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國相當一部分人把文學作品當做正史,是不是我國教育的失敗?

為了避免有人說我是水軍,更具某個答主的回答,把問題改改吧,再說一遍,我沒有一點瞧不起三國演義的意思

原問題是:

如何看待部分國人把三國演義當正史?是不是我國教育的失敗

就算不了解正史就算了,還把連野史都算不上的小說當正史..............................雖然不看軍師聯盟,但是看到網上有很多人覺得軍師聯盟不尊重歷史,不尊重三國演義......覺得很搞笑...為什麼這種沒常識的人這麼多

多謝大家的回答 個人覺得@Geralt Wang和@蘇沉船說的很對,歷史不是必需品,那些吧演義當歷史的人們 也許只是喜歡這個故事罷了,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歷史又有什麼關係呢?跳出三國,在其他的歷史故事上,國內外估計都一樣吧,喜歡就好


1、《三國演義》我最少讀過20遍以上,曾把120回的回目名倒背如流。就我個人而言,三國演義實在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古代小說,沒有之一。

2、三國歷史,是在普通群眾中普及程度最好的一段中國歷史。即使目不識丁的鄉野老嫗,也能給你講幾段三國故事出來。——請問,形成這種普及度,最大的功臣是誰?

3、已經有人指出來了,羅貫中(或三國演義的其他作者)的三國史水平,完爆網上90%的人。不知道題主這麼鄙視三國演義的底氣是哪來的?

4、根據我上網這十幾年來的經驗,凡是片面推崇《三國志》而瞧不起演義的人,往往是既沒讀過演義,也不了解史志。


================補充回答的分隔線================

看了下評論,我再補充幾句:

5、演義是小說,是小說,是小說,重要的話說三遍。小說是允許虛構的,而且小說沒有給讀者講授歷史的義務,說演義的情節不符合史實,這種指責未免可笑。

6、事實上三國演義的虛構,已經是非常非常少了,常說演義是「七實三虛」,實際上它甚至可能90%以上的情節都有出處。作為一本小說,這已經是個奇蹟了。

7、如果有人因為讀了小說而對那段歷史產生錯誤的認識,那麼問題肯定是出在這個讀者身上,這個鍋小說不背。

8、小說和史書誰高誰低?這本身就是個制杖問題。


這是教育的大成功!

這是國家,民族教育的大成功!

首先,存在於鄉間田頭的話本,小說,傳奇是什麼樣子的?

具有極強烈的善惡二元對立關係,強烈的喜好憎惡

這樣的故事產生什麼結果呢?

就是好人愈好,壞人愈壞!

好人愈來愈完美,壞人愈來愈卑劣!

其次,當這樣的話本小說,傳奇故事被一代代的人傳頌下來以後,你說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就是民族氣節,家國情懷,一輩輩根植在國人的血液中

他們可能目不識丁,可能畏畏縮縮,但是埋頭苦幹,大節無虧的人筆筆皆是!

我們的教育從來都是教育誓死衛國,一諾千金!從來公道在人心!

三國演義(包括三國話本)是英雄的藍本,重然諾的標杆!

楊家將,就是滿門男人死絕,老弱婦孺也要跟外族侵略者死磕,一代不行就三代!

說岳,自有「精忠報國」以待來人

家國的屈辱,仇恨就在這鄉間田頭被最底層也是最具有鬥爭性,階級性的百姓口口傳誦下來!只要一個合適的機會,就會變成燎原火。

也許時移世易,但最樸素的情感是不會變的

天朝殺伐五千年,從黃河流域到如今的偌大疆域,就是因為我們從有記憶時,就有無數英雄陪我們一路走來!

那些英雄的遺恨,那些先輩的屈辱,自有後來人為他們血薦軒轅,為他們鍊石補天!

殘碑猶在,只待來人!

