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玻璃心」?

某女生不回你簡訊,就失落小半天。
更新:
現在我覺得這不是玻璃心,是太在意她。謝謝各位的回答。


1.


我在不久之前,有一段時間非常的敏感和痛苦。

我陷在一種巨大的矛盾之中。

一方面,我特別容易被別人的一些言語或行為所刺傷,這令我非常的悲傷和憤怒。

我想攻擊傷害我的人,我想令他們停止對我的評論和建議,我想拋開一切遠離這些令我痛苦的環境,我想朝他們大吼:別對我指手畫腳!我他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另一方面,我又清楚,我的這種敏感本身是因為我自己太幼稚,太脆弱,太不成熟了,我認為不應該讓別人來照顧我的情緒;

而且我如果真的去回擊別人的話,就會顯得我太玻璃心,太弱了;

同時我又擔心如果我和這些不經意間傷害了我的人起了衝突的話,我就會失去他們;

所以我一邊心裡很受傷很憤怒,另一邊又不敢表達和發泄自己的感受、同時還認為自己的這種情緒本身是「不對的」。

那麼我要怎樣解決這種矛盾呢?

其實我「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和很多人一樣,就是——

「「幻想」別人能夠理解到我的情緒和感受,「期待」別人能夠允許我受傷和敏感,「幻想」別人能夠照顧我的脆弱和痛苦。」

沒錯,解決的方法就是通過「幻想」和「期待」。

當然,毫無疑問的是,這種方法不會有任何的卵用,而且只會令我更加的脆弱,更加的受傷。

因為根本不可能有人能夠滿足我的這種幻想,繼續抱持這種幻想只會令我不斷地受傷而已。


2.


在今天,我差不多算是完成了一輪新的自我調整。

這次調整後的結果是:我的執行力變強了,我更加的自律。

更重要的是,我與自己的對抗減少了,而且,我也不再敏感和脆弱,我再也不是以前的那個玻璃心了。

不想工作了,就讓自己休假一兩周,不再因未工作而自我譴責,不再為未來而焦慮。

我兩周沒寫文,沒看書,沒接諮詢,每天都在看《人民的名義》和《9號秘事》,吃零食,喝酒,「看起來」非常的頹廢。

但我並沒有覺得我的這種頹廢有什麼不好,相反,我覺得很開心,很自在,因為我清楚自己在進行一次充分的放鬆。

沒有人會再在不經意間的言行舉止傷害到我,我也不再小心翼翼的去猜度別人的想法和心情,我不再壓抑自己的感受,不再害怕和別人起衝突,不會再在和男性長者相處時卑躬屈膝喪失自己的尊嚴。

最為關鍵的是:我開始「相信自己」了。

我允許自己玻璃心,我允許自己就是很敏感,很脆弱,我知道自己並不會一直頹廢下去,我相信給自己兩周的時間好好放鬆和休息並不會毀掉我,我願意接受幼稚的我自己。

我明白我的這一生能夠過得怎麼樣本質上只取決於我自己究竟是誰,而不在於我當下這個選擇是否積極,我今天能否早起,我這一周有沒有自律,我是不是敏感脆弱。

也就是說,我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在,並且開始相信那些腳踏實地的、實實在在的東西——

我能夠獲得怎樣的回報,我能夠擁有怎樣的生活,只在於我擁有多少的能力,我如何去運用這些能力。

所以我不需要為了未來而擔憂,也沒必要為了迫切的想要得到什麼而焦慮,更不需要因為現在的我是敏感脆弱的而羞恥。

當我的能力足夠時,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是自然而然的事;

當我的能力不足時,要麼是根本得不到,要麼是得到了我也配不上、守不住。

你不再有很多無謂的焦慮和擔憂,因此,也就心安了下來。

我再重複一遍:

我能夠獲得怎樣的回報,我能夠擁有怎樣的生活,只在於我擁有多少的能力,我如何去運用這些能力。

理解這一點有著非常深刻的意義。

這一點闡明了「我」與「外界」的聯繫邏輯。

生活不是由一個又一個的不連續的當下組成的,你不是像升級打怪一樣完成了這個任務就一切結束翻篇至下一章。

最關鍵的是,你在面對當下這個任務時,你耍了花招,你虛張了聲勢,你從別處借了力,你抄了捷徑,所以你通到了下一關;

但是,這個問題不是憑藉你自己的「真實」能力解決的,所以實際上,你本身的能力並不足以應付下一關的難題,因此即便你勉強自己到了下一關也會栽跟頭;

就算是你憑藉走捷徑、耍花招能夠走出很遠,但是,這個時候你所取得的成就與回報與你自身的真實能力差距越大,你所面臨的風險和要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大。

與此同時,你還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我是個冒牌貨」、「我根本就不行」的這種信念和膽怯會始終根植於你的內心之中,「被揭穿」和「失敗」的風險始終會帶給你焦慮。

同時,理解這一點也是將你的關注點轉回了自身的「邊界」之內。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邊界」理解為:邊界之內是你可控的,邊界之外是你不可控。

人生的很多焦慮、痛苦、和問題都是來自於——我們試圖去控制那些明明不受我們控制的事物。

就比如說,我在前面提到的「通過幻想別人能夠理解我來解決我的自我矛盾」,這種方法只會令我更痛苦的原因,其本質就在於別人能否理解我這是不受我控制的,當我把決定我自身感受的控制權交給別人時,這毫無疑問是我自己將自己置於了風險之下。

所以想清楚這一點之後,你才能放棄掉控制那些你無法控制的事物的幻想,放棄掉這種幻想,你才能沉靜下來。

當你沉靜下來,你才能「真實」的存在著。


3.


那麼我是怎樣從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到擁有今天的這樣一顆平靜而強大的內心的呢?

事實上這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得益於我有一個美麗而強大的老婆,她沒有像一般的伴侶那樣去迎合我的需求,不斷地接納我和照顧我,因為我的這種渴望被理解被允許的需求是永遠不可能真正被滿足的;

她會始終保持她的平衡,不為我的情緒和感受所動。

最關鍵的是、她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告訴我:

我不會離開你,你可以表達你的情緒和感受,你可以告訴我你的想法,你可以說出你對我的不滿,你可以提出你的需求,然後我們討論,我可能滿足你,也可能不同意你,但是你說出來又怎麼樣呢?

現在看來,我無比的佩服她當時對我的這種不偏不倚的回應方式。

她對我太縱容,就會令我陷入對她的依賴而無法成長起來;

她對我太強硬,就會令我傷心絕望陷入悲傷而無法走出來;

當然,無論是她怎樣的回應方式,都令當時那個敏感脆弱的我會是無比的受傷,無比的絕望,那種被拋棄、不被重視的感覺我想每一個「玻璃心患者」應該都有過體會。

在那段時間裡,每一次我被別人傷害都會有一個無比悲傷的念頭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我所渴望的一切,不過是「被允許」。

為什麼你不能允許我脆弱一些呢?

為什麼不能允許我這次做不好這件事情呢?

為什麼你不能允許我沒有別人好呢?

無時無刻,無處不在,任何的小事,我沒有把地拖乾淨,我選的這間店的菜不好吃,我答應別人的事情做的不夠完美,等等等等,任何別人對我的否定,任何別人對我不滿的眼神,任何別人對我挑剔的態度,都會令我無比的受傷。

我只希望別人能夠不要指責我,不要否定我,不要他媽的天天這麼多的要求,這麼多的這兒不好,那兒不行。

我受夠了!

我不想再小心翼翼的去看別人的臉色,我不要再費心費力盡我所能去做了卻只得到別人的不珍惜,我再也不要這麼容易就被別人傷害、這麼輕易就被別人的態度所影響了!!!

我想,以上這些的想法必然是在很多的和曾經的我一樣脆弱的人的內心上演過無數次了。

但不管你下了多麼大的決心,不管你多麼的悲傷,你始終還是會不斷地脆弱下去,你越是不想敏感,你越是更敏感。

這是因為,你始終浮在表面,而沒有深入到「敏感」的本質。

你看,我始終在渴望「被」允許。

但問題是:


4.


我從來沒有「允許」過我自己。

我的意思是,我一遍遍的幻想別人能夠理解我,我一遍遍的抱怨別人總是否定我,但事實上,我自己就是根深蒂固的認為:我選的菜館不好就是我的錯,我不應該沒有把地拖乾淨,答應別人的事情沒有做完美就是我的不對。

我在渴望「別人」來允許「我」,但是,「我」卻從來沒有允許過「我自己」。

就像我的老婆,一次又一次的向我強調:我可以向她表達我的任何想法和需求,她可以接受我這麼敏感和脆弱,不管我多麼的敏感的想法都沒有關係,不管我多麼脆弱的表現她都會愛我。

但事實上呢?

