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風景園林快題有什麼變化,有沒有明顯的趨勢?可否以某校為例

北林2016年的快題,12米的高差,三塊兒分散的場地,是不是具有明顯的特徵,能不能有些針對性的解答。以及北林15年的及歷年的。

00年翠湖公園、01年居住區景觀設計、02年城市公園03年校園庭園、04水景公園(改造)、05校園綠地06年湖濱公園、07年世園會、08年居住區中心綠地、09年帶狀濱水綠地、10年校園綠地、11居住區綠地、12城市河流綠地三角地塊、13年古樹保留場地含會所14年城市山地公園、15年城市濱水公園、16年城市改造綠地


預告一下,下個寫南京林業大學或者天津大學,湊齊天南海北。


分割線——————————————————————————————————


你這個問法,小管家要關停的@知乎小管家。為避免浪費我的感情和我的回答,我先修正問題。

北林真題的變化歷程,大致可以從00年翠湖公園開始看,歷時十七年的真題研究大致可以總結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而我對這十七年真題的解析,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的理解。

這三個時期分別是:處於前期的章法設計流的簡易類別,到中期混雜多點嘗試的過度類別,直到近年的針對性精確化複雜類別。

章法化的簡易期——易(00-05)

混沌化的過度期——雜(06-13)

精確化的成熟期——精(14-15)

簡易期:00年翠湖公園、01年居住區景觀設計、02年城市公園03年校園庭園、04水景公園(改造)、05校園綠地

過度期:06年湖濱公園、07年世園會、08年居住區中心綠地、09年帶狀濱水綠地、10年校園綠地、11居住區綠地(20m高差)、12城市河流綠地三角地塊(內外高差)、13年古樹保留場地含會所

成熟期:14年城市山地公園、15年城市濱水公園、16年城市改造綠地(雨水花園)

簡易期:早年諸如翠湖公園、居住區景觀設計、校園庭園等真題,大體出題的考察方向還停留在比較空間和方案形態的階段。

具體的特徵有:題目大多都是平整的空地,設計者需要考慮的是場地的空間、流線、形式、自顧自的豎向,發揮的空間比較大,答案呈現出多元的可能。可能說是花樣百出,當然成熟與否還是能看出些端倪。這樣也容易塑造出一些清晰的設計章法。而恰恰熟練掌握章法的同學,能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些章法,在一定強度的學習下,可以較為快速的掌握,因此類似的題目再出現,會發現隨著考生學習的不斷深入,類似的題目已經難以有效鑒別出考生的真實水平。

這個時期在快速設計領域也出現了謂之北林風格的一個特色,當然也逐步被很多並沒有深入掌握的學習者學了個樣。從北林劉老師出的快題書中的方案可以看出些端倪,具有較強特徵的設計風格,而且對設計表現也較為重視。如果有興趣了解的同學也可以買個看看。

這個時期的特徵呈現出

1. 重表現與表達

2. 方案模式清晰

3. 地物要素簡單

4. 注重場地設計

5. 關注空間形態

過渡期:06年的湖濱公園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題目,可惜的是這麼多年的從教生涯,也未曾看到一個真正能設計的非常好的方案,流於表象的設計構成和重視構圖的方案設計佔了多數,而對於場地本身水特色、水景觀的深度設計,基本不曾看到,也包括了出版的書籍上的。也許快題的時間性,限制了題目的發揮。如果確如我所言,那就只能說這個題出的實在有點難,也是我將湖濱公園納入到過渡期的原因,難度太大以後,自然考察學生水平的價值就弱了。07年的世園會應該是趕上了熱點,本身也並無太多條件與難度,結合熱點的出題方式固然可以,但是忽略了考察的核心目的,似乎有跑題之嫌。08,09,10基本又回到了簡易期的狀態,重新關注場地流線等。11年20米高差的居住區開始有些新的特色,對現狀高差開始加大難度,過度後期也會變的有趣了,12年的題目在豎向的基礎上,加大了對濱水的考察,而13年延續了之前的要求,並加入了場地內的建築與植被要素等,增加了設計的趣味和難度,這是趨於成熟的標註。

