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京劇?其表現能力與其他戲曲相比怎樣?


瀉藥,這是第一次在知乎被人邀請,雖然在做事,還是忍不住冒頭一試。
京劇從徽班進京到現在,不過兩百多年。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為了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年,全國京劇院團曾經大肆慶祝過。那時候還有不少老人在,所以大合作演出的劇目的確不錯,現在想要重現,好像還是很不容易的。跟題主提出來的問題,似乎有點跑題,接下來步入正題。
京劇好說也不好說,在清朝的時候,京劇被稱作亂彈,不過是底層勞動人民沒事吼一嗓子找樂子的消遣玩意兒,崑曲才是陽春白雪。不過這並不妨礙京劇成為國劇的一天。
那是因為,噹噹噹噹,晚清第一女掌門慈禧太后是個超級戲迷,他們家還真是一家三口全是戲迷:咸豐帝病入膏肓在承德避暑山莊的時候:『如意洲花唱依舊』。那時候圓明園已經被英法聯軍燒掉了,自己也因為肺病嘔血數次,就是這樣子都還聽戲唱戲改戲,還好為人師,教太監們唱戲。
獨子同治帝,同樣喜歡京劇,尤其是武生戲。甚至還自己披掛上陣,帶著一班太監演戲。某年在宮中上演京劇《黃鶴樓》,他演趙雲,某太監演劉備。他一參見主公,太監立馬起身,擺手說奴才不敢。同治帝不樂意了:重來重來,什麼不敢。
慈禧太后本人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庚子年西逃以外,宮中和頤和園裡,她在哪裡哪裡就有戲唱。動手改戲,寫戲詞,讓人編曲子,全都自己動手。
京劇界的通天教主王瑤卿能夠培養出四大名旦,親自動手寫戲編曲,全都是賴慈禧老佛爺所賜。至於譚鑫培,除了有譚貝勒一稱外,還有奉旨抽煙(大煙)和閨女出嫁,老佛爺添妝的典故。
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那些王公大臣,為了博得老佛爺歡心,自然都樂於鑽研。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京劇服務。
愛新覺羅宗室內,晚清的時候都已經不是皇太極時候的八旗鐵騎了。都是些拿著鐵杆莊稼的紈絝子弟,但是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絕對是有不少大家的。這些人醉情於皮黃之中,造就了京劇詞藻的雅緻和行頭的講究,也將全國各劇種的優點集於一身。
所以說,京劇是集全國戲劇優點於一身,絕不為過。何況在民國時期,又出現了四大名旦,四大鬚生。這些人,不止是演戲唱戲,每一個人都跟各界文人才子頗有交集:梅蘭芳手下有齊如山,程硯秋手下有羅癭公,金仲蓀。這些人,全都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至於兩人身後的財團智囊團,更是妙計迭出。這還僅僅只是梅程兩人,其餘的那些大角兒,個個都是如此。
那時候演戲,不是為了評職稱,不是為了拿獎。而是為了混飯吃,角兒挑班,整個戲班子的吃喝全都仰賴他。所以他們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演戲上,心無旁騖。個個聰明絕頂的人,都聚精會神做一件事,這件事能不成功就假了。這也就造就了京劇二百年的繁華。
下面說說京劇跟其他戲曲的不同點:說到婉約纏綿的話,似乎江南的越劇更勝一籌,還有百戲之祖的崑曲,個個都是婉約纏綿。但是我會說,我喜歡京劇,尤其是程派已經深入骨髓了嗎?任何的婉約纏綿,都比不上程祖的程腔來的動聽。
大氣渾厚,是不是八百里秦腔更具有代表性。只是京劇中凈行,才會讓人有了洪鐘大呂的感覺吧。插科打諢的話,每個劇種都不缺少,京劇的醜行以前好得很,看得叫人樂不可支,現在的話,不提也罷。
至於京劇的生行,武生有楊小樓,老生除了前四大鬚生後四大鬚生以外,不是還有鼻祖譚鑫培和余叔岩嗎?
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的代表,到了民國那就是百花齊放了。
至於49年以後,涉及事情太多了。演戲的人,劇本都不在自己手裡。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或者她們的戲,遠遠不如他們的人生來得精彩。梅蘭芳,程硯秋走得剛剛好。要是再晚一點,程硯秋就真的成全了自己的悲劇。至於梅蘭芳,恐怕也要池魚之殃了。
京劇的表現方式,無非是唱念做打是個基本功而已。可就是這四個基本功,在現在的戲台上,連上口字尖團字都沒了,還能談什麼呢?
落花流水春去也,京劇的繁華已經落幕。大概應了那句: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鍾鑫說的很客觀。我媽是程派票友,我自己喜歡越劇和崑曲,受影響也看了很多程派戲和各種行當的現場和非現場演出,小時候經常跟著參加票友聚會。我喜歡京劇但不是票友,會聽但唱的很爛,看法只代表我自己。

