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結尾,為什麼導演不隨便找個樹洞,非要千里迢迢去到吳哥窟拍一個鏡頭?


這大概是墨鏡王最受歡迎、最多讚譽的一部電影了。

關於題主的疑問,我想說——首先,我相信導演絕對不是有錢任性。


因為我看到有資料說,原本還有段時空轉移到70年代的戲,因為經費不夠作罷了。


難道你沒發現,吳哥的光影跟舊式香港很像很搭嗎??

主人公內心深處承受了的秘密,那些未曾表達的心緒, 那些關於最美好的年華和感情的追憶 ,與何人說?無人能懂。留下的已惘然的惆悵,在時間的醞釀下越來越深。


那種無法捕捉的時光,無法挽回的世事變遷,只有在吳哥這麼有歷史感的場景中,才能將時間流逝的張力用鏡頭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還記得這一幕嗎?戴高樂總統訪問柬埔寨,這個歷史事件標誌著柬埔寨殖民統治的結束。

導演藉助歷史事件隱喻舊時代的結束,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以此呼應周慕雲昔日的一段珍愛也不復存在,「花樣年華」也已經遠去了。


在這裡,小浪不得不說說世界七大奇景之——吳哥窟。在吳哥,蔓延的浮雕和佛像展現了一個複雜難懂卻又奇妙無比的神界世界。同樣攝製於此的《古墓麗影》,也有此時光穿越之感~

來到吳哥註定會被佛教橫空出世的思想所吸引,一座座佛塔陪伴柬埔寨人熬過了戰亂、殺戮、貧窮、飢餓等無盡的苦難。一個國家的苦難,吳哥曾經的輝煌,四面佛那沉靜的微笑,都訴說了人類的渺小。

吳哥在精神上是剛性的、尊嚴的,它內斂沉默,威而不怒,它的宗教和文化帶有強烈的神秘色彩,豐富而繁雜。

吳哥的微笑,變幻莫測,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苦難的微笑,是眾生眾神該有的態度,存在便該微笑,笑著思考,笑著憂傷,笑著面對世間的成亡壞空。

因此,於時空,吳哥是牛逼的。

其實,《花樣年華》本有個備選結局。在吳哥窟,男女主人公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重逢。只是後來——被導演剪掉了。小浪我特地挖掘出來給你們看!!!

結尾,周慕雲在吳哥窟遊玩時偶遇蘇麗珍,拿起相機給她拍了一張。倆人沿著寺廟的走道聊天,聊起了阿炳,也聊起了倆人的感情狀況,蘇麗珍還開玩笑地說給周慕雲介紹女朋友。


倆人在短暫的談話後告別,臨走時周慕雲叫住了遠去的蘇麗珍,問她當時是不是給他打過電話,蘇麗珍莞爾一笑,說:"我忘記了。」這大概是女人選擇遺忘的方式吧。


唏噓……


我覺得,這段吳哥重逢其實刪掉也挺好,相見就要轉身再見,所以才不如懷念。


Because it"s BIGGER


影片開頭這段字就昭示了結局。
這部電影劇情很簡單 就是兩個人外遇未遂。但是很多人印象很深的台詞都是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 你會不會跟我走?
那種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惆悵,在時間的醞釀下越來越深。我相信,承受了他的秘密的,不止吳哥窟那個樹洞而已。那些未表達的心緒,關於最美好的年華和感情,與何人說。無人能懂。

所有人都是旁觀者,只有他在蘇麗珍的劫里輪迴。他也心甘情願。2046里的周慕雲,「愛」了很多「蘇麗珍」。大概是一種填補。

我喜歡之後拉的一組長鏡頭。第一遍高一的時候看的沒懂為什麼要拍這些景。樹洞已經長出了草。個人觀點,王導想拍的,大概是時間流逝。而吳哥窟的空城本身就是歷史。在那些流景里感受到無法捉捕的時光,無法挽回的世事變遷。一年,十年,五十年,百年。而秘密,成為了永遠。


王導的思維知乎上能理解到位的還是很少的。


為了文藝。


好美的花樣年華


這就是給你營造的一種感覺啊,吳哥窟,僧人,樹洞。三個意向給人的感覺嚴肅而斑駁,靜謐卻在從前充滿著故事。就像男主對女主的愛一樣,必須在這種地方,你想想,總不能是煙花柳巷或尋常的街道,但在吳哥窟就挺好。這就是他們的愛情。我不知道怎麼描述,大概就像夕陽下的矮屋子與音樂盒可以給我夢幻童年的感覺一樣。
我們曖昧在一個地方,錯過後的求證在另一個地方,我對你與花樣年華里已逝的一切的緬懷又在一個地方,嗯,就是這樣。時光的流逝,愛的珍重。


