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幸使人早熟,幸福使人晚熟嗎?分享一下你的經歷?

對比朋友的境遇所感。


我覺得幸福反而會讓人更好的成熟。所謂不行讓人成熟是因為不幸帶來的不是成熟而是一種迴避和順應,他們只是用一種痛苦的方式去適應這個社會,自己毫無快樂和輕鬆而言。而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是放鬆的快樂的正常,他不會去扭曲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而是用一種自己的方式適應這個社會在社會中尋找自己的定位而不是用定位去定義自己。顯然是一種真成熟和偽成熟的問題


有的人,看別人摔倒,自己走路的時候就會繞過這個地方;
有的人,自己摔倒過了,下次還會走這條路。

成熟與否,並非取決於不幸或幸福,而是人本身的悟性。

有的人在經歷過貧窮和飢餓之後會努力的拼搏,為自己掙得未來。
有的人在經歷過貧窮和飢餓之後,只會積攢起對社會對他人的仇恨。


不幸不一定使人早熟,幸福也不一定使人晚熟。
經歷過苦難的人,有剛正不阿的,有樂善好施的,有卑躬屈膝的,有憤世嫉俗的,也有惡貫滿盈的;
幸福的人,相對較多些知恩圖報的(正如@ shawring 所說),也有樂於助人的,寬以待人的,走上邪路的相對較少。
這個沒有特例,所有人都有他們自己的「規律」。

所以「 不幸使人早熟,幸福使人晚熟」並不是普遍規律。

只能說,一個有正常善惡分辨能力的人,在經歷過苦難後,會更為成熟、寬容和淡泊。

至於成熟,可能主要還是一個自我認知能力的問題吧,對自我認識越清楚,對人生道路等問題看得越透徹,相對而言也就越成熟。


一、境遇不能決定是否幸福。
境遇是指經濟狀況和遭遇,這兩者都不是幸福與否的決定因素。大多數人生長於普通家庭(包括單親等較特殊家庭)中,家庭成員的心態、觀念直接影響著小孩,放在這裡可以說,決定了小孩能否幸福。
二、怎樣算成熟?
我覺得成熟是擁有完整的三觀(特別是世界觀,得宏大敞亮),清楚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功能,擁有獨立人格、自成一體,而不是指擁有在社會中磨出來了的交際、生活的技能。也就是其他答案中提到的成熟和偽成熟。似乎一般說到的「早熟」都是畸形的或者片面的,不是指真正的成熟。
三、我認為幸福的小孩成熟早。
幸福的小孩,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閱歷再豐富些,便足以了解世界的樣子,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然而不幸福的小孩眼中的世界是扭曲的,他們也許要走很多路才能感受世界的真實面目。


最後吐槽下,真正成熟的人其實不很多…


看造化

我家中途衰落,甚至非常的不堪,我也依然比較晚熟

朋友一直順風順水,懂事還是比我早


或者換個說法:你的環境和直接對你產生影響的事件是否及時合理


思想早熟的人不幸福,他們太早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晚熟的人相對幸福,他們看到的大都是積極陽光的一面。晚熟的閨密總是說早熟的我心理陰暗。


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乾淨。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張愛玲

Experienc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it is what you do with what happens to you.
你的經歷不取決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取決與你是怎樣面對事情的。
by Alders Huxley


我覺得不幸教會人很多,更重要的是教會人如何抓住幸福,在幸福中不要得意忘形,怎樣維持幸福。當然幸福也教會人們很多。但我覺得一個人前期經歷不幸要比後期經歷不幸更好,那時候年輕可以承受,有力改變,年輕時經歷的多了,打開了視野、思維。年老的時候還是以安穩幸福為好。


要看是在「痛中學」,還是在「愛中選」。結果怎樣看造化。


不幸帶來的不一定是早熟 可能是過早消極和冷漠

父親是老四 最小 我是獨孫
獨孫對長子(老二)是個利益威脅
四五歲那年 哮喘
本來說好老二和我媽帶我去上海看病的 父親由於另一個負責人正好已經請假 沒法請假
老二出發前突然說不方面 父親曠工陪我去看病
那晚正好報社出了大事故 父親丟了股份 從此至今都是小職工