我認為京劇在一百多年前就是現在的流行音樂,當時的崑曲就像現在的京劇。當然現在的流行樂壇肯定沒有當年京劇鼎盛。京劇並不是高嶺之花,雖然有很多文人參與創作,但並不代表京劇是雅文化。京劇容易聽懂,門檻低,好不好都能玩一票,所以受眾面積大。但咬字很有講究,易學難精,唱好要下功夫。在雅與俗的平衡上京劇做的很好。

京劇的沒落跟劇場藝術的沒落也有關係,要聽京劇還是要聽現場,京劇畢竟是劇場藝術,就算是農村搭的草台班子現場燈光一打戲服美!極!了!從聽覺效果來說如果說演唱會要的是氣氛,京劇的現場全是乾貨,之前聽一個學戲曲評論的人說厲害的演員唱戲從很遠就能聽得很清楚,走進了卻發現聲音並不很大。

現在很多演員唱的還真不如票友,今年春晚同光十三絕遲小秋唱的太差了,她其實算不錯的,但春晚唱的真不好。聽過最好的程派是南京一個很有名氣的男旦票友,當時聽完說他氣若遊絲而不斷,他聽了非常高興(當時還小,他覺得小孩誇他不帶水分),後來發現這是很多資料都是這麼介紹程派的,但當時真心不知道。就感覺聲音似斷非斷,到極其弱處像有一根絲著一樣,哀婉深沉。現在很多演員已經演繹不出這種感覺了,新艷秋的六月雪坐監念白『媽媽容稟』比較典型。

去年看了台灣的程派傳人邵佩瑜上世紀70年代的六月雪,發現非常不一樣。妝容非常淡,比崑曲都淡好多,邵本身就是個大美人,表演很生活化,唱的也很有感情。我媽說是師承不同,她更正宗。京劇的確是程式化的,但京劇唱的其實還是人的喜怒哀樂,邵的竇娥像是揭掉了一層皮,可能那才是京劇本來的樣子。

京劇的傳承變得浮躁,發展就更加浮躁了,無法表達看到京劇哈姆雷特的感受……單說唱腔還是老戲好聽,就算樣板戲也比現在的新編京劇好聽。當然新戲我看的少沒什麼發言權。

相比京劇最雅的當然是崑曲,牡丹亭的詞完爆任何京劇唱詞,伴奏樂器來說笛要比京胡雅,以京劇劇場有都邊聽邊邊聊天的傳統,因為根本不擔心有人聽不見。越劇是最有抒情性的戲曲,婉約儒雅,因為是用嵊州官話唱所以很多非江浙人都聽不懂,在上個世紀不如更通俗的黃梅戲流行,現在已發展成全國第二大戲種,也是很有生命力比較時尚的戲種。最近上海越劇團改編了甄嬛傳,浙江小百花改編了步步驚心,我更喜歡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越劇,最愛茅威濤,但她現在唱的真心不好。

都沒說什麼重點,就到這兒吧


說句題外話,我覺得不止京劇,連同其它劇種,能引起人們重視的,說要發展就一定要變,所以變來變去,有的就往四不像發展,沒有引起人們重視的一些地方小劇種,就開始慢慢的消亡。所謂傳統的藝術,我覺得要先有意識的去保護,不要參雜太多功利(什麼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類,難道評不上今人就沒有義務、責任去保護嗎?),而傳承藝術,就不要整有的沒的,它該什麼樣就什麼樣,看得懂的人會看,看不懂的人沒必要一定要變得面目全非去迎合他們說:『』快來看啊,你們現在看得懂了吧,快來看我。『』


程式化,誇張


京劇程式化比較強,地方戲借鑒了京劇的程式化表演,但生活色彩比較強,表現形式和塑造人物形象上
比京劇誇張,二者各有所長,京劇嚴謹,地方戲雖粗糙但比較生動活潑,特色鮮明,帶有濃郁的地方風味,符合當地群眾審美需求和心理結構。


推薦閱讀:

為什麼相聲京劇有些字發音不是標準的?
京劇珠簾寨裡面,李克用為什麼要給程敬思唱劉關張古城相會的典故?(昔日有個三大賢)?
《群借華》里魯肅和諸葛亮那個角色更重要?
來知乎沒多久,為啥沒有人撕京劇和電視連續劇啊?
中國傳統戲劇有樂譜么?

TAG:京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