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古典音乐下看到这样的评论,请问合乎实际吗?

想请教一下这是无稽之谈还是有一定根据的?


看到这条评论,就莫名犯恶心。

这也忒片面了吧!

这得误导多少无辜群众!

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老柴、马勒、拉赫、布鲁克纳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巴赫抗躁动?

对方扔给你一首恰空:

J.S. Bach: Partita For Violin Solo No.2 In D Minor, BWV 1004 (@网易云音乐)

对方扔给你一段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BWV 565 (@网易云音乐)

海顿抗抑郁?

对方扔给你一首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

Haydn: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H.XVI No.20 (@网易云音乐)

莫扎特抗失眠?

对方扔给你一段安魂曲:

Dies irae (Chor) - Karl B?hm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

对方扔给你一首古尔德版的KV.330奏鸣曲第一乐章:

Sonata No. 10 in C Major for Piano, KV. 330 (300h): I. Allegro moderato (@网易云音乐)

贝多芬抗萎靡?

对方扔给你一首月光第一乐章:

Op. 27 - Sonata No. 14 - Moonlight - 1 Adagio sostenuto - Arthur Rubinstein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

柴可夫斯基抗饥饿?

WHAT?音乐能吃?你把音乐吃了?

你家老柴抗饥饿!

马勒抗瞌睡?

对方扔给你一首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

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5 in C sharp minor (@网易云音乐)

(反正我是睡着了)

拉赫马尼诺夫抗寂寞?

难道拉赫是个美貌的18岁少女?

你家拉赫抗寂寞!

布鲁克纳抗吃醋后的不良反应?

你还会不会编了啊,不会编就去读点书再回来!

你这一口一个老司机,一口一个萎靡,一口一个寂寞,

大哥,我看你是开飞机的老司机吧!

最后,

扔给你个专栏,以后晚上干点正经事,看点正经读物,否则会更加萎靡不振的。

每晚一首古典音乐

都看到这了,就关注我一下呗~


简单粗暴,以偏概全。
每个伟大作曲家都有辣么多的作品存世,涵盖了辣么多的体裁和风格,用简单粗暴地一句话肯定是不能完全准确地概括的,反例数不胜数。更不用说像图片里面提到的给人的主观感受了,这个更是见仁见智。

当然,也不应完全否定这种小段子存在的积极作用,虽然内行人会觉得比较蛋疼,但是在古典音乐普及方面,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初步的扫盲作用。就像中学英语课本的毒鸡汤“月光的故事”一样,虽然很扯淡,但是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好歹知道有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就是其积极意义所在。

最后,这种小段子如果配上符合条件的、比较耳熟能详的、适合碎片时间来欣赏的作品就更好了。比如说,巴赫抗躁动,不妨配个《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海顿抗抑郁,不妨配个《“惊愕”交响曲》,等等。


谢邀。
无稽之谈


德国人喜欢吃香肠,奥地利人喜欢吃大肉排,意大利人喜欢吃面条,英国人喜欢吃炸鱼,中国人喜欢吃大米饭……

其实这只是我们第一眼看到的现象,不能说有错,但你要真认为这就是真相,那就太天真了。其实你随便进入上面提到的任何国家的任何家庭的厨房,都会发现上述说法都是扯淡!

前提是你愿意花功夫费精力进入到别人的厨房里。


刚刚在地铁站蹲坑,耳机里放着肖二第一乐章,恰好放到高潮部分,感觉拉粑粑多了一种雄壮感,仿佛那呼之欲出的东西变成了荒漠里奔腾的水牛。

我觉得,肖邦通便。 恩。。。


凯奇抗装逼……


失眠爱好者加古典乐患者来答一波。

理论未实践。

理论上,助眠音乐有几个主要因素构成:

1.持续的稳定的音量。比如自然噪音,持续的流水或者雨声等等。测试一下电视剧,质量好的和质量差的电视剧,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差别,就是音量。比如武林外传再好笑,音量都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区间,可以用它助眠(这个我试过),但是龙门镖局不行,有更大以及突如其来的音量波动。

