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盛唐氣象?


公元649年,李世民駕崩,在他的靈柩運往昭陵那一天,長安城外,舉世同悲。

漢人淚流滿面,而那些異族的使節們,則用他們自己民族的方式為「天可汗」送行,割發,劃面,傷耳,就在這個時候,一位高鼻深目的突厥人,從滿地鮮血中走出,不僅毀容自殘,而且懇求新皇李治,允許他自殺殉葬,為先皇守陵,做出了畢生之中,最像突厥人的一件事。

李治並沒有答應他,因為李世民死前明確立下遺囑,不許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為他殉葬,讓他們好好地活下去。

可是六年後,阿史那社爾還是死了,高宗下令,把他和貞觀年間歸附的其他13位外族君主,雕刻成石像模樣,樹立在昭陵墓道上,在現在已經確定身份的昭陵73座陪葬陵里,阿史那社爾的位置超越了李世勣、尉遲敬德、程咬金等貞觀朝著名人物,在眾武將里,埋在了離太宗最近的地方。

最終,他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這位突厥王子,一生飄零,直到遇到李世民,許他以重任,將親姐姐嫁給他,士為知己者死,從此阿史那社爾帶著一腔熱血,開始為大唐南征北戰,平高昌,破高句麗,滅薛延陀,貞觀21年,他率領唐軍征討龜茲,大破處月、處密部、占龜茲都城、大撥換城五座城邦、擊退西突厥於碎葉川西、虜龜茲國王和貴族,押于闐國王入長安。。。大唐的實力震動了中亞,700多城爭相歸附,疏勒、于闐、安國搶著犒軍。阿史那社爾在西域設「四軍鎮」,高調宣布「主權在唐」,400多年後,中原王朝的旗幟終於又一次飄揚在了大漠綠洲、天山雪嶺。

而這樣的異族將領,在當時的盛唐,還有許多許多。

沒有民族之分別,沒有相貌之區隔,沒有文化之偏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是唐人。大唐以廣闊的胸懷和海納百川的氣度接納他們,而他們也以大唐的前途與命運為己任,君以國士遇我,我必國士報之,所以肝腦塗地,捨生忘死而不悔。

泱泱大國,何以不興?

這就是盛唐氣象。


謝不邀,諸位(包括@張佳瑋 公子)所答都是錯的。盛唐氣象特指盛唐詩。


『氣象 』之語,故人論詩常有,如皎然《詩式》就說『氣象氤氳』。而著重提『盛唐氣象 』這個概念的,自嚴羽《滄浪詩話》始:

『迎旦東風騎蹇驢』, 決非盛唐人氣象,只似白樂天言語。

而他在《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更明確地說:

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雄厚,其不同如此。

古人論詩,多映象式評論,少有邏輯完備的論述,所以後人對於『盛唐氣象 』的具體所指有一定爭議。但結合時代特點與盛唐詩人的具體創作,不難理解嚴羽所說的雄壯、雄厚等特點,還有鮮活飽滿的藝術風格與審美趣味,也包括剛健、自然、清新等等不同的風格在內。陳伯海在《唐詩學引論》中有比較全面的概括:

風骨與興寄、聲律與辭章、興象與韻味,這是構成唐詩內在素質的幾個基本方面。這些要素彙集、組合在一起,呈現為唐詩的整體風貌,便叫做氣象。

時代的蓬勃、進取的精神、詩歌的漫長發展、唐人的審美取向與風貌……種種因素的結合,便在詩歌中呈現出大氣磅礴、酣暢淋漓的姿態。這樣的氣象包括了各種不同的具體風格與內容在內:既有壯美,也有柔美;既反映所處時代的剛強與力量,也反映社會的黑暗與弊端;既能呈現積極向上的樂觀,也能表現負面的傷感或悲慟。在詩人處,則如高棅《唐詩品彙》所說:

開元、天寶間,則有李翰林之飄逸,讀杜工部之沉鬱,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什麼是唐?唐是心胸和包容,因為開放而繁榮,因為強盛而包容。
胡餅好吃,葡萄酒好喝,西域樂舞優美,那就美滋滋地消受。天竺的佛法淵博,波斯的馬球好玩,胡人的袍子好看,那就大大方方地「拿來主義」,何必計較什麼「你的我的」 ,不存在啥心理障礙。
百川歸海,便有了敦煌的壁畫 ,有了唐三彩胡俑,有了大氣美觀的唐服。

因為強大,因為絕對的實力,因為文明跑道上遙遙領先的地位,就算有衝突矛盾,也不會小家子氣地拿文化當出氣筒。
「吐蕃剛和我們在河西幹了一仗,寧可長安遍地墳,不留一個吐蕃人!」
「我大唐將士浴血奮戰,你小子天天和胡姬眉來眼去,和胡商談笑風生,你是在資敵!」
「胡服胡舞是蠻夷之風,靡靡之音敗壞風氣,是華夏人就轉!」
千年後的某些荒唐事,那時大概不多,唐人心胸寬廣。

