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練習曲在慢彈的時候有什麼細節可以推敲呢?除了把音,力度和觸鍵都彈對,難道練習曲可以分析出來情感么?
一般來說,決定音色的要素非常多,最明顯的是力度和觸鍵。
之前知乎上有人討論音色,把鋼琴傳動結構當成絕對剛體,把手指當成一個高中物理意義上的受力點,自然而然的的出了音色僅僅取決於力度的結論。其實如果真的如此,那傳動結構就不需要用木質材料了,直接上不鏽鋼,成本也不見得會高多少,但是卻可以避免濕度導致的一些問題。再不行我們有塑料嘛,這東西更便宜。
顯然決定音色的遠非力度一項,和力度,觸鍵位置,發力位置,觸鍵速度等等都有關係。彈出理想的音色需要如此多的參數,而人手又有形狀的限制,那必然要考慮指法流暢性對這些參數的影響。
你其實可以試試,讓手僵硬,大臂用力,撓頭。然後試試僅僅手指用力,撓頭。這兩種感覺區別很大的,也很明顯。當然,用手指,手腕,小臂,大臂,軀幹的力量來撓頭,感覺也不同。大體上力量越靠近指尖,感覺越輕柔,越遠,力道更大更笨,不容易控制。
同樣指尖移動一毫米,力量源自指根和力量源自大臂,這難度差距不要太大。如果再考慮速度,那難度更是又多了一個量級。不說別的,光控制臂彎手腕不失控,就夠你玩的了。
慢練的時候你可以更細緻的體會,如同代碼的各種層次的單步調試,更容易找到具體的問題。倘若整個程序都一塌糊塗,那其實也不用單步調試了,直接放棄治療就好。只有在尋找bug的時候,比如邊界問題,比如一些變數被修改了但是自己忘了。
其實如果你覺得沒有意義,那就是這段時間你並不需要這東西。對於寫helloworld來說單步調試毫無必要,道理就是這樣。
謝邀,真要嚴格起來,跑動的均勻(自然),和弦下鍵齊,左右手完全能對上,音量的平衡,這些看似基礎的東西,很多音樂學院學鋼琴的不額外注意都不一定能全部做得到。
謝 @升c小調的王聿洲 邀。
首先,雖然不是所有古典音樂都用來表達「感情」,但是可以說都有自己的風格、感覺、性格特徵的。
另外,我個人從不認為練習曲和樂曲是兩個可以完全割裂、非此即彼的概念。且不論以肖邦為首的一眾作曲家將練習曲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成為和樂曲一樣可以在音樂會上演奏的曲目。光是作為初學啟蒙教材的拜厄、車爾尼作品中都有不少音樂性很強、不單單是鍛煉手指技術的曲目。另外,樂曲中的一些技術性較強的困難片段也同樣可以選作練習曲來練習。
也就是說,練習曲和樂曲兩者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學習練習曲的時候同樣不可以草率地對待,也是需要注重曲目的聲部之間的平衡、句法、artikulation的。
例如拜厄60條以後、車爾尼599的70以後很多練習我認為都不再是單純的練習曲,完全可以當做樂曲來處理。
最後再奉上一些很贊的練習曲版本大禮包:
車爾尼599:Carl Czerny, Op 599, 1 示範演奏
布格繆勒:1.示範演奏Friedrich Burgmuller, Candour 布格繆勒25首鋼琴簡易進階練習曲 坦訴
車爾尼299:車爾尼作品299第五條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車爾尼740:車爾尼作品740 NO.3_土豆_高清視頻在線觀看
btw,至於哈農(其實這連練習曲都不是,只能是手指練習),稍微改編一下就是肖斯塔科維奇第二鋼協的片段。
另外,練習曲也不僅僅車爾尼一家獨大。車爾尼以外的,初級還有:古利特、萊蒙、布格繆勒、勒士豪恩、海勒、杜維諾伊;中級有貝倫斯、克拉默;高級有莫什科夫斯基、克列門蒂、莫舍列斯等等。這些作曲家的練習曲很多在音樂性上均超過車爾尼。
稍後補上實例。
本答案共兩千來個字,大致需要2分半就能全部看完。
我先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革命練習曲》。
在各種比賽、考學中,這首練習曲都很受歡迎,但真正能把它彈好的人又有幾個呢?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彈的革命就比你彈得好聽很多?
先不考慮 純技術層面上的差異,假設:
你的演奏速度與這位大神完全一樣,並且你完全按照譜子上的強弱標記進行演奏。
但,
你肯定依然無法彈得跟這位大神一樣/相近。
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又如何做到 與大神的彈法接近呢?
