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艺术,没有学过专业知识的观众该怎样理解与欣赏作品?

举个例子,像波洛克的画,乱七八糟的点点和线条,想表达啥?杰夫昆斯的雕塑,气球狗,不就是个大玩具么。。。
怎样才能提高自身水平来欣赏这些呢?


现当代艺术和“美丑”已经分道扬镳一百多年了,所以,它不用“美”来取悦人。

另外,艺术界(artworld)这个概念也很重要,欣赏当代艺术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欣赏。
小便池在厕所里是小便池,杜尚拿过来放博物馆里就是艺术品。
不是说这个小便池是艺术品,而是杜尚的这个做法符合当代艺术的精神。


没有学过专业知识的读者该如何阅读和理解下列文章与书籍中的内容?
《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
《热力学基础理论》
《关于热的一般分子理论》
《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
《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论我们关于辐射的本质和组成的观点的发展》
《关于引力对光传播的影响》
《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
《理论物理学的原理——在普鲁士科学院的就职讲话》
《用广义相对论解释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引力的场方程》
《广义相对论基础》
《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作的考查》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论引力波》
《关于相对论》
《论以太》
《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关于M?E?梅耶松的〈相对论演绎法〉》
《空间—时间》
《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
《关于统一场论》
《关于实在的本性问题同泰戈尔的谈话》
《宗教和科学》
《我的世界观》
《科学和社会》
《科学和宗教》
《关于哲学和科学问题同A?施特恩的谈话》
《自述》
《E=mc2:我们时代最迫切的问题》
《相对论:时间、空间和物质》
《相对性:相对论的本质》
《量子力学和实在》
《物理学、哲学和科学进步》
《关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结论》
《关于科学史和科学家的谈话》
《爱因斯坦和玻恩夫妇通信集》

答案是要么学专业知识,要么只挑自己能读懂的读,要么该干嘛干嘛,不读这些也死不了。


其实欣赏当代艺术也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读通整个艺术史。

我个人发现反而对艺术一知半解或有固定偏见的人有时候很难进入当代艺术作品之中,当然艺术里也有好有坏,其实开放自己的心态,不断打破思维的定式,多听多看,就好。如果有某种套路去欣赏反而没意思,那也肯定是艺术家要打破和挑战的。

有一双能够发现艺术的眼睛让人生更丰富有趣,每一件艺术品都像一面镜子你可以通过它了解自己和艺术家,以及艺术家想要表达或营造的氛围意向或什么。每个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

同一件作品在你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再次欣赏它时间你可能会体会到更多,这就是成长,很多人通过鉴赏艺术主动追求这种成长和经历,丰富自己的人生。


我也没有学过唱戏,照样喜欢听昆曲啊,没有读过戏曲理论专业,照样喜欢爱话剧。
欣赏这个东西,和专业技能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吧……
但有一件事,当代艺术和“美”,确实没有什么大的联系这一点倒是真的。
--------------
稍微说详细一点吧……
当代艺术,我自己觉得吧,是大arts范畴里最不需要脑子就可以欣赏的。当代艺术可以说是,通过视觉表现的方式(现在甚至不再是视觉了),来表达创作者本人对某些事情的看法或者心得。
说白了就是说,艺术家是就着某些自己觉得有趣的事,然后把针对这些b事产生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可以一起嗨。


我经常听到朋友对艺术品的评价:“这个作品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丑?当代艺术真是垃圾!” “我还是喜欢印象派,美!” “这作品为什么只放了几把椅子,这弱智作品我也做得出来!”