————————————————————————————

補充說明:

在理解這一層面的意義後,題主你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對《軍師聯盟》反彈這麼大,就是因為人們的這種樸素情感。

曹操在《三國演義》里,雖然形象偏差,但英雄氣猶在,是《三國演義》的台柱子之一(三絕之一)

他司馬懿是什麼人,在《三國演義》里搞死關羽的元兇之一,數敗於丞相,但靠著忍,千里請戰,熬死了丞相。啥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人民對於正義的勝利是極度渴望的。

其後,又陰謀奪了魏國。

他司馬懿有一絲一毫符合民眾樸素情感的嗎?

出現反彈才是正常,沒反彈,才要恐懼,那是文化基因要斷啊


關於《三國演義》的一個著名負面評價就是【過實而近腐】(請不要想歪 ^ ^),即太拘泥於史實。就算吐槽演義虛構太多的,也不過是【七實三虛惑亂人聽】,易言之,就算拿著演義當正史,大致可以掌握七成的粗略三國史。就現下這些吐槽演義篡亂正史的鍵盤知道分子們展現出的姿勢水平,像是掌握七成三國史常識的樣子么?我呸!

捎帶,演義幾位主角的藝術形象基本是歷史形象的抽象與升華: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

諸葛亮:因以為佐相,而群臣悅服,劉備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攝一國之政,事凡庸之君,專權而不失禮,行君事而國人不疑,如此即以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嚴而國人悅服,用民盡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賓,行不寇,芻蕘者不獵,如在國中。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亮死至今數十年,國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諸葛亮有焉。

關羽: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這些都是史書對於人物的品評,借問與演義相去幾何?是如何歪曲了歷史人物?是把以人為本的劉玄德寫成了屠城狂魔,還是把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寫成了腹黑野心家,抑或把天下義士關雲長寫成了反骨二五仔?

有意思的是,野心家諸葛之類的段子倒是作為【歷史真相大揭秘】盛傳網路,一群鍵盤知道分子認為演義是惑亂視聽,對段子倒奉為圭臬,這種智商還敢埋怨羅貫中誤導?笑話。爾等之所以被誤導,無關他人,蠢爾。

要說教育失敗,教育出這群無知還不肯看書的鍵盤知道分子才是真失敗。

捎帶一說,主張演義黑老曹的,且看曹孟德在嘉靖本中的出場: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機謀出眾,笑齊桓、晉文無匡扶之才,論趙高、王莽少縱橫之策。用兵彷彿孫、吳,胸內熟諳韜略。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漢相曹參二十四代孫。

這是把老曹當作頭上長瘡,腳底流膿的角色來寫?

再看老曹蹬腿後的贊詩:

雄哉魏太祖,天下掃狼煙。動靜皆存智,高低善用賢。長驅百萬眾,親注十三篇。豪傑同時起,誰人敢贈鞭?

作何感想?毛本雖然做了刪改,但末了一首《鄴中歌》蓋棺定論,就算拿來給史實中的曹操作定評都頗有契合。至於曹操的黑料,演義中有幾處沒史料依據?真以為老曹是白蓮花?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你見過白蓮花是這個色的?反之,獻刀刺董、聯合起義之類的虛構,倒是大大抬高了老曹的形象。

至於主張周瑜被寫得心胸狹窄的,建議再仔細讀讀演義,且配角為陪襯主角服務,適當虛構原本無傷大雅,譬如曹真同志,在演義中只承擔了陪襯主角智商的任務,不得不蠢,但在《軍師聯盟》中,還要兼任陪襯主角白蓮花的重任,於是乎不但蠢成了豬,還壞成了屎,嗚呼。

總之,《軍師聯盟》這號主角被整容得他媽都不認識的所謂【歷史題材劇】,《三國演義》沒資格嘲笑?有,太有了,當大笑三聲。


說句實話,就我混三國圈的經驗來看,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人數,要遠遠少於知道點皮毛就愛到處現的真相帝們。

我說一句關帝爺牛逼,一刀劈死顏良。結果總有傻X竄出來叫「不要拿演義當正史,根據三國志和考古研究發現,那個時候還沒有成熟的制刀技術,關羽應該是戳死顏良的」

按你這說法,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也值得推敲,為啥恰好是兩萬五千里,不是兩萬四千九百九十九里或者兩萬五千零一里呢?你量過啦?不要聽信官方的宣傳口徑,你得自己在國道上量。