首先,看下圖:(原版譜,紅色是我用軟體標註的)
在前兩小節中,左手部分 既有重音記號 又有長連線。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業餘琴童的彈法是:
只突出重音,使得這句旋律 「一卡一卡的,非常不連貫,而且有一種 結結巴巴的感覺」。
並且,為了突出重音,可能還會使用 「壓手腕」等錯誤方法,極易造成「肌肉疲勞」,導致你還沒彈完整首曲子 就已經累成狗了。
那麼彈得好的 業餘琴童會怎樣彈呢?
他們「不會過度強調重音了」,但由於他們的「手腕和手臂 依然過度緊張 僵硬」,所以導致他們還是「彈得很不連貫」。(但不是那種 一卡一卡、一頓一頓的感覺了)
專業鋼琴家會怎樣彈呢?(注意,此處是鋼琴家,非音樂學院學生)
首先:前兩小節「基本不踩踏板,避免渾濁」。
(見:Frédéric Chopin: 12 Etudes, Op.10 )
其次:他們會「基本忽略重音符號,把所有音符都彈得基本一個強弱度」。
看到這裡,想必有些同學 被老師告知過 彈重音是為了讓觀眾聽清你的節奏點。
那麼這些同學看到這裡肯定就要疑惑了——不彈重音怎麼讓別人聽清節奏點呢?
其實很簡單——
這位鋼琴家將「右手主旋律彈得非常清晰」,並且他的「左右手都對齊了」,這樣就會讓觀眾從「右手的主旋律中感覺到節奏點」。
這種方法更巧妙,也更好聽,不會出現 矯揉造作的感覺。
那麼,
我說這些是為了說明什麼呢?
1,
「慢練時,不是僅僅在那裡戳琴鍵,而是要不斷地思考。」
有很多琴童甚至一直都沒有發現 前兩小節左手部分 既有重音記號又有連線 的「矛盾」之處,以至於 他們完全是在按照 自己的想法/最省事的方法 去彈。
當然了,也有一部分細心的同學 發現了這個「矛盾」之處,但他們只是 看到了,而沒有去進一步思考,他們依然使用原先的方法去彈。
還有一小部分同學 注意到了 並且去思考了,但很可惜他們沒有想到恰當的解決辦法。
慢練,可以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去研究譜子上的各種標註,也給了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比較。
2,
「慢練時,除了把音,力度和觸鍵都彈對,還要注意你的肌肉放鬆程度。」
你需要時刻注意你的手腕和手臂,一定不要僵,一僵,你就彈不快,還會非常累。
3,
「練習曲也是音樂,是音樂 就有感情,所以你需要去把它彈好聽,而不是只把音彈對就行了。」
把音彈對是純技術層面的,我上面所說的,已經不僅僅局限於技術了。
上面所說的,可能會有很多人看明白,但不一定能做到。
因為 這是一種「感覺」,即 藕斷絲連,似連非連,既要有顆粒度,又要柔軟。
要想完全做出這種感覺,還需要彈出「強弱」對比。(此處並非指 強弱,詳見下文)
雖然大師在彈的時候,你可能並沒有從他左手的旋律中聽出「強弱」,但 你再聽聽業餘琴童的演奏,你就會很明顯地發現 這兩種人的差距不僅僅是 連貫、技術、顆粒度。(儘管你可能說不上來確切的差異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你聽不出來 前兩小節左手部分 明顯的「強弱」對比呢?
因為這種處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強弱」。
這是一種「音色上的略微差異」。
那麼,何為音色呢?
我舉個例子:
你抬起手臂,垂直落向琴鍵,彈個音;
然後你再 將手指放在琴鍵上,貼鍵彈個音。
兩種不同的觸鍵方式 產生不同的音色。
彈練習曲,不是僅僅只需要一種音色,為了更好地表達「強弱」對比,你還需要 音色層面上 質 的轉變。
比如說,第一小節左手部分,應與第二小節左手部分的音色有區別。(上文說了 觸鍵技巧決定音色)
那麼這種區別/這種音色轉變有什麼好處呢?
這種區別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旋律的走向。
(這東西有點玄,大部分人恐怕並不非常清楚我在說什麼~)
我本人無法做得非常好,家裡的錄音設備也不行,無法體現音色的區別,所以各位只能仔細去聽上面鏈接了~
(聽不出來區別也不要緊,因為這東西太專業了,而且無法緊靠語言就說明白)
只要音色恰當,自然可以把無聊的練習曲彈得很優美。
————————————————————————————————
所以,綜上所述,慢彈練習曲時 除了解決技術問題,還可以思考音色,以及譜面注釋。
並且,不要把練習曲彈得毫無感情,你這樣對待它,它會傷心的~
(一不小心寫了這麼些 既晦澀難懂,又玄乎的鬼東西,而且我這語言表達能力也挺一般的,不知各位能否明白我所想要表達的內容?)
