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武俠世界裡扮演什麼角色?
感覺在很多武俠小說里朝廷的存在感並不是很強(當然也有《四大名捕》之類的),那麼武俠世界裡江湖和朝廷是不是兩個相獨立的範圍?朝廷到底地位如何?怎麼體現?
你們這些年輕人,看過雲中嶽的書嗎?那麼牛逼的武林盟主,黑道魁首,被某庄團練圍住,全滅,我覺得這就是歷史的真實
-----
這也就是聯防、村民兵和協警的水平,幾次動用官兵,那都是武林震怖啊
約等於鬼片里的警察
我覺得這得根據小說的時代背景來看。有一個客觀的規律,就是江湖中武學越高明,能人異士越多,朝廷越不被江湖人士放在眼裡。而朝廷的力量,大體上相去不大,可以看作是一個恆定的值,因此,朝廷可以看成是衡量時代武學的一桿標尺。
我們可以從年代順序來分析金老的小說(在此只分析流傳度最廣的幾部長篇)。首先看北宋時代的天龍。天龍時期的江湖人士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裡,組織各種愛國運動甚至連與朝廷合作的傾向都沒有。而在書末的營救蕭峰這一帶有強烈政治色彩的事件中,大理和西夏都是官方出場,而宋的代表則是武林群豪。雖然這其中有私情的因素,但作者這一安排明顯是以宋的江湖人物代表了官方,完全沒有朝廷什麼事。
再來看南宋時期的雙鵰。雙鵰群雄也不把朝廷放在眼裡,曲靈風盜出無數皇宮珍寶,洪七公出入皇宮易如反掌,楊過也曾懲戒過官員。武林群豪的抵抗運動也層出不窮,但是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在抵抗運動中緊密地與朝廷合作,郭靖遇有大事也會邀呂文德來商議。誠然北宋和南宋形勢不同,但是這中也包含了江湖武學略有下坡,群豪們不如北宋時期自信,抵抗運動需要與官方合作的因素。
到了倚天時期,當時的統治中原的朝廷為武林群豪所反抗的元。而此時由於沒有漢人正統朝廷,所以不能用之前的思路來分析,我們可以看看朝廷與武林群豪的交手戰績。天龍時期同為少數民族朝廷的西夏要用暗算的手段才能趁丐幫之虛而俘獲丐幫長老。雙鵰時期蒙古勉強正面收編全真教。而到了倚天時期做為武林領袖的六大派被朝廷一網打盡。這個戰績說明了一切。
之後的笑傲(普遍認為笑傲的背景為明中後期),官府雖為被武林群豪完全接受,但劉正風這一在武林中大有來頭的人已願去做一個小小的游擊將軍,而令狐沖假扮一武官能令武林人士大有顧忌。這些都說明了江湖武學已衰敗,朝廷分量大大提高。
明末碧血劍時期,武林人士的反抗力量已經完全不能與李闖的義軍相提並論,武林人士只能做為其手下一隻特種部隊這種近乎收編的模式與其合作,與北宋時期相去甚遠,與南宋時期也不能相提並論。
到了之後的鹿鼎、飛狐時期,江湖已經完全被朝廷所壓制,天地會的反抗府運動只能小打小鬧,絞盡腦汁用各種潛伏暗算之流的伎倆,還是完全無法和朝廷抗衡。許多武林人士依附於官府,官府甚至能舉辦天下掌門大會,武林群豪盡爭先與會,這是前朝所無法想像的。
以朝廷為標尺所得出的各時代武學水平,與一般論武中的隨時間推移武學越來越式微的結論相符。因此,竊以為可以朝廷為標尺,進行跨書論武,雖不是什麼好辦法,總比空口白話更來得有依據一些。
溫瑞安筆下的朝廷可以回答一切。
五絕什麼的在京師武林面前不夠看啊。首先,這是一個太大太大的問題,轉帖自己一個相關討論吧,只是相關,不全面,全面討論太麻煩了。
(1)
其實少林的強大,在於它能夠代表江湖
