花壓海棠》?起這名字的人是蘇東坡的腦殘粉還是怎麼的,明明不合時宜。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麗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小說開頭即交代了這是一部《罪與罰》的電影,以男主自白的方式開場,給人閱讀般的感受。
Humbert(H)肯定是深深愛著Lolita(L)的,不僅源於和他有過短暫戀情的青梅竹馬女友少年早殤,我相信他內心一定是很嚮往這種原始、野性卻又生機勃勃的少女的。可能是戀童癖?但我更願意相信這是對美的一種衝動及嚮往。
為了能看到L,他違心地與L的媽媽結了婚,在L媽媽死去的那一霎那,也許他赦免了自己倫理的罪。之後H和L兩個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不僅是身體,心靈也踏上了不歸之旅。
L是這段不倫之戀的始作俑者,她主動對H釋放了生機勃勃少女的性感。一方面是出於叛逆心理,看媽媽在H面前處處獻殷勤的醜態卻不能得逞,而自己勾勾手指就能令這大叔神魂顛倒;另一方面也確實出於賣弄自己魅力的心理,L一直穿著性感的露腰裝,在一個家裡沒有父親的情況下母親其實對她疏於管理,她青春的荷爾蒙在體內撞擊,沒有得到正確的疏導。想必L在學校也沒少跟男同學們賣弄風騷。
流浪的路程自然是崎嶇的。這兩個人從開始身份就不是對等的。開始的時候H&>&>&>L. 雖然只有一個動不動就會吵架的媽並算不上幸福,但在失去唯一的親人後,L的世界是混沌的,她不知所措。H這個名義上的父親是她唯一能夠依靠的,依靠的方式卻只能靠性。「那天晚上我們做得很輕,因為她也實在沒地方可去」。這種時刻的H是很得意的,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生命之光,慾望之火」。也許L將兩人之間的這種相處方式視為毒品,暫時沉浸在這種麻醉與幻滅中。
然悲傷有時,L在漸漸長大,且漸漸頓悟,有一天她驚奇地發現自己被H控制了。畢竟他為她提供衣食住行,然後索取性。自己想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徵得H的同意,自己所擁有的只是身體,於是她開始反抗,通過提升性交換的價碼藏私房錢,幻想等攢夠了錢就徹底擺脫這種生活。L和H進入博弈階段,L的力量在逐漸壯大,H且戰且退。
兩人路過H的第一所從教的大學,停了下來。H繼續教學,L開始上學。給編劇一個大大的贊。他沒有一直描寫旅程,並在雙方力量此消彼長的時候布置了一個驛站,並且出現了後期拐走了L的劇作家Clare Quilty。其實早有端倪,在H去鎮上給L買香蕉的時候,L已經偷跑出去勾引了別人,估計不是C而是隨便的somebody。L想用這种放縱來懲治H,而且毫無疑問,她做到了。在H哭著求她告訴他那個人是誰的時候,她已然勝券在握,而他一敗塗地。
L被C拐走,是兩個人串通的結果。正如H事發後即刻發現了,他之前已經明白L不愛他,且不把他當回事,但這次失蹤卻死死地印證了這是事實,將他最後殘留的一絲幻想徹底抽走了。他走遍了兩個人去過的地方,找尋蹤跡卻一無所獲。哀莫大於心死。他所能做的只是一個人孤單地躺在草地上抽煙,這裡再次給導演點贊。H的手指食指和中指因為吸煙過多變得焦黃,區別於之前。且眼角皺紋增多了,可以想見H心理的煎熬:
她到底去了哪裡?
她還活著嗎?
是不是如果沒有我,她能和媽媽快樂的生活下去?
也許已經跟那個夏令營的查理在一起了?