這個時期的特徵呈現出

1. 多元化考察方式

2. 具有一定偶然性

3. 難易程度起伏大

而這樣的出題方式,也恰恰不利於均衡、全面的考察學生水平

成熟期:(14-16)近三年的真題呈現出更為成熟全面的特徵,尤其是近兩年的,我也會展開闡述近兩年的真題。

14年的真題更是給出了複雜了現狀條件,遺憾的是多數同學還不會讀取地形圖的信息,對地形圖要素、豎向標註都不夠敏感,而圖紙給出的信息也讓設計者難以準確應對,光圖上那幾百個標高就把應考者看暈了,從快題的角度看,題目難度較為合適,但是給的現狀信息讀取難度是沒有必要那麼多的,快題還是應該給出清楚、簡潔準確的信息就足夠。

這個恰恰在15,16年兩年的真題上體現出來了。也是我要具體展開。

15年真題

研習任務書,整理題目的幾個重要要求。

1.作為和濱河綠地的重要節點,需要強化帶狀綠地的連通性

2.作為小學周邊綠色開放空間,需要提供室外戶外課堂空間

3.銜接辦公商業居住功能關係,需要提供戶外休息休閑空間

4.滿足河道通航現狀硬質駁岸,需要改造駁岸滿足親水體驗

5.必要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布局,銜接人流滿足功能完善流線

還有小型碼頭,景觀橋的布局,以及非常重要的現狀地形狀況

這些要求與條件之間微妙的關係,呈現出精心的考題設計思路,同時也能準確的判斷出考生的綜合素質是否完備。

15真題基本涵蓋了五個重要方面:地形、流線、功能、空間、濱水

16真題基本涵蓋了五個重要方面:地形、流線、功能、空間、熱點

也是題目極其關注的內容,從兩個 層面——現狀理解設計策略來闡釋整體的設計思路。

求批評這個景觀快題設計? - 呂聖東的回答 - 知乎
1.1 地形理解
題目未給定等高線,但是臨散的給定了幾個標高,這給整體場地的高程判斷製造了困難,也提供了多元的可能性。而水位的標高豐水位為3米與近水處場地4米的標高最為接近,大致可以理解成這個地形關係是近水處標高逐步降低,離水處高至8米,從豐水位到場地最高處存在5米高差,這5米高差在圖紙上並未準確定位,也恰恰為設計的地形改造提供了多元的可能。
現狀的大致豎向關係

1.2 地形策略——分層次多維度設計策略
地形如何來控制如何設計是方案的一個極其有趣之處,是一個大緩坡下去,還是兩層台地下去,還是多層台地?私認為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設想去實現。而具體的形式內容也極其多元,可參看景觀快題有哪些處理高差的方法? - 呂聖東的回答 - 知乎
大緩坡式——接近現狀場地(意向)
和場地接近的設計方式,被大多數同學採用,因為相對簡單,然而這樣做也失去了本題的最大樂趣,而地形的控制也設計,是北林本科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含混其辭的設計固然可以,但絕非上策。
雙台地式——富有設計(意向)

下圖來自哈格里夫斯的坎伯蘭公園,這位大師對地形的把握絕對是頂尖的,而恰恰明確的地形控制對空間效果的營造具有極高的空間價值,坎伯蘭的豎向設計較為複雜,在此取其一角,作以借鑒。

多台地式——很好的設計(意向)
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張唐作品集中的某莊園效果圖,層層台地式設計,效果極好,但是豎向梳理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存在一定複雜性,僅供參考。
快速設計不能太簡單粗暴也不宜過度設計,過度複雜

