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畫出有時代感的油畫?

修改:可能我說的不太清楚。首先我不是想來討論理論問題,說實話評論家對藝術家的推動作用並不大。
我也不是只喜愛單一風格,而是個人興趣取向。但是我發現大師的作品都是反應時代生活的。複製大師的作品就是找死。但是作為國內學生我很可悲的感覺我沒什麼生活。希望大家能從生活經歷給我靈感。
現在美術館充斥的就是肖像,性冷淡風,超現實,抽象。大家有什麼新奇的方向能分享給我,讓我開闊下視野
…………………………………分割……………
還一年畢業,大學期間一直畫傳統方面的,人物寫生,風景肖像。
我本身就喜歡巴洛克風格,張揚有內涵,充滿力量感和韻律。不喜歡現在很多性冷淡風格的畫。我是認為油畫一定要有畫面力量的。
最近的一年看了一些書和展覽,都是當代的。以前很不喜歡當代藝術,最近看了一些大師級的當代藝術,發現的確有很好的地方,而且因為當代藝術的互動性,比起架上繪畫和當下社會可能聯繫的更緊密。
我看美術史最愛看藝術家的生活。發現每一個大師都是先鋒者,都是用當下先進的手段來方便創作。而且和生活聯繫的都很緊密。但是現在對於油畫我很迷茫,我相信他有生命力,但是我畢竟年輕還沒找到好的表現方式。看了很多國內頂尖藝術家油畫展感覺也好壞參半。沒有條件出國很難看到國外年輕畫家的作品(聽說並不好)
還沒找到符合國內當下的題材。希望大家給我點靈感


二更,評論區里的題主說:

餓,能說說理論之外的么,說實話,評論家往往是對歷史的總結,很少能對未來進行預判,而藝術家一定是要向前推進的。理論都懂,可是作用不大。你說的事解決我從何處而來,我想問的是我要到何處而去。請不要說「你往去處去」

行吧,真是好話聽不進的樣子。評論家只會總結歷史,不對未來做判斷嗎。這說法一看題主您就不是當評論家的料。我已經說了,歷史決定論可能不再是人們信奉的真理了。也就是沒有什麼時代必然的趨勢了。未來不是確定的,不一定因果相連。一隻蝴蝶不一定能激起太平洋的颱風,一切都是概率而已。這種觀點本身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推測。

然後說具體的問題。當代藝術圍繞著可能性展開。我們粗淺地看,就是當代藝術關注各種話題,藝術家把一切東西都挪用進藝術中,希望擴充藝術的疆域。大家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東西做成藝術作品,這是現在的狀態。

如果真要讓人和您說自己關注什麼,未來的趨勢是什麼。那就是看展覽。那些業已成功的藝術家,那些得以進入美術館、畫廊展示自己作品的藝術家,都有自己一套東西。你去看去了解不就行了。但是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你必須走你想走的路。這個誰都幫不了你。

--原答案--

題主把事情說反了。

說到時代感,我們不得不談阿瑟?丹托。丹托在《藝術世界》里提出了決定藝術品形式的三個必要因素:種族、環境和時代,某件藝術品的產生是必然受到周遭風俗與時代精神的影響。簡言之,就是藝術世界造就了存在於其間的藝術品的面貌。

西方社會直到今天還在談希臘神話和聖經故事,這是因為西方有重構希臘神話和聖經故事的傳統。大量的西方繪畫都是對神話文本的重新演繹,包括那些旁支錯節的西方插畫藝術、書法藝術都建構在這個文本釋義的傳統上。這在中國社會沒有土壤,因此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見一條清晰的脈絡,舉個例子:自古希臘的美神形象,在中世紀消失後,到文藝復興的波提切利重提《維納斯的誕生》,然後提香畫出了一位《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又有巴洛克時期流行的《鏡前的維納斯》,後在工業社會初期出現了馬奈的《奧林匹亞》這類維納斯,再到達利超現實主義的《帶抽屜的維納斯》,再有貧窮藝術家皮斯托雷托的《破布的維納斯》,整個西方美術史除了中世紀一段都有對維納斯進行討論的作品。但是每個維納斯都與前代的維納斯不同,這種不同,或說那個特定的維納斯的形式就是時代精神的映射。

時代精神其實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不可能單憑一個人的大腦想明白。我們從這麼遠的角度看藝術史,感覺好像每件作品,每個大師都是被釘死在年代學直尺上的一個個刻度,但其實回到當時的環境,它們都還不具備確定的藝術史價值。歷史總是滯後的。就像杜尚放上小便池的那一刻,現成品藝術並沒有實現,也許杜尚就此身敗名裂也不奇怪。藝術家或許感受到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到來,但在這個形式還未真正形成氣候前,一切都是設想而已。事實上,沒有人可以預測當下的時代精神是什麼。

