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漫畫《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中小丑一角?


Between Panels Vol.1
Batman: The Killing Joke

Prologue

「這世界不過是一個可怕的黑色笑話。」 —— 小丑

《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是整個蝙蝠俠系列漫畫中的一個異類,叫他《小丑:致命玩笑》(Joker: The Killing Joke)也許更為恰當,因為這部作品中,蝙蝠俠不過是一個沒太多存在感的配角,真正的主角,是我們的犯罪王子:小丑。

作者阿蘭·摩爾(Alan Moore)與調色師約翰·希金斯(John Higgins)的黃金組合曾為我們帶來漫畫小說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守望者》(Watchmen),相信大家並不會感到陌生,而繪者布萊恩·勃蘭德(Brian Bolland)則是1980年代美國漫畫產業中「英國入侵」(British Invasion)潮流中的一員,與阿蘭·摩爾、格蘭特·莫里森(Grant Morrison)、尼爾·蓋曼(Neil Gaiman)等人一道,見證了DC漫畫(DC Comics)收編大量英籍創作者的全過程。

創作《致命玩笑》的念頭最早來自繪者布萊恩·勃蘭德,當時DC漫畫的編輯問布萊恩,想要挑哪一個DC漫畫人物來進行創作,他提了三個名字:最尊敬的作者阿蘭·摩爾,最喜歡的漫畫英雄蝙蝠俠,和他最喜歡的反派:小丑。當這三個名字彙聚到一起時,《致命玩笑》這部作品便誕生了。

布萊恩想要做的,是對小丑這個人物的起源進行描繪,抓住這個人物最為核心的特質,同時也籍此回到羅賓(Robin)出現之前的蝙蝠俠漫畫世界,對蝙蝠俠與小丑二人的關係進行重新界定。他沒有想到的是,摩爾走的比他預期地更遠,《致命玩笑》成了蝙蝠俠系列劇情展開走向黑暗的肇始。甚至在多年後,回憶起這部作品之時,摩爾也認為當時的自己發力過度,讓這部作品的劇情過於黑暗了。

Joke

這是個很短的故事,小丑自阿卡姆瘋人院(Arkham Asylum)逃脫後,在毒殺馬戲團長後,在這個主題樂園盤踞下來,將其改造成自己的據點。與此同時,哥譚(Gotham)警長詹姆斯·戈登(James Gordon)在家中遭到小丑的襲擊,自己被小丑所綁架,而其女兒芭芭拉(Babara Gordon),也就是彼時的蝙蝠女(Batgirl),則被小丑射中脊柱並拍攝裸照,下半身就此癱瘓,其後只能乘坐輪椅行動,化身為「先知」(Oracle)為蝙蝠俠提供技術支持,並在DC漫畫於新52(The New 52)系列中重啟故事線後得到治癒。當然這是後話,對此時的芭芭拉來說,下肢癱瘓是比死亡還要可怕的一件事情。而在這部漫畫之前,蝙蝠俠的世界中還沒有任何一位角色經歷這樣慘痛的遭遇,甚至第二代羅賓傑森·托德(Jason Todd)之死,也是《致命玩笑》之後的故事了。

小丑的計劃有著明確的目的,他想要證明一點:「即使像戈登警長這樣一位哥譚最為正直的公民,也會在極為糟糕的一天(One Bad Day)之後完全變瘋。」為此,他將戈登警長扒光、套上頸鏈、關進馬戲團中供觀賞奇異人士的鐵籠中,並為其加註藝名:普通人(The Average Man),在他面前播放芭芭拉受到槍傷之後赤裸在地的照片,企圖將其逼瘋。

與此同時,蝙蝠俠在四處尋找小丑的蹤跡,可惜卻一無所獲。直到小丑通過哥譚警方之手將馬戲團的地址告訴蝙蝠俠,他才匆忙趕去。所幸戈登警長仍然保住了自己的理智,並要求蝙蝠俠要按照規則(By The Book)抓住他。在兩人最終的對決里,小丑的槍射出了空彈,並最終被蝙蝠俠擊敗,而蝙蝠俠則告訴他,儘管經歷了最糟糕的一天,戈登警長仍然沒有像他一樣變瘋,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像他那樣脆弱,經不起厄運的洗禮。

