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現在的汽車外形越來越大,可乘坐空間卻大不如前?

以前的桑塔納什麼的4.5米板凳也寬空間也大,而現在至少要中大級車才能有那樣的空間表現?同一型號的車比如passat在桑塔納時期才4.4米 到了現在的邁騰卻接近5米 空間卻感覺比以前還小


你胖了


題主的問題,首先要明確的是:現在的汽車,實用空間真的比以前小嗎?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吧。
2007款桑塔納(也就是最後一個年代款的普桑)

可以看到,其軸距是2548mm。
再來看看2015款桑塔納

它的軸距是2603mm。
注意:老普桑可是B級車,它在大眾的序列中是「B2」。從中國市場來看,它其實是帕薩特。而新桑塔納其實是款A級轎車。即使這樣,我們還是可以發現:雖然新桑塔納車長短了幾厘米,但軸距反而長了5厘米多。
那我們就來看看它的直系後代帕薩特是個什麼情況吧。

我們具體來比較一下,做點簡單計算。
2014款帕薩特外部長度比老普桑增加了4870-4546=324mm,增長了7.1%;軸距2803-2548=255mm,增長了10%。換句話說,至少這個車型的外部尺寸增加比例,是小於軸距增加的比例的。
所以,至少從賬面上來說,並不存在車越來越大空間越來越小的問題。
但是我也不否認,現在確實有一些車,似乎在乘坐體驗上好像是略顯局促了。我自己做汽車雜誌試車編輯這些年,也時常在感慨。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
1.參照物變了
這一點和我們經常覺得「某某東西不如小時候好吃了」的道理類似。我們都已經被時代寵壞了。在這個時代中,我們日常在接觸的車,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市場結構。在普桑橫行的年代,它的競品主要是夏利、富康、廣州標緻505、奧拓等等,而皇冠、公爵等真正意義上的B級車,在那個時代距離普通人實在有些遙遠。相比這些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小車,普桑給人的感覺確實夠大,其感官上的對比甚至會大於現款帕薩特與賓士S之間的區別。
這就像我當年開了四五年愛麗舍之後,突然去開別克新君威,各種高級,各種舒服。然而從新君威換成賓士E、S,寶馬3、5、7,雷克薩斯,英菲尼迪等等等等,再也沒有那種強烈的衝擊感了。只有後來開始試駕保時捷911、法拉利458等等,才又找回了明顯的區別感。後來大量試駕SUV、硬派越野車,這種特別的感受又被放大了。
總而言之,參照物擺在那裡,人的主觀感受必然會受影響。坐慣了勞斯萊斯的人,一點也不會覺得賓士S哪裡特別好。
2.越來越多的內室裝飾和功能擠壓了車內實際空間
這第二點是客觀存在的,新款車貌似不如老款車空間大的原因。不知道題主還記不記得普桑的內室,我上周正好重新進去感受了一下(朋友的車報廢)。總的來說就是:薄。車門內飾板薄,車頂篷薄,座椅薄……薄是有原因的,一來當年汽車內室設計要求也就這麼回事,畢竟是80年代的設計;二來,當年這個級別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的舒適性配置,對隔音、音響環境營造、座椅加熱/通風等也沒這麼高的要求,所以最終也就是這樣了。
現在B級車的內室設計可完全不是這個路數了。隔音效果要好,就要隔音材質夠厚夠紮實,這就把車門內壁、車頂篷等部件加厚了;音響效果要好,就要營造內部音響環境,這也意味著隔音、內部吸音、防共振等,又是一堆材質堆砌;座椅要通風要加熱,至少前座要需要,就意味著至少前座需要加厚、走線,前座的加大反過來導致后座也受到影響;中央地台要加入中央扶手,中央扶手裡還得有多媒體連接、控制系統,又壓縮了前座側向的空間;全車安全氣囊,動不動就是七八個,這也需要佔用A、B、C柱等關鍵部位;中控台要加入自動空調控制區、行車電腦控制區、中控大屏和屏幕功能區,又擠佔了前部空間,導致座椅相對後移,進而影響後排深度……
話雖如此,但從新車內部空間的實際表現來看,無論怎樣也不會比普桑那個年代來得小。最起碼,邁騰上我能幾乎躺平了坐后座,普桑絕對做不到。
當然,如果按照老車那個設計風格,現在的汽車外部尺寸絕對不應該只有這一點空間表現。可問題是,你願意坐在一個空蕩蕩、毫無功能性和舒適性可言的金屬盒子里嗎?


首先,感覺是會騙人的,同樣的房間,空溜溜和放滿傢具,看起來肯定是空溜溜的房間更大。
桑塔納時代,車廂里什麼都沒有,內飾方方正正,「感覺大」很正常,現在的帕薩特,後排首先給你個中央扶手,座椅又厚,前後距離又寬(腿部支撐好),看起來就不會那麼空曠,但實際坐起來,絕對是帕薩特舒服太多。

另外普桑年代是沒有碰撞測試這事兒的,設計時更多考慮的是空間最大化,你會發現內外門板的距離特別薄。新車的碰撞緩衝區明顯會佔用更多空間,比如門板厚度,發動機的緩衝區大小。

認真體驗下,你會發現老桑其實沒有朗逸寬敞,更別說帕薩特了。我可是滿載五人擠過各種車型的。。。


小時候,在父親的背上,我以為他就是天地間最高大的男人。
小時候,在父親的桑塔納里,我以為它就是世上最豪華最寬敞的汽車。

我長大了,比父親還高,但父親在我心中依舊偉岸。
我買了新車,比桑塔納還大,但依舊比不過我心中的老普桑。


因為你在不斷的長大!!!