2.平稳的节奏。小时候有没有被长辈哄着睡觉,在你身上拍啊拍,稳定的节奏和反馈,会让人平静。

3.不能有歌词,或者说听得懂意思的文字(听得懂意思的文字也行,但是音量要低到听不清)。那个会调动注意力和认知,意识无法休息。

所以,助眠最重要的不是“柔和”或者“安静”甚至“悲情”,而是“稳定”带来的安全感。

莫扎特的很多音乐,节奏是非常稳定的。

所以抗失眠这件事,绝对不是莫扎特相对于其他音乐家的特色。当然如果演奏任何一个音乐家的乐曲,按键的速度和重量差别较大时,都很提神。

——————

巴赫抗躁动只有一半的道理。

西方音乐早期只有教堂音乐,巴赫承担了教堂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的过渡,且旋律持续稳定,演奏巴赫的平均律有一种流水般的爽感。基于教堂音乐的元素,和这些平衡感,听平均律(对我来说啊)确实能情绪稳定(好像挺适合助眠?我回头试试)。但巴赫的某些音乐是非常宏伟的,当然不仅仅是巴赫,大部分的乐曲如果交由交响乐队来演奏,有一部分人怕是不止躁动,要打鸡血....

——————

抑郁这事...能靠音乐?这是对音乐不理解还是对抑郁不理解也不好评判....

——————

柴可夫斯基抗饥饿这事,虽然我也想不通原理,但是我刚才试了一下,不行。没吃晚饭现在很饿,何况还饥饿。

休想骗我,呵。

——————

贝多芬。

这个音乐家的作品风格跨度很大。所以在我眼里不是一个有统一风格可以描述的人,一直不知道怎么概括贝多芬。

如果说贝多芬的交响乐极好,那可能是抗的,因为交响乐对我来说就是很适合鸡血.....

——————

海顿抗瞌睡,是因为《惊愕》吧?

这首曲子是抗的。

——————

最后,抗吃醋是我最不理解的。

非常想知道。

——————

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脑经急转弯的题目。

古典乐欣赏确实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应该有一些对于“旋律”的认知和审美,以及感受旋律对于情绪的调动,如果再了解一些乐曲背后的创作故事和音乐家的生平感触会更深刻。

欣赏艺术从功利开始,估计是条邪路。


巴赫抗躁动、海顿抗抑郁、莫扎特抗失眠、贝多芬抗萎靡、柴科夫斯基抗饥饿、马勒抗瞌睡、拉赫玛尼诺夫抗寂、肖邦抗议。

聂耳抗日倒是真的。


这就是古典爱好者圈子里的吐槽,玩梗,怎么就被当真了。。


这个和这个图一样

你要说他没有根据嘛也不是....你要说他是对的那绝对不可能。
对各大作曲家的作品吐槽的恰到好处,但是你依据这个练琴和理解那么也是走远了....太以偏概全。巴赫抗躁动,平均律里面一大堆fuge第一个不服.....太多快速热情的曲子....


布鲁克纳抗吃醋还行。
建议加个舒伯特防剁手之后的不良反应。

写点正经的吧:
如果这段话不加关于“带你入门”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个乐迷之间的段子,和“一句话概括作曲家风格”那个问题下的答案是一样的。
要给别人入门会有误导,但我想影响应该没那么大吧……这一眼就能看出是段子,如果真有人把这个当金科玉律那我真是没话说了……


理論上來說但凡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都不應該提出這種問題。


兄弟,你相信星座吗?


在网易云看到过很多次,基本999+的古典乐就会出现这条评论。
——我甚至希望能出个diss这个评论的功能。
这完全就是扯淡啊!
一个作曲家有很多种风格的曲子,或许某类型的真的偏多,但是这实在是太以偏概全误导人了。真的是非常非常的误导人,甚至我朋友那天还这么问我——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
就如同目前赞同数最多的答主举的栗子,很好的反驳了这个段子的真实性。这个段子的作者估计也是不懂行,很自我的主观的这么总结了,估计听的也不算多吧。
以上。


大家都是围绕“此种论点的人是以偏概全”来回答的。
莫扎特抗失眠,就举出能安眠反例曲
巴赫抗躁动,就举出激荡的反例能。
……

用感受和情绪来给音乐定义是欠妥当的。

题主举出的这种人就是单纯的用感性的去理解音乐。
实际上,就算巴赫只有让此人理性的曲子,也不能排除第二个人听了就是很激动。
就算莫扎特只有让此人睡觉的曲子,也不能排除第二个人越听越精神。

……

就比如我,听某些比较激动的摇滚乐我反而更容易睡着。就算某些曲子很祥和,但我听的如坐针毡。

你觉得川菜香辣爽口,吃起来很抗抑郁;
我吃起来就觉得又油又苦,吃起来很抗不住;
难道我们要用情绪来定义料理吗?