據我的經驗所知,大凡讀三國演義真讀到一定程度的中等粉絲,就會主動地去尋找那個時代的一切史料來吸收,就有意識的去閱讀諸葛亮的兵法,曹家的詩詞歌賦,還有三國志,甚至裴注三國志里引的各種野史。接觸的越多,越發現自己的無知,越不敢亂說話


越是三國基本脈絡都沒搞清,三國志有幾卷都弄不清,不知道是從袁騰飛還是什麼網路小說哪裡搞到點真相的大明白們,越JB愛嘚瑟自己知道真相,越喜歡教育看三國演義的同學。


郭嘉,高順外帶一個潘鳳,此三者如歸閣下,閣下必能馳騁疆場,建立一方霸業,祝閣下武運長久,好走不送


這麼說吧

羅貫中三國歷史水平比知乎上90%談三國的人強

羅貫中為了寫三國演義搜集資料的難度比知乎上99%的談三國人要大

羅貫中依據歷史真實所創作或嫁接的寫作水平比知乎所有人都高


拿斬華雄舉例,二手貨最喜歡喊的就是華雄是孫堅砍的,關羽貪天之功為己有,且不說華雄是死在亂軍之中,歷史上華雄只是胡軫手下的一個普通將領,根本沒有演義里渲染的90+武力,孫堅也確實在伐董的時候被打的扔頭巾保命。

羅貫中在書里怎麼安排的呢?他把華雄和胡軫的地位調換,先把胡軫的人頭給了孫堅手下的程普,再安排袁術嫉賢妒能斷了孫堅軍糧導致軍心大亂,最後描寫華雄偷襲打敗孫堅。既肯定了孫堅的歷史功績,又為孫堅打敗找了理由,再來渲染了華雄的名將身份,讓後來關羽的出場更加光芒萬丈。這比三國演義的原始模本三國志評話里將孫堅描寫成張士貴這樣的廢物不知道強到哪去。

能在堅持歷史真實和發揚創新的獨木橋上走的如此穩的,真沒幾個。


現在那些喊著演義污衊歷史的主呢,就跟高票答案里說的一樣,估計演義和志都沒看過。

就比如最近的軍師聯盟,曹操對漢獻帝罵街的時候,說這是一把曾刺董的七星寶刀喲,你看彈幕里有說刺董是演義編的了嗎,這不比關羽刮骨療毒是華佗操的刀重要的多?

也就是演義與歷史99個不同的帖子里沒寫罷了


如果沒有《三國演義》這本野史都算不上的小說,中國90%的群眾可能都不知道劉備,諸葛亮,曹操,更別說孫權,周瑜一眾如星河的人物。
因為三國這段歷史,在中國歷史中並不算很重要,也不算很精彩。
但就是靠這本小說的影響力,中國人,甚至整個東亞都知道了三國歷史。所以這90%不讀史書的群眾,在提到三國題材時,必然以演義為標準,但他們未必像你想的那麼蠢,認為那就是正史。他們只是認為,三國演義既然是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它創造的人物,已經再千年中,滲透到我們民族的血液中,那麼新的衍生劇,就應該尊重它,除非你搞個作品,比三國演義厲害,比三國演義還能流芳百世。這就是人心所向,三國志雖然是正史,但在民間影響力不如演義,大部分人自然會更認同演義。
再者,.三國演義雖然不是正史,但它在大的歷史問題上並沒有明顯錯誤,對歷史的虛構,主要體驗在人物細節的豐滿,不像某些劇,為了好看,時間線亂來,人物亂編。讀三國演義,知道漢末的動蕩,知道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知道三分天下,三家歸晉,這難道不是歷史嗎?這難道不是一本小說,告訴人們的歷史嗎?只是三國演義,多了些虛構的細節,比如草船借箭,但不影響大局,還好看。
再吹一波,我國有非常優秀的歷史演義傳統,三國演義就是最傑出的代表,我只恨今人不能繼承傳統,再寫出像演義這樣精彩的小說。

