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入門的戲劇愛好者來說,有哪些戲值得推薦?

之前跟著朋友看了《音樂之聲》和孟京輝的幾部戲(《戀愛中的犀牛》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感覺對戲還是很有興趣,今年的戲,還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呢?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劇場內外,歡迎關注討論。


如有錯別字請悄悄地暗通假處理好嘛%&>_&<%

作為音樂劇愛好者,俺先推薦幾本作為入門級的相關書籍:

  1.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Musical (Everett, William 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2. Place for Us : Essay on the Broadway Musical (Miller, D. 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 音樂劇指南 (慕羽, 海南出版社)

其次,在這裡推薦兩個網址:

  1. http://jukebox.mndp.ru/collection → 這個網站強大到你想搜什麼音樂劇都能搜到,而且還有不同年代的演職人員表,NB到一定境界了。
  2. 音樂劇完整視頻匯總 → 這是某音樂劇愛好者整理出來的playlist,在這裡你能想到的以及你想不到的音樂劇都能搜到了,有的視頻是加密的,密碼可以在該頻道的版主的個人主頁的個人介紹里找到。作為倫敦西區的腦殘粉,我當然要說音樂劇還是看現場的好,但是有些經典的場次,譬如周年慶啊首演啊之類的各位也很難親臨現場了,畢竟這些場次要麼很貴啦我們窮銀買不起,要麼已經是過去時惹我們無法時空穿越(=,=)。所以,這個playlist就可供我們遠觀+靜靜地意淫了。

最後,在這裡推薦一些我百聽不厭的幾部音樂劇:

  1. 《伊麗莎白》Elisabeth das Musical → 作為曾經苦學德語的痴人以及日耳曼歷史愛好者,我真的要強推這部音樂劇。注意,這裡的伊麗莎白不是英國女王,而是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著名的伊麗莎白皇后,她年輕時的稱謂我們可能更為熟悉——茜茜公主。該劇目前為止能在市面搜到的各個版本俺都有染指過,甚至連日文寶冢家的cast以及韓國版的也都費勁的看到了錄像,不過說實話,德語版還是俺的最愛,畢竟原裝才是真的好,德語版本里俺最喜歡的是2005 Vien版。
  2. 《歌廳》Cabaret → 當然嘍,第二部也要冷門一點。但是如果有人看了今年(2015)的托尼獎的話,你們應該會認出Alan Cumming!!! 喵,Cumming最為著名的兩項大獎的其中一部的托尼獎(另一項當然是勞倫斯獎了昂)最佳男主角就是憑藉出演Cabaret的Emcee拿到的。而該劇強大的幕後陣容更是令人」髮指」,請戳圖:

    咦,你過你們仔細看的話會發現一些更熟悉的名字:Michelle Williams, Linda Emond und Danny Burstein。是的,這麼強大的cast+crew還不夠吸引你們一看嘛!非要讓我說1972年由該劇改編的同名電影獲得了奧斯卡10項提名並且最終拿到八項大獎嘛。看過Cabaret的人都喜歡拿該劇跟Chicago作比較,說實話,俺看了以上兩部百老匯現場,Cabaret無論從舞檯布置演員陣容音樂配置故事情節以及內在寓意都高出Chicago很多。畢竟,該劇的故事背景是二戰之前的德國,人物有納粹軍官,猶太商人,德國阿媽以及一個二逼美國妞。。。俺不多說了,從字數上看你們也看粗俺是有多喜歡這部劇了。上面給大家的優酷playlist裡面是有1998年版本的錄影,畫質一般,你們也可以在B站上搜到1972年的電影版本,情節有些出入。

  3.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 → 俺在2012年和好友去保利大劇院感受了一次英文現場版,那天真是看呆了。該劇改編自我們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大師雨果先森的同名小說,不得不說音樂劇版的《巴黎聖母院》的舞檯布置精緻得無可挑剔,編舞造型更是別具心裁,現場表現力更是可以用嘆為觀止形容。《巴黎聖母院》的第一大特色是採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離的形式,第二大特色是完全運用流行唱法,第三大特色是採用電聲樂器。最後一大特色就是沒有現場伴奏。所以,乃們是看呢,還是看呢?

先說這三部,俺當然知道你們要推薦Les Miserables和Phantom of the Opera嘍,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兩部,又何必再多說呢?唯一能談談的就是版本的不同以及不同版本cast的對比嘍。

================================7.3更新 第二彈============================

寫在前面:
剛才看到發問題的親寫到了孟京輝,在這裡要說一下,個人認為孟の話劇不大適合所謂的「剛入門」的親們去看,他的劇意向太多,對白時而散漫時而緊湊,個人風格還是有些明顯的。如果有機會的話推薦去中央戲劇學院的小劇場和實驗劇場看戲,每年冬夏兩季中戲大三大四表演系導演系的學生都會又連續幾場的演出,票價也非常合理,劇目都算得上是國內外(我覺得以國外為主)戲劇的經典之作。

回到我更了解(其實就是看的多=,=)的音樂劇上,本更推薦三部:

  1. 夢幻騎士堂吉訶德 Man of La Mancha → 我對這部劇的了解首先是來自於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花樣滑冰雙人滑比賽項目中決賽階段龐清佟健的自由滑曲目——《追夢無悔》。當時聽了曲子一下子就愛上了,聽解說知道這首曲子是由久石讓先森親自操刀改編於曾經轟動一時的百老匯音樂劇《堂吉訶德》,聽完整個碟子之後真的怎個「燃」字了得。在這裡插播幾句:龐清佟健的這套自由滑真是不錯,算得上是二人職業生涯里的巔峰之作了(沒記錯的話當年兩人的自由滑最終排名第一)。久石讓把原作最著名的兩首曲子粘合在了一起,並譜成了交響樂更是大愛,可惜根本找不到改編的曲子的資源:傳送門 龐清佟健 2010冬奧會 自由滑。有些跑偏,那麼在這裡簡單的談談這部劇的歷史,1965年,Dale Wasserman(舞台劇《飛越瘋人院》作者)把塞萬提斯的小說改編成了劇本,由製片請來Mitch Leigh作曲、Joe Darion作詞,創作出該劇的音樂劇版。該劇出演第一年便獲得了包括最佳音樂劇在內的五項托尼獎,之後Man of La Mancha在百老匯又復排了四次。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百老匯土生土長的音樂劇,《堂吉訶德》並沒有把百老匯通用的Jazz(爵士樂)作為該劇譜曲的基調,使得該劇在千篇一律的Jazz風的曲目中脫穎而出,更不用提該劇的Lyrics了,讀後滿滿的朗朗上口的正能量。俺曾經在北京的七幕人生觀看過該劇的中國版,覺得演員的英語發音要努力練習,Orchestra的聲音也要給的大一點,舞檯布置還是很不錯滴。
  2. 羅密歐與朱麗葉 Romeo et Juliette → 好吧,既然提到了《巴黎聖母院》,那麼我們必然要要順便欣賞同樣作為法語音樂劇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該劇在音樂方面最大的特色就在於管弦樂與電子樂相輔相成的古典與現代跨界。與《巴黎聖母院》一樣,《羅》也有大量舞蹈甚至是特技元素,當舞者舞蹈時,配的是電子舞曲;在電子舞曲結束之後,配唱則往往切換成相對古典的交響樂。
  3. 蝴蝶夢 Rebecca → 第三部推送的是德語音樂劇蝴蝶夢,於是發現本更的三部音樂劇都是由西方名著改編哦,所以看劇還能順便提高文學素(bi)養(ge)。《蝴蝶夢》改編自達夫妮·杜穆里埃的同名成名作(直譯成《瑞貝卡》。仔細看了一下Rebecca的cast,發現了好多Elisabeth的角兒,所以演員質量上真的是沒什麼大問題。Rebecca的舞台效果也能跟Elisabeth有的一拼了。在這裡推薦一下本劇里《Rebecca》這首主題歌曲。

================================7.6更新 第三彈============================

在知乎逼格這麼高檔的「回答」社區里,我的帖子得到這麼多親的「like」尊的是好high森,抱歉因為各種瑣事耽誤了更新,說好的肉也沒有補上。既然這樣,那麼今兒我先在這裡再加幾部劇吧...詳細的解說讓我慢慢來(解說好快還真的是看心情的活兒)...

  1. 搖滾莫扎特 Mozart, l"opéra rock → 本劇其實在專業的劇評人那裡評價一般,但是我們為什麼要相信靠評劇養活自己的牛鬼神蛇呢。我們自己聽著好聽不就得了。在這裡給個中法雙語字幕版:搖滾莫扎特中法字幕華麗壓製版。本劇最大的亮點就是改變了相當多數量的莫扎特的作品,將古典樂和現代樂完美的雜糅在一起。開場的安魂曲你們聽見了嗎?
  2. 莫扎特 Mozart! → 作為業界良心,我把第二個推送給了同樣是講莫扎特的德語音樂劇《莫扎特》。
  3. 耶穌基督萬世巨星 Jesus Christ Superstar

=================================7.17更新==============================
抱歉因為工作居然忘了更新,下班回家之後真的懶的不想碼字了,趁著周五午休大小老闆都不在的空閑小更一下(暫時擱置上一更的肉)。本期重點介紹三部百老匯(Broadway)的音樂劇。以及,雖然我更新的速度確實是滿的有目共睹,but!我期望最後能把我覺得有特色的Musicals都推薦給各位,而且我還沒寫Les Miserables捏!