武則天被駱賓王《討武曌檄》罵得狗血淋頭,仍不忘誇他有才,恨不能為己所用,真有點曹阿瞞讀陳琳《討曹操檄》的味道。

滕王閣文藝茶話會上,王勃洋洋洒洒一篇雄文,搶了市委書記女婿的風頭,閻老首長惜才,讀了文章,不怒反喜,眾賓極歡而罷。

盛唐是文明的標杆,每個華人心中都有一個漢或唐,正如每個西人都有一個希臘或羅馬夢(雖然他們的祖先沒準就是給羅馬掘墳的蠻子),駝鈴跨越大漠,遣唐使冒著餵魚的風險,一波波來到長安。「唐風洋溢奈良城」,京都是微縮版的長安,原版唐刀和尺八被日本人恭恭敬敬地供著,N年後的日本使節面對明朝官員,仍得意洋洋(大言不慚)地自稱「人如上古人」「禮樂唐制度」。
好萊塢電影風靡全球,燈塔國是貪官權貴跑路的首選,全世界都是麥當勞和可口可樂,課堂上教的是美式發音,美國大兵全球布局。
那時的大唐也差不多吧,胡人的外交官、客商賴在長安不肯走,歸國遣唐使就是大熊貓的待遇,絲綢瓷器馳名海外,軍人們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大唐是沒有什麼精神某國人的,國家有缺點和陰暗,詩人在詩中也時不時借「漢皇」「武皇」罵罵當朝,哀嘆藥丸,但罵歸罵,心裡是深深以「唐人」為豪的,有股「胡無人,漢道昌」的霸氣,爾等小邦,我看不上。
文人是敢說敢幹的,「寧為百夫長,不為一書生」「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還沒有被酸腐氣浸染,沒有被醬缸泡軟,處於文明的青年時代。

他們也愛吹牛,李太白一會想廟堂高升,一會想步雲登仙,一會又想仗劍闖江湖,愛做夢,會做夢,有閑暇做夢,並描繪得有滋有味的年代,自是有一派氣象的。
理學尚未興起,沒有裹腳的陋習,審美還沒到殘山剩水、葬花落淚的地步,飛天壁畫超凡飄逸,美人不追求骨感和小腳,文人不自閉於清談和書齋,被尊為「天可汗」的皇帝也沒有把目光局限於華夷,大唐是世界的大唐,長安有儒道僧,有胡旋舞和龜茲樂,有猶太、拜火和基督。唐人是熱烈爽朗,敢愛敢恨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離別感性而不矯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年輕的精英憧憬著未來。「漢家持刃如霜雪,虜騎天寬無處逃」 河西人民有種,哪怕安史之後盛唐不再,都敢起義軍光復沙州,讓千里外的長安歡聲沸騰。

詩文不窮酸造作,它包羅萬象。寫朝堂,寫草野,寫邊塞,寫市井,寫古今。「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詩因此成為「唐史」。。。
盛唐是19世紀的不列顛,20世紀末的美利堅,是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曾創造過的最高峰,是文化的群體記憶,是中國人試圖複製和超越,長久追憶和懷念的一個夢。
這個夢已很遙遠,卻讓千年後的我們迷醉,原來人物可以這麼風流,歷史可以這麼精彩,一個時代可以如此驕傲、充實、豐富、鮮活、慷慨悲壯地存在過。


康國:臣烏勒伽言:臣是從天主普天皇帝下百萬里馬蹄下草土類奴。臣種族及諸胡國,舊來赤心向大國,不曾反叛,亦不侵損大國,為大國行裨益事。從三十五年來,每共大食賊斗戰,每年大發兵馬,不蒙天恩送兵救助,經今六年,被大食元率將異密屈底波領眾軍兵來此,共臣等斗戰,臣等大破賊徒。臣等兵士,亦大死損。為大食兵馬極多,臣等力不敵也。臣入城自固,乃被大食圍城,以三百拋車傍城三穿大坑,欲破臣等城國。伏乞天恩知委,送多少漢兵來此,救助臣苦難。其大食只合一百年強盛,今年合滿,如有漢兵來此,臣等必是破得大食。今謹獻好馬一、波斯駱駝一、馬婁二。如天恩茲澤,將賜臣物,請付臣下使人將來,冀無侵奪。

俱密: 「臣曾祖父叔兄弟等,舊來赤心向大國。今大食來侵,吐火羅及安國、石國、拔汗那國並屬大食。臣國內庫藏珍寶,及部落百姓物,並被大食徵稅將去。伏望天恩處分大食,令免臣國徵稅,臣等即得久長守把大國西門。伏乞照臨,臣之願也。」

安國: 臣臣篤薩波提言:臣是從天主領普天賢聖皇帝下百萬里草土類奴,在遠叉手,胡跪禮拜。天恩威相,如拜諸天。自有安國已來,臣種族相繼作王不絕,並軍兵等並赤心奉國。從此年來,被大食賊每年侵擾,國土不寧。伏乞天恩慈澤,救臣苦難,仍請敕下突厥施,令救臣等,臣即統領本國兵馬,計會翻破大食。伏乞天恩,依臣所請。今奉獻波斯馬婁二、拂菻綉氍毹一、鬱金香三十斤、生石蜜一百斤。臣今借紫訖,伏乞天恩賜一員三品官。又臣妻可敦奉進柘必大氍毹二、綉氍毹一,上皇后。如蒙天恩慈澤,請賜臣鞍轡器仗袍帶,及賜臣妻可敦衣裳妝粉。」