答主更新,細看題主的確沒瞧不起演義的意思,收回之前的話


不尊重歷史的不是對歷史事件的誤解或不明,不尊重歷史的是很多人沒有歷史觀。

在這些人眼裡一個人物的能力可以左右世界,當他們討論一場戰爭或政斗的時候,他們完全不考慮當時的制度背景,人力物力資源等等。反覆抓住幾個主要人物名字進行討論,並得出結果。

例如有人向我提問趙國名將眾多,有廉頗、樂毅、田單、李牧,秦國只有白起,這些人一起上能否打贏秦國?原來在這些人眼中,一場戰爭里,對方四位名將群毆一位名將就可以得出勝負。

同樣的邏輯在三國迷中更常見,姜維一人對付郭淮、陳泰、鄧艾、夏侯霸,等於魏國必須要四位名將才能對付姜維云云。對歷史扭曲的誤解就算再讓他們看史書也擰不回來。這些人對歷史理解很片面的在紙上,用扁平的思維去解讀,或許用有限的常識去做陰謀論推測。

不要以為自己看出別人說錯了就覺得自己更高明,你弄清楚可能只是史書記載的事情,還沒進行考證呢。

唯英雄至上的史觀,並以此討論歷史也並無不可。只不過當別人在討論歷史的時候,忽然有人冒出幾句啼笑皆非觀點時不知該怒該笑。

歷史文獻終究是很講究細節的玩意,喜歡的人會埋頭研究,覺得無趣的人更喜歡看別人說段子。


今天逛微博的時候看見這樣一條微博

大意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一個像樣的勝仗都沒打過,而且借東風草船借箭balababa…都是假的,六出祁山全部失敗,七擒孟獲是馬謖之功,而且還嫉賢妒能,司馬懿確實雄才大略

下邊的評論區里說曹操是搞統一給了獻帝應有的尊嚴和待遇,而劉備是搞分裂的,現在的人推崇劉備簡直沒有是非觀
向下拉評論果然有不少附和的

平時看到這種言論一般我都是看兩眼就過去的,三國圈子那麼大爭議那麼多,黑子肯定也多,但這一次我笑不出來了,甚至覺得寒風陣陣

這位博主是一個擁有將近100w粉絲的教授(經濟學),百度上詞條都能搜到,出過書還是微博簽約的自媒體,我沒什麼水平不敢妄加討論歷史,知乎上大部分在三國圈子裡的應該也都知道一部分事實,這段微博有些地方比如三國演義虛構的部分說的是對的,但有一部分比如七擒孟獲和馬謖那段就是明顯的錯誤了,而他,將這些主觀還有錯誤的思想帶給了他的粉絲

我承認有的人將三國演義當做歷史,我小的時候老爸還經常給我講三國演義里的典故,這部分人只要告訴他演義不是歷史就很容易把思想掰過來

還有一部分人知道演義不是歷史,但歷史也沒怎麼讀,特別著急和演義甩清關係,只要有和演義思想相同的,不管對不對先來一句「歷史上」

悲哀的不是有人分不清歷史和演義,悲哀的是網上充斥著大量打著歷史名頭實際演義都沒好好讀完的人,更悲哀的是現在連教授都不懂得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了


1814年英國人斯蒂芬遜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當時的人們嘲笑這個破銅爛鐵毫無用處,還不如馬跑得快。

200年後,無人車第一次上路。當時的人們集中嘲笑這破玩意違章,要求李彥宏交200元罰款。

呵呵。
從古至今,對大部分人來說,
何止歷史不是必需品,
連知識和科技都不是必需品。

周瑜之死的真相,遠不如三氣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來的有趣。
無人車上路作為一項科技的原點意義,遠不如違個章更值得討論。

這是人性。
和教育的成功失敗無關。


把三國演義當正史,就是國家教育的失敗?

對三國史實有些誤解,就是沒有常識?


那有多少人對於佛教、道教的體系知識完全來自於《西遊記》和《封神榜》?

有多少人對於傳統武術的認識來自於 金庸?