快速設計不能太簡單粗暴也不宜過度設計,過度複雜
所以選擇第二種方式——雙層台地式較為穩妥、快速、出效果
在大格局的基礎上,也試圖通過對地形走勢的控制,創造多樣的豎向空間,如灣、台階、大草坡、展示區域、聚會空間等等。
2.1 流線理解
題目明確指出了,基地作為和濱河綠地的重要節點,需要強化帶狀綠地的連通性,這個高明之處在於設計的視野,必須從系統性角度來闡釋,考慮整體的濱河綠地的連續性和連通性,當然也包括可行性。兩側的城市道路為了通航,設置了橋樑,且設計標高達到了11米之高,橋下綠地步行的連續可行性完全具備。這樣的價值取向也符合開放綠地網路化的構想。
2.2 流線策略——整體協調立體構建策略
一方面要通過設計來實現兩塊綠地的一體化設計,同時也要跳開兩塊綠地整體的視野,從更大的視野來完善流線,保證濱水綠道連續、綠地流線完整一體。而這兩個流線存在不同豎向的關係,為場地空間的交通立體化策略提供機會。入口的位置選擇也應該在工程合理處,以及人流進入便捷處。
濱水綠道連續

交通空間立體

(與濱水景觀塔的廊橋連接,與燈塔廣場燈塔的空廊連接,兩側綠地的景觀橋連接)
3.1 功能理解
作為一個濱水公共空間,已不是傳統內向城市公園的考慮,從題目的功能要求上也能看出,更多的追求與周邊城市功能的互動,提供更開放的空間和更具有使用價值的功能空間,而周邊清楚的空間關係也基本指明了各類功能布局可能出現的位置。
3.2 功能策略——分類型系統解決策略
以茶室茶座為核的休閑區——對接辦公區
以戶外教育為主的活動區——對接小學
以服務居民的集會健身區——對接居住區
以綠道貫穿的濱水健康區——對接濱水綠地

以綠道貫穿的濱水健康區——對接濱水綠地
以形象展示為主的廣場區——對接城市交口

四個不同的入口(商業區入口、西北側入口,西南側入口,東側入口)
當這些功能如穿針引線般縫合起來,設計的泡泡圖功能也就能清楚合理的繪製了。而內部的功能可結合需求體現文化、休閑,結合草坡、雕塑、景觀種植等要素來完善功能體系。內外兼顧,系統有序,此類功能策略適用於多數情況。
三個不同的主題功能(雕塑藝術空間、燈塔廣場空間、聚會觀演草階)

三個不同的主題功能(雕塑藝術空間、燈塔廣場空間、聚會觀演草階)
4.1 空間理解
空間與功能本身是相輔相成的,而理解空間也必須從題目定位下手,濱水公共空間的空間特性趨向於開敞通透、序列清楚、等級明確。場地本身並沒有太多地物要素,所以適度創造地物要素,如碼頭、燈塔、觀景廊橋等。
4.2 空間策略——視線強化要素構建策略

明確空間的開合關係與視線關係,利用場地的高差,創造明確的場地空間視覺結構,提高方案的整體性,以此來進一步完善場地的特徵,將地形、視線、碼頭、燈塔、觀景廊橋等重點要素建立起整體的關聯視覺體系。
5.1 濱水理解
1)水岸形態
現狀的河道寬度基於通航要求,呈現出人工化平行線的設計,而隨著設計生態觀的逐步加強,以及水岸美觀的需求,在保持通航需求的前提下,適度的修整河岸線形,改直為曲是在可接受的範疇。

2)駁岸類型
垂直駁岸的改造結合地形,改造4米的近水岸為緩坡入水式自然河岸,可以取得更好的景觀視覺效果與生態效果。

5.2 濱水策略——生態優先視覺提升水岸策略
2米以下區域的硬質空間保留,主要修正水岸2米以上部分的水岸,採用自然入水駁岸設計,展示水位差異化的自然水岸景觀。利用改變的水岸,將題目要求的遊船碼頭,以內灣式藏在水岸一側,滿足自身需求與外部通航需求。
(水岸改造意向,來自aecom某方案)

(水岸改造意向,來自aecom某方案)