在江湖與政府的互動過程中,少林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的合法地位
關鍵在於,少林從來不會完全站在政府一邊,他從來不會完全淪為「朝廷鷹犬」
而是始終以江湖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出現。
這為少林贏得了尊重,也讓少林不可或缺。
同時,在矛盾激化時,少林總是保守派,永遠不會是造反頭子
這種立場讓少林最大限度的避免了風險,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保證了
少林的超然地位,保證了少林的長盛不衰事實上,按理來說,武當在明朝是應該被打擊的
但是我們知道,永樂時期武當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坑,不過金庸沒有填
(2)
我還是認為,少林的立場並不是處於朝廷和江湖中間
其實這是很好理解的,少林在朝廷的陣營中並不重要,但是在江湖的陣營里很重要
所以,對於少林來說,明智的選擇就是始終堅持站在江湖的立場,代表江湖與朝廷互動
只有這樣,少林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反之,如果少林代表朝廷於江湖互動,那麼少林就喪失了自己的立場,淪為了朝廷
可以隨時拋棄的棋子。事實上,少林優越性的根源就在於他的立場,而不在於它的合法地位
他的合法地位源於他的立場,而不是相反少林立場之所以優越,就在於他的立場本身就是江湖的立場,本身就代表了絕大多數
江湖人的利益。
少林的立場從來都是消極的,它既不是朝廷鷹犬,也不會像丐幫一樣與朝廷合作,
更不會像明教一樣領導江湖反抗朝廷,用三個字來概括就是「打醬油」。打醬油的態度恰恰是江湖人的核心態度,一個人為什麼加入江湖,最根本的原因
就是為了追求自由。所以江湖人對朝廷的態度就是「我不管你的事,你也別管我的」。少林明白,江湖與朝廷的對抗是沒有意義的,即使江湖成功,江湖也會蛻變成執政者
到時候,江湖的角落裡會誕生新的江湖,新的江湖與朝廷的互動又會展開。當然,在特定條件下(民族矛盾激化),丐幫/明教是可以獲得江湖的領導權的
但是在多數情況下,只有少林的立場才能真正贏得江湖人的尊敬,這也是他能領導
江湖的原因。少林的生存智慧是非常強大的,恐怕只有太祖朝才無法繼續下去,甚至於在現在
少林也可以活得很滋潤
(3)
另一個有趣的話題是,武當的生存策略是怎樣的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討論一下武當與明朝互動的話題
前面的玄幻版本當然是開玩笑,如果要嚴肅一點討論,那麼我們不妨首先限定
討論的基礎是金庸的原著和歷史的事實,至於其他同人比如九陰九陽不能牽扯進來了歷史的事實是,武當在永樂朝得到了明朝的極大支持
這至少說明,武當在洪武朝即使與明朝有矛盾,但至少沒有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所以,張無忌被朱元璋暗害的推測,應該是不靠譜的
否則即使朱元璋掩飾的再嚴密,也不可能不走漏一點風聲
而在張三丰在世的情況下,武當和明朝根本不可能和解所以,武當與明朝的和解,事實上暗示了張無忌與朱元璋的和解
那麼在朱元璋清洗明教的過程中,張無忌是什麼態度呢?