  1. 九 Nine
  2. 理髮師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3. 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

我就知道4年前開始整理的劇本閱讀記錄會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第一波是入門,既然是入門,就應該各種流派、風格都看看,廣泛接觸,主要是開眼界。先寫外國劇本,按照演出時間分類排列。為方便起見,我列出來的都是可以在網上找到原文劇本的,也有些很棒的本子,但要麼因為太晦澀,要麼因為比較新版權還有保護,列出來除了炫耀也沒多大實際意義,故略去。同時莎士比亞的劇先不寫。


458BC《阿伽門農》,Agamemnon, 埃斯庫羅斯(Aeschylus)- 上古時期的黃鐘大呂


429BC《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415BC《特洛伊的女人們》,Trojan Women , 歐里庇德斯(Euripides)


1AD《忒埃西提斯》,Thyestes, 塞內卡(Seneca)


1836《沃伊采克》,Woyzeck, 喬治·布克納(George Buchner)


1879《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 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 不解釋


1888《朱莉小姐》,Miss Julie, 奧古斯特·斯特林堡(August Strindberg)- 瑞典著名厭女症患者的

代表作

1888《海上夫人》,The Lady from the Sea, 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1890《海達·加布勒》,Hedda Gabler, 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不解釋


1891《群盲》,The Blind,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 讀得人後脊發涼


1891《春之覺醒》,Spring Awakening, 弗蘭克·魏德金(Frank Wedekind)- 19世紀末德國版《陽光燦爛的日子》


1892《建築大師》,The Master Builder, 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


1897《萬尼亞舅舅》,Uncle Vanya, 安東·契訶夫(Anton Chekhov)- 不解釋


1912《賣花女》,Pygmalion,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 「莎士比亞頭腦殘黑」的經典,值得看


1937《吾村吾鎮》,Our
Town
, 索頓·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 我自己最愛的劇本,沒有之一


1944《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 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不解釋


1943《四川好人》,The Good Person of Szechwan,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945《伽利略》,Galileo,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947《慾望號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田納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STELLA!!!」


1949《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 不解釋


1953《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 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 不解釋


1956《老婦還鄉》,The Visit, 弗雷德里克·迪倫馬特(Friedrich
Durrenmatt)-
「世界把我變成了一個娼妓,我就要把世界變成一個妓院!」


1959《太陽下的葡萄乾》,A Raisin in the Sun, 洛琳·漢斯布里(Lorraine Hansberry)- 黑人家庭

的美國夢,揪心


1962《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愛德華·阿爾比(Edward
Albee)


1964《馬拉/薩德》,Marat/Sade, 彼得·懷斯(Peter Weiss)

1973《戀馬狂》,Equus, 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

1975《一枚水牛錢》,American Buffalo, 大衛·馬梅特(David Mamet)- 馬氏語言的經典


1977《象人》,The
Elephant Man
, 伯納德·鮑默倫斯(Bernard
Pomerance)-
「有時候我想,我的

腦袋那麼大,可能是因為裡面裝了太多夢想吧!」


1979《莫扎特傳》,Amadeus, 彼得·謝弗(Peter Shaffer)- 電影版出彩,話劇版天才


1983《布萊頓海灘回憶錄》,Brighton Beach Memoirs, 尼爾·西蒙(Neil
Simon)


1992/1995《天使在美國》,Angels in America, 托尼·庫什納(Tony Kushner)- 千禧史詩


2000《遠處》,Faraway, 凱蘿·丘吉爾(Caryl
Churchill)

先寫到這兒。


這不是一份速成寶典,這是一份每月完全操作指南——

[如何通過一年的有規劃的戲劇「閱讀與觀摩」,變成戲劇資深粉絲]

參考中央戲劇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兩校關於「閱讀與觀摩」課程的設置情況,對這個問題做一個回答,相信對於絕大多數戲劇門外漢來說,是一個入門的絕妙辦法,同時,這也適用用戲劇資深粉絲的再一次提升!

操作要求

撰寫讀書報告,不需要和專業院校學生一樣的細緻,囊括「經典台詞摘抄」+「個人體會」兩個部分即可。當你的戲劇越看越多,就會意識到背下經典台詞的價值。個人體會可以隨性而寫。

一月:戲劇基礎

理論——馬丁·艾思林:《戲劇剖析》

劇作——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不要被這兩個名字嚇到了,《戲劇剖析》是一本很小很小的冊子,特別薄,讀起來和輕鬆舒服,絕對比大多數理論看起來要好看。這本書作為入門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棒的書,深入淺出地談論了戲劇的諸多要素,並且也解答了大多數戲劇愛好者的疑問,基本上通過這個冊子的閱讀,之後的戲劇閱讀,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俄狄浦斯王》的劇本是戲劇史上最最最經典的劇本了,是最典型的一種戲劇寫作的方式,也是絕大部分在舞台上看到的戲劇的原始類型,之所以一定要讀這個本子,不僅僅是戲劇素養,也是為了看明白以後的戲劇。這個本子真的很好讀,找來看看,認真看兩遍三遍四遍都不嫌多。充滿了命運的哲思和人生的思考。

不要貪多,一月就好好讀完這兩個,足矣。

二月:曹禺專題

劇作——曹禺:《日出》,《北京人》,《家》,《雷雨》

理論——錢理群:《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

為什麼一上來先讀曹禺?有人可能會覺得對入門的人來說會很難,或者很枯燥。不不不,中國人的血液里有中國的情感模式的成分在,曹禺的戲劇的情感是一定最能打動國人的。《日出》是真的好,《家》也是,這兩部是我最喜歡的中國話劇。一定要要認真讀曹禺,中國話劇實在拿不出什麼人,曹禺、老舍、高行健,就幾乎沒什麼人能拿到世界去了。

但曹禺的意義很大,他對國外戲劇的學習是前無古人的,其實他也是戲劇愛好者出身,所以閱讀他的作品還是很有啟發價值的。其文學性成就很高,讀起來十分舒服。

錢理群這本書,我是看到的關於曹禺評價比較不錯的書,很小的一個冊子,讀起來順暢自然,錢老的分析也很精彩,可以加深對中國話劇的理解。

三月:易卜生專題

劇作——易卜生:《皮爾金特》,《群鬼》,《玩偶之家》,《野鴨》

理論——《對話北歐經典》

易卜生是西方戲劇永遠繞不開的一環,為什麼先讀易卜生,而不是莎士比亞、奧尼爾、莫里哀等人?易卜生是與中國話劇關係最近的人,同時也是偏見最重的人,我們這個閱讀是為了掃除偏見的,重新建立回歸本體的認識。

選取的幾個劇本是他各個階段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不是只有現實主義哦,一定要好好讀易卜生,他實在太偉大了。現在他的作品在世界上的舞台還一直被改編。

理論是輔助閱讀,可以了解一些北歐其他劇作家。包括斯特林堡等人,輔助性地閱讀《朱麗小姐》、《父親》等劇本,大有裨益。

易卜生,是為了我們能夠真正理解我們的時代我們的社會以及我們人性深處的痛苦。

四月:莎士比亞專題

劇作——莎士比亞:《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亨利四世》

理論——《莎士比亞》

莎翁的戲當然多讀是最好的,全集買下來,啃一輩子。

選了四個是一定要認真讀一個月的劇本。而且是要重新讀,忘記我們理念中陳舊的認知,回到文本去讀莎翁的戲。其實,可以看一些經典的演出來輔助閱讀,但閱讀一定是最根本的。

理論選的是一個英國人寫的莎翁的傳記,看看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莎翁的故事不知道,可能就真的不能算是戲劇的愛好者了。

莎士比亞,基本上在他的作品裡把戲劇的大多數側面都寫到了。

五月:莫里哀與加繆專題

劇作——莫里哀:《無病呻吟》,《偽君子》,《慳吝人》

劇作——加繆:《卡利古拉》

一個是喜劇,一個是悲劇,讀起來應該是很有趣的一個月。

莫里哀的作品讀起來十分輕鬆好玩,讀完莎翁是應該輕鬆一下大腦,但加繆的作品讀起來是沒那麼輕鬆的。

現在的閱讀基本上是拓寬閱讀量的部分了。

六月:世界戲劇史專題

理論——布羅凱特:《世界戲劇史》

花一個月專門讀戲劇史,通過五個月的劇本的積累,現在讀戲劇史,問題不會太大,還可以慢慢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發現自己喜歡的戲劇家。

這本書是現在最好的戲劇史。

七月:美國戲劇專題

劇作——奧尼爾:《榆樹下的慾望》、《送冰來的人》、《進入黑夜的漫長旅程》、《悲悼三部曲》

劇作——田納西·威廉斯:《玻璃動物園》、《慾望號街車》、《熱鐵皮屋上的貓》

劇作——阿瑟米勒:《都是我兒子》,《薩勒姆女巫》,《推銷員之死》

這三個戲劇家是美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戲劇家,讀了他們三個,整個美國戲劇的一個整體傾向和經典敘事,基本上是沒任何問題了。

他們開始越來越受到象徵主義和表現主義的影響,作品已經不是那麼好去理解的了,需要費不少功夫。

八月:中國話劇專題

劇作——高行健:《絕對信號》,《車站》

劇作——老舍:《茶館》

劇作——丁西林獨幕劇,陳白塵的劇本,楊絳的劇本等

高行健和老舍是必須要讀的,丁西林等人的戲,挑著去看,都是喜劇,中國文人話劇的一個傳統,需要好好了解下,現在中國的舞台還是有這個脈絡的傳承的。

讀了那麼多外國劇本,再看中國的劇本,差距會很大,不過呢,中國話劇也有中國的特點,這幾個算比較好的,值得讀讀。

九月:中國話劇史專題

理論——傅謹:《20世紀中國話劇史》上下兩冊

好書,絕對的好書。讀吧!不同以往的梳理中國話劇百年歷史。中國話劇歷史雖短,故事很多,這本書,基本上讓你真正入了中國話劇的行!