圍繞戈登警長的致命笑話只是這部作品的表層,其裡層則在敘述小丑起源的另一條與表層相對並不時交互出現的線索中得到體現,而這部分才是此作最為核心的內容所在。與之前蝙蝠俠漫畫中小丑的起源有所不同的是,這部作品對小丑性格成型前的生活進行了大量描繪,交代了他在性格激變前後的人生經歷,在與表層故事交錯出現的同時,將這個角色的複雜表現的淋漓盡致。

Contrast

伴隨著主線故事的展開,揭示小丑身份的閃回(Flashback)不時出現,交代了小丑在變瘋之前的經歷。彼時的小丑本是埃斯化工廠(ACE Chemicals)的一名僱員,名為傑克(Jack),只是他立志成為一名喜劇演員,卻因技藝不佳未能找到工作,面對已經懷孕的妻子珍妮(Jeannie),他深感養護一個家庭的不易,也在紅頭罩幫(The Red Hood Gang)的慫恿下,想要依賴自己對化工廠保安情況的熟悉,引領他們穿過化工廠,洗劫隔壁的一家公司。孰料正在籌劃犯罪之時,自警方傳來了妻子因家用電器漏電致死的噩耗。失去了生存意義的傑克本想就此放棄犯罪計劃,卻受到兩名幫派成員的威脅,不得不依照約定來到化工廠。孰料警衛情況已經與從前相異,兩名幫派成員在交火中身亡,而被迫戴上紅頭罩的傑克在剛剛趕到的蝙蝠俠追逐下,墜落於盛滿化學物質的容器中,雖然最終隨管道逃離,卻已經遭到毀容,成為了日後小丑的模樣。傑克就此陷入瘋狂,成為了犯罪王子:小丑,也就此開啟了其後漫漫犯罪之路。

在漫畫的藝術表現上,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初版(1988)與20周年豪華版(Deluxe Version/2008)在上色表現層面的巨大差別。原版上色由約翰·希金斯完成,但布萊恩對希金斯的處理並不滿意,因此在20周年版中對所有顏色進行了重新繪製。新的色調更加現代,但最根本的區別體現在表裡兩層的色彩差別。表層(現代)的色調很鮮艷,但比較巧妙地保留了各個角色的核心顏色(蝙蝠俠的黑色、小丑的綠色與紫色、芭芭拉的黃色),而裡層(過去)則改為黑白處理,只在每一格(Panel)中選出一個物品來上色。體現在搶劫過程中,唯一的上色物件則是傑克被迫戴上的紅色頭罩。透過色盤的調配,兩層故事的風格差異被凸顯出來,為整部作品帶來了全新的層次感。

《致命玩笑》的表裡兩層之間有著非常微妙的聯繫:小丑於裡層的經歷促使他認定,任何一個普通人,如果經歷了像他一樣糟糕的一天,失去妻子孩子,從一個雖然貧困卻仍然正直的公民淪落為搶劫未遂的通緝犯,都會像他一樣陷入瘋癲,而這也是他於表層設計陷害並羞辱戈登局長的根本動機所在。

但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小丑,那麼他也許並未真正地陷入瘋癲,因為他於表層做所的一切,不過是為了證明自己其後所有犯罪行為的合理性。在他看來,如果戈登陷入瘋狂,他便可以將自己的所有罪責推給那些將他推入這可悲命運的他者,不論是推給紅頭罩幫、給他施加壓力的妻子還是害他最終墜入廢料桶的蝙蝠俠,都將為他陷入瘋狂後的累累血債負責。而戈登則以自己的行動回擊了小丑,告訴他,他並沒有權力將自己的罪責推卸給任何人。反過頭來看,若是一個人致力於不惜一切代價推卸責任,我們很難認為有著如此清晰目的的小丑,真的喪失了理智。

那麼小丑真的瘋了嗎?