說什麼愛情無罪,出軌無罪,想墮落總有數不盡的理由。而情感的取捨,不過《花樣年華》,在周慕雲的老婆出軌蘇麗珍的老公後,周蘇兩人產生了感情,但二人堅信「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的」。於是,在兩人愛到無法自拔的時候,把所有秘密留在吳哥窟的石窟里,用帶著植物的泥巴糊上,所有的感情自此封存。愛情在道德夾縫裡,就不要去拉扯了,也別再說要勇敢愛,標榜真愛不管輿論聲浪,因為你知道終究逃不過的除了眾口鑠金,還有內心的負罪感。


在吳哥窟一段之前,導演插進了一個歷史鏡頭:戴高樂總統訪問柬埔寨。這個歷史事件標誌著柬埔寨殖民統治的結束。有一句選自《對倒》的台詞是這樣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屬於那個時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正是將周慕雲的個人經歷與時代背景結合,才更顯出昔日的珍貴回憶與不復存在,真正的「花樣年華」也已經遠去了。


說句跟電影無關的話



並不是所有人生都有個結局的


有時候我們遇見一些人


發生一些事


然後這些發生就結束了



吳哥窟帶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情緒


很難說非得和愛情有關

只是那個年代已經遠去了


還有跟那個年代有關的東西



這本身就是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好像談不上失去什麼


只是過去了


如果沒有最後的吳哥窟,就不會有後來吳雨霏的《吳哥窟》——心聲安葬在岩洞……原諒你太理性與我在一起要守秘密,原諒我太野性想這段感情更深刻。兩個人一消失,謠言得不到證實。只得幽暗的晚空記得。


我是因為吳哥窟這首歌,才來看的花樣年華。看完後覺得最後的吳哥窟不經意間成了點睛之筆~


吳哥窟的整體就是隱忍,所以最後發生在吳哥窟也就是他把所有秘密就是隱忍,是埋藏~


應該是有深意的。畢竟電影就一個半小時那麼短的時間一切鏡頭都會很重要。
但是說王家衛導演刻意為之也好,無意為之也罷,不妨礙我們開放地理解。
我當然還是認為王家衛導演是深思熟慮後把最後一幕選在吳哥窟的。理由如下:
眾所周知,柬埔寨這個國家多苦多難,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大概給了在俗世中受到各種煎熬的人一種解脫的慰藉吧,周慕雲對著那個洞口輕聲訴說的時候,一個僧人在高位俯視他,這個時候攝像採用了一種俯拍的角度,大概也有暗喻佛教對芸芸眾生的一種透視吧,一種渴望超脫的心理,不想錯過偏偏錯過的無奈。能把愛情(命運)的無常和吳哥窟聯繫在一起,也可算王家衛導演個人獨特而敏銳的感受力吧,至於相關與否,或者相關性有沒有那麼強烈,肯定還是不同人不同感受的。但是作為一個故事,導演說的還是非常圓滿定位,不見得最後一個就是牽強附會。畢竟我們每個人感受不同。
宕開一筆:高票答案寫的很棒,補上的第四幕也很有趣,最後一個截圖看的人心碎啊。愛情,也許錯過了,就不會再有勇氣開始,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也是如此吧。


在柬埔寨也許沒有什麼深意,就像他們的故事發生在香港,新加坡也沒有什麼深意,新加坡距柬埔寨只隔了一個海灣,也許只是周慕雲就近來柬埔寨旅行,只是碰巧,這種巧合在繁華躁動的香港,在濕熱擁擠的新加坡都曾發生過,碰巧遇上了莊嚴質樸潔凈的吳哥窟,故事在這裡結束也只是命運的安排了。


這大概就是那麼多導演不能成為王家衛的原因


首先王家衛小妖精脾氣特能花錢


因為導演是王家衛


有錢任性啊


那為什麼有些人在眼前時不懂得珍惜,他走遠後才會開始懷念他。


因為吳哥窟充滿了神秘感。


推薦閱讀:

張黎導演的攝影與剪輯具有什麼樣的特點?
電影是根據似動現象還是視覺暫留髮明的?
《刺客聶隱娘》畫面為什麼是4:3的?
在影視行業 Coverage 是什麼意思?

TAG:電影 | 吳哥窟 | 梁朝偉 | 電影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