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階段音樂受眾的水平如何?
依然有將歌詞水平(甚至不是水平而是價值觀指向)等同於音樂水平的人。
屬於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兩極分化嚴重,老少男女之間存在難以打破的審美溝通壁壘,稍微有點挑剔的音樂聽眾圈子之間互相鄙視現象嚴重,處於審美貧困線以下的群眾基數大,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對芭樂情歌(包括披著民謠外衣的抒情歌)百聽不厭,樂此不疲。
分不清作曲和編曲
分不清貝斯和吉他
以為吉他只能用來彈唱
以為煲耳機能提升音質
以為樂器考到業餘滿級就是大佬了
看不懂五線譜也能在全民K歌里做網紅
一首歌好不好只會看歌詞
沒有歌詞的音樂基本不聽
-----------------------------------------------------------------------------
關於煲耳機的reference:
[艾迪盲測第一期]【盲聽實驗】煲耳機真的有用嗎?youku.com視頻謝好幾個人邀:
放出一個數據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生音樂素養統計報告;
這份數據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合唱團的調查報告,是2015年新生入學是合唱團做的一份調查報告,共回收1367份問卷。
由於中科大是理工科院校,可能並不能反映「中國目前」的音樂受眾水平,權當是中國上流理工院校的音樂水平吧。
男生五線譜識譜率31.1%,女生五線譜識譜率52.9%,綜合識譜率34.9%
令人震驚的是,2015級新生五線譜識譜率34.9%,比較2014級38.5%、2013級45.2%又有下降,會演奏樂器36.9%,比2014級40.7%有下降。這可能是中科大的問題吧。
對題目比較有價值的部分是「喜愛的音樂類型」和「會演奏的樂器」,可見古典音樂還是僅次於流行音樂的。
就我接觸到的學生(不僅限於中科大)而言,相當多的音樂愛好者對古典音樂有了解,但大都局限於卡農、肖敘等撩妹曲目,少數人沿著巴赫貝多芬莫扎特的「正軌」踏上了聽古典的道路,只有極少數人進入了馬勒布魯克納肖斯塔科維奇等邪教。
就我接觸到的,清北、復旦上交、華科、南大、武大、天大等學校的音樂社團(合唱、交響)都做得相當優秀,其他985中的音樂社團也都能差不多撐起場面。
就我們而言,合肥大劇院的演出曲目遠遠滿足不了我們的欣賞需要,經常有同(土)學(壕)去南京上海甚至武漢北京等地聽音樂會。
這可能只反映了中國上流理工科學校的音樂受眾情況,我也只能答這些了。
以上。————————補充————————
我來解釋一下:調查的時候,「喜愛音樂的種類」不是我們給出的選項,而是同學們自己寫的;我們收上來之後也沒有合併同類項…所以可能有的沒有覆蓋到、有的又有重複。對於漏掉的音樂類型,很抱歉啦,只能說我們沒有調查到你的同好…
老先生,革命家,退休喝茶:
《映山紅》《北京的金山上》《紅星照我去戰鬥》
老太太,廣場舞,容光煥發:
《小蘋果》《套馬杆》《荷塘月色》
中年男,光頭墨鏡大金鏈子:
《一人飲酒醉》《十年戎馬心孤單》《女人們你們聽好了》
中年女,老公出軌感情騙子:
《白狐》《愛情買賣》《香水有毒》
單身汪,矯情刻奇哭哭啼啼:
《演員》《曖昧》《你還要我怎樣》
御宅族,嬌喘福利甘之如飴:
《威風堂堂》《虎視眈眈》《帶槍出巡》
小青年,低調奢華有逼格:
《成都》《董小姐》《南山南》
老司機,一言不合開火車:
《老司機帶帶我》《小妹放屁拿大獎》《一炮打到你天亮》
小迷妹,我家idol樣樣好:
《Bad Girl》《致愛》《我是大主宰》
