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努力就越焦慮,為什麼努力不能帶來快樂?


題主,其實你自己的問題描述已經回答你的問題了。

你說「半年前意識到要努力,制定了明確目標,並非常努力地去執行,但才不到半年時間,我感覺不僅努力難以為繼,而且現在越努力越痛苦,越焦慮」。

這就是癥結所在,我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就是否焦慮而言,學生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自始至終都很努力,長久的努力又讓他學有所成,相信我,就目前中國的應試教育而言,尤其是高中階段,哪怕智力一般水平只要下功夫考個一本二本根本沒難度,這類學生不焦慮。

第二類:完全放棄治療的學渣,因為從內心放棄了學習,所以褲子濕了站著尿,所以這種學生哪怕家長老師再焦慮,他也是不焦慮的。我的一個學生完全不學習,我問他你不學習以後只能從事體力勞動了了,他竟然笑眯眯地告訴我,有人坐轎就有人抬轎哩,你看人家不僅不焦慮,都成哲學家了。

第三類:就是題主這樣間歇性雄心壯志的學生,你自己也說了,從半年前開始意識到要努力,意思是以前是沒努力的,這種學生有努力的意願,又沒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每天早晨立flag,白天渾渾噩噩,晚上躺在床上焦慮不堪,悔恨不已,日復一日,其痛苦可能只有百度戒色吧的人能體會。


制定一個目標,並為此堅持不懈地努力,聽起來彷彿是一件很值得誇讚的事情。「努力」、「堅持」似乎也總被認為是應該提倡的品質。但,你的努力總是值得的嗎?你的堅持一定正確嗎?如果你在這個過程中只有焦慮和煎熬,為什麼不考慮一下放棄這條路呢?

堅持一定有好結果嗎?

面對對堅持的一片溢美之詞,也有人提出質疑,比如南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Gate Lucas。她通過實驗證明,堅持的確會帶來負面影響:那些執著於手頭的任務,冒著影響到整體表現、收入的風險也要堅持下去的人,可能會因為過於雄心勃勃而事倍功半。

2015年10月,她與南加州大學、西北大學的其他研究者在「個性研究雜誌」上發布了一項成果。他們讓400多名大學生進行了3組測驗,分別是語言測試、數學測試和電腦遊戲。在此之前,根據他們對一系列例如「挫折不會讓我氣餒」、「一旦開始,我就一定要完成它」這樣的表述的認同度,先給這些被試的堅持程度做一個評估。

這3組測試都在被試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進行了處理,使得每項測驗里都存在著一些不可能被解答出來的題目及極難的題目(按照答題技巧來說,是需要跳過的),同時,測驗和遊戲都被操縱向著被試會輸掉的趨勢發展,做題的人會感覺自己在攀登一座永遠到不了頂的山峰。而參加考試的人也會事先被建議說,為了儘可能多地做題,你應該跳過一些非常難的題目。

第一個測試是20分鐘的填字遊戲,基於SAT考試的模型設計,每做對一個測驗,就會獲得100美元的獎券。在這些填字遊戲中,均勻地分散著16個不可能被做出來的詞,和21個非常難的詞,比如「kismet」。那些在此前關於堅持的評估中獲得高分的人,總是想要嘗試猜出所有的詞,而不會選擇跳過那些不可能猜出來的和難度極高的詞,從而陷入僵局。

第二個測試是電腦遊戲的練習,堅持程度高的被試們也會在被困住時不斷地嘗試更加努力,然後失敗。

第三個測試是數學遊戲。他們被承諾:當遇到困難時,可以選擇中斷比賽並退出,得到1美元;也可以堅持做下去,如果成功則得到2美元的獎勵,失敗則分文沒有。那些堅持水平高的人,寧願承擔一無所有的後果而選擇繼續,但並沒有比那些更容易放棄的同伴解出更多的題目來,即便他們對結果的預期更加樂觀。

什麼樣的堅持是有害的?

「有太多人在倡導堅毅了。保有堅韌不拔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時,你的努力就是會不起作用,或者當下的條件和資源無法讓你獲得成功。」 Gate Lucas說,根據大樣本的研究,堅持不懈的人的確比不堅持的人成功的比例更大。但如果他們能夠小心謹慎地決定該在何時何地運用自己堅韌的品性,便可以將潛力更大地發揮出來。「你應該知道什麼時候重新評估,選擇退出和放棄,而不是盲目地向前。

對於那些不計成本和後果,一味堅信自己會戰勝失敗的行為,Gate Lucas 稱之為「昂貴的堅持」(costly perseverance),這樣的堅持降低了效率,增加了負擔。有時候,人們陶醉在這種「永不放棄」的信念里,誤以為付出得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最後變成了自我欺騙,在頭腦中製造出自己並不平凡,或一定能夠實現夢想(事業成功或贏得愛人等)的幻象來。

當我們對於堅持深信不疑時,就會從腦海中搜尋各種各樣對它有利的證據,這時,我們會陷入確認偏見(confirmation bias)。確認偏見是指個體傾向於有選擇性地回憶和搜集細節,來證明自己的信念或猜測,忽略與自己想法相悖的信息(典型的例子如星座)。它不是一種故意的自我欺騙,但仍然是在自我欺騙。

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評估你目前的堅持和努力是否是有益的:

?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你是否能看到有好的結果的可能?

? 你在努力地解決這個問題,但成敗與否的影響因素取決於他人?

? 是否因為你堅持的這件事,已經讓你對自己的感覺和評價變差了?