幾個重要節點設計原則
茶室——靠近辦公區,結合入口,結合停車設施。
戶外課堂——提供集會、展示、觀演空間,適度提供灰空間。
碼頭——內港灣布局,避免交叉,浮碼頭設計,適應潮汐。

建築設計意向

廁所設計意向

方案整體設計

16年真題
16年的真題身上透露出極多的15年的特徵,只是15年帶了濱水空間(16無濱水),而16與15最大的區別在於如何體現雨水花園的零排設計。
看似熱點難以把控、其實留足設計空間
地形設計與15是極其相似的,只是給定條件的形式有差別
15年:高程點的形式 VS 16年:陡坎台地的形式
流線、功能、空間與15也極其相似

所以16真題我只講一點——零排雨水花園,其他可參考以上15真題理解。

零排雨水花園與海綿城市建設息息相關
如何圖面理解的做到零排,應該是本題的核心之一
所以我們要先了解海綿城市建設的真正落地手段有哪些才能展開設計
從官方指南和國際先進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到些具體的措施與手段

A: 是2014年ASLA的案例波特蘭濱水工業用地改造
B: 國內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4年10月 住建部)

A:ASLA的案例波特蘭濱水工業用地改造

上圖:正常的雨洪管理

私人的,公共的街道、屋頂雨水都是通過集水管網合流(地下)排入水體,地面下為不污染介質

下圖:擬設計雨水系統

搜集的街道、屋頂雨水合流——通過運輸管——植物工廠吸收(浸潤土地)——地面排放——進入河道(地面為碎石,維持非移動污染物於原地)

地球解密 | 那麼多綠色基礎設施案例,是時候看懂一個了

簡單來說:傳統的設計地下管網排水,而設計期望的是盡量通過綠地植物、透水鋪裝吸水,而且不設地下管網——這也是做到零排的手段

截留雨水手段:綠色屋頂、窪地、種植池、盆地、藝術品、透水鋪裝(具有較高借鑒價值的具體方式)


B: 國內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4年10月 住建部)

指南上定量指標的關注點同為下凹綠地、綠色屋頂、透水鋪裝

從A與B綜合來看,快速設計,難以非常準確的定量計算,而且題目給定的條件也不夠全面,所以能再設計中體現的主要概念也就無非這幾個大點。

先上總圖

1. 下凹綠地

2. 集水裝置及屋頂綠化建築

好在基地所在區域位於西北,暴雨幾率不大,基本可以滿足零排,究竟是個快題,深入定量只怕時間是不允許的。

回到正題,成熟期的真題,具有較高的複雜性,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需要一定的綜合協調能力,擁有相對紮實的基礎(地形塑造與把控、濱水利用與安全、場地流線與功能等等),也會適度和熱點結合。

而不得不說的是從13年(大致)開始,對設計圖要求取消上色,反映出來的信息也是希望更多的看到同學們的方案設計能力,表達表現的追求相對減弱。

接下來17年的題目(16年12月25號的考試)從我個人的觀點看,依然會呈現出

1. 基地破碎化

2.現狀複雜化

3.要求多元化

4.綜合協調化

5.熱點植入化

以上五化的趨勢,盡情拭目以待。


快速設計,多有不足,敬請指正~
畫圖不易,碼字更難,點贊鼓勵~


16年不是還沒考么……你是怎麼知道考試內容的,以及高差並不是沒考過,在11年年初的時候就考過。現在的命題風格已經結合了開放小區、海綿城市等熱點加以考核,還是需要在傳統的快題準備基礎上多研究一些新的案例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有空去聽聽研究生的園設課程,或許有幫助。我考研那會兒,都是說去聽本科的園設課


膜拜


推薦閱讀:

在ps和id之間抉擇?
景觀設計畢業一年,怎麼提高自己的手繪水平?
如何用ps塑造一張有情緒的景觀效果圖?
這種效果圖怎麼PS?

TAG:景觀設計 | 風景園林 | 園林景觀設計 | 快題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