有多少人對隋唐的認識來源於評書?甚至,這還有爭議,當時第一猛將,到底是李元霸,還是羅士信?

——說了中國的,咱們再看外國的

有多少人以為萬有引力是被蘋果砸一下就能想出來的?

有多少人以為發明蒸汽機無非就是個燒水壺的問題?

……


這麼多誤解,怪人們蠢嘍?


當然不是的,你以為的「常識」,可能真的沒那麼重要。

知道三國分為魏蜀吳,蜀有劉關張諸葛亮,魏有曹操司馬懿,吳有孫權周瑜,這不就很棒嗎?同樣諸侯紛爭,你能背出來戰國七雄的君主和主要將領的名字嗎?如果能,那這是不是也是「常識」了?如果不能,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三國演義的貢獻呢?


什麼是常識?吃飽就住口、天黑要睡覺,爸爸的爸爸叫爺爺、媽媽的媽媽叫姥姥,學到的知識是用來補充自己,而不是用來嘲笑別人的

這些,才是常識。


最後,你提到了軍師聯盟,這部戲其實還可以,但你嘲笑說很多人質疑它不符合演義,那你說說看,它符合正史嗎?既然都不符合,作為一個四不像,從哪方面去評價不都可以嗎?


而假如許多人相信了軍師聯盟的演繹,那之後,你是不是又該說——

「怎麼看待許多觀眾把軍師聯盟當正史?是不是廣電總局的失敗?」


以上。


不是,這只是個人教育的失敗,別什麼都怨天怨地怨社會,國家沒你想得那麼無所不能。
另外,只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我沒在身邊見過,但是一見到別人拿《三國演義》說三國就恨不得把整本《三國志》都甩人家臉上的,我今天算是見著了。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而當代史的土壤則是民眾。

所以民眾決定了名著的生命力。

孫勇進做古小說研究,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說了一句話

中國下層還是個水滸社會。以義氣抗爭為主。所以水滸仍然有市場。

個人覺得中層是個三國社會。總體提倡忠義,其實酷變權謀。

儒林外史卻已經沒人問津了。純文學來說,儒林外史不差。

畢竟儒生時代一去不復返。

三國演義,其實是用元代的三觀寫東漢末的故事。裡面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形象就是關羽。作者用自己的理想塑造了關羽。

比如華雄是被孫堅殺的,移花接木到關羽。
比如關羽跟曹操提過條件,要求娶秦宜祿的妻子。曹操心想關羽的眼光應該不錯,一看那人妻,眼睛就直了。
說明關羽並非是不食煙火不近女色只有基情的。

羅貫中也沒提。

他可謂是完全由演義從凡人抬到神,抬到帝王的歷史人物。其文學形象,除了一些性格弱點,個人品質,完美無缺,忠義理想人格化身。

你要是去韓國,去東南亞看到關帝的廟,不奇怪。

這難道是援建的?

百姓自有百姓的眼睛耳朵與腦子,他們喜歡什麼他們知道。多少國家推崇的英雄典型,勞模先進都雨打風吹去了,關帝還是神。

羅貫中恰恰是民間人物,草根,一直無名的。連作者都是民國才考據出來的,至今仍有爭議。

而關羽封神則是清朝時候,官方搞的。以前岳飛畢竟可以封,但細究起來,呃。總不如關羽安全。

所以這算國家教育的成功還是失敗?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人不多。

實際上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人基數非常之大。

因為我們現在所接觸的三國的遊戲、影視劇等等內容,都是引申於三國演義文化,而非三國歷史文化,老一代人就更不用說了,都是聽評書長大的。

但這無所謂。

問你們個問題。

很多人都以為趙雲歷史上真的就有過七進七出。

那這種人是不是把演義當歷史呢?

我的回答是:不是。

因為《三國演義》里根本沒有寫過趙雲七進七出這個段子。

很多人其實都沒看過三國演義。

另外在網上混三國圈子的都知道這麼個現象——喜歡叫人看《三國志》基本連《三國志》的目錄都沒讀過,我看上面也有人提到這點。

至於,國家教育失敗?

