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用安蘭德的極端個人主義來教育孩子嗎?
不應該!你自己都說「極端」了,極端的東西通常不是什麼好事。
關於安蘭德和她的作品,有一段很著名的批評:
「There are two novels that can change a bookish fourteen-year old』s life: The Lord of the Ringsand Atlas Shrugged. One is a childish fantasy that often engenders a lifelong
obsession with its unbelievable heroes, leading to an emotionally
stunted, socially crippled adulthood, unable to deal with the real
world. The other, of course, involves orcs.」
簡單來說就是,有兩本小說能改變一個愛讀書的十四歲少年的生活:《指環王》和《阿特拉斯聳聳肩》。相比之下,儘管前者是魔幻故事而後者寫的是現實社會,但實際上卻是後者會在孩子腦內植入不切實際的幻想,讓人這輩子都難以面對現實,給孩子的心理和社交能力留下永遠的創傷。
蘭德的書不是給青少年看的,因為她的哲學思想有點極端,在很多方面說白了就是中二病。大部分青少年都會經歷一個中二的階段,如果這時再給他灌輸這些思想,那他很可能會走火入魔,甚至給他的人生帶來永久的負面影響。像你所說的極端個人主義,你難道希望孩子變成一個自私自利、毫不關心理解他人、甚至損人利己還自我感覺良好的人嗎?
我不是蘭德黑,而是蘭德粉,讀了蘭德的全部小說和大部分非虛構作品。我前面的批評是因為她的思想確實很容易被人誤用,尤其是世界觀尚未成熟、是非觀念還不是很清晰的孩子。蘭德的書是給世界觀基本定型、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一定閱歷的成年人看的,因為他們可以從中看到蘭德所批判的現象確實廣泛存在於社會中,可以挑出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來實踐,也可以辨析蘭德思想中的偏執和欠缺。再思維早熟的孩子都不會有這樣的能力,實際上有些大人都沒有(參見美國茶黨)。
家長需要教會孩子獨立、堅持自己、不過多在意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是很寶貴的品質,但這都不屬於所謂的「極端個人主義」,也不需要通過蘭德來教。除了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以外,社交能力、團隊合作、換位思考、謙虛大度,等等,這些品質同樣重要,而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忽略了這些那你以後後悔都來不及。關鍵還是保持一個平衡,而且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讓他/她將來有能力形成自己健康積極的世界觀。
PS:想起來蘭德自己在《阿特拉斯聳聳肩》里寫了一段關於家庭教育的話,在第三部第6章,里爾登目睹Wet Nurse死去以後的思考,我個人非常喜歡。大致意思是,最關鍵的是要教會孩子自我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叫孩子盲目服從家長或別人的灌輸和指令。在教孩子什麼「主義」以前,先讓他/她學會思考吧!
(原文:這股衝動並非是沖著那個向小夥子開槍的不知名的兇手,也不是沖著那些僱傭了兇手的掠奪成性的政客,令他憤怒的是把這個小夥子手無寸鐵地推到了槍口
下的老師們——是藏身在大學課堂里的那些斯文的兇手,面對著理性的探求,他
們是那樣的無能,卻津津有味地對那些託付到他們手上的稚嫩心靈大加摧殘。
他心想,小夥子的母親在教他蹣跚學步的時候,曾經是多麼的戰戰兢兢和小
心,在為他稱量食物時,會做到精確得不差分毫,為了護佑他幼弱的身體免受細
菌的侵害,她對於關乎他飲食和健康方面的最新科學研究會狂熱般地迷信——然
後,便送他投師在了那些教導著說他沒有思想,也根本不該去思考的人的門下,
令他受盡折磨,精神錯亂。哪怕她喂他一點髒東西,他心想,哪怕她曾經在他的
食品里摻進些有害的物質,都不會造成如此惡毒和致命的後果。
他想到了所有的動物對它們的下一代的求生本領的培養,貓去教小貓們捕
食,鳥不厭其煩地去教雛鳥們飛行——而依靠頭腦生存的人不僅不教孩子思考,
更要送他去接受泯滅思想的教化,在他開始思考之前,說服他去相信思考是無用
的並且是罪惡的。
向孩子從頭至尾灌輸的都像是一連串的打擊,這使他生命和意識的動力癱瘓
了。「別問這麼多問題,小孩子不應該嚷嚷個不停!」——「你想什麼?我說這樣就
這樣!」——「別爭,聽話!」——「別去琢磨,相信就是了!」——「不要反抗,要
去適應!」——「不許別出心裁,要合群!」——「不要掙扎,讓步就好!」——「你
的心比頭腦更重要!」——「你知道什麼?你父母才是最清楚的!」——「你了解什
么?社會才是最了解的!」「你懂什麼?政治家們才最懂!」——「你憑什麼去反對?
