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王維是否有失偏頗?
其實看《史記》就能看得明白,李廣與衛霍傳記的區別大致可以這麼表示:
李廣傳:李廣真NB啊,功夫高呀待人好,士兵愛呀敵人怕
衛霍傳:XX年,斬敵8000
XX年,斬敵70000
XX年,斬敵2018
XX年,封狼居胥
換個說法,如果現在你是軍銜評定委員會的負責人,有人過來跟你說:「A百戰百勝,殲敵十幾萬,把敵人徹底打跑了,但是吧其實就是運氣好。你看看B同志,雖然說沒有打過勝仗,但是人家品德好啊,而且深受士兵愛戴。要不然,咱們就把元帥軍銜給B吧。」你會不會想笑?
"運氣好"這句話一般是勝者的自謙。其他人說嘛,那就,你懂的:-)
謝謝。
偏頗。
呵呵,只是愛好者,真要把一個問題說明白真的好難,超出了能力,提個自己的思路,不好意思。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從李廣的功、衛青與李廣的關係、司馬遷的筆法和王維寫這名詩的背景幾個部分去分析。
飛將軍李廣的功,基本上屬於敢於為國獻身。李廣雖然精於射箭,但在帶兵方面沒有看出異於常人,屬於單將做戰能力較強。不叫胡馬渡陰山的也不是李廣,是衛青霍去病。李廣不封侯是有道理的,他從幾個方面都不夠條件,不存在被坑。李廣不被天子重視,從時運上講很長時間他是防守時期的將軍,從自身缺陷看存在冒進、治軍不嚴、跋扈等毛病,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他在家庭條件及自身條件很好的情況下沒有通過立功引起漢武的重視。
衛青的運氣是好,外戚,沒有通過立功就引起漢武的重視,但是漢武對他的能力是判斷是沒有錯的。在漠北之戰出征前,漢武出於對李廣的能力的不信任,交待衛青不要讓李廣單獨與匈奴交戰。衛青執行了漢武的命令,在李廣看來,應該是衛青給他較難立功的做戰線路,但從另一方面講,在較難立功的路線里,李廣沒有表現出超人的能力。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大加讚賞,對衛青的戰果只是記賬,這種做法看得出立場就有偏頗。同時司馬遷在史記中對衛青的評價是仁謙退讓,沒有詆毀之詞。
王維的詩佛之稱當然不是白給的,詩中有畫,畫有有詩。據記載王維寫老將行應該是公元737年到甘肅任監察御史工作的時候寫的。唐開元的時候,紀檢委的工作還不是很重要,級別是八品下,較低,第二年就調回京城任殿中侍御史,級別是從七品下,還不如七品芝麻官。從行為看,王維回京後很快就在藍田山修建別墅過上悠然自在的半官半隱生活。
做為一個超群的文人在這種人生經歷中會是如何的態度級如何形成的轉變,該如何揣測?那麼回頭再看王維寫下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的時候,是否只代表文人墨客借故表達自己沒被賞識的心情?
李廣無功的問題很簡單,能力不足。
每次都迷路,張騫帶著他都迷路,顯然缺一門「地理學」。
王維這種不知戰爭法則的人,看來都是運氣的問題。實際上是能力的差距。
偏頗是肯定的。這點論述的人太多了,不用贅言。李廣雖然作為與程不識齊名的名將,但是從他帶兵的天馬行空隨意的方式來看,就不可能能在進軍草原的戰役中有太多收穫(這取決於長途作戰對後勤和將帥統帥控制力,李廣的帶兵模式是無法完成這種任務的,加上長於騎射,短於戰略,當年賀若弼評價史萬歲是騎將非大將的評語也可以用在李廣身上)。再加上長期防守,多年戰略戰術特點決定了他在反擊戰爭中不會有多少光彩。而衛青霍去病等人,確實當得起不世出的名將的稱號。(當然,我個人也絕對反對那些過分貶低李廣,甚至認為龍城飛將都是衛青,飛將軍是逃跑如飛的意思那種乾脆不看什麼材料的人,現在我扯得有點遠了……)
但是,雖然十分偏頗,卻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不能不說衛青有些情況有運氣層面的因素,比如衛青帶兵除了自己出色的軍功,確實有身份帶來的便利;漢武帝本來想讓霍去病打匈奴主力,而實際遭遇到的還是衛青等等。而且根據衛青的戰損比相對實力比較而不是僅僅看戰果來說,不得不多衛青等與白起韓信李靖岳飛這級別的中國全歷史名將還是有明顯差距。至少說衛青的功勞有一部分是漢武帝和漢朝國力支持的結果。
而李廣難封也有命運的因素,比如因為自己不善於政治,不知道梁孝王與漢景帝的矛盾,收了梁孝王的將軍印,因此喪失封侯機會,最後被漢武帝命令衛青調開,不為前將軍等等。
看了三國演義,就該知道文人心中的大將是怎樣的啦
命是弱者借口,運是強者謙詞。
老實講,李廣兒子給霍去病當馬前卒都封侯,做關內侯了。李廣沒封侯,當然稀奇。李廣就納悶了,當初兒子還是個新兵蛋子,跟著一個靠裙帶關係做個小隊頭領的霍去病,跟隨大軍出去歷練。結果沒幾天回來,就當侯爺了。比老子還快。
那個年代,天天打勝仗,一場仗就好幾個侯爵。就像李廣說的,他認識的人,都封侯了。就他自己沒封侯。這稀奇不?