会得出以上评论是因为,在经过特殊训练和特殊人生历练前,我们通常只能理解或者喜欢和自己的星座能量吻合的作品。比如上面三种评价都是只理解天秤的“优美”造成的,而对艺术中的“理念”无感;你不要指望让一个射手座去喜欢黑暗系的作品,他们通常喜欢宏大、崇高,或者逗趣快乐的作品,沉郁和黑暗总是令他们不快—这不是他们眼中的世界;而处女座的人通常爱看纪录片,他们特别能感受到那种“又臭又长但真实”的世界中的平凡之美;金牛座对于咖啡、皮革、金属或者烟斗之类的意象就是有种说不出的热爱;而一些摩羯则干脆觉得艺术并没有什么用。

所以第一,你喜不喜欢这个艺术品,首先看你关注作品中的什么,情绪、社会意义还是单纯理念?然后是意象与表达方式,跟你的“气场”吻合吗?这些都和你的星座信息有关。

第二,因为多数人所谓的 “懂”,说白了是要用“语言描述”出来。比如“这个作品表达了……”表达了什么呢,把这个空填上好像就看懂了。中国人从小的语文训练导致我们特别会总结一些“功利主义”的中心思想,比如环保和母爱。但是,艺术品往往不这么简单,而是富于暧昧的感受性和理念悖论的。这就给了一部分评论家可乘之机,大量运用“精神性”“幻想”“符码”等等词汇来搅得你晕头转向,但事实上当代艺术并不难懂,关键是我们要怎么把对艺术的理解转化成语言。

请注意,很多词语是“骗术高明”的。

有一些名词,是可以准确指向一种明确事物的。比如苹果,就明确指向一种蔷薇科植物的果实。然而很多词汇,是没有明确边界的—比如色彩,你认为是红色的颜色别人可能认为是粉色;或者形容感受的词语“幽默感”“高冷”“简洁”等等,都属于边界暧昧,指向又非常广泛的词。

但我们如果能理解狮子座的“幽默感”是夸张和模仿的幽默;而金牛座的“幽默感”往往是因为太真实造成的冷幽默。“幽默感”这个词就变得明确了。星座就是这样帮助人辨别词语的。

同样,在形容艺术感受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利用星座美学先搞清艺术家想表达视觉美、情绪、社会意义还是理念,然后再用准确的词汇,来解读艺术品,就能透过作品表象和词语表象,直切本质。比如右图三个艺术家的作品中,“点”都作为一个主体出现。然而在“点”的背后,艺术家想表达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星座美学为解释视觉乃至其他艺术提供了一个维度。让我们以“火土风水”四个要素在平面视觉中的表达来说明。另外关于每个星座会和什么产生共鸣,边栏中有一个小图表来帮助理解,包括典型意象和手法,典型配色,美感类型和人生主题等。


许多人都对现代美术作品感到困惑和愤怒:“为什么现代美术作品中有那么多不明所以的随机图形?这难道不是画家随便乱涂的吗?这有什么艺术价值?小孩子也能画成这样啊?难道就是因为艺术家有名气,涂两笔就是艺术作品了?这有什么技术含量啊?”

很明显,提出这样问题的逻辑是:这么两三笔,我也能画出来,那么画家和普通人有什么差距?
而愤怒在于:连我都画得出来的作品,居然卖价这么高?但是如果是我来画,就是废纸一张,这太不公平了!而且这么简单的画面,那些画家一天就能画好多张,这有什么意义啊?这不是明摆着抢钱吗?凭什么让这种破烂东西赚钱!这是公然的骗子!这个社会怎么了?!

这次,我采取一种顺应你心情的方式来为你解答。

既然你认为这样的作品一般人都能画出来,我建议你完全可以试试,是否能够完整临摹一幅抽象派美术作品?临摹得一分一毫不都差?比如下面这幅蒙德里安的作品。你知道这幅画价值连城,所以你完全可以仿作一下,来证明自己有没有制作价值连城的能力。你必须使用和蒙德里安一样的作画工具,也就是仅仅是颜料、画笔和画纸/布。

蒙德里安的作品


对于一个没有受过美术训练的人而言,这显然非常困难。即便允许你使用标尺画直线,你也会因拿不准线条起点的位置而犹豫,更因为控制不住画笔而使颜色总是漫过边界而伤脑筋。更麻烦的是这种红色和紫色,可能不在你的颜料管里,你得想办法去调出这种颜色来。然后你还要花大量时间纠结水和颜料的比例以免让色彩显得太单薄。

