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劉備為啥對同樣貌丑的龐統與張松態度大不一樣?

先說曹操,對待醜八怪鳳雛龐統是待如上賓,而對待另一個醜八怪張松就不待見。而劉備,卻在剛開始因為龐統太磕磣,不待見他,對張松卻很不錯


其實答案跟簡單。三國演義第六十回,《張永年犯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里,劉備說,

"今與吾水火相敵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

也就是說,劉備習慣性凡事都跟曹操反著來。當然,這只是一句戲言。要真正分析二人對他們態度的不同,我們先來看當時的情景。

曹操與張松的會面,同樣出自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五十九回講到,張魯欲入川,取西川四十一州。劉璋聞訊後聚集文武商議對策,此時張松出來獻策,

"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主公可備進獻之物,松親往許都,說曹操興兵取漢中,以圖張魯。"

此時的曹操,早已是"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和故事。"權傾朝野,又新敗了馬超、韓遂,空前膨脹。膨脹到什麼地步呢?在之後的第六十一回里,董昭等人勸進,請曹操稱魏公,加九錫。漢代的分封制度,漢初韓信就是加封齊王。稱魏王后,就等於成立了一個國中之國,成為了一個小天子,況且這爵位還是世襲的。

張松現在來見曹操,是來搬救兵的,劉璋作為一個繼承其父劉焉的地方諸侯,在朝廷是沒什麼地位的。曹丞相喜歡了,准你向朝廷示好,那你就還是諸侯。丞相不喜歡了,那你就是盜賊。曹操對劉璋本沒多少好感,這一點,在他與張松對話第一句便問,

"汝主劉璋連年不進貢,何也?"

言外之意是,你西川這地方,是不是想給我搞事?

此外,張松對曹操的態度也非常自大,張松回答說,之所以不進貢,是因為"賊寇竊發,不能通進。"至於賊寇么,"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曹丞相剛說自己已經掃清中原,張松列的一班都是他沒能拿下的。這就不是搞事了,這是打臉了。於是曹操便拂袖而去了。

那麼張松為什麼作為一個地方諸侯手下的使者,敢和曹丞相剛正面?原因很簡單,張松和當時很多名人一樣,自詡為"士"。士是很重禮節,對於曹操這種出身低賤(宦官之後),又"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是十分不齒的。此外,張松出川前,私自畫了一副西川地圖,此次進京是想獻了西川,所以"恃圖放曠"。心想,老子把益州都要給你了,你還不得好好待我?沒成想丞相根本不吃這一套。

劉備為什麼待張松那麼好呢?也很簡單,因為不久前剛吃了龐統的虧,差點埋沒了人才。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屈待大賢,吾之過也。"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這次劉備面對同樣盛名在外的張松,就不敢再傲慢了。

之前劉備為何屈待龐統,我們且看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龍弔喪 耒陽縣鳳雛理事》。書中說到,魯肅先薦龐統給孫權,孫權問龐統他的才學和周瑜比如何,龐統言語中有輕視周瑜的意思。孫權平生最喜歡周瑜,心中不悅,視之為狂士,因此不用。於是魯肅又修書一封,推薦給了劉皇叔。此前龐統又得了諸葛亮的推薦信,可他初見皇叔時,並未提起此事。書中有一細節描寫,皇叔久聞鳳雛大名,請進來後,龐統"長揖不拜",也就是把自己和皇叔在心裡放在了平等的地位。皇叔何許人也?那可是皇上欽點的皇親國戚,身長七尺五寸,面如冠玉,唇若塗脂,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在當時可以算上美男子了。當年在許都城裡,跟曹丞相談笑風生。這些不說,目前領荊州,還新敗了一直吊打他的曹操,你說他一點不膨脹我是不信的。而龐統長的怎麼樣呢?"濃眉掀鼻,黑面短髯"。這樣一個人來見皇叔,還不是十分禮貌,皇叔能高興嗎?於是就被打發去基層了。

曹操見龐統,是四十七回《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蔣干帶著龐統見曹操,龐統對於曹操是拍了一番馬屁的。

"傍山依林,前後顧盼,出入有門,進退曲折,雖孫、吳再生,穰苴復出,亦不過此矣。"
"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虛傳!"
"周郎周郎,剋期必亡!"

拍的曹老闆那叫一個高興,於是"請入帳中,置酒共飲,同說兵機。"同時呢,曹操這邊軍士不服水土,疾疫發作,正頭疼呢,又在和孫劉對質,正是關鍵時候,對於這些名士不得不殷勤相待。

綜上所述,龐、張二人在曹劉兩邊受到的待遇不同,跟當時的環境是很有關係的,跟他們自身的表現也有關係。受到冷遇都是因為自己太高冷,或者硬懟人。受到好的待遇都是因為時機得當且表現良好。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裝逼一定要審時度勢地裝!總結一下,

求人辦事先拍屁,一意互懟悔斷腸。


曹操不以貌陋輕龐統,獨以貌陋輕張松,何也?蓋龐統諛之,而張松觸之也。 ——毛批

至於劉備,當時的龐統能帶來什麼,他不知道;龐統是不是實際和孫吳一夥,他不知道(一開始是周瑜請的龐統);當時的張松能帶來什麼,他知道。

以上基於三國演義,因為正史沒這個事。


曹操是唯才是舉,連人品都不一定是必須考慮的項目,更何況外貌
但張松其實是賣主求榮,曹操對賣主求榮的人往往利用完後殺了警示自己手下(比如楊松)


