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影視劇中常出現的「客棧」,有其現實中的原型嗎?

有一個通高的中庭,一層賣酒菜,擺放桌椅,像餐館一樣;二層以上是住宿單間,沿環中庭的走廊布置。
這個形象出現在諸多香港影視劇中,以致在《武林外傳》中被借用,已經成為固定思維的「客棧」的內部空間,究竟有沒有現實的依據?

我感興趣的是這個中庭空間,因為在現存的中國古建中,帶有中庭的極少,有的也都是塔、閣之類的建築,中間擺個大佛或者觀音。如果需要一個能夠擺下幾張桌子的中庭,還要在四周布置走廊和住宿的房間,整體必定十分龐大。而且採光感覺也很懸。在中國古代的城市中,曾經有過這樣的建築的原型嗎?
粵港似乎習慣將hotel稱為「酒店」、「飯店」,可能古代曾有許多樓下吃飯喝酒,樓上睡覺的布置。不過有實例嗎?
如果沒有,有人知道這種類型是來自什麼樣的原型嗎(比如說現代的帶中庭的商業或住宅建築)

P.S.任何關於古代城市內建築的內部空間的資料其實都想要~


沒有看過電視,搜了一下,好像題主說的是這樣的

這種東西,現實中不太可能會有。採光通風無法解決。對木結構來說也很難找到跨度那麼大的原料來做梁栿,比如金代元代比較流行的減柱造,為了宗教目的騰出內部空間,也不可能把內柱全部減掉,佛光寺文殊殿屬於很極端的例子,也還是有兩根內柱,而且是需要採用很粗壯的梁額來做代價的,即使如此在受力上還是遇到了問題,加上材料來源減少,到明清基本又恢復了滿堂柱的設計。至於上圖這種完全沒有內柱的建築不太可能用木構來實現,從清明上河圖和宋代界畫來看也找不到類似的建築。

至於原型的話我懷疑來自於南方民居常見的天井:

這種空間組織對於影視劇的拍攝來說應該很方便,不會有柱子的遮擋;對武打動作的設計也許也能提供足夠的空間。但是低成本的影視劇場景都在攝影棚里搭建,自然體現不出來天井,索性拍成室內的樣子算了。

==================================
評論里有人問那麼實際上古代的客棧是什麼樣子,其實我已經提到了,清明上河圖裡面就有大量的客棧形象,最著名的應該是這家了,「久住王員外家」

這是規模比較大的一家客棧了,從建築上講其實並沒有什麼專門特別之處的。


鍵盤俠搜了一圈成果如下:
1.古代曾有樓下吃飯喝酒,樓上睡覺的布置嗎?
沒有的。


《清明上河圖》就當是宋代的寫實照片吧。宋代的hotel住宿、餐飲是分開的

僅供吃喝的是正店和腳店。正店規模相對較大,腳店相對較小,本質區別是正店可以自己釀酒。「宋朝跟別的很多朝代一樣搞酒水專賣,但它的專賣政策比較特殊,特別是在北宋開封,朝廷為了便於徵稅,抓大放小,准許某些酒店自己釀酒,前提是它們釀酒用的酒麴必須從官方處購買,像這些可以自己釀酒的酒店就是正店。」

↑孫家正店

↑十千腳店(右下角那男的在送外賣哦)

「在建築設計上,各大酒樓的風格不盡相同。東京72家酒樓正店,有的正店前有樓後有台;有的正店,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裡相通;有的正店,入其門,南北天井兩廊皆小閣子,類似今天酒店內的雅間,使酒客飲酒互不干擾;還有些正店具有園林宅院風格,這從它們的名稱上可以看出,如中山園子正店、蠻王園子正店、朱宅園子正店、邵宅園子正店等。」
孫家正店門口掛有兩個桔子燈,如果梔子燈 上無論下雨與否都蓋上竹篾燈罩,就是類似紅燈區。有陪酒女郎酒托之類的,不過應該沒有床吧。