? 為了這件事,你是否已經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

如果客觀評估和內心的直覺都在告訴你,這件事不值得你再這樣堅持下去,那麼你可能是誤用了你的堅持和韌性

有一些人不懂得放棄的重要性

一系列心理學研究分析了與堅毅相關的性格要素,發現以下這些人更愛堅持,無法忍受半途而廢。他們從堅持中獲益,但也有誤用堅持、把自己困住的風險:

1. 責任心強的人以及神經質性格明顯的人

Duckworth研究了大五人格與堅毅的對照性,發現責任心與堅毅的性格相關性最強,其次是神經質,也就是說,有責任心、自律性強的人,及比較焦慮、衝動、壓抑、脆弱的人都更容易堅持。而隨和、外向、開放這三種人格特質則與堅持的品質關係不大。所以當別人誇你總是能夠堅持的時候,不要以為一定是誇你,可能是表示神經質水平比較高。

2. 教育水平更高的人

在同年齡段的比較中,那些更愛堅持的人有著比其他人更高的學歷。其中,本科以上(不包括)教育背景的人是堅持程度最高的,他們也有著相對更少的工作變動。而重點大學本科的人的堅持程度也要顯著地高於更低學歷(普通學院、高中和初中)的人。

3. 非常優秀,但不是最頂尖的人

Duckworth針對賓夕法尼亞大學139名優秀的大學生進行了跟蹤研究,這些學生的SAT平均成績是1415分(滿分為1600),處在所有考生中前4%的水平。她發現,這個群體的堅持程度比其他學生更高,且堅持程度與GPA基本成正比,即從整體上來說,越懂得堅持的人,學業成績越優秀。只有一個例外:那些極少數的最頂尖學生的堅持程度並不如次好的學生。對此,她認為原因在於,頂尖學生的智商過高,以至於不用太努力就能考第一;而次優秀的學生則會加倍努力去追趕他們(這才是智商碾壓,感受到了世界的惡意有木有orz)。

4. 上一代的壓力水平也比較高的人

瑞士學者通過對動物的行為研究延伸到對人的研究,發現緊張的父母會造就緊張的孩子如果上一代的壓力水平比較高,那麼下一代也會壓力水平高,從而會在今後的人生中更具有毅力和韌性(resilience)。並且,通過腦部和基因研究,他們傾向於認為基因的影響超過環境影響

但環境的影響也很重要,那些在早年的家庭環境里承受著較多的壓力,特別是遭受過創傷事件的人,在未來面對困難時也表現出了更多的堅持,堅持的習慣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但同時也提高了邊緣型人格障礙和抑鬱症的發病率

5. 更以自己為豪的人,而不是自我控制程度更高的人

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表明,那些更以自己為豪(pride)的人會更容易堅持下去,即便是在面對他們非常反感的任務時。而與我們想像中不同,自我控制程度則對堅持程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有在與在意自己的成就同時存在時,才與堅持程度形成正相關。除此之外,自我滿足感和自我評價水平(自尊)也與堅持程度的關係不大。

你一定要學會放棄

既然堅持是兩面的,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好堅持的品質,避免誤用呢?

Gate Lucas說,堅持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達成目的的手段。真正的堅持是聚集你全部的力量和注意力,抓住你所真正喜愛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放棄那些在你掌控範圍之外的事情。它不是一種被動的對自己的要求,更不是一種習慣和執著。它應該是一種主動的選擇,你能夠把握節奏,決定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退出。因此,在決定堅持之前,你需要確定自己所堅持的是什麼,評估這個目標值得自己付出多大的努力。

在逆境下的堅持是一種可貴的意志品質。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些逆境是無法逾越的,有些任務是不值得你去完成的,無論你多麼堅持,可能都是徒勞。可惜的是,我們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一直都在獎勵堅持,懲罰放棄,沒有人教我們如何在合適的時間,用合適的方式放手。而偏偏只有那些懂得如何放手的人才能過得好這一生。

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人生就像一場持久的考試,如果你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根本不會聽你說話的人說話,上著你沒必要上的課,做著永遠不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時,我們都需要跳過那些難題,來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裡回答更多的題目。而像一切品質一樣,放棄也需要把握時機。有些人會太快地逃走,看了困難一眼就決定放棄;有些人放棄得太晚,覺得再堅持一會,事情總會發生轉機。還有一些人,他們永遠不明白什麼是放棄,因為不願意被叫做quitter,而永遠待在壞的境況里。

你需要追求卓越,但不是事事完美;你應該運用堅持來幫助自己,而不是傷害自己。在每一次你感到堅持了太久的時候,不妨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樣?我在堅持的究竟是什麼?然後,你可能就會自己給出答案。

以上。


原文發表於 你為什麼學不會放手?|過度堅持可能給你帶來的危害

了解更多與心理相關的知識、研究、話題互動、人物訪談等等,歡迎關注KnowYourself - 知乎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因為努力本來就不會帶來快樂。

能帶來快樂的,是成就感。

你焦慮的是:都這麼努力了,還沒有帶來成就感。

---- 其實我也一樣啊!都這麼努力的答題了,關注和贊都還這麼少……


咳咳,認真答題。

其實是這樣的,我可以給你兩個辦法,一個治標,一個治本。


方法一:自我麻醉。


憋笑!嚴肅點,我認真的。

文藝點,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確實是要靠信仰活著的。

一個希望,哪怕再渺茫;一個夢想,哪怕再卑微,只要你真誠的相信它終有實現的那一天,這種溫暖這一點光明,就可以在漫長的黑夜裡支撐你很久很久。

這一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宗教了。這一輩子就算了,我求的是來世!怎麼樣,夠狠吧?永遠無法證偽。

我不信教,但我有時候會羨慕那些信教的人,真正有信仰的人:他們的內心更加的堅定平和(咳咳,有一種教除外哈……)比如,他們不像我們這樣恐懼死亡。死亡是一種大恐懼,如果你不「迷信」,那麼就是「人死如燈滅」,滅了,沒了,這種「本我」的消失,總讓我不寒而慄。

扯遠了,我們現實點。

舉個栗子吧,不是我朋友我親戚或者我家隔壁老王,也就是大叔我了:就這樣一直在自我麻醉自己啊!

相信自己貢獻了有價值的東西,

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相信明天會更好,

……

哦,對了,還相信你們會點贊 ( ̄┰ ̄*)

總之,相信時間的力量。

但結果如何呢?又有誰能夠知道?