即使我們把視角放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十年,我們也不可能看清這個與文革割裂的新時代將會迎來什麼,未來總是未知的。很有意思的一個例子是羅中立。羅中立在1980年畫了《父親》,這部作品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同時也遭到了空前的批判。影響最大的就是「二邵之爭」,邵養德一再強調羅的作品偏離了毛澤東論證過的馬克思的「典型論」。我們今天看這段歷史,應該會認為這只是文革後的文藝界對馬克思「典型論」的一場激烈討論罷了,但對於當時的人們而言,這有關政治風向的轉變。羅中立也是迷惘的,他要不斷權衡環境。因此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羅不再去表現農民的「疾苦」,而是更多地展現新式農村生活的幸福。在《金秋》里,農民伯伯吹起了喇叭,載歌載舞。給《父親》加上一支圓珠筆來順應政策需求,比起作品主題的改變簡直不值一提。羅中立屈從於文藝界的反面輿論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天知道何時風雲突變,又將會重演十年前的歷史呢。

反過來,在2012年的《楊瀾訪談錄》里,羅中立稱自己的作品是一件觀念藝術。因為用了毛澤東像的巨大尺寸去畫農民,這就揭示了「神的時代的結束」和「人的時代的到來」。羅中立想把自己塑造成「文藝復興」先驅的形象。但這都是後話,其實在二邵之爭中,沒人關注這幅畫的尺寸。更根本地是,羅中立在那個時候並沒有也不敢聲稱自己這麼畫的目的是為了揭示他現在想要揭示的東西。誰又知道他當時是不是出於這個目的這麼做了呢。但是,我們作為後來的讀者,可以接受這種提法。羅中立的《父親》承受得起這個虛名。

時代精神並不會在當下彰顯他自身,因為時代精神是一場人的合謀。如果按照過去的思路,不少人期待著一場徹底推翻文革的文藝運動,即使也有人這麼做,但這都不是時代的主旋律。更多的人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所以在文革結束後,並沒有出現同文革一樣激烈的反文革的美術浪潮。那時的美術作品都比較溫和地批判文革帶來的創傷和悲痛。這出人意料,但卻被多數人踐行著。每一個人的每一個行為最終匯聚成時代精神。但置身於此,誰人能知廬山真面目呢。人們只有相信自己的判斷,但判斷是不是真的,沒有方法能夠明白,只得等待。

想要把握時代脈搏,表現時代精神的方法並不是苦思冥想找選題,然後搞一個大新聞。我們必須重提那句說爛的老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透過藝術家最尋常的表達,我們後人也能發現他的時代精神,每件作品都承載著這種東西。之前被炒的很火的「最丑石膏像」難道不是體現了中國美術的應試教育現狀嗎;赫斯特的作品難道不比安迪沃霍爾的波普藝術更能體現消費主義的價值觀嗎;各種媚俗的藝術形式難道不是我們當下的文化的最好印證嗎?這都是時代精神左右的。

其實要做好作品,只需要植根於生活。「那裡是富有的藝術,這裡是貧窮的藝術。」藝術並不需要刻意地匯入到一個巨大的時代洪流中,做社會體制的一枚螺絲釘,藝術只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行了。莫奈畫日出印象表達了什麼時代主題,但是通過對風景的記錄,我們後人可以讀出很多東西來。藝術就是很簡單的東西,如果不適合也沒有能力做到貼合所謂的「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歷史決定論其實並不存在)。我們同樣能創作很多優秀的作品。當下的就是歷史的,時代精神只是歷史的一個濃縮或剪影而已。


「我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哪個好心人來個題目吧。」都畢業了還沒擺脫命題作文的習慣啊》?


在當代藝術里形式只是手段,如果形式變成了目的,那麼就是現代藝術了。當代藝術里的油畫多數是作為圖像呈現出來的觀念,也就是我們說的觀念繪畫,想要時代感的話就要在這個觀念上做文章,至於你喜歡巴洛克風格跟這點不衝突,你可以使用任何你喜歡的風格來傳遞觀念,只要兩者不衝突。實現你的目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只表現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事物,這也是很多當代藝術家門做的,至於這些是什麼就要自己去挖掘了,多讀一些當代哲學方面的書籍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們的時代和只有這個時代才有的事物。


我被嚇到了。一個學油畫的小夥子邀請我這個學設計的回答這個問題……講道理,在你們這些人面前,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畫油畫。

