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電視劇大量使用長鏡頭?

一直感覺國產電視劇的情節非常拖沓,鏡頭切換很「懶」。
尤其對比下日劇,就能強烈的感覺到國產劇的鏡頭切換次數非常少,經常固定在一個場景很長時間,比如說,兩個人的聊天對白(煽情)就能停留很久很久。以至於看起來非常的不緊湊,生活中一些無聊的無關緊要的細節都能用一個鏡頭拍很長時間。
而對比下之下,日劇和美劇的鏡頭切換非常頻繁,通常短時間內能傳遞出大量的信息,尤其是美劇。
確實國產劇中有一些思想上比較優秀的作品,但因為太過「漫長」而讓人難以堅持下去,如《戰長沙》、《人間正道是滄桑》等等,這些作品算得上質量很好了。但是頻繁的運用「長鏡頭」真的有這麼必要嗎?
這樣的拍攝手法該如何去評價?


謝邀

因為這樣可以省事,省錢,趕緊收工吃夜宵,這應該是佔了95%的原因。

有不少電視劇導演都是科班出身的,不要以為他們不懂什麼叫好。新導演很喜歡玩複雜調度,但玩幾次就不玩了,因為不省事,不省錢,回去就會被製片主任和製片人輪, 你拼吃奶的勁花很多錢玩出來的鏡頭可能總共也就用那麼幾十秒一分鐘,能佔總長度的百分之幾?我相信當製片人和製片主任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小導演很多屁都不敢放。中國電視劇對有電影夢的導演來說並不是拿來逐夢和講情懷的。

別看一部電視劇號稱投資多少千萬,第一這個數字有水分,第二問問大牌演員拿了多少,剩下的能省則省了。

其實有的國產電視劇雖然看起來糙,但懂行的能看得出導演的大概水平,也就是說在極端極端極端極端有限的條件下,有的導演幹得還不錯——當然質量就不要妄想跟美劇比了,整個電視劇產業的制度和美劇不一樣啊,別說國產劇,就國產的電影,整體製作質量能比得上頂尖美劇的,不說1年吧,30年內總共能有幾部?

你看看HBO的片頭啥製作水準,美國就有一些公司是專門做片頭的,一個片頭單單為了那麼兩分鐘用個一兩百萬美元的不少見,中國別說電視劇了,專門撥出一大筆錢給片頭製作的電影有嗎?為片頭多拍點加上做點CG就不錯了……

另外關於長度的問題,為什麼中國沒有英劇那種兩三集的精品迷你劇?你想想,你沒個四五十集的,咋拉廣告?上哪去想辦法掙回這一大筆錢?

就打幾百個字好像得罪了一大堆人,不過想想也不匿名了,反正也就是個無名小卒……

————————————關於有關長鏡頭的評論的統一回復的分割線————————————


我對長鏡頭的定義和執行的難度都有很清晰的認識,所以不需要對我科普「長鏡頭不容易拍」這種常識了,謝謝你們,你們都很美

題主在問題里提到「長鏡頭」,是因為他對長鏡頭的定義不太了解,按照他的意思是說那些台詞一大段都靠兩三個機位沒什麼技術含量呆板地念完的拖沓鏡頭,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那種高標準長鏡頭,由於這不是什麼學術論文所以我也沒有去糾正他,知道他說啥就好。

另外我說明白一個事,所謂的「長鏡頭難拍」,說的是高標準的長鏡頭難拍,低標準的長鏡頭一點都不難拍,你們看的體育比賽直播的很多主鏡頭,保安攝像頭拍的任何一個鏡頭都是長鏡頭,如果真的要逐字逐句掰扯的話就多說這麼一段話。

