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少年π的奇幻漂流」的影評,得之了另一個版本的故事,感到非常不適,該如何緩解?
少年π的奇幻漂流,我一直都把它當成一個非常好的勵志故事,拍的很美很奇幻。但是看了影評說,還有第三個故事,就是π吃了自己的母親。我看完評論,心頓時就癱瘓了,昨天晚上還嚇到睡不著。我也不敢求助朋友,我怕這種不適會傳染給別人。我想求助一下。很真誠的,這種感覺就好像,去年吃了一個很美味的餡餅,後來還常常回味那種很美味的感覺,結果突然有人跑過來說,其實去年的餡餅是用死孩子做的。我是不是神經病啊,非常苦惱,尤其想請心理學專家講一下。
題主還是太年輕,我當時看完這部影片,就是覺得畫面好美,對於隱含的故事,看到2/3就猜到吃人了。因為飢餓,吃了母親還有其他人的屍體,這樣的故事聽過、看過太多了,也已經思考過多次,所以這電影對我沒有一點影響。
根本不用什麼心理醫生,你就是活得太輕鬆了,時間會沖淡這些的。首先,至於最後少年派有沒有吃了自己的母親,這是部分人的解讀,僅僅是他們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李安要表達的東西,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為什麼要因為別人做了一個讓你害怕的解釋,就自己認為這個解釋是真的呢?別人願意怎麼解釋是別人的事,你仍然可以堅持自己的解釋。比如,知乎上一直有人堅持婚姻就是長期賣淫,還有人堅持傍大款當小三不是可恥的事情,難道因為別人對此有這樣的觀點,咱們也依照別人的觀點看待我們自己的婚姻和選擇嗎?再者過度解讀實在是太普遍了,尤其在中國。雖然我經常寫影評,但是我幾乎很少看別人的影評。因為每個人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既然我沒法找導演去核對別人影評是否過度,那就不受其擾了。你輕易的選擇讓自己不快的觀點深信不疑,我覺得你實在太年輕。
其次,少年派是個虛構的作品,並不是真實發生的。殭屍片你多少肯定也是知道的,或者也看過的。換言之,他們並無本質區別,都是虛構出來的,用於推動情節或是突出主題的設定。
最後,我覺得你對自己的思想缺乏觀察能力,多看看靈修的書,要知道很多想法就是一瞬之間,想法並非真實,你輕易的就讓別人的思想傳染給你,並深信不疑,這對你的精神狀態很不利。我覺得人每天的心情才是生活質量的量器,精神病你是沒有,但是你因為這點事情就把自己嚇得半死,顯然不利於提高你的生活質量。所以,既然知道這不是真的,那你意識到這點時,就轉移自己的焦點,去和別人交談,或是做做自己的愛好,或是看看別的,不要控制自己不去想,要學會轉移焦點,慢慢就好了。
沒事,吃的不是母親,是母親身上的蛆,那些狐猴一樣的東西。
是因為題主把自己想成π了吧。。。要知道π就是π,題主你不可能遇到π這樣的情況的。我想你家也沒有動物園吧。
仁者心動。觀者心靈不同,看到的也就不同,能保持自我最重要。
然後呢?不明白題主在害怕什麼,你還在正常的生活中,每個人永遠都有比那個類型更好的選擇,你沒有機會去接觸到去真正恐懼的。再者,你即使直面了,那時的處境會讓你理解一切的。
總有人把好好的電影過度分析
去看看天與地吧,少年派其實已經很圓滑了,或者說李安足夠圓滑,一句信仰上帝就可以逃避一切。天與地比這殘酷的多
電影最後不是也給出了一個選擇,π問聽他講述故事的兩個人:願意相信兩個故事中的哪一個呢?而我們可以選擇相信第一個美麗故事啊!善與惡都存在於你自己的心裡,敢於面對它們接受它們,同時對美好的未來心懷期待!
事實上只有一個故事的,它們都包含在一個故事裡面,不同的只是一個表現美好的面一個表現不好的一面。你不能說只接受美好的一面而不接受不好的那一面,這跟生命中的道理是一樣的。你想擁有榮華富貴那就要付出努力先苦後甜;你面朝著陽光,感受著溫暖,那你就要接受背後的陰影。故事並不變態,那只是美麗故事的倒影而已。
和題主一樣 看到電影的最後幾分鐘說第二個故事的時候心裡感到有些心塞 但不明白是為什麼 後來去看了影評關於食母論 後來整個人被這種反差和恐懼弄的不敢睡覺 後來開著燈才睡著 整個晚上都在做噩夢 後期感覺雖沒有題主這麼嚴重 但這部電影對我內心恐懼的衝擊不亞於一部恐怖片
很正常。一點都不可笑。
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見到種種真正存在的悲劇。
選擇面對或是逃避都沒有錯。本來就不是每個人會親歷。
即使那麼悲慘的故事發生了,導演還是讓調查事故的日本人相信了那個童話故事。有的時候無奈的事情總會發生,但是善良地堅韌下去,並且繼續相信善良,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情。雖然聽起來像雞湯,但是就像哈利理解的一樣:「被拽進決鬥場和自己昂首走進去有很大的不同,或許是全世界全部的不同。」
你應該再看看《老男孩》,哈哈哈哈哈
這是一部我很有感觸的電影,我已經讀過了一些影評,但我仍然相信第一個故事。
誠然人們如此害怕隱藏起來的另一個自己,邪惡,黑暗,獸性。以至於當這些被電影隱喻,或者被生活預示,尤其當生活本身又是如此讓人無法理解,找不到,想不出其它解釋時(比如漂浮的香蕉,貓鼬,酸潮),我們認為另一個自己到來了,這看起來簡直避無可避。似乎這就是人類對自己感情認知的終點了。
可是我認為不是的,當pi在面對生死考驗時,求生不該是他最強烈的願望。我相信在任何情況下,人都有更美好的感情,勝過那個不知道是真是假的另一個自己。
而這僅僅是我相信,電影並沒有給出任何證明。這也正是最有用意的地方。通過這樣一個故事,經過每個人自己的思考,我們發現自己和另一個自己距離如此之近,有一絲懷疑便令人手腳發寒,欲相信自己則似在逃避現實,黑暗的存在感是如此強烈,而通往光明的證據又遍尋無處。兩者惟一的取捨之法僅僅取決於你是否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在觀看這部電影時,劇情告訴我們這似乎是一個美麗壯闊的故事,頭腦告訴我們這似乎是一個殘忍可怕的故事,而電影和思維的任務也就到此為止了。接下來的事情該交給心去決定。通過這種決定,我們看清自己的心。 被懷疑折磨的人需要信仰,因思考結果而恐懼的人需要勇氣,習慣於此的人需要被感動,而我只需記住那些發光的水母和藍色的波浪,然後做一個美夢。
是因為這些讓你恐懼嗎?
