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在美國文學史上處於什麼地位?
艾倫·金斯堡有句名言:
「世界既然無法改變,個人只能憑藉吸毒來改變自己對世界的看法。」
按凱魯亞克自己的說法,垮掉派 The Beat Generation 中「Beat」一詞是某次聽朋友聊到時靈光一現的。該朋友當時或許只是想要表達精神上的絕望,要麼就是覺得世界末日快來了。有一次凱魯亞克在家鄉的教堂里受到啟發,覺得 Beat 又和基督「登山訓誨」的福音有聯繫(那個叫 Beatitudes),同時又能象徵波普音樂,Beat嘛,也有節奏的意思。這樣一詞三義,他覺得很能代表自己這一代人的精神面貌,所以就使用了。
所以怎麼說呢,當時有許多人非常討厭「垮掉的一代」這麼個說法,很可能是因為覺得自己被代表了……
「你凱魯亞克一個毒佬憑什麼?」(設計對白)
凱魯亞克從七十年代開始獲得評論界的注意,讚揚聲主要針對作品的文學價值,認為他的作品打破了五十年代的沉寂。
為什麼說沉寂?二戰結束後,一度佔領主流文學的都是戰爭小說。沒多久,冷戰就開始了,接著是反共浪潮,這種社會波動下,打的就是出頭鳥,激進的全被麥卡錫主義抓進去蹲號子了,人人不敢大聲說話,還敢好好寫作品嗎?所以後世稱之為「怯懦的五十年代」。
二戰以後的美國文學,第一次浪潮大致有兩條支線:一條是南方文學,它可以追溯到福克納,甚至愛倫坡;另一條是猶太文學,對原來的歐洲舊文化傳承比較多。因為社會非常保守,所以作品也以循規蹈矩、粉飾現實為主。後來《麥田守望者》噴的不就是這樣的社會嗎。
這次文學浪潮中產生的作品,大多是由過去的天賦樹延展出來的。而正當他們還在苦苦擺脫海明威、福克納這些父輩影響的時候,突然蹦出來一群中產白人小孩,對世界各種不滿,要脫下資本主義衣冠楚楚的面具,蓄鬚、不修邊幅。你們寫《蒂凡尼的早餐》,我寫《裸體午餐》。你們要做《一個穿灰法蘭絨西服的人》,而我《在路上》。這就是第二次浪潮,我吸毒、濫交、蹭飯、不洗澡,但我知道我是好作家(???)他們完全放棄了過往的文學思考,轉向梭羅這類超驗主義作家,或者從東方的宗教思想中去尋找體驗,以對抗當時的主流社會。所以後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嬉皮對東方哲學是充滿嚮往的,甚至連喬布斯都在年輕時流浪過印度。這種炸裂的影響,我個人覺得就是垮掉派燃燒得最耀眼的高光時刻了。
而眾多主流聲音中,也有很多評論把他們貶得很低,卡波蒂就認為凱魯亞克根本不是在寫作,只不過是在打字。
你也看出來我上面只聊了小說,因為詩歌我完全不熟……叫得上名字的也只有艾倫·金斯堡和格雷戈里·柯爾索吧?
事實也是,能列入垮掉派的人其實並不多,優秀作家就更少了。柯爾索天天和金斯堡、凱魯亞克混一起,但自己也說:「三個人不足以稱為一代。」
主流的評論認為垮掉派的反叛是失敗的。經歷過嬉皮時代後,美國文學再次回歸到保守中,文學史上稱之為第三次浪潮。這時期的作品,更注意語言,關注意識和表達中的複雜性,然後就產生了實驗小說……
《美國文學簡史》對凱魯亞克的評價:雖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從思想上看境界不高,藝術上也略顯粗糙。
——沒錯,正常人一看到這種評價,就能辨認出,這本文學史是中國人編的。
The Beat Generation怎麼就被翻譯成垮掉的一代了呢?Beat的意思眾多,除了擊打節拍,也指困頓不安被驅使,還指精神意義上的赤裸裸的直率和坦誠,凱魯亞克乾脆說beat就是beatitude。BG原指北灘波希米亞群落那批常常出沒於咖啡館的男人和他們的異性夥伴,後來擴展為那些反傳統價值觀反體制的邊緣人,並無貶義,只是保守媒體用來特指知識分子與沒工作的人。他們離經叛道,崇尚自由,對美國文學與文化影響巨大。垮掉的一代常被中國的大人用來給年輕人扣帽子,與原意已相去甚遠。
主要作者、作品
《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1957年
《癮君子》,威廉·博羅斯,1953年
《嚎叫》,艾倫·金斯堡,1956年
《裸體午餐》,威廉·博羅斯,1959年
《三分之一》,尼爾·卡薩蒂,1970年
《次要角色》,喬伊斯·約翰遜,1983年
《小鎮與城市》,傑克·凱魯亞克,1950年
《走》,約翰·克列農·霍爾姆斯,1952年
《暗夜行者》,錢德勒·布羅薩德 ,1952年
《遠離憤怒的陌生人》,喬治·曼德爾,1952年
《階梯中》,查爾斯·湯姆森,1957年
缺乏世界級的文字大師,但是對後世西方文化有深遠的影響,推動了男女平權、反年齡歧視、黑人權益保護。
- 我們,吸~!吐~!,把你的音量開大不用害怕,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它藏在地下。在凱魯亞克筆下,這群喪失了追求而不知進取的年輕人,迷信了絕對的自由,不斷的沉淪在毒品,性交,和酒精中,而難以自拔。
- 像是凱魯亞克這種有點手藝的,還可以盡量通過合法手段而獲取一些生活必要的錢,當然,作為一個作家來說,他揮霍的窮困潦倒的時候,才會去寫些東西去賺取稿費,當然,打字機都是偷來的,雖然他在自述中並沒有這樣明說,但是為了錢,他總是幾天幾夜不睡覺,就寫出一本書來。
- 但是他的朋友們呢?有二世祖,有小偷,有男妓,一群人抽爽了,就開始爛交。這種無窮無盡的自由更是給旅行賦予了其他的意義,在路上一書就就是描寫了這麼一群青年的旅行之路。
- 最後有的吸毒死了,有的徹底淪喪了變成一灘臭泥,有的在這旅途上救贖了自己。他們膽大妄為,他們自由洒脫,他們視金錢如糞土,他們為自以為的理想而奔跑,伴隨著搖滾樂的興起,這樣的生活態度影響了一批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或者說他們就是那一個時代的象徵。