所以盲目回復「不認同長鏡頭容易拍」的各位

請耐心審題
請耐心審題
請耐心審題


請不要為了巴不得趕緊讓別人知道自己懂「長鏡頭很難拍」這個常識就急匆匆地評論

請不要為了巴不得趕緊讓別人知道自己懂「長鏡頭很難拍」這個常識就急匆匆地評論

請不要為了巴不得趕緊讓別人知道自己懂「長鏡頭很難拍」這個常識就急匆匆地評論

再次謝謝你們
個人公眾號maoleispace,歡迎關注


美劇一集製作周期最少一周,國劇一集前期拍攝加後期製作平均下來也就三天一集(還算幹得細的);國劇外行指導內行,大金鏈子投資方各種頭腦風暴,拍的細了就說我們幹活慢。拿我前幾年拍過的一部歷史題材的戲來當典型吧(去年播出了,播出後反響還不錯),投資一般般,6000w,用了兩個國內一線演員,片酬拿走投資的一半(還不算正二反二等眾演員,也都是一看就很熟悉的)。然後製片方各種明裡暗裡的貪,真正用在製作上的經費撐死也就1000w;一個一兩百人的組,光前期拍攝就近三個月;再加上服化道和置景美術砍掉的一大部分,真正留給我們攝影組能有幾個錢?拍攝質量過得去了人家說導演演員有實力,拍攝質量一般了人家可以說攝影太垃圾;肉都讓你們吃了我們蹲牆角喝湯還擔心挨罵!數數人家美劇一集幾千個鏡頭,演員各種調度走位,機位多景別反差大,人家捨得花這個時間;再數數國產劇一集幾百個鏡頭,為了快基本沒什麼調度,走兩步站那或坐那就開始叨叨叨,跟你嗎拍照片似的;這時候你作為攝影師你要是一部戲裡總跟導演說這樣不好那樣太硬,你看下部戲人家還找你拍不!但那好的視覺效果都是錢和時間堆出來的,差了哪樣都不行。我們干攝影的不是眼睛瞎,不是看不出來好壞,是你不管錢就沒有話語權。不匿!反正我站機器後邊,誰都不認識我!


大陸電視劇標準拍攝速度是兩到三天拍一集。
在這種超高強度的時間壓力下,三機位正反打是最有效率的,後期剪起來也快。哦對了,電視劇剪輯一般也是兩三天出一集,調色一天出兩到三集。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進度這麼趕,就別奢求什麼手法花樣和導演風格了。


題主說的長鏡頭,應該和很多時候所謂的一鏡到不是一碼事。
電視劇的長鏡頭,其實題主說的意思是,機位少,畫面單調,長時間不切換的意思。
其實真的就是為了省錢,省事。
一場戲,一個機位,從頭拍到底的我都見過。
省啊!
舉例:
電視劇里為什麼會出現一個鏡頭中,兩個角色說著說著,忽然其中一個人走了起來,走到了另外一個角色的背面來說話?
其實就是為了省錢。
按照最好的做法是幾個機位,分別捕捉兩個演員不同的神態,動作,角度,然後後期的時候剪片子,來回切換。

但是為了省錢,一個機位,把兩個演員都拍進去,念完台詞就好了。
只要計算一個機位的演員走位,打光,角度,多省事啊。
幾個機位,不得多花錢啊?
而且就算不考慮錢的問題,機位多了,那麼多不同的角度,都得計算不同的走位問題,角度問題……打光問題……太麻煩了!
比如說,如果是幾個機位的話,演員走位的時候,就要精心設計,不然的話,A機位沒問題了,B機位拍的時候出境了……都要計算得更複雜。
還有就是打光。
A機位光線沒問題了,B機位光線不夠,我擦就得加光……都是麻煩,都是成本。時間成本,金錢成本,人力成本……多著呢!

一個機位拍下來,畫面單調怎麼辦?
容易,讓演員動起來,就顯得不單調了。

說穿了,國產電視劇的技術含量的確低。
而且錢也真的不夠。
一部戲幾千萬投資,演員就拿走大部分了。
剩下的這點錢,還講究什麼機位啊……畫面單調就靠動態來拍唄。
經常一場戲,兩個角色對話,兩三分鐘,三四分鐘,就這麼直接拍出來。
中間有些地方,其實可以根據演員的表情,神態,動作,適當切換,然後給個特寫,給個其他角度……
為什麼沒有?
節省啊。

最後,我國電視劇的主體受眾群體,還是家庭主婦,是中老年人。
年輕人畢竟還是少數。
你拍給一群大爺大媽看的劇,長家長李家短,劇情夠狗血就行了。
鏡頭?機位?
他們也不在乎這個的。


卧虎藏龍里的長鏡頭,新女打星從地上到牆上再打到屋頂,一氣呵成,看完打心底舒服,痛快,過癮!
一個鏡頭擺在那,倆人開始聊半小時。這叫死鏡頭。
不要侮辱了「長鏡頭」我心目中這麼高大上的詞。