你开始发现,完成这样一幅作品肯定不是你原来“想象的那样简单”。

如果线条不是这样规整,你就更抓狂了。你陷入这些你眼中“混乱线条”的定位里,并对准确调出丰富的色彩束手无措。估计你花上一周时间也完成不了下面这张康定斯基的作品,并做到完全一致。

康定斯基的作品


好在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也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天就能画好多张”。他们大概用了和你差不多的时间,甚至比你所花更长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幅作品。

于是你说:嗯,这么说来,这些画作在技术上还是有些劲道的。好吧,我承认画家比我会画直线和曲线。但是这种构图算什么呢?就这么几根线条,几块颜色,既不像猪又不像鸭,这画的到底是什么呢?要是不拘泥于临摹,我也能随便涂几笔,取名无题,挂在墙上展出了。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么恭喜你,你刚开始学习如何去欣赏艺术作品。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也就是这句话【欣赏艺术作品时,永远都要思考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我还要澄清你的一个误解。你以为这些艺术家跟你一样不会画画吗?并不是这样的,你可能认为一幅人体素描“很显功力”,你也看到了有许多人在街边贩卖人像速写,二十块一幅。你要知道,你在美术馆里看到的任何作品的创作者们的素描功底都不逊于街边速写。当然,如果找他们给你画人像速写,肯定不止二十块一幅了。不仅如此,大多数中国美术生在写实画作方面也相当扎实。对于一个经过四年美术专业训练的人而言,画出一张让你惊叹“好像照片啊”的画来简直是小菜一碟。

你要相信【艺术家们永远比你要会画画。你所能想到的绘画,大多已经被他们实践过了。】

于是你得思考,既然这些艺术家们能够去描绘人物、风景、建筑等等你所熟悉的对象,为什么他们不这么做?他们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不同寻常的方式?

艺术不是模仿。这句话在艺术界几乎是常识,但是你不一定能很快意识到。你喜欢按一般人的认识以及你原来的口味去品评画作。有时候你会有点个人的审美感,比如你对蓝色很敏感,那么那些以蓝色表达为主的作品就会让你有所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思路扩宽,以便我们欣赏更多的画作呢?

我再来告诉你四个常识。

第一,颜色在绘画里是平等的。

为什么要偏爱鲜艳的色彩而忽视深色呢?为什么认为朦胧的淡色无法塑造鲜明的形象呢?为什么认为白色的空间是毫无意义的呢?有的画家喜欢在深色区徘徊,在你眼里是不是就是一团泥巴呢?而且,这样的画家很有可能喜爱用褐色画云朵,用深到发紫的红色画街道,用介于泥巴和煤炭之间的颜色来画人的面部。你能否看出这些颜色的区别呢?你是否会因为整幅的深色而忽略上面的几抹亮色呢?或者会因为整个画面的清丽而抱怨那几笔难看的深色?

请不要歧视任何一种颜色,更别说是颜色区了。当然许多艺术家会有对颜色的偏爱,但那不是你的权力。既然是你在试图学习和观赏艺术家的作品,就请仔细地看深色区和浅色区的区别,请看艺术家偏爱什么颜色,请看主体色彩之外的环境色,请仔细地观察。(别只顾着看到那些常色,广告商才会喜欢用鲜艳色彩吸引小孩子呢!)