有些東西,經過時間的沉澱,就會愈久彌香;

但有些東西,經過時間的沉澱,就餿了,餿了,餿了……

唉!清醒的人最痛苦。所以,我們還得有


方法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這是一個爛大街的說法。有人推崇備至,有人覺得根本就不可能。

我覺得:這還是可能的。(這不是自我麻醉!真的)

前提是:你能玩出花兒來。

這就只能說別人了,自吹自擂不太好。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是蠻多的,知乎上不是有一個搞漂流劃皮划艇的大V么?但這個例子不太好,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這種地步的。

來,用這個例子:

心能靜下來的日子太少了。

所以有一件事我很享受,也記得特別清楚:「瘋子」和「耗子」喊我一起去喝茶——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有了這麼一個愛好。茶樓在磁器口,嘉陵江畔的一個古鎮老街,是重慶人最喜歡去的一個景點。節假日時分,接踵磨肩,熱鬧非凡。但不知為何,茶樓雖在街邊,卻讓人感覺十分清幽。

我最喜歡坐在二樓,倚窗看樓下的行人。這茶樓還是老式的木結構,窗戶也古色古香,不是玻璃,好像是一個木棚支了出去。木質的地板,踩上去偶爾一腳會嘎吱嘎吱的作響,茶樓老闆不知道從哪裡淘來一個黑膠唱片機,咿咿呀呀的放著不知道哪個年代的旋律,一杯香茗,讓人恍惚中不知今夕何年。

茶樓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開的。他們主要是賣茶和茶具,但顧客的茶和茶具可以「寄存」在店裡,這樣每次顧客到店裡來的時候,都可以坐在茶桌前,「泡一壺我的98年普洱」之類的,請大家一起品一品,聊聊天。

認識不認識的人都可以聊,天南海北什麼都可以聊,聊得最多的還是茶。這一泡茶湯色如何,味道如何。開始我覺得這有點誇張有點做作,心裡偷笑,不都是茶么?所以當「瘋子」問我這陳年的普洱感覺如何的時候,我沉吟了一下,一本正經的說道:「不錯,一股灰塵的味道。」瞟了一眼「瘋子」愣愣的樣子,忍不住呵呵的笑了出來。

「滾!」「瘋子」這才回過味來,「你就一個俗人!俗!時間的味道,懂不懂?」

所以好端端的品茶會就被我帶偏了,最記得是一次我剛說完「不錯」,「耗子」就接嘴:「再加點茉莉花就更好了,是吧?」

我們這樣逗嘴,也逗樂了茶樓的老闆娘。但她笑也笑得很收斂,她邊笑著邊沏茶,身條挺拔,配著盤起的髮髻,秀出修長的脖子,一身旗袍樣式的花衣,在這古香古色的茶樓里,笑靨如花……是蘭花,空谷幽蘭。

我一直覺得她和她老公,是一對璧人。他老公相貌也是一般,但一身的儒雅氣息。這兩個人站在一起,坐在一起,散落在這個茶樓里,都那麼和諧那麼自然。

這樣的人應該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吧?但他們就在這喧囂的古鎮,開一間清幽的茶館?他們話都不多,除非談到茶的時候。看他們侃侃而談,我常常會失神:都是在做生意啊,他們怎麼就能把生意做成這個樣子呢?

當然,他們也肯定有他們背後的苦。

有生皆苦。

但我們要學會「苦中作樂」啊!

甜膩了的日子可能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美好。就比如我電腦旁邊放著的一杯清茶,明明是苦的,我為什麼沒有放一杯糖開水?

微苦有回甘。

我在上海的時候,我一個項目經理,看著不咋的,給我說過一段話:

每一個職業都有它的難處苦處,但也一定有它的樂趣。就是這麼一點點的樂趣,讓我們一直堅持下來。

我咀嚼了好久。不敢自珍自密,故以奉諸位。


最後最後的一點乾貨:

為什麼很多人做不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我想,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放不下」。

想歸隱山林,放不下城市繁華;想一覽大好河山,放不下溫馨小家;想修真成仙,放不下嬌妻如花啊!

(咳咳……不小心暴露了我的真身,大家略過略過。)

講真,要能放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工作本身就是你的酬勞了,你都已經享受這一過程了,你就不要太貪心了,還要奢望更多,什麼名啊利的。不是說不要錢,少要點,夠用就行。現在這個社會,解決一個溫飽,其實也不是太大的難事。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凡是選擇,必有代價。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萬鍾於我何加焉?我要快樂。


++++++++++++++++++


(手賤!本月最後一次答題。如有違反請打我的臉!)


—— 唉喲,我的媽!難怪這贊嗖嗖的漲,原來樓上的 @高太爺 點贊了,哈哈。


一、有一種努力叫投機取巧努力。

伊索有則寓言:一個農夫發現自家的鵝窩中有一隻金燦燦的蛋,驚喜地發現這是一個金蛋。此後,農夫的鵝每天都下一個金蛋,很快農夫變得富有起來。

可是財富卻使農夫變得貪婪又急躁,已經無法滿足於一天一個金蛋。他異想天開地認為,將鵝宰殺,把鵝肚裡金蛋全部取出,就能得到很多的金蛋。於是,他把鵝殺死,但是,鵝肚子中什麼也沒有。農夫再也得不到金蛋,因為他把生金蛋的鵝殺死了。

農夫是不是很努力,努力的想一步登天。

二、有一種努力叫缺乏對未來相信程度的努力。

1963年,密歇根大學成人教育學教授麥卡盧斯基提出生存餘力理論模型:一個人總是在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

生存餘力=生存力量/生存負載

生存負載消耗個人的精力,而處理這些負載需要生存力量。

生存負載=外部負載+內部負載

外部負載主要指工作,包括職場工作和家庭工作;內部負載主要來自個人的期望目標,買房,換車,升職,財務自由,......

生存力量=外部力量+內部力量

外部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脈資源,經濟能力,......;內部力量主要是個人的能力和經驗。

努力的目標便是推動生存負載和生存力量的變動,從而維持生存餘力的平衡。有了生存餘力,可以有精力參與學習,降低生存負載,補充生存力量。

但是縱觀生存負載和生存力量,很多因素可能都是短時間內通過努力難以改變。於是感嘆生活的不易,感嘆努力的付出沒有回報,對實現未來的目標充滿懷疑。

三、有一種努力叫目標方向錯誤的努力。

買溝通技巧書籍,掌握PPT最新功能,努力學習各項業務套路,不斷掌握應對具體問題工作場景和問題的方法,埋頭苦幹。下一次又有新的問題湧入,繼續學習新的工作套路,努力,成為一顆螺絲釘。

貌似跑的越快,要學習的新知識就越多,也越讓自己忙碌起來,殊不知自己陷入了「老鼠賽道」,看起來一直在努力,可其實一直在原地打轉。

四、有一種努力叫內在修行不足的努力。

端午期間回趟家,休息了10天。在此期間,科室領導升職調走,新領導迅速到位,回公司上班才發現此事,驚訝和憂心湧上心頭。五年兢兢業業追隨老領導,一切的奮鬥老領導都看在眼裡。新領導的到來,毫無心理準備,亦未能參與迎接,很焦慮,也很感嘆,感嘆之前那麼認真的努力已經過去,在新領導面前又成了一張白紙。

是金子總會發光,自己真的是顆金子么?