大寶貝,學習成績步步高:
《寵愛》《魔法城堡》《青春修鍊手冊》
一
很多人依然將聽音樂單純等同於「聽歌」
很多人依然將所有沒有人聲的音樂通通扔進「純音樂」的大筐里
很多人只懂得在KTV里用嗓子享受音樂,而不懂得在舞廳里用身體享受音樂,廣場舞除外
很多人覺得一首歌必須要有「高潮」——因此很多psychedelic、noise、prog在他們看來都不是音樂
很多人以歌詞判斷一首中文歌的好壞,但又覺得「聽英文歌就是聽個感覺,歌詞沒用」
很多人覺得音樂不分高低,因為他聽不出來周杰倫、羅大佑和鳳凰傳奇有什麼差別
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編曲,分不清抄襲、翻唱和採樣的區別
最後,最可怕的:很多人覺得盜版下載天經地義,根本不理解什麼叫版權
二
很多人覺得搖滾是世界上最反抗最牛逼的音樂,因為搖滾有搖滾精神
很多人覺得我聽古典音樂我最高雅,你們都是low b
很多人花幾萬、幾十萬購買器材,然後用這些高端器材來聽QQ音樂128KB的mp3
很多人認為流行音樂只是奇技淫巧,只有學院派古典音樂才是大雅
很多人自己理解不了噪音、前衛、實驗音樂的意義,就說熱愛這類音樂的人都是「裝逼」
就連高曉松都在一期曉說里說「死亡金屬黑金屬那就不叫音樂了,躁得沒法聽」
很多人順著所謂的「鄙視鏈」往上爬,一邊爬一邊對別人的口味指手畫腳
最後,最可怕的:很多人不關心音樂本身,只關心這種音樂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優越感
就沖著這一人我飲酒醉的普及程度就可見一斑了
我是歌手的觀眾評審算是我國流行音樂欣賞水平的985了。於是他們做了些什麼呢?
今年我歌常規賽用趙雷將tia淘汰。突圍賽神級歌曲《開往春天的地鐵》得了第六,淘汰邊緣嘛。
上屆我歌總決賽,容祖兒被中國搖滾半壁江山的垃圾淘汰。站著唱都跑調到九霄雲外的一幫人,竟然淘汰了能唱跳madley大氣都不喘的港樂天后。good job!
大眾對Jazz,古典的欣賞水平都不要提。畢竟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可以理解。
什麼時候聽音樂的人不再yy於情懷,不再攀比於逼格,欣賞水平什麼時候有救。取決於對自己欣賞之外的音樂風格接受度吧。
一些自詡愛好音樂的人還處於固步自封拿各自喜歡的風格互相攀比的思想狀態。
就別提普羅大眾了。
別說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迎接新事物,容納舊事物都是個問題。
這些心態轉變應該發生在我們討論審美之前。
所以現在就談音樂受眾的水平,太早了吧。
從零開始是沒問題的。
可怕的是現在是負的。不說小眾音樂能不能活下去,難道最關鍵的不是數字版權問題嗎?
我請專業詞人,編曲師,弦樂實錄,管弦樂團,最後,我,唱片公司,宣發都賠錢。
過去大陸民眾聽盜版磁帶,不擋著別人賣專輯聽正版。真正送終的是互聯網(港台賣正版的也給搞死了)。
大意轉宋柯個人的心談。
如果內容商,包括電影、電視,從商業體系中得到的收益比例,達不到40%的話,這個行業一定是不健康的。
中國的唱片行業,最高的時候就沒有到過15%。
但就是這個不到15%的商業利潤回報的行業,竟然也撐了20年。
這就到了什麼程度,是音樂的基本不重視,公眾對於這個國家有沒有音樂其實是無所謂的,所以也就談不上尊重音樂,也就無從去談版權保護
宋柯說自嘲道:「這鴨子我做好了真有人來吃,付完錢人家謝我,說這鴨子做得真好吃;做音樂做好了真沒用,沒人付你錢,還罵你。」
新人絕望的發現,他正常發專輯根本就活不下去。
音樂人都活不下去,還做音樂有個屁用。
我再說一遍:
我說的古典音樂不是高山流水和二泉映月!
貓和歌劇魅影是音樂劇!不是歌劇!
樂團指揮不只是個打拍子的人!
不是所有的古典音樂都叫交響樂!
長笛和葫蘆絲真的不是同一類樂器!