國家教你這個幹嗎?

《三國志》連選修內容都不是,難道還要必修不成嗎?

那24史都必修吧,看看誰吃得消!

歷史自娛自樂就得了,不是說你會別人不會他就是蠢了。


所謂的「常識」,本來就是多數人不知道的。如果知乎玩家都有初中及格的理化生史地政常識,首頁能安靜一倍。
有興趣的可以去問問身邊人
1.南北宋哪個早
2.東西晉誰在前
3.嘉慶跟嘉靖

答案會讓你很開心的。
再如「我們恨化學」的廣告,我們希望六億神州皆舜堯,以為以前太窮,彌補教育欠債就好。但看看歐美反智主義的盛行,地球是平的,看看日本《水知道答案》的暢銷,甭管教育部門多麼努力,沒有生活壓力的百姓用腳投票。
畢竟誰特么愛學習啊?!

不說了,開黑么,我亞索賊6。


7.8更新: 原問題中「三國演義」已被修改為「文學作品」;保留原回答。

--

不覺得這是教育的失敗。正如我們小學、初中、高中在教科書里學到的科學知識,很多都是不嚴謹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這些知識並沒有阻礙我們進行知識的更新,反而是這些簡單易懂、生動形象的初級知識使我們完成了對深層次知識探索的從無到有的過程,這些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三國演義》也是一樣,它使對三國的歷史毫無了解的人知道了劉關張、曹孫劉、襄陽兗州洛陽、知道了後來三分都歸了晉。

它讓我對三國這段歷史充滿了興趣,後來我接觸了很多三國題材的遊戲、動畫、電視劇,讀了陳壽的《三國志》;至此,算是和正史結緣。

如果小時候我沒有看過《三國演義》,我或許根本不會去看《三國志》,也沒有了解其他歷史的興趣。


這就是《三國演義》這部內容浮誇的小說對我的積極意義。


有多少人是因為一開始熱衷《三國演義》,之後觸發了認識那段歷史,學習那段歷史的熱情,如果沒有《三國演義》,我敢說,知道劉備的人未必比知道李存勖的多。

再者,除了歷史愛好者,普通民眾要他們乾巴巴的去閱讀歷史知識,大概十個人會有八個人打瞌睡,我想這未必是教育的原因,是因為歷史本身就是生活,我們平時生活中都會打瞌睡,更何況去閱讀別人的生活。

因為我們的生活從來都不是為了表演給誰看,或者經過了精心的情節設計才進行下去的,有些時候有些不合邏輯,甚至有些離譜,而更多的時候可能就是今日復明日、明日似今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這就是生活,這就是歷史,現在是這樣,從前也是這樣。

通過閱讀一部能讀的下去的歷史小說,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三國演義》這部書讓這段歷史在數百年來,比起其他歷史,得到了不可望其項背的關注度,這是好事。因此,這個悖論也就出來了,既然是小說情節就一定力求精彩,一定會經過作者加工。

但是我更想說,如果你從來都沒聽說過Spring框架的AOP思想,你對它的評價又從何談起呢?

《三國演義》的出現,功大於過,而且是遠遠大於,中國不能缺少這部小說。

再啰嗦一句,我多希望南北朝、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能凝聚成堪比《三國演義》的小說,可惜沒有,至少目前沒有,我們只有《三國演義》。


不,這是正常而且正確的。這是全世界國家教育的常態。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而三國志是一部史書在全世界的鄙視鏈裡面,文學家都是遠遠大於歷史學家的。

或者說得更加刻薄一點,只要選擇當了歷史學家,上限是三流水平,而文學家的歷史地位,是上不封頂的。


英國曾經有一個民意調查,叫最偉大的100個英國人,大概就是讓英國人給自己的偉人排了個名,結果文學家莎士比亞位居前五,比牛頓都高。後來,世界各國紛紛效仿,搞了一系列的100個最偉大的XX人,基本上總有幾個文學家藝術家進前十,而我幾乎沒有看到過能進前100的歷史學家。