固然,張無忌不可能坐視這種清洗,但是認為張無忌會拿著屠龍刀行刺的想法
則太幼稚了。朱元璋和張無忌很可能存在某種默契,日月神教的出現暗示了
這個過程中明教可能發生了分裂、重組,而且未必只有一次,這個過程
有可能非常骯髒黑暗,政治高手朱元璋很可能就是依靠這一點成功的打擊了
張無忌的心理,迫使他接受了既成事實。而在永樂朝,武當必然已經進入了後張三丰時代(否則獲得也太長了)
這個時代的武當恐怕不會落入張翠山派系的手中,加上江湖恐怕也已經進入了
後張無忌時代。所以,武當與明朝合作,恐怕也有共同消滅張無忌殘存影響
的考慮。回過頭來我們討論武當的生存策略,與少林相比,武當顯得更關心政治一些
這包括張三丰-張無忌時代的表現,也包括支持永樂的表現,還包括後來
關心政治的陸菲青(甚至還有梁羽生系統的卓一航,笑)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與少林相比,武當是一個後來者,武當的實力從來
沒有超過少林。武當的崛起,有很多政治投機的成分,正是投機的成功,使得
武當在朝廷的支持下獲得了和少林相當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無論硬實力還是軟實力,武當始終不如少林,武當是不可能和
少林對抗的。所以武當的策略從來都是和少林捆綁,始終做少林的盟友
同時抑制自己政治投機的衝動。通過這種方式,武當獲得了江湖領袖的地位
en,有點類似英國。
姊妹問題
金庸武俠中少林派的定位? - sixue 的回答
也有比較強的政府吧。《飛狐外傳》里福康安搞出來天下掌門人大會。《倚天屠龍記》元朝政府的代言人汝陽王府幾乎團滅六大門派。《天龍八部》里西夏的一品堂差點團滅丐幫。
這取決於武功的設定。不僅是最頂尖少數高手的武功,還有武功多容易入門,而且後者比前者更影響世界格局。
因為少數頂尖高手有家人,可以收買威脅,但如果一個青年在武林三流門派練十年,可以輕易秒殺兩三個壯漢(這在武俠小說只是龍套)就可能會導致整個秩序崩潰
瀉藥
都說江湖遠,不是指距離。皇城再近,城牆腳下也有江湖,天山再遠,山上也有皇權。遠近不在此處。
讓江湖遠的,是人心。
現在說,好男不賣保險。放在以前,堂堂遊俠兒,要是投靠了朝廷,真比變成惡魔還要令人痛心。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穿黃馬褂就穿了呢。
笑傲江湖裡,劉正風想金盆洗手,請的一干人,心裡都暗暗不爽,覺得劉正風是自降身份。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結。天下都覺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功名利祿最重要,靠近了權力就是靠近了榮耀。你雖然不是讀書人,但武術也可以為皇家效力,大家沒有嫌棄你沒有詩,只有苟且和遠方,為啥你就覺得進入皇庭就是墮落了呢。
且不說那些一流的俠客,就連江湖中三流的混混,也有一種天然的氣質,叫做天子呼來不上船。江湖人,對權勢有種天生的免疫力,崇尚自由,討厭虛頭巴腦的東西。
朝廷對於江湖人來說,好像就是不自由的代名詞。若說他們把自己看做閑雲野鶴,那皇宮裡的人,就是籠子里的金絲雀,空有一副好嗓子,好身手,終究也只是被人豢養,為人所用。
俠客行俠仗義的手段,更是不能與朝廷搭邊了。大凡打抱不平的事,大多要用武力,講究快意恩仇,打完壞人就走,要是來一場說教,就有點唐僧了。朝廷也干這事,也是用武力,不過他們號稱法律的武器。試想一下,要是一個俠客,危急時刻變身,撕開衣服,胸前畫著離火,腦袋上寫著一個明字。手中雙刀,俱是寶刀,一名大明律,一名皇上萬歲萬萬歲。面對邪惡,胸腔一陣共鳴,「呔,我代表人民消滅你。」biubiu
