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到底有沒有純粹的利他?

雖然從小被灌輸無私利他之類的概念,但是真的有純粹的利他嗎?即使不奢求物質上的回報,難道很多幫助別人的行為不是為了對方或社會給予的精神上的肯定,以及自己因此而收穫欣喜滿足嗎?
試想下,如果整個社會都對助人為樂者進行唾棄,還會有助人為樂者嗎?
就像我幫你,是因為你開心所以我開心,很多人說這是無私的愛情。可是真的無私,難道不是我幫你我不開心我也會幫嗎?
有些雜亂的問題,懂的人懂(☆_☆)


沒有。一切利他行為本質上都是利己的,滿足自己的物質或者心理需求

我為別人犧牲或者幫助別人,也是完全出自於我的心理需求,別人感激我我會很開心,別人不感激也是理所應當,因為我只是在做我想做的事情而已。


我相信利他也是人類作為生物天性的一種,
因為人類是群居性的動物,合作行為是作為本能被銘刻進基因里的。
但是更重要的是另外的一種自私的天性要強大於利他的天性。
所以在一些資源相對稀缺的環境裡邊,總是自私的一面要佔主導。
我覺得,只要環境相對的富足,在沒有生存威脅的情況下,利他天性是天然的被導出的。


個人認為沒有。
人的一切行為都有動機。無論是經濟人假設社會人假設複雜人假設還是自我實現的假設,無論是xy還是超y理論,裡面都認為人的行為是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有需要就會有動機。動機是行為產生的直接動力,而行為是動機的外在表現。
————————論述完邏輯關係後
接下來說說我對純粹利他的看法。
上述說到,人的一切行為都有動機,都是為了滿足自身需要。
利他也是一種行為,因此肯定會有他的動機,是為了滿足利他主義者的需要。
因此這就和沒有純粹二字矛盾了,因此我認為不存在。
————————說說實例
像有人認為父母的愛和幫助是純粹利他,這裡也不盡然,任何感情都是相互滿足的,這是其一,其二,這也可以算是一種風險投資,其三,養育有成會有成功感滿足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and so on

還有人認為柏拉圖愛情是純粹利他,感情是相互滿足的。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是沒有純粹利他的。
—————
第二個角度,有人把純粹利他定義為下:
所謂的純粹利他就是指利他主義者不追求任何針對其個體的客觀回報。
這個定義的話,則會有。因為它講求的是針對個體的客觀回報。而滿足心理需要這些,都是屬於主觀回報。因此這種角度來說,是有純粹利他的。


如果純粹的利他的同時也能利己,相信很多人還是願意利他的。。。


如何定義"利他""利己"這兩個詞先!!!
這是此問題的關鍵,有的朋友將"出於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心裡需要而做出的行為"定義為"利己",這種
從動機層面進行的定義顯然是不合適的。在"做",是因為"想做",及"一切行為都是出於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心裡需要"。
百科上有關於"利他"及"利己"較為準確的定義,題主可自行查看。(百科定義里亦涉及了動機方面,個人認為不是十分恰當)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關於定義的問題。(話說,我很好奇這些定義都是誰給定的呢?)

另,若我們單純以行為的結果來劃分"利他"和"利己"的話(這顯然也不合適),人類行為共分為3種:利他利他,利他利己,利己利己。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我們可以假定,所剩(勝)之人,大部分為"利他利己"和"利己利己"之人。也不排除個別的"利他利他"之人,進化路上的變數太多。

結論:這個問題是無解的,關鍵在於你如何定義它!