「伏龍、鳳雛倆大V,二者得一可得天下!」
從名氣上講,龐統的粉絲號召力是同時代的大部分名士是無法相提並論的,隨便的一句話、一件事,都能讓粉絲傳為佳話——而曹操,是龐統的粉絲。
如果龐統開個總裁班,那當時的企業家們,肯定都會成為座上賓。
更何況,司馬徽公關公司包裝的另一個大V諸葛亮,已經進入了敵方陣營呢?
敵人已得卧龍,我若得到鳳雛,這場戰爭,在輿論聲勢上就旗鼓相當了,更甭提龐統未來的潛在價值了。

張松是誰?「蜀之鄙」的一個地方割據勢力幕僚而已。
在漢朝,巴蜀之地是「蠻夷」,是不開化,是邊陲,是落後,跟中原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曹操對張松的歧視,不僅僅是因為相貌,更是因為張松所代表的文化和實力。
曹操和劉璋,在實力上完全不對等,本就說不上話,更何況張松來此,還是有求於曹操,曹操驕傲是應該的。
就像一個地方企業的老總想求馬雲幫個忙,派個市場部經理去談合作一樣。
馬云為什麼要瞧得起你?
更何況,這個市場部經理還很屌,對我阿里巴巴的管理方式指指點點,賣弄他那點鄉鎮企業的管理經驗,誰不討厭你?

從軍事角度講,曹操拿到益州為時過早,畢竟中間還隔著一個張魯,誰知道你劉璋賣什麼葯,天上沒有白掉的餡餅,咱倆之前素無往來,如今派個使者前來裝逼,就是你直說把益州給我,我信你?
老子忽悠了那麼多英雄,還能讓你忽悠咯?


首先,題主的問題是按照演義來的,而我們既然談論歷史人物,還是得按照正史記載來。

第一,開篇關於曹操對待兩位顏值都不高的人才不同態度的對比,其實是不存在的,歷史上的龐統沒有獻連環策於曹操,先仕官與吳,隨著東吳交割南郡與蜀漢,龐統跳槽到了劉備那,與曹操並無見面

同樣的,龐統並沒有被劉備不待見,龐統先被試用為縣令,因政績不佳被免官,但是在魯肅和諸葛亮的大力推薦下,得到了接見,並且一見如故,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接下來討論張松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曹操不待見張松的時間點先後都發生了什麼:

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並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

會曹公軍不利赤壁,兼以疫死。松還,疵毀曹公,勸璋自絕,因說璋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可與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連好先主,尋又令正及孟達送兵數千助先主守御,正遂還。

張松替劉璋出使曹操卡的時間段非常的有意思:前面同是別駕從事的張肅出使得到了封官太守的好處,而同為別駕從事的自己出使呢,恰逢曹操於長坂大敗劉備,此時視天下英雄於冢中枯骨,坐而論道之輩的曹操擊敗了被自己視為唯一對手的劉備,志得意滿,對於全國統一的局勢抱著非常樂觀的態度,對於二次來訪的劉璋使就沒必要像之前那麼對待了。何況之前已經給過使者封賞,讓益州集團看到了誠意就行了,給這個初次見面的張松不如給自己的嫡系諸曹夏侯,畢竟再給政治意義已經沒多少了。

接下來的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周郎火燒赤壁了,如果是曹孟德攻破江東,那麼張松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但是偏偏是這個時候曹操敗了,敗的至少是數十年無統一之望。很顯然,這個時候對於張松同學,可以出來搞事情了。赤壁大敗,給劉璋看到了割據當土皇帝的曙光,也為張松法正迎先主備而勸說劉璋帶來了合適的理由。而劉備待見張松,除了很顯然的招個內應,也是有著要擴大自己智囊團的需要。

所以總結下:

劉備對龐統一見如故,對張松,很歡迎他的加入

曹操對龐統沒見過這號人,但由於龐統是名士,聽說過,對張松: 不待見,不重視


也許龐統比張松更難看,而曹操(身材矮小)和劉備(耳長手長)也難看,但都介於前二人之間。這裡反映了曹操和劉備的心理差異:曹操喜歡比自己丑的醜八怪,而討厭比自己好看點的醜八怪;劉備喜歡比自己好看的人,而討厭比自己難看的人。曹操的心理是出於嫉妒,但他為什麼不嫉妒美男子呢,因為乞丐只會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而不會嫉妒百萬富翁。劉備則沒那麼嫉妒,所以人緣很好,凡是好看威武的人他都要湊一湊,比如關張,石家莊趙子龍 ,這看出劉備其實有種搞基的傾向。


一個住金鑾殿,一個在流浪
住金鑾殿的當然關心形象
流浪的要解決溫飽
這麼簡單的問題搞得那麼複雜.........
大家應該很清楚吧,
張松賣劉璋,假設曹操知道的,曹操會接受張松賣主嗎?曹操已經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了,還不多留點「美名」,搞一個「取西川不義」的罵名何必呢?曹操手裡有皇帝,劉璋只有主動投降的份,誰稀罕你張松賣主呢?曹操揮揮手,韓遂張魯望風而降,蛐蛐劉璋,黯弱無能,曹操在乎你賣不賣?
所以這是心態的不同,同樣一個廉租房,大腹便便的富商需要去搞關係爭取嗎?錢是幹嘛用的?
劉備就很明顯了嘛,在流浪2333,荊州大家都知道,是個守不住的地方,必須奪取益州建立根據地嘛。


張松這個人,是一個賣主求榮的人,曹操當然看不起他。劉備對他好,因為劉備領了他的情,沒他益州可沒那麼好拿。

至於龐統,多半是演義之說了。劉備這種老狐狸,怎麼可能按容貌去判斷一個人。


推薦閱讀:

白夜行里哪句話或片段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垮掉的一代在美國文學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魯迅為什麼評論《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與雲中君相對的一個詞 我想了很久只有意中人 是和朋友做網名用的 請教各位大神有沒有更好的?

TAG:文學 | 三國 | 三國演義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