如有幫助,還請不要忘記點個贊~
————————————————————————————————————————
此答案已收藏於:我——純乾貨的優秀回答
歡迎各位前去翻看我的其他乾貨回答
一個音都能彈出感情,兩個音音程跨度都是有意義的,六度在巴赫里就是頌揚感,五四最和諧,小二緊張粘著。
至於你問我品味和感情是不是一回事。那麼古典派之前的所有曲子都可以說「沒感情」了,只有宮廷品味。
你問我色彩看得到與否這個我沒發聊,反正我看得到。自行百度
拉赫馬尼諾夫音畫練習曲
練習曲彈出【品味】和色彩是必須的,所謂「基本功」大多數人認為是手速,童子功也認為是手速?練習曲就是練習基本功的,就是手指對音色的控制而不是跑得快。
評論區兩位不邀請我!哼!大家都已經說了一大堆了,那我就說一下個人私貨吧
耐心
一首曲子如果速度120的話,你如果兢兢業業的從60仔仔細細的彈2便速度+5,那麼你對這首曲子的掌握絕對會上一個台階
每一次自己心裡絕感覺「我已經回了,趕緊閃人」的時候如果能克服這種衝動的話,對你以後的演奏生涯絕對會有不可低估的好處
對節奏的掌握
在彈一首曲子時心裡數節拍通常數到16分音符才算「精確」,慢練有益於此進入專業階段後,不管是彈什麼東西,你一坐在鋼琴上,演奏的就是你對這首曲子的理解。是在創作,詮釋自己
所以既然是創作,就一定會有情感。
肖邦的練習曲大多音樂性強,為音樂會寫作,所以都不用說都聽得出感情。題主可以去聽一聽鋼琴家錄製的車爾尼練習曲,一聽便知
哈農那種練習曲肯定不行。
說到這裡我又要推薦《趣味鋼琴技巧》了,這是古典浪漫時期練習曲大集合,並且!本書將每首練習曲都加上了一個標題,通過這個標題,我們可以大概地知道這首曲子的音樂形象、情感。
西方音樂很多都是無標題的,一首寫得好的練習曲與奏鳴曲並無不同,都需要演奏者自己去領會把握樂曲中的形象。說到方法,也並無兩樣。主要是用心體會吧。
用文字實在是無法準確地表達練習曲里浩如煙海的細節處理問題,找一個優秀的鋼琴專業的學生,和他彈同一首練習曲,然後對比,他會教你什麼叫「細節」
舉一個最最簡單的例子,肖邦的革命練習曲。主題部分左手不斷的上下流動音階,這種漸強漸弱的推動性表現就是一個細節,然而許多練琴的人彈得平淡無奇,一片平地。主題部分右手的切分音速度極快,能不能卡准節奏的同時還保證音準無誤、保持和弦中的每個音整齊劃一,又是一個細節。A段B段中間的連接部左手有著極快的速度和極大的跨度,手指在極快的速度中一張一弛,保證了音準的正確,有沒有保證每個音的時值都均勻,整體聽起來完全整齊?這又是一個細節。之後的B段以及再現的A段,都有很高音樂性,跑動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有沒有注意樂句間的呼吸?有沒有做到或大或小的樂句內的律動?