Sanity

在小丑的實驗中,貫徹了這名人物成型的核心理念:對世界的看法。在戈登警長、芭芭拉以及你我一樣普通人的眼中,這個世界有著它自己的運轉規則。而在小丑眼中,組成這個世界的,是完全無法理解與無從預期的,完全隨機的不公平(Random Injustice)。對照他的經歷得出這個結論,也許並不算太過讓人訝異。克里斯托夫·諾蘭指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Batman: The Dark Knight)中,希斯·萊傑所扮演的小丑也吸收了《致命笑話》中便已成型的這套小丑理念。只不過不論在這部漫畫還是諾蘭的電影中,身處小丑陷阱中的人都以自己的行為否定了小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如果我們放下對「瘋癲」這個標籤本身的執著,實際上「瘋癲」如小丑,只不過是持對這世界不同看法的少數派人士罷了。他傷害他人的行為或許令人不齒,但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卻未必沒有其合理的一面,這也是為何這個惡貫滿盈的角色,反而擁有如此眾多的擁躉。他對世界混亂本質的描繪,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人們對這個世界進行觀察後所得出的結論。只不過這結論於禮於情過於冷漠,無人願意啟齒談及罷了。小丑作為反派卻可以在「瘋癲」這個標籤的掩蓋下,拋開束縛大多數人的道德準則,說出一些我們想說而又不敢說的話。

而這「最糟糕的一天」,也並不只屬於小丑和戈登警長,經歷過這一天的,還有另一個人:蝙蝠俠。

Mirror

在作者阿蘭·摩爾心中,蝙蝠俠與小丑不過是一面鏡子內外的兩個形象,在經歷「最糟糕的一天」後,一個人選擇了將對抗邪惡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另一個人則選擇了將邪惡作為自己終身的事業。若將這「最糟糕的一天」翻譯過來,其實正是上面曾經提及的:「隨機的不公。」在剔除其中的道德元素後,剩下的其實就是隨機二字。對於蝙蝠俠或者小丑而言,如何面對隨機也即如何面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於此,蝙蝠俠選擇了以自身的確定來應對,而小丑則選擇了隨波逐流,以不確定來應對不確定。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蝙蝠俠的行事邏輯與準則,卻永遠猜不到下一秒鐘小丑會做些什麼。兩人的對抗中,最為動人的,並非善與惡的較量,而是秩序與混亂的對抗。看著蝙蝠俠如何在堅持自己行事邏輯的前提下以其智慧與力量擊敗花樣百出的罪惡王子小丑,就像看一名拖著沉重鐐銬的囚犯與身輕如燕、長袖善舞的舞者比賽一樣,讓人永遠為囚犯緊緊捏一把汗。

這也正是小丑這個角色本身的魅力所在,蝙蝠俠系列的反派幾乎都沒有什麼逆天的特異功能,他們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具備神奇力量的同儕中脫穎而出,讓人記憶深刻,正是依賴其與主角部分特質的對照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正如《致命玩笑》結尾的留白,隨著警車漸漸駛近,蝙蝠俠將手伸向了小丑。其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沒人知道。但從蝙蝠俠最後的幾句話中,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也許在整個事件結束後,發瘋的並非戈登警長,而是蝙蝠俠自己。

Epilogue

在其後與蝙蝠俠有關的系列作品中,也有過許多對《致命玩笑》的致敬,如《不義聯盟:人間之神》(Injustice: Gods Among Us)中小丑的三套下載服裝,便是基於這部漫畫創作的,而《蝙蝠俠:阿卡姆》三部曲中,也曾在多處對《致命玩笑》中小丑的台詞進行了引用,在《蝙蝠俠:阿卡姆起源》(Batman: Arkham Origins)中,玩家甚至還有一段劇情可以扮演套上紅頭罩的小丑。

在《致命玩笑》之後,蝙蝠俠系列的劇情愈發黑暗:蝙蝠女因癱瘓而退役,第二代羅賓死於小丑之手,蝙蝠俠本人也被貝恩(Bane)打斷脊椎,幾乎變成殘廢。也許這部漫畫的後續影響,並非阿蘭·摩爾在創作時所能設想到的,但毫無疑問這部作品開創了美國超級英雄漫畫的一種全新的路線,與弗蘭克·米勒的兩部經典作品一起,將蝙蝠俠這個角色由《蝙蝠俠與羅賓》時代的卡通風格,拉回到了系列最初黑暗現實的風格。

