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軍事才能是從哪兒學到的 是家學還是純靠悟性?史記里完全沒提過,不像張良還有個黃石公

他的天才的淵源是哪兒


這個題看樣子,只有我能答了。

太宗曰:「漢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今失其傳,何也?」 

靖曰:「張良所學,太公《六韜》、《三略》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然大體不出三門、四種而已。」 

太宗曰:「何謂三門?」 

靖曰:「臣按《太公謀》八十一篇,所謂陰謀不可以言窮;《太公言》七十一篇,不可以兵窮;《太公兵》八十五篇,不可以財窮。此三門也。」 

太宗曰:「何謂四種?」 

靖曰:「漢任宏所論是也。凡兵家者流,權謀為一種,形勢為一種,及陰陽、技巧二種,此四種也。」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


韓信有很多很好的習慣,而且應該也讀了很多書,軍事才能應當來自於兵書,但這樣的才能不僅需要讀書,更需要非比尋常的悟性,思考、觀察的好習慣。
韓信是讀了兵書的,《史記》里寫在背水戰勝趙軍後將軍們都很困惑,問兵法上說打仗應該背山面水,為什麼您讓我們背水布兵還能確認取勝,韓信說,兵法上也有說過,只是各位沒有看到,兵法上說置於死地而後生,現在從大街上抓了人過來就打仗,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為了生存拚命。
這裡可以看出來韓信不僅讀了兵書,而且讀的很仔細,悟性也很棒。
原文是這樣的:

諸將效首虜,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在打贏趙國抓住李左車後,韓信和李左車的談論也可以看出他對歷史也很了解:

「仆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從劉邦拜韓信做大將,韓信和劉邦分析天下大勢的一段話,可以看出韓信是一個知己知彼,能夠了解人,看清事物本質的人:

信謝,因問王曰:「今東鄉爭權天下,豈非項王邪?」漢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漢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賀曰:「惟信亦為大王不如也。然臣嘗事之,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故曰其彊易弱。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義兵從思東歸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又欺其眾降諸侯,至新安,項王詐坑秦降卒二十餘萬,唯獨邯、欣、翳得脫,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彊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愛也。大王之入武關,秋毫無所害,除秦苛法,與秦民約法三章耳,秦民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諸侯之約,大王當王關中,關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於是漢王大喜,自以為得信晚。遂聽信計,部署諸將所擊。

一點個人觀點,拋磚引玉了。


估計韓信祖上是個沒落貴族吧。
最重要一點,韓信是讀過書的。秦國法令,平民要讀書只能跟官吏學習法律這些,詩書這些是不可能的,更別說是兵法了。其次,那時候的書大部分都是以竹簡作為載體,除非你家是土豪,呸,貴族,用絲帛羊皮這類作為載體,但也只能是重要的且字數少的書。再有就是韓信配劍。劍不但貴重,而且還是禁止平民私有的。最後是韓信的貴族高傲氣質,明明窮的都要餓死,還要給母親修一個風水寶墳,普通人誰有這覺悟?

無論從哪裡看,韓信身上都透著一股貴族氣質,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一個普通平民的任何一種氣質。

好像說跑題了,我說他的軍事天才是祖傳+天賦你信么?


首先,韓信肯定是個天才,這一點不用多說。
除了天分,還有後天的學習。
第二,韓信肯定是看過兵書,有過系統學習的。他看的兵書是從哪裡來的呢?歷史記載就那麼幾篇,必須找蛛絲馬跡,適當腦補。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秦國的國家圖書館裡有多少兵書呢?可以想像!

不久,韓信離開項羽,投奔劉邦,不知道犯了什麼事,按律當斬,被夏侯嬰救下。

(韓信)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碰巧,治粟都尉是後勤部門的,而蕭何就是後勤大主管。不知道怎麼地,韓信和蕭何搭上了話。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韓信愛好軍事以及相關著作,蕭何從秦帝國的國家圖書館收編了那麼多兵書,又對韓信那麼欣賞,況且韓信的悟性那麼牛——於是,熱愛讀兵書的韓信,就像飢餓的人撲到了麵包上......

題主,這個推測有沒有可能?


老子是圖書管理員,老毛也是圖書管理員,老子這麼牛逼的仙級都是圖書管理員,你覺得還有誰牛逼的不用看書繼承前人經驗開發智慧


我本人認為,韓信就是天才。當然你可以說天才都要學習,這沒錯。但對於天才,你去考究他究竟是師從誰是沒有意義的,師從只是天才的引信,對於胸腔脈搏裡就沒有火藥的平民,就算怎麼點都還是不會爆的。
像霍去病說的「觀方略何如耳,不至讀古兵法」,你去股市或開展任何一項愛好不系統地學習試試?也就霍去病敢這麼說。

用兵打仗是一種悟性,是一種大局觀,是一種心理戰,跟植物大戰殭屍很像,你操縱各種資源,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暗暗中你就是能觀察到一條致勝的通道。

比喻歸比喻,當然實際上的戰爭無論從壓力和復雜程度上都遠大於植物大戰殭屍,但韓信恰巧就是這樣的天才,有了施展的機會,邊打邊學,邊學邊打。焚書坑儒時代後,仍舊是有許多書本和雜家流傳的,有心學的人總能有方法。難道林彪的打法也是靠人家教他所以成功?那大家都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的,咋蔣校長換了那麼多次帥就是幹不過林彪?