十月:中國戲曲專題

劇作——《長生殿》,《桃花扇》,《牡丹亭》,《西廂記》

理論——余秋雨:《中國戲劇史》

余秋雨這本戲曲的書是寫得不錯的,入門者讀起來是很輕鬆的,內容並不學究。

劇作選了四個最好的作品了,相信大多數人不喜歡戲曲,讀讀這四個戲吧,好歹也是中國人,這四個戲讀了,走到世界去,也能講講我們的戲曲藝術。

十一月:契訶夫專題

劇作——契訶夫:《海鷗》,《三姊妹》,《瓦尼亞舅舅》,《櫻桃園》

演出——上面四個戲的人藝演出

看了契訶夫,才知道現代戲劇的精神內核。

看了人藝的演出,才知道中國演劇的經典樣貌。

契訶夫,寫了這個時代所有人的愛與痛。在世界戲劇進入現代,契訶夫是承上啟下的人物。作為專題閱讀,大有必要。

十二月:其他劇作家拾遺

劇作——艾略特,皮蘭德婁,王爾德,蕭伯納,阿爾比等人

其他——根據之前的閱讀,找到興趣點,開始深挖

這個月,好好總結一下過去的閱讀吧,然後把列出的劇作家的作品也讀一讀。

一年下來,世界戲劇的一個小框架應該是有了,當然啦,世界戲劇太偉大,裡面還沒提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戲劇。歐洲各國也有非常多的偉大劇作家。

一年太短,戲劇是一輩子的事情。


既然題主提到了音樂之聲,我就順著這條思路講講適合入門者的音樂劇。

1.五、六十年代的美國百老匯音樂劇
首先,大家都記得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里飾演的這位姑娘吧。

在陽台上唱著moon river的holly golightly,成為這部電影的經典鏡頭之一。這部電影是60年代的,改編自卡波特50年代的同名小說。小說里描寫到holly喜歡唱的是Oklahoma的選段"which was everywhere in new york that summer"。所以我先從Oklahoma開始介紹。
·Oklahoma(1943)
這是黃金搭檔作曲家作詞者Richard RodgersOscarHammerstein II推出的一部音樂劇(音樂之聲也是這對搭檔做的)
講的是,呃,農民的故事。音樂我也不太喜歡。但是這部劇的口碑是很好的。

·my fair lady(1956)
先貼幾張海報,我很喜歡它的海報。

改編自蕭伯納的皮格馬利翁,講的是一個吃飽飯沒事幹的傢伙如何把一位賣花女調教成一位lady的故事。
音樂比Oklahoma好聽。音樂之聲的julie andrews曾出演過這部音樂劇的女主角,但是電影版沒有讓julie來出演,而是選擇了奧黛麗赫本。下圖左為赫本,右為julie。

還是推薦大家去看赫本的電影。雖然赫本飾演的賣花女超級chatty,是個很討厭的女孩子,但這不妨礙這部電影成為喜劇經典。

·funny face(1957)
這是一部musical film,也是赫本的電影,我覺得比my fair lady有趣多了,音樂也好聽。這部劇被譯為甜妞兒,這裡的赫本實在是太甜了。

很多經典鏡頭都出自這部片。

當然赫本除了優雅的一面,在這部劇里也有俏皮的一面。

很經典的舞蹈場景。
對了,這部片子里飾演赫本上司的另一位女演員kay thompson也有點來頭,她本身就是音樂劇演員,同時,這個eloise系列漫畫也是她畫的,成為了紐約大飯店的象徵,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

I am Eloise. I am six. I am a city child. I live at the Plaza.

·the fantasticks(1960)
我在這個回答里介紹過這部劇哦
你曾被哪個戲劇場景瞬間擊中? - 夏洛特乾絲魚的回答
貼張圖,詳細介紹請看戳上面這個回答。

·音樂之聲(1965)

這不音樂劇也是經典的不用多說了。
黃金搭檔作曲家作詞者Richard RodgersOscarHammerstein II製作,每年春節檔央視必放的經典電影。
不過放幾個老美電影評論家的評論

- not only too sweet for words but almost too sweet for music
- the sugar-coated lie people seem to want to eat

其實我覺得他們講的挺對的。
還有一個更毒舌的

we have been turned into emotional and aesthetic imbeciles when we hear ourselves humming the sikly,goody-goody songs.

不過這也是美式喜劇的通病,不僅僅是音樂之聲的問題。
不管怎麼說,音樂之聲還是一部成功的音樂劇。
·Cinderella(1957)
灰姑娘音樂劇,這也是黃金搭檔的作品,julie andrews主演。不過這部劇是tv版的,目前也只有官方錄音的資源。
和羅西尼的灰姑娘歌劇一樣,是一部輕鬆愉快的喜劇。

接下來是別的年代的美國音樂劇
·anything goes(1934)

現在作為爵士金曲存在著的"Anything Goes", "You"re the Top","I Get a Kick Out of You."都是出自這部音樂劇。這部劇今年在英國巡演,從30年代到現在可謂是長盛不衰。
·into the woods(1987)

去年出了這部音樂劇的電影版,長發公主美美噠!

強尼德普也出演了這部電影。
強尼德普之前還出演過一部理髮師陶德,也是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這兩部音樂劇都是Stephen Sondheim的作品。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兩部音樂劇的音樂,不過nevermind,這兩部劇還是很熱門的。

我更喜歡理髮師陶德里的一位「長發公主」。

2.英國西區音樂劇
從最popular的所謂「四大音樂劇」開始。(其實四大音樂劇指的是倫敦西區四大音樂劇)
·歌劇魅影(韋伯版)

這部劇的地位我想不需要多提了吧。
音樂劇入門,從這部開始,是最好的選擇。
推薦的cd版本是86年original london cast,莎拉布萊曼飾演女主。這部劇里的很多音樂本身是韋伯為莎姨創作的,所以莎姨的版本也是很多粉絲趨之若狂的。可以聽聽莎姨的think of me,感受一下珍品一般的聲音。
但是86版沒有官方錄影,如果追求戲劇效果,推薦25周年紀念版,女主角演繹的很到位,相比之下莎姨就有些面癱了。25周年的燈光,舞美做的也很好,在我看來是最適合入門者欣賞的版本了。
·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原是法國的音樂劇,但是倫敦西區的版本讓這部劇「成功」了。西區的版本是由音樂劇大牛Cameron Mackintosh製片的(歌劇魅影同樣也是他製片的)。後來,悲慘世界和歌劇魅影一樣,出了百老匯的版本,走向了世界。
如果剛入門,不糾纏於唱功的話,我更推薦入門者欣賞2012年的電影,由安妮海瑟薇飾演芳汀,她的i dreamed a dream真不錯,是注入了感情的演繹。amanda seyfried的珂賽特也是美美噠。電影版的愛波寧是由音樂劇演員來擔當的,on my own很棒。fyi,這部電影是現場錄音的,而不是錄音室錄音。
·關於貓和西貢小姐
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幾乎是音樂劇圈內圈外人見人愛的佳作。
我並不推薦同為「四大音樂劇」的貓和西貢小姐。
但是,很多朋友觀賞了貓之後,反而對音樂劇產生了反感。一些喜歡音樂劇的朋友也並不喜歡貓。所以我覺得貓並不適合入門者欣賞。不如去讀讀艾略特的系列詩《老負鼠的群貓英雄譜》,音樂劇貓就是在它的基礎上改編的,很多歌詞都是照搬詩作。當然貓的開場曲《傑里科貓》,以及最有名的memory都是不錯的選段。很推薦。

那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貓呢?
你們都知道memeory是一首很美的歌。
但當你們在劇里看到memory是由這樣一位老奶奶唱的,你還會大呼「好美啊!」嗎?

不管怎麼說,這還是一個看臉的世界。特別是剛入門的朋友,還是先以欣賞「美女多的音樂劇」為主,慢慢培養自己對音樂劇的興趣。等到對音樂愛得深沉之後,再去慢慢欣賞貓吧。

西貢小姐呢,我覺得沒什麼特色,不如直接去聽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歌劇,故事都是差不多的。
對了,日本有一個蝴蝶夫人的電影,宮崎葵主演,也推薦給大家。

·貝隆夫人
說到蝴蝶夫人,我就想到貝隆夫人。
這部音樂劇也是韋伯寫的,講的是阿根廷國母。

同樣,如果不糾結唱功的話,推薦麥當娜主演的貝隆夫人電影。雖然麥當娜演繹的貝隆夫人有點婊婊的,但我就是喜歡婊婊的(*゜ー゜*)
如果喜歡的話,還可以看更多的韋伯音樂劇,jesus christ superstar啦,sunset boulevard啦。(雖然我堅持認為韋伯最好的作品就是歌劇魅影了)
先到這裡,有時間的話以後再更新法、德、日、韓音樂劇的部分。
還有好多好多想和大家分享的呢╰(*°▽°*)╯


謝邀!

我只負責音樂劇這部分:

《劇院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媽媽咪呀!》(Mamma Mia!)
《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
《貝隆夫人》(Evita)
《阿依達》(Aida,注意,是音樂劇版,不是歌劇版)
《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
《理髮師陶德》(Sweeney Todd)
《Q大道》(Avenue Q)
......