僅供住宿的叫邸店。在《清明上河圖》里招牌叫「久住王員外家」。久住是旅店常用語,大約是老字號的意思。

久住王員外家

古代客棧都負有容納和飼餵客人騎乘騾馬等交通工具的責任,就像今天酒店的停車場一樣。

2.有人知道這種類型是來自什麼樣的原型嗎?
來著20世紀70年代美國建築師波特曼提出的「中庭空間理論」。
別人的畢業論文在此,不拷了。中庭空間發展的研究分析與啟迪[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優秀論文]


影視劇里的客棧,搭布景的時候不需要房頂,所以牆壁可以隨意設置長度寬度,顯得室內很寬敞,生活當中,土木結構的房子尤其是平房,開間大的話,中間必須有很多柱子,而且只能很長不能很寬,不然房頂排水成問題。用疊架分兩層來排水,則造價太高,普通客棧沒必要投這個資。

影視劇里的俠客或商隊來投店,馬匹車輛都由劇務負責管著,主人公們只要擺著手走進畫面就OK了,所以客棧沒有僕人、廚房、馬棚和院落等設施,只要有個吃飯睡覺的地方和一個店小二就夠了。生活中的客棧就非得有這些不可,所以大一點的豪華一點的客棧,基本都是四合院結構,荒村野陌的客棧也得有個圍牆圈出一片空地來。


其實我對什麼都知道的小二更感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以為那些小二都是特務級別的大神。
因為只要你有足夠的銀子或者足夠的武力可以威脅和收買他,他就能告訴你任何事情。
武林之中居然沒有事情是他們不知道的。


山西平遙古城好多此類客棧!


有原型
官方客棧那個時候其實稱之為鋪
原先從中原入廣東只有從雄州(現廣東省南雄市)梅關一條路!
於是從唐朝到清朝,繁忙的交通運輸給整個南雄市留下了一堆現在沒意義,在古代相當有意義的地名~

真要寫什麼古代文學的話,客棧是不對的!
在官道旁邊到處都是**鋪,**亭,**驛~

古詩中
三楓河習習,五渡河悠悠。
願飲修仁水,不與邪階流。
(大概這首詩是這樣的,如果有錯誤,請提醒更正)
其中三楓是地名(當地人稱呼為三丘),五渡是地名+渡口,修仁是地名+小河名+鋪名,邪階是條倒沖河(小河)

客棧這玩意是錯誤描述的~
在古代是沒多少人膽敢走小道的,大多走官道,官道一般主船運兼陸運!

航運快、又運得多,但有枯水期與洪水期,這個時候不能走船!

陸運慢、又少,但安全省心,不受水位影響

於是在官道沿途、渡口、村鎮,有大量的人在做歇腳生意。

官道到處都有官方指定的鹽商歇腳地,稱之為鋪~
比如修仁是個村名,同時是條河的名字,也是官方指定的鹽商歇腳地。在官方上不寫村,直寫:修仁鋪

私人的歇腳地不能這樣用,於是有了如下稱呼~
會館:某地商人聯合起來自行組建的歇腳點
(廣州會館)
堂口:本地大族在自己地盤上建立的歇腳點
(清和堂)

這裡有潛規則的~
1,鋪里只做官方生意,比如鹽之前是受管控的,他們優先招待鹽商,也提供官員臨時落腳,普通人是愛理不理的~你實在是怕出事,花高價還是可以的~
2,會館非熟人生意不做,商人怕店黑,店也怕商人黑,兩方都怕強盜,乾脆關門做熟人生意~
3,堂口生意什麼人的都做,他們保證你在他們的地盤上不被搶。至於出了他們的地盤嘛,還有別的堂口~

古代的店通指私人經營,官方經營或者指定的才可以稱鋪


增加內容:
鋪這種建築已經很難見到,但參考廣州會館與堂口建築的殘留(非)字形建築
可以得知:
有一個非常大、非常深的進門廳,提供商人堆放物品。
圍著大廳建客房,客房盡頭是圍牆。
門口旁邊有欄口,提供馬匹的餵養與過夜。
通常都是客房與自住房是混合在一起的。
建築整體地勢較高,排水非常好~