- 電影海盜電台,就是這樣一群追求音樂追求自由的年輕人,不過他們分的清底線。
在路上,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傑克.凱魯亞克
在此說明迷惘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的對照,並不加以詳述。
嬉皮士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的,那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垮掉的一代的演化,同理哈哈布魯斯音樂演化成了搖滾。困境是什麼也就是這其中的原因接下來我會試著一一分析,
首先,從美國傳統文化價值出發,才能從根本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美國的獨立史,勞動人名(殖民者)的創建,這裡衍生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樂觀精神,歌頌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關係,蓬勃發展的美國社會(由於多數的不同民族者,我們可以試著猜測,這可能成為美國支持民主自由的原因),一戰的前夕美國人抱著的心態顯然受到民族主義的控制,這時的人們是樂觀,但在接下來的過程,包過凡華體系下的資本主義世界,可以這麼推測,在這些因素的直接影響下對美國文學的影響,最直接的既是垮掉的一代,這也是美國文學又一新的風格。
首先對於這一群體的自我寫照《在路上》這部作品詮釋的十分全面,①戰後受影響的一批作家,年輕詩人的鬆散的結合,性格豪放,不羈,生活紊亂,不修邊幅,對於社會規範的蔑視,尋求所謂絕對自由對於道德底線的挑戰行為,同理在文學作品上的東西也得以詮釋,從凱魯亞克之後,詩歌的風格的不予陳規粗獷小說的典型人物,他們把神秘,超驗的,冥想的看作是對資體制下的逃避責難或是反擊,在物質主義(二戰後美國的發展物質條件的富足某種意義上在物質文化上的生活不斷刷新存在的意義歸根結底還是回歸到文化的需要,中產階級的屈服體制,二戰的之後的大量問題,這一代青年也不斷增加壯大,同樣對於資產階級價值觀的抵制,在文學語言中的淫穢色情,粗俗,同性戀,毒品,在政府的抵制中,影響力也不斷增強。種文學風格,作為後現代主義之下的亞文化衍生物。②二戰的結束,美國的反共敵共心裡的,以及核戰預謀,報刊審查,還有種族歧視的被放大(物質主義下的空虛)
綜上,反思反思,解構完再反思,垮掉的一代類文學實質上是反抗的,更是帶有抵抗性的,更是人道的反抗,雖然他的形式不友好,甚至有些雜亂,粗鄙彷彿是一個矛盾體卻如此決絕,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隻後現代亞文學,對於後世造成的尤為深刻的影響。
垮掉的一代正值電影行業的市場化發展,所以寫的好的,都去搞電影了。
流浪文學的出現與發展 再到落寞
儘管「垮掉的一派」基本上是一個純粹的文學流派,但這一流派對整個西方文化的影響卻是強大而深遠,其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幾個作家或作品上。
從很多角度上看,「垮掉的一代」都可被視為美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亞文化」。「垮掉派」文人是二戰之後質疑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力量,他們對主流文化的態度和觀點影響了後世的人們對文化的理解。
「垮掉派」文人對體驗各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放縱的性愛和吸毒等)。他們也是美國知識階層中權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戰者。許多「垮掉派」文人對東方文明充滿興趣,他們在西方傳播了關於禪宗和佛教的種種知識。
以下是艾倫·金斯堡於1982年冬天出版的《什麼是垮掉的一代》中的一些引言:
對於「垮掉派」在藝術上的主要作為可以作出如下描述:
支持精神自由和性解放(或性自由)。例如同性戀權益的自由、男女平等、黑人權益、反對年齡歧視的「格雷·潘瑟運動」等。
支持文學作品不受檢查制度危損的自由。
支持大麻和其他毒品合法化。
支持搖滾樂吸收藍調因素並施行節奏革命。事實上,美國50-60年代的一些搖滾巨星如甲殼蟲樂隊和鮑勃·迪倫等都曾深受「垮掉派」作家和作品的影響。
主張普及生態保護意識。最早提出這一理念的是蓋瑞·施奈德和邁克爾·麥克魯爾,他們提出了「潔凈行星」的概念。
反對軍事-工業文明。博羅斯、漢克、金斯堡和克魯亞克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的表現出對這一文明類型的厭惡。
克魯亞克提出「第二信仰」的概念。
反對全國性的政府權威,維護地方文化。
尊重本土文化和原住居民。克魯亞克在《在路上》中曾提出口號「這個地球是印第安人的」。
「垮掉的一代」的核心理念可以用《在路上》中的一句名言來解釋:「 因為我很貧窮,所以我擁有一切。
推薦閱讀:
※魯迅為什麼評論《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與雲中君相對的一個詞 我想了很久只有意中人 是和朋友做網名用的 請教各位大神有沒有更好的?
※為什麼很多文學愛好者都患有抑鬱症或者他們是因為患有抑鬱症才有的才華?
※如何評價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又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