2012年7月20日,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Batman: The Dark Knight Rises)於科羅拉多州首府丹佛市郊奧羅拉的首映現場,發生了一起嚴重的槍擊案,持槍者非常崇拜小丑,打扮成他的模樣,槍殺12人,射傷58人。這不僅是2012年電影圈的最大慘案,也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在大眾出版物中,類似小丑這種反派角色的處理,邊界究竟在何處?《致命玩笑》對小丑的描繪,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也足以令人不寒而慄。傑克的無助、小丑的瘋癲交織起來,融於死亡遊樂場的詭秘氣氛中,讓人感受到他那深沉的絕望與觸底之後的爆發。讀者是否會對這樣一個曾經有過如斯不幸遭遇的傑克感到同情,又會否為此將他日後的殘暴行徑合理化呢?

也許這些問題並沒有答案,在完成這部作品之後,它便脫離了創作者的掌控,在無數讀者的解讀與理解中擁有了自己的生命。這種觸及人類理性的探討,必然有著屬於自己的位置,但這部作品最令人感到觸動的,同時也是我們最應當思考的,正是小丑想要通過折磨戈登警長來證明給蝙蝠俠的那個問題:「天堂地獄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你是否會踏過這條線呢?

Between Panels Vol.1

http://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其實小丑這個角色更多的展現了作惡和行善之間成本回報率和操作性上的嚴重不對等
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小丑不是「大毒梟」,是傑出的心理學者卻並不見得是一個多深謀遠慮的陰謀家,和奧創宇智波斑這種大陰謀家不同,也和宋青書白骨精這種在底層迫於威脅或者生存壓力的惡毒個體不同,小丑沒有利益上明確的指向性
但他卻是涉及到惡的最直白卻最本質屬性的角色,他演繹了人類最直白的感情特點——甚至可能完全不是陰暗面,比如輕微的妒忌,比如貪婪,比如情感,甚至比如正義本身面對混亂邪惡的不堪一擊

我不認為小丑是「瘋狂的」或者「瘋癲的」,就像說卷福是個瘋子一樣,這並不精確,小丑的行為模式更多地展現出了他異化的性格而不是思維方式,上面說了小丑是接觸的心理學者,癲狂的行為模式背後是令人驚嘆的純粹的冷靜,而這又令他與極端宗教主義者的教育失當世界觀錯誤產生的反社會不同,本質上,他深刻地,理性地理解這個社會,但是又必須報復它,卻又因此並沒有「野心」——這比那些看起來深諳社會黑暗非要做大清洗的典型中二反派或者為了獲得利益和力量草菅人命的魔頭更加的「純粹」和「黑」
就像卷福說的,愛才是一個人作惡的推力,作為一個報復社會的典型反派角色,致命玩笑為小丑的黑暗創造了一種合理性。


《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是小丑的一部經典自傳,它不僅揭示了小丑的起源,也揭示了小丑的誕生,而這恰恰是小丑最有魅力的一面。

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這個也是整個問題非常完善的回答,這唯一的300多贊的答案,只能說明這些喜愛小丑的人把這個答案當作是致命遊戲最佳的註解,我當時也毫不猶豫的給他點贊了,贊給了那些痴迷小丑的人們,願玩笑與你同在。嘻嘻!

這部漫畫向我們揭示了很多簡單而深刻的道理:


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變成瘋子。


這個世界是變態的,是異常的,是不公正的,是邪惡的,為什麼你不這樣認為?嘻嘻,因為你沒有遇上糟糕的那一天。


正義和邪惡是一體的,因為我們都是人類.


這個世界可真夠噁心的,憑什麼是我倒霉,原來都是命運的安排!哈哈


一切都回不去了,這個世界就是荒唐的!


許多圖預警!大家小心了!!!!!!!!!!!!這註定是一次漫長的旅程!!!!!


讓我們一起開啟這次的小丑之旅吧!

各位觀眾,你們笑了嗎?沒有笑,跟著我笑一個吧!嘻嘻

小丑喜歡玩撲克牌,就算一個人都能玩得起勁,玩過撲克牌的人都明白,撲克是一種賭博,但是賭博又是一種隨機性的遊戲。隨機性是什麼呢?隨機性就代表著荒謬,難以理解,毫無邏輯而言。小丑的撲克牌還是他的名片,因為在54張撲克牌當中,最大的是鬼牌,也就是小丑牌,在一副撲克牌當中有兩張小丑牌,正義和邪惡,還是正面和反面?或許吧!