初二的時候 奶奶咳了半年 一直沒去看 因為她在等自己的心頭肉--老二
老二當時惦記著爺爺的拆遷賠償
十年拆遷索賠中的苦痛不細說 經歷或了解過的人都懂
後來媽媽帶奶奶去看了 肺癌晚期
奶奶是長輩中最拎得清的 爺爺是.....
老二家很緊張 因為這病是我媽發現的 心虛
處處刁難 但是陪奶奶在醫院過夜的時候 又百般推脫
家裡都瞞著奶奶病情
由於做了穿刺 迅速惡化
很快奶奶出院在家休養了 人一天一天地不行
我天天晚上去陪奶奶說話 奶奶跟我講了很多 我感覺得出她隱隱約約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跟我講了很多 關於這個家裡的人到底怎麼去看待 她去了以後可能發生什麼(現在看來 她大都言中)還跟我說了很多(當時真的什麼世事都不懂)……老二無恥地要奶奶去寫遺囑關於分財產的
過了一段時間 期末了 便沒去 就在那幾天 奶奶去了 處理後事的那幾天看清了很多人的嘴臉 那幾天 由於各種無奈 爺爺以奶奶名義假簽一些協議 以便能給奶奶好好處理後事

其實那段時間 賠償的事已經差不多了 奶奶命苦 到死也沒趕上享一天福 跟著爺爺操勞了一輩子
老二把爺爺騙得很好 房子很快賠到了 爺爺順便暴富 也埋下了禍根
老三(女) 覺得以後財產分割的時候 自己作為女兒賠不到 於是慫恿老二和爺爺分裂 得到全部財產 然後自己分羹 老二本來就是個心狠手辣的人 原來那大頭已經問題不大 我原以為官司結束 於是可以全家幸福 只有奶奶突然離世的惋惜 沒想到自己人的紛爭馬上開始 很快自家人開始打官司 自家人打官司很蒼涼 全家人的名字 要麼在原告上 要麼就是在被告上 而且為了贏得官司 不測手段 本來一些港劇很誇張 而我真正面對的時候才發現實際要比電視劇還殘酷 誣陷我爸媽偷東西 自己跑去偷遺囑 打自己親爹 把他扭送精神病院什麼的

畢竟要扭曲真相 難度太大 在老二大勢已去的時候 老三倒戈 老二怒 襲擊了老三 上嘴唇變兩半
由於擺平了當地的XXXX 完全不承認 也沒群眾敢作證 醫藥費都自己掏 老三不是省油的燈 挑撥了很多矛盾出來

如果僅僅是這樣 也就僅僅是正義與邪惡的交鋒 而殘酷的生活就是 爺爺在奶奶死後濫交 年齡幾乎沒有4字開頭的 內心也扭曲狂妄起來 而父親 就在去年上半年出軌 父親一度精神崩潰 我媽人很好 所以有些婚姻不幸的人向她哭訴的時候 常跟她說 有錢有什麼用 我看你們兩口雖然過得艱苦 但是幸福啊 之類的話 父親的所作所為讓她。。。。私下搜集證據 企圖給父親翻案 卻給自己殘忍的事實

一直成績不錯 就在高三這年暴跌 未分科前考過年紀前50 高三跌出過兩百 裸考競賽省里拿過獎 如今對一本都沒把握 相比女友 父親國企高層 母親全職主婦 她內心單純善良 可能是因為她這份純真 我沒接受靠譜優異女(照同學說法 此女看上你簡直是她瞎了眼...)的追求 而去追了她 女友殷實的家境 母親將我成績下降歸罪於她自己的行為 讓我壓力更大 如今 離高考還有70幾天 但是依舊內心浮躁 不知何去何從


只有在經歷著不幸的同時有強大的自我領悟學習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才能使人前進和成長。總體來說,就是本身智商和情商只要有一樣是比較突出的都會讓不幸的經歷成為個人成長的契機。
——————————————
By the way, 智商的確會影響情商,因為當一件事你怎麼也想不通的時候,你是很難用一種恰當或者成熟的方式去面對或解決這件事的。


幸福讓人學會感恩。


境遇不好而早早成熟的人未必會感到不幸,有些人反倒會感謝生活的艱辛和波折,讓他們更自主的選擇自己想過的人生,也在未來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而境遇好的人也未必會晚熟,比如家庭的教育讓他可以比別人更多的,更全面的接觸社會不同面目;
如果果真是因為境遇好而晚熟,也未必就會感到幸福,因為somebody don"t get sth because they don"t know what they want .