還有,不要一說到鋼琴曲你們就提克萊德曼好嗎。。。。音樂劇/古典音樂愛好者。因為身邊有共同愛好的人太少,我接觸的90%的同好都是知乎上結識,然後進一步發展到線下見面的。
後來我就乾脆建了一個公眾號,主要推送古典音樂和音樂劇,關注者中身邊的朋友家人幾乎沒有,目前粉絲數量接近900,並且絕大多數都是和我一樣的業餘愛好者,音樂學院出身的非常少,雖然樣本有點偏差,但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這個是我公眾號粉絲的省份排名
當時看完之後就不得不感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的確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文化氛圍也會相對濃厚。在我認識的同好之中,有70%-80%都是北京的同學。
如果具體到城市的話,是這樣
可以清晰得看出排名前列的城市沒有一個不是省會城市或者直轄市的,這個讓我想到之前有一個回答,大概意思就是看音樂會要去北上廣,這個是事實。。也因此北上廣的同學中喜歡古典音樂和音樂劇的人會多一些吧。
人們通過認識貝多芬莫扎特等音樂家是通過語文課本的途徑,多少人長大成人送兒子上學的時候都會給兒子講貝多芬莫扎特的故事了卻沒有聽過他們的作品,就這一事實就已經夠諷刺了。
大多數時候,你跟他說常識,他一臉懵逼,還覺得你在裝逼,不要問水平如何這樣的問題,有沒有水平都是個問題。不如跳舞
中國人民接受音樂的總體水平,自然是不高的。
中國目前最有市場的仍舊是芭樂類型,而且是很低級的:我愛你,你不愛我,我好難過,你真TM魂淡。
一點水平都沒有。
更不必說一些先進的音樂類型,我喜歡的搖滾,民樂在同齡人中都毫無市場,更不必說中老年人。
有水平的流行音樂,李宗盛,羅大佑,周杰倫大家接受的也只是童年,山丘,菊花台之類的歌曲,你問他亞細亞的孤兒,十二樓,爸我回來了他絕對沒聽說過。
晚上更理由
事實上全球老百姓都一樣
精緻,高逼格的音樂始終是小眾,但是國外的文化產業發展比我國要高,所以國外的聽眾所在的音樂氛圍和我國不同
我國由於文化產業受政治影響巨大,而且經濟發展是爆炸式的,文化產業跟不上步伐
我國的文化產業希望很大,以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小眾流派的聽眾的人數也許比一些小國家的人口還要多。。。。。
所以良好的音樂市場只是時間問題。
要提高音樂受眾的水平?先搞定以下幾件事:
1、小學音樂課不被語文數學老師QJ……
2、公共場所的相對密閉空間,沒有人用外放聽歌。
3、從小孩兒開始學習樂理、樂器。
4、報考藝術特長生或者院校,不是因為別無選擇或者僅僅為裝逼。
國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對文化消費行業帶來了極大的發展和機遇!
以下日常對話大概可以概括:
朋友: 我今晚要去看歌劇!膩害吧!
我: 哦哦哦好膩害,歌劇名字叫啥?
朋友: 歌劇院魅影!
它叫《歌劇院魅影》但它是音樂劇不是歌劇啊親!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上面的對話在我和不同的朋友間發生過至少三次我覺得大眾的聽歌習慣在慢慢進步
現在人們願意聽完整張專輯
而不像以前彩鈴時代跟風聽幾首hit主打
這應該和內地數字專輯市場的進步有一定關係
花錢買了一整張數字專輯,促使人們開始從專輯這個尺度去欣賞音樂
不論內容不論水平如何,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喂喂喂,就我一個人在誇,合適嘛
前天是我參加畢業畢業聚餐的日子,藝術學院院長發表講話,他只說了一個例子,有一位學姐從擺地攤到現在上海擁有3億人民幣的住所。這頓聚餐是音樂系的,院長本人也是個中國比較有名的歌唱家,她女兒還是茱莉亞畢業的。
音樂不如有錢
尚處於使用「歌」和「演唱會」指代一切音樂作品和表現形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樂迷?
※為什麼相較於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很多人更容易成為班得瑞、久石讓這類輕音樂的受眾?
※目前《洋蔥》誰的版本演繹得最好?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水平什麼樣?
※周杰倫的鋼琴水平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