來都來了不強答就不是我的風格了。

嗯,畫自己觀察到的——無論自己或者他人,個人或者社會;畫自己思考到的——最好能有點深度,或者有點趣味;畫自己愛的與恨的——用你所能找到的和想到的一切手段表達。

只要畫的好,你死了以後人們會幫你總結出時代特徵的,就醬紫。

最後是寫給題主的。
這世界上沒有人會沒有生活,只有人沒有意識到生活,有人懶得去觀察自己的生活,有人懶得去觀察別人的生活,還有人懶得去思考生活,有人懶得去思考別人的生活。你和每一個你所能接觸和想像到的人每天為之喜為之怒為之哀為之樂的,就叫生活。在大街上與你擦肩而過的每一張麻木的歡快的匆忙的幸福的臉,都是生活;你發現有的城市麻木的臉更多,有的匆忙的臉更多,有的笑臉更多,這叫觀察生活;你發現了這些臉是為什麼麻木為什麼歡笑,把這些臉轉化成你的藝術靈感,這叫思考生活。
你不是沒有生活,你是以為只有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才叫生活,以為旁觀世界到四十歲以後的生活才叫生活。


艾青,謝邀!
不要覺得理論沒用。藝術理論對於當代藝術家真的很重要!非說沒用的話,至少等你了解了以後再說。知乎上我看過很多 @庄澤曦 的回答,至少從讀書的數量來說,我向他看齊。我也建議你
多讀讀相關藝術理論,也許可以先停停畫畫。

只要不死讀書,任何知識都有助於你把問題看得更透徹、讓你更智慧進而找到你未來的創作方向。作為一名藝術生來說,與你聯繫如此緊密的藝術理論你都不了解,這說不過去吧?

不要狹隘,不要以為搞理論整天都在扯淡,只是進入不了人家的語境而已。

至於你說的缺少生活經歷,這很普遍,大部分原因是中國按部就班的教育導致的。但是盡量多體驗吧,多去嘗試嘗試不同的行業。實在不行要麼去旅行,要麼去看書。當你閱盡人類文明寶庫,到那時候,你好像親歷了一遍中華上下五千年,生活經歷不就有了嘛。也許你會說要知行合一,是需要實踐的。但只要你活著,你就無時無刻不在實踐。王陽明說過,「思想意識本身的流動就是實踐。」所以思考本身就是一種實踐,不僅僅指的動手。所以思考這方面的實踐也是不能忽視的,並且我認為比起手頭功夫來說是更重要的。

所以我建議你兩點:
1.多讀藝術理論,不要有成見,當你真正進入了,你會發現它沒有那麼無趣。也許可以有助於你看清藝術是怎麼一回事,對藝術的理解更上一個層次。

2.比照西方文化去體悟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文化。就我目前的看法,我認為一名藝術家要用自己國家文化背景去思考,這樣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所特點。對於中國文化的了解上,不要停留在表面,不只是中國元素,龍啊鳳啊,拿一個圖騰改一改,這是很表面的。最重要的是思想,儒家、道家、佛家這些中國人做人的思想是中國人的生活態度。

有什麼問題,我們再聊!


其實有的時候把創作的視角拓寬一些,更多注重於生活洞察,而不是藝術風格,或許會是一種不錯的改變。藝術源於生活,年代更是生活的計量單位。
——————————————————————————————————————————
關於你說的題材問題,我一直堅持的觀點是畫作價值&>攝影價值,畫作可以通過想像和經歷去更完美的呈現那些遺失的或未來的圖像。我曾經拍攝過一組關於即將消逝的文化及風俗現象,效果一般,因為只能去記錄,不能去延展。希望這個方向可以幫到你。祝成功,畫家先生。


「藝術家是用一種方式或語言規定狀態的人,他們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來理解社會和表達思想,尤其在今天這個社會,很多藝術家已經能做到自由應用任何一種方式了。」 ——艾未未


你真是夠了,油畫的本質是啥?是油啊。時代的感需要時代的油。時代之油,唯有地溝!
我真是shameonu啊,好捉急。


@Neal Caffrey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是有人自己沒對傳統藝術做過什麼貢獻,卻樂於居高臨下的去批判那些做貢獻的人?
手臂上玩什麼花樣能彰顯自己的「臂(bī)格」?
打印作品在摄影当中究竟有多大意义?
什麼是故障藝術 (Glitch Art)?
提香的《田園合奏》和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為什麼後者更加飽受非議?

TAG:藝術 | 當代藝術 | 現代藝術 | 油畫 | 歐洲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