史記十分值得讀,部分篇章我也讀了好幾遍。同好同好!


很多小說裡面寫是尉繚子,不知道有沒有依據


韓信是姬姓韓氏,張良是姬姓張氏。本身就帶有祖先的遺傳,再加上政治理想,屬於富n代出來打天下。對社會和戰場的認識本來就不同於平民。贏是必然


你告訴我關羽張飛的武功是跟誰學的?


我也始終有這個疑問,納悶他一身本事是哪學來的。。。 還有劉裕也很神奇 。。


把韓信等一幫人,和老毛手下的一幫人對比,大概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我感覺
Denny Zheng
的回答是很棒的。
讀兵書的,大有人在,打仗未必行的。


可能特別利害不方便提起,算命的許負名字可以提起,鬼谷子那種吧?
如果普通人完全沒有可能帶寶劍,估計是秦始皇的母親家族成員,和呂不韋,嫪毐2個繼父給秦始皇生弟弟,很不體面,不過又不能不給面子,於是惡作劇的讓韓信接受軍事訓練,明知六國人無法在秦始皇時代帶兵,估計還是秦始皇的姨表丈這類人,所以韓信無法在軍隊任職養家,六國人通常只能學習法律做文官的,韓信也進不去,不過可以拿寶劍走動的天下獨此一家,除他沒有例外,還裝模作樣的尋找能放置一萬戶的墳墓埋葬母親,官吏也不認為有什麼滅族的可能性說明韓信地位多高,對比楚國將軍後代項羽說取代秦始皇還怕滅族,司馬遷只能如此寫秦始皇的舅舅


先說個總旨吧: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韓信的軍事才能自然不必多說,若沒有悟性,也不會成為楚漢之爭系乎天下命運的關鍵人物。但悟性畢竟是一部分,孫敬懸樑,蘇秦刺骨,也成就了一番事業。時刻銘記,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份才!
韓信是有高度戰略眼光的軍事家,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這就不是只有悟性能達到的了。若是悟性決定,那蘇秦何以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韓信和蘇秦有相似之處,都是早年窮困,受人冷眼。"貧家凈掃地,貧女倦梳頭"窮當亦工,勿失風雅,此理萬事皆然。鄙人認為是後天的努力讓韓信成一代軍神。也就是問主所說的家學。
且,老師之類人的幫助應該是有的,到並不重要,這也許是各類史學家沒有記載的原因吧?不然以司馬遷這連黃帝的事迹都要認真考察的人,會不去查查韓信的老師?從胯下之辱可知其眼光之高,謀略之神。隱忍,行動派是他的代名詞。
況且,張良受黃石公幫助又有多大益處呢?子房年紀輕輕就敢行荊軻之義,錘擊秦王,可知其勇氣。子房之所以受黃石幫助,我覺得是黃石公見其孺子可教也,其本身就有資本,不然歷史上很少見其事迹的黃石公,為何出世挫其銳氣,授其兵書?所以問主所說,不像張良還有個黃石公我是不認同的。
綜上,韓信的天才淵源不說自明了吧?


本人也是忽有此問,甚至在想是否又穿越啦,看了其他幾位的回答也不甚了了。少年喜佩劍也不能說明他是沒落貴族——貴族也不是都那麼厲害,至於從師某某也是出自後人之口不足為據。天馬行空一般!


這世界上是有天才的

天生就會用兵打仗

遠的如漢韓信

再近點成吉思汗------游牧民族的酋長,找誰學習排兵布陣?

之後是朱元璋------一個要飯的和尚,到哪去看兵書?

再說近點就是本朝太祖------師範畢業生,當了幾天兵還沒拿過槍,凱豐譏笑他------你也就看過孫子兵法吧(不敢想太祖此時的神情。。。。。。)


天才,他不經實戰就會帶兵,可以直接做大將軍,估計是悟性很高。其實項羽也是天才


史記提到他年輕時喜歡佩戴劍,劍在那時候還是很稀少的,韓信年紀輕輕一介無業游民居然擁有寶劍,他很可能是個沒落貴族後代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與真實歷史有何差別?
羅斯福總統的權力大,還是斯大林的權力大?
怎麼評價宋徽宗趙佶?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史記書籍 | 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