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者的眼睛如果真的是「通過練習成為」動人、明亮的眼神,那麼這種練習是什麼原理呢?

可能我的樣本不夠多,所以不敢說「戲曲表演者絕對擁有不一樣的眼神」。
目前是通過將近十年的頻繁進出某省戲曲學校,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近距離見過不少,個人感覺尤其是近距離接觸時,會明顯意識到對方的眼神明亮動人,有的中年曲藝表演家(無論男女)的眼神已經可以用「端凝」來形容。

戲曲類雜誌的封面和影視類的一樣,通常是一位明星演員的近景。從這種寫真上來看,戲曲演員的眼神表現力也與大部分影視演員的眼神都不同。

大部分中國70、80後可能都讀過或聽說過梅蘭芳「視線追隨鴿子」來練眼神的故事,我還未敢找戲校的教師求證。(據我所接觸過的一些影視表演系學生來看,似乎都沒有非常突出的眼神要求。)
從物理學上來說,眼睛是接收光線的存在,當年物理老師斬釘截鐵地宣布「沒有眼神這種東西」。
那麼我很好奇,雖然戲曲類表演確實更重視眼神的演繹、傳達,但是眼神可以練?眼神是天賦決定的,還是練習眼部周圍肌肉控制力決定的?


謝邀,不是職業演員,沒有學過戲,不能給出專業的回答。
不過有兩點可以說說,第一是「據我所接觸過的一些影視表演系學生來看,似乎都沒有非常突出的眼神要求」這一句,說的是影視表演,這個和戲曲表演有很多區別,舉個例子來說,戲曲表演一般在劇場進行,而且演出的舞台距離觀眾席,尤其是後排還有些距離,全憑觀眾肉眼觀看,這就要求台上的演員很多程式動作要誇張化,眼神也是如此,不然達不到表演效果,觀眾也不會滿意。而影視表演則有些區別,大多時候是經過攝像機跟拍,後期處理剪輯,然後觀眾再來通過電子設備觀看的,二者要求自然不同。
第二是是否可以通過鍛煉這個,六小齡童大家應該知道,這位曾經是浙江省崑劇團的一位演員,在電視劇《西遊記》中的演出頗為精彩,尤其是那雙機靈的眼鏡,但是某次看一個視頻採訪六小齡童,他本人說過自己是近視眼,那副眼神完全是靠鍛鍊出來的,至於說方法,好像說的是盯著看比賽中的乒乓球。
能回答的就是這麼多了。


傳統戲曲是靠演員的表演完成所有演繹的,舞台是寫意的,觀眾從演員的眼神里看到演員的角色看到的景象,所以非常重要。
成熟的劇種不要求演員的眼長的多大多漂亮,但眼神要像可調節亮度的燈泡。
舉個栗子,小眼睛放鬆的時候即便小成一條縫,但情緒一來眼皮稍微一抬立馬傳神,這就是好演員,眼睛就漂亮!大眼睛不管劇情怎麼發展情緒怎麼變化,如果永遠亮晶晶的望著你,不管是多漂亮一雙傳情目,觀眾不會有啥感覺。一點也沒誇張,看戲所感。
至於影視劇演員,不太了解,聽說過方向是反的。沒受過訓練的人表演吃驚多少會誇張,演員是要訓練到正常的反應。覺得有道理。


「練眼神的時候一個眼神要保持不眨,不游移。非常難受。老師提供的方法是,用一張白紙,上面畫一個黑點,然後旁邊在畫一些灰色的小點,一直看黑點,直到黑點旁邊的灰點完全消失了,那才叫集中,而且要訓練集中。 」
「轉動是眼珠從左到上到右到下,然後反過來,開始是很慢的,不靈活,後來要加快速度。」

來源:我練眼神的日子。 (京劇演員隨筆)


眼神之所以動人,自身因素取決於上下眼臉的形態,眼球的穩定性,角膜含水量。
眼瞼形態決定了眼睛的外形,得對著鏡子練眼輪匝肌和降眉間肌還有額腹肌,維持一個緊繃上提的感覺。

眼球的穩定性好會讓人有注視的感覺,多麼的囧囧有神!!!!這個得靠上下眼瞼肌的穩定性了,得練。

角膜含水量多含水量就會高,角膜反光率也會高,沒的說,靠發達的淚腺。平時淚腺就會分泌淚水潤滑眼瞼和眼球之間的摩擦,這個時候我們要讓它加強分泌,睜著睜著副交感神經亢進了淚水就多了。也可以求助於滴眼液,滴一次管五分鐘。


我大學時演過話劇,平時沒事就會對著鏡子練習(好吧你說自戀也行),在表情練習的時候經常給自己設定表情或者情境,然後儘力去表現。眼神也是如此,題主自己也可以試一下:面無表情獃滯地看著鏡子,然後轉變成某一特定情緒的表情(兇惡的表情更容易練習眼神),眼睛就盯著鏡子中的眼睛,然後努力動用眼睛周邊的肌肉,把眼睛睜大一點(不一定是瞪圓,但要有力),想像雙眼是兩把尖刀一樣銳利。如果你能發現眼神有明顯的變化,那應該會找到一點門道。
其實我也不專業,或許涉及生物學,心理學,但我相信「眼神」不只是物理上的發亮,應該更接近人與人交流的信息的傳達。


推薦閱讀:

有什麼生活中的趣味物理知識?
精靈寶鑽裡面提到的「筆直的航線」從科學的角度該如何理解?
為什麼新燒的開水燙的不敢喝,放了咖啡或奶茶粉就可以到了可以燙到能容忍可以喝的溫度?
霍金到底有多牛?

TAG:眼睛 | 傳統文化 | 生物學 | 物理科普 | 戲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