還有兩部中文原創作品,我覺得是我看過的最值得推薦的
《一流大學從澡堂抓起》(創作者:張然)
《搖滾西廂》(製作公司:新繹劇社。我是6月初在北京看的首演,很不錯!)


只說音樂劇這一邊,前幾天試圖看了一些舞台劇發現暫時還沒有欣賞能力。

雖然有這麼多的推薦,但是大多數人的入坑之路無非就是
看了一部劇-我去男主好帥/唱歌好好聽/演技好好-搜一搜他還演過什麼-我去他演這個也好帥(雖然有可能只是龍套)-誒這個龍套小哥看上去也不錯喲-搜一搜他還演過什麼-我去這個劇也有他!次元牆破裂了!我要咋了!-誒這個龍套彷彿也不錯??

不過如果這些推薦太眼花繚亂了,還是有一個好辦法的
《Hey Mr.Producer》致敬麥金托什的一場演唱會,都是麥金托什製作的音樂劇,可以聽聽看自己喜歡哪個歌然後搜一搜全劇來看。
《Glee》也是改編很多音樂劇,不得不說電視劇比音樂劇好下手多了。
《Broadway, American Musical》一部2004年的紀錄片,茱莉做主持,然後也是從新世紀開始往前看吧,遇到好聽好看的段落就記下來搜一搜全劇。

如果要推薦的話還是有的

首先音樂劇不在乎欣賞水平高低,只在乎你喜歡的題材和曲風。

如果喜歡搖滾樂,推薦一下:
《Rent吉屋出租》
《Grease油脂》
《搖滾莫扎特》(我更愛法扎)
《羅密歐與朱麗葉》(你們不覺得Verona有種強烈的叛逆青年感覺嗎?)
《Jesus Christ Superstar耶穌基督萬世巨星》(歌曲傳唱度極佳,2000版本Jesus和Simon還超級帥)

如果喜歡流行樂,特別是旋律性強,能夠KTV點唱那種:
《媽媽咪呀》
《高校音樂劇》(我已經過了瞧不起HSM的中二病階段了,現在覺得只要是能夠普及音樂劇文化的作品都是好作品,不管吸引到的是年輕小姑娘還是大爺大媽)
《Glee》(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美劇(爛尾也是很可惜的,一直到前三季都很好看),裡面有很多的流行歌曲也有很多的音樂劇翻唱,其中演過的Glee版Grease讓我直接喜歡上了這一部上世紀的作品,他們改編的西區故事中《America》在舞台效果上也更好。主要是一種俊男美女而且對LGBT格外友好)
迪斯尼的音樂劇也是很保險不會出錯的選擇
《獅子王》《小美人魚》《美女與野獸》,只要是看過原著至少能夠做到對故事情節理解沒有大問題,而且電影裡面的主題曲已經很好聽了,改編成音樂劇也不會差的。
《Wicked》一個是音樂好聽,然後就只剩下喜歡綠色了。

如果喜歡舞蹈,看到舞台上的舞蹈就容易興奮:
《貓》(還用說么還用說么,有人真的是喜歡這個故事情節嗎?難道不是因為Jellicle Ball愛上的?不要告訴我你如果看了二十遍以上還是因為《Memory》)
《西區故事》
《芝加哥》有什麼比兩條大長腿更讓人興奮的呢。

還有一些老牌音樂劇,如果喜歡好萊塢歌舞劇的感覺可以試試:
《窈窕淑女》
《雨中曲》
《屋頂上的提琴手》
《音樂之聲》(我在用一種隱晦的方法表達我對這部劇的無感)

一些近年來的新秀如果想要和已經入坑的筒子交流,不妨用這些劇讓話題豐富一些:
《Book of Mormon》
《Hamilton》(等一下就有大型花痴了)
《Sleep No More》(qiao神奇)

當然有一些劇目是屬於。。你只要看了一遍,入坑率極高,跳坑率極低,心靈受到震撼和洗禮,此生已滿足感極強,甚至有可能為了這些劇改變自己的理想、職業、性向。
《Hamilton》(這部劇。。完全不知道怎麼形容,我在感覺自己正在見證又一部悲慘世界級別音樂劇的誕生,在見證它的火爆,我將會親眼看到它寫入歷史書中。一部嘻哈音樂劇,一部有街舞的音樂劇;一部MotherFucker當歌詞的音樂劇;一部白人是少數族裔的音樂劇;一部編曲親自演男主併兼職賣票當售後的劇。)
《悲慘世界》(無可置疑,這部劇的格局非常大,但是著手點又很細微,從人物身上能夠看到一代人的特點,雖然只是大革命的冰山一角,但是從各個層面講述了法國社會的動蕩,講述了平凡的人在這樣的社會中艱難地生活。)
《Elisabeth》(德劇中標杆性的作品,茜茜公主的經歷就非常傳奇,但是在這部劇裡面引入了死神的角色,讓這部劇變得非常魔幻,宿命一般的結局又將茜茜公主每一個決定襯托得更充滿悲情。從一個人身上能夠看到一個時代,就是這些劇讓人最震撼的原因。)

如果希望能夠在國內就看到現場版:
七幕出品-《Q大道》《一步登天》《我,堂吉訶德》
亞洲聯創-《貓》中文版(已經不演了我只是緬懷一下);《JekyllHyde》;《尋找初戀》
獅子王也在製作中文版
《搖滾西廂》看到前面也有推薦,確實不錯
誰能告訴我小柯音樂劇好看么。。。


推薦關注微信公眾賬號 「大小舞台之間」 ,業內人士出品,良心平台。
豆瓣同城也是個很好的選擇,但需要自己鑒別,不如直接關注一個權威平台省事兒。

今年國內最值得期待的大製作必定是國家話劇院引進版權的《戰馬》了,採用英國原班製作團隊,真的下了血本,現在快要上演了,建議強烈關注。

另外,替所有戲劇人感謝您花錢買票走進劇場!


看問題里你提到的都是話劇演出,首先明確一點,戲劇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解釋,狹義的戲劇就是話劇,但是廣義的戲劇是包括了話劇、戲曲、音樂劇、歌劇、舞劇等舞台演出藝術形式的綜合體,當然,對於戲劇的定義學術界內只有共識沒有定論。
我估計你問的應該是狹義的戲劇吧。下面我也按照狹義的戲劇來回答。
很多知乎朋友的回答都提到了孟京輝老師,首先,孟京輝老師的戲算是中國話劇界質量上乘之作,我個人也很喜歡孟老師的戲。但是,孟老師的戲並不是典型的話劇。如果你希望入門,那麼首先要對具有話劇典型性的戲進行觀摩。如果你希望娛樂,誰的戲都無所謂。
無政府和戀愛這類帶有濃重個人風格的戲,不適合你入門,不適合你入門,不適合你入門!
看戲,首推人民藝術劇院的戲,就是首都劇場大劇場的戲。別管好看還是不好看,在那塊舞台上的演出至少是典型的。孟老師的戲很多時候是解構的戲,你想欣賞一齣戲解構的咋樣,首先得知道原樣吧。我承認很多人會說我學院派,因為按照我的經驗,很多非職業的話劇愛好者總嚷嚷著要打破傳統戲劇,推翻現實主義,可是只要你一問他什麼是現實主義戲劇的時候,他立馬傻逼。反對現實主義沒問題,但是首先也要知道現實主義是什麼啊。《培爾金特》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呢?《等待戈多》平什麼叫荒誕派戲劇?連這些都分不清楚,能入了門嗎?
在北京的演出市場我一直比較喜愛陳佩斯老師的話劇,至少在我看來是可看性比較強的還保留著正宗話劇基因的戲。《陽台》就不錯,這幾天上演的《戲台》也很好,雖然中間節奏有點掉,有些小段子顯得有點跳戲之外,整體絕對談得上佳作。
話劇入門別找小劇場戲劇,99%的垃圾之作,不是網路段子大合集,就是導演自我陶醉的鬱悶演出。當然,可能是我沒有看到好戲。
戲劇入門,從劇本看起。光看幾個演出,貴不說,還要忍受著壓抑衝上台暴揍一頓演員或者導演衝動的煎熬。至於劇本,我曾經忘了回答哪位的問題提了一連串名單,有興趣可以找找。
最後給你個小竅門,找個從事話劇行業的對象,看戲從此不花錢。


雖然提問的樓主不一定能看到,我還是照常說吧,國內比較能看到的、入門者比較容易親近也沒啥門檻的,經常巡演的口碑還不差的戲劇:

1、話劇,還是看大中華區出品好

內地:

孟京輝的重點推《戀愛的犀牛》

人藝的推曹禺系列、和《李白》

開心麻花的最接地氣,《烏龍山伯爵》《夏洛特煩惱》是經典老劇了

田沁鑫《青蛇》

大景文化的《月亮與六便士》

香港: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金鎖記(一家都能看)

台灣:

賴聲川的劇《暗戀桃花源》、《寶島一村》等等等

2、音樂劇:

百老匯中文版/原版:

《我,堂吉訶德》

《音樂之聲》

《媽媽咪呀》

《魔法壞女巫》

等等等

歐洲原版:

德版《莫扎特》、《伊麗莎白》

法版《搖滾莫扎特》、《羅密歐與朱麗葉》


目測題主坐標帝都?
臨近年底,今年還剩下的戲不多了,不過年度重頭戲《劇院魅影》值得一看~雖然有捧踩之嫌,《劇院魅影》的配樂舞美劇情真的不止比《音樂之聲》高出一點半點~之前看上海場時的感覺就是:竟然有舞台版的效果要超越電影版的劇(包括舞台效果也超越電影特效)!如果早一段時間的話,其實《人鬼情未了》也不錯的~算是新派舞台劇的佳作~
Q大道十一月份也要在北京上了,這個劇也蠻歡樂的,推薦~
如果不強求看現場,上面幾位推的音樂劇都可以找到影視資源,不妨先熟悉熟悉~
話劇的話,保利要上的《蔣公的面子》和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可以一看。
北京人藝的劇也可以保持關注,國內話劇的殿堂~


看話劇繞不開田納西·威廉斯的名字,提到他的名字就繞不開那部《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的南方種植園大家庭,這裡有我們熟悉的一切:夫妻矛盾,財產紛爭,也有那個年代被視為禁忌的性取向問題。

但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 「謊言」二字。

莊園主的小兒子布里克在好友Skipper去世後終日酗酒,對妻子麥琪冷若冰霜。

這是因為麥琪擅自試探了有同志傾向的Skipper對布里克的感情,在那個彈Gay色變的時代,Skipper迫於壓力自殺。

然而,布里克撒謊了,因為Skipper自殺的真正原因,是布里克的懦弱與虛偽。

▼「布里克的懺悔」

視頻封面【橄欖】《熱鐵皮屋頂上的貓》布里克的懺悔 - 騰訊視頻視頻

Skipper需要的只是布里克的理解,然而後者和這個冷漠的世界站在了統一戰線上,通過酗酒來逃避自己的負罪感。

布里克究竟是直是彎並不重要,本身就是同性戀的作者威廉斯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恐同年代的醜惡和虛偽。

如果說全劇中最不虛偽的人,就是捅破了這層窗戶紙的妻子麥琪,她就是熱鐵皮屋頂上的貓。

她對Skipper的試探毫無惡意,只因自己太愛布里克。儘管這份愛中更多的是激情與慾望,她也毫不掩飾地承認自己「被渴望和嫉妒吞噬」。

▼「麥琪的熱情」

視頻封面【橄欖】《熱鐵皮屋頂上的貓》麥琪的愛 - 騰訊視頻視頻

麥琪所有的真誠都獻給了布里克,而對於其他人,她必須用謊言的武器保護自己。

她深知覬覦老爹財產的大哥和大嫂以自己和布里克無子為由,企圖剝奪二人的繼承權。於是在全劇的結尾,麥琪高調宣布自己懷孕了,並說服布里克幫自己將謊言變成現實。畢竟,當個酒鬼也是需要經濟基礎的~

小輩的伎倆再高,也逃不過老爹的眼睛。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莊園主,他一生看盡了爾虞我詐。

殊不知,所有人都在隱瞞自己癌症的真實病情。


甚至最後,也自欺欺人起來,幻想著用金錢填補空虛,用最後的力氣證明自己的價值。

直到他從自己最鍾愛的兒子布里克口中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他一生建築在金錢之上的所謂「幸福」瞬間崩塌。

現實是殘酷的,只有謊言才能編織美好。這生活在謊言中的一家子,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


作者威廉斯的手法近乎於最平淡的寫實,大段的彷彿無休止的對話,展現了人們被理解的渴望。

也許是太寫實了,該劇的百老匯首演就被導演各種閹割;而上文中大家看到的1958版電影,也因為削弱了同性戀內容而讓很多情節顯得突兀。

有趣的是,原劇中有2句話幾乎從未被閹割。

一句出自老爹的妻子:你們都說謊言骯髒,其實真相比謊言更骯髒。

另一句就是麥琪的那句經典台詞:熱鐵皮屋頂上的貓,怎樣才能勝利?其實就是待在上面,直到生命的盡頭。

所以說,威廉斯這是給我們留了個天大的難題呀。

生活總要繼續,苟且在所難免。

To 撒謊or Not to撒謊,

這真的是個問題。

本文轉自戲劇公眾號 「橄欖戲劇

http://weixin.qq.com/r/CEWVjT7E9GOLrXru9xAa (二維碼自動識別)


樓主帝都兩年,雖然帝都總是霧霾讓人心碎,但還好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劇場在上演著各式各樣的劇,樓主還是開開心心地給北京很高的評價~~哈哈哈,精神食糧不可缺~~~

兩年來看過不少耳熟能詳的劇,慢慢在入門級階段修鍊中。正好之前自己做過一次兩年觀劇總結,這裡分享給愛劇場的小夥伴,先祝大家觀文愉快!

-----正文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作為初級的theater goer, 比較保險的一種選擇就是從經典的劇目開始看起。時間久了,看的多了就會慢慢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

先來說說大家耳熟能詳的開心麻花

好多人都是看喜劇節目認識開心麻花這個團隊的,然而對於我這種與時代有點脫節的同學,所有對開心麻花的了解都是從他們的話劇開始的了。

開心麻花的作品都很輕快,劇里會添加很多接地氣跟得上時代的笑料包袱。看的過程中可以哈哈哈的樂,一身輕鬆。麻花早期作品都比較經典,都是不錯的選擇。

我看過下面這幾部,

《烏龍山伯爵》

《夏洛特煩惱》

《爺們兒·叄》

《江湖學院》

《羞羞的鐵拳》

《牢友記》

《李茶的姑媽》

斜體標題是過了這麼久還能記起情節裡面包袱和搞笑的梗兒的劇:比如《烏龍山伯爵》裡面有一首深情的詩讓人記憶猶新;《夏洛特煩惱》電影也很火,猜大家對情節都不陌生了;《爺們兒·叄》裡面有音樂元素,京味兒濃一些;《牢友記》故事和搖滾樂有關,一個忍者神龜的段子我記到了現在...2017他們也有上演比較新的劇,《二維碼殺手》和《莎士比亞別生氣》,看評價挺多元的,加上自己時間有限,暫時還沒有看。小夥伴可以自行查閱~~

想放鬆一下心情的話,可以和小夥伴相約看一場麻花的喜劇,是個挺不錯的娛樂活動。

北京很多劇院會定期輪演他們的劇目。不同的戲上演的劇院也會不大一樣。據我所知地質禮堂和海淀劇院算是比較固定的演出場所了,會有定期的演出。當然最新的排期還是去看官網或官微,還極有可能發現大優惠噢。

-----第一部分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說完一個國內的,我要來推薦一個國外的系列——英國劇院現場放映

對於我個人來說,這是2016年非常有價值的一個發現。因為看了幾部劇,我竟然對莎士比亞的作品培養出了興趣,這簡直是算得上奇蹟!!!進而之我現在對聽過名字的世界經典名著又燃起了些讀一讀看一看的小火苗——以後我能稍微有點底氣承認自己是英語語言文學的畢業生了...

話題扯回來到這個系列來...其實這就是在電影院里觀看劇場里的演出。這個企劃意在在全世界直播的英國劇院里的一部戲,讓遠在其他城市、國家的人都能在電影院里和坐在劇場里的人一起欣賞。這是一個體現了科技傳播力量的範例,劇迷們無需千里迢迢跑到當地搶票,就可以更低成本的看到英國劇院里出色的表演。

國內現在非常火爆的是National Theater Live(英國國家劇院現場)RSC Live(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現場)。雖然是錄播,但播放內容和直播完全一致而且加了字幕,這樣的觀看感其實更好:不用擔心時差,更不用擔心看不懂。

這個系列的劇目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其中就不乏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是推薦理由之一;理由之二就是表演者的專業功力。Live系列的劇目布景普遍非常簡單,舞台上演員就是焦點,全靠演技營造氣氛,帶動觀眾。看完這個系列大概就能發現一個規律,英國的演員幾乎都是從劇場磨練出來的。要是熟悉歐美演員的面孔,總能在一部戲裡發現那麼三四五六個在某部電視劇里的誰誰誰。

哈姆雷特

Hamlet

奧賽羅

Othello

皆大歡喜

As You Like It

理查二世

Richard II

亨利四世

Henry IV (Part I, Part II)