總而言之早熟和晚熟,有時候時境遇的綜合結果,而人在其中對幸福感理解的差異,決定了他們是幸福或不幸。所以,我的意思是這句話本身邏輯就存在問題。


不管遇到什麼不幸,希望能保持著一顆赤誠之心。


不一定不幸就會早熟,幸福就會晚熟,也許也和基因遺傳有關,看面對事情的態度了,因人而異。。。


好了下面說一下自己的經歷

長篇預警!!!

我在上高中之前就是個典型的心靈雞湯崇拜者,感覺自己知道很多,別人都不理解我,天天在空間微博非主流,學習也沒有恆心和毅力,天天抽煙喝酒打架玩手機逃課,俗稱不良少女,甚至有次數學只考了8分,但幸運(我為什麼要用幸運??)的是初三最後的時候談戀愛和男朋友約定要上一個高中而努力了倆月,以及我是學美術的,所以算是一個捷徑?於是我的高中在一個寄宿制的美術學校上學。(痛苦的生活就要開始了)

這裡介紹一下我的學校吧,是一個職業性的美術高中,可以高考的那種,半軍事化管理,就是除非放假請病假別的情況是不準出校門,並且有嚴格的請銷假制度,必須有家長才可以開假條,一個月放兩天假,專業和文化都在學校學,相當嚴格但在嚴格的基礎上是個沒有用錢用人解決不了的問題的學校,所以掏了三萬塊錢我就去了。

當然從一個媽媽寵著爸爸慣著的不良少女,加上每天浪浪浪的玩了一個暑假之後,突然受到管制就強烈的不適應,為了轉學我做出了很多反抗措施,從軍訓開始,我找一個長的比較成熟朋友裝我的姨媽,然後我假裝胃不舒服鬧胃病要她帶我走,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學校軍訓就是為了別我們這些孩子的離家困難,除非非常嚴重不會讓走並且還是不是直系親屬,折騰到晚上十一點多又哭又鬧,也沒成功,當時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不死心的我開始自己聯繫學校,給自己不適應的借口是不羈放縱愛自由。

熬過20多天的軍訓+美術集訓後給了兩天的小假期緩衝後,開學了,那兩天假期爸爸媽媽碰巧又有事不在家是姥姥姥爺陪著我,更讓我覺得難過於是壓力和負面情緒充斥著我更加想轉學,學校是禁止帶手機的,在開學第三天我玩手機就被抓了,停課反省,因為當時想回家還頂撞了主任分分鐘就被處理回家了。

爸爸當時很生氣就罵我好多,我當時為了逼他們給我轉學於是離家出走了,三天,回家之後窩了一周最後還是不讓我轉,要去的那天我哭著喊著死都不去,媽媽給我跪下要我一定要去學校,我爸抓著我就打,我不服氣和我爸打了一架,那一陣甚至要自殺但最後下不去手變成了自殘,一度覺得以為得了抑鬱症,要走上人生的巔瘋了。

最後在父母的壓力下回了學校(其實是聽說那三萬退不回來←_←),但我還是不死心,加上壓力和不適應我開始鬧病,胃脹,扁條體化膿,於是請假回家輸液,那年我幾乎總往醫院跑,吃藥像吃飯一樣,加上抽煙和心理壓力所以扁條體一直處於紅腫化膿的狀態不調整心情是根本好不了的,我當時極度戀家回了家就不願意去學校,所以高一上半學期幾乎沒去學校,並且沒參加寒假的期末考試。

到了高一下學期有所好轉但還是抱著耗日子的心態,直到我考了倒數第三和又一次玩手機被抓以及當時的人際關係處理不好,而又一次的崩潰,語文老師一次深刻的教導讓我頓悟於是拚命學習考到了班裡20,對我來說很不錯了。

過了一個愉快的暑假,當然這些我的男朋友都不知道,奧對我們沒有考到一個高中,他也去了個軍事化管理寄宿學校。我是個不喜歡把生活中的困難告訴男朋友的人,也在那個暑假終於分了手,這段不美好的感情也讓我成熟了很多,因為整個過程我幾乎只有付出,而他的不成熟又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具體不說總之很累。(這裡提到前男友是因為我至今還喜歡他qwq,可能因為不甘心吧。。。)