一个合格而深刻的艺术家,会为他画面上的一切色彩负责。并且,抽象派艺术会对此更为负责,因为他们不必顺从现实的色彩,只顾着在构建自己的话语世界。如果你真的想问他们:“为什么这里有一团莫名其妙的黄色?”相信我,如果是一位友善而富于激情的艺术家,他说不定会就此唾沫横飞地回答半个小时。

第二,线条在绘画里也是平等的。

你以为这一条与上一条类似吗?不,并不是。这一条比上一条要困难多了。因为许多人都能说出色彩的不同,却无法理解和解释线条的不同。我想说,既然你知道文档中的加粗是表示强调的意思,你就应该了解绘画中的线条处理也有各种不同的意义。

再次强调,艺术不是模仿,我们不生产一模一样的字体。花样字体本身也是借鉴了一些艺术思维。我们要让整个画面表现艺术家眼里的美感,或者是情绪、思想、事件等等,我们当然要采取不同的线条。这里有几个问题,你可以在欣赏线条造型明显的作品时好好思索一下:

为什么画面的这个位置有这根线条?
为什么这根线条这么粗/细?
为什么这里是弯/直的?
为什么这跟线条这么平滑/粗糙?
为什么这根线条是这个颜色的?
为什么这一块是用线,而那一块是用面?

欣赏画作有时候就是几个简单的角度而已,并非许多人想的那样神秘莫测。有些人看到别人评论画作时,一会“XX主义”,一会“XX风格”,一会“意境”,一会“符号”,就觉得内涵深刻高不可攀,常人不能理解。我建议,在你开始学习欣赏美术作品时,不妨先从上面这些简单的问题和回答中累积经验,过了一段时间,你就能够摸到那些“XX主义”的门道了。切忌一开始就从“XX主义”或“XX风格”入手,这样你会错过太多具体作品的精彩之处了。

一个合格而深刻的艺术家,会为他画面上的一切线条负责。线条之所以为线条,都是有来源的。我们来举个例子,中国人非常熟悉的梵高,他的绘画非常注意线条的使用,他并不是一个热爱立体面的画家。下面是他的一副自画像。你可以观察到整幅画几乎都是由短促有力的线和点组成,围绕着人物形成一个圈。梵高一生创作过许多自画像,业内认为这些短促的线条是他精神状态的一种表现,越是临近他自杀时的作品,这种线条特征就越明显。如果你有幸看过梵高的原作,那么你就会欣赏到这些短促用力留下的油画颜料的形状,像是化石一样保存了梵高当时的情绪。(是的,你可以想象一下你用笔使劲往画布上戳的心情)

梵高的自画像之一


线条十分重要,线与线交错形成二维面,它是绘画之所以成为二维艺术的基石。同样线条也是所有三维艺术的基石,只不过在整体的框架下,面更能影响到三维艺术的大局。如果你看不懂线,你就几乎与“造型”一词无缘,于是你便完全搞不懂“这画的到底是什么”。

扯一点专业思维,“画的到底是什么”就是造型,造型造的是什么,纯粹就是看线条的组合。因此倘若你对具体的线有所观察,你就应该不至于对这个问题毫无想法。一根线,可能是一根铅笔、一根树枝、一条路、一根电线、地平线、墙的转折线、某行文字的下划线……线不会来的那样离谱,如果你的思维更开阔一点,你也能体会到艺术家用线表达的愤怒、沮丧、困惑、恐惧……

下面这张最近引起公众注意的卢西奥·丰塔纳的《ConcettoSpaziale, Attese》。画面非常简洁,就是在红色的画布上有几道刀割破的痕迹。你可以明显注意到,整幅画只有两个元素:红色的背景,笔直的黑色的割破线条。这两个元素代表什么呢?红色,可能是激情,也可能是愤怒;割破,可能是一种突破,也可能是一种暴力。割破的角度并不整齐,但也不凌乱,可能具备理性的控制。不管如何解读,你都能抓到“红色”和“割破”这两个明显的关键词。你没办法绕开这两个元素,这是作品对我们想象的限制,也是给我们提供的空间。

