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銀行來說,存款和保本類理財產品有哪些區別?

問題比較小白,不過不太理解,我們去銀行辦理存款的錢,和理財(保本類)的錢,對於銀行來說,不是一樣都可以拿去貸款給其他人嗎?


謝邀。
錢還是那個錢,起的都是一般等價物的作用,但是在銀行的賬面上,卻會存在區別:
存款,要受到存貸比限制,要向人行繳存款準備金,要考慮頭寸,要考慮流動性,之後才是考慮拿來做貸款;
保本類理財產品,一是銀行在發行的時候要佔用資本,二是其資金投向受到嚴格限制,只能專款專用投向國債啊票據之類的。


存款分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類型;保本型理財產品又可分為保本保證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兩種類型。二者雖然都是銀行的產品,且都能為投資人(儲戶)保證本金不受損失,並帶來一定收益,但其中的差別還是挺大的,二者的根本性質不同。可以從投資人(儲戶)和銀行兩個角度對他們的差別進行分析。

從投資人(儲戶)角度分析:
1、收益不同。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工農中建交和郵儲上浮到3.25%,其他行大部分上浮10%到3.3%。保本浮動收益性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較高,5%-8%甚至更高,但收益是存在不確定性的;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4%-5%或更高的水平,且一般高於定期存款利率。2、起點金額不同。存款起點金額要求很低,比如活期存款1元起存,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50元起存;而很多理財產品有5萬或更高的起點金額。3、流動性不同。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但拿不到定期的利息率);處於封閉期的理財產品一般是不能提前支取的。所以前者流動性更好。4、起息時間不同。存款在資金存入日就開始計息,算頭不算尾巴;理財產品會有一個募集期和兌付期,時間短則3、4天,長則7、8天,在這募集期間投資人放入的資金不計息,在兌付期資金被凍結,不能動,當然也不計息。5、靠譜性不同。定期存款完全根據儲戶的意願來支取;但對於理財產品,銀行有權利單方面提前終止,一般理財產品條款里都會說明。

從銀行自身角度分析:
1、吸收存款是表內業務,理財產品是表外業務,後者能讓銀行規避資本充足率監管。銀行吸收存款後,將其用來放貸或拆借等,構成了表內資產。表內資產需要計入資本充足率指標中的風險加權資產(資本充足率=銀行總資本/總的風險加權資產)。理財業務將銀行的表內資產轉移至表外,相當於降低了分母(風險加權資產),改變了銀行風險資產的構成,提高了資本充足率,使銀行更容易滿足監管的要求。此外,信貸類理財業務相當於將資金先轉移到表外,再放貸,規避了信貸規模調控政策,能夠達到增加信貸投放的作用。2、銀行吸收的存款受到存款準備金的限制。準備金放入央行,只有超過準備經以外的資金才能被銀行利用;而理財產品無此限制,募集多少使用多少。3、存款的使用受到存貸比指標的限制。貸款總額/存款總額*100%不能超過一定比例。理財產品無此限制。4、通過存款和理財獲得的資金投資的渠道不同。銀行吸收的存款只能用於發放貸款、同業拆借、購買央行票據等一些政策允許的項目,不能投資於股票、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而理財資金可以有更廣泛的投資渠道:有些理財資金是針對特定項目來募集的,可以直接投資到該項目;有些則可以投資到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


對銀行來說有不同,一是理財是通過其他渠道(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什麼的)經營業務,就是別人用它的業務資質為你撘路,不用管風險,也因此不用計入資產負債表,對於銀行這類注重資產質量的數據的企業表現來說,能夠優化資產質量數據表現,更容易符合銀監會的要求。
二是央行對銀行的存貸比有要求,也就是貸款數額占存款數額的比例要低於規定,也就是說存款只有部分能變成貸款,只有部分能夠放貸盈利,而全部存款都是要付利息的。而理財就等於把客戶所有繳存的錢都拿去放貸,而且是委託給其他渠道,風險轉嫁他人,自己除收益經營收入外還有管理費用的收入。


保本類或非保本類理財產品的資金都不能用於傳統意義上的貸款,這和存款還是有區別的。

理財產品的資金用途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對應特定項目,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就明確告知客戶,你的產品是用於什麼項目;一種是不對應特定項目,即有銀行統籌安排資金用途,包括投資信託計劃、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等,但不包括貸款。所以,銀行理財產品資金的對外投資,不在傳統意義上的貸款範圍之內,但實質也是類貸款業務,一般就被稱為影子銀行業務。

保本類理財產品根據收益類型也分為兩種:保收益和不保收益。保本保收益的產品,利率普遍高於存款,這類產品一般不提供給普通企業或個人(銀行成本太高),只提供給極少數高端客戶(通常又是風險偏好很保守的)。不保收益的產品,利率通常更高,不過從法律意義上是不保證收益水平的,以目前國內市場的環境,95%產品以上的收益銀行還是能確保的,風險較小。比這兩種更差的就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遵循高風險高收益原則,這類產品可能獲得甚至高達年化30%以上收益,相反也可能本金虧損到只剩30%。最近國內出現糾紛的理財產品基本都是這種。


一個哥們說得很對,表內表外的區別,我替他解釋一下:從銀行財務報表的角度來說,存款是銀行的負債,理財產品是受託管理的資產。

具體體現在權利與義務上的區別:

1.A客戶與B客戶在銀行的存款,在銀行看來沒有區別,都在銀行可統籌使用的資金池裡面。而理財產品A與理財產品B的資金,必須嚴格隔離,不許放在一個資金池裡面管理,與銀行自有資金更必須嚴格隔離。