一切價值都是相對的!」——「你憑什麼想要逃脫兇手的子彈?那只是一種個人的
偏見罷了!」
他想,假如人們看到鳥媽媽拔去小鳥翅膀上的羽毛,然後把它推出鳥巢,讓
它掙扎著求生時,一定會戰慄不已——然而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正是這樣做的。
這孩子除了被灌了一腦子的荒唐話以外,便再無所長,被迫為了生存而掙
扎。他曾在短暫而無望的努力下嘗試過跌跌撞撞的探索,曾經在憤怒和彷徨中大
聲地抗議——然後,當他第一次企圖用折損的翅膀高飛上天時,便一命嗚呼了。
不過,曾經有過另外一類老師,他想,是他們培育了國家的棟樑;他想到那
些母親們寧願下跪,也會去尋找和乞求像休·阿克斯頓這樣的人回來。)
安蘭德的在這方面的觀點按官話說應該叫——理性利己主義,當然題主說的極端個人主義也比較貼切。
茲以為安蘭德的觀點不能全盤不加修飾的就教給孩子了,因為孩子由於腦中觀點樣本太少缺乏對各種觀點優劣的比對能力,如果過早的充分吸收哪種觀點,就會對其充分依仗,那麼其帶來的優勢和劣勢也就會十分突出。
從內容上看,安氏的觀點有幾個方面比較可取:追求個人能力的極大拓展,靠實力爭取一切,不損害他人利益,也不縱容別人損害自己的利益。但是也有其不可取之處:極端個人導致有點兒本事過於臭屁,看不起勞苦大眾和那些不是全靠實力獲得利益的人,會導致孩子社交出現障礙,妨礙帶隊伍出成績。因為安氏把人賴以生存的資本看的太窄了,單純的局限於單個人的頭腦和知識,但是實際上人脈,資本,權利這些某些情況下能產生價值轉化和催化的東西用起來也未嘗不可,這方面需要另行去認知,單純的把安氏的那種排斥非智力因素,非個人因素的情緒帶進孩子看這些東西的視角,是不科學的。
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也是一個我們容易犯忌諱的問題。
我有幾點不同意排名最高的答案。
這不是應不應該的問題。
你首先問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自己的孩子變成安蘭德嗎?
題主去看下安蘭德的生平,你就知道了。或者題主看看《源泉》里的霍華德洛克和彼得吉丁,你也就明白了。
這是一個「不現實」的哲學思想。
因此很簡單,你想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主流」的,「實際「的,」受人理解「的人嗎?
還是一個倔強的孤獨者?