小丑其實很怕死,卻喜歡讓別人去死,他通過讓別人的死亡來釋放自身對於死亡的恐懼,從而獲得暫時避免死亡的快感和慶幸。縱觀整個蝙蝠俠和DC史,小丑殺死了上百號人吧!特別在最後蝙蝠俠歸來記當中,小丑還殺死了上百個現場觀眾。現在覺得小丑怕死,說自己擁有人權,突然感覺他挺搞笑的,哈哈。

小丑本來是一個化學研究員,是一份挺好的工作,然而為了自己的理想工作,他為了自己的小丑夢想,他辭職了!年輕人辭職要謹慎啊!不然下一個小丑就是你,小丑如此渴望去當一個小丑,關於他為什麼擁有這個願望,乃至於不惜辭職,讓自己沒有收入也要去這份工作,整個蝙蝠俠中都沒有提到,我也沒有看到過哪個大神分析出來,就讓這個成為永遠的謎吧!當一個人全身心的專註於某一件事情的後,如果他能從裡面不斷的獲得快感,那麼他就會完全沉迷下去,慢慢的他會變得極端而又瘋狂,不能自拔,這個過程是不是像吸毒呢?我相信吸毒的狀態和那些痴迷者們在自我的世界裡面是同一種狀態?都是身體巨量的內啡肽分泌!

蝙蝠俠並不了解小丑,當你並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那麼你就不太可能戰勝他,因為你不知道他的行為會怎麼做,不知道他的底線在哪,更不知道他在哪,是誰,去向何方。所以才有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小丑射傷了我們的蝙蝠女,也就是我們的戈登探長的女兒,這個就是小丑,一點都不懂得憐香惜玉,熱愛美,更熱愛美的毀滅!從此以後,蝙蝠女就成了殘廢了,癱瘓了!哈哈,小丑,好沒人性啊!小丑不僅讓蝙蝠女殘廢,而且他還給她拍拍裸照,畢竟都是來度假了,怎麼能不合影呢?

小丑即便在射殺蝙蝠女時,他也覺得無所謂,一身夏威夷的休閑沙灘旅行裝,彷彿他才從度假回來,他喜歡開玩笑,在他的世界裡面,似乎一切都無所謂,其他的人的死活跟他關係不大,這個世界對於他來說,不過就是一個更大的遊樂場,來來去去,也就是好玩而已,不必在意。

小丑皇帝端坐在高高的嬰兒玩具屍體之上,看著莫名的詭異和邪惡,紫色的外衣和紅色的內膽,應該是神秘之下潛藏著根本無法預料的行為,小丑是不是一個行為藝術家呢?是的,他詭異又天真,端坐在高高的壞人寶座上,你怎麼知道下面正常人的痛苦,高潮就要來了,好戲就要上演!

小丑告訴我們,為什麼有人會發瘋呢?我們都有不願意回憶的過去,仔細想想,你有沒有過,童年時候的孩子氣,長大後的愛情失敗,其中經歷毫無緣由的羞辱與委屈呢?有吧,小丑叔叔教你,那些發生的永遠不能改變,你是願意繼續默默承受呢?還是發瘋來抵禦痛苦回憶隊你的侵蝕?

在一個又陰又濕的空間裡面,拋開合理性這種毫無邏輯的東西,不錯,我們來自於過去,所以過去永遠是我們翻不過的一頁,那就拋棄未來,拋棄自己原有的一切,變成自己,隨心所欲。世界很大,每天的頭條新聞都在揭示煩惱,貪污腐敗,人性的墮落,不斷的報道,強暴女大學生,欺負平民,饑荒,毫無價值的生命。既然這麼沒有價值,不如就活得純粹點,各位,你們同意嗎?

用快樂來取代痛苦,用對於生命的嘲笑去反擊嘲笑?這樣的生命才是生命的真諦!

keep smile!!!!!!!