有句話叫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說明人是社會的一份子,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會影響別人和社會。如果每個人都傳遞正能量,那整個社會就變得更加美好,如果傳遞負能量就變得更加糟糕。所以社會的興亡 ,就要從每個人自身做起~~ 說到底也算是一種偉大的自私,大家都過得開心,自己身處其中也會變得開心,我覺得能想通這一點的人非常的有智慧很有遠見而不是自私目光短淺的人~~~~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我舉幾個例子 就是我讀書時候的
初中新書發下來要自己包書,我就是小賣部買包書紙,我一問一卷4塊錢,我手裡只有2塊錢。正好要走的時候,一個學姐說你是不是缺2塊錢 我這有給你。 我就很高興然後說了謝謝她就走了。但是我真不認識她,我當時也不明白為什麼她要送我兩塊錢
還有一個是出門旅遊,在電影院排隊買阿凡達imax的電影票 你也知道阿凡達多火啊 還imax 非常不好買。。。就在我排隊時候 ,邊上走過來一個人說 你是不是要看阿凡達 我這有張 我說你不看么 這票很不好買的 幹嘛給我 但是懷疑是騙子 黃牛。 她就說 你快點看 現在正好開頭呢 然後一塞給我就跑了 。。。 雖然媒體媒體報道社會有多危險,但是現實生活其實很美好 哈哈


  • 人都是自私的,只不過是有程度上的區分而已,無私也只是相對的,自私和無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生存,只不過自私是以損害他人利益為代價,而當人們發現無私這種讓出一部分利益卻可以有更大的收益時,無私就成為了褒義詞,為了讓人們更容易的去分辨並接受這兩種手段,於是就產生了道德烙印,即價值體系中的對與錯。

當然有!
比如那麼多知乎大神無償跟大家分享知識和經驗,這就是利他。
而要是精神境界再上一個層次,
比如戰士心甘情願浴血奮戰保衛祖國,這便是完全的利他。
再比如很多科研工作者廢寢忘食搞研究,如果是沒有野心、不求名利、單純希望世界更美好的那種人,這是完全的利他。
遇見真愛,是希望TA過得更好,而不是想著如何佔有TA,這也是一種完全的利他。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你可以不相信自己會碰上這樣的人,但你不能否認這些人。
他們確實存在,可為什麼有些人看不見呢?要麼是太過單純被大家一笑而過,要麼是心如止水早已"泯然眾人"矣。
看到知乎上一部分人在扯心理學的淡,我感到很憤怒,學問要是只做了半吊子就上來胡言亂語,知道個滿足感、知道個人的需求理論就以為掌握了宇宙真理,這tm可笑不可笑?
要是按這些人的邏輯,大家也可以理解為,他們回答問題的出發點從來都不是利他,而是裝比,而是實現自我滿足感。不過話說回來,他們這種沒什麼學問還喜歡瞎bb糊弄別人的人,和裝比有什麼區別呢?
在我看來,完全從動機的角度出發去理解,是對人類感情的不尊重。

好好好,我不批判這些人了,要打理論仗還是需要理論儲備對不對?
在我的理解,人類的滿足感是建立在有意識的基礎上,而人類的行為不只是有意識行為,還有無意識行為。
比如女生遇到危險的一瞬間,心愛的人下意識用身體將危險擋住,
你不能說這是想滿足自己吧,因為在這樣的危險瞬間人是來不及思考,來不及想要拚命滿足自己的,哦,你可以說是愛,可以說這是有意識下的無意識產物,那我真是無話可說,好像也只有在人不知何為愛、不懂何為滿足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完全利他,,
但我還是能想到一個例子,一個純粹利他、不包含任何滿足感的例子,
就是,孩子在來到世界後喊出了第一個聲音,"媽媽"。

上課時候隨便寫的,很情緒化,邏輯也混亂,大家將就看吧,有時間整理好。
至於若是有人想和我探討理論,抱歉沒興趣。


菩提心
純粹的利他行為
甚至比這利他心還要高出很多。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基本上可以回答:沒有。因為基因的自私性,一切利他行為都是為了直接或間接地使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

巴斯在《進化心理學》中概括了四種層次的利他:
1. 廣義適合度:這裡的幫助對象是攜帶有自己(部分)基因的人,包括父母子女手足等。

2.互惠式利他:這裡幫助的對象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其他人,基本上是與自己關係親密的朋友或利益者,幫助對方的回報是可以預期的。