因為我們忌諱安蘭德的客觀主義思想。不光是所謂的社會主義,還是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樓上有人說全盤接受是不可能的,我能理解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嗎?其實,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庸價值觀。這其實不是絕對的獨立思考,這也是一種價值觀。我個人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進化選擇的價值觀,保持中庸,才不會極端,才不會被淘汰。
我之所以不同意樓上的觀點,在於:
一、他們已經先入為主地否定客觀主義這種」思想「了。而正如他們所說,孩子,沒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很容易」跑偏「,乃至」走火入魔「。因此那位蘭德粉果斷地暗示了一點:安蘭德的思想有點」走火入魔」。
私以為,哲學沒有「走火入魔」之稱,哲學沒有中心,也沒有邊緣。之所以出現中心,出現主流,不是哲學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問題。
二、偏見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人類生活在一個集體社會中,必將受到集體主義思維的影響。孩子從小到大接受教育,說好聽點是在接受」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倒不如說是在接受」洗腦「。不過」洗腦「並不是貶義詞,洗腦是必須的。前提是我們想讓他融入社會主流。
下面引用一段話:
蘭德的客觀主義哲學包含了形而上學、科學哲學、倫理學、美學。簡而言之,客觀主義主張世界上存在著獨立於心靈之外的現實,而個人則透過他們的感官知覺與這些現實接觸,他們透過理性或是「沒有矛盾的識別」(non-contradictoryidentification)處理所接收到的數據,並進而將其轉化為知識,而一個人生命中適當的道德目的便是追求他們自身的幸福或是「理性的私利」.
來源:安·蘭德_互動百科
我是來質疑黑體部分的,質疑安蘭德的。
何為理性?何為」沒有矛盾的識別「?一個例子就可以質疑這種觀點了。
孩子。
孩子有」理性「嗎?
所以我說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安蘭德沒有子女。她的小說中也很少出現子女。我自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認為孩子的出現以及孩子的教育是違背她的客觀主義哲學理念的。
孩子沒有屬於自己的理性或是「沒有矛盾的識別」(non-contradictoryidentification)。
這裡的「理性」,我認為並不是經濟學中的「理性人」,況且現實中人們並不完全按照理性人行事。我認為這裡的理性是冷靜地判斷出自己想要什麼。
「想要」,不一定是想要最優解,還可能是其他的解。這是因人而異的。一個保守主義者,他想要的肯定和自由主義者不同。一個人想要效率,他就會看淡公平。比如說有人討論政府的合法性,有人說政府的合法性來自於人民,需要通過民主投票來決定,這不是「最優解」或者「利益最大化」的問題,這是「應該不應該」的問題,是「爭口氣」的問題;而有人則以集體功利主義的觀點說,能促進社會共同善的政府,就是合法的。
因此,孩子以後將發展成為怎樣的人,誰也說不準。因為孩子從小到大會接觸大量信息,這些信息會對他的價值觀形成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很難定量分析的:
家長需要教會孩子獨立、堅持自己、不過多在意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是很寶貴的品質,但這都不屬於所謂的「極端個人主義」,也不需要通過蘭德來教。除了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以外,社交能力、團隊合作、換位思考、謙虛大度,等等,這些品質同樣重要,而且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如果忽略了這些那你以後後悔都來不及。關鍵還是保持一個平衡,而且培養孩子的思辨能力,讓他/她將來有能力形成自己健康積極的世界觀。
說的很好。但有一點——家長能夠教好嗎?
關鍵的不是」家長沒有能力「,而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獨立「。很明顯的一點,一方面我們要讓孩子擁有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為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便犯了這麼一個忌諱:我們其實並不獨立,我們也是在順從這個社會的特性。我們要求孩子擁有「健康積極」的世界觀,這本身也是一種價值觀,一種向他人灌輸的價值觀。
好了,說了這麼多。不是為了反駁什麼。只是想讓那些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的人們知道一點——
我們只不過是在重複著這個社會要求我們的東西。我們的觀念,從來都是受人影響的。安蘭德是錯誤的。因為她所寫的都是她自己幻想的。
因此,為了適應這個社會,絕對不能讓你的孩子去讀安蘭德!