吐火羅: 奴身罪逆不孝,慈父身被大食統押。應徹天聰,頌奉天可汗進旨云:「大食欺侵,我即與你氣力。」奴身今被大食重稅,欺苦實深。若不得天可汗救活,奴身自活不得,國土必遭破散,求防守天可汗西門不得。伏望天可汗慈憫,與奴身多少氣力,使得活路。又承天可汗處分突厥施可汗云:「西頭事委你,即鬚髮兵除卻大食。」其事若實,望天可汗卻垂處分奴身,緣大食稅急,不求得好物奉進,望天可汗照之。所欲驅遣奴身,及須已西方物,並請處分奴身,一一頭戴,不敢怠慢。」

石國: 奴身千代已來,忠赤於國,只如突厥騎施可忠赤之日,部落安貼,後背天可汗,腳底火起。今突厥屬天可汗,在於西頭為患,唯有大食,莫逾突厥。伏乞天恩不棄突厥部落,打破大食,諸國自然安貼。」

曹國: 自臣祖宗以來向天可汗忠赤,嘗受徵發,望乞慈恩,將奴國土同為唐國小州,所須驅遣,奴身一心忠赤,為國征討。」

阿拉伯帝國,共計入貢唐朝四十一次,唐朝對阿拉伯帝國出使0次。

阿拉伯帝國分裂時代,波斯文獻《世界境域志》中,第一個介紹的國度不是波斯也不是阿拉伯,而是中國,並認為中國人是上古波斯最偉大的神話人物法理頓的後裔。


謝邀。

軍事上如何威震絕域、君王們如何雄姿英發,就不說了吧。

梁啟超先生說中國古代史書,多是帝王家傳。就這意思。

如果僅以開疆拓土、震懾異邦為榮,則左宗棠平定新疆為近古以來大事,但也不好說同治年是盛世吧?蒙古帝國拓地無數,可以說是盛世?似也未必。

宋岩先生論述認為,唐國土面積頂峰,是7世紀時,最多達到1076萬平方公里。

但開元盛世,卻是在8世紀,玄宗朝。國土面積沒那麼大了,玄宗朝的軍事成就未必有太宗高宗時期那麼偉大,實際上,玄宗朝初年還跟異域搞和親呢,不像貞觀朝是直接打。

但那是真盛世。

打得別人怕,不難。讓別人服,就不是單靠打了。

至於盛世氣象,更是自內而外散發的,是老百姓自己感覺到的,而非對手的敬畏散發出來的。


盛唐氣象,若以玄宗朝初年為範本,大概就是:

人民(注意是人民,而不只是君王),因為安全感過剩,得到了抬頭挺胸的自信吧。

杜甫寫開元盛世,也不寫絕域軍功。而是: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宮中聖人奏雲門,
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這些詞大家熟透了,覺得是套話。但還是說說吧。

小邑猶藏萬家室。

人口豐足,且相對集中。為什麼古代人口集中難得?因為古代城市不耕種,更多是消費手工業品。人口集中,說明有足夠的手工業品和農產品,大家也有閑錢消費,不會去逃荒。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民以食為天。有吃的自然要緊。稻米粟米都白,說明什麼?一成果豐碩,二稻米有精加工了。公私倉廩俱豐實,注意這個俱字。公家倉廩豐實,可能是征斂多。私家倉廩豐實呢?民間也有錢,而且說明公家不盤剝。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各色唐傳奇,都有旅行者的傳奇小說。唐朝旅行很熱鬧。

哪位說了:旅行代表什麼呢?

答:一,有閑錢。二,治安好。三,基建路況好——古代沒有車和高鐵,靠車馬驛站走的。

另一個記載:

「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
——鄭綮《開天傳信記》。

你路上掉了東西,有人給你撿回來。你走在路上,不用帶糧食,因為隨地都有供應。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天下朋友皆膠漆,讀唐詩的諸位都注意到了。賀知章對李白,杜甫對李白,李白對汪倫,李白對孟浩然,等等等等。

唐詩對朋友珍惜,但又很大氣。高適說「天下誰人不識君」。王勃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之間沒那麼哀戚磨嘰,氣象奮發,看得很遠。

聖人奏雲門?玄宗朝,貴族也愛音樂啊,也親自演奏啊,也很懂得與民同樂啊。


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一百多年太平時節,大家被慣舒服了。

知道太平多難得么?宋仁宗死時,遼國人都哭,所謂「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遼道宗耶律洪基——嗯,蕭峰的結拜大哥——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四十二年不打仗就值得哭一哭。盛唐可是百多年沒有大災變,沒有大分裂。高宗、哲宗、睿宗和則天大帝當然也亂過一陣,但多是宮廷政變,老百姓沒吃太大的虧。


盛唐氣象,發之於詩歌,是超逸宏偉開闊。發之於文化,是兼容並包,萬川入海。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萬國來朝,皆能為我用。高仙芝、哥舒翰、李光弼、黑齒常之——這些都不是漢人。

這種兼容並包的根基是什麼呢?