很少有住樓上的這種場景!
1,客商習慣性跟貨物擠同一個房間,搬上樓不現實(換作是你帶著貨物跑一天,你願意住店還樂意把一堆東西往樓上搬?)
2,古代是瓦房,大量的木樑結構在火災時不方便~

所以:多數是只有床位,其它的都在外面,把空間留給客商放東西~

古代運輸的東西:茶、瓷器、鹽、布匹,最為常見~

至於在城裡面的落腳點,真心不多~
書生進學院,商人進店鋪,官員在驛站。
若無正當理由,平民是禁止出行的


1.影視劇那種沒有原型,不經濟,技術很難實現。同時就算不急成本客服技術難題後按照影視劇規格走,也基本很容易在長寬上「違制」,古代這種僭越後果很嚴重,掉腦袋,還往往不光掉自己的。

2.「客棧」,其中「棧」源於「牲口棚」,可知服務人群主體為帶貨行商,環境比較簡陋。

3.講究體驗度的是「舍」,因為起源於貴族需求。


我只知道悅來客棧是全國連鎖的,其普及程度相當於今天萬達……



下面做。餐館,上面住人沒見過,下面住牲口,上面住人的我這很多。


蒼老師曰:應該有原型,推測北方的可能是四合院,不過是被文人的想像下無端加了個大頂。南方的可能是天井,類似福建那種土樓。如果讓我做這個設計,這麼文化底蘊深厚的素材我絕對不會錯過。

店家:本客棧採用了蒼老師最先進的設計理念,這樣的對外封閉內部相對開敞的空間有利於江湖人士關上門解決各自的恩怨,打累了就上去睡覺休息,牆厚窗小噪音難以擴散,又可以不擾民,非常人性。
中式設計原木風格,無論您坐在大廳還是包廂,都可感受這種低奢的格調,很有逼格有沒有?
哇,現在有客人問了,這麼好的房子一定很貴吧?現在我告訴您,一晚僅需紋銀9.98兩,您即可享用上房一間,女兒紅兩壇,牛肉四斤,並提供免費的泊馬服務;而且還有獨家提供各種江湖信息小道消息,讓您及時了解江湖最新消息。而且只要您再加一兩紋銀,您與對手決鬥時打碎的桌椅板凳鍋碗瓢盆等東西,可全部免費。
ps:本店也可提供毀屍滅跡服務,有意請諮詢前台客服。
俠客:我只不過是來行走江湖的,建築的事兒,我不太懂。不過當年喪彪的手下喝醉酒跑到這裡鬧事,就是因為店家關上了大門,才沒有被他逃到公眾四方街,才被我打折了腿。現在我名揚天下,業務多的做都做不完,所以這種封閉式的設計,還是有用的。
ps:上個以前畫的一個草圖吧


這個原型不止不光是客棧
甚至就叫悅來客棧的客棧也存在過
具體地點在吉林省長春市火車站前
文革期間毀於武鬥派 炮擊


河洛客棧,悅來客棧,有間客棧,龍門客棧,高升客棧


個人認為武俠中的客棧從文學角度來說是是一個安身之所,而武俠屬於流浪文學,隨遇而安,客棧遍地,也就可以認為越想家的地方就是客棧,可以從時代背景來找到類似客棧的建築的印象比如園林建築,已經土培建築,還有木製建築,以前家裡還有一棟木製小二樓,老祖宗蓋的,可惜年久失修,前面拆了