這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成長,面對未來不知所措,迷茫,痛苦,這些之後終於雨過天晴的感覺,當然我不否認這些事情都是我很作所造成的,但對我來講確實是一種挫折,也是我與父母長久缺乏溝通和了解所造成的。

接下來就是我高二下學期因為參加學校舞蹈社的比賽逃微機課在畫室練舞又被發現玩手機,媽蛋這個學校有個非常操蛋的規定,三次記錄在案(因為老師不往學校報就不算,而我偏偏很幸運的每次都是主任!!!)就要開除,很明顯我觸到了這個雷區,當他媽我好不容易走上正軌以為生活無憂的時候又是當頭一棒,學校說要開除。

當我得知我要開除的這個消息我很確定我只有不到一分鐘是蒙逼的,之後就立馬開始想如果開除了怎麼辦,如果能回去又該怎樣,我自己其實也被這份冷靜嚇到了,後來的兩天,我在迷茫與查找相關資料和看宮崎駿中度過,當然這件事超出我的能力範圍我能做的只有等,我爸怎麼運作的我不知道,但煎熬了一周多,最終還是回了學校。

這件事是我的第二次成長,我所看得見的成長都來自挫折,這種成長很痛苦也很迅速,挫折讓我變得更加冷靜,以及面對問題想的更多,當然這次挫折也可以理解為我作,但這可能就是命吧,我並不後悔多次玩手機被抓(此處我在裝逼!!怎麼可能!!我很後悔不知道收斂點玩兒!每次都那麼光明正大而囂張!!)。


也慶幸自己是個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人,沒有被這些打倒還堅強的活著,並且承受著我這個年齡不該承受的帥氣(滾!),所以態度很重要啊!!不可以逃避問題,必須要面對,並且必須要活著,沒什麼比生命更加重要了。

比起回答問題我更主要是想要記錄一下自己這些對我很重要,並且鮮為人知的經歷,寫的過程中好多次眼淚都流下來了。

以及再說一個我朋友的例子吧

她的父母在她初三那年鬧離婚,她爸爸出軌了,因為關係非常好,所以她的迷茫不安難過痛苦都告訴了我,以及後來的蛻變我也都看在眼裡,(比如努力學習,渴望獨立)。


-----------------------------
綜上我是認為痛苦和挫折會使人成熟的更加迅速,但成長的過程也同樣非常痛苦,心裡承受能力不好的人可能會就此一蹶不振以及逃避成長。所以從辯證法來看事物是有兩面性的,並不是說挫折對於成長一定是好的,看你怎麼去使用了。

至於幸福中的成長對我來講超綱了啊我沒有體會過在幸福中突飛猛進的成長所以。。就不說了。。(′⊥`*)


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你們眼中的早熟,冒昧答題。
——
其實我覺得這句話並不對。
拿我說吧,單獨一個方向講,我算是有些小小的不幸:天生頑疾,做手術花了家裡不少錢,導致現在我們家還是和小康擦邊,我到現在走路姿勢依舊難看。
但從另一個方面說,我何其幸運:
我的父母很愛我,願意為我花錢治病;我的親戚很喜歡我,待我很好;我還從沒嘗過窮困潦倒的生活。
就是這樣,苦難給人的不是早熟,是厭世和冷漠。只有苦難和幸福並列,才能讓人嘗出生活的悲歡離合,心理才會因此而強大。
這是我的回答。
——
中學生,文筆不好,見諒。


我老公年幼不幸,一點也沒有早熟,比低齡人更幼稚不懂事。能讓人早熟的,是自己的領悟。並不是不幸。


覺得自己遠沒成熟,經歷了太多挫折,一直去逃避或者消極應對,迷茫!


看你怎麼定義「成熟」了


就看個人造化了,而且很多所謂的成熟都有貓膩。太抽象了,回答不下去,真要分析估計要花很大的筆墨,太多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文章了。


推薦閱讀:

我們生活在中國幸福嗎?
30歲以上女性是湊合呢?還是不停尋找自己真正另一半?
身處在幸福之中,卻總害怕失去這種幸福,這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讀完羅素的「幸福之路」一書,給你的最大的啟發是什麼?

TAG:心理學 | 成長 | 生活經歷 | 幸福 | 社會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