持久的平衡,與,安全感

軍事上成功,不難。中國歷代許多朝,都有過軍事上的對外輝煌。打贏了,把別人打趴下了,厲害厲害。

但軍事上的成功之後,能持續令周遭服氣的,是上軌道的政治和經濟,對周邊的鎮撫,是相對開明的統治和制度。

玄宗朝與周邊和親後,張九齡建議玄宗:將中央幹部外調訓練行政,將地方幹部升進中央,使互通有無。裁剪員外官,精簡機構。打壓權貴。看:那時類似的條例是可以直接上奏並得到許可的,而不會被派系之爭摧毀。

一朝的精神氣魄,不是憑空而來的。

平衡,安全感,豐足,開明,安全。而且得保持久一點。

久而久之,人民太平慣了,有吃有喝有玩。文化人也有氣象,有風範,敢旅行,敢玩,敢吃,敢喝,敢說話。於是抬頭挺胸。長安城裡都是外國人,不怕不怕。抬頭挺胸,這裡是大唐朝嘛。

從根子上說,這種泰然自若、登高望遠的氣象,就來自安全感

這就是盛唐氣象了。


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8: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0: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1: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12: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1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14: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1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1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就是盛唐氣象,只屬於那個時代的詩歌。


說起盛唐氣象,就不得不說唐詩;說起唐詩,就不得不說李白。

大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詔進宮,玄宗降輦步迎,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經歷了三十年的開元之治,大唐國勢空前強盛,疆土縱橫萬里,遠邁漢朝,玄宗認為天下大事已定,是到了享受盛世輝煌的時候了,遂改元天寶。

初見李白,玄宗喜愛非常,問其天下事,皆對答如流,玄宗愛才,命其陪侍左右,寫詩作樂。

花間忽聞嬌吟聲,若音似是夢中人,

雲翻願化春作雨,卻見君王草木深。

貴妃很欣賞李白的詩詞才華,時值牡丹盛開之季,興慶池下,玄宗攜貴妃同賞牡丹,詔李白作詩應景,李白遂作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樂詞三首,以花襯人,以人映花,托古言今,喻人於景,當時就為玄宗和貴妃讚賞。

然花間艷詞非李白所好,江山縱橫才是平生之志,滿腔抱負無處施展,現如今也只能借酒消愁,忘卻平生不快事。

李白漸漸變得沉淪起來,和同僚的關係也越來越差,常常因為喝的大醉而耽於公事。

大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朝廷徹底消滅了後突厥汗國,朔方節度使王忠嗣得勝回朝,長安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李白在酩酊大醉中被人架到了宴席上。

主持這次宴席的是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劍這個成語就是說他的,李林甫這個人自己沒有什麼才能,卻特別嫉恨那些有才能的人,他整日鑽研權謀之術,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陷害了不少忠良。

對於李白的才華,他早已嫉恨在心,另一方面,李白那種孤傲、蔑視權貴的性格也從來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更可恨的是,李白竟然還跟自己的女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看到李白大醉的樣子,李林甫就想捉弄一下李白,世人皆知李白好喝酒,酒後詩興大發能出佳作,李林甫就讓李白當著所有人的面作詩一首,以試傳言虛實。

李白看著滿座的群臣諂媚皇上的那種神情,又看到國色佳麗貴妃和寵宦高力士像螻蟻一樣卧在皇上身旁,再看看自己現在頹廢的樣子,又回想起曾在揚州那些瀟洒快活的日子,連手中握著的筆,似乎都因為自己曲意逢迎而在嘲笑自己。

一時間李白悲從中來,化作一股力量凝在筆尖,寫下了那篇曠世名作:

高力國佳身似蟻,群臣諂笑嬉如蚍,

長安不若揚州夢,曲迎歌賦筆覷之。

李白此詩一出,群座無人敢吱聲,卻看玄宗臉色已變得很低沉,大家都在等著皇上發話。

李林甫又不忘上前再問,詩名如何?

就叫「逸塞」吧,李白答道。

李林甫道:「逸塞逸塞,逸出塞外,今塞北突厥已被平定,李白你謗譏貴妃,又藐視群臣,現又想逃逸塞外,你到底是何居心?請皇上治李白大逆不道之罪。」

李白禍從口出,李林甫又咄咄相逼,大家都為李白捏了一把汗。

這時玄宗皇帝起身,走到李白身旁,看著這個昔日為自己和貴妃寫詩作賦的翰林,如今竟頹廢成了這般模樣,也就不再計較剛才他說的那些話了。

數日後,玄宗皇帝便讓李白離開了長安,並給他發了一筆遣散費,歷史上稱之為賜金放還。

李白氣勢磅礴的詩詞才華,配上玄宗皇帝寬宏的胸襟,我想這就是盛唐氣象吧。

-

--

公眾號:呵呵的小書屋


很多人都答了開元和貞觀的盛世,但盛唐時期的時間劃分有史學界和文學界兩種。文學上是單指唐玄宗開元年間,這一時期詩歌發展繁榮,具有「即筆力雄壯,又氣象濃厚」的特徵,史學上指從高宗到肅宗的這段「安史之亂」前夕的大唐繁榮景象。所以盛唐氣息既指盛世,也指盛唐詩歌。

什麼是盛唐氣象?為什麼令人心嚮往之? 因為這裡有雄才大略,勤勉為政的明君聖主;卓爾不群,治國濟世的誠世良臣;鞭撻四海,蕩平八荒的蓋世武勛。這裡還有玄奘的大漠孤影,千里朝聖;有李靖的北擊突厥,西征吐蕃;馬周的股肱之寄,誠在忠良;戴胄的鐵面執法,兩袖清風;長孫皇后的明禮識體,撰寫《女則》;文成公主的遠嫁吐蕃,入藏傳教;候君集的刀收高昌,橫跨西域;武則天的紅妝當國,女子奇志;在這裡文臣犯言直諫,不惜觸怒龍顏;武將開疆擴土,不惜馬革裹屍。

