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非奢侈品產品(含服務)越賣越貴是否不符合社會化大生產的當下?

我在網上搜到了一個雪茄包,想修改下改成手包用,但是諮詢了一些店家和手工皮具工匠,都是不接受定製,只有現有樣式。如果產品樣式都是固定的,那精力用在如何改用機器製作多好,何必費那麼大精力做重複的事情。

提示語:手工皮具、傢具定製等,感覺是不賣貴都對不起手工、定製這些字眼。
如果可大量重複的產品不能普惠,其存在意義僅是情懷么?


雖然這個問題關注人數寥寥無幾 但是不妨礙我認真對待這個問題 之所以想補充 也是今天和一個老闆爭論一些東西 萌生的一些想法 如下先交代一些背景

這位老闆同樣是朋友介紹 年輕人 跟朋友認識是因為這個朋友在英國 老闆經常找她代購 買的也是一些一線二線品牌的東西 老闆加我微信很久了 偶爾交流過一些 但是從來沒跟我定過東西 也諮詢過一些東西 今天我又發了個圖 她依然感興趣 詳細經過不表 大致如下
「是不是完全不做打牌的款式 比如H家」老闆問我
「對 完全不做」
「全部都是自己設計?」
「對 都是自己的設計」
「不要標誌呢? 可是我覺得看到這些品牌 基本是意境包含左右的款式了 各種類型的錢包 包 怎麼能完全避免呢?」老闆這麼說
「無法避免 所以只要沒有logo就行了」老闆又說
「當然不是」 (我不知道怎麼給她說 她的這種認識讓我沒法接)
「所以定製 並不是完全按照顧客的意思 而是顧客要在你設計的款式中 選出來 自己喜歡的只是不同的皮料和顏色罷了 對么」

後來我就沒再說了 因為這位老闆打字速度太快 問題又比較讓我很難用簡單語言回答

回到題主的問題 就是題主所說的 我的這位老闆認為我「不接受定製 只有現有樣式」 其實 就像我的原答案 成衣和皮鞋定製 也是分「Ready to Wear」和「Make to Order」的 所以說可能有下面的情況:

  • 模仿別人的款式 做出來
  • 修改別人的款式 加入少量自己的元素 做出來
  • 完全自己設計自己的款式 做出來
  • 按照客戶的功能需求設計 做出來

在最初我用這門手藝作為工作的時候 我的定製開放程度很高很高 甚至每一個客戶的最終成品 都不會做第二件 然而 這種定製 周期很長 當然收費也不低 我發現並不能賺錢 於是我慢慢的收緊了定製程度 現在我的目標是可以做一個自己的品牌 有自己的款式 所以定製也只局限在皮質或者顏色之類的 當然 這不代表我不接受開放程度高的定製 而是如果你想花錢 願意等 我會做出來一件讓你滿意的作品 並且保證不做同樣的第二件! 所以就更不存在普惠的概念了

---------以下為原答案----------

作為一個手工皮包從業者 我覺得從自己的角度可以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

首先 最初我並不懂普惠確切是什麼意思 查了下才知道「降低門檻 讓更多人受益」就算是普惠 原來是出自於經濟學的概念
其實我特別想說 北京一代有句方言 叫「瞅給你丫慣的」 意思就是被寵壞了 其實我在最初進入手工皮包這行業的時候就發現 很多人 大部分人 都被互聯網+普惠這個思想慣壞了 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是毫無門檻 都可以嘗試的 然而 對不起 真的不是!

為什麼不是 這要從何為「定製」說起 定製的概念從何而來 恐怕追溯不到了 但是想必定製的概念在沒有現在這麼普及的時候 大家知道的應該是 西服定製 皮鞋定製 更深了說分為「ready to wear」和「Make to oder」 後者翻譯成中文 量體裁衣 才是狹義上的定製! 然而 什麼樣的人才需要這樣的定製呢 想必題主也心知肚明 至於這樣的定製優勢在哪裡呢? 拋去逼格 情懷不談 我覺得更多的是服務 就是題主大標題上的服務兩個字! 假如說 題主是一個裁縫 做一套西服需要一周 假如說這套西服1000塊 您會賣1500塊一套么? 這其中又牽扯到了 工匠如何定價自己的產品 在國外很多行業有自己的聯合會一類的組織 雖然價錢自己訂 但是大多數人有自己的定位 如果真的把價錢定高了 餓死的一定是自己 所以說手工產品 定製產品 無聊從來不是最大的成本 最大的成本就是工匠的時間