卢西奥·丰塔纳的极简主义作品


网上现有业内对这幅作品的解读是:
作品的副标题是意大利文attesa和attese,分别是意大利语中的等待和期望的动词和名词形式,据说意义是观者原本“期望”看到一个正常画面的想象空间,但丰塔纳一刀毁掉了这个“期望”。艺术家封塔纳(1899-1968)最为人知的艺术贡献在于其一系列“割破的”画布。他因此成为极少主义的始祖。1949-1950年间,封塔纳开始刺穿其画布,他说,“打破了画布的空间,好像在说:自此我们可以自由地做我们喜欢的了。”封塔纳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唤出的无限,声称“我创造了无限的一维。”

第三,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几乎不考虑观赏者的意见。

刚好近来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现代诗多半是些表达得不知所谓的语句组合,却还是那么多人去写?“这个问题当然是大胆坦诚地表现了提问者的无知无畏,在许多诗歌爱好者看来应该是很欠揍的。这个问题下面有许多精彩的回答,都可以借鉴到本文开头那个问题上。

不过我觉得最需要强调的是这句话:“对于诗人来说,读者是(最)不重要的。”

同样,对于现代艺术家们,观赏者也是最不重要的。你丝毫不用顾虑你的想法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艺术家是一群埋头描绘自己内心的人,他们创造个人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思想。当你开始指责他们胡涂乱抹时,很遗憾你又错过了一次学习新的艺术语言的机会。

说真的,每次我看到那些对现代艺术表示抗拒的人,我都觉得他们个人的表达也真的很程式化。换句话说,没有丝毫新意,还在不断抵制新意,表面上是在维护传统的话语权,实际上是在展现他们的脑子有多么匮乏。特别是一些作品,在许多人看来早已能够接受,在另一些人看来仍然如洪水猛兽。比如上面所引用的蒙德里安的色彩构成,已经成为服饰家居建筑时尚的流行元素之一,不少人都对其中的平衡美感有所感知,但仍然有些人认为这样的作品“毫无技术含量”,我便不能不怀疑这些人的审美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了。

第四,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没有标准答案。

这句话放在这里,是要警示那些总是对标准答案有强迫症的人。他们有两种表现,一是特别怯于表达观点,总觉得自己对作品的看法不够“正确”,非常担心自己的看法不符合那幅画下面的小标牌上的文字;另一种则是特别能指点江山,总觉得一类作品是艺术标杆,无上崇高,而其余的都很荒谬,荒谬到应该从这个世界上被抹消。

唉,完全不知道这些人在固执什么。说了嘛,艺术家是完全不会考虑你的想法的,你的想法是完全不会影响艺术家以及艺术产业的。没人给你的艺术水平打分,你干嘛那么在意其他说法啊?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也别想着要维护什么,根据什么,坚持什么。如果你有条可理,可以顺着一种思路理解。解读与解读之间没有正误之分,只有高低之别,但是前提是你得真正地表达出你的解读。

对于平常人而言,美术馆是一个学习和提高自己审美水平的地方,是一个做思维训练的地方。美术馆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场馆,一个没有美术基础的人进来,应该是跟进入图书馆一样的心态,绝不应该在没有仔细阅读完一本书之前对此擅作评价,不是么?

你最大的固执,应该发挥在对一件具体艺术作品的解读上。你应该像钻研一道数学题一样去解读一件你中意的艺术作品。你应该坚持采纳多方意见,摆脱你对一件作品的困惑,而不是坚持认为“我看不懂这件作品”是一件很高尚的事情。这种自以为是的行为的愚蠢程度就跟讳疾忌医一样。

目前看来,大多数人看不懂作品的缘故,只有两种:一是艺术品有高度,解读者思维不够高度;二是艺术品没什么高度,解读者有标准答案强迫症。介于目前国内当代艺术都没什么高度,所以第二种情占了大多数情形。

现代艺术本来就有“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口号,艺术家们最喜欢的就是把生活和艺术放在一起。欣赏者们也完全可以跟随这样的号召,去亲近那些被艺术家们从神坛上拉下来的艺术。艺术作品是个人的,从个人到个人,由个人创造,也由个人解读。所以只要解除你的标准答案强迫症,相信你很快就能开始欣赏现代艺术作品。