這個場景有些怪,怪在哪裡,我就不多說了。當然跟biubiu沒什麼關係。
江湖人有江湖人的規矩,在這一套規矩里,朝廷法度摻不進去。御貓展昭出去行走江湖,查個案啥的,都要跟人說,在下展昭,不客氣點的,就說我是南俠展昭,從來沒有說,我是御前帶刀四品護衛。江湖人認理,武功高是理,德行高也是理,官高不算。
別說帶刀侍衛不行,真要是皇帝下來了,也不一定吃香。我國著名古裝公路片,《康熙微服私訪記》,康熙到了江湖裡,就自覺扮上遊俠兒,當然就年齡來講,得是遊俠老兒。皇帝也得認同江湖規矩,這樣比較好查案。等到真相大白,此時再奏起音樂,就地更衣,既撫慰萬民,又抱得美人歸,兩不耽誤。
西南邊陲小國大理的國王段正明,貴為天子,雖然那片天比較小,也不敢用皇帝身份管江湖事。為了救自己侄兒,還要假扮拆遷隊長,帶著民工一路砍樹,進到村裡。別人也不下跪,客氣點的,叫一聲段老師,不客氣的,上來就打。
中國的江湖人,不像國外黑手黨,講究一個洒脫,雖然不能飛,但至少也要擺出仰天大笑出門去的樣子。皇權在他們眼裡輕如鴻毛。如果江湖是個行當,拜的祖師爺肯定是李白,敢叫力士脫靴,貴妃磨墨,天下沒有比這個更洒脫的了。
朝廷控制著王土,那江湖就是一片桃源,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皇權在這裡行不通。沒人敢在這裡吆五喝六,不把朝廷當反面已經算仁慈的了。
歸根結底,江湖裡都是一群天真的人,大家都守著簡單的規則,沒有太多的機心慾望。有事了,打打殺殺,沒事了,吃吃喝喝。沒有功名,但是很快樂,就像那條在爛泥里的龜。
想看更多精彩,請關注我的微信訂閱號:香光王國。直接掃描關注。
http://weixin.qq.com/r/VXVlfVzEmQHmrRge9yB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江湖本是江山一隅
出自江山如此多嬌
金庸先生的著作里朝廷大多扮演一個沒有能力的廢人。最明顯的體現就是《神鵰俠侶》裡面血戰襄陽,郭靖楊過被強化成神一般的存在,但是卻沒看到朝廷的力量有多牛逼,就算朝廷積貧積弱也不至於把邊關要地託付給一個江湖出身的人吧。《鹿鼎記》雖然跟朝廷交集非常大,但是朝廷也是一個在江湖上不入流的角色,韋小寶在朝廷里的歷練是初級的,就好像新手村一樣。皇帝身邊竟然沒有幾個大內高手暗中保護,暗殺鰲拜還需要現場培養人才。再看《笑傲江湖》,左冷禪想封禪沒人管,令狐沖聚集一大幫人奔襲少林沒人管,朝廷是多麼沒出息。
所以在金庸先生的小說里,朝廷就是個江湖人隨意進出的地方,高手產量極低,大內侍衛被江湖好漢一掌一個不在話下。
古龍先生的小說里朝廷的地位得到相對提高,是個根據導演劇本在必要時刻出現並推動劇情發展的龍套。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各路江湖人一談到私闖皇宮都會有些害怕,因為在他們眼裡進皇宮不死也會脫層皮。《陸小鳳傳奇》里紫禁一戰,進去看的都是有帶子的,沒帶子的人裡面有好輕功的不在少數但是也沒來看,這就說明了江湖人大多還是怕朝廷的。就算是陸小鳳,潛入皇宮被大內侍衛追到牆上也不敢在強弓硬弩的照顧下亂動。這種情形在金庸老先生的書里根本不會出現。而且朝廷對於江湖人的方針是任其在江湖上鬧騰,但是一旦牽扯到朝廷就不行。因為朝廷如此強大的力量和出現的隨意性,在古龍的小說里大多會推動劇情發展。再拿紫禁一戰舉例,西門和葉孤城無論在哪決鬥都勢必會引發圍觀,那麼有沒有人趁他們決鬥時暗殺他們,有沒有人被無意傷到,他們二人周圍里三層外三層會不會感到噁心,這些都是問題,所以朝廷出來了,紫禁之巔決戰了,問題都解決了。
