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樣評價「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


謝邀。

脫離原詩談體會,基本不是語文老師教材要求,就是斷章取義耍流氓。

黃仲則寫這詩,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全詩句句有典故。
首句說他一無所成,第二句「不平鳴」出自韓愈安慰孟郊「「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所以一般都明白,這是黃仲則沒考上。
第二聯,泥絮,典出蘇軾」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後面」薄倖名「就是杜牧那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還是落拓江湖漂泊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裡不是黃仲則憎恨天下讀書人,而是自嘲憤激,再說一遍,自嘲憤激。古來自嘲詩太多了,陸遊還」此身合是詩人未「,蘇軾還」我為聰明誤一生「呢。別當真,情緒話。

所以黃仲則自己都回答了。雖然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按韓愈說法:
「草木無聲,風擾之鳴。水之無聲,風盪之鳴......金石無聲,或擊之鳴……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以鳥鳴春……以蟲鳴秋」。

所以這詩簡單翻譯如下:
我沒考上;心情不好;漂泊無根,到處碰壁。讀書不見用,真慘啊……但是:
不要因為詩卷就愁,我還是找願意聽我的人,給他鳥鳴春,蟲鳴秋吧。

雖然有自我寬懷的嫌疑,但黃仲則這話說得多好。
他先自嘲,承認百無一用是書生——當然這句話帶情緒。
但是:
鳥都可以鳴春,蟲都可以鳴秋,何況人。你未必功名見用,卻依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來交流。
黃仲則自己不得志,但就這麼春鳥秋蟲,也成為有清一代大詩人了。

周星馳《國產007》說:哪怕是一條內褲,都有他的用處。
黃仲則就是這個意思。哪怕百無一用是書生,咱做個春鳥秋蟲,也可以發出鳴聲嘛。


當然黃仲則最後春鳥秋蟲鳴成了大詩人,大家還揪著他的自嘲說話。
舉另一個例子。托爾斯泰早年在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呆著時,貴族子弟嘛,花天酒地還染了病,覺得寫東西太無謂了,有些傳記說他當時最愛嘲笑作家,說寫小說沒有價值。到後來他改頭換面寫出無數大部頭青史留名時,你還去說托爾斯泰認定寫小說沒價值什麼的,就特別沒意思了是吧。
所以還是那句,離開原文和詩人的生活來斷章取義,特別沒意思。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前面有回答說的好,此幾句話的重點在於「用」字。國人對這個字簡直著了魔,一切都以功利角度看問題,自古以來實用哲學是最吃香的。
以前我也在諸多回答中總結過,農耕文明是最講實用哲學的,因為積貧積弱的基礎,支撐不起長時間的規劃和不產生實用價值的科學探索,一切以短期目的為要。
而就這原本以為是寶貝的實用哲學,到了近代,面對泰西的窮極物理,邏輯思辨的強大力量,已經潰不成軍。

所以現在看來,「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從根本上是錯的。
討論「百無一用的是別人而不是書生」或者「書生的作用是什麼」都走錯了方向。


家財億萬的人說:「其實有錢也沒啥好。」那是照顧你情緒,你把他當真了到處去說,那你就是小丑了。


《鐵齒銅牙紀曉嵐》片頭曲:《誰說書生百無一用》說得好: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談笑那風生,
只靠那三寸不爛,莫笑文人迂腐寒酸,
大肚能容,偏有那義膽忠肝,
也知道自古漫漫人生路,
只不過這人間世道不該貧的貧,不該富的富,
也知道難得糊塗才是福,卻忍不住要為天下,
天下蒼生,登高一呼!
一副鐵齒,嚼爛那層層疊疊你來我往的人情關係網,
一口銅牙,咬斷那骯骯髒髒爾虞我詐的權力鬥爭路,
一個煙袋,裝滿了許許多多嘻笑怒罵的風趣幽默事,
一支禿筆,寫出那風風雨雨恩恩怨怨千古傳奇,
一部一部一部部,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綱的更迭基本都是暴力起義造就,書生只能紙上道法,揮斥方遒;不及那衝鋒陷陣的猛將,砍殺惡敵。
中原土地,黃河流域,中國有幾千年的農耕歷史。生產勞動,實用的是力氣,講究的是勤奮,這種務實的價值觀對書生之氣,搏雞無力有很大的排斥。
中國封建帝制多年,平民發跡大多只能依靠讀書考取功名,而往往功名少而考生多,文人相輕,名落孫山的考生難免會發出感嘆:書生百無一用。