你是這麼渺小!反正這個世界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只要你瘋狂起來,跟隨自己的內心世界,那麼誰還能攻擊你呢?你被命運殘酷對待!發瘋就成為唯一的渠道,不要控制自己,放鬆一下子就好,輕輕一推,你也就順從了!

各位,我們的正常人的代表,戈登探長正式登場,他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們這些異端中間,他就是一個奇怪的玩物,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人都代表著正常的人類,其實是錯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不正常的人,都是瘋子,他們只是隱藏著自己瘋狂的,與眾不同的心,一旦他們承受過大的壓力,他們就會崩潰,其實呢?他們就是一群逃避自己的膽小鬼!真可憐,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精神異常的世界裡面!哈哈

我猜想小丑應該看過福柯的《瘋癲的文明》

用福柯曾經說過的一段話可以較好的總結:「在蠻荒狀態不可能發現瘋癲。瘋癲只能存在於社會之中。它不會存在於分離出它的感受形式之外,既排斥它又俘獲它的反感形式之外。因此,我們可以說,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瘋癲是作為一種美學現象或日常現象出現在社會領域中;17世紀,由於禁閉,瘋癲經歷了一個沉默和被排斥的時期。它喪失了在莎士比亞和塞萬提斯的時代曾經具有的展現和揭示的功能,它變得虛假可笑了。最後,20世紀給瘋癲套上頸圈,把它歸為自然現象,繫於這個世界的真理。這種實證主義的粗暴佔有所導致的,一方面是精神病學向瘋人顯示的居高臨下的博愛,另一方面是從奈瓦爾到阿爾托的詩作中所能發現的抗議激情。這種抗議是使瘋癲體驗恢復被禁閉所摧毀的深刻有力的啟示意義的努力。」

正因為蝙蝠俠也度過了噩夢般的一天所以小丑明白蝙蝠俠也是一個瘋子,不然為什麼穿一個飛老鼠裝到處發瘋呢?你跟我都是瘋子,別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其實我們只是發瘋的行為不同罷了。

今天就到這兒吧!88


談到致命玩笑里的小丑就會想到tdk里的萊傑版小丑。

黑暗騎士取其內核: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anger.
那些不能殺死你的只會讓你更怪異。
我給出我的翻譯:你所經歷的一切都會使你異化。
你的人格,三觀都隨著人生經歷和對這些經歷的思考產生著必然的變化。所有的一切都是大隨機化下的理性控制,也就是一切社會法則道德概念行為模式不過是混亂基礎下的秩序。
小丑是典型的混亂邪惡,蝙蝠俠則是典型的守序善良。對立統一,所以蝙蝠俠對小丑有種獨特的迷戀。
本質是chaos真的還能分出正義與邪惡嗎?
其實只是關乎選擇了,小丑理想主義地想呈現出最原始的真相,蝙蝠俠則終其一生維護著現實主義的秩序。
結尾蝙蝠俠的選擇到底是什麼?
個人傾向是掐死了小丑。
蝙蝠俠沒瘋,他只是明白了,為了維護人民對於秩序的信仰,小丑必須得死。


最後積水裡倒映的警車燈光,不就寓意著那半途關掉的手電筒嗎?


謝邀。一句話點評,有著哲學意味的漫畫。或者說蝙蝠俠和小丑的存在,早已是個哲學命題。


最後小丑講的那個笑話,個人理解如下:

首先兩個人都遭遇了不幸。有一個人勇敢的跨越過去了,有一個人因為太過害怕摔下去了。手電筒照出的光路並不能讓人踩著從深淵中爬上去。跨過去的人明知不可能救掉下去的人,明知徒勞無用,還是伸出了援手。掉下去的人也明白手電筒照射的光並不能救自己,卻還抱著幻想,認為只要跨過去的人不在中途把手電筒關掉,自己還能得救。雙方都知道自己和對方都無可救藥的愚蠢,他們之間永遠不可能並肩,所以蝙蝠俠和小丑都笑了。


推薦閱讀:

還有什麼電影比《無名女屍》更恐怖?
導演是否該為電影的壞口碑和演員的爛演技背鍋?

TAG:電影 | 蝙蝠俠:黑暗騎士電影 | 蝙蝠俠 | 小丑 | DCComic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