不管她向我強調多少次,都沒用。

就是說,她已經「允許」我了,但我還是會不敢去說出自己想法,不敢接受自己的脆弱,不敢表達自己的委屈。

當我們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時候,我們所幻想的別人對我們的接受其實只是一種虛幻的安慰。

而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

所有的玻璃心、所有的敏感,本質上都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壓抑。

「你的心裡有委屈,你的心裡有不滿,但是你卻不說,或是你不好意思、羞於啟齒、認為自己沒有資格說。你渴望別人能夠理解你,渴望別人能夠原諒和接納你。」

但問題是,別人是沒有辦法理解你的,別人也是不受你控制的。

別人可能允許你,也可能不允許你,但每一次別人沒有接受你的時候,都會令你產生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所以呢?

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你自己要先接受你自己。


5.


你自己要先允許你自己,允許自己犯錯,允許自己做不好,允許自己就是這樣的脆弱,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玻璃心。

沒錯,我在一次次痛苦的掙扎之後終於能夠真正的接受了一件事,就是:

我就是一個玻璃心,我會很敏感很脆弱。當你說了令我覺得不舒服的話的時候我會很難過,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多照顧我的需求,多關注我的感受。

並且,重點就在於這個並且——如果你無法對我多包容一些,那我想我們可能不適合做朋友。我沒有辦法和攻擊性這麼強的你相處。

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就是:當我允許自己這麼敏感,當我接受自己就是個玻璃心的時候,我恰恰就不再敏感脆弱了。

當別人說我沒有把地拖乾淨的時候,我會說那我就拖這樣,覺得不幹凈你來弄;

當我很敏感的受傷了的時候,我會很痛快的就允許自己哭,我就是很難過,我就是很受傷,你覺得大男人不能哭,你覺得我太玻璃心了,那我的確就是這麼玻璃心,我就是愛哭,看不慣我你就別看嘛;

當別人的回應令我覺得受傷的時候,我會很勇敢的提醒他們,你這個態度令我很不爽,你給我好好說話;

在我改變的過程中,我的老婆一直在鼓勵我去表達自己的需求,不要壓抑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是男人不能這麼敏感,她甚至要求我去和她對抗,去和她爭吵,去和她起衝突。

這一切都是為了令我意識到並且相信:我是有資格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的。

我完全可以這麼敏感和脆弱,我和她起了衝突有了爭吵我也不會失去她,相反,起衝突是為了令我們更好的了解彼此,能令我們更坦誠的暴露自己。


6.

我想看到這裡,應該也能夠有一部分和以前的我一樣脆弱的「玻璃心患者」能夠意識到,導致我們總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原因就是在於:不能直接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是意識到這一點並不意味著你就可以做到。

我在三個月之前就知道這一點了。我有時候甚至會有意識的強迫自己把我的想法和委屈說出來,這也起到了些微的效果,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卵用。

因為【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這一點只是「癥狀」,在這個癥狀背後還有兩個原因。

第一,玻璃心患者總是覺得自己「應該這樣」,「不能那樣」,給自己設置了很多限制和要求。

一個最典型的、通有的想法就是:認為我不應該這麼的敏感和脆弱,我這麼敏感不好,我這麼脆弱不對。

但你的敏感是確實存在的,而且你越是不想讓自己敏感就越是在否定自己的感受,這樣只會令你更加的敏感。

因為敏感本身就是由於「人的真實感受被否定或壓抑」所導致的。

所以你越是急於擺脫敏感、越是想否定自己的脆弱,就只會令自己更加的悲傷。

除此之外,這些「自我設限」的想法也往往和社會背景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聯。

很多自我設限的信念探究到最後你會發現,這肯定和你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一些絕對化的觀念有關係。

比如我不能夠接受自己的脆弱是因為,我認為脆弱會令我顯得娘炮。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娘炮的男生都是被大家嘲諷、調侃、和看不起的。我就是在那時形成了一個「我一定不能顯得很娘炮」的這種絕對化的信念。

其實很多絕對化的信念都是對我們自身的限制和阻礙,「我一定不能讓父母傷心」,「我絕對不可以自慰」,「我絕對不能成為一個很懶的人」等等。

這些信念探究到最後你會發現,必然是在你的成長過程中通過你的親身經歷,你對別人的觀察,你所幻想的別人看你的目光,你所恐懼的被孤立、被遺棄的痛苦所引起了。

你是為了避免被同學孤立才不敢接受自己的脆弱,因為這顯得娘炮;

你是為了避免被父母責罵和拋棄才不敢選擇你想從事的工作,因為這會令他們傷心;

你是因為看到美麗的同事說起男生自慰行為時噁心的表情而產生了自卑,所以才在自慰時總是充滿了負罪感;

所以,「玻璃心」,這其實只是很多你的自我局限、自我否定的信念的一個表現而已,在很多時候你之所以脆弱敏感,也許只是因為別人的某些言語和行為刺傷你內心中最不願意承認和接受自己的那一部分。

我怎麼可以自慰呢?這太猥瑣了!

我怎麼能和爸媽頂嘴呢?這太不孝了!

我不能把事情搞砸,這會令我像一個蠢貨!

問題是,為什麼你不可以猥瑣,為什麼你不可以不孝,為什麼你不可以是個蠢貨呢?

是的,是的,我非常清楚,現在的你一定會有些吃驚。

「什麼?我竟然可以是猥瑣的?我可以不孝?我可以是個蠢貨?那……」

我非常理解你的這種感受和心情,就像我在此之前始終不敢相信我可以有一些娘炮的地方一樣,接受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

但重點就在於一個「那……」。

你不能夠接受自己的是猥瑣的,是不孝的,其原因就是在於你將這個後果想像的十分的嚴重。

但問題是,這個後果真的是像你自己所想像的那麼嚴重嗎?

事實上你其實並沒有真正想過如果你是猥瑣的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你只是有一種一旦這樣做後果就會「糟糕至極」的感覺而已,實際上的結果其實根本沒有你所想像的那麼嚴重,甚至是什麼負面後果都不會有的。

破解這種對於嚴重後果的擔憂的方法,就是將你的擔憂「具體化」。

舉個例子,我擔心我的一些舉止會顯得有些娘炮。

娘炮的話,會怎麼樣?——我娘炮,所以會讓別人看不起我

誰會看不起我?——我的一些朋友,和一些在大街上遇到的人

我的哪些朋友會看不起我?在大街上遇到的人看到你娘炮又會怎麼樣呢?

問到這裡我會發現我卡住了。

因為其實並沒有我的哪位朋友會因為我有些娘炮而看不起我,並且,大街上的人看到我娘炮也根本就無所屌謂啊!

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更進一步的問問自己:我究竟在害怕的是什麼,我真的不可以這樣做嗎?


7.


第二,玻璃心患者對於人際關係有著「飢不擇食」的渴求,和對人際關係破裂的過度恐慌。

玻璃心患者害怕失去任何人,他似乎可以和任何人做朋友,他不會對朋友有什麼要求,他不會對朋友有什麼不滿,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平易近人,而只是因為他們太「饑渴」了、和「認為自己沒有挑選朋友的資格」而已。

他們把自己定位為是一個可憐的「人際乞丐」,地位很低,沒有資格挑挑揀揀,能夠有人願意和自己做朋友就已經很謝天謝地了,而且只有自己被別人拋棄的份兒。

因此所有的玻璃心患者都需要意識到的一點就是:

你並不是需要所有人都成為你的朋友,你也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姿態放的那麼的低,朋友關係也是可以主動選擇終結的。

對於那些和你不合適的朋友,其實儘早分開才是最好的選擇。

你不需要討好一個總是剝削你的人,你沒必要苦追著一個已經不愛你的人不放,你更沒有義務去維持你和某人關係的平和。

同時我想所有的玻璃心患者要麼是早年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感,要麼是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深受傷害的被拋棄的經歷,所以令他們特別害怕人際關係破裂,害怕被別人拋棄。

而很多玻璃心患者的想法往往是:如果他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了他的敏感和委屈。就會被別人看不起,如果他向親密的人提要求就會被他們厭倦,或者他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資格向別人提要求,如果他和親密的人起了衝突就會被對方拋棄。