貞觀四年,李靖領兵十萬大破東突厥,西北部民族請李世民為「天可汗」,是年,全國豐收,判死刑者僅為29人,兩年後貞觀六年死刑犯增至兩百九十多人,李世民恩准犯人回家料理後事,秋後問斬,待到次年兩百九十多人全部歸來,無一人逃亡。將死之人尚能如此,這盛世可想而知。當時的社會基本可算是糧滿倉,天下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河清海晏,四海昇平。

貞觀十七年外交使節七品小吏王玄策奉旨出使印度,受到了印度戒日王方面的高度禮遇。貞觀二十二年奉唐玄宗之命王玄策第二次踏上了他的訪印之旅,也是這一年親唐政權戒日王被另一個對唐帝國不感冒的政權帝那伏帝國王阿羅那順所取代。等王玄策一行抵達印度時並出現沒有想像中的夾道歡迎,有的只是刀槍劍戟,五花大綁,就這樣王玄策不明就裡的被印度人擄走,可最終憑藉著自己的機智得以逃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正常人想到的肯定是回到祖國稟明皇帝,可是王玄澤害怕李世民追究責任而沒有選擇回朝。前方縱有艱難險阻,縱有性命之危,為了大唐的榮耀,生活從無苟且!於是他開始了他的「一人滅一國」的傳奇冒險。他以大唐帝國的名義像周邊唐朝藩國借兵,募的軍士萬餘人,而後率兵出師印度找阿羅那順報仇,最終經過多次戰鬥取得了俘虜阿羅那順及其子民萬餘人,佔領村莊五百餘個的驕人戰績!以一種傳奇強者的姿態結束了這次不尋常的訪印之旅。王玄策的經歷又何嘗不能說明大唐之強盛,人民之自信呢?

作為中國對外軍事戰爭最多的王朝,軍事上無疑是猛的前無古人,可謂是「漢家兵馬如日月,大唐軍威掃亞洲」,西征吐蕃,掃平西域三十六國,然後又和阿拉伯人懟上了,徵調數十萬大軍跑到人家地盤上打了一架然後回去了。東平高句麗,聯合棒子把人家給打得滅國,南擊南詔(可惜沒打贏。。。),北滅突厥還俘虜了人家的頡利可汗。把四方「友鄰」打了個遍,(什麼高昌,回鶻,龜茲,百濟,新羅,東突厥,西突厥,契丹,大食,吐谷渾,勃律等等,這些國家挨個被大唐軍隊問候了個遍),打出來1260萬平方公里的力諾大王朝,天子被四方諸夷尊為「天可汗」!

經濟方面重視農業發展,輕徭薄賦,人民生活富裕,減輕了人們南北朝以來的生活負擔,農業生產工具有了極大的改進,出現了曲轅犁和筒車,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手工業方面,出現了越窯青瓷,刑窯白瓷和唐三彩等製作工藝高超的精美瓷器。而且當時唐朝極大的兼容外來民族,於異邦通商,外來商人眾多,所以商業極度繁榮,出現了很多人口眾多的大型城市。「大有胡氣」的唐朝得到了外邦極大的認同,很多外國的國王,王子在唐朝來了就不想回去了,甚至連死後也希望葬在大唐的領土上。日本也多次派遣使團來唐朝進行全方位的學習,最後又全面的依唐朝制度自上而下的進行了改革,是曰「大化革新」。

文化上的發展多元化,武則天為打壓關隴貴族的勢力,大行科舉之風為寒門子弟入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也奠定了往後千百年的下層取仕途徑。詩歌方面,盛唐詩歌尤為出彩,被譽為「黃金時代」一時間大師倍出,群星璀璨。而且佛教在唐朝開始興盛繁榮,出現了佛學的中國化,從而也影響到了一個時期的壁畫特點。

講真,如果夢回大唐,盛唐氣息無處不在。


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鐵馬。

閱盡千古風流,獨佔萬世瀟洒。

——白玉《太宗圖》


我從詩歌角度來說一下。
唐以前,詩史很長了。但自詩騷以來,漢樂府,十九首三曹,張華,六朝子山等,你找得到幾首詩不蒼涼不壓抑的。那是一個人命如野草的時代啊。
大唐出現,國力空前強盛, 生產力高度發達。詩人們怎麼能不慷慨激昂。
那真的是千年不遇的盛世啊。
要之,什麼樣的時代,才有什麼樣的詩人。

補——
有人提到劉邦,說幾句。
劉沒當皇帝,愁。當皇帝了,還愁。位置決定。在故鄉曰,遊子悲故鄉。他永遠回不去了。說起來,劉是有詩心的。這麼蒼涼兼霸氣的大概也只有帝王能寫了。但與唐詩的青春高亢不同,後一特質是唐詩僅有的。


在正式答題之前,首先貼幾個很好玩的問題——

機場接機日本留學生需要注意些什麼? - 知乎(題目題主改過很多次了)

題主詢問來日本的留學生接機,需要注意什麼,並且感覺有點緊張。而下面大多數的回答都是在教題主如何用日文表達一些日本年輕人關心的問題。

當時總是感覺有點彆扭,後來才反應過來,日本學生來中國留學,你為什麼不說中文?況且為什麼要「緊張」?