……
想著,看著H望向天空空洞的眼神淚流滿面。其中在好幾處再也看不下去的地方都一直忍著繼續看下去。一部很殘忍的片子,想必像《Lolita》這種除了電影本身價值外,能在倫理學、心理學等方面也引起轟動的片子並不多見。
他再次得到她的消息是3年後,她已經嫁做搬磚工人婦。他再次懇求她跟他走,然她已看穿彼此之間的這種關係,寧願忍受「貧窮,困苦的滋味」也不願再回歸了。哪怕懷孕了依然願意用性交換美元,L始終認為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交換,儘管她在信中稱呼他為「Dad」。就從這一刻起,H真正死去了。他終於明白自己於她,始終什麼也不是。但是他還是為她做了最後一件事:殺掉C。
「我望著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愛的就是她,可以肯定,就像自己必死一樣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怎樣都可以。但我只望她一眼,萬般柔情,便湧上心頭......」 翻譯高能滿分!電影最後Humbert愛的呻吟竟讓我拋棄了原本中立的立場,恨起了蘿莉。
他死於獄中,同年她死於難產,也許死亡是最好的結局,L贏了這場戰役,但是輸了自己。
L長大之後明顯不如小時候明艷了
茨威格在為瑪麗.安托瓦內特撰記的時候,寫過這樣一句話,他說:「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巧的是瑪麗當上太子妃的時候,也是十四歲。
洛麗塔並非真正意義上不諳世事的十四歲的女孩,形容準確點更像較為早熟的少女,她知道自己的行為和意義,但她更願意去放縱,不計後果和不負責任,這不是洛麗塔的天性,而是人的天性,天性中未受修復和肆意放大的醜陋的一面。
從最初的挑逗,到引誘,再到和亨做愛,從對性的好奇,衝動,到厭惡和將其視為工具對亨的操控,洛麗塔自始自終的行為都表現出主導性和意識性,她深知亨對她的愛,對於這份愛,她好奇過,試探過,利用過,卻沒能去接納過。在影片中,洛麗塔除了玩樂和享有亨給她的一切外,沒有付出任何,哪怕是對亨的愛,亨對她來說更像帶她週遊世界的同齡玩伴(雖然亨的模樣不是如此)而已。
洛麗塔對亨的背叛也不過是她對除了亨給她的安穩世界外的另一個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她自我感覺中的對另一個男人的瘋狂和痴戀,也只是人性中對於自己無法控制和得到的東西產生的執念和幻想罷了,時間一久,如果那個男人同樣愛她,她也會再次陷入背叛,找尋下一個讓她好奇的世界。為什麼?因為不懂愛,少了責任感,更不懂付出,註定會被新奇的世界吸引,在喧鬧繁華後,卻依然找不到內心的安穩和篤定。
有人說洛麗塔是聰明的,後來因為終於清醒,源於恥辱,想和亨撇清關係,忘掉過去。這不符合洛麗塔之後做的事。她在落魄時寫信給亨,前面抱歉的話語最終引出來的是想得到亨經濟上的支援,這才是這封信的目的,如果現在過得很好,不愁吃穿,也許永遠不會有這封來信。這一點看得出,洛麗塔的確是聰明的,她再次利用亨對她的愛,讓亨為她付出,實現她的願望。她不願跟亨走那二十五步,不是她清醒了,是她厭煩了。一個人在自己不付出時卻得到太多的愛時,帶來的是被愛的快感,而後是心生厭煩。
她看到錢的欣喜和對亨的付出毫無感動形成的強烈的反差,也著實讓人心疼,當愛情里只有一個人形單影隻時,是多麼的卑微和渺小,對另一個人又是多麼的不值得一提。
為一個資深的蘿莉控,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對你說。
思想或者想法不是你想像中的一種概念。而是一種構造上的問題。
你的大腦裡面有各種各樣的腦細胞在一起工作,而如果你突然迸發出某一種情緒或者想法,特定的一些腦細胞就會一起活躍起來,如果你這種情緒想法經常迸發,那些腦細胞就會擁有這種記憶,
而下次在蹦出這種想法的時候無論情況和上次有多麼的不同,情景多麼的不合時宜,你的大腦也依然會如同,條件反射一樣,你根本無法控制他們,因為這就好像是,物理硬體被修改或者升級了一樣。
原本在你腦子中幼小的女性是可愛,讓你喜歡的對象。
但是經過你的意淫,你的大腦好像被洗腦一樣,自然而然地把幼小的女性和性掛鉤。最後形成了看似變態的人格,但實際上都是一朝一夕,意淫產生的結果。
您懂了么?人的感情有時就是奇怪,不知道從哪裡來,又不知道如何控制,如果存在即合理的話,《洛麗塔》確實向人展示了深藏於一些人心裡的感情情節。
一些人論證兩人是否「相愛」,這很沒有意思的,有一位答主竟然說她15歲時如何跟一位25歲的男人伉儷情深,這種三觀就不得不說一聲,歪了,不要帶壞小孩子。愛情的首要是「值得」和「尊重」,不然只是荷爾蒙支配下的產物。愛情為什麼美好?是因為那個人值得你去愛,是因為他給予你心理上的尊重,就像一個人結了婚但忍不住對另外一個人表示愛意,我覺得這樣的「愛情」就不要提倡了。所以愛情也是分年齡和地位的,醫生不能和正在看病的病人談戀愛,老師想和學生戀愛,最好是不教她,40歲的男人可以找30歲的女人,25歲的男人無論如何是不能和15歲的女孩子在一起的,那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你願意等到她20歲,我信你!