但你需要意識到的是:對於非玻璃心的人而言,吵架,起衝突,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關係中的一部分。

吵架不意味著你和這個人的關係要終結了。而只是你們之間出現了一個矛盾的地方,吵架,起衝突,這些本身就是去磨合你們兩個人矛盾的地方、令你們變的更和諧的一種方法。

而且在人際關係中,很多時候,勉強維持一種表面上的平和,營造一種看起來很好的氛圍,通過逃避問題的方式來假裝一切很好,通過委屈齊全和一味迎合來維持關係的持續,這些,都是再愚蠢不過的做法了。

只有直接的正面交流才能夠令問題得到解決,雖然這個過程會有痛苦,有衝突,也有失去,但只有這樣的人際關係,才是真實的,才是平等的。

而且你必須意識到,「如果真的不合適,只有終結和捨棄這段關係才是對兩方都好的做法。太用力的勉強維持,只是在誤人傷己。」

我必須再啰嗦的強調一遍:你不是每段關係都要維持下去的,你必須意識到有些人的確就是你無法得到的,你必須清楚有些人的確就是無論你做得再好都不會多看你一眼。

你其實還有著很多的選擇。

很多時候,我們執著於某個人,某段關係,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那種「失去了這個人之後就再也不可能有人愛我」「只有這個人最適合我」「我不可能找到更好的人了」的這種恐慌在圍繞著我們。

這種恐慌所帶來的的焦慮局限了我們的目光,令我們只能看到眼前的這一個人,令我們只執著於當下的這一段關係。

但事實上,對於任何玻璃心患者而言,永遠都要記著:你其實還有著很多的選擇。


8.


歸根結底,本文通篇所在論述的一個核心的觀點就是:你要允許你自己。

你可以允許自己脆弱一些,你可以允許自己犯一些錯誤,你可以允許自己不是那麼的完美,你可以允許自己多花一些時間去成長,你可以允許自己不用成為多麼偉大的、多麼好的人。

幾乎所有人的成長環境都是在教我們向善,這固然是基於社會更好發展的考慮,但問題是,我們從小隻被教育怎樣變好,卻從來沒有任何人教過我們,怎樣和我們身上那些不好的地方相處。

每個人身上毫無疑問,必然會存在一些好的部分,也必然存在一些不好的部分。這一點本質上是永遠不可能改變的——即我們不可能做到完美,我們永遠會有醜陋的、不好的部分。

醜陋和缺點本身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但我們一直以來卻都是在鄙棄醜陋,強烈的想要遠離和逃避醜陋,拚命地想要擺脫和掩蓋自己的缺點。

但是,當我們鄙棄醜陋的時候,也是在鄙棄我們自己,當我們逃避缺點的時候,也是在遠離自己的真實。

我並不是在說,允許自己就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制的縱容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了,而是在強調,我們在對待自身的那些不好的地方時,其實可以不用那樣的決絕、那樣的對自己強烈的厭惡,那樣激烈的否定自己。

而是可以以一個更輕鬆,更坦然,更寬容的態度去對待自己。

當你強烈的鄙棄自己的醜陋的時候,你是不可能擺脫醜陋的;

當你拼了命的努力想擺脫自己的自卑時,你也是永遠不可能擺脫自卑的;

你硬要改掉自己的玻璃心,也是不可能改掉的;

當你不再試圖逃避自己的自卑時,你才能夠自信。

當你接受自己的敏感和脆弱時,你才能夠強大。

理解這一點很難,非常難。

因為我們已經被那麼多的陳規,常識,社會規則等塞滿了頭腦,我們習慣了通過鄙夷和逃避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我們從沒被教育和允許過接受自己,那麼我們又怎麼才能夠明白,只有接受自己的敏感時,我們才能夠強大起來呢?

當我們將自身的這些敏感、自卑等視為一種問題要去「解決」或者「修正」時,實際上,我們是在真實的自己之外。

所以,當你想要「解決」自己的敏感時,實際上,你只是在對著一個你幻想出來的「你」做工作,你認為如果剔除掉敏感這個特質就好了,如果你沒有敏感這種「性格」或者「習慣」就可以了。

但實際上,敏感不是你的一項特質,他不是你的一個缺點,而是:敏感就是你自己。

你根本不需要去「解決」,你根本不用怎樣「成長」。

敏感只不過是你對一些情況的應對方式和認識方式所帶給你的一種反饋感受而已,這不意味著你就是個敏感的人,不意味著你就是「脆弱」的。

而只是在那樣一種情況下,「你感覺受傷了」而已。

我知道在最後這部分的闡述會比較難以理解,但我們也不用著急,「允許自己」,也包括給自己一些時間,讓自己去走一些必經的路在得到結果。

比如說,我現在非常清楚自己因為有了一些關注者和一些讀者對我的好評而有些自我膨脹,和對自己有著不切實際的過高認知。我應該低調一些。

但問題是,現在我的這種膨脹它不是憑藉我的主觀意志就能一下自己調整的,我需要時間,也需要碰一些壁之後,才能真正的理解「我對自己有著過高的評估」,我才能真正低調下來。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強迫自己低調,非要說服自己不要膨脹,這是不現實的。

因此在這個時候,我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我的自我膨脹而煩惱。

你總要經歷一個時間,你總要經歷一個過程,一個真實的改變過程,而不是僅存於你的頭腦和認知中的「改變」。

而令這個真實的改變能夠發生的關鍵,在於你先要接受真實的你自己。

以上。

歡迎關注我的微博:風墟eternity Sina Visitor System


微信公眾號:煉己者 id:fengxuwake(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大概兩年前看過一個TED,是一個很好的回答
視頻封面[TED]脆弱的力量(中文字幕)視頻

在布琳?布朗(Brené Brown)看來,「脆弱(Vulnerability)是恥辱和恐懼的根源,是我們為自我價值而掙扎的根源,但它同時又是歡樂、創造性、歸屬感、愛的源泉。」而我們面對脆弱的最佳途徑,不是麻痹、否定與排斥,而是感受它、感恩它、接納它、與它共存。

原文:脆弱之道——布琳布朗的「脆弱心經」
推薦查看這篇原文:

  1. 原文里也有同樣的視頻,而且視頻質量更高
  2. 文章內容囊括視頻精華,剔除了演講人讓你分心的幽默橋段

--------------------------------------------------------------------------------------------------

update 2013-09-28 21:42

布琳·布朗一年之後再次上TED演講,這個TED可以算得上一個續集吧

視頻封面布琳.布朗_ 解讀羞恥視頻
--------------------------------------------------------------------------------------------------
update 2013-12-14 01:09
這裡有一個相關的問題,可以供知友解讀
為什麼心理諮詢要把接納自己作為一件很重要的事去強調?

--------------------------------------------------------------------------------------------------
update 2016-06-02 16:33
今天才發現,原來作者的中文簡體譯本已經發行有兩年了,有興趣的不妨深入看看
《脆弱的力量》平裝 – 2014年5月22日
《我已經夠好了》平裝 – 2014年12月15日


謝邀,
別想了,沒法治,天生的。
.
.
.
.
.
.
.
.
.
.
能夠抗住我第一波嘲諷的,應該能看到我更溫柔的表述治癒方法:
放棄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癒方法。

我還是來知乎才第一次聽到玻璃心這個詞,是一次私信求助,她描述了自己的問題,最後總結自己為玻璃心。
我搜索了我所擁有的心理學知識,最終在SCL-90裡面找到了最適合描述這種狀態的辭彙:
人際關係敏感(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主要指某些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尤其是在於他人相比較時更突出。

主要形成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天生的氣質較為敏感,用希波克拉底的氣質類型分類就是抑鬱質
一個是後天教養中,沒有和母親達成投射性認同,所以安全感缺失,童年期人際關係受到挫折,導致人際投射缺乏安全感。
這兩個,一個是先天,一個是童年,要想改變,除非你回爐重造,不然不可能改變,所以,放棄吧。

當你真的放棄了改變自己,願意承認自己就是一個該死的玻璃心,你就會在一次次敏感的痛苦中突然發覺了一個曾經被你無數次忽視的秘密:我似乎....好像....不會表達!
是的,你發現的是對的,一直以來影響你人際關係進程的,不是那顆玻璃心,而是你壓根就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情感。