最起碼我們知道,赴日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中,可真沒幾個有會中文的日本人來接機並感覺緊張這樣的「待遇」,「在日本請說日文,日文不好用英語」是個基本的常識。知乎有個問題說中國的崇洋媚外到了什麼程度,當時覺得這個問題也算是個很好的範例了,在這裡並不想批判這個題主,這種事情如果在當年放在我身上,我也會有相同的擔憂,所以我們不得不發現,有些東西確實是這百年來烙在骨子裡的。

不過我在這裡想說的,還不僅僅是這麼個情況,其實如今在各大輿論場大行其道的煽動性極強的民族主義,從某種程度來說,才是真真正正的民族自卑,或者說崇洋媚外吧。

我們來看幾個也是知乎的問題——

中餐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比得過法餐嗎? - 知乎中國人為什麼沒有發明出壽司? - 知乎

  • 這兩個問題的答主 @魑魅魍魎 以及 @在貴州吃臘肉 已經是知乎臭名昭著的煽動分子了,這批人也是吃極端民族主義這碗飯的,所以在這裡也不想砸人家的飯碗,相關的反對答案也說的都差不多了。

不過這兩位的觀點在目前極端民族思想裡面是極有代表性的,就比如「中國人是高檔民族,才不會吃什麼生食」,「日本是『矮黑人』,文明低於『O3華夏人』」等漢特勒思想。

  • 也不知道這位自稱博士的貴州臘肉答主中學有沒有學過辛棄疾的「休說鱸魚堪膾、季鷹歸未」,知不知道這個膾就是生魚片,所以作為一個天天號稱中國文化優秀的人來說,你基礎知識是不過關的。

而另一位的核心思想就是何新一派,如——「希臘文化都是歐洲人偽造的」「埃及金字塔是混凝土弄得」「中國文化是上天選中的,5000年來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

  • 也不知道這位自稱建築師的魑魅答主,知不知道希臘作為埃及文化一個重要的衍生部分,是世界史尤其是建築史不可缺少的一環,但他終究是個次生文明。而埃及金字塔雖然看著雄偉,但原則上和中國早期文明的夯土堆異曲同工,不過是個堆土堆的象徵性建築,只不過我們因為氣候原因沒保住等等。所以作為一個建築師,論證東方文化的輝煌和「優越性」,你的基礎常識也是不過關的。

其實要不是這100年來的文化自卑,這一類的妖魔鬼怪是沒有那麼大市場的,更不會以自己那些通篇胡說八道的答案在點贊量上壓過大多數考據的優秀回答,成為熱捧的對象,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中國中,這一類思想的市場也開始越來越大。

  • 什麼是盛唐氣象?換句話說,還真是一帶一路。

綿延在絲綢之路的一個個綠洲上的駝隊,異域的商人帶著波斯的毛毯;

莫高窟里的極樂世界、高聳的藻井;

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旁,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長安城的朱雀大路的盡頭,是雄偉的太極殿,布哈拉的粟特商左轉奔向西市,那邊還有北方草原來的回鶻客,幾人整理塵土,登在閣樓上,看著北方武后正在修建的大明宮,南方的大雁塔。

高宗李治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在明堂中看著自稱昭武九姓的大鼻子叔叔的朝貢,這裡借用一下 @關毛 回答里的引用的玄宗時期中亞國家的請討大食(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表——要知道這些國家看著名字都挺鄉土的,其實康國就是中亞大國撒馬爾罕,安國就是布哈拉,石國就是塔什干,現在你在地圖上中亞那些斯坦里都能看見,這些粟特白人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也都紛紛和漢地攀關係。

而在北方,突厥被滅後的回鶻聯盟,在盛唐期間和唐關係幾乎是一條褲子,對於同樣屬於廣義突厥的老對手薛延陀,回鶻首領吐迷度表示——

「延陀不事大國,以自取亡,其下麕駭鳥散,不知所之。今各有分地,願歸命天子,請置唐官。」

後來在唐的幫助下,薛延陀被滅,吐迷度的忠心就已經表到天上去了——

「生荒陋地,歸身聖化,天至尊賜官爵,與為百姓,依唐若父母然。請於回紇、突厥部治大塗,號『參天至尊道』,世為唐臣。」

這是一種絕對的王道才能達到的效果,在唐朝衰落後,回鶻被西北小部落黠戛斯(吉爾吉斯)幹掉,主力核心從北方草原跑到了現在的新疆,也就成了現在混血的維吾爾族的主要源頭了。

唐朝對於安西、北庭都護府的控制,和後來明清自我意淫一般的萬國來朝完全不同,唐朝應對邊疆叛亂時的很大力量都是周邊小國,小國一方面因為國力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大家都歸順唐,你挑出來炸刺,那也就沒法這這片混了,所以這種李治時期開始的「天皇」號令,那是實實在在的有用的。

  • 而在東北方向,唐和如今朝鮮半島的南部小國新羅達成協定,要滅到盤踞在東北地區的大國高句麗,新羅的主體民族自稱「辰韓」,也就是現在韓國的直系祖先,而高句麗的主體民族卻和後來強行給自己扣上「高麗」帽子的韓人不一樣,是一個叫做「扶余」的東北民族,包括我以前也寫過,這個民族和日本人的淵源可能很深,不過後來被那個貴州吃臘肉給玩壞了。