我不知道什麼是長鏡頭,我只經常看到演員的特寫臉,一張錐子大白臉臉占屏幕三分之二,配上演員蹩腳的演技,齣戲的台詞,看得好累。


其實長鏡頭不是問題,如果用得好,甚至可以拍得非常炫酷。

要拍一個好的長鏡頭,要綜合多方努力,首先是導演對整個畫面和節奏的控制,攝像機與場景的配合,演員的台詞功力和演技,而這3點,在近年來的國產劇中都找不到出色的。

而國產電視劇的長鏡頭,真的只有時間長是點題的。

我一直覺得中國的拍攝技巧十分沒人性,就像是死的,沒有一點靈活感,平時看CBA和NBA的對比就感覺十分明顯,到了電視劇中就更加突出,製作方只懂照本宣科,劇本中是哪個角色在說話,就一直給那個角色特色,鏡頭就一動不動了,看著沒有動態感。

而前段時間回顧BBC的瘋城記第4集,這集20多分鐘,只有2個take,一個鏡頭連續拍攝20分鐘以上,名副其實的長鏡頭,可以看看完美長鏡頭是怎麼樣拍出來的:

【英劇/BBC】瘋城記 1-2季全 (含萬聖節特輯)【人人影視字幕組】(4)

裡面2個Killer都是本劇的編劇(是的,沒有神演技的編劇都不是好變態),Steve和二冊,他們兩個大變態在劇中分別扮演5~7個角色,有男角有女角,沒有配音,卧槽等看劇到一半,瞧了別人評論才知道這2個人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白瞎我四個眼睛,居然都看不出來這幾個角色是同一個人,同一個人啊喂!

而擁有這種演技的人,才能把20分鐘的長鏡頭演出感覺來。


電視不是電影 其實對於鏡頭語言沒有那麼多要求 電視的時間原本就長 基本都是靠對白來說故事的 動作表示比較少 而且也有的有旁白來解釋 電影有但是電影少 你在電影院兩個多小時 總不願意光看動作吧 但是你在家看電視的時候他說那麼多反正都是內容 那就看吧 自然也不會在乎看鏡頭多少了


首先,長鏡頭的應用已經很久且根深蒂固,回想一條街走到另一個路旁一串鏡頭沒有躲閃,感覺隨著演員的內心行走,詮釋這個角色的面部,他的肢體,以及那迷茫的眼神,躊躇不安的腳步。這一系列的連貫都順其自然。這是一種美學,很暴力,也很委婉。

其次,現代人的長鏡頭,就是在邋遢的布景中徘徊,你說它好看吧?反反覆復沒有什麼主要的點,試想你讓我一次又一次的跟著鏡頭穿玉米地,那我圖啥啊!你沒有Wild play,沒有怪圈玉米田,就讓我跟著走,那我憑什麼跟你走? 通常這種情況,我不管它後面情節如何發展,我就會認定它是一個失敗的長鏡頭,從而導致是一個失敗的影片。其實360度哪個角度你都可以拍,並不一定非要執著於這個好,那我就用爛,這個不好,那我就一概摒棄,這才是貧瘠的點,讓人心生悲哀的點。如果用心一點,其實也沒那麼麻煩。


這樣30集的電視能抻成60集,多好。


就像每次在知乎上回答都想有人能點贊一樣……我的文字是深沉高冷點?還是逗比抖機靈?……
然並卵
依然沒有點贊的

電視劇導演也一樣
對切的鏡頭後期是剪輯的不是自己的了
絞盡腦汁拍個長鏡頭
想著有人注意 有人點贊 有人說「來 拍個電影吧」
然……並……卵……

(然並卵這仨字好好用哦)


保證拍出來的素材連貫,可以接戲。
中國電視劇演員整體的表演能力較弱。
電視劇導演的指導能力較弱。
預算。


國產劇那不叫長鏡頭好吧 長鏡頭是要變換場景的 在空間跨度會比較大 國產劇 那就是固定機位而已。。。。


美劇一場戲連帶上置景可以準備一周,國劇一場戲恨不得一小時搞定。製片主任要求你導演每天拍三頁五頁甚至七頁的時候,導演能給你A機架上軌道推個長鏡頭然後A和B機兩個演員的過肩帶關係正反打,就已經是努力維持水準了。