回顧中國也是這樣,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羅貫中、曹雪芹……文學家我們隨便數數就能數幾十個出來,歷史學家?大概只有少數人知道司馬遷之外還有個司馬光,而且能分清這兩位誰是誰的,不超過30%。

頂級文學家的歷史地位,比皇帝都高多了。

為什麼呢?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在於人類創造力。文藝是創造,而歷史只是回顧。無論文學、藝術、科學還是工程,做到巔峰,都是人類在挑戰自己的創造力極限,所以必須把第一流的人才扔到這些刀刃上,至於歷史嘛,就讓一些閑得無聊腦子又不怎麼樣的人去玩吧。


講兩個故事吧。

有人問歷史學家黃仁宇,你分析歷史頭頭是道,這麼牛為什麼不去掙錢呢?

黃仁宇說,我菜啊,我菜我才去寫歷史啊。我要是夠牛逼我還玩這個幹嘛?

以色列的天才軍事家沙龍,年輕的時候退役跑去讀歷史了。結果達揚跑到學校把他拎了出來,說你小子瘋了,跑去學歷史?你這種天才幹嘛要去翻那些廢紙堆?你小子應該去創造歷史,讓那些三流貨把你的大名寫在歷史裡。

後來沙龍在若干次戰爭中挽救了以色列,成了民族英雄,最後當了總理,現在沙龍故居是以色列文物,以色列政府每年要花不少錢保護。


我們回過頭來說三國。三國的歷史真相重要麼?一點都不重要。三國之前的東漢,絕大部分人對此一無所知,三國之後的魏晉南北朝,大家也都一無所知。三國夾在當中,並不比東漢和兩晉南北朝更重要。如果不是大V羅貫中文筆爆炸,寫了本三國演義,你們覺得張遼趙雲這種貨色,知名度能超過楊大眼?


別說忘記歷史就是背叛,這是鬼扯。歷史這個東西就是用來忘記的。有句話我不妨再說一遍。假設再過10萬年人類還不被自己的愚蠢毀滅,中國還雄踞世界民族之林的話,以後我們寫中國史教材,哪怕100年寫1頁紙,這本書也高達1000頁。不把這些歷史的塵埃扔進垃圾堆你還想怎麼辦?供起來?事無巨細?那這本書十萬頁也打不住,以後的孩子恐怕除了學歷史就不剩什麼了。人家有餘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么?人家還有時間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么?人家還要不要在辛苦的學習之餘打王者榮耀了?把歷史事無巨細供起來的傢伙,孩子們能穿越回來揍得你生活不能自理你信不信?

我說句到家的,現在把所有關於魏晉南北朝的文獻著作全部燒掉,強制讓全部學者轉業,該玩移液槍玩移液槍,該過柱子過柱子,對中國未來一千年的走勢都沒有任何影響。

畢竟當年打日本的時候,那些在一線拼殺為國捐軀的將士,大部分是字都不認識的農民,知道東漢和東晉哪個在前哪個在後么?但是不知道也不影響人家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啊。

大部分搞歷史的,你不要看他們掛個教授學者的招牌,就覺得他們有多麼高大上,在我心裏面,他們的地位還不如樓下炸油條的大媽和順豐送快遞的小哥。


畢竟能在一線創造價值的,就不會像我這種廢物一樣在二線嗶嗶。文學比歷史重要多了。


既然底下這麼多人不滿,好像還有很多所謂科班出身的不滿,我也懶得解釋,我就問你們四個問題吧。

1:趙充國、張奐分別是誰?

2:趙充國、張奐的德與才,與關羽相比,何如?

3:為何世人不知趙充國、張奐,而將關羽置於神的位置?以至於從天地會到袍哥哥老會,乃至洪門,無人敢稱二哥?

4:你們認為,發布這樣一篇答案到知乎上,關注者數量是會增多,還是減少呢?