五、有一種努力叫看著別人努力而努力。

他人的生活井井有條,清晰的目標,充沛的精力,挺拔的身材。這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需要做出改變,不能落下太多,要以他人為目標,拿他人的標準衡量自己。當自己努力一段時間,終究跟不上他人的步伐時,會產生己不如人的自卑感,變的焦慮不安。

殊不知他人為了自己的目標已經做了很多的鋪墊,而你只是看到了他人收穫的成果,卻主觀忽略背後付出的艱辛。

六、還有一種努力叫自己看起來很努力。

頹廢太久了,得去看書了,來到圖書館,刷著手機,嗯,拍張照發個朋友圈---學習了一天,真好。沒有計劃的學習,只是讓自己假裝忙碌;沒有認真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沒有目標的奮鬥,只是自己騙自己。改變,做出了改變的決定,下定決心讓自己有了放鬆感,即便什麼都沒做,就感覺良好了。

只承諾改變,要比真正堅持承諾和做出改變更容易,也更有趣,這就是為什麼樂於一次次放棄又重新開始,而不是真的想做出改變的行動,看起來很努力啊。

努力的陷阱已經挖好,各位看官自行入坑。


(一)怕

你怕你努力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你怕你努力依然平庸沒結果。

就像你努力了一個學期,發現最後考試得了59分,那些狗屁不會的交了白卷,你和他們是一個水平。其實,59分和0分結果是一樣的,都是不及格,縱然你有一萬個理由:我努力了,我儘力了,這是我最好水平了,我要不努力,我可能也是0分,但是你看,我得了59呢!

有用嗎?

你得到的只是心理上的安慰。

結果一樣是不及格,一樣補考,一樣重修。

你怕辜負自己的努力。

(二)悔

努力過後,發現自己怎麼還有那麼多不會的東西?

當你發現你的缺點越來越多,而自己時間越來越少時,你焦慮。

當工作遇到瓶頸,你越使勁兒,越努力,越突不破,你抓狂,你想罵人,你錘桌子,摔門,你焦慮。

你悔不當初。

(三)欲

你期望值太高:萬一達不到自己目標怎麼辦?我都對不起自己的努力,你焦慮。

當你明明快看到既定希望的時候,突然發現你可以再努努力,再伸伸手就可以夠到比初始目標更高的目標。你開始貪了,你開始不滿足了,你填不滿自己的野心了,你後悔當初沒有更努力了,你狂躁,你焦慮。

永遠不要為自己的努力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你焦慮都是因為你之前一個個的小細節不努力,一個個坑挖的太多,最後的焦慮都是自作自受。

最後想臨陣磨槍,急於求成,你不焦慮誰焦慮。

為什麼我要說這些?

因為我也努力,我也焦慮。


使你感到焦慮的並不是努力本身,而是你無法兌現你的「努力計劃」這個事實。


相信我,有效的努力,不會帶來任何焦慮。


也並非所有努力都不能帶來快樂。比如啪啪啪,你越努力快樂就離你越近。相比較來說,以背單詞為例,那就不怎麼樣了,背一個忘一個,背五個馬上就打瞌睡了,被十個就開始出現幻覺了:要是特么有一種機器能把單詞整本書都灌進腦子裡多好!
這裡你要思考一下,為啥啪啪啪那麼有動力,那麼快樂,而背單詞那麼難受,那麼煎熬。你能看出來,啪啪啪是出於生殖的本能,它受人基因中原始的慾望支配著,沒他人類就會滅亡,所以DNA就寫好了,你每時每刻都想啪,啪得也毫無壓力。
然後我們在看看背單詞:不背單詞死不了,人類也滅亡不了,基因中估計也沒留位置讓背單詞爽,所以你背單詞沒有什麼本能去驅使,基本上完全靠後天性格因素在壓迫自己完成任務。
所以,要想把一件事情能堅持下去,那就要有原始本能參與進去。再舉個例子,減肥難吧?多少男男女女,健身卡也辦了,私教也請了,裝備也都沒買了,可就是減不下來,但是能經常看到:肥胖母親為了割肝救子,一個月瘦六十斤 這樣的新聞。一般情況下,這女人估計也很難有動力去一個月減肥這麼多,但作為母親,他有本能的參與,他有刻在基因里的養育後代的慾望在裡面,那就不同了,努力的效果會大大超出人們甚至是自己的預料。所以再回到背單詞上,你想背的多背的好,那就讓你的本能參與進來。比如和別人打賭,激發自己的表現欲和鬥爭欲,輸了見面就叫對方一聲 爺爺好,不分場合,我相信你的效果絕對比現在好。
所以,你努力的時候要把本能和慾望加進來。吃喝拉撒是本能,喜怒哀樂是本能,酒色財氣是本能,縱觀現在的風雲人物,基本都是把慾望和本能理解的透透的,馬雲?那是抓住了大家的貪便宜購物慾,馬化騰?那是抓住了大家的交流欲和攀比欲,各種直播?性慾和表現欲沒跑了。。。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可以說,誰能把本能和慾望運用好了,誰以後絕對能成大事!明白了嗎?