------------------------------------------------------------

有热心网友指出文中那段我从网上复制过来的关于Lucio Fontana的那幅作品的解说有点错误,谢谢这位朋友指出:
【作品的副标题是意大利文attesa和attese,分别是意大利语中的等待和期望的动词和名词形式】
在意大利语中,attesa和attese应是同一个词,而且都是名词,后者是前者的复数形式,意思确实是“等待 期盼”。
我引用的这幅四道割痕的完整作品标题是《ConcettoSpaziale, Attese》,同时这个系列还有另一幅,画面上只有一道割痕,完整标题是《Concetto spaziale, Attesa》如下:

《Concetto spaziale, Attesa》


------------------------------------------------------------

说明一下,我不是美术专业的,只是艺术爱好者,本来是打算为一件抽象作品写一个欣赏心得给朋友参考,在前面做一点美术欣赏方面的常识铺垫,不小心铺开了,于是便有了这篇文字。
这两篇文章都是我的个人感受和观点,无意攻击任何人事,语言并未特别考究,未曾想传播这么广。若能给不认识的朋友带来一点灵感,想必也是极好的。愿诸位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点艺趣~O(∩_∩)O~

------------------------------------------------------------

如果不是要进行探讨的话请不要回复到原日志,请不要在回复里骂人。

对于本文章逻辑有疑问的童鞋,请再看一遍本文标题和第一段。

要是超出了本人标题及第一段所指人群,请随意忽视本文观点。

------------------------------------------------------------

回答几个常见问题

——既然画出来不是给人看的,那么画出来干甚?

这个问题的前提逻辑就是“画出来应该是给人看的”,看来您又在为艺术家瞎操心。

有人看,有人不看;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的艺术家是不是就是为了给人看的,你我都不知道;至于有没有人去看,你我也不知道;你自己不喜欢,别人是否也和你一样不喜欢,你我更不知道。你要想知道多少艺术家是想给人看的,多少人是想看的,多少人是不喜欢的,请在美术馆门口做问卷调查,谢谢。我是不敢脑袋一歪就代表全部人说话的。

只是也许你烦恼这件事的时候,有人已经站在那幅画面前津津有味了。

——楼主逻辑有问题,和艺术家画的一样就是艺术家吗?可笑!
这不是我的逻辑,这是您的逻辑。您看完整篇文章还有这个逻辑的话,我就只能看着您笑了。

——每个人都能画一幅别人模仿不了的画,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么?
我认同每个人都是未被激活的艺术家,但不是仅仅是因为“每个人都能画一幅别人模仿不了的画”。您的逻辑跟上题一样错了。

——不被人看懂的就是艺术么?真是姿态太高了吧!
您看不懂,未必别人看不懂;您觉得这算什么艺术,未必别人觉得如此;您觉得姿态高,未必别人觉得如此。您想说您看不懂,这东西不是艺术,艺术就是渣渣,楼主是个装逼,就请直说,没必要代表别人。
我从来没提到过“不被人看懂的就是艺术”,您要是特别想为这句话争辩我也没办法。

——艺术家就是一群欺世盗名之徒。
BINGO!您是我这篇文章的受众,您可以从头再看一遍。

——楼主说了半天也没说什么样的画才是好画。
咳咳,对于这位患有严重标准答案强迫症且通过本轮疗程仍然无法恢复自我鉴赏力的童鞋,我的最终建议是,请您多去美术馆观看原作,辅以参考美术教材和美术评论著作上的观点,或者是那些画作下面的小标签。

——楼主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到底该怎么看艺术品。
请您买个思维控制机,把遥控器给我,如您需要洗脑,我乐意遥控您的大脑。
(介于真的有人私信求洗脑,我只好送他十二字要诀:别紧张,随便看,放轻松,随便看~)

——全文逻辑混乱,论证不足,错误百出。
请问……我有说这篇是论文么?然后……天下文章只有论文这种格式么?您是不是论文看多了……?

