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在除世卿世祿制的有什麼樣阻力?都是怎麼解決的?
謝邀。
實際上商鞅變法對貴族集團的最大打擊是將軍功授爵這個特例推為制度性的常態,嚴格來說廢除的只是世卿制,而沒有廢除世祿制。
而更嚴格地來說,世卿制只是一種君權旁落的非常態,並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合乎禮法的制度。而秦國也並沒有強大的世卿集團,所以也談不上廢除世卿制。
世卿制就是卿相選拔由世祿的貴族把持,典型的就是晉國六卿、齊國國、高、田之類。而這些世襲貴族把持朝政的程度也各自不同,有的還真成了「世卿制」,有的只是接近世卿制而已。
而秦國則有個比較好的先天優勢,秦國分封的太晚了,並沒有形成一股可以抗衡公族勢力的世祿貴族。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就能大手一揮讓百里奚、蹇叔、丕豹這些「外國人」甚至「外國老屌絲」秉政,這是其他早已形成大小不同盤根錯節世祿貴族的諸侯國不能比的。
秦國還有個後天幸運,其他諸侯中的世祿貴族還有一些並非外姓,而是直接從公族中獨立出來的,譬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國高等等。但秦國從始至終,雖然公族成員也不例外地都秉承著世祿制延續,都有自己的封地,但卻沒有形成可以抗衡國君的勢力。這也許跟秦國禮樂制度整體落後於中原有關,但更可能的原因還是——太年輕、「癌細胞」還沒擴散。
然而就算是秦國相比其他諸侯國很年輕,世卿世祿的貴族在面對商鞅變法以軍功為唯一標準,廢除世卿的情況下,變法還是遭到了許多阻力,甚至打擊報復。
然並卵。
國君支持……
秦國國君的實力遠超貴族集團,貴族集團甚至是在有世卿制下都做不到世卿。翻遍秦國發展史,都找不到一個有世卿性質的家族……
而商鞅變法時反對變法的勢力代表人物呢。
甘龍,甘國公族後裔,西戎入侵時甘國滅亡,秦國建立後大概淪為破落戶的甘國公族後人加入秦國,但甘氏的崛起就是在甘龍擁立秦獻公時期,此前秦國的甘氏都沒有一個在史冊上有名字的人。秦國世祿貴族推舉出的抗衡商鞅變法的頭目,就是這樣一個基本上沒有多大根基的「暴發戶」,雖然在變法後,其後人甘茂又按照商鞅的規則以軍功再次躋身貴族,但總歸而言。秦國世祿貴族的頭目都這麼弱,拿什麼跟國君抗衡啊。
杜摯,杜國公族後裔,杜國在秦憲公時期被秦國吞併,此氏族應該就是在此時加入秦國。在杜摯之前,秦穆公時期有個大將叫杜回,或許就是此氏族先人。但很不幸,這也是一支世祿性質強而毫無世卿性質的氏族。當年和杜回作戰一起搞出「結草銜環」這個成語的魏顆也只是剛發家不到兩代的武夫,可過了這些年,魏家已經攫取了三分之一的晉國成為諸侯,而杜家卻一直默默無聞,甚至杜回和杜摯是否同為一個氏族都是不確定的事。
還有倆就是公族代表人物公子虔、公孫賈。能再可憐一點嗎?按照戰國時代的慣例,但凡有了封地,誰還會繼續叫公子某某、公孫某某?像秦武公的兒子公子白,後人都以白為氏了。秦孝公自己的兒子樗里疾,後人都以嚴為氏了。公子虔和公孫賈雖為公室,公子虔還是國君兄長……但都很不幸,他們都沒有任何跟商鞅背後的黑惡勢力秦孝公叫板的斤兩。
而至於商鞅之死,更多的原因還是功高震主,甚至商鞅自己已經被裂土封君成了新的世祿貴族。而秦惠文王也就順水推舟給守舊派賣個人情,拿商鞅的生命送給守舊派一個天大的人情,讓他們閉嘴繼續維持商鞅的制度……
這樣的買賣太值了。
軍功授爵到了「五大夫」這種較低級爵位即可「稅邑三百家」。
軍功授爵到了封君(列侯)的等級,就可視為世襲的「定身封」。
如穰侯:
謂穰侯曰:「為君慮封,若於除宋罪,重齊怒;須殘伐亂宋,德強齊,定身封。此亦百世之時也已。 」
如應侯:
「長為應侯,世世稱孤」
當然在秦國國君勢力本來就大,在經過商鞅變法打破貴族壟斷選舉的界限後,貴族勢力進一步變弱,所謂能世世稱孤的世祿封地還能不能維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典型例子還是商鞅,還沒傳下去就被國君借著守舊派的手奪回了。
守舊派啊守舊派,要是真有儒家興滅國繼絕世的理念,你幹嘛支持國君奪回商鞅的封地,你們這不自己砸自己的腳嘛!
本來官員的職位是世襲的,老爹的兒子也可以繼承老爹的官職,叫「續命」,你們這幫人真無聊,不是你們說的那個,是《西周史》82頁上的。
你這樣讓他們不能世襲,他們當然不高興了。
這是作業吧…
導致畫地為牢不能每次都能畫住對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