順便告訴你們一個數字:我平均每個答案大致能拿到300贊,按照去年的統計,我平均每個字能拿超過1贊,今年數字只會更多。花這麼多字寫個答案,換一百來個贊,我是嚴格虧本的啊同志們。

孩子們啊,你們就是腦子裡條條框框太多,讀得想得又太少了。我在知乎早就過了挑起話題吸粉的階段了。


根據我上網的經驗,題主三國正史野史都沒讀過,三國演義估計也沒怎麼看,否則不會說出這種無知的話。
我6歲就開始讀三國演義,後來為了論戰去讀三國志。三國演義對於歷史是「七分真三分假」,但是他對中國歷史的價值觀把握非常正。
軍師聯盟不是不尊重三國演義,也不是不尊重三國志,而是不尊重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價值觀和民族精神。任何一個但凡有點歷史常識和家國情懷的中國人都無法容忍對司馬懿這種老畜牲的洗白。
當然了,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只要賺錢,什麼不敢拍呢?


把問題拆分一下
1.有沒有把《三國演義》當正史的人?
答:極少。且集中在對歷史或對人文學科興趣不大的人群。
2.對於中國某一段歷史普及程度不高就是教育缺失?
答:答案是否定的。中華燦爛千年文化,又豈是漢末三國不過百年能完全涵蓋的。人們喜歡三國,是因為它蕩氣迴腸的故事;但喜歡歷史的人,更關注人類社會的演變規律。雖說我國的人文學科教科書上許多內容都不完善 甚至有誤,但這並不妨礙學生「觀其大略,析其事理」。
3.如何看待《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答:《三國志》作為我國二十四史中成就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其史學地位毋庸置疑。真正喜好中國古代史的人,大多閱讀過。正史本就不如小說酣暢淋漓,何況大多數人沒有閱讀大量文言文的水平。
《演義》對於三國這段歷史起到了很好的普及作用,且滿足了老百姓喜歡「聽故事」的需求,加上大致保留了歷史原貌,作為小說,它無疑是成功的。
4.關於近期熱播的《軍師聯盟》的看法
作為一個歷史粉,第一次接觸《三國演義》是六歲,第一次接觸《三國志》是九歲(是我媽給我買的生日禮物,線裝書局的藏書版,這套書奠定了我文言文閱讀基礎,到現在都受益匪淺)。《軍師聯盟》這劇,即使我讀史不精也能發現,從官職稱謂到歷史時間線,簡直槽點滿滿,有興趣的過兩天考試結束我可以寫個錯誤集合,和大家一起討論。把這麼一部古裝+偶像劇和大眾通俗讀物《三國演義》一起比? 我覺得,編劇還是要學習一個,《演義》不知道高到哪裡去。

真正喜歡歷史的人,不會同一般人爭論有關歷史的孰是孰非,只會默默從史料的殘垣斷壁中挖掘智慧。共勉。


怎樣看待國內大部分人看了三國志就自以為懂歷史?是不是國家教育的失敗?

這個問題雖然嘲諷的意味比較重,但是從邏輯上來講其實和題主的問題是一樣的,這顯然陷入了一個誤區,就是:我知道的即是常識。

然而事實是,一般人眼中的絕大部分常識,可能10個人裡面有9個人是不知道的。換言之,一個人就算沒有看過三國演義,不認識曹操劉備孫權,對他的日常生活並不會有任何影響;同理,一個人即使熟讀三國志,對他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影響。而且要知道的是,不管是根本沒看過三國,還是認真讀完了三國志,對於真正的專業學者來說,二者並沒有區別,都屬於還沒入門。

幾年前網上有一個在街頭隨機採訪美國人歷史知識的視頻,這個視頻中很多美國人不知道美國建國是什麼時候,不知道華盛頓是誰,甚至不知道美國的英文是U開頭,但這並不妨礙美國是世界上教育水平最先進的國家。國家教育只需要把專業的知識教給專業的人就行了。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歷史小說,有極高的文學價值,這就夠了。


推薦閱讀:

秦始皇為何信任蒙恬?
如何看待魯迅對孔子的態度?
史通二體 中 這一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胡適是什麼來頭 為什麼很多文人有解決不了的事情總去找胡適?比如沈從文,徐志摩。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與國同休的家族?

TAG:中國歷史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 三國志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