然而革命對於專業學生來說僅僅是個難度偏低的練習曲,對於大多數練琴的人來說就已經十分棘手了。練習曲中的細節可遠遠不止音準節奏,希望每個人都能保持謙虛謹慎的練琴態度,因為你永遠做得不夠好。
演奏和彈奏完成一個作品最大的區別就是情感的注入和表達。音樂是關於心的語言,除了遵循根據已標記出的表情符號進行演奏,韻律感藝術感是不可能量化的一個東西,拒絕機械複製稱之為藝術,是因為情感的表達,走心的演奏不會有一模一樣的,對於表情符號的處理絕對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東西。
中西音樂其實都講究氣和韻,練習曲除了純技術層面的基本要求,觸鍵,力度,強弱,速度等等的你可以把它看作一個基本的硬性指標,這些很重要直接影響作品技術層面的完成度,但這些也都是很講悟性的東西。對作品的理解,對技術的情感化處理比如如何來表現作品的張力,你自己的張力,對於細節的處理,同樣的曲子演奏出來的感覺會完全不一樣。其實我認為技術標準之上後,沒有對錯的問題。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如何處理一個漸強和減弱,就在普通的漸強減弱中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演奏出快速極強,快速極弱的過度,或者一個普通的漸慢,也可以演奏成一個散拍式的漸慢,演奏符號的標記一定不是絕對的,不然作品就會被彈死。再比如,一個如歌的行板,你可以用非常綿延的方式,氣口決定了區別,你也可以用很連續很有控制力的觸鍵,可以選擇普通的換氣也可以是一氣呵成的長換氣,這個琢磨的過程形成的就是你的風格和藝術性。
不要說一個練習曲可以講究情感。哪怕是一個最基礎的樂句都可以講究。。。。。
打個比方12345作為一個樂句,音符節奏非常平凡。
但是1是連奏的開端,5是連奏的結尾,兩者不能一致吧。
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情感的表現是要使用積極的手段去體現的。
既然知道了1是樂句開頭,5是樂句結尾,234是樂句連接,那麼剩下的就是怎麼分析這些了。
比如,我們以說話的方式了解音樂的情感,兩者是共通的,因此1適合加入強音(強調),5適合加入弱音(結尾收),234不能過分突出(保持連接)。以說話為例,就相當於今天你吃飯了么。
今天是開頭,么是結尾,你吃飯了是中間連接。假設,今天非常弱,么很強,你吃飯了么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這種感覺就是很奇怪的。正常的說話,今天被強調,你吃飯了么連接,么弱音收尾。這種規律在音樂中是得極其嚴格執行的,不執行則必然出現各種鬧劇。
以我自己的演奏習慣為例,我對於這種樂句的處理,直接就是落轉轉轉提,落提解決樂句的開頭結尾,分別產生強與弱,長與短的音效,轉解決連奏,保證音色不會蹦出來。
因此,實際上,情感的表現,在最後是以極其精確的機械化模式化技術來體現的。沒有精確的技術,那麼情感的表現將是一團混沌。
練琴首先要確定一個目的。
如果你慢練的時候沒有目的,不知道幹什麼,只是單純地覺得慢練就可以把練習曲彈好,這可能偏離了正軌。
當一個專業演奏者開始慢練,往往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採用具有針對性的手段。例如大跳跳不準,所以為了跳准大跳而降低速度去找到一種距離感。因此慢練只是一種手段,為了達成一個具體目的的手段。目的有很多種,例如把音彈清楚,發出好的音色,給予和聲不同色彩等等,這裡不一一列舉。
所以當你不知道慢練除了把音,力度,觸鍵都彈對還能再幹什麼,不如問問自己為什麼慢練。慢練的動機必須是具體的,不應該是「大家都說要慢練,所以我去慢練」這樣無意識的行為。
如果你只是單純的想要提升手指機能,那麼把音力度,觸鍵練好就可以繼續下一首。但如果你到了一定程度,或許已經接觸到音樂會練習曲,且對自我要求不僅僅停留技術,這時就要將這類練習曲作品當做樂曲來練習。
音樂大體由四個方面構成,旋律,節奏,和聲,音色。每個方面都有無數可以思考。思考同樣需要時間,而慢練給予你更多的時間去處理從耳朵傳來的信息,幫你更好地判斷一個聲音是否達到要求,同時給予肌肉時間去調整。但具體還在於你的目的。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太正確,當你已經採用慢彈這種手段是你本應該清清楚楚地明白要幹什麼。
古典還是好好按照老爺子們的說法去彈吧 這些曲子大多都有作曲家自己希望的情感表達方式
現代流行就無所謂了...隨意處理 你覺得好聽就行
不同的人對於不同的曲子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正如一首歌,唱的方式是一樣的,音準也是一樣的,但是所表達出來的感情卻不相同,這就是為什麼一首曲子很多人會彈,而有些人能去登台演出一樣
把力度、觸鍵和節奏、表情彈對可不容易,另外還有分句和句子的張力,慢練的時候尤其容易彈得沒有張力,鬆散,不知所云
當然可以啊,練習曲也是有旋律的。
慢練的時候把音觸鍵力度都正確找到並彈出來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呢。因為旋律情感決定觸鍵啊。
當然,如果僅僅是要趣味性,那就更簡單了,手指練習也能彈出很多花樣。推薦閱讀:
※為什麼肖邦練習曲里最受歡迎的是革命和激流?
※鋼琴家的手指與常人有什麼不同?
※請問有哪些由歌劇、輕歌劇或者音樂劇改編過來的鋼琴四手聯彈作品?
※為什麼古鋼琴的聲音和吉他相似而不像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