如果按照趕活兒的節奏,一個固定全景,然後AB機分別大頭照構圖,燈光就不管什麼反差造型就派燈助拿一個大柔光頂上去打亮了就行。說完一遍詞就可以下一場了,那真叫一個快,如果趕上演小品的演員和不較真的場記,一天十幾頁也沒問題----&<鄉村愛情&>大家不也看得津津有味、老闆也賺了大錢買了飛機。

所以,在國內把劇拍得很精緻,是浪費錢的行為。至少管錢的人是這麼想的。


我並不是很同意很多答案里中所說的,使用題主所描述的「長鏡頭」只是為了圖省事這一點。 當然這不可否認的是一個原因,但我覺得更根本一點的原因應該出在電視劇的播出制式上。

題主在問題中描述看到中國的很多電視劇情節很拖沓,敘事和鏡頭處理很單調。而美劇就非常緊湊,鏡頭作用也花哨看起來很多樣。題主在這裡所描述的緊湊與拖沓,我覺得其實是在描述劇集傳達給觀眾的信息量。大量的信息被傳達給觀眾,自然就會覺得「緊湊」,反之就會「拖沓」。

那麼這跟電視劇的播出有什麼關係呢? 題主想想美劇怎麼播再想想國產劇怎麼播就明白了。 美劇一般為周播,一周一集,一個季度播下來也就20集左右,十幾集的就更常見了。

而國產劇是一天三集,每天播,就是放甄嬛傳也就夠放一個月的。 但是觀眾是不會想這個事的,他們只需要吃了飯看電視就行了。

對美劇觀眾來說,追一部劇一周騰出一個小時來看,然後下周再看還得能接上,一個季度會講清楚一個事。自然這就需要它跟「緊湊」了。

而對國產劇觀眾來說,真正做到跟追美劇一一樣一集不落的跟著電視看完幾乎是不可能的。這需要付出太巨大的時間成本。所以國產劇需要適度的調節劇集的信息量,讓觀眾連看三集也不會覺得頭大,同時也得注意讓沒連著看的觀眾還能接上。自然就變成題主所說的「拖沓」。

可能說網路渠道觀看對時間的要求會小一些,但電視劇最大的平台還是電視台,最優先考慮的自然也是在電視上播出。

所以我認為,電視劇中大量的使用「長鏡頭」,不僅僅是因為省事,這些拖沓的鏡頭也同樣起到調節節奏和信息量的作用。 直白的說就是需要做到吃飯洗碗打掃衛生等等一起做還能看的津津有味。

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根本就影響了電視劇的質量,就是因為這個我國電視劇才顯得特別low。但我想說爛劇就是爛劇即使光靠聽的也能知道肯本不在討論範圍之列。國產的好劇很多,它們除了標準意義上的質量高能夠讓觀眾儘可能的多看之外,一定也在適應制播上做了調節,也就是題主說的好劇也有「長鏡頭」的現象,但這並不影響它是好劇對不對(′⊙ω⊙`)

同樣的,電視劇觀看習慣和制播制度不是一天形成的,自然也不是一朝就能更改的。並且無論是周播還是日播都有利有弊,不過這就跑題了,不說了。

不敢代表專業人士的意見,不過也沒人認識我打了這麼多不匿了(′⊙ω⊙`)

手機打的,一些想法希望能給題主幫助(?ˉωˉ?)


以前看台灣劇,一個劇幾百集,一個場景對話十多分鐘,沒想到現在咱們也墮落這樣子了


賺錢養家糊口,為了讓你有跳過一部分去吃個飯或者上個廁所回來也能接的上的時間


省時省力,不光是長鏡頭,有時候兩三個機位能切半個小時。。


總之一句話,中國的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劇情狗血到爆也就算了,拍的還很不用心,他們把心思全部放在炒作和宣傳上了,只要賺得到錢就行了


有同感。現在電視劇主題就那麼幾種,演來演去很容易劇本就類似,感覺情節都一樣婆媽。而且大部分只當家庭聲音背景使,根本也不看,這也是沒動力拍複雜的願因之一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香川照之的演技?
水滸傳中存在派系鬥爭么?如果有是怎麼樣的?
影視史上有哪些經典的笑容?

TAG:電影 | 電視劇 | 鏡頭 | 中國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