亨利五世

Henry V

科里奧蘭納斯

Coriolanus

~~~~~~~~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弗蘭肯斯坦

Frankenstein

一仆二主

One Man, Two Guvnors

無人之境

No Man"s Land

波浪線前的是莎士比亞的劇,如果不是對文學或是語言感興趣的盆友看起來的確是個挑戰:一是莎士比亞的語言實在是很難懂,二是有很多劇有歷史背景,如果不太熟悉看起來也容易一頭霧水。編劇們估計也了解莎劇的距離感太強,所以National Theater Live版本的莎劇大部分場景都更接近現代。之前看《哈姆雷特》,由於著裝太現代,朋友一開始以為是綵排,但後來發現這就是正式演出...誰會想到丹麥王子穿個帽衫就出場了呢...《奧賽羅》個人覺得和現代融合的非常好,雖然將古代軍隊背景替換成大家現在更為熟悉的軍隊場景,但違和感非常小。看這部劇第一次感受到了莎翁的悲劇的確很悲,也開始理解了一些為什麼他的作品這麼受推崇:經典就是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在任何時代都有參考的意義。RSC Live的莎劇比較還原時代感,舞台簡潔,《理查二世》到《亨利五世》這四部戲是連續的,依照歷史進行編寫,對了解英國歷史很有幫助。

除了莎劇,《深夜小狗》和《弗蘭肯斯坦》是另兩部讓我驚喜的劇。

《深夜小狗》改編自英國暢銷小說,主角是一個十五歲的男孩,擁有數學天賦和超強的信息處理能力,但不擅長與他人接觸,在一所特殊學校里上學。這部劇以主角視角和內心獨白講述了由一隻小狗的死而引發的故事。親情,愛,成長這樣的主題雖然很常見,但整個故事因為男孩的敘述角度變得不一樣起來。舞台也是這部劇很有特色的一部分: 舞台是一個很小的長方形檯子,整場演出幾乎沒有大型的實體道具(桌子椅子就算是很大型的道具了),場景的建立以及營造依賴於舞台地面的燈光變幻,簡潔、科技感強、結合演員表演看十分有趣。

《弗蘭肯斯坦》這部短小的科幻小說名氣非常大,一個怪物和他的創造者之間糾結的故事,一個探討人性是先天定型和外界塑造的故事。這部劇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兩位主角本尼和米勒會互換扮演角色,也就是說他們都有機會演怪物和博士。我看過本尼出演怪物的版本,總結四個字:演技爆棚。個人覺得比他的夏洛克和哈姆雷特都更震撼,不得不佩服他真是能駕馭各種奇怪的角色的實力派。

《一仆二主》是很輕鬆地喜劇,就像開心麻花的劇一樣,是不需要費腦筋、讓你哈哈大笑那一種。這部劇一個特色是和現場觀眾的即興互動表演,演員會在台上開開小玩笑這個很常見,但還會邀請觀眾上台開大玩笑比較出乎意料。男主是很有名氣的喜劇演員詹姆斯·柯登,在舞台上為了效果也是非常拚命,能吃的不能吃的為了劇情通通塞到嘴裡...這個角色的要求是不是有一條要有一個消化良好的胃...

《無人之境》是沖著「萬磁王」和「X教授」兩位老爺爺演員去看了點映,沒有字幕的情況下看品特的作品是一頭霧水,看來道行還不夠,所以沒法評論。之後應該會有字幕版本,到時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兩位萌萌的老爺子。

在北京UCCA和中間劇場算是這個系列放映的據點,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大家自己離得近的地方看一場英國劇院live吧~

-----第二部分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下一個比較成系列的總結就是賴聲川的幾部劇了。

《如夢之夢》(上本、下本)

《冬之旅》

《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

《寶島一村》

《暗戀桃花源》

賴導的作品一般演出時間都比較長,尤其以《如夢之夢》為代表。上下兩場看下來將近八個小時,也是一個前所未有的體驗了。情節錯綜複雜,人物之間的關聯套出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整場戲給我的感覺和名字很一致,虛和實的界限似乎模糊了,輪迴宿命在情節中隱隱顯現。幾個人在不同時代的生活,跨越百年,通過回憶或他人講述引出,在舞台上鋪展開來。看了這部劇的介紹,發現賴導的創作的確是受到了佛教的啟發,情節體現在幾個人的關係線上,舞台設計體現在蓮花池座和三面舞台。票價最貴的座位是在舞台中央的蓮花池座,可以旋轉椅子360度觀看舞台上的表演,與演員的距離也是不一般的近。便宜的票價就是坐在正常的觀眾席位置了,但只要能在現場你就是非常幸運的了。這部戲的票一直賣的很好,搶不到票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如果打算看就要提前多關注如夢官方還有演齣劇院的信息。

被《如夢之夢》圈粉後,才開始看了賴導其他的幾部有名氣的劇,這幾部中首推《寶島一村》。這部劇也不短,記得看完也是晚上十一點前後了,大概也有個三四個小時。故事講的是幾戶鄰居三代人在桃園眷村的生活,從簡單平凡的生活中投射出大時代的變遷。在那個時代的政治背景下,來自不同地方,說著不同方言的人們住在了一起。從最開始大家一起盼望早日回家鄉,到慢慢接受開始新的生活,到新一代的對自己身份有了與父母一輩不一樣的認知,再到眷村最後的拆遷...看後還挺有感觸的,一代眷村的思鄉之情,會慢慢在二代三代身上消退,如果沒有再連接,最終可能就真的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本劇有一個小特色是散場還可以吃包子,大家別忘了領哦~

《冬之旅》是藍天野和李立群兩位老戲骨的場子,講了一個關於懺悔與寬恕的故事。故事其實挺平淡的,需要耐心地去看情節慢慢的推進,以及費一定腦細胞去思考導演想表達什麼主題。故事中穿插了不少舒伯特的音樂,也很好聽,猜測是舒伯特的《冬之旅》專輯裡的曲子。

《暗戀桃花源》也是非常有名的作品,然而我看完後好像沒有get到重點...只是去圍觀了下何老師還有黃磊夫婦演戲...有看明白的大神請指點我...

《一粒沙》稍微有點科幻色彩,媽媽堅信爸爸被外星人帶走了,而其他人全部認為是媽媽的幻想。於是他們順著媽媽的幻想上演了一幕爸爸來告別的劇,希望以此結束媽媽的幻想。然而最後發現爸爸原來真的是被外星人帶走了!媽媽也跟著一起去了!劇終。原諒我,這部劇我也沒抓住中心思想...圍觀了下鄭佩佩女俠...

賴導還有一個《說相聲》系列,口碑也不錯,以後找個機會要嘗試一下。

-----第三部分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最後來說說

音樂劇!音樂劇!音樂劇!

因為是真愛,所以說三遍!

《音樂之聲》

《一步登天》

《Q大道》

《我,堂吉訶德》

《向左走,向右走》

《窈窕淑女》

《劇院魅影》

《羅密歐與朱麗葉》

《小王子》

說到國內本土化比較好的音樂劇,就不得不提七幕人生。一直在做國外音樂劇的本土化,而且目前做的有聲有色。《Q大道》和《堂吉訶德》很棒,之前也單獨做過劇評,這裡就不贅述了。原聲帶都是循環了N遍的曲子,劇本同樣質量高。目前應該有巡演,請不要錯過,自來水的我又來安利了...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是看音樂劇的好去處,這裡一般是引進原版劇目上演,15年的開幕大戲便是《劇院魅影》,之後引進的劇目《窈窕淑女》《羅密歐與朱麗葉》大概也都是這個級別的了。看了今年排期會有Chicago, Wicked還有Jesery Boys, 感覺是要把百老匯有名劇目慢慢演一遍的趨勢...

天橋的演出總能給我一些新的啟發,這樣我對它很有好感。例如年末的法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給我開了一扇新大門(又掉進一個跳不出去的坑,攤手):歐洲的音樂劇也很好看,尤其是法國這種流行音樂風非常符合我的胃口。於是進而發掘了好口碑的一系列:《搖滾莫扎特》《搖滾紅與黑》《1789》《亞瑟王傳奇》《太陽王》《巴黎聖母院》。希望有機會哪天可以看個現場,算是個new year resolution吧~

-----第四部分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最後借著這兩張各種話劇和現場live票根兒圖,說一說劇院和買票的事兒。看了這麼多戲,現在回想起來每個劇院的劇目也有自己的特點:

·保利劇院一般會引進國內比較有名氣的舞台劇;

·國家大劇院同樣引進國內外的大戲或是自排經典或原創劇目,除了舞台劇,大師的音樂會、舞蹈也非常多;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相比於其他劇院,國外音樂劇引進相對較多,算是自己的一個特色;

·北京人藝大本營在首都劇場,孟京輝的大本營在蜂巢劇場,開心麻花的大本營在地質禮堂,創新型的、·實驗性的新劇目一般在蓬蒿劇場可以找到;

·如果是學生或是住的離高校很近,可以關注學校內的禮堂也會有很棒的演出,而且價格非常實惠;

·然後就是散布在北京各處的小劇場,會上演各式各樣的小劇目,自己慢慢發覺很有意思。比如去年和朋友就去了一個叫正乙祠的戲院,在和平門附近的小衚衕里,是一個非常驚喜的發現。戲院歷史感非常濃,表演場地就原來看京劇的地方,四方的戲檯子依舊當作舞台來使用。這裡的演出的也大多都帶有傳統藝術色彩,和這個環境相得益彰。

再最後啰嗦幾句買票的途徑:

·各大票務網站

·各大劇院官網、微店、售票窗口

·各大劇團官網、微店