這句話的正確用法不是自嘲么?
通常說這句話的人還會說另一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體會不同的使用語境自然能夠理解


這句話算是常見的那種似是而非的話吧,也就是嚴格來說是錯誤的,因為並不能用於大多數情況,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句話也挺準確的,就是這樣。

另外有些人的評論其實恰好是這句話的最好註解,洋洋洒洒扯了幾千字,最後品品,還是什麼都沒說,我想百無一用是書生說的就是這種人吧。


摘抄很流行的《陸犯焉識》:
「老早呢,覺得你沒用場好,心底里不齷齪,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場的人都是有點下作的。現在看看,沒用場就是沒用場。中國是個啥地方?做學問做三分,做人做七分。外國的人要緊的是發明這種機器發明那種機器,中國人呢,要緊的就是你跟我搞,我跟你斗。你不懂這個學問,你在中國就是個沒用場的人。」
一般此類「沒用場的人」,都有一身本事,誤認為本事可以讓他們凌駕於人,讓人民有求於他們的本事,在榨取他們本事的同時,至少可以容他們清高,容他們獨立自由地過完一生。但是他們從來不懂,他們的本事孤立起來很少派得上用場,本事被榨乾也沒人會饒過他們,不知如何自身已陷入一堆卑瑣,已經參與了勾結和紛爭,失去了他們最看重的獨立自由。我的太祖母馮儀芳說陸焉識「沒用場」,正因為此。

沒用就是沒用,哪怕「自由而無用的靈魂」聽起來好棒,終歸就是沒用。
不過啊,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講到有用,大概可分兩種。第一種是廢物利用,譬如牛糞可當柴燒,又向陶侃所謂竹頭木屑皆可用。第二種是必需日用,譬如我們對於牙刷、茅廁之類,也大有王子猷看竹「不可一日無君」之想。天下事物用途如此之多,偏有書生還頂著無用的徽號,對著竹頭、牙刷、茅廁,自嘆不如,你說可憐不可憐?
———摘自錢鍾書《論文人》 略有改動。。。


別太認真,這是詩人表達自己不堪境況的激憤說法。

黃仲則是過的挺悲催的。

這句詩的整聯是: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誇張的表達而已,這時候太認真就軸了。


百無一用的書生專指古代的無業讀書人,就是那種當不了官又沒有產業的那種人,比如孔乙己,類似現在的失業大學生吧。


百無一用是書生。
老師上課說唐朝時候大多數的人都追求建功立業,但是像孟浩然這樣才華卓然的人想去輔佐君主偏偏生不逢時怎麼考都考不中,而李白不屑考試又被君主選了做官,結果中了卻是編製外的,而且沒啥事的時候人家皇帝就召他來做做詩啊歌頌盛世太平啊,順便贊贊妃子的美貌啊,不過做了一年官李白自己也覺得沒有意思啊這不太對啊,同時他又得罪了很多人啊,正好被貶啊遊離邊塞啊,所以後來作詩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我怎麼說到這裡了……
反正就是老師順口提了一下說後來出了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意思是並不是說書生沒用而是不應該關起門來做學問,應該去邊塞建功立業,因為光讀書很難入朝為官的,但是如果一旦建功立業就算是個馬夫也能成為大將軍,例如衛青。
老師只是輕微提了一下,我覺得意思大概是,不是說書生沒有用,而是在那樣子的時代背景下,會覺得書生很無能為力。
……好吧,我這個表述,就當我是說著玩?