封侯又不需要跟衛青霍去病這樣,打的匈奴滿地找牙,只要殺敵數足夠,就能當了。李廣出門,不是迷路,一個敵人都沒遇到,就是遇到主力,全軍覆沒。這稀奇不,人就是倒霉。
當然,李廣不是沒封侯的機會,年輕的時候平八王,結果收受賄賂,取消了。可以說,李廣無功緣數奇,沒錯。
衛青不敗由天幸,這也是可以理解的。衛青霍去病兩個都是不敗將軍,縱觀中國歷史,一直打勝仗,沒失敗的人,幾乎沒有。所以說,他兩是被上天寵幸的人,沒錯。嫉妒不來。隔壁諸葛亮被歌頌千年,也只能抱憾而終。沒上天的寵愛,只有才能,是做不成不敗將軍的。
應該把重點放在「不敗」和「無功」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沒人會無緣無故成功。
這句是將王維的淺薄輕浮透露無遺!我沒聽說過迷路失期的名將,除了李廣。另外外戚多了去了,也沒有幾個能配享武廟!
文人淺薄之見,我只能說王先生怕是對軍事狗屁不通
文人喜歡世家出身的,跟皇帝意見不和的,懷才不遇的人。對於衛青這種出身低微,貢獻卓著,開疆拓土,出將入相,得以善終的大司馬大將軍,自然是看不上的。
「李廣數奇」出自《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是漢武帝在漠北之戰中密告衛青所說,言下之意就是李廣向來運氣不好,且已經老了,不可把關鍵的仗給他打。
李廣個人勇武無雙,但領兵作戰能力一般,主要是靠個人魅力影響兵士賣命。在守城戰中,由於匈奴不善攻城,這樣自能屢立戰功,但在兩軍真正野戰時就不行了。縱觀他的戎馬一生,不是這兒出點差錯,就是那兒出點紕漏,總是難得大的斬獲,緊要關頭愛掉鏈子。漢武帝說他「數奇」(命不好),個人認為漢武帝肯定是看到李廣老是出問題,要麼他不明其故,以為他只是命不好,要麼就是嘴中留了餘地,實際上就是說李廣作為將帥,真正的軍事造詣還是差了些,名氣大於實力。不管什麼緣故,漢武帝對李廣是很不放心的,不願意把重要的戰役讓他指揮。
李廣用兵愛走偏鋒(說得好些就是膽大,說得壞些就是憨大膽兒),在守城時這樣做毛病不易顯現,對於匈奴這樣的對手更多的是個優點;但在出城主動進攻時,往往容易出事。比如說龍城之戰那時段,他就一頭扎進了匈奴人的包圍圈,導致兵敗被俘,比如說身為主帥動不動就領著少量兵士冒險,客觀說來,作為斬將奪旗的猛士,李廣天下難逢對手,但作為將帥,真的不夠優秀。
李廣這樣的風格易受推崇個人武勇的匈奴人喜愛,是以贈他「飛將軍」雅號,平心來說更多的是贊,但不是畏。讓他們畏的是衛霍這類的人物,所以「遠遁,漠南無王庭」,這才是真正的畏。
怎麼說呢?拿衛青和李廣對比,衛青好比是林彪粟裕這樣的優秀指揮者,而李廣好比是部隊里的一名百發百中的神槍手,你不能說他倆不好,只能說很不一樣,或說適黃的場合很不一樣。你讓衛青親自去斬將奪旗,肯定遠遠不及李廣(你能想像林彪粟裕親自上前線拿槍「啪啪啪啪」接連射殺敵方士兵嗎?),但作為指揮者,李廣又遠遠不及衛青了。
其實個人以為這句話,文人的牢騷,罷了。
而且史書嘛,有傳記的人肯定比沒傳記的人要引人注目,加上後人一yy,就n多對比版本,說句實話,和衛青在同一線比較的人,不該是李廣。
至於李廣,人們總是糾結在封侯上面,到底為什麼?問題來了,武帝為什麼要給李廣封侯呢?連太史公不怎麼看好一筆帶過的李蔡都能封侯,為什麼李廣不能封侯呢?
一直
我只想說 李廣確實緣數奇啊。你讓衛青帶偏軍 每次都碰見匈奴主力試試! 看到時候王維會不會改成。李廣不敗由天幸,衛青無封緣數奇。你聽誰說過帶偏軍總迷路 ,要麼就頂上別人主力的,純純的點兒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