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到三國,只有魏國和吳國常常被冠以曹魏,孫吳這樣的名字,蜀國卻從不被叫做劉蜀?
如題
歷史上某些國號重複出現的次數很多,所以後世的人需要為其加上一些定語來區分。
比如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個魏,單純說魏,是會存在歧義的。你說曹魏,那就區分開了,大家都能理解你說的是三國的那個魏,不是北魏,也不是東魏、西魏、冉魏。孫吳也是同理。
而三國的蜀國是我們現在的習慣說法,正經的國號還是漢。漢也是出現率很高的國號,所以為了強調是三國的那個漢,一般說蜀漢或者季漢。這裡不像曹魏或孫吳那樣用姓氏形容的原因是,歷史上大量的漢都姓劉,比如東漢、西漢、蜀漢、後漢、北漢、南漢。說劉漢仍無法區分他們。
魏是國名。曹操先為魏王,建立魏國,因為封地古屬魏國,然後以魏國為基礎,曹丕接受了禪讓。
吳則是孫權被封為吳侯,其地也是吳越之地。所以取國號為吳。自比桓公與勾踐。就是以分封諸侯夾輔王室割據稱雄自居。
而劉備自詡漢朝苗裔,以復興漢室為己任,所以國名是漢。
蜀只是地名。若稱蜀,則是自降為地方割據政權,失去了合法基礎。汝曰「從不被」?蓋因汝讀書少夫。我舉一例:
【孫吳、劉蜀,多依漢制,雖復臨時命氏,而無忝舊章。】——《晉書》志第十四 職官
還有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候,大量使用「劉蜀」稱謂。
蜀的正式稱呼是漢,蜀是貶稱和後代的稱呼。
所以,類比於曹魏,孫吳,對應的稱呼是:
蜀漢。
這樣是不是就順口了?
給政權加一個代稱需要兩個原則
第一,要以國號結尾
第二,要確保一一對應,每一個簡稱對應一個固定的政權,而不是一定要以姓氏開頭
那麼,對於 劉蜀 這個稱謂,就可以分為兩個問題
1、為什麼不能以蜀字結尾
這個很好解釋,因為國號不是蜀,而是漢。歷史上真正以蜀作為國號的政權是五代十國時的前蜀和後蜀。
2、為什麼不能以劉字開頭,即 為什麼不能叫劉漢
這就是由於一一對應的問題了,以姓氏開頭並不是一個原則,一般來說,如果國姓和國號的搭配是獨一無二的,這種搭配就能作到一一對應。比如說歷史上所有以魏為國號的政權,只有曹丕的魏是姓曹的,其他的魏,北魏東魏西魏都不姓曹,而因為這三個魏都姓元,所以也不能叫 元魏,否則不能一一對應,要用方位區分。
孫吳同理,五代十國里的那個吳姓楊,一個叫孫吳,一個叫楊吳,很容易區分開
劉備的政權國號是漢,而以漢為國號而且國姓為劉的,實在是太多了,除了蜀漢外,西漢 東漢 後漢(劉之遠) 北漢(劉崇)南漢(劉龑)都是姓劉的,如果叫劉漢,你指的是哪一個呢?這很明顯不符合一一對應的原則。所以東漢西漢作為大一統朝代,以國都的相對位置代稱,後漢冠以五代共有的後字,北漢由於在五代十國中十國的最北面的河東地區被稱為北漢,南漢由於在十國中處於最南方的兩廣地區被稱為南漢,蜀漢由於割據西蜀地區被稱為蜀漢。
而值得一提的是,有時候即使姓氏和國號的搭配是獨一的,也會有例外,比如冉魏幾乎不被稱為閔魏,再比如後梁後周基本不被稱為朱梁郭周或柴周,前蜀不被稱為王蜀,後蜀很少被稱為孟蜀。
而可能有人會問,我們有李唐 後唐 南唐的叫法,這三個政權的國姓也都是李,為什麼有李唐而不能用劉漢去描述這麼多漢中的一個?這是因為李唐王朝對於其它兩個,無論疆域還是影響力都高了不止一個層次,而且李唐王朝沒有像西漢東漢一樣被分為兩漢,而在這麼多漢裡面,東漢和西漢在疆域和影響力上是基本上扯平的,劉漢給誰用都不合適。
那麼,為什麼我們可以用趙宋來作為北宋和南宋的合稱,而不能用劉漢去形容西漢和東漢呢?個人推測,北宋和南宋分開稱號主要是由於疆域和國度的巨大變化,而中間的繼承人交割並不算中斷,雖然北宋是一個太祖系八個太宗系,南宋是一個太宗系八個太祖系,但南宋的第一個皇帝趙構畢竟是北宋最後一個皇帝趙桓的親弟弟,趙佶的親兒子,這種血緣關係之近無論如何不是劉秀和漢哀帝的血緣關係可以比的,而西漢和東漢在疆域上基本重合,繼承關係就相對遠一些。再有,兩宋和兩漢都是被一份為二的,但在兩宋之以外沒有姓趙的人創建國號為宋的政權,假如有的話,我們今天可能也不會再用趙宋去統稱南宋和北宋吧。
每次看到軍旗上寫著蜀字感覺崩潰,是漢啊
有答主已經說了,蜀漢,季漢。劉蜀,那就和劉皇叔的旗號不符了。劉皇叔的旗號再鮮明不過了,安漢興劉。人家國號就是漢,蜀只是人們基於地理位置給予的稱呼。劉皇叔要是知道我們跟著叫西蜀劉備,估計會死不瞑目的。正確的叫法是就是漢,就是漢。其他都是後人加上去的,西漢,東漢都是後人加上去的。
叫劉漢可以,叫劉蜀那就是政治家歪曲歷史,辱沒劉皇叔了。蜀這個稱呼都是帶有侮辱意味的,更別說劉蜀了。公有和私有,國有和家有。
知乎前面對曹操推崇備至,對我劉皇叔一再打壓。今天必須得給劉皇叔正名,他就是忠君愛國,他就是君子。忠的這個君是劉君,愛的這個國是漢國。你曹丕那邊滅了漢,我這邊再立漢。大漢不滅,劉姓皇族不滅。人家是漢,蜀漢,難道叫劉漢?