安蘭德絕對不是極端個人主義(至少不是極端),她屬於存在主義,或者客觀主義的哲學。但是,孩子看書不會思考那麼多……她的書有著有趣的情節和獨特的吸引力,適合孩子,在美國有無數孩子讀她的作品,這其中的哲學思想會潛移默化對孩子有些影響,但絕沒有那麼大,而且多元的閱讀對認知世界絕對有幫助。安蘭德的作品在國內不那麼主流,但真的不錯!!!btw我是安蘭德粉)
如果你說她的思想是極端個人主義。那麼你根本沒讀懂安蘭德
任何主義都是一帖葯,孩子沒病,就不需要吃這帖葯。
作為一個從小被集體主義和辯證主義洗腦,變成漿糊腦子,想問題想不到點子上的八零後,當初安蘭德這劑猛葯算是徹底解了十幾年教育留下的毒。
不是說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而是兩個極端都見過了,明白了,人就中正了,活得不擰巴了。
現在的九零、零零、一零後自然受西方文化熏陶長大,應該不再需要這帖猛葯了。哪裡極端了?如果這算極端那普通的個人主義是什麼樣?
不先討論是不是直接就問為什麼的都是耍流氓
第一步是給孩子一個正常的觀念,就是符合社會主流的觀念。
長大後,引導他去認識哲學史。
等他成年以後,把安·蘭德介紹給他。
另外,安·蘭德的客觀主義,不是極端個人主義。
我建議你用涅槃樂隊的歌曲啟蒙孩子的音樂哦
不是極端個人主義,她是批判那種極端利己和享樂的。但她是極端精英主義的,對普通大眾是否定的,認為他們是懶惰而自私,認為社會完全倚靠著頂層的一批精英而發展和維繫。
她對群眾的厭惡,這與其說是理智的,不如說是其早年經歷產生的抵觸情緒吧。同時對純粹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存在著不切實際的幻想。歷史上這種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從不存在,壟斷總是如影隨形,而寡頭們似乎並不似她想像的英雄般的高尚。
她的英雄為了創造價值而存在,而事實上資本家們為了資本而存在,資本擴張即是成就。
她抱有的自由的英雄的幻夢,只能在人民的不斷上升的不滿中破碎。
想想撒切爾夫人之後憤怒的英國人,和葉利欽之後的俄國人吧...
她是充滿著英雄主義色彩的,但她的英雄缺少廣博的愛,孤傲地執著於個人價值的實現。但不是極端自私的,她的理性在於追求存在,而非幸福。
我覺得還是要有家國夢的英雄拿來教育孩子才好。不能承擔責任,不能控制自己慾望和恐懼的人,談何幸福呢?只是在暫且安穩的環境中受到寵溺,真正的困難尚未來臨罷了。
與安蘭德所想相近的會是 芮成鋼 那樣的人物吧。我更推崇 崔永元 那樣的人。
有理想有責任又有能力。困厄中也會是幸福的了吧。
安蘭德著作啟發人們去意識到和捍衛自己的個人自由(個人財產權),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不需要捍衛個人財產權,那他就不需要讀了,
ps:個人主義(個人財產權個人自由)才是人類文明的源泉,企業家才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其他所有人都是靠企業家來養活的,沒有企業家就沒有稅收和工資,個人覺得大學再看比較好。
大學應該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了。
沒有完美的著作,所以安蘭德一些觀點略帶偏激也無可厚非。她也是人,是人就必然會有偏見。
Anyway,不要用一本書教育孩子。
如果你讀懂了安蘭德和了解你的孩子,或許就知道該不該讀了,我想任何一本書,你給孩子讀,孩子都可能覺得書中的大部分思想是對的,孩子要做什麼,哪怕是一件錯事,父母的引導都是最重要的,很多事,孩子是透過父母這個窗口來看的
可以讓他看,但是前提是要教會他獨立思辨的能力。思想如果不極端就不能稱之為思想。
我認為拿任何主義和思想的條條框框來教育還未形成成熟而獨立的人格的孩子都是不理性且不道德的。
Come on!客觀個人主義!!!她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是為了阻止極端,用客觀用理性對待事物。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源泉》這本書?
※安·蘭德(Ayn Rand)的哪幾本書最值得推薦?理由是什麼?
TAG:安·蘭德AynR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