剛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心情是激動的,沉醉於絢爛多姿的海洋,那時而寧靜瑰麗的海面、時而狂風暴雨。感慨於少年派攝人心魄的漂流故事,回味著少年派對帕克之間的馴服和敬畏。
後來看到了一篇影評,我現在還記得標題好像是《少年派並不奇幻其實殘忍的漂流真相》,看完之後我又去電影院刷了一遍,看到咆哮的帕克,悲傷的紅毛猩猩,貪婪的鬣狗,還有受傷的斑馬,再看大海怎麼都不只是大海,帕克怎麼都不只是老虎,他和少年派之間的馴服也有了更多的含義。
對這部電影的精彩解讀,鋪天蓋地的影評都講的很全面了,不管你相信的是第幾個故事,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理解,有理有據,心悅誠服。
所以我覺得李安牛逼的地方就在於,讓每個人都看的很爽,只帶眼睛去看的人,欣賞了一部精美絕倫的視覺盛宴,願意動腦去看的人,玩味著每一處不同尋常的細節,用心去看的人,也會覺得收穫頗豐。
大丈夫萌大奶,這是正常現象,題主不要對自己心理有什麼揣測,相反,讓題主有這種感受和體驗恰恰是影片的目的。
看到這個問題想強答一發。
記得看《少年派》還是在考研那年。
從電影院出來最直觀的感受是,心裡很堵,說不出來。
看完前面美如幻覺的近乎兩小時的漂流,可愛的直立行走的狐蠓,還有突如其來的夜晚的飛魚,甚至像女人形狀的島嶼,會覺得它是一個科幻故事。
可是到後面主人公用自己的語言去講述那個故事的時候,我以為他隨便講講就會電影結束了。因為畢竟按照電影的套路,最精彩的部分已經過去了。可是我只記得主人公講了很多,這個時長嚴重不符合電影安排的結束的節奏。直到他講到吃母,殺死女友這樣的橋段時我突然明白,原來這個才是真的。
當年玻璃心,看到老虎頭也不回地走了。會哭到傷心。後來想想其實電影是很大的一盤棋,甚至它構建了一個仿像的世界觀。少年派生在一個有多個宗教的國家,一會兒信基督一會兒信真主,似乎從來不明白這些信仰的意義來自哪裡。他遵循了所有宗教里的教義,那些吃飯的小細節等。
很多人問,哪個故事是真的。我想其實電影里的世界是虛擬的,但其實放在現實當中,人們渴望通過編織美好來給自己心靈的安慰,這應該也是和宗教不謀而合的吧?只是現存的宗教都教導人向上,存在活下去的勇氣。
有些人從裡面看出了老虎走時決絕的方式,聯想到自己。有些人看到美麗的幻象。有些人看到殘酷的痛苦。那《少年派》就像是一面鏡子,而這樣的鏡子照出的永遠都是觀影人。
比心。
李安導演能把人性中最醜陋的一面拍的這麼唯美,確實是非常藝術的表現手法了。
至於感覺難受,也只能抱歉了。
因為成長本身就是疼苦的,學習新的東西,這麼樣一個過程,也是不太舒服的。
但,這樣的疼苦,終究會苦盡甘來。
年幼的我,總以為這個世界是彩色的,在各種庇護下慢慢成長。
後來才發現,這個世界還有其他的顏色。
我們不能逃避這些,但總得有堅強的心態去面對。
我得保持善,也要警惕惡。
善良,需要非常強大才可以,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
當然了,最好還是有很多錢。
不是。我看完之後覺得這是我看過的最爛的電影。從理智上我能理解為了活下去無所不用其極,但是這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更別說要用美好的畫面來表現歷險過程。影片開頭講述的童年時代和各種動物,和旅途冒險時的各種美麗風景,看得時候各種驚訝讚賞,好比和約了很久的女神在高雅華麗的酒店裡聽著音樂吃晚餐,等了半天上來的菜是一盤子蒼蠅,讓我噁心。
推薦閱讀:
※樂觀主義者是抱有賭徒心態嗎?不倡導賭徒行為 那也不應該倡導樂觀主義嗎?
※我是個不忍心插隊的人怎麼辦?
※當別人開我難聽的玩笑時我總是不能及時反駁她,怎麼辦?
※人的記憶可以被人為篡改嗎?
※疑心重,控制欲強,缺乏安全感,愛粘人,其實是怕你愛人會背叛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