·民間戲劇組織新媒體平台:這類平台其實有很多,劇萌、嗖嗖二手票務是我很順利買過票的,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

-----正文結束的分割線呀分割線-----

分享完畢~上面我看過的很多戲都是經常輪演的,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來挑選觀看~~~

最後用莎翁的一句話來結束: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2017 action!


我是湊熱鬧的……
強烈推薦孟京輝的《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前幾在北京保利劇院看了趙立新和金星主演的《父親》,想要推薦給大家。本來斯特林堡的這部劇比較深刻難懂,但我覺得這一版的處理讓人非常好理解,而且能通感,有共鳴。

謝幕的時候馮小剛、徐帆夫婦起立鼓掌,大家都很激動。

趙立新就是上尉本人

衣服分好多種,皮衣一定在比較貴的一檔。既考驗原材料和剪裁,又需要經歷時間的魔術。剛買來的皮衣不是最好的狀態,需要主人常年的細心呵護。光放著不穿也不行,得每年拿出來穿一穿,幾年之後,經常摩擦部分被盤出玉一般的溫潤光澤,衣服慢慢被穿成了自己的體型,變成了另一層皮膚。這時,一件皮衣才到達了它最好的狀態。

我自己當導演時有一個技巧,看演員演得好不好,不用看哭戲是不是真哭,要看角色的衣服有沒有像第二層皮一樣長在演員身上。所以每次排練,都會要求演員穿上戲服,或是符合人物時代和性格的替代服裝,就是為了讓腳在地上生根,衣服在身上生根。衣服會帶動身體行動的幅度,改變行為習慣,那麼隨著衣服穿得越久,角色就會和衣服一起長在身上。

聽起來很玄,但我在看話劇《父親》的時候,就確確實實地看見一個瑞典騎兵上尉立在台上,哪怕他說著中文俄語西班牙語瑞典語,耳朵里也聽出來原文的韻律。不像是中國演員穿著戲服在假裝這個角色,他的舉手投足間就是上尉、父親、丈夫、兒子。

轉頭問朋友才知道趙立新果然在瑞典國家劇團工作過好多年,他是劇作家斯特林堡的狂熱粉絲,精通瑞典語,所以能了解劇本原語言的節奏、韻律和潛台詞,甚至能用瑞典語演完整齣戲。

這個角色,從文化到語言乃至人物形象,都在趙立新的身上生了根。所以,他說什麼台詞都懷有最強烈的信念感,做任何事的時候也都在情境里。

我記得有一場戲,上尉和醫生產生了爭執,上尉問:我們是敵人嗎?醫生說:決不是。我只是為我們不能做朋友而惋惜。上尉送醫生出門,態度很強硬地把手提包塞給醫生,近似於趕地示意醫生離開。走在台中,醫生轉過頭來欲言又止,上尉並不說話,朝著醫生立正,雙腳後跟打了一下,行了個立正禮,醫生把想說的話吃了下去,怏怏地轉身離開。

這一段沒台詞的飆戲看得我太過癮了,一句話不說,人物關係、性格、潛台詞都清晰地表達了出來。那個立正禮,那麼小的一個動作,透露出上尉作為軍人的強硬,和作為科學家的體面。

正因為他對上尉這個人物如此熟悉,在接近尾聲的時候,他躺在沙發上嚷嚷「把這隻貓給我拿走。拿我的軍服來!」的時候才如此自然,因為那件軍服就好像他的第二層皮膚一樣,有著他的形狀、氣味和尊嚴。

金星的神級節奏感

趙立新是一名好演員,這個已經不新鮮了,而金星就真正讓我驚訝了。

傳統舞台劇和影視劇不一樣,你有很多的時間可以入戲,找感覺,幾個月的排練慢慢讓角色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最後在台上拼的無非兩個字:控制。

我說的控制,不是指的收斂,而是精密操控每一條肌肉,來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對身體肌肉的控制,對面部肌肉的控制,對聲帶的控制,每一寸的差別都要把握和斟酌。所以我一直都知道,舞蹈演員是很適合演戲的,第一次看到舞蹈家演戲,還是驚艷到我了。

金星的節奏感好到超出想像。

大家印象深刻的,大多是在沙發上上尉和勞拉的那場用舞蹈肢體表現的激情戲。而我想講看似平淡如水的第一場戲,才真的見功力。

上尉和牧師在說話,大概就是講事業有成的上尉也有一些煩惱,比如自己好像被身邊的女人們控制住了。這時候,金星扮演的妻子勞拉在舞台天幕中間的門裡出現,慢慢走下台階,繞著整個房間走了半圈,最後在兩個男人的對話中又從台左下場。

我相信導演是要求了在哪一句台詞出現,哪一句台詞離場的。金星對這一段的處理非常的藝術,她把男人們交談的語言當成了音樂,步伐變成舞蹈,每一步都不是勻速的,有的短暫有的綿長,帶著女性的韌勁、不滿、驕傲在行走,穿著鑲了鑽石的白色大批風,時而像個仙女,時而又似遊魂。

每一步都在戲裡。踏出一步之後,沒有完成任務之後的遊離,而是繼續保持動勢積蓄情緒為了下一步的踏出。金星用完美的節奏感和對肌肉的控制力,對勞拉進行了精確的演繹。

其他演員與兩位主角比起來,就鬆散了很多——

三個騎兵的踏腳,沒有一次整齊。

奶娘的裙撐本意是想讓人覺得她體型肥碩,虔誠而知足,從而使上尉躺在她懷裡那場戲更有表現力,但演員的重心並沒有因為角色變胖而往下移,也沒有用肢體去配合自己的「大肚子和大屁股」。

兩性之戰,黑白分明。

《父親》是一部自然主義的戲劇,而這一版的服化道卻充滿了象徵和隱喻。

看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全劇里所有女人都穿白色,所有男人都穿黑色。通過強烈的顏色對比,營造出了與生俱來的對立和衝突。

而整個場景以白色、白燈和混沌的灰色為主,暗示了女人氣息籠罩著整個屋子,更突出了作為黑的的男人在這個空間里的孤獨。

台中間代表前廳的房子輪廓的燈條,每一幕之後升上去一些,象徵著上尉心裡這個家的結構逐漸崩塌。直到上尉徹底瘋狂,在樓上砸東西那場,所有的燈條都升到了空中,只留下沒有「牆」的房間。

導演怕觀眾看不懂,刻意安排了每個角色上場時都看一眼「消失的牆」,安排一位演員點破了「(這個框子)已經沒有了」。

我曾經認為一個劇本的流派,對於劇作家來說很重要,甚至比許多台詞重要。但這次非常現代和象徵的舞台設計竟然讓我非常接受。我去問了在做導演的好朋友,保留劇作家心中本來的模樣到底重不重要?他答:要我說,劇作家的劇本就是拿來大改的。

我理解了為什麼趙立新要在多年之後重排這個劇,他已經從對《父親》這個劇本的瘋狂崇拜中走出來了,開始融入自己作為本時代男性對婚姻生活和父女關係中的思考,這不是斯特林堡的《父親》,這是趙立新導演的《父親》。

讀斯特林堡的時候,不妨把尼采也一起讀一下。畢竟他們都相信兩性天生的不同導致了永恆的戰爭。和諧共處只是暫時,較量才是永恆。

而趙立新表演出的上尉比斯特林堡的上尉更有人性,他保留了對於兩性較量的憤怒,更有作為男性,在失去掌控之後的脆弱,和在「母體」這個概念面前,作為男性的自卑。

憤怒和鬥爭是令人震撼的,而當一個家主、軍人、科學家最後像個嬰兒似的蜷縮在奶媽懷裡是,那是令人心疼的。

如果說斯特林堡寫出了上尉的骨,那麼趙立新就賦予了上尉血肉。

同時,金星扮演的勞拉也更有韌性,不是一味的隱忍和順,她更聰明,更像個驕傲而頑強的戰士,更像個現代的女性。

有了這樣適應時代的細節更新,我覺得《父親》真的值得重排。

把前人寫的經典,用來討論現在的問題,很厲害,很過癮。

北京場剛剛結束,上海場從12.06至12.10仍然在上演。推薦大家去看。


按種類年代作者推薦劇目的人一堆堆,理論一套套,各種掉書袋,我禁不住鼻子里哼一聲。
什麼劇目在戲劇史上有分量,一本書/單子就可以搞定,不需要來知乎問活人。

我只想提醒,對於剛入門非專業戲劇人士,如果你要花錢看現場版(我很支持現場版)
最重要一點是能看多好的劇組演員表演+場地/讓你從產生強烈興趣的就盡量去看


同一部劇,再莎翁經典,水平一般般的人演繹出來的效果是很難讓你(普通人)體會到原作的震撼。
莎翁的劇,能去倫敦環球當然是最佳;夏天裡公園草坪一躺看看免費的也沒什麼(演員一般不錯)
不過我有次體會過那種重現歷史的演繹也很有趣(在小酒館Tavern裡邊吃難吃的英式肉派邊看)

這裡以剛入門、西方劇來論述,
1. 看高質量/大劇作:例如美國百老匯劇目製作精良,班底靠譜,童叟無欺,對入門人士很友好
美國大城市舊金山芝加哥紐約洛杉磯什麼都有當地知名劇院,定期上網站關注,看看介紹/小視頻
一些百老匯劇目還會全國巡演,不過劇場好壞其實也可以挑的

2. 剛入門,能買的起貴劇組的票就不用買座位太好的票,帶個小望遠鏡
學生時代有站票的,體力好的就站著,位置正還不怕前面有人擋。

3. 每個人經歷口味都不同,適合別人入門的未必適合你
依著興趣和現有的知識,你讀過什麼,對什麼有了解,對誰寫得/演得劇感興趣,就先去看什麼
時間長了,慢慢點就連成線,逐漸和現有專業體系融合
十幾歲時候,我就因為童年記憶去看了 MARRY POPPINS 和 THE ADDAMS FAMILY
前些年因為南方公園和摩門教,看了The book of Mormons
有時因為介紹中某一個關鍵字打動了我,就簡簡單單去看了
曾因為"貓"的盛名,而非我本人心意,買票去看後,就是個經歷,並不印象深刻或十分感動,
或許那次百老匯巡迴的班子不好,我倒霉?

4. 所有因素一樣時,我不會挑第一天的劇,可以挑相對靠後的日期,給演員自己時間總結之前在新場地里犯錯的機會,演期較長的,我也不太會選最後一天,怕他們太累了。下午場不如晚上場好,演員興奮勁兒不同。這裡面平衡自己把握。

5. 再講究的人,查缺補漏,對特定背景文化做好功課後,可以選具體作家、劇目、演員、班底等。

初期入門看劇的人,開心有興趣最重要。
請讓你的愛好有機慢慢成長, 餘下時間精力可以鑽研你自己的專業。

PS:當然,如果看劇只是為了快速有談資,請按以上很多應試教育標準答案框架下的介紹去看。
可以上網找這些經典劇馬拉松速成。

PPS:很多這裡說自己體驗某次觀劇很好的,可能恰恰是該劇劇組演員地點很棒,無法複製經驗。