情感表達能力的學習,應該是語文老師教,但是語文老師自己可能都不知道這個能力有多重要。
喜歡一個女孩子,你想吸引她,其實你所需要做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洗個頭髮,用舒膚佳搓個澡,換一件白色的襯衫,黑色的褲子,舒適的板鞋,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準備一個小玩具,然後告訴她:
我喜歡你,我喜歡你笑起來的樣子!
但是如果你不去表達,你會被自己那顆玻璃心折磨死,因為人際關係敏感,所以你想說的很多,但是又不會說,你腦中會有無數語言,全堵在喉嚨口。

情感表達能力的喪失,究其原因和我們國內的教育有關,我們雖然沒有明確說,但是很多人腦中有一個法則: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需求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

上個月回家,去侄子家吃飯,侄子的媽媽也就是我嫂子,在飯桌上重複著一句話:某某家的小孩,在北京工作,一個月工資5000元,每個月都寄回來2000元,真的很優秀啊。
如果你確實是一顆玻璃心,你一定能很敏銳的識別到,我嫂子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是在讚揚別人家的小孩,其實是一種暗示,暗示我侄子好好工作,定期上交自己的工資。

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小孩,真實目的不是為了讚揚別人,而是要求自己的孩子。
今年夏季在游泳館游泳,因為我喜歡早上游,所以都能看到小孩上游泳班,我觀察了一個家長教孩子游泳,主要就兩句話:你怎麼這麼笨,這麼長時間都學不會?你看XXX,老師教了一遍就會了,你呢?
這個母親真實的需求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游的好點,不是為了讚揚別人家的小孩,不是為了指責自己的小孩,畢竟這麼多家長看著,要是自己的小孩游的好肯定非常有面子。
其實,只要一句話就能把自己的意思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寶寶,媽媽希望你能游的好呢,這樣會讓媽媽很驕傲的。


知乎最近兩天比較熱門的一個問題:女朋友因為什麼奇葩理由生氣,我看了一遍答案,幾乎所有的答案生氣都是因為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男朋友打遊戲,不理自己,這時候女朋友有點難過,覺得被忽視了。
然後女朋友故意叫男生做個什麼事情,其實是希望試探自己和遊戲哪個重要,男朋友覺得這件事明明你可以自己做,為什麼還要我做,所以繼續打遊戲。
然後結果可想而知,其實只需要女生向男生表達:你打遊戲我很不安,我擔心你以後一直打遊戲會忽視我,這樣會讓我很孤獨。

男孩子在情感表達上更成問題,女孩子還會試探,男孩子則大多善於偽裝。
女友微信上有幾個男追求者,男孩子發現之後非常吃醋,如果他是一個強勢的男生,就會讓女生刪除這幾個人,刪除的理由一般都是這幾個一看就知道不靠譜,渣男... ...女孩子肯定不這麼覺得,覺得這幾個人還不錯啊,所以她覺得男生小心眼... ...然後矛盾激化。
善於偽裝一點的,嘴上說不礙事,心裡上就是一個疙瘩,看到女生和這幾個人聊天吃醋的要死,但是就是裝作不在乎,然後在其他地方報復。
其實他只需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親愛的,我很在乎你,看到這些人追求你,我很不安,因為我對自己缺乏自信吧,我總覺得你那麼優秀,那麼好,我很擔心失去你。

阻礙情感表達除了認為這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外,還有一個更加黑暗的原因:不願意承擔責任。
人類社會活動是由交換作為基礎的,表達出自己的需求與情感,別人滿足了你,你就需要回饋,但是不願意承擔這種回饋會阻礙表達。

我覺得自己也是個玻璃心,但是我重來不這麼稱呼自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心似琉璃的男子。
心似琉璃帶來的痛苦,大多數是不願承認自己的敏感,
因為敏感,所以能感知到更多的外界信息,
因為敏感,內心就有更多的情感需求,
產生了這些需求,但是不敢或者不會表達出來,帶來了窒息感。
討厭這種窒息感,所以希望自己不要這麼敏感,大量的能量都投注到了自我對抗中了,所以忘了其實自己年輕的人身第一主題不是改變自己,而是發展自己。
越是敏感,越要不斷發展自己的表達能力,
重要的不是讓自己那顆玻璃心變硬,而是將他安置在一個更加舒適的環境。
我們生命的前三年形成人格,之後的所有時間都在尋找自己這種人格合適的環境,這需要我們不斷創造,不斷發展,不斷成長。
其實,玻璃心是特點,沒有優缺之分,因為他而痛苦只是你沒找到使用他的方法。


我上面所講的是正常的人際敏感,但是也是存在著非正常的人際敏感的,用專業術語講就是主體的崩塌,從此藉助客體而活,主體無法再提供自戀性需求的養分,自戀的滿足全部來自客體。
直白一點講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誰,一定要別人告訴你你是誰,還非要別人誇你,誇張的讚揚你。
到了這種程度,是需要干預的,如果有這樣的需求,可以閱讀《自體的重建》,或者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建議你看看這本書,《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也有中文譯本。還有一本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本人也在積極治療中,主要是年輕的時候自尊心太強,對很多事情都太敏感太在乎,其實這樣的人應該從事藝術類工作,感情細膩,敏感。只能不斷克服,告訴自己,別太把別人太當個事兒,也別太把自己太當個事兒(也別太不當個事兒,呵呵)。多把注意力從人身上轉移到你喜歡的事情或者愛好上,對人降低期望。另外最重要的是多些閱歷,見的多了,就不是個事兒了。不喜歡的人或者事情走開就是了。沒辦法討好所有人就洒脫一些。玻璃心一方面是自己內心不夠強大,一方面是沒遇到更好的人。
另外玻璃心與安全感,存在感和自我認知有關,而這些與家庭背景和遺傳有很大關係(比如留守兒童,比如父母有一方非常敏感),只能自己不斷成長,其實用修鍊更合適。要意識到那些是你該真正在乎的,是事情的本質而不是別人的態度,情緒。正確認識自己,過程艱難,但不得不走。 玻璃心容易人際交往出現問題,不是因為情商低,是因為玻璃心與人相處容易給人造成壓迫感,一方太在意自己的表現反而放不開,讓對方緊張。所以,做好最真實的自己,提升自己,相信自己最重要。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玻璃心的人主要是習慣於用感性思維替代理性思維,靠感官和感覺來理解這個世界而不是理性思考。
比如我們早些年有一大批人認為,早上的空氣最新鮮。事實上很可能是:一覺睡醒來精神正足,自我感覺精神好而已,所以覺得空氣也很好。
但事實上,稍微了解生物的人都知道,植物晚上是沒有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的,早上的空氣恰恰相反,是一天之中最差的。「早上的空氣最新鮮」這句話在我們那個年代甚至上了教科書,現在還有一大批人仍然認為這句話是對的,並且在誤導下一代。
一個人如果長期習慣於感性思維,那麼就會變得格外敏感、脆弱,情緒波動大,他們更多注重的外界是否符合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是否符合客觀發展的規律,這樣的人當然容易造就一顆脆弱的玻璃心。
最好的辦法是鍛煉每件事,用理性來考慮問題,而不是用感官來感受這個世界。每件事情不要衝動善作結論,而是在周密的思考之後再得出答案,不懂的地方可以求教身邊理性思維比較強的朋友。在此時,你追求的不再是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感覺,而是在乎的事情的原委,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你舉的這個例子中,女生不回復你簡訊,你首先聚焦的不再是你失落的情緒,而是女生為什麼不回復你的簡訊?你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你慢慢地會了解,失落本身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只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只有理性地看待問題,將問題解決,才是積極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久而久之,「玻璃心」自然就好了。


擺脫

「活在自我的世界,又渴望交流」

的狀態


「玻璃心」這樣的字眼裡潛藏著這樣的一種態度:你的感受是不值得被理解與尊重的。

真是遺憾這樣的潛在的態度竟是如此普遍地瀰漫在我們的下意識之中,較少人去真正願意為它剖析背後的原因。想來我們也太無覺無察於這些語言文字當中所攜帶的無意識了,似乎出現一個概念,我們總是不自覺地將其視作權威,並依此來非難自己的感受,等等。然而,因為我們不尊重自己感受,且又無力抵抗夾雜在語言之中的無形的態度,偏見(因為更真實深刻的了解常常都是基於感受的,而失去與感受連接的所謂理性常常淪為自欺)。寫這個小小的答案來對此潛在的態度進行直面。