就醬。


努力的過程,痛苦和焦慮就是對的。
公園裡有兩個木樁,一個就是只被砍了一刀,做成了坐墩,一個挨過了千刀萬刀,最後成了一具栩栩如生的雕塑。一天坐墩木樁對雕塑木樁說,為什麼經常被人膜,而我只能接受別人的屁股,雕塑木樁說,我挨了千刀萬剮的痛苦,你只有一刀之癢。
我想說的是,努力中有痛苦與焦慮,那麼首先恭喜你,不久的一天你將退化成蝴蝶。
還有一直痛苦的堅持,是需要思維的打開一個新的緯度,只是在努力中不斷歸納總結的,這樣就斷然不會越努力學難受與焦慮,相反積極噹噹。
我們要的總結,是出乎我們個人計劃與目標差距的調整,過程中,不斷獎勵自己,肯定自己,這樣計划進行的關鍵因素,人就會越來學嘗到甜頭,而繼續將我們的努力變成習慣,就如我們每天早上起床要刷牙一樣,還會痛苦,焦慮嗎?


這是很正常的,努力的過程從來就不是快樂的,如果是快樂的就可以叫做興趣愛好了。你努力是為了求一個好的結果,本身就有一種功利的色彩在裡面,你希望有一定的回報。可能當你的努力沒有讓你感覺的自己在進步,或者與自己期待的回報相差很遠的時候你就是會焦慮的,甚至還會感到相當的痛苦。但如果是愛好就絕對不會是這樣的心情,你根本就是不求回報如果有了回報反而會覺得驚喜,這就是心態上面的不同。其實這樣的心態都是不可避免的,舉一個例子,我工作的話寫一篇1000多字的軟文大概能掙錢150塊錢的樣子,但我要是寫一些書評或者小說之類的,1000字數也就30-40塊錢,可是後者就是我自己願意寫的有沒有錢我都無所謂,我自己看小說自己寫的開心有錢的話更好,但如果是工作給我後者那點錢我早就考慮換工作了。這就是心態不一樣,需要去努力而刻意維持的過程基本就不是那麼的快樂,我敢打賭如果我的工作就是寫小說,要求我日更8000那種我也會不快樂...


因為你怕。你怕輸不起。你怕努力了卻沒有得到回報。你不能接受付出了沒有回報這個事實。目前階段的題主估計還沒看到自己的努力換來什麼成果,所以就怕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事情發生。而且,說不定你要是沒達到預期成果後會換來非常惡劣的後果,讓你吃不消。

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因為功利,二是因為壓力,三是因為急需改變自己周圍的環境。

因此題主不用想太多,付出沒有回報這種事情非常多,也許這次就是這種結果,下次還是。或者這次是這種結果,下次不是。努力就好了,別抱著期望。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


世上最容易的事情難道不是放棄嗎?


引起焦慮的原因有很多。假如你努力了之後依然焦慮,我想,這種焦慮多半是因為你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

在剛開始創辦公司的時候,我曾經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沒有客戶。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很努力地在各大平台發布培訓信息,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能夠像那樣成功的培訓師一樣,站在台上一講話,底下就「哇」聲一片。有一次發布信息後,我們統計了各大平台的意向報名人數,有差不多將近200人。我很高興,和我的夥伴們及早就預訂了酒店的培訓大廳,甚至還準備了各色飲料、點心。然而,到了培訓那天,只來了5個人。

這是我的第一次創業,以前沒有經驗,也沒人教我應該幹什麼,我只有非常努力、認真地在這件事,以求不會走向最壞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創業的死亡的率高達99%,但我依然抱著僅存的希望,祈禱死亡這件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然而,事實卻是毫不留情地打臉。然而,我們不能就此停住,我必須認真反思,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然後繼續努力。結果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我們都沒有客戶。

那時候我每天工作到夜裡兩三點,還依然不想去睡覺。因為焦慮。更嚴重的是,你努力之後,還看不到結果,不知道前途方向在哪裡,這會導致更嚴重的焦慮。

你不知道方向在哪裡,你不知道努力了之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和回報,或者努力了之後你所得到的與你所預期的回報相距甚遠。對於在職場打拚的人來說,這往往是導致他們焦慮的最大根源。從本人接手的眾多生涯諮詢案例來看,也往往是因為這樣的問題而導致他們的焦慮和不安。

你想要什麼,你努力了之後你得到了,就不會有焦慮了。無論是職位、薪水、上升空間,還是家庭、愛情,只要你努力之後能夠達到自己預期的回報,你才不會焦慮。你期望月薪10K的職位,你努力了之後得到了,你就不會焦慮,否則你會考慮下個月的房租可能要還不起了;你期望能夠晉陞到更高的職位,你努力之後得到了,你就不會再焦慮,否則你會考慮30歲以後應該怎麼生存。

努力才有回報,但並不意味著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因為你努力的方向不對,或者方法不對,都有可能導致你的努力付諸東流。

為什麼努力不能帶來快樂呢?因為,你努力了之後得到的東西,可能並不是你想要的。你拿著月薪3K的薪水,很渴望成為一名月薪10K的程序員,於是你很努力學習、報班、找工作,最終如願以償。結果,發現這份工作並不如你想像得那樣有趣,996的工作方式、改到想吐的代碼,讓你一想起來就想逃避。

當你找不到方向的時候,就認認真真思考方向;當你不知道自己內心裡真正的追求的時候,就認認真真思考自己的成就動機,想想哪些事做起來之後能夠給予你足夠的前行動力。否則,努力之後,你就看不到回報,或者壓根就不是你想要的,你就會感到無限的焦慮。


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卻會很輕鬆。


人之所以願意堅持前進,是因為嘗到了甜頭,換句話來說是,得到了鼓勵或者成就感。

如果努力之後更焦慮了,那是不是要停下來想一想,現在努力的,真的是自己真心的想要的,還是迫於外力,別人的喜好,自己的外在工程等等,在潛意識裡逼自己自己不得不去做的事。

不管怎樣,你所努力的事,能給你帶來快樂嗎,覺得有意義嗎,一步一步走來得到心裡的踏實嗎?