隋煬帝的時候打過一次高句麗,最後被吊打。唐軍卻在這場戰役中雪恥,導致了從東漢一直存續到唐400年的高句麗被滅國,扶餘人也就此被滅族,融入到了漢人、韓人以及東北山林中的民族靺鞨(女真先祖)中去了,至此東北地區成為了唐的安東都護府,而那個半島在唐的授意下,也就基本成為了韓人的天下,一直存續到今天。

不久之後靺鞨人在東北地區建立的著名國家渤海國,全面推行唐朝文化,被稱為「海東盛國」,如今哈工大在復原渤海國建築的工程中,仍然時參照目前留存的晚唐建築佛光寺大殿,而這個渤海國成為了東北歷史上絕無僅有,甚至BUG一樣的輝煌存在,也造就了後來契丹、以及同族的金的崛起。

倭國在唐滅高句麗的戰爭中,派出了大量軍隊支援,最後白江口之戰被打得極其慘,日本從此更是堅定不移,雖千萬人死於風浪,仍然大量派遣遣唐使,最後開始推行全面唐化,比明治維新有過之而無不及。

  • 而在這場戰爭中,主力將軍是突厥重要組成部分契苾部落的契苾何力。而後來幫著唐朝經營西域,甚至和新興的,向東擴張的阿拉伯帝國打了一場怛羅斯之戰的主力將軍,就是高句麗人高仙芝

盛唐氣象,是一種徹徹底底的包容,唐人並不誇大文化差異和種族界限,隋唐都源於北朝的鮮卑、漢混合集團關隴豪族,胡人服裝、文化以及制度都對帝國有著巨大影響,唐在不斷文化輸出、同化的同時,大量的吸取中亞、西亞、歐洲的優秀的一切以及人才,從不怕「丟失了傳統」。其實如果說弘揚中國傳統,那麼我們的傳統正是革新和吸收,這從巨大的青銅器、車馬、墓室的拱券,都能可見一斑。

而這種包容,是源自對自己文化骨髓中的自信,源自對望著大漠孤煙直,戍邊的將士們的自信,源自舉大國之力經營亞歐大陸,經營帕米爾的絲綢之路的自信。

盛唐的法制,繼承了北朝齊的制度,其實在中國法制史上,一個被很多人無視的「胡化政權」北齊,卻是中國中期最重要的法制源頭,其「最高法院」大理寺制度,也一直流傳了下去,唐律令完善,在那個時代竟然也出現了路不拾遺,唐傳奇文極其風行,驛站、公路暢通,江南地區和中亞綠洲連成一片,那種夢幻感也是只有這片土地能帶來的。尤其是在法制上,一個神奇的「化外人原則」,是少有幾個民族能做到的,那就是外國外族人犯法,按其出身地法律進行判決,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肯定看不下去這個,殊不知就算當今刑法空間效力中,也存在「屬人原則、普遍原則」這兩種,但是真正能實施下去,除了真正的實力自信別無他法。

  • 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們現在是不是最好的時代,也沒法評價「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宏觀話題,但是我總覺得,如果一個國家能夠真正的以發展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傳統,不妄自菲薄,也不以那點漏洞百出的東西,以煽動性的極端民族感來遮掩自己的自卑,來挑動沒安全感的發展中國家的人民,在這片土地上也做出自己的復興而不是復古。

或許在前所未有的敵人出現的時候,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能看一看盛唐,回到那個站在亞歐大陸中心帕米爾高原上的大國,以真正的實力以及友善,在陸權上突破海洋虎視眈眈的鯊魚們的封鎖。

布哈拉的清晨,我們站在如翚斯飛的挑檐上,看著海東渤海國巨大的斗栱。

這個就是盛唐氣象吧。

以上,語無倫次,不知所言。


天寶年間,有一個長安城平康坊的老翁,親口告訴我,有很多低級、醜惡、骯髒的胡人,來長安城裡騙吃騙喝,還有美女倒貼,每天喝蒲桃酒,吃鯉魚尾,夜夜做新郎,太舒服了。
我對這個老翁說,這是因為長安城乃是普天之下最繁華的城市,有很多高門第的小姐,她們富有同情心,善良單純。長安城外的各道,有很多胡人、羌人,他們賴在大唐,假裝自己仰慕大唐文化,實則是騙漢家小姐和他們上床,為他們生孩子。
這個老翁告訴我,以前他奏雅樂,有很多漢家少年郎與他相和,但現在他的雅樂幾乎沒人聽了。長安城裡充斥著低級惡臭的胡樂,我對他說,這正是當今皇帝造成的。
我親眼看到一個漢家高門大姓的小姐,據說是清河崔氏,在酒肆被一個醜陋、低級、渾身體毛、臭烘烘的黑皮崑崙奴摟住,邊舌吻邊把手伸進襦裙里,小姐臉紅了,又很配合地用嘴從夜光杯里渡酒給崑崙奴喝。我不敢說什麼,悄悄的走了。


明代胡應麟《詩藪》內編卷四評其《次北固山下》云:「盛唐句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唐句如『風兼殘雪起,河帶斷冰流』,晚唐句如『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皆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斬然。故知文章關氣運,非人力。」