誠然,我也知道玻璃心使我們受傷的時候的情境「也許」並沒有糟糕到讓我們如此挫敗懊惱的程度。

故而這使得我們很多人會在自己受傷的時候不選擇去責怪環境以及眼前的事實,而是責怪自己,責怪自己的敏感脆弱。唉,這與另外的一些總是將自己的問題推脫給環境,將問題的責任推脫給別人的人不是恰好一種反面嗎? 然而恰恰這種人反而在生活當中還較多地得勢。

每一個感受都值得被我們重視,它總在向我們提醒著什麼。也許這些負面感受的根源是由於我們早年的經歷,但是至少也是由眼前的情境所觸發的。而我們之所以這麼脆弱敏感,常常就是在我們年幼時候在相應的情境之中受過傷害。所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舉些例子說,比如在兒時曾經遭受忽略的孩子,在長大後遭遇受到忽略的情境的時候所感受到的失落也許就要超過眼前情境的程度。而被無端指責呵斥的孩子也會容易在此種情境之中被喚起更多深切的不安;而被嚇唬,糊弄的孩子也都會在日後的某些情境之中產生些許超出理性範圍的焦慮警惕;而在年幼時期受過敵視的孩子在後來也很難面對別人的一些不滿的時候保持淡定,縱使自己並未有錯,等等。

如果我們在多數的這種我們被眼前的情境所觸發了某些強烈的受傷感的時候,還要去責備自己的敏感脆弱,玻璃心,那麼想一想,我們是不是還挺可憐的。當我們並不與自己的感受站在一塊的時候,我們也並未與我們自己站在了一塊,而站到自己的對立面給與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諸多詰難難道不正是很多時候我們的許多心理問題的一個結症與特徵嗎?

我不認為僅僅因為自己感到受傷沒認清事實就將譴責隨意加諸他人是對的,但是也不認為只是因為自己的受傷超乎眼前情境的程度而選擇對此感受進行忽略壓抑是恰當的選擇。也許此時別人沒有在傷害我們,但是也許還是有的。此時至少我們需要暫時避開,去與自己的感受獨處一會。而只有我們重視自己的感受的時候,我們才不會受到環境的持續擺布。我們有理由對於受到侵害的情境感到憤怒與不滿,縱使只是那些我們感到自己受到侵害的時候。為什麼?因為我們感到自己受到侵害的時候也是多與自己的過往以及無形當中的固有模式有關,只要我們勇於認清這個感受的事實,對於自己臆想與投射也才會漸漸地解除。但是,更多的可能性在於,我們因為重視自己的真實感受,而不斷地發現了很多原本我們無形地容忍妥協著的別人對於我們的糊弄、侵害與利用。這個侵害也許並不一定是別人主觀意圖上造成,而是由於彼此的行為模式上不自覺地造成的事實。這些事實不經由重視自己的感受,很難對其進行擺脫解除。

很多時候看到真相的時候會有一種痛苦,這個痛苦是看清現實的時候的伴隨,感受到了這些痛苦的真相,我們才會漸漸地解除掉那些在我們自身存在著的容許環境對我們繼續造成侵害,糊弄的無意識狀態與心理。看到我們時常作為受害者的事實之後(雖然這個受害的處境其實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便不會去責備自己的敏感脆弱,嘲笑自己的玻璃心了。因為我們此時知道我們所有的感受都有著根源,都有著存在著理由。更多的時候它們也是在提醒著我們一些什麼,提醒著我們一些被我們的所謂的理性的頭腦所忽略著的重要的事實。

「玻璃心」一詞有時甚至成為了某些人進行侵害愚弄,然後遭受抵制揭露之後反擊受害者的一個擋箭牌,這就是很糟糕的了。我就是開個玩笑而已嘛,至於嘛! 唉唉,別老想那麼多啊! 幹嘛那麼敏感! 等等,這些是我們不時在生活之中總會遇到的情境,然後語言、話語(偏向強者)本身的那些偏向性,使得受害者其實對於自身的情境的覺知感受,其實更多地處在被加害者,強者的立場,話語所描述的尷尬境地。這就使人蒙受了無形的傷害之後還難於表達自己的處境,因為我們自己首先是缺失了那個感受,進而又是缺失了那個語言。受害者無法通過依照自己感受通過語言將自己的處境描述出來,這就使其幾乎難於拜擺脫那種受害的狀態了。甚至進而使得他們認定這樣的方式,做法,模式就是這個世界運行的秩序與常態,認同了加害者的身份與方式,並學著將同樣的方式,對待,轉嫁給下次自己遇到的弱者。呵呵,總有一些潛在的吃人的鏈條在薪火傳遞,然而我們的世界就是這麼變糟的。

知乎上曾經有過高贊的答案,是說到中國社會有什麼問題的時候的一個回答:對好人太壞,對壞人太好。。我們在感受之中都不難知道這樣的事實的存在,但是理性卻是難於透析背後的原因。因為這原因其實藏在我們集體心理的無意識當中,而對於某些無意識心理的利用就是某些人(壞人)持續地得以擭取利益又侵害別人,並且還總是能夠躲避其理應承受的譴責。而另外的好人則是因為自身的某種既定的無意識模式使得其容易在出現分歧糾紛的時候被用作替罪羊的緣故,因為我們自己也習慣於總是下意識地因為一些事情責備自己。而我們之所以會下意識地這樣的原因無不是因為我們糟糕地成長經歷,被父母自小地發泄自己的情緒與攻擊性的緣故。而這些愧疚的內化會延續在日後的多年的生活當中,給與我們持續地困擾乃至創痛。


《加菲貓》里有一個情節,加菲不小心走丟了,被賣到了一個寵物店,它非常擔心它的主人喬恩會思念它成傷。在一個清晨,喬恩走進了這家寵物店,店主熱情的問他要不要買寵物,然後喬恩發現了走失的加菲,再次把它買回去了,然後皆大歡喜。在故事的最後,那個世界著名的肥貓加菲說,我永遠也不會問喬恩,那天為什麼走進那家寵物店。

治療玻璃心,不想,不問,就足夠了吧。


一:存在感的缺失
有玻璃心的人,大多是很在意自己的存在感。
沒有存在感的原因很多,有的缺愛,有的缺錢,有的缺一顆理智的大腦。
還有就是,缺一個平常心。也就是說:你期望值太高了!或是,你太貪心了!
你的各種刺傷、糾結和困惑來源於你期望從別人那裡獲得太多的東西,一次簡簡單單的聊天都能被你看成收穫對你魅力的正面評價的場地,要又要地怯怯懦懦、不明不暗,自己先就心虛了,當然容易被傷到。

二:安全感的缺失
常常是一些不夠自信不夠獨立的一些人,過於在乎別人的眼光。
而且,這樣缺乏安全感的人會很容易會帶有強烈的攻擊性。
無端揣測人家話里是否帶著刺,花很長的時間去品味誰誰的眼神是否是嫌惡,覺得自己行動處總會有人挑剔,感覺社會不友好,世界變得好暴力~~
這種攻擊也會帶有內傾性。
有人就是性子急走火快,不知怎麼地就發脾氣了,然後你在旁邊,開始自我檢討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說錯了什麼…習慣性為別人的壞脾氣埋單抱歉,兼自動式的懊惱懺悔和反覆腦補誇大自己的缺陷。

三:自我認知偏差
真的有這樣一些人,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誰都應該把自己當成小公主或是大爺(第二聲)一樣的捧著。私底下說人壞話,嘴劇毒無比,誰當面說他一個不是,就立馬賭氣翻臉,做出一副「你們都應該來道歉不然死定了」的表情。
這樣的傲嬌物不在我的討論範圍內,我想說的是上面兩種。

挺明白的一件事:不自信才會玻璃心。但「你要自信起來」這句話難道就是治療玻璃心的至尊良藥?
不見得…
我們都知道寶藏在哪裡,可很少有人到達過。
有詳細規劃的人,會在出發前預知哪裡會有風險哪裡要使用絕技,然後奪得寶貝。
敏感脆弱的人看似心思細膩,其實最簡單粗暴。
真的,他們(包括我自己~)毫無耐心,邏輯能力差,公私不分。
所以,想要不玻璃心,先從最簡單的做起。
比如:
先別想著讓人喜歡你,先想著別惹人討厭;

先不想著怎樣變優秀,先想著少犯錯;

先不想著風趣又幽默,先想著別掃興;
……
然後,你會發現,當你不犯錯時,就是最優秀的時刻~

此外——
不要懷疑人集中精力的威力,被關注點往往會被人情緒性的無限放大。杞人憂天便是如此。感覺脆弱了,敏感了,又玻璃心了,就做點事兒吧。不過話說回來,專註於事務本身的人,一般不會為此玻璃心的~


說到底就是沒見過世面沒受過打擊沒吃過苦頭沒嘗過絕處逢生的滋味。

行走苦游、努力工作、承擔責任、擴大交際圈並成為交際圈中的調和者和組織者、戒狗血劇(絕大多數影視作品均在此列)、任何情況下堅決不抱怨、任何突發意外面前只給自己三分鐘錯愕時間、沒事就看歷史看官場看商戰、再有時間就去做義工???