如果都沒有的話,那你該停下來,好好想想了。


努力的方向對嗎,努力的目標是什麼?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為權利,為金錢,為女人?目標是否遙遠?看看上層人士的生活,我也很焦慮,當我很努力搬磚,想在一線城市買個小窩時,感覺房價的漲幅遠超存款的增幅,何時才能買上房?我很焦慮ing,只能不斷去學習技能,努力讓自己不焦慮,跟北京土著聊天,手中幾套房,也在焦慮,房價跌還是漲,要不要換個大房子,要多貸還是少貸;跟公司老闆聊天,也在焦慮,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怎樣提高工人積極性....回頭看看小區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人,每天三代人一起熱鬧的吃飯,看不出有什麼焦慮,因為他們真正活在當下,開心過每一天,管他明天是晴天陰天呢


心裡抱著恐懼的人走不遠
心裡一念只為成功的人很痛苦
真正的積累應該是把學習做成習慣
猶如喝水,不喝便難受
記得把大目標劃分為一個一個可以階段實現的小目標

你的問題,永遠在於想的太多,書看的太少


為什麼越努力越焦慮,越不快樂?那得看你是在什麼情況下焦慮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事情的結果達到或超過你的預期,一般是不會出現焦慮的。反之,因為事情沒有做好,你才會產生焦慮,失望,挫敗,後悔,疑惑等負面情緒,你認為呢?

試問在奮鬥的路上,誰沒有失敗過?如果在這條路上,你沒有因此產生過任何的負面情緒,說明你還不夠用心。所以說,出現這樣的焦慮,是正常的。接下來,我們找找「越努力越不快樂」的原因:

1.迷茫。

你不知道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有時候看著那些成功的人,有房子有車子,想去旅行從來都是說走就走……或許那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可你不知道怎樣去實現這樣的目標。或者說,你會懷疑目前的工作是否能實現你的理想,懷疑你的努力是否值得,懷疑你選擇這一切的理由,懷疑你堅持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你發現,堅持了很長時間的一件事,並沒有達到你的初衷,除此之外,你得到的只是痛苦,沮喪和悔恨……那麼,你的堅持是盲目的。毫無意義的堅持,會讓你陷入迷茫,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

2.完美主義——對結果抱太大希望。當結果不如人意的時候,有挫敗感。

一方面,完美主義是追求卓越,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表現良好的職業素養和人格魅力——這是好事。另一方面,完美主義傾向於,以過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種標準你根本達不到,或者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才能達到——這是導致你在奮鬥過程中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適當追求完美,當目標達成時,人就會有成就感,會感到快樂。而過分追求完美,就變成了吹毛求疵,認為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犯錯誤,犯了錯誤就變成了一件不可原諒的大事情,挫敗感爆棚到懷疑人生。來看看完美主義的人是怎麼想的:

- 非黑即白:要麼成功要麼死;如果需要別人來幫我,那我簡直弱爆了。

- 自責思維:如果在同事面前犯錯,那太丟臉了;如果有人不認可我的做法,我很難處理下一步的事情。

- 高估可能性:儘管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準備演講,但是我知道我肯定做不好;如果我請兩天病假,別人一定認為我是個懶人。

- 「應該」和「不應該」:我不應該犯任何的錯誤;我不應該緊張,也不應該焦慮(少年,這可不是你說了算啊);我應該在所有問題出現前制止它發生。

長此以往,損害的,只會是你的自信心。說到這裡,小編忍不住要問處女座的某些孩紙們一句:你們真的還好嗎?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3.害怕失敗,認為自己能力不夠。

自尊心稍強的人,在失敗面前,除了不快樂,還會牽扯出一種「有毒」的羞恥感,這種羞恥感不是否定自己的努力,而是認為「雖然我儘力了,但是我很無能!」他們害怕失敗,更害怕因為失敗帶來的羞恥感:

「這件事情我沒有做好,同事肯定在嘲笑我的無能,他們肯定對我失去興趣了;我這麼無能,接下來肯定沒有能力去做成那些事情,那個很重要的領導肯定對我失望透了……」

除了懷疑自身能力之外,為了降低他人的期望,也使自己不那麼「丟臉」,而去和他人聊天,刻意表現出一副「其實我也沒期望這件事情能做多好」的樣子。因為被羞恥感蒙蔽,很難去從另一個角度總結自己的過失,比如說「既然這樣做失敗了,那當初我要怎麼做,才可以成功?」

問題來了,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種焦慮?

1.接受已經產生的焦慮。在失敗的情況下,切不可埋怨自己,這樣只會加深這種焦慮。我們要做的是,承認和接受這種焦慮的存在。失敗在所難免,它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靜坐,深呼吸,問問自己,在害怕什麼。

- 害怕這樣的失敗會讓他人對你改觀?其實你的同事正忙於手頭的工作,不會抓著你的缺點不放。

- 害怕讓領導失望?其實你的領導也會有失敗的時候,只不過他比你更懂得總結經驗教訓。

- 怪自己太無能?這件事情並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不足以用它來定位你的能力,試著發現自己的優點。

既然失敗已成定局,為什麼不及時總結教訓呢?無謂的焦慮,對事情本身毫無幫助。聰明的人,在失敗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拿出一套解決方案(儘管有可能會花很長的時間),而不是先批評自己。

迎刃(yingrendao)一個教你變自信的公眾號


2.無視這樣的焦慮,該幹嘛還幹嘛。不要讓焦慮支配你的行為,而是你要在焦慮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正常的工作節奏,並藉此轉移注意力。仔細想想,你會發現,其實在你害怕失敗的時候,胡思亂想所花費的時間,足夠你做一篇總結了。

不管你有多焦慮,請試著讓自己自信一些,起碼不要把你的焦慮表現出來。失敗是在所難免的,也是暫時的!所有幻想中的負面評價,其實都是你的大腦自導自演的一部劇罷了,事實上,外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糟糕。

你需要做的是,化焦慮為力量。不如抽時間,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整理心情,再重新投入工作中去。你還是那個自信的你,因為你知道:失敗的收穫,有時候比成功更有價值!

