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馮」是房戎切在古文里還是讀ping?
馮在古代就是多音字,讀」房戎切「或」扶冰切「(也作」皮冰切「)。房戎切對應現在普通話的féng,扶冰切對應現代普通話的píng。
(《廣韻》「東」韻書影,「馮」字為房戎切)
(《廣韻》「蒸」韻書影,「馮」字在「憑」小韻里,與「憑」字完全同音,而「憑」為扶冰切)
古今語音差別巨大,我們不可以在現代語音的基礎上理解古人的反切。要能拼出反切,我們首先得知道古人的發音是怎麼樣的。
古人雖然沒有音標,但是他們在韻書里懂得把相同聲母、相同韻母的單字歸納在一起。所以我們今人即便聽不到古代人說話,也可以通過這些書而明白地知道當時的漢語有哪幾類聲母哪幾類韻母。比如聲母有:幫、滂、並、明、心、日、娘等等,韻母有唐、陽、江、耕、庚、登等等。比如「房戎切」的反切上字「房」的聲母屬於「並」母,反切下字「戎」是「東三」韻;而「扶冰切」的反切上字「扶」的聲母也屬於「並」母,反切下字「冰」是「蒸」韻。
另外,我們根據今日的各種漢語方言、海外方音、佛經譯字、胡語對音、古人的文字描述等多重資料,可以依次破解古代的每一個聲母、每一個韻母的音值:幫=/p/,滂=/p?/,並=/b/,明=/m/,心=/s/,日=/?/,娘=/?/,並=/b/,唐=/a?/,陽=/ia?/,東一=/u?/,東三=/iu?/,蒸=/??/,……有了聲母有了韻母就可以拼出每個字在中古漢語里的發音。這樣,我們可以知道,「房戎切」在中古漢語里讀」並「+」東三「=b+iu?=/biu?/,而」扶冰切「在中古漢語里讀」並「+」蒸「=b+??=/b??/。
這裡的/b/是個全濁聲母,發音時聲帶是振動的,和漢語拼音的b不一樣,今日普通話已經沒有了這個音。
在中古前期漢語中是沒有「輕唇音"的(「古無輕唇音」),也就是說,沒有f,v這樣的咬唇的聲母。在唐朝中後期,原先的」重唇音「(即p、p?、b、m聲母)在某些」三等韻「之前有規律地變為了」輕唇音「。」東三「韻就是這一部分」三等韻「之一,而」蒸「韻雖然也是三等韻,卻不在此列。所以,"房戎切"的聲母由原先的全濁重唇音/b/變成了對應的全濁輕唇音/v/,而「扶冰切」的聲母則保持/b/不變。
宋朝的邵雍韻圖顯示,當時的全濁塞音聲母根據聲調的平仄出現了分化,逢平聲則送氣,而仄聲不送氣。到元朝的韻書《中原音韻》中,北方的全濁聲母已經在此分化的基礎上徹底清化,即:平聲字的聲母變為送氣清輔音,仄聲字的聲母變為不送氣清輔音,奠定了今日官話塞音格局的基礎。
例:古代都為濁/d/聲母的同(平聲)、動(上聲)、洞(去聲)、毒(入聲),在今日逢平聲則變為t?聲母,上去入則變為t聲母。所以」同「變得與」通「同音,只是以聲調作為區別(原濁音字這時基本都讀陽平,非濁音字基本都讀陰平),而濁聲母的」洞「則與清聲母的」凍「混淆。
而全濁擦音聲母則通常直接變成對應的清擦音,/v/變成/f/,/z/變成/s/。例:附vu混為付fu,袖ziu混為秀siu。
所以,」房戎切「到了《中原音韻》里又由/vu?/清化為/fu?/;而」扶冰切「/b??/則因為是平聲,就按規律變為清送氣聲母的/p?i?/。因為兩個發音聲母本來都是濁的,所以它們此時聲調就都是陽平。現在二者的發音已經很接近今日普通話的發音了。
但是此時的」房戎切「還是讀u?韻母的,對應漢語拼音的ong。近代,漢語唇音後的東鍾系韻母與庚清系韻母合流,即「蓬」、「蒙」、「夢」等字與「彭」、「萌」、」孟「混淆,在北京口音中,前者混入後者,今日都為漢語拼音的eng;而在某些口音中,是後者混入前者,今日都為漢語拼音的ong。
這樣,唇音聲母東鍾系的」馮「字的」房戎切「在今天的普通話里就讀了/f??/,拼音寫作féng。」扶冰切「則讀作/p?i?/,拼音寫作píng。
總結:可知:現代的píng的發音對應的是古代的」扶冰切「,而非」房戎切「。後者在今日的發音是féng。因此,題中原書有不當之處。
大徐本說文:
馬行疾也。從馬冫聲。房戎切。
臣鉉等曰:本音皮冰切。經典通用爲依馮之馮。今別作憑,非是。
馬行疾也。從馬。仌聲。皮冰切。六部。按馬行疾馮馮然,此馮之本義也。展轉他用而馮之本義廢矣。馮者,馬蹏箸地堅實之皃。因之引伸其義爲盛也,大也,滿也,懣也。如左傳之馮怒,離騷之馮心,以及天問之馮翼惟象,淮南書之馮馮翼翼。地理志之左馮翊皆謂充盛。皆畐字之合音叚借。畐者,滿也。或叚爲憑字。凡經傳雲馮依,其字皆當作憑。或叚爲淜字。如易,詩,論語之馮河皆當作淜也。俗作憑。非是。
古無輕唇音。
第一個說的是對的,但是對於沒學過小學特別是音韻的人來說很難懂。
我以前也覺得疑惑:為啥現在f聲母的字古代有個p聲母的讀音?
這麼說吧:
一句話,古無輕唇音。
就是古代早期是沒有咬唇的f這樣的聲母的。
這麼看來feng 和 ping 是不是差得不遠了?
所以f和p不分是很古老的語言現象的保留啊。
(大胡建的室友表達很開心)
通假 通「憑」 和暴虎馮河中一樣
問題不成立
暴虎馮(ping)河 現在也是我們在用的成語
左馮翊,右扶風。念憑。
房在當時應該讀做páng吧(比如阿房宮)?這樣房戎切就可以是píng了吧?
蘇軾 前赤壁賦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就讀""憑""
推薦閱讀:
※有沒有寫水又不帶水字的古文?
※為什麼古代會向潘安投水果?
※學古文有什麼用?
※有什麼帶古文氣息的詞語或者古詩句可以形容「不成熟的時候相愛」?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怎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