總之,不斷將自己推離舒適區,不斷嘗試新的東西,不斷接受新的人際考驗,到時你想玻璃心,都沒可能。

——————————這是分割線————————————————

被贊上去了是非就多了,既然看到的人會多起來,那還是加幾句話吧。

前面的回答屬於脫敏療法的範圍,有其適用領域的,因此:
1、重度玻璃心已經到了心理病態程度的,請勿輕易嘗試,套用藥品上常用的一句話:請遵醫囑;
2、有一種人,覺得自己不夠健康,體力不夠好,但吃藥怕苦,針灸推拿怕疼,運動健身怕累,飲食調理怕麻煩,轉念想想,大部分也都不是十足的健康啊,於是就自我安慰說:人生短短几十年,湊活湊活就好了,不要折騰自己啦。任何藥方都不是為這種人準備的,請湊活湊活的活著吧,不用看這類問題啦。
3、還有一種人,看到房子嫌小,看到梯子嫌矮,看到馬路嫌窄,殊不知,不是所有房子都該蓋成豪宅,不是所有梯子都蓋做成天梯,不是所有馬路都應修成高速,小房子小梯子小馬路也有他的用處。

最後,感謝所有點贊和點感謝的朋友,很高興能有幾句話能幫到他人。


謝邀。

我覺得「玻璃心」就像舊照片,或許功能上只能用來回憶,但如果貿然丟掉一定會很可惜。

不要忘了最敏感的自己,才能成為最溫柔的人。


1. 不要隨便給自己下定義;
2. 記得不要說「我就是這樣的」;
3. 每天起床後問自己「什麼是矯情」;
4. 去地鐵站口擺地攤一個月,再治不好請來找我。


要真給你治好了,35歲你就該上非誠勿擾等亮燈了。


有人說玻璃心是因為敏感,而最敏感的人也是最溫柔的人,我是同意的。因為經歷所以懂得,所以自己感受到的不舒服的東西不會再表現到對他人的日常相處之中,但是其實這樣的人也真的很累,時常委屈自己,其實很憋屈但是又不會發泄,說白了就是太在意怕失去。說不好聽就是輸不起沒有勇氣。我認為,最理想的是心胸真的很豁達,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少一點在乎,多一點大條,雲淡風清,悠然自得其樂。生命真的太短暫了,為什麼不多去感受美好而要花時間去糾結,近日跟癌症痊癒的朋友聊的好多,感慨有點多,其實自己有時也是玻璃心,也很討厭這樣的自己。我很想改變。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是我目前想要追求和修鍊的狀態。


1.自己打碎
2.自己粘起來
3.重複1、2,直到碎的粒度到達納米層級
可以了,面對外界,可以無堅不摧


大家都講感性的,我講點理性的,如何做吧!
1、既然意識到了,就主動改掉自己玻璃心的習慣,切記矯揉造作;
2、不要寫日記,不要看愛情劇,不要再相信那些膚淺的愛情道理或者人生哲理;
3、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不要晚上睡不著,失眠寧願多起來看書也不要躺床上瞎想;
4、主動找點打擊,打擊打擊幾次自然藥到病除;


靜心,多提升自己,等到自己能力和閱歷到達一定時候就能看淡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淡以後反而朋友多了,玻璃心也不見了,因為內心真正強大了。玻璃心是因為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了,喜歡從別人的認同感中找到自己而非自己認識自己。自己缺乏自我認知,內心太敏感想太多,做太少,在沒有意義的事情和人際關係中浪費精力時間。


不要過於企圖在別人身上獲得很多 別人的贊同 別人的看法等等
也不要讓別人的情緒過度影響你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別人影響 這是由人類是群居性動物決定的
關鍵是 過度

太在乎別人的人很辛苦的 也會導致自卑
就算被認可了 都是偽自信 因為建立在別人身上的自信不堪一擊
做到把焦點轉移為自己身上 會不會覺得多少會失望? 感覺自己一事無成?感覺這樣的自己很失敗?
然後你會告訴自己 去堅持一些事情 跑步 健身 學習外語 看電影 這會讓你的自信有所提高
可是 姑娘 這是你想太多了 想太多負面情緒的東西了 所以才會玻璃心
一個真正內心獨立的人 只會在意自己在乎的人對自己的看法而已!不要在意阿貓阿狗的想法也去在意 其實也包括不熟悉的同學 認識的人不等於自己在乎的人 應該確定誰是你應該真正在乎的人和生活上沒辦法不和她一起生活的人 比如舍友 同事
他們一舉一動真的影響你咩?
學會理性思考 不要以情緒影響你的思維
我也正在努力 我也想治癒我的玻璃心
互勉



一、什麼是情緒成熟Emotional Maturity?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看到一些人,他們總是那個麻煩製造者,他們時常使用責備式的語氣,充滿攻擊性的語言風格,然而另一方面又極度脆弱和需要別人的關愛,生活中遇到的一點點小事在他們心理都會掀起驚濤駭浪,這些負面情緒久久不能在其心裡消失。
筆者打算在這裡試著說明,「情緒不成熟」從哪裡來,如何甄別一個人是否情緒成熟,其對人一生當中的影響,及如何改變自己,走出這種困境。
情緒成熟的定義:情緒成熟是一種獨立面對人生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包括好與不好的)問題的能力。
這關係到停止責備他人,擔負起責任,積極地面對生活,勇於表現出自己的正義感。
情緒的發展階段:
Stage 1 :嬰兒期------"Am I getting enough?"
Stage 2 :少兒期------"Am I good enough?"
Stage 3 :青春期------"Am I being, doing, having, learning, growing enough?"
Stage 4 :成人-----"I am enough."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從
Stage 1:totally dependent 嬰兒期,生活無法自理,完全依賴照顧者
--&> Stage 2:gradual breaking of that dependency 少兒期,逐漸脫離依賴
--&> Stage 3:a sense of autonomous independence 青春期,開始發展獨立性
--&> Stage 4:inclusive interdependence 成年期,相互依賴
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的需求沒有被充分滿足,個體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反過來說,當一個階段的需求被充分滿足後,孩子自然會成長,尋求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有時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準備好前期待並要求孩子像一個成年人一樣(出於他們自己不成熟的心理狀態)。一個常見的結果就是:在孩子成年後會隱約覺得自己是需要被保護的小孩,卻需要無時無刻不把自己掩飾成已然長大的樣子。
然而成人的世界裡已經不再允許兒童行為了 。可以想像一個年滿18周歲且情緒不成熟的「孩子」在面
對一個比童年環境複雜得多的成人世界有多麼可怕!
他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壓力迅速表現出像被寵壞的兒童或青春期少年一般的行為,情緒失控,敵對,需要被關懷和理解。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來自一個網友的個人陳述:

例一、今天一個人來到你在的城市,來到你宿舍樓下,本想給你一個驚喜,沒想到收到的卻是一條讓人心灰意冷的簡訊。"又殺來了,不好意思,我正在廣州面試,讓你撲了個空"。
2015年,我們在一起六年了,可是2014年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劫,這一年你先是突然不理我,我的驕傲指使我等你主動聯繫,於是我就錯過了新年的祝福和生日的祝福,實在沉不住氣的我還是先給你打了電話,你說之所以不聯繫我是因為那晚你主動掛了電話後怕我生氣,之後就不敢打了。你知道我是如何度日如年地在等你電話么?之後我到你家大鬧了一場,很抱歉又在你父母面前讓你難堪了,可是如果我不聯繫你你就真的會因為主動掛了電話這件事放棄我們的感情么?3月份的時候我跑到北京來找你,我求了你一整天說我們和好吧,最終我們和好了,前提是我要對你說的話言聽計從。雖然我心裡也有委屈,覺得明明是你主動放棄這份感情的,卻要我委曲求全來挽回,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里。我們複合後你把之前每天不記次的電話縮減到了每晚十點後,每次都只是說一兩分鐘…… 9月30日,又是異地戀衝突的慣用模式,我們簡短的通話,你讓我睡覺,我掛了電話後給你發簡訊說我等你,等你忙完睡覺前在說兩句,但是我卻不知道你已經關機了,臨近凌晨一打電話我崩潰了,誤會你是為了逃避我才關的手機。於是我又傻傻地撥了一夜電話,聽了一夜移動關機的特質錄音。第二天,我給你發了簡訊說去北京,剛到高鐵站接到你的電話,我知道是我誤會了,心裡一下子覺得很愧疚,但是自尊心還是強迫自己跟你吵了幾句,那天晚上我早早躺在床上準備為前一晚的不愉快道歉時,手機響了,你第一句話就說我們分手吧。你知道么,聽到你這句話時我的嘴角都還掛著笑,而那笑容本來是用來跟你撒嬌的,於是表情僵在那裡……見面後你沒有讓我留下,而且把我攔在了北京西站,你說你今天的任務就是把我再安全送上回去的車。我聽話回家了,聽話的結果是再沒有了和你通話的權力。從那之後……我只是喜歡一個人,我只是想看看你,我有什麼錯。

責備是一種過度的防禦反應,當人們抱怨或責備時,其實是在說:「不關我的事,別怪我,不是我的責任。」 「我受到了虐待。」我們責備時,是在拒絕某事,並失掉了我們的正義感,流失了力量。
這種以自己為中心、自戀,通常來講是兒童時期的特點,他們總抱怨生活沒有讓他們滿足,他們需要特殊的照料,度過這種心態是長大的一個重要部分。
女主角強烈的需要男朋友無時無刻的呵護,她很幸運,擁有了這樣一個人,可以呵護和包容自己的驕傲,在戀愛開始時是非常幸福的。
半夜給男朋友打電話沒打通,她感到強烈的不安。但不妨推想,接下來打通電話時的開場白必然又把男朋友責備數落一番。當感情遇到麻煩時,男朋友開始逃避這段感情,這給女主角帶來了巨大的不安,覺得自己已經失去了對對方的控制。女主角先是驕傲等待男主角向往常一樣來主動討好她,可是這一次男主角沒有。女主角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朋友,孤單一人更加需要對男朋友依賴。在向男主角道歉時消耗了女主角巨大的心靈能量,她體會到一個人如何「低到塵埃里」。
需要提示的是,在感情很好時,不成熟並無大礙,而當感情遇到麻煩時,來自一方甚至雙方的不成熟可能使這段關係結束。
他們總是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害一方,而不能意識到自己對別人造成何種傷害。所以他們在向別人哭訴自己的經歷時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同情。

情緒不成熟的標誌
1.很少真誠地讚美別人。
2.經常能感受到恨意,難以原諒別人。
3.易受周圍人的影響。
4.不能獨立,渴望有人無時無刻地陪在身邊。
5.更需要別人的關注與稱讚,甚至花費大量精力引起他人的注意,獲得滿足。
6.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法真正扛起自己的責任。
7.對於他人對自己做了什麼高度敏感,卻看不到自己對他人做過什麼。如果他們認為你對他們做了錯事,會施以報復。然而卻期待你去寬容和接納他們的無理行為。
8.像是陷入泥潭一般,無法擺脫不良情緒。
9.對生活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或他人的愚鈍行為有被迫害感。
10.會控制自己周圍的世界,包括人和物,使一切都符合自己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會接受現實並用自己的努力積極改變現實。
11.經常為自己辯護。
12.在未了解某人之前已給對方下了判斷。
13.看待他人時善惡分明。
14.無法容忍別人的錯誤。當他們認定自己是正確的時,是無法容忍別人的任何意見的。
15.經常被情緒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情緒。
16....

例二、小P,53歲,已退休賦閑在家。是個大家眼中所謂的「情商」低的人。
她的朋友W想和她一起租下一處店鋪開服裝店,由於缺人手遂想拉她一起合夥幫忙,她從心裡不願意,可是又不敢直接拒絕,於是應付著答應下來。後來店鋪開張,由於小P已經與W承諾在先,經常不去擔心暴露自己,去的次數太多她又著實不願。只好敷衍每周去店裡幫忙一次。小P與家人談起這件事時只說:「我這是情商高,不得罪人也不委屈自己。」後來店裡逐漸忙了起來,W經常叫小P來幫忙,小P偶爾以借口不去,後來沒有借口可尋只好不接電話。由於店裡缺乏人手,W的生意很快開始賠錢,W開始怪罪小P沒有履行承諾。隨著生意失敗,友情也隨之破裂。從此兩人再也不相來往。
這個例子中的女主角害怕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小P由於害怕暴露自己的本性做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自我保護。這些行為並不是她們內心愿做的。不成熟的人可能經常需要靠撒謊來維持一種表面和諧的人際關係。另一方面:禮貌地拒絕別人並不會傷害友誼,可以拒絕別人的人內心非常自由。而「禮貌地拒絕」顯然不在小P的技能列表裡。由於這種錯誤的自我保護策略,小P並沒有在問題最初產生時將之解決,只是把今天的風險推給了明天,讓風險放大了。她感到很難拒絕別人而不得不委和,靠此來維繫脆弱的友誼。後來隨著W越來越頻繁地叫小P去幫忙,小P終於無法對付自己的承諾了。

情緒不成熟的人可能每天都要執行大量無效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表演自己的強大。這種自我保護策略帶來的後果非常糟糕,這更像是把自己的心靈囚禁在一個籠子里來阻止外界的傷害,但同時也把你與周圍世界割裂開了。
在過度保護自己的同時,缺乏安全感和不成熟的人可能也會欺侮和貶低他人。因為他們經常感受到自己被欺侮或迫害,儘管這種感覺往往並不是真實的。欺凌和厭煩是一個少年和兒童階段具有的特徵,突然被激怒,欺騙,撒謊,熟練的偽裝來避免暴露自己的本性,逃避責任。
他們錯誤地認為成熟和承擔是一種需要逃避的負擔。拒絕承擔任何責任阻止了自己向建設性方向的改變,使他們總是在難過和氣憤中徘徊。
不成熟的人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環境,「現實就是這樣,我只能這麼做。」「你不能改變環境,只
能適應它」這正是他們常掛在嘴頭的話。


情緒成熟的標誌
1.給予別人愛,同時也能收穫愛
2.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3.能正確地處理不良情緒並從經驗中反思與進步
4.情緒相對平和,沒有大起與大落
5.更善於處理情緒,顯得有彈性,能很快讓不良情緒過去,並用積極地視角解讀,面對下一次挑戰。
6.對待他人的錯誤和瑕疵能採取開放態度,能夠原諒別人,不會記恨在心。
7....

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他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把人
的需求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雖然現在很多實驗表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本文暫且引之一用。
書中談到:人的自我發展程度越高,就越能輕鬆地駕馭那些低級的需求,如安全感,歸屬感。他們把這些需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但不會深陷其中。過分地強調那些低級需求,排斥和輕視他人,將使我們的生命失衡。長期的失衡狀態,比如說一個逃避,拒絕,壓抑的工作狂,他們表現出的行為像是一種強迫性的補償。

另摘錄一段馬斯洛的《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中譯本(注1)書中的話:「...不會經常體驗
到敵對,仇恨,暴力,惡意和破壞性攻擊。他們並沒有失去他們的憤怒或攻擊性,但這種憤怒或攻擊的性質卻常常轉化成了義憤、自我肯定、對被剝削利用的抵抗和對非正義的憤怒,也就是說從不健康的攻擊轉化成了健康的攻擊;比較健康的人似乎都遠遠不是那麼害怕自己的憤怒和攻擊性,因此當他們表現自己的憤怒和攻擊的時候,就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完全的成熟在於喜怒哀樂都僅取決於自身的態度而不依賴於別人和環境。他們並不是失去了感覺,他們的感受更加緩和且準確,很少因強烈的情緒而失去自己的正常的判斷。他們在多數時間裡都處於一種鬆弛而有彈性的狀態,不會被不良事件激起防禦式的反應,並能很快讓不良情緒消失,專註於當下的問題。他們在行為上顯得更加誠實與真摯,不以自己為中心,他們不羞於或恥於暴露自己的內心,那正是他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不成熟的人呢?如果仔細審視她們的心靈,更像是一個受害者,一隻驚弓之鳥。他們在遇到外部刺激時,會表現出應激式的防禦反應,以責備來逃避可能帶來的傷害,他們的行為和成長都趨於靜止,很少達成任何自我突破和改變。
一個人越健康,就越能體會到別人的處境和情緒,併合適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健康的人會為朋友的成功而高興,對野牛衝來恐懼,對不公正而憤怒,為心愛的人離去而悲傷。
他們接受並承認所有好的和不好的情緒,並採取積極的回應。他們可以看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他們可能也會失去自己重要的東西,但不會被這種不良情緒所消耗,他們繼續前進,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序列個人自主選擇的結果,把生命看成充滿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不成熟的人不願經歷所有的情緒,他們壓抑自己的不良情緒。
成熟的人並非不會憤怒,他們不懼怕自己的攻擊行為,因此一但表現時也更加酣暢淋漓。與之相對的是不成熟的人,雖然常常表現出哀鳴式的攻擊行為,比如責備,但是他們心裡卻對憤怒和攻擊無比恐懼。
成熟的人不需要像兒童一樣獲得立即的表揚,他們看待事物不會非黑即白,非對既錯,非好即壞。看待人時不會非陌生即摯交。

二、為什麼我情緒不成熟?