如需更深入解決你的自信、溝通社交、情感等問題,加個人微信諮詢(ID:yingrenhui )

最後,加油,跨過這道坎!我們可以聊聊那些讓你焦慮的小事情,評論區咱們不見不散喲。

文/小刃刃

微信公眾號【 yingrendao 】,每日推送自信、人際交往、情感、學習成長等主題文章。

PS:沒時間解釋啦,趕緊上車。

【電子書福利】如何更系統的學習提升自信、人際交往、戀愛、學習成長方法,關注本公眾號:迎刃(ID: yingrendao )後台回復關鍵詞:dzs 或『電子書』,即可下載5本電子書到手機瀏覽(5種格式)。晚了,可能鏈接就失效啦。


To those who may concern,

談到「努力」一詞,很多小夥伴都會這麼想,「只要我努力,並且一直堅持下去,假以時日,就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財務自由」。可是,事實上,往往卻事與願違。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都是要努力,那麼,該怎麼努力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穫呢?大家不急,下面,我們就以「努力」這個主題展開來談。

1

從「是否應該加班」談起

在職場中打拚,很多小夥伴或多或少的都會加班。如果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那些經常加班的人,並思考他們為什麼要加班。

一般而言,除了要完成領導臨時安排的重要工作,而產生的必要加班之外,有很多的加班是可以完全避免的。

如果大家有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有些喜歡加班,或標榜自己喜歡加班的人普遍薪水不高,也不是公司里領導很喜歡的類型,這樣一來,自然也不會出人頭地了。這些人在公司里往往被貼上「可以馬上被替代」、「不重要」和「工作業績完成狀態不佳」的標籤。所以,也不會被領導特別賞識,亦得不到同事的相對尊敬。這樣的小夥伴即使得到同事的同情,也得不到同事的幫助。

加班本身沒有問題,可加班的內容就值得大家認真思考,因為大多數的加班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

請大家再仔細思考一下,公司里哪些同事是值得大家尊敬的呢?——工作業績出色,深得領導賞識的人。

誠然,大家在職場上打拚都很辛苦,對於核心的工作業務而言,有些人花五到十個小時的努力,還趕不上有些人花一到兩個小時做出的成績,而以上兩者的差距,並不是相差五到十倍而已。

試想一下,那些花一到兩個小時的努力就能完成優質業績的小夥伴,如果花五到十個小時,那完成的業績可能會更加好。一加一大於二的道理大家都懂,這也是大叔一直和大家提及到的,在職場上,要努力提升單位之間的產出比。

複印、寫工作總結、寫會議紀要、打電話、請示和彙報工作……從這些簡單而瑣碎的工作開始,去思考如何高效的完成,如何做才會讓領導、同事和客戶更高興,要形成「每日進步、每日思考、每日總結」的習慣。

瑣碎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做好大事,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在職場上,如果你做每一件事的效率都是同事的十倍,且為人處世做的很棒,升職加薪就離你不遠啦。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完成每一件事的效率是別人的十倍呢?

方法也很簡單,首先,忘掉你內心中所謂的「標準答案」;接著,再做每件事的時候,都認真思考,列一個「開展工作的清單」;然後,當做這件事的時候,全然投入,不要有雜念;最後,反覆思考和總結。

以上的方法,如果善加利用,就能減少做瑣碎任務所耗費時間的同時,相對減少加班時間。同時,也會對完成主要任務有所啟發和幫助。畢竟,工作方法是一致的。

解鈴還須繫鈴人,大家得結合你所在的工作,為自己量身定製一套屬於自己的「最佳工作模式」才行。

2

學會聰明的與自己的大腦相處

自讀中學時起,大叔就很喜歡一位NBA的球星,大鯊魚奧尼爾。通過觀察這位球星的整個職業生涯的發展,大叔受到了一些啟發,下面和大家來分享。

大家都知道,在職業運動員的世界中,決定他們壽命長短的,雖然可能是體能和才能,但是大腦也很重要。比如現役球星勒布朗-詹姆斯就對自己的飲食極為苛刻,每年還為自己的身體上高額保險,所以在巔峰狀態中保持了很多年。

而奧尼爾採用的則是另外一種方式——「在訓練時偷懶」。由於奧尼爾的出色的天賦,為適應高強度的比賽,在訓練時,他有意保存體力,在賽場蓄勢待發,於是就有了洛杉磯湖人隊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連冠。

在NBA中,還有一些選手,由於不善於保護自己,本來的大好才華就隨風飄去,這樣的球星有很多,大叔在此就不舉例了,這樣的信息網上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查閱。

所以,作為一名職業選手,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如何恰如其分的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若是由於身體上的傷病而得不到有效的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實力,那自然很快會被忘掉。

由於職業選手是處在競爭系統中的,所以,需要不斷的完成出色的業績,加之每一年都會湧現出新的競爭對手,所以,保護身體是很重要的,即使你才能再優異也不行,依然會被人忘掉。

畢竟,「成果」就是一切。

在職場上打拚,對於自己而言,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獲得升職加薪的機遇很重要。可是,對於公司來說,要是一個人能夠培養更多的人才,則這個人才是最有可能得到重用的人。

在競技場上,最頂尖的選手職業生涯的巔峰,也不會超過五到十年,而很多人就指望這五到十年,獲得收入的積累。

在巔峰過去,你還是得生活,剩下的人生依然很漫長,你需要以其他的崗位繼續生活,你需要做其他的崗位。所以,這也是大叔喜歡奧尼爾的原因,除了當籃球運動員之外,奧尼爾在比賽之餘的時間,還做過歌手、打過拳擊和解說員等諸多工作。

這個道理和在職場上打拚是一個道理,你不能用目前工作養活自己一輩子,你得學會在工作之餘,去尋找自己其他的可能性。

安全感並非來自物質,而是來自於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業和充實的生活。

3

從完成一件簡單的事情開始

記得以前在讀書那會,在臨近畢業那會流行寫畢業贈言。那會,每個同學都會買一個紀念冊,然後邀請同班同學寫臨別贈言。在高考的最後一個月,除了緊張的複習之餘,就是寫臨別贈言了。

由於當時時任學校學生交響樂團團長的緣故,除了要給班上的同學寫臨別贈言,還得給學校樂團的同學和市內其他學校樂團玩的好的同學寫,於是,在臨近高考那一個月,大叔足足寫了367份臨別贈言,也受到了如數的臨別贈言。

在寫這些贈言的時候,我努力回想和這些同學相識的點點滴滴,每一份都很認真的去寫,去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當時有位女孩大叔挺喜歡,貌似那女孩也喜歡大叔,於是,大叔斟酌再三,在她的畢業贈言上寫三個字:

「北京見」

直到現在,大叔仍然能記得那個女孩目光中流露出欣喜的目光。只可惜在最後,大叔選擇去武漢大學讀書,而這位女孩去了北京大學,哈哈,一段姻緣就這麼錯過,不過現在想起來也挺美好的。

從寫臨別贈言當中,大叔受到了很多啟發。

自從我們從大學畢業後,就很少再接觸正式的考試。但是很多小夥伴的「學生思維」依然未徹底清除,他們的學習模式是,採用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以考各類證書為主的學習,這些以背誦為主的學習,很快就會被以往。

在大叔看來,學習應該是終身制的,而學習的目的,不僅僅限於背誦,而要去追求生命的寬度和廣度。這裡,大叔想起偉大領袖毛爺爺的一句話,「深挖洞,廣積糧」,就是一樣的道理。

在寫臨別贈言的時候,很多同學採取的做法是,像考試一樣,寫上諸如「一切順利」、「學業有成」和「萬事如意」的話,可大叔卻不想這樣,畢竟,別人看重的是和你的友誼與情誼,你哪能就這麼把別人打發了。

這和大叔現在從事的事業一樣,也是要在了解大家的情況下,針對不同的小夥伴,為大家量身訂製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畢竟,大叔得對得起這些小夥伴的信任。

所以,大叔在想,如果大家能找到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業,並誠心誠意的完成,假以時日,你會得到不同的體驗。

但凡功成名就的企業家,都是從匠人開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誠信來不得半點虛假。所以,咱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積累。

慢慢來,時間會看到你的努力。

4

願意為智慧付出多少金錢,決定人的成長高度和廣度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我們每日所接受的信息量是以前的幾何倍,雖然有這麼多信息,可有用的信息卻不曾增多。畢竟,對於人的成長而言,決定大家未來發展高度的,就是智慧。

很多小夥伴會覺得知識應該是免費的,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有智慧的人往往付出很多艱辛之後,才積累的知識,憑什麼免費向你提供呢。

如大家所知,誰都會為了買房子和買車花錢。但是,對於肉眼見不到的智慧而花錢,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而能夠對智慧付出金錢,這類人一定不會很貧窮。

記得柏拉圖曾經說過,「人若沒有智慧,是無法為智慧付出金錢的」。要知道,那些大師們為了藝術,奉獻生命花上數十年,才獲得了智慧。我們對此付出金錢,這很正常。

記得以前在讀書時,曾聽過一位大咖的分享,他說:

「我以前接受過不同的採訪,記得有位編輯以出版社知名,想無償採訪我,TA不只提問沒切中要點與核心,時間還拖得很長。TA最後寫出的採訪稿,內容很空洞無趣。

還有一次,有位付費採訪我的編輯非常認真,看得出來事先做過不少功課,提的問題都問中核心,而且採訪的時間和把握的很好。

後來我總結過一個道理,人對自己花錢的事物,才會很上心。」

畢業後,在工作中,有位即將高升的領導找我談心,語重心長的對我說:

「小許,你很能幹,我很喜歡。因為你平時對我很忠心,所以我和你分享一些我的乾貨,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當你在事業上越來越好的時候,但是請記得,如果別人想不花錢想從你這裡獲取任何經驗,請學會拒絕。因為那些自己花錢去學知識的人總是謙虛和認真,而受上司派遣去參加講座的人總是很傲慢,無法吸收講師的經驗。這樣的人,是屬於前途渺茫的。

你的人生很長,要學會好好耕耘自己」

在此再次感謝這位領導。

5

一堂人生的必修課

在人生的長河中,我們會遇到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在職場如何獲得升職加薪的機遇(為人處世);

創業如何成功(找到某類人群的痛點,驗證並提供的解決方案);

如何讓自己的產品大賣(產品即人品);

如何追求心儀的另一半(走心的套路);

如何擁有幸福的婚姻(等於如何找合伙人);

如何平衡生活和感情(了解每類人的不同需求);

如何更好的撫育下一代(授權與收權管理,等同於職場管理下屬);

如果大家有深入思考,就一定知道,上述問題的答案本身就是研究人性。所以,越是能深入了解人性的小夥伴,就在上述問題中脫穎而出。

但是,研究人性屬於自學課程,這是在自己與人溝通和與人共事中學到的。這門學科涉及面很廣,包括但不限於生物學、心理學和哲學等學科的集合。而大家所知的各大商界名人,大多都懂這門學問。

對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而言,在當下,我們需要做的,是把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當成老師,學會從他們身上去學習,而不是在乎當下的與之爭吵、反駁和抵抗。

明智的人善於集百家之所常,切勿自以為是,坐井觀天。

6

為什麼你這麼努力,卻依然很焦慮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著自己喜歡且擅長事情的時候,往往會全神貫注的投入,以至於忘記時間的流逝。在整個過程中,你的內心是喜悅且平和,沒有一絲焦慮。

可是,在做著自己不特別熱衷事情的時候,往往就會產生諸如抱怨、焦慮和厭煩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啦。畢竟,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還是要先求生存,再求發展嘛。不過,在工作之餘,說不定就可以開始去找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情嘛,千萬別猶豫哦。

大家早安:)

你的,

大叔


記得在知乎上看見過一個知友的答案,記不大清楚了,大概意思是:

努力分兩種,一種是努力變得比別人強,這種努力註定會失敗,因為永遠會有人更強。這種努力帶來的當然是焦慮

另一種努力是變得比自己強,這種努力不會帶來焦慮


努力了沒有回報,就會焦慮。
沒有回報,是因為你努力的姿勢不對。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或者短期不能衡量的目標。
定目標、定計劃非常有學問。要制定力所能及、有趣的努力路線,及時得到回饋,才會有努力下去的動力,光靠壓力是做不好事情的。
所以,我們先定個小目標,比方說,先賺他一個億?
那不行,這個目標太高了,做不到你就想放棄了。


推薦閱讀:

職場新人總是背黑鍋總是挨罵如何調整心態?
漂亮姑娘在公司怎麼避免被同事排擠?
如何結合自己的經歷理解《寒戰》裡面梁家輝最經典的這一段台詞?

TAG:生活方式 | 職場 | 高考 | 焦慮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