很多人都喜歡說「跟隨自己的內心」、「人生在世,開心就行」,《中庸》也說「意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首要,但並不是什麼都可以隨自己心走,人之所以為人,要有羞恥心、道德感、自控力,我希望年齡大的男人「發乎情,止乎禮」,希望年輕女孩子的父母要教她做人的道理。畢竟,《洛麗塔》里女主角17歲便懷孕、難產而死,男主角殺人而死於獄中,這個代價太大了。
補充,天真與高情商並不衝突,情感生活和物質之間是有所間隔的,兩個有所情系的個體在互相摧毀,一個弱女子遵從自己的慾望,又能把男人拈掇把玩,可悲可""贊
相見的時候,男人身上略成熟的氣質,注意是略!(我不認為男主整個身心都很成熟,思念和傷感讓他變得有些扭曲,以至於發生了之後的事)
吸引了她
其實她只能算是一種好奇,基於她母親有些頑劣的性格和略放縱的生活方式,當出現一個和自己親人走的很近,並且攜帶安穩成熟氣息的異性,女孩多多少少會被吸引,而男主也對這個似曾相識的洛抱有好感
男主性格有缺陷,三觀不正,雖然算是個好人,這種對過去洛的執念在小蘿莉離開後逐漸崩塌為憎惡及強烈的佔有慾,最終釀成悲劇
那個年紀的女孩子,算不上是天真無邪,但卻是沒心沒肺,不懂得體會他人感受,更不懂隱藏,算不上是嬌生慣養的富裕生活讓其內心所向逐漸物質化,而男主在一段時間內對她的吸引,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滿足使她逐漸淡忘了那個與她物質聯繫更多的女人,這就算是天真吧。把愛灌注於物質,並且和她搶男人的女人,她不見時洛也只會想,她不在真好,僅有的念想也會被快感淹沒,沒什麼傷心的了
她有不下三次拋棄,拋棄對母親的念想,拋棄父親,拋棄禮數,為了什麼呢,請自行腦補,無非利益慾望,以及對未見的更幸福生活的嚮往。人之常情,也是幼稚得有些無法自拔
我無法想像一個單身的跳脫女人能給女兒除了文化教育以外充足的教育,何況她死了,而她的養父,她的情人也只是陪她度過物慾生活,沒有好的教養,鬼知道她會做什麼
洛離開男主之後到結局前的相逢,我更多的在乎男主的戲份,洛是否悔過,不做評價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荒誕的做法想法只會出現在電影里,有經歷的人如是說
如果可以,我想說別再在我悔過的夢境里出現了,我曾經的洛
剛看完。
Lolita
別談愛
年輕美好的肉體
只不過年紀小了點,14
不平等談不了愛
Humbert的笑意味十足看完洛麗塔我有一種壓抑的
掙扎的快感
一種扭曲的情感基於亨博特和洛麗塔之間
洛麗塔不想要
亨博特很享受,淪陷在裡面
苟延殘喘的去愛
明知道這個是不可能和有違常理的
洛麗塔則是和母親在一起失去父親的一個青春叛逆的,有些弔兒郎當,充滿好奇和探索的小女孩,心底不壞的小婊子
洛麗塔智商121,這個女孩不傻,有自己的看法,對生活是追求安穩的,青春狂躁,一個沒有被父母好好呵護的小獸
內心知道什麼是對
什麼是錯
她逃離亨博特,與其說是找一個影業大亨,不如說找機會離開情感畸形的生活
大亨自有他的魅力,死前的一段奏響鋼琴
讓他獨特的魅力顯出
洛麗塔被吸引
小女孩
早年沒有父親,又喪失母親
她對男人的渴求,其實是一個安穩的家
大亨比亨博特更有勢力魅力
也是玩女人的一把好手
洛麗塔首先跳出的亨博特,這個告訴她母親死訊的,讓敏感的她感受到潛在的不安的一個虐戀的坑
然後自然沒有什麼依靠,和影業大亨生活過一陣。
大亨也許能帶給洛麗塔一些機會
至少她之後完全不用選擇一個普通的工人丈夫
和大亨紙醉金迷的生活略過
洛麗塔內心想要的,也許不是這個
然後結婚
缺錢,給亨博特寫信
這個時候的她,經歷過一些事情,不怕,沒有少時的不安和對這個男人的抵抗
她知道,亨博特愛她,不會拒絕她。她也很需要錢,那就找這個「爸爸」吧
此時的洛麗塔,已經對面前的亨博特沒有任何感覺
好壞
都隨著記憶抹去
隨著洛麗塔嫁人,懷有自己的孩子……
到最後,洛麗塔難產死去
…………
洛麗塔,聰明,倔強,明媚,有些不懂愛,和亨博特在一起的時光,像一個不知道出路的,卻有渴望逃脫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不負責任的,婊氣的困獸
先說洛麗塔
亨博特且不談
縱亨博特有些事情做的不光明磊落
至少他的愛,濃且真,
洛麗塔,是他的靈魂
有一種SM中心奴的感覺吧
總之電影偏向亨博特視角去闡述,看完後有種淡淡絕望感
有一種精神上被抽去一些東西,想要用肉體彌補的失尋感洛麗塔就是如果你知道你發育了又漂亮可愛 然後此時又發現男性朋友都是那麼容易上鉤 男人的智商每當涉及到此方面都會變成負數 會把一切照自己希望的去想 最後你說你只是隨便玩玩 他還不信呢 男人都很自大自負的 他們潛意識希望你單純 所以有一點線索 他們就真當你單純了並且深信不疑 太可笑了
推薦閱讀:
※因为长相原因,挺自卑的,不能客观评价自己,该怎么办?
※怎樣鍛煉自己在公眾場合說話,自如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心理作用會導致疼痛、不適甚至疾病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