這樣弱化虛化朝廷這麼一個角色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朝廷的定位的合理性與江湖存在的合理性不兼容。江湖不可能獨立於朝廷而存在,那麼朝廷管不管江湖?如果管的話,那些不拘禮法沒有束縛的高手就有了一個最高統治,其形象必會大打折扣;如果不管的話,江湖勢力遲早發展過大威脅朝廷,而且江湖的定義就是有人的地方,老百姓也是江湖,朝廷如果不管江湖,那它管什麼。
二是朝廷能力定位後產生的問題不好解決。朝廷作為江湖的統治者與各種力量的集大成者,其各種能力都應該蓋過江湖的任何人,否則這個社會有會產生極大的問題,老百姓是聽朝廷的還是聽江湖的。金庸先生的小說里就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他一直在刻意迴避江湖和朝廷的正面交鋒,因為在他的筆下,朝廷不能輸,江湖卻能贏。所以朝廷能力不能小於江湖能力。照這個邏輯分析起來,朝廷的力量至少應該是等於江湖的,朝廷內的大內高手至少是江湖裡一流高手的存在,而且數量上沒有一千也有八百,那麼江湖好漢存在的意義就大大弱化,朝廷隨便派幾十個大內侍衛就能解決的事他們卻要花上幾十天去完成,那麼這武俠小說還有什麼意義,小說里的最高力量之外還有個更強大的束縛力,而且這個束縛力還不是主要描寫對象。《陸小鳳傳奇》里神一般的存在的那個小老頭能不能暗殺皇帝,皇帝能不能殺他;朝廷會不會把掃地老和尚搞到宮裡當私人保鏢私人教師。這些都是沒辦法說的問題,一旦寫的話必然漏洞百出。
三是朝廷在武俠小說里的作用非常強大。原因很簡單,朝廷在理論上擁有絕對力量而且不是主要描寫對象。所以朝廷可以在任意時刻出面做任何事,做完就走而且深藏功與名。這對於武俠作者們簡直福音。任何小說寫到感覺不對時就搬出朝廷來引導小說走向,一鍵清除之前所有BUG。這個高手在江湖裡是無敵的,為什麼他死了?朝廷暗殺的。這個寶物被爭了幾百年了為什麼突然消失了?朝廷沒收了。這件事大家想了很久都沒辦法解決,怎麼就解決了?朝廷採取宏觀調配社會資源的手段解決了。一了百了不留痕迹。對武俠小說作者來說,這麼一個寶貝怎麼可能拋棄掉,必然是有用就用,沒用就扔了。
所以江湖和朝廷是不兼容的,但是朝廷又是不能拋棄的,而且朝廷的存在感必須很薄弱的。題主舉了《四大名捕》的例子。但是細想一下,這本書里的朝廷其實就是四大名捕諸葛正我這五個人,朝廷就是江湖。
以上
不同類型的武俠小說裡面,朝廷的定位是不一樣的,有的武俠世界裡朝廷是一個時代背景,有的故事裡朝廷是故事的參與者。
在金、古等老牌武俠小說里,朝廷的面目是模糊的,它的存在只是一種概念,用來說明時代背景,很少有具體的行為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衡山劉正風明明已經捐官被朝廷冊封,嵩山派仍舊是想殺就殺。小侯爺狄青麟身有爵位地位超然,一個小小捕快也可以說殺就殺。在這樣的武俠世界裡,朝廷的角色是一種形而上的,就像電影的畫外音一樣。
朝廷跟江湖的關係個人認為描寫得比較有意思的是《江山如此多嬌》、《英雄志》這樣的新派的武俠小說,在這些小說里,朝廷還了它本來的面目,是一個龐大綿密的暴力機器,任何無組織的江湖人在它的面前都是孱弱的。離別山莊建在滁州府的官產上面,所以不管是慕容還是大江盟都不敢冒犯;王動哪怕只是一個區區巡檢,對他也只能暗殺不能明犯,否則就是殺官滅門的大罪。朝廷也通過一系列的江湖代理人來維持場面上的穩定,不至於出現動亂。在這樣的故事裡,朝廷是作為推動故事情節往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甚至是故事情節發展的瓶頸時破局的最高仲裁人,。俠與官,歷來兩元對立統一。官居廟堂之高,俠漂江湖之遠,雖然本質上二者做的事情都是安民維穩,但是因為解決方式不同,訴求差異明顯,導致過程與結果都往往迥異。就像武俠小說裡面,極少寫到官府宮斗,就算有些小說中主人公有正當官職,但更多是獨行俠的做派,比如古龍系裡的陸小鳳。就是因為武俠故事本就是寫俠的世界,與官的顯世界對應的灰色世界,以武犯禁在古代一直就是懸在大俠們頭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所以我寫的這篇小說裡面,它就根本不會出現官府(沒有一個不可扭轉的強勢秩序存在,每個俠著的人性才可以得到最真實的放大),像最經典的武俠小說架構致敬。