為什麼說很多人被慣壞了呢? 題主可以靜心想一想 自己身邊是不是充斥著各種優惠信息? 用一句很直白的話說 每天任何位置都會出現一些讓人覺得這樣做可以佔便宜的信息 最終導致尋找「惠」變成每個人的慣性 不好意思 這個惠在手工行業找不到 還是上面說的 如果題主是個裁縫 一套西裝的成本是1000 工時一周 要是賣1500的話 題主的訂單可以拍到幾年以後 但是題主想一下 周薪500 如果沒有假期 年薪是多少? 是否可以應付的了現在的生活

中國高定市場即將被一群連紐扣都不會縫的人玩死,你現在還有勇氣在你西裝上衣縫個米蘭眼么?設計師復刻高定……這些辭彙令人作嘔。表弟有句話說的好「別把我惹毛了,惹毛了屌給你看!」

最後的加粗字出自一位我崇拜的國內鞋匠 這就是「普惠」概念帶給手工定製行業的衝擊 如果你想買好東西 請尊重工匠的時間和服務 不要在這裡尋求「惠」


「普惠」本來就不該是定製品存在的意義。


市面上打著「手工」和「定製」的商品很多有可能真的是噱頭,不過由於例如材質更好,機器精度更高,技師水平更高等原因,其質感質量確實優於其他同類產品,在沒有更多品牌溢價的基礎上只能靠這些噱頭在宣傳上發力來拉開與其他同類商品的距離,同時給你一種「雖然不是奢侈品但跟奢侈品一樣是純手工製作/定製的」的「物超所值」的感受。對於同一類商品不同的人心裡接受的價位段也不一樣,接受不了不買就是了,在中國這樣的勞動密集型國家只要用心找不愁找不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商品。


我覺得,賣家完全可以賣得貴,哪怕沒有自己設計定製的能力,甚至賣家手工製作的還不如機器批量做得好。
算一算個人手工製作成本(材料、工時、組織宣傳等),要維持一個基本體面的生活,肯定也賣不便宜。
只是,也要有人願意買呀。
市場行為,買賣雙方博弈,題主過於糾結於一方了吧。

我個人是很反感這種「宣布某某某逆歷史潮流然後批判之還要讓其永世不得翻身」的行為的。


工業化進展帶來的普惠是一定條件下產生的,要達到普惠需要達到成本及利潤的平衡來讓出價格空間。
所以普惠是結果不是起因,別本末倒置了。

另外你覺得沒普惠,難道就真的沒有么?


你自己算算成本和產量,算算賣多少能養活一個手藝人,就知道為什麼了。不要總覺得看得見摸得著的物料才是成本,一個月打張三個柜子每個賺你一千還沒民工掙得多


奢侈品貴的不是成本,而是品牌價值。
例如手工皮具的製作,所謂賣的貴也不全都是的,因為只有出名的作者才能賣上好的價格,其他大部分普通作者價格也是屬於市場競爭的,也就是不屬於稀缺性的。
例如愛馬仕的作品,如果缺少了logo,價格也會大幅度下降。
而奢侈品的特徵也正是價格也貴,銷量越好。


說明定製不是買給題主這客戶的。


1.產品存在價值與否並不是由普惠決定的。
2.一件產品,要麼價低走量,要麼提高價格相應提高品質。買家各取所需。不懂你說的社會化大生產是什麼意思。已經進入工業時期很久了。
3.工業化流水線上的產品,才是為了服務於大部分人。手工製品是小產量小製作的東西,只提供給買得起且對手工製品有興趣的人。
4.題主話語中透露的意思,手工、定製這些詞只是一個噱頭,為了標高價而已。對於這種態度只能說,這些產品不是賣給你的。


物以稀為貴


推薦閱讀:

如果你一覺醒來成了朱棣,擁有了朱棣的性格,你會如何促進中國發展近代文明?
為什麼都知道乘用車不是霧霾的最主要原因還要拚命限制汽車?
為什麼很多廠商都積極的制定標準?
中美俄火箭發射塔架的區別,和造成這些區別的原因?

TAG:工業 | 手工 | 社會化 | 情懷 | 格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