现在知乎上有一派坚持音乐是感性的,主要看出发点和表达的情绪:
“各民族音乐只是风格不同没有高低”,
“光辉岁月是纪念曼德拉的所以就是自由不屈”,
“听古典音乐就是小资装逼”,
“不听古典乐就是品味low”

另一派坚持音乐是纯理性的:
“现在人工智能都会作曲了,将来作曲家要失业”
“人工智能分析出莫扎特的套路了,分分钟超越莫扎特”

我只想说单纯把音乐总结成纯感性(或纯理性)的人,是外行。


谦虚,宽容点吧。对于这种娱乐段子,一笑而过就好啦。题主其实没必要在意这些,自己听多了,就明白了。这种段子其实就是看个开心,类似的我还知道很多。当然这种段子带有一定误导性,对于刚接触古典的入门者怕是会造成不小的误会,不过真没什么。段子这种小误导,都是听多了就理解了,连耐心都没有只靠段子理解音乐的人呢我们才是真的不屑谈论音乐对吧。看到有这么认真的问,还有这么认真回答的,有点惊讶啊。。z


貌似有几个回答高冷的不行,优越感这么强烈的吗,怕不是00后新生代、某某附中一把手??


误人子弟的总结,不懂装懂

打个比方

流行乐中的人声歌谣就好比一只孔雀,开屏的惊艳结束后依然改变不了其身段只能在恶劣环境中食杂虫的命运。而华丽的几段悦耳旋律结束以后只剩下空洞的文字解说来弥补音乐上的不足。就像屎一样,一块垃圾而已,苍蝇却围着它转。听它能打瞌睡才是正常的

古典音乐是严肃艺术,每一段旋律或者音符都应该有它的隐喻在。巴赫的多声部需要集中精神的去倾听和思考,莫扎特的神圣旋律时常会让人联想起上帝,贝多芬的悲痛会让被生活所考验的人有所共鸣,德彪西的音乐是在建设精神上的乌托邦世界。

当古典音乐触动起听众心中柔弱的底线时人是会不由自主的陷进去的,睡觉?

不说有没学习过音乐,就是用点心听音乐的人也不至于说出这种话。就是一傻逼而已,别听那种人瞎掰。


巴赫抗议,海顿抗议,莫扎特抗议,贝多芬抗议,柴可夫斯基抗议,马勒抗议,拉赫马尼诺夫抗议,布鲁克纳抗议。

肖邦,李斯特,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德彪西,拉威尔,瓦格纳,格里格,西贝柳斯,斯特劳斯,普罗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约翰凯奇一脸懵逼:“我们呢?”

每个作曲家有自己的风格,但不应打上标签,否则你会错过他更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往往都是他的另一面。

巴赫说:“我写了一首恰空。”

给你弹一个: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43577


越听越躁动。


巴赫抗躁动、海顿抗抑郁、莫扎特抗失眠、贝多芬抗萎靡、柴科夫斯基抗饥饿、马勒抗瞌睡、拉赫玛尼诺夫抗寂寞,布鲁克纳抗吃醋后的不良反应

这玩意本质上是个段子,段子的意思就是看过呵呵一笑完了,没必要深究,更不能拿这个真正当入门古典的指南。

何况这本身也是个很不高明的段子,一看就是一个对古典音乐一知半解的人强行抖机灵写出来的,还压根没抖到点子上。“贝多芬抗萎靡,马勒抗瞌睡”这两条倒还可以说是和作曲家的风格有一丁点的肤浅联系,其余的就基本牛头不对马嘴了,站都站不住脚。尤其是“布鲁克纳抗吃醋后的不良反应”这是什么鬼玩意,居然还好意思作为包袱放在最后抖出来,真是让人看着尴尬癌都犯了。

所以还是将其作为无稽之谈看待为好。楼上那个不同作曲家弹钢琴的手的图倒是个反例,虽然也是个段子,但是人家至少是个好段子,吐槽得还挺精准的。

入门古典音乐最好的方式就是广撒网多听,寻找自己喜欢的风格和作品然后顺藤摸瓜下去寻找相似者,听多了就入门了。


老司机……

你看看知乎那些老司机都怎么分析音乐的……

古典音乐中的老司机……不仅要听的多……还要学的多……甚至……自己的演出和创作也要够多……

这种模糊的评论要找个别曲子对号入座是很容易的……

真正的老司机都是理菊服……而不是讲些玄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像貝多芬、巴赫這些外國名人都是以姓流傳的,這樣一叫不是會出來很多個貝多芬、巴赫嗎?
巴赫寫過古典主義風格的作品嗎?
有什麼適合睡前聽的古典音樂?

TAG:钢琴 | 古典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