吳道子的畫,李白的詩,李龜年的曲。


並不同意@張佳瑋 張公子的話這次看起來很「白左」,甚至「很傻很天真」

盛唐氣象,簡言之,就是胡蘿蔔+大棒。張公子的高贊答案對功勛卓著灑滿鮮血的大棒輕描淡寫,對大棒呵護下的胡蘿蔔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情懷。

對不起,現實是殘酷的,胡蘿蔔和大棒,缺一不可,誰也不比誰更重要,至於先後,則是要先有大棒,再談胡蘿蔔。

分割線

---------------------------------------------------------------------------------------------------------------------------

盛唐氣象,能稱之氣象,要足夠恢弘,也要足夠持久。


從630AD生擒頡利可汗到755AD的漁陽鼙鼓動地來,這一又四分之一世紀中,唐帝國都是整個廣義東亞(其地域概念基本等同於東亞、東南亞、北亞、中亞,基本等同於美國「亞裔」的族群範圍,也是歷史上中華文明體系所能影響到的最大外延)的霸主,甚至是名義共主。

這一切,首先建立在強大的軍事能力基礎上。事實上,放眼整個廣義東亞,從天下英雄寞能當的虎牢之戰(620AD)打掉竇建德十幾萬整備的河北農民軍和王世充的百戰江淮精銳,到令人扼腕的潼關之戰(755AD)損失了河西隴右的精銳勤王軍,期間135年,整個「天下」(廣義東亞)沒有任何足以正面抗衡唐帝國的軍事力量。便橋之盟,也不過是趁亂摘桃未果,670AD四鎮陷落也不過是遠不能顧。這樣的軍事巔峰期,其實在人類歷史上,都是較長的。

軍事霸權,是政治霸權的基礎,是經濟霸權的保障。


盛唐氣象,就是軍事、政治、經濟三方面的巔峰,以及三座大山之下,自然生出的生機盎然的人文盛世,吞吐著自信,透漏著雄心。

詩酒田園的背後,必然是金戈鐵馬,其差別只在於,是拓僵邊塞,還是鎮江守淮。


一種深深浸潤於骨子裡的平和自信。

這自信,閃露於雄渾博大、超逸深遠的風骨。

正是因為這份自信,盛唐才不似秦「收天下之兵聚於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更不似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定思想之正統於一尊。

因為浸潤於骨子裡深深的自信,盛唐不以突厥亡我之心不死的心思,揣度天下人;更不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策略維護社會穩定。因為這份自信,盛唐不會刻意引導百姓去說出幸福,但百姓卻也安居樂業,國富民殷;也不會選擇性忘記歷史的某一節或刻意地強調過去的某一段,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是非分明且勇於承認。

這自信,體現在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氣魄。

長城,已然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可巍巍大唐,這華夏文明的傑出時代,卻是唯一一個不築牆以防外患的中原王朝。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觀念深入人心,夷夏之防,始於三代。但說到底,這還是不自信的表現,憑籍一堵牆橫亘於中外交流的通道上,防不住匈奴,遮得確是百姓的眼睛。究地不過是築牆人掩耳盜鈴的心理安慰罷了。

因為自信,盛唐大開國門,接納世界各地的使者、移民、風俗、思想,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以致形成四海誠服,萬國來朝的氣象。但這盛唐的自信,盛在胸懷而不在凌人之盛氣。無論大國小邦一視同仁,美人之美,尊重國格。如此自信,以致平和之境。如風行水上,波瀾不驚。

這自信,彰顯於個性發展、人性張揚的精神。

盛唐的自信,自信到國家容得下異類,社會容得下奇葩。賀知章長安初遇太白,以金龜換酒,這份超逸洒脫源於骨子裡的自信。李太白酒入豪腸,天子呼來亦不上船,他朝媚骨文人是仿效不來的。

能同時容得下「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張旭狂放不羈的草書,與莊重嚴整而凜然不可犯之顏真卿的楷書,也只有盛唐。這份雍容自信同樣體現在吳道子的畫、李龜年的曲、公孫大娘的舞,這畫、曲、舞、詩的背後是個性的發展與人性的張揚。江湖的自信與廟堂的自信,遙相呼應,激蕩相稱,才鑄就這盛唐的氣象。

所謂盛唐氣象,正是天地之間這自信之氣充盈:上至廟堂之高,下到江湖之遠其間無不氤氳著這股平和自信。

如是,方當得起盛唐氣象。

如此,才擔得起如斯美譽。


無他,自信。


敦煌莫高窟217窟北壁的壁畫,繪於初盛唐之交。其間亭台樓閣,頗有盛唐長安之氣象。

以下圖截自數字敦煌 http://www.e-dunhuang.com

左圖:

右圖:

全圖:


二世紀的羅馬

十九世紀的不列顛
二戰之後,川總之前的美帝

PAX TANG?


百姓不像南北朝戰亂時牲畜一樣地活著,
日子總算安穩了一些,
大多數百姓能不挨餓。

這就是盛唐氣象。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推薦閱讀:

「王孫」這個人很厲害嗎?為什麼能跟那麼多大詩人交上朋友?
黛玉為什麼不給香菱推薦白居易的詩?
古詩詞里有哪些唯美的愛情故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唐朝李唐 | 古詩詞 | 中國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