這個問題對於屌絲的我來說太難回答了

市場細分越來越明顯,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不斷下降

隨著科技的進步,一切都開始細分。90年代坐的那個皇冠,別提多舒服了,還有凱迪拉克也是。為什麼現在不舒服,其實就是舒服和寬敞的代價更高了。第一次做所謂的進口A6 1.8T(感謝 @李承燁 的指正)是在2000年前後。那個感覺就是,太舒服了,太高科技了,太寬敞,太酷了。請注意,這裡我說的是感覺。因為那時候大家基本都是這個。虎頭奔就更不用說了,更加寬敞明亮大沙發。但是隨著更多車型的上市,老百姓手裡更有錢,這些曾經的好車都太便宜了。考慮貨幣實際購買力,我認為那時候的A6,是現在S級高配的價錢。大家以前覺得很大的都很小了。很多人會說以前的車多麼寬敞,看看97年的寶馬5系,再看現在的寶馬5系,現在的不知道大了多少,座椅舒服了多少。

再好的車我也沒坐過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老紅旗我坐過,其實還是蠻不錯的。


如果做大樣本統計的話,你的感覺是錯誤的。
汽車設計的進化動因都是內飾空間的不斷膨脹,導致車體結構的變化。
車內空間基本上是由軸距和輪距決定的。拉長軸距很容易,但加寬輪距特別難。如果平台不做太大改動的話,一般就拉長軸距來擴充空間;如果連平台都換代的話,輪距可能會增加。
在日本這樣道路資源有限的國家,法規是不允許企業過分增加輪距的,所以很多日本車看起來像帶魚,或者做成方方的盒子形。


老車造型大多偏方正,使得主觀上的空間感更大,比如問主提到的普桑。現在也能找到這種例子,數據上看,凱美瑞在B級車中空間不算突出,但由於後排空間相對接近於正方體,車窗也是方方正正,導致主觀上會覺得後排空間比其它對手要寬裕。這個就像微博上經常看到那些眼鏡騙人的例子,兩條線本來平行,加入一些欺騙因素後,會導致人眼看起來覺得並不平行。


坐無天窗的車,幾乎不怎麼頂頭,坐有天窗的車,我頭得歪著。身高1.76米,不算很高啊。是不是有天窗的車,車頂真的要厚很多?


非常懷念以前的黃面的,可以坐六個人,如果人更多,蹲在地上,九個十個都不成問題。不過面的出車禍概率高,車禍時受傷更重,所以就沒了


就我一個人在找日報里的答主?!


我一米八,感覺十萬左右的轎車沒有按照1.8米左右的身高設計,後排座椅太短,從膝蓋到座椅下面要塞兩個拳頭了,支撐性太差,我的頭還經常頂著車頂。不過大部分SUV空間還可以。


因為像座椅布局等等不同吧。
比如桑塔納的座椅填充物很薄,靠背很薄,而且座椅的位置比較低,這樣頭部空間就比較大,前後的腿部空間也很大,感覺人是深深陷在座椅中的。這一點在計程車上感覺很明顯,因為計程車就是為了適應所有體型的乘客的,所以空間得大,舒適度往後排。
但是帕薩特邁騰什麼的,首先舒適性是有重要考量的,需要在空間和舒適之間折中,這樣就沒有桑塔納那麼寬大了,但是長時間乘坐的舒適性,人體工程學什麼的要比桑塔納好得多的。
還有一個我覺得原因是車的外形。桑塔納都是和盒子似的,方方正正的,空間利用率高。而其他車考慮到外形好看什麼的,就會不那麼方正,比如大眾cc的溜背造型,對後排空間影響就很大。
還有車頂的填充物比較厚啊,天窗啊什麼的都會佔用空間,所以覺得車空間小了。


大家不用找了 知乎日報上的回答在他回答的第二天就被我舉報摺疊了 我就是題主


我一直認為是座椅的包裹感導致的!!
曾經的座椅

現在的座椅

另外,我大阿特茲駕駛室坐著真心不如原來家裡的老悅動寬敞


可能只在乎外形,沒有好好設計內部空間


確保一個位子上只能坐一個人 不能做其他的事


現在車要保證碰撞測試,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全都是加強筋,氣囊,緩衝區,保證舒適性的配置,隔音,還有各種高級配置,空調等等,這些都需要空間的。哪怕現在的a0級小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也遠遠強於老普桑。


來,上我的新思域坐一下。


你6歲,你16歲,你26歲,你36歲
人車好不容易換一次代縱橫軸才增加十幾厘米


推薦閱讀:

雨眉有必要安裝嗎?
买车前需要了解哪些知识?
車上有哪些雞肋的科技和了不起的科技?
在別人推薦下買了賓士S600,平時開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TAG:工業設計 | 汽車 | 用戶體驗設計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