——摘自《霎那縹緲錄》前言,我覺得剛好可以回答這個提問
真實: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小說:朝廷鷹犬,武林敗類。
不同書描寫不一樣。梁羽生和金庸早期書籍中,朝廷的勢力都是非常大的,比如《江湖三女俠》《飛狐外傳》
古龍也在《陸小鳳傳奇》中描述了朝廷的一些高手,包括葉孤城的身份也是「白雲城主」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會京師》,《少年四大名捕》《說英雄誰是英雄》《逆水寒》等等都描述了很多朝廷的高手,可以說溫瑞安是描寫朝廷高手最多的。
有存在感強的朝廷也有存在感不強的朝廷。每個故事裡的朝廷都不一樣,看它是不是構成故事不可缺少的一環。
金庸的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倚天屠龍記等和梁羽生的大部分小說中,朝廷的戲份不少,大多作為反面勢力存在,其中不乏強手,比如張召重,金輪法王,玄冥二老,阿大阿二阿三,楚昭南,風火連城以及其他各種特一二三等巴圖魯們。。。實力不弱於甚至有時強於作為江湖俠客的主角們。因為故事講的就是俠客們和朝廷的衝突。包括古龍的一些小說中:紫禁之巔,離別鉤之類的,也都是跟朝廷有關的故事。
像天龍八部,四大名捕這種,段家,南院大王,鳩摩智,名捕們。。。主角本身就既是江湖人,又是朝廷的人,江湖就是朝廷。作者把朝廷江湖化了。
而像笑傲江湖和古龍的大部分小說中,朝廷就是跑龍套的,存在感極低,近乎為零。因為作者描寫的重點是江湖,沒朝廷什麼事,跟主線沒有關聯的要素就應該捨去,否則看起來冗雜。他們是被忽略不計的存在。
實際上最寫實的江湖與朝廷的關係是一些舊武俠小說中的,如鶴鐵系列,江湖人功夫再高也是人類級別,不能飛天遁地,點個穴就是至高武學了,最牛的也就打三五十普通人,跟朝廷力量根本不對等。他們只是上不得檯面的黑道勢力,江湖仇殺沒人管,但傷害平民的話會被朝廷抓了判刑。
大膽!你敢滅世朝廷命官!
一群飯桶!
推薦看看梁羽生的小說。
江山如此多嬌。泥人大神寫的,朝廷在裡面戲份十足。
歷來大內高手即天下高手。
玄冥二老,只是汝陽王府內的高手,實力如何?僅次於寥寥數人。王府內還有大批武士,都是一流水平。更不用說元朝皇宮裡了。
還沒爭得中原的蒙古,有金輪國師,絕世高手。
太監高手還寫了葵花寶典。
黃裳寫了九陰真經。
鹿鼎記里的王府、宮廷侍衛,實力絲毫不弱於江湖一流高手。歸辛樹一家三口各個傲視天下,最後還是死在皇宮。
西夏皇宮一品堂、契丹國,哪個不是深藏高手。
頂尖之列的馮錫范還削尖腦袋要當奴才。
現實中是, 江湖在自嗨、朝廷不屑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古龍小說中「李尋歡」這一形象?
※有時間談談你們對於梁羽生溫瑞安小說的印象?
※金庸的小說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學的影響么?如果有,有哪些例子?
※為何小時候會嚮往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