——我看那些画就是丑,楼主说了这么多,我还是觉得丑。
第一,您觉得丑,没人介意。第二,我没想让您觉得那幅画美,我只是想告诉您,我觉得那幅画有意思。

——看完了楼主说的,还是对这几幅作品欣赏不能。
嗯,没关系,没人介意你欣赏不能。

——楼主语气太高傲了,好像每个人都应该会解读似的。
您要是认为一部分人怎么样也不会懂的,我也不介意呀。但是我觉得您似乎又在为别人瞎操心。

——写一篇一万字的观后感就能算这幅画有艺术价值了么?我看是楼主在YY吧!
您弄反了顺序,也弄混了条件限制,是因为“这幅画在我眼里有艺术价值”,所以我“写了一万字的观后感”。至于在别人看来有没有艺术价值,我不知道。不过有许多渠道,比如那幅画下面的小标签啦,这个展览的介绍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其他人的看法。
当然是我在YY,而且我还希望你学会这种YY,以便YY出你内心的广大世界来。艺术,是人类最古老也最深刻的YY方式。欢迎加入我们的YY,好吧,文艺点说,欢迎加入酒神崇拜集团。

——其实我们是不理解为什么那些艺术品价格高得离谱。
解释这个问题需要涉及市场语境,本文只在艺术语境里谈艺术,所以不讨论此事。不过我不反对有些(或者是大多数)高价艺术品有炒作的嫌疑,但本文并不予关注。如果您暂时不打算介入艺术品收藏领域,我也不建议您关心此事。或许您可以将艺术品拍卖市场视作类似股市,一件作品价格高,表明买家对此作品有信心,并非完全(或者根本不是)因为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高于其他。

——楼主满篇都是外行话。
本来就是给外行人看的,不用外行话用什么?

——被朋友传送来看楼主的文,真心觉得楼主既不懂色彩也不懂线条。
口说无凭,您懂,您写,分享您的看法,大家继续学习。另外欢迎大家关注这个公众号,有很多高逼格的艺术鉴赏的文章等着你。。。

转载爱装公众号


除了很小的时候被送去学了一点点国画,没有任何专业知识。但我觉得欣赏艺术品不需要专业知识。就像你不懂厨艺也可以品尝美食。
好的艺术作品,可以与赏析者进行一种“交流”。举个例子:
崔岫闻的很多作品,比如天使系列……第一眼看到时,手臂上就会起一层鸡皮疙瘩。不是漂亮,而是震撼。或者,是一种触动。有时候,甚至会流泪。然而微妙的是,这一切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而某位坐拥百万粉丝的美女画家,看到她的作品,觉得不过是p站水准。不是说技术。是说这个东西的品位。

灵魂的自我挖掘不够,做出来的东西自然肤浅。

本来欣赏艺术品,就是私密的,体验性的事情。每个人的体验不同,甚至永远搞不懂别人的感受如何。艺术也不是用高深复杂的语言写的专业论文,而是一种超脱琐碎生活表象的沉淀物。如果觉得这个东西不好,欣赏不了,那就说明你和它没有共鸣。不用纠结。


用心感受吧,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就算看过作品后表示不能理解,其实也是一种理解。我认为对于没有艺术背景的人,欣赏艺术最主要的是放平心态,拥抱艺术而不是排斥看不懂的作品。如果对某个艺术感兴趣的话就去了解艺术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当代艺术最主要的是作品包含的思想。


先弄清什么是艺术 再看看艺术史 最后比较大家们对艺术的评论,综合不同观点整合甚至创造出自己的观点。

仅此。


推薦閱讀:

有一幅畫,是著黑色西裝的男人錯落地漂浮排布在天上,這幅畫是什麼?
為何古代正統文化偏愛高飽和度色,而現代審美卻認為低飽和度色更高端?
為什麼在京劇興旺的年代裡,觀眾對京劇的感受力那麼好?
《阿飛正傳》 真正想表達是?

TAG:艺术 | 当代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