事實上,很多成年人都處在一個不成熟的情緒階段內,請看下例:
例三、Selma,一位中年母親,在國有企業工作,她的丈夫J是一名當過8年兵後退伍轉業的軍人。她有一個5歲的孩子小L,還需要貼身照顧,但由於家裡經濟不允許,她只能帶著孩子上班。工作當中的人際關係複雜而充滿惡意,Selma經常會感受到同事排擠她,她沒有知心朋友,丈夫也並不能理解她的內心,對她不聞不問。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時,她心裡充滿了空虛感,平時乖巧可愛的孩子也顯得可恨起來。Selma甚至有時覺得是孩子拖累了她,在廚房做飯的時候看到孩子進來找媽媽,她恨意頓時湧上心頭,大聲呵斥孩子:「出去!!」。孩子頓了頓轉身走了出去,過了一會看到孩子又進來Selma勃然大怒把他呵斥出去並把廚房門鎖住。
Selma對孩子的任何一點「不懂事」的行為都施以懲罰。
因為丈夫不能理解她,Selma對丈夫也吹毛求疵,並經常惡言相向。丈夫犯了小錯也橫加指責且不讓丈夫還嘴「犯了錯還不讓人說!?說說你,教育教育你不對!?」丈夫無法忍受,回家越來越晚,在家裡時也總是想「躲避」到外邊,Selma認為丈夫自私且不負責任,甚至懷疑丈夫在外面已經有了外遇。
他們每天都會吵架,吵架時Selma為了不影響孩子,把孩子鎖到另外一個屋子裡。孩子覺得是自己犯的錯讓父母不高興,感到難過和內疚。
孩子小L進入青春期後顯得孤僻而野心勃勃,時常有不滿足感,且經常感到來自周圍的敵意。
小L在高中時交了一個女朋友,可是3個月後就分手了。他不能主動給予愛,希望女生主動,女朋友犯了小錯就懷恨在心,不能原諒。
小L沒有和人溝通解決問題的潛意識工作模型。在兩人產生隔閡後,小L心裡一直在生女朋友的氣,沒有第一個去道歉也沒有給女朋友一個台階下。冷戰後感情變得越來越沉重,直到雙方都變得冷漠起來。
小L在進入二十歲後感覺自己還沒有長大,需要粉飾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假扮自己已是成人。小L與母親Selma和父親的關係都比較淡薄。對建立家庭和即將來臨的責任感到恐懼。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主要通過兩個方面:
(1) 父母(基於自己不成熟的心理)期待或要求孩子
如果小時候父母當中一方是一個情緒不成熟的人,你很可能不會有健康與和諧的成長環境。中國的父母都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不要像個小孩一樣!」而忽略了他們本身就是個小孩子,為什麼要要求他們像成年人一樣呢?
(2) 孩子缺乏一個成熟的行為模型來模仿
這個例子里小L與女朋友交往時,其潛意識工作如下:
我需要被關心,被給予;(無法關心,給予他人)
不安全感,我不能向對方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我只有故作堅強,若我有了權力才能讓她不離開我。
這種令人窒息般的自我發展經歷部分解釋了為什麼我們有那麼多自我障礙和自私的行為。有些個體在長大後,這些在童年時未被滿足的基本安全需求被一些無止境的需求替代符號作為補償,如金錢,地位,權力,控制,名望,讚揚聲,被接納。
然而在這個涉及到兩代人的例子中我們並不能把後果全部指向Selma的不成熟,大部分的婚姻問題都來自雙方。丈夫J是個「大老粗」式的軍事迷和政治迷,所謂的大男子主義,只熟悉男性世界的規則,不能讀懂妻子的心思。J很難與Selma進行有效的談話溝通,因為她經常被情緒控制,很難去和一個被情緒操控的人去講道理,Selma總覺得自己是對的,世界在敵對她。她時常有受迫害感,責備別人,越責備別人其力量就越流失,使自己的內心更加敏感脆弱。
她嫉妒別人擁有快樂,而她的內心孤獨而困苦不堪。於是變得性情乖戾,充滿仇恨,懲罰自己周圍的人。
因為Selma的寂寞,她的生活滋長出了一系列的補償行為來充實自己。

三、如何變得情緒成熟?
我們的責備行為往往是一種無意識的,應激式的行為。比較焦慮的人往往記不住對方的名字,因為化解焦慮佔用了絕大部分大腦能量。當我們遭遇不良事件時,強烈的侵入式的情緒使我們大腦部分功能失效,無法適當地回應對方。事後反覆琢磨才慢慢意識到剛才自己的失禮。同時因為我們處於妄想中,我們的精力被錯誤地集中在解決本不存在的問題上。這一過程損害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這種不健康的情緒狀態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毀滅般的打擊,如何改變自己呢?

下面一些行動或因素可以幫助你, 這裡按重要性從大到小排列:
1.自己願意在多大程度上變得成熟
願望越強烈,變化就越徹底越快速。我們越願意在更大程度上改變自己,就會越來越多地看到之前我們無法看到的,對他人造成的傷害。有時甚至讓自己震驚。
2.試著減慢自己說話的節奏
3.謙卑待人
4.找到一個積極的對象,模仿其行為
留心觀察一下自己身邊那些朋友最多的人,他們和你的行為有何不同之處?他們是不是每天都保持著開放態度,是不是經常被激怒?他們發簡訊聊天時是不是經常開你玩笑還帶著^_^(笑臉)的表情符號?是不是經常主動稱讚別人?是不是主動光顧你的個人主頁和你打招呼?
找到一個你一直真正欽佩與欣賞的人,他/她的行為舉止可能總是溫潤有禮,尊重他人的自尊,賦有同情心。尋找和他/她共處的機會,模仿會自然發生的。
5.找到一個消極的對象
把Ta作為鏡子,從Ta的身上識別出自己類似的行為模式與局限,反思自己什麼時候會表現出情緒失控行為。我們越焦慮,就越難以認識到自己當下的攻擊行為,但隨著進步,這會變得容易。認識到的越多,改變就越廣泛。當別人冒犯了我們時,思考一下我們是否對別人也做過同樣的事?當我們意識到後,難過的感覺馬上降低了。
6.擴展你的社交圈,找到那些你願意獻出最好的自己的人與之度過
在鄉村長大的人不會學習到在下車時為女士開門,你的社交圈就是你行為和語言的課本,你應該經常逛書店使之更加豐富。如何讓改變變得簡單?找到你想成為的那個人,與之一起生活。

注1:《動機與人格》第三版,亞伯拉罕-馬斯洛,許金聲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97頁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有問題可以微博上找我: 慕陽Sermon 或微信公眾號:mypsych


1.玻璃心無法治療
2.玻璃心不必治療
3.尤其是像我這樣的鋼化玻璃心:總體堅韌、偶爾破碎、碎後絕不傷人


推薦閱讀:

因為內在的自卑是不是會導致男人過分的要面子?
為什麼好多女生都喜歡和理科生或者工科生談戀愛,而不喜歡文科男?
說一個你知道的最恐怖的故事吧?
看到別人玩自己以前玩爛的梗而其他人十分捧場自己被冷落是怎樣的感受?

TAG:情感 | 成長 | 心理 | 諮詢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