2.客戶在銀行存100萬,銀行就負有100萬的債務,這個債務的金額是確定的,即本金加上約定的利息。客戶在銀行買了100萬理財產品,銀行只是替客戶按照約定的使用用途管理,客戶獲得的是投資收益權,而不是債權。既然是投資,那麼就會有風險,可能虧本,銀行沒有義務補償你的損失。

3.當客戶把100萬存到了銀行,銀行就獲得了100萬的資產,扣除存款準備金後,這100萬銀行可以用來放貸款、買債權、做投資、發工資,客戶無權干涉資金使用用途。當客戶買了100萬理財產品,銀行必須將這筆資金按照理財協議規定的用途進行投資,絕不允許挪為他用,否則就是違約,會面臨非常嚴厲的處罰和訴訟。

4.受到的監管不同,表內貸款佔用資本高;表外的資產在這方面松多了。

所以,即使存款和理財都是放貸款,理財的是指定的貸款,風險由投資者承擔;存款放的什麼貸款,銀行自己決定,風險由銀行承擔。

所謂保本,就是銀行給了個擔保而已,對銀行來說沒有本質區別。


對銀行來說 存款是負債 理財是中間業務 不是一個概念


理財資金是表外資金,不計入銀行存貸比,是不會用於發放企業貸款的 。
理財資金的投資去向一般是通過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方設立的資產管理產品。具體投資金融工具一般是:國債、金融債、中央銀行票據;高信用級別的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可分離交易的可轉債中的公司債部分;貨幣型證券投資基金、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


謝邀。

  • 答案中有好些高層們回答了理財產品的特點了,我就作為暫時還在櫃面工作的苦逼櫃員來補充一些小細節。順帶也算是為剛畢業出來有5W以上存款的年輕人提供一種不錯的理財方案。

  • 由於很多客戶就理財產品不熟悉或者因為之前買基金虧本嚴重,對理財產品都有一種畏懼感。這尤其體現在第一次和客戶做營銷的時候,很多時候他們寧可選擇利率低、時間長但自己熟悉的定期存款而不會去選擇周期短收益高的理財產品。怎麼說呢,都是前幾年基金鬧的。我真見過客戶2年前花了100W買基金結果前兩個月給他查了下只剩下20W+的事情·····包括我們自己內部買的基金都是虧本的。說句實話,能掙錢的基金我們自己早都買了,只有那種不怎麼掙錢的或者有的時候我們已經買過了才會介紹給你們買的。擦,這句話打完我都考慮要不要匿名回答了····

  • 但是,對於那些銀行自營的一些保本型理財產品我個人鄭重推薦。我把這類產品叫做「掛羊頭賣狗肉」。以理財產品之名,行短期定期存款之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央行定死了定期存款的利率,很低;而銀行又要吸引存款,吸引存款的根本條件就是高利率;在這種矛盾下,就產生了這些實際上是銀行推出的定期存款業務,但它必須得叫理財產品(否則違法),並且我們在櫃面營銷的時候即使知道它百分之百保本也不能和你說完全沒有風險,明文規定了。比如說農行推出的安心快線系列短期理財產品。這個系列的存期一般是30天到180天左右,但是它的年化收益率普遍有4%+,起點高的有5+!要知道定期一年的利率也就3.25。更重要的是它的存期很短!我個人建議,如果你的存款在5W-50W,你可以做這種類型的,保本,收益高。比你放定期收益高太多了。

以上。


瀉藥。
對於個人或企業來說,存款和理財產品根據自己的風險喜好以及預期收益權衡就好了。
而對於銀行來說,推出理財產品,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自身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是為了解決貸款的問題。下面簡單說一下貸款方面的問題。
貸款規模受到國家的政策導向和自身銀行存款規模的影響。根據各種原因,貸款的規模,貸款的投放方向等方面都會受到限制。可參考目前房地產行業。
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一些項目都會因為各種的考慮需要銀行提供資金的支持。由於理財產品在銀行系統內部的劃分屬於投資理財類,屬於表外業務,不受常規貸款的監管影響。因此在某些情況下銀行需要發行理財產品以完成客戶的融資需要。


保本是表內,不同銀行記錄的科目不一樣,但都是計在表內,非保本是表外


表內和表外的區別。


T T 被邀請很榮幸。
認真的說,理財產品,是銀行繞開監管,開展的有一定風險的表外業務,會大大影響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如果有一家銀行,它的理財產品資金流向是完全如產品所介紹的,我想這家銀行將會成為中國的富國。
對普通客戶來說,區別就不是很大了,保本型理財就是多了一個預期吧,收益可能高於保本收益率的預期。
= = 小櫃員坐井觀天,坐等大牛詳細介紹


居然有人邀請我回答,汗。首先我是風控部門的,對營銷部門的東西不專業。但基本道理知道:理財產品分保本和非保本型,普通點說就類似於基金,只不過它投資的領域偏向於風險較小的國債,級別比較高的央企發行的債,但有些也可能有股票、信託等組合,風險還是有的,只不過風險目前來說較低。理財產品說明說都會有風險提示的。存款么只要銀行不倒,就沒風險了。錢到銀行手裡,至於有沒有專款專用,還是拿去貸款,這個我還真不清楚。


理財沒有保本的。銀行也不例外。

不過的確存在低風險產品,風險近乎為零。比如:貨幣基金、大牌的信託。

所以,銀行宣傳資料上會說保本。合同上不會寫。

對於金融人士來說,只存在風險可控,或不可控。不存在有沒有風險。

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尋求最大的回報。

100萬以下,我一般放信用債。
100萬以上,放擔保債。
300萬以上,放抵押債。
股權也會放一點。

整體回報,年化10%;穩穩的幸福。


推薦閱讀:

一個不打算結婚的女人大概一生要存多少錢?
如何用保險保障自己的一生?
月薪 4000,如何理财?

TAG:銀行 | 個人理財 | 定期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