3. 間接互惠:這裡幫助的對象是陌生人,完全無法預期物質上的回報,但是!雷鋒做好事不求回報,人家愛拍照寫日記啊!「你是個好人」的口碑傳播會帶來無形的回報。

4.賠本賺吆喝:這裡是大佬們的利他方式,「先捐一個億」,這種利他方式無疑會給自身帶來巨大的損失,但是!巴斯說,這個行為本身仍然不是無回報的,它有很顯見的三大好處。分別是,塑造一個受歡迎的合作者形象、提升同等級大佬間合作水平、獲得聲望地位,幫助你娶到小二十歲的老婆或者嫁給小扎~

綜上,大概不太純粹,如果利他的定義是幫助人,並且不求任何物質及精神回報的話。


人的動機中,利己佔大部分,剩下部分或是利他,或是沒有。而利他成分有或無,多或少,取決於個人心理需求傾向以及道德準則、水平。而個人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也算是利己的部分。因此人做某事,動機是必然存在,那麼利己因素就必定存在。
因此,加了「純粹」二字的利他本人以為不存在。再者本人覺得,如果人類有「純粹」利他行為,那人類將走向滅亡。怎麼說,為者如太極陰陽,利他和利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則無存矣。


貌似很多利他行為都可以最終解釋成利己的,比如為求自己的心安、表現自己的品質、避免因違反規範而產生的懲罰。
但我覺得緊急情況下的利他行為很難用利己解釋,比如一個人跳下火車站台去救即將被呼嘯而來的火車奪去生命的小女孩。在這種情況下,施救者根本來不及想那麼多(不救的話會不會內疚、萬一人沒救上來我自己也被軋死了)。但這種人很少,這個事例只能證明純粹的利他行為存在。


什麼叫純粹的利他?仔細想想各種利他主義的例子(這裡我就不舉例了)你就會發現,其實所謂的利他主義和利己主義從來都不是兩個極端,因為人創造出來就是有局限性的,這種局限性就決定人不可能純粹的付出(試想一下你能代替別人呼吸么?假設你能夠代替別人呼吸,那麼誰來代替你給自己呼吸?),那麼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利己」,「利他」只不過是達到「利己」的一個過程或是一種「工具」,宣揚「利他主義」也是為了達到某些人自己的目的,這麼說來也就沒有純粹的利他了!


什麼叫純粹?利他後的愉悅算收穫嗎?如果這也算受益,那就沒有。


太困。請拓展思維。我感覺不經過大腦的幫助 在我這就是純粹的利他


今天在路上碰到一個騎著三輪收破爛的老太太,在一個有坡度的地方,我隨手推了一把。
這算不算純粹的利他?
在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付出一點點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推一把的力氣),並不求回報的。 但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利益的界定標準不一致。
雖然結果是她回頭笑了笑,我也挺開心。但如果不推那一把,我也絕對不會有半點內疚的。


我的觀點是先利己再利他,先豐富自己再通過已得的實力改變世界,促進全人類的物質和精神進步。


看了幾個人答案,感覺認為不存在的大多這在本質上還是實用主義的思維方式,在利他的文化中,利他大多被認為為一種天性,利他是基礎,不存在是否自己會得到精神和物質利益的問題,而是人的自我的實現。
自以為,進入工業文明後,社會的生產方式在使人進入利己的價值觀,這似乎是可見範圍下人類道德的趨勢。
最後,利己和利他無高尚和卑劣之分,這是人類價值觀的兩種分類,完全平等。


什麼算純粹呢?任何可以量化的東西都不存在100%的純度,所以探討純粹的利他是無意義的。
幫助別人而主觀上不以獲得回報為目的,即為利他,跟客觀上是否獲得回報無關。


推薦閱讀:

無私奉獻抑制個人發展?
人是為了自己活著還是為了他人活著?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不配得到幸福卻偏偏很幸福?

TAG:無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