怎麼忽然感覺好熱?不說了,回冰箱里舀西瓜吃去了_(′_`」 ∠)_
你說蜀漢國號是蜀,就是罵他們是蠻夷啊,加反犬旁,蟲旁都是歧視性稱呼,獞人猺人蜀人玀玀等。蜀漢人家國號是漢,在蜀地,後世就稱蜀漢。不是自稱
人家正經國號是漢,為了區別東漢西漢南漢北漢,方便史書記載與區分,才稱之為蜀漢。舊版三國演義 劉備軍隊打出蜀字大旗是不正確的,只會打出漢旗或主將姓氏旗。
孫吳、東吳,曹魏。前面的 蜀 孫 東 曹,都是為了細節區分後面的 魏漢吳 這些王國的名字。
題主去拍三國演義肯定是諸葛亮出征,後面一抬旗的,上面大書一個「蜀」字。
蜀國的正式國號是漢,自稱是漢朝的延續。如果以題主的說法,要叫也得是劉漢,那麼就和劉邦建立的漢朝重複了。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除了成漢君主姓李外,其他都姓劉,那麼劉漢指哪朝呢。
有個答主說晉書上有,孫吳,劉蜀的叫法。確實有,但是性質不太一樣,比如曹魏和孫吳,是君主姓+國號的叫法,而劉蜀並不是,因為蜀不是國號,歷史上把蜀漢稱為蜀也不過是為了區分之前的漢朝而已,並不是說國號就是蜀了。早就想吐槽了......人家國號為漢,蜀漢是蜀地漢國。陳壽——就是寫三國志那個——從當朝的立場(三國志成書在晉)出發自然不可將敵寇當做前朝正統,否則自身便名不正言不順(劉漢?前朝東漢西漢全是劉漢,這又如何能區分呢。而如果不作區分......)。故簡稱為蜀,是意在與前朝的漢區別的同時強調其為地方勢力,弱化國家地位。
但,三國時期不存在所謂「蜀國」,只有漢、魏、吳三國。
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三國題材出現劉家打起「蜀」的旗幟,一大堆人喊著蜀國怎麼樣怎麼樣的,不用懷疑,可以直接罵那個編劇是SB、腦殘和歷史白痴。
因為一跟別人交流的時候別人的反應會是:六叔?誰六叔?
人家的國號不是蜀,而是漢。
但是你也不能叫劉漢吧,那和西漢東漢有啥區別,所以就叫蜀漢了。
後世史家為了區分,常於國號前冠以姓氏,如曹魏、孫吳、李唐、趙宋、朱明等。
而蜀國不被叫劉蜀是因為蜀國國號是漢,那為何又不叫劉漢,那是因為這樣又沒有區分度,所以史家乾脆將國號前冠以地域,這樣蜀漢的稱呼就來了。高贊答主解釋的很好了,稍微補充一下吧。
後世稱孫權政權為孫吳,因為東吳不止一個。遠的如商末西周初,太湖旁存在兩個吳國,故稱西吳東吳。近的如元末,也同時存在兩個吳國,時人稱朱元璋為西吳,張士誠為東吳。竊以為喊他蜀國都是貶低他 劉皇叔可是把自己當漢朝正統皇帝的 人家國號是漢
漢中王和武侯的志向永延漢柞
因為你所說的蜀國實際叫漢不叫蜀,而漢本來就姓劉,所以不叫劉漢。
推薦閱讀:
※為什麼諸葛亮會被稱為「葛公」或「葛侯」,而不是「諸葛公」?有什麼深層原因?其他複姓有類似叫法嗎?
※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如何證明自己是諸葛亮?
※諸葛亮和陸遜是三國志僅有的兩個單獨立傳的人,那麼兩人誰更勝一籌?
※諸葛亮是否愚忠?
※漂亮房子漂亮女人,聲色犬馬花天酒地的生活,劉備為什麼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