因地域而異了。大部分是院落式的,極個別地方會有上下層。
在陝北地區的大車房還有一間窯洞裡面就一個超級大炕,所有客人,不論男女老幼睡在一張炕上,老闆睡炕頭。(參考資料——高建群的《最後一個匈奴》)
依稀記得以前在一本破舊的古書上看到過,食宿店一般還提供性服務(這裡的女性是自由的較多,很多還會跟著某位客人離去),很多趕考的秀才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破處的(不是破舊寺廟中和狐狸精)。之後還和某位女性盟約「待得他日提名時,自將回鄉與卿知。」這個風俗最後在漢族統治區消失了,反而在朝鮮地區保留了下來,只不過那裡的店老闆(一般剛開的小店就自己一個人,又陪吃又陪睡,生意好了後就招人了)居然清一色是女的。(參考資料,《杜十娘》和女主角超級美的《方子傳》。)
至於題主問的,主要見於長江以南的地區,而且應該在唐朝(此時長安應該也有,不多)以後出現的比較多。為什麼?富呀,有能力去做啊!試想在江浙一代,鹽鐵、絲綿、糧食生意發達,很多商賈閑暇時不都流連在秦淮河畔嗎?這時期的食宿店就是兩層或三層的木質小樓了。
單純的所謂「客棧」沒印象啊,反正一般都會帶性服務的。


客棧很普通吧,你去那些文革時窮的沒錢拆房的地方看看,客棧還是比較多的。這個是我去山西河北交界的一個小鎮上照的,叫:暖泉,而且因為資源稀缺,現在這種客棧還比較吃香


首先,我見過真的。
其次,我住過真的。


去麗江吧,那的客棧多,把你坑的不要不要的。


文學藝術創作大多出於現實,再加之以藝術家的主觀想像和描繪勾勒。就像各種神鬼妖精,也不過比人多了眼睛胳膊等等,用哲學觀點來說,世界是物質的,精神是物質的反映。所以原型是一定有的,可以推知,因為任何創作不可能是憑空的,它必然有一個現實中的模糊框架或者印象,才能被藝術家以藝術文化創作的形式表現出來。
雖然各種布局等等是現在的人們為了影視效果搭景布台,真實運用於建築上好像缺乏各種道理依據。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很久遠的從前,人們在土坡上挖了一個洞,居住,或者是木頭茅草等等,就地取材開始建造自己的住所。只要人們想到,他們就開始做,在失敗中,總會想到其他的方法來代替。比如下雨怎麼辦,就用長廊把各室連接起來,比如怎麼處理積水,就把屋檐角做一個弧度。他們在沒有相當的數學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居然在一次次的實踐中得出了那個可以處理積水問題的弧度!沒有避雷針,但可以使得天雷在外壁上流滾,反而使鍍金層得到洗鍊的寺廟...
有太多歷史建築,太多不可思議的奇蹟人類曾經做到過。只是時代變化,有很多東西就被拋下了。但人們沒有注意到,不代表人們沒有做到過,不代表歷史是不存在的。
例如清天地會的那個船屋,至今人們沒能肯定的說清它有多少間屋子,多次多年勘探也只能推斷是108間,那麼大一個房子,防水防火通風功能簡直比現代某些技術還要心思巧妙!!以及它的排污系統至今人們沒有弄清!太奇妙!
這個世界有太多東西需要記錄下來,真的。
我可以給的回答是,肯定有原型!但是,不一定完全一樣。畢竟會加入我們現代的審美元素,以及情節發展的要求增添美化。
但是我們也不能因為矛盾就否認它,就說肯定做不到。這世界是可知的,要堅信這點。不要說做不到,或者不存在。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或者還沒有去做到。
(有太多自己私人的情緒觀點,希望包涵。有一些資料內容記不太清,只是看過文章,所以語句含糊。本人沒有就看過的那些文章資料去實地考察過,所以可能這些資料都會略有偏頗,希望各位知友包涵。)


你知道福建永定土樓嗎。。那個可以看作是超大型客棧。。。


推薦閱讀:

北上廣深這四個經濟圈,你最喜歡呆在哪,為什麼?
為什麼我的天津女朋友認為去北京就跟出國了一樣遠?
有沒有一個城市有你特別痛苦的記憶?
一個生活在陌生城市,在心理和經濟上都處於無根狀態的人,該怎麼找到安全感?
江浙滬一帶(南京 無錫 蘇州 上海 杭州)哪裡比較適合工作安家?有其他好城市推薦也可以 說說自己看法?

TAG:城市 | 建築 | 武俠 | 古建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