另外:10歲時在家沉迷下面這本書(圖自網路),嘗到了莫里哀 契訶夫 王爾德(莎樂美好難忘)等
此為個人入門


話劇的話,賴聲川的戲強推,如果是圖樂子的話開心麻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瀉藥 請積極點贊

外國戲劇入門:

古希臘悲劇:
古希臘戲劇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莎士比亞時期戲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麥克白》《哈姆雷特》《奧賽羅》
莎士比亞戲劇《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古典主義戲劇:
莫里哀《偽君子》

啟蒙戲劇
博馬舍《費加羅的婚禮》

浪漫主義戲劇
歌德 《浮士德》

現實主義戲劇
易卜生 《玩偶之家》《人民公敵》《建築大師》
蕭伯納 《鰥夫的房產》《華倫夫人的職業》《芭芭拉上校的一家》
契訶夫 《海鷗》《三姊妹》《櫻桃園》《萬尼亞舅舅》
果戈里 《欽差大臣》

現代主義戲劇
布萊希特《四川好人》《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皮蘭德婁 《六個尋找作者的劇中人》
薩特 《死無葬身之地》《禁閉》
尤金奧尼爾 《榆樹下的慾望》《毛猿》《天邊外》
阿瑟米勒《推銷員之死》
田納西威廉斯 《慾望號街車》《玻璃動物園》

荒誕派戲劇
尤奈斯庫 《禿頭歌女》 《犀牛》
貝克特 《等待戈多》
品特 《送菜升降機》《房間》《舞會》

後現代主義戲劇
達里奧福:《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薩拉凱恩:《摧毀》、《菲德拉的愛》、《清洗》、《渴求》 《4:48 精神崩潰》

中國話劇:

人藝經典系列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老舍 《茶館》 《龍鬚溝》《四世同堂》(改)
過士行 《鳥人》、《棋人》,《壞話一條街》
李龍雲《小井衚衕》《萬家燈火》
劉恆 《窩頭會館》
何冀平 《天下第一樓》

孟京輝經典
《戀愛的犀牛》《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琥珀》《柔軟》《活著》《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尋歡作樂》等

其他
斯立戲劇工作室《驢得水》
衛公方《黃金時代》
溫方伊 《蔣公的面子》

==========================================
中國古典戲曲類

看贊數決定寫不寫。。

以上


開心麻花的戲都可以看,如果只看一部,推薦烏龍山伯爵。
陳佩斯的戲都可以看,但是推薦看陳佩斯出演的,場數少但是效果好很多,別人沒他那個味。
暗戀桃花源不功不過,可以看黃磊那幫人演的。
鐵三角王剛張鐵林張國立演的斷金如果還有可以看。
上海戲劇學院老師們演的大明四臣相是我的最愛,推薦。
北京小劇場,那次奮不顧身的愛情,姐妹篇好像是那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都不錯,劇中頗有神來之筆的味道,是我看過的最好的小劇場話劇。
我對音樂劇不感冒,但是我堂吉可德的詞翻譯的真好。如果有興趣也可以看看。


北京地區今年下半年已確定的劇目。

歌劇:
國家大劇院《費加羅的婚禮》、《麥克白》(周三周六場有多明戈)。

音樂劇:
中文版的《我,堂吉訶德》、《Q大道》,孟京輝的《空中花園謀殺案》

話劇:
人藝《天下第一樓》
林奕華《銀錠橋》
孟京輝《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獨角戲
賴聲川《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
倫敦西區經典劇《戰馬》
陳佩斯喜劇《戲台》
特效舞台劇《三體》《盜墓筆記III》《仙劍III》(看你的情懷了)
小劇場《枕頭人》
國外劇目,以色列《鄉村》,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

舞劇:
《睡美人》男版


純業餘選手簡答一下,順便總結之前幾年在北京看過的現場劇們,以經典為主或許比較適合入門:

賴聲川表演工作坊劇目:
《寶島一村》
《暗戀桃花源》(黃磊孫莉和何炅謝娜版本)
《他和他的兩個老婆》(這部劇是賴聲川小姨子(哈哈)丁乃箏導演的)
《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看過兩遍,因為是近期唯一巡演的賴聲川「說相聲」系列,其餘幾部劇看過劇本,都非常喜歡)


賴聲川導演的其他舞台劇:
《陪我看電視》


相聲瓦舍:
《東廠僅一位》
《飛魚王》


賴聲川導演的劇目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放在現在魚龍混雜的市場中是金牌品質的保障。尤其是寶島一村與暗戀桃花源,不想就細節做太多評價,個人認為更大的意義是已經作為一種文化上的共同記憶。屬於掃盲型的讀物。
把相聲瓦舍放在一起說是因為實在太喜歡馮翊綱的表演,無論是在瓦舍還是賴導的相聲劇中幾乎是靈魂人物。當然,宋少卿屈中恆黃士偉也是值得尊敬的台灣藝術家。《東廠僅一位》之前看過錄像十分讚歎,瓦舍來北京巡演的時候激動去捧場。然而這兩場總的來說內容有些「水」,《僅一位》只演了一部分內容,《飛魚王》也屬於一些小段子的拼湊不系統,也可能是關於政治題材的審查原因,未能盡顯魅力。但無論怎麼說,台灣劇團的話劇基本是話劇入門者的首選。從藝術水平到敬業程度毋庸置疑。


孟京輝廖一梅編劇系列:
《戀愛中的犀牛》
《琥珀》(劉燁王珞丹版本)
《柔軟》


孟京輝非廖一梅編劇系列:
《兩隻狗的生活意見》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雖然個人對於從「先鋒」做到「大佬」的孟京輝已經放棄了。但有的放矢的講還是在看過他不少戲之後才下的結論。之所以分開兩部分講是因為廖一梅編劇對於孟京輝戲劇風格有著極大的影響。個人覺得廖一梅或許是個好作家但難說是個好編劇。她的編劇中女性在某方面偏執矯情的烙印被推到了極致。三部曲中個人認為《琥珀》略好,《犀牛》太裝,《柔軟》太燥。記得琥珀里不斷強調「大眾審美都是臭狗屎」,於是我一直強烈懷疑《柔軟》就是導演精心排練的一坨臭狗屎,以此驗證大眾審美的。非廖一梅編劇的戲相對來講會「非女性」,更「正常」,但總的來說孟的話劇太過於追求暴力的風格化,企圖一個組合拳把人捶暈,以至於扭曲了話劇原本應該有的一種娓娓道來好好說話的能力。這種所謂的「實驗性」,看第一次新鮮,兩次疲憊,三次就想原地爆炸。比起賴導的可以回味多次不厭的劇作,孟的戲算是忽悠一個算一個吧。好在現在文藝青年的要求也並不高。這個「先鋒」市場的選擇餘地也不大。


開心麻花
《烏龍山伯爵》
《旋轉卡門》

麻花看的比較早,最開始是極為驚艷的。因為其強大的「職業性」,無論從編劇、演員、舞台調度和所有「包袱」的設計。都是完完全全把觀眾當上帝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一直是很欣賞有麻花這樣的劇團在話劇領域起著表率作用。早期看沈騰馬麗甚至諸位群演的個人素質與敬業程度真的很震驚,現在人紅團隊紅之後觀眾相應的要求與期待變得更高。雖然說看多了麻花會有強烈的套路感,但就像爆米花電影一樣,永不失為一种放松娛樂的好選擇。


林兆華
《北京的腔調》


新劇嘗試的少,看了略失望。劇本控制力弱,演員水平也跟不上。中間一度昏昏欲睡。也對林兆華有點失去信心。


《驢得水》


算是近期新劇裡面有亮點的一部,推薦,不過色情暴力的運用也達到了一定高度。有些不聽話的家長一定要帶自己不滿十四歲的小孩去現場,只能說:不作就不會死。

人藝《我愛桃花》


嗯,忽然想起來還是看過人藝的一部劇的,但是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印象。。。

白先勇《孽子》

沒有看過現場,是聽白先勇本人放錄像介紹的。對孽子小說竟然能改編成話劇表示極大的好奇,看過幾個片段之後感受非常好。風格更偏向台灣劇作的紮實,在舞美調度上很大氣,有亮點。十分期待可以繼續巡演有機會現場觀摩。

其餘一些小劇就不提了。


話劇以外還有其他一些類型:
戲曲類:《牡丹亭》青春版《玉簪記》《憐香伴》(上昆、蘇崑、省昆石小梅有好劇目巡演真的可以去看的,北昆的戲欣賞無能)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反覆看了很久碟片,一直等到來北京巡演,可惜是英文版)
雲門舞《九歌》(對不起裝逼了,感覺很美,但真的看不懂)


最近兩年看劇看的很少了,近期似乎沒有什麼很有興趣的推出,除了補齊未看完的經典,應該也沒什麼勇氣去嘗試先鋒了。而看劇的成本也逐年攀高,不得不精挑細選。各個不同的劇場買票也是很有講究的,譬如經典劇早下手,非經典劇在保利可以嘗試去現場買黃牛票,北展可以買最後一排現場往往不滿可以往前坐,海淀劇院可以買側面的靠前排座位性價比高。。。

算了不說了,反正現在已經不在北京了。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戲,曲,劇之間的關係?
哪些演員擔得起「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話?
什麼是極簡主義音樂?

TAG:話劇 | 戲劇 | 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