本句出自清代詩文,黃景仁的《雜感》中「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說的不是我們,各位「知識分子」可以不必激動了。


對於這句話,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它在中國古代社會產生的合理性。

對「書生」的定義,在古代中國是相對狹隘的,基本特指學習儒家經典孔孟之道,參加科舉考試的知識階層。而農工商等都被視為不入流的職業,特別是在宋朝後,理學的教條對知識分子的桎梏越發嚴苛,以至於數術、天文等自然科學會被看作無用的奇技淫巧。大家都熟知的徐霞客,如今被稱作偉大的地理學家。但在當時呢?不過是不參加科舉的小地主,被士大夫看不起的。

中國古代的「學問」,很多時候限於「語文」,當西方人反抗教會尋求科學時,我們在幹什麼?當西方人在用生命與大海搏鬥開闢新航路時,我們在幹什麼?當西方人挨個嘗化學元素時,我們在幹什麼? 中國人的「科技」多停留在技術層面,而很難體系化理論化。

這也不難理解百無一用是書生了。

游牧民族揮著馬刀殺來,洋人仗著船堅炮利叩開國門。身邊一群打打不了跑跑不掉,只會之乎者也的「書生」。 難道不是百無一用嗎?


我覺得實在黑文科生


這點,道家思想不早就說了,無用才能存久,譬如莊子里就說一棵樹,沒有什麼用處,最後卻會免遭別人的砍伐,最後還得以給後人乘涼,所謂的有用無用,其實要換個角度看。。。
仔細品位無用一詞,還可領悟出別的意思。子曰「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我們在此假設所謂的「文人」就是孔子所謂的「文」的話,的確,文人是百無一用的,除了史,何為史,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現在的「文藝青年」,沒有什麼實的東西,在別人看來只會發發牢騷無病呻吟小資賣騷。這種文人的確是無用的。
但仔細看看「質」呢,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質就是具有一技之長的人,他們是否也真的有用。孔子詞句就提,質勝文則野。意思就是如果光有一些技藝卻沒有什麼紋飾,在別人看來就很粗野。這大概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定義了「理工科屌絲」的地方。這種人雖然有一技之長,但仔細看都是一些工匠之才,最後也只能是個工匠,很難有晉陞社會精英的機會。這是為什麼呢?這就和一個暴發戶買了LV、gucci就覺得自己很有品位是一樣的。只是對於理工科屌絲而言,他們富足的是技能。。。別人如何看之都會覺得是個粗野之人。
而真的君子,就應該文質彬彬,有錢有品位,有硬技能也有軟能力。
所以再度思考百無一用之書生和空有力氣之莽夫,其實就是一物,都是執一側而失衡。真的有用之士則就是應該同時掌握技能並又有一定文化。


我和我爸說了這句話,然後我爸說:」滿城諸子貴,皆是讀書人。「


基本反對 @張佳瑋 的答案,答案偏題。
======================題外話===================================
很多詞語的意思在歷史長河中已經被曲解或者有了新的解釋,這些詞語新的釋義能夠被曲解,甚至被更多的人接受這種曲解,本身就說明新的釋義有其存在的意義。
竊以為,詞語存在的本身,就是被人們廣泛接受形成共識並被用於交流的一種工具,就像無中生有的很多新詞,原本沒有它,用的人多了,也便成了新的詞語,那些用錯的詞語,用錯的多了,也便對了。對於這類詞語,不妨賦予其更多的含義,一種為原意,一種為新意。題主想問的應該屬於後者吧,而不是這個詞語的出處。

========================下面答題=====================================
佔個座先,明天再答。



因為使用這句話來形容書生的人,通常是看重「用」字,也就是說,書生「無用」。
為什麼無用?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書生喜歡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說白了就是指指點點,誰喜歡被人整天說來說去、指指點點?
「文人相輕。」書生彼此之間惺惺相惜是假,互相瞧不起是真,在一個團隊裡面,成員互不欣賞,不團結,領導怎麼管理?
大致如此。


因為古代書生唯一出路就是考試當公務員,失敗地太多了,到最後混生活都成問題!
學的都是之乎者也,到了社會無用武之地,都不如殺豬賣肉的。不還有嫩墨句話嗎: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應該是指古代考上了公務員的人!


書生只是讀書,沒有經歷各種生活,各種經歷的磨難,終究只是個,書獃子。不會辦事,不會做事。讀書是為了辦事能夠會來事。死讀書,還不如去社會走走。所以 百無一用是書生。。。


推薦閱讀:

寫段子,除了常見的反轉,還有哪些製造笑料的手段?

TAG:閱讀 | 讀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