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文有什麼用?
理工學生黨,今天和同學爭論,為何要學古文,他的論點為為古文到現在基本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為何要大費周章學古文。而我的觀點相對比較薄弱,只是覺得這是中國最基礎的文化,是華夏的根。所以想問問,真的沒有必要學古文么?
謝邀。
古文在文化學習方面的重要性,相信已有許多佳論。我想說一個很少被人重視的點——古文的句讀音韻,影響人的呼吸頻率,從而奠定了人的性格基礎。學習古文,可修身養性,古文素養非常好的人,我相信他的性情是不會浮躁到哪裡去的,呼吸在哪兒擺著。
而在現代漢語里,由於不重視句子的音韻,外加為文化普及而推廣白話文運動,現代的書面漢語可以說是完全口語化,它對於調整人的內在文化人格,幾乎無效。
此刻我腦海中浮現的幾個句子,請試讀,注意呼吸停頓。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兄一見我,怪我落落,轉亦以此,賞我標格。
讀古文時,隨著位元組、音韻的起伏,呼吸會自然變慢。這對於現代人來說,初時肯定是體會不出好處的,但你淫浸其中,日久天長,它對人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呈現在你自自然然的氣韻當中。
題主的同學也是理工黨哈。
其實即使不是理工黨,只要使用正式一點的漢語,都避免不了使用古文,而大部分人意識不到。是的,古文活在我們的語言中。
古文沒有實際意義么?
試對比:
二元一次方程vs兩個未知數最高次項指數是一次的方程
勾股定理vs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定理
兩個簡單的例子,「元」和「勾股」兩個詞都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難道不是「古文」么?
沿用一部分古文,是因為那是傳統,是歷史,見證中國的理工科曾經世界第一。
生物學不是仍然沿用基於拉丁語的雙名法么?證明的最後不是還用Q.E.D.(quod erat demonstratum)么?古文在現在的意義至少和拉丁語有的一拼。
答主是學文科的,也答得很倉促,見諒。
一切歷史都是近代史,一切古文都是現代文。
這話當然有破綻,但是類比到了點子上。
對古文一竅不通,怎麼說好現代中國話?怎麼學習中國歷史?怎麼理解中國各種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國古代文化有什麼用?只要你追求的不僅限於「生存」,你不了解中國古代文化、不懂古文都不行,因為它是現代社會文化的根,滲透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資源普及了,就開始嫌棄這也沒用那也沒用,
把學習資源集中在少數人手裡未嘗不好,
愚民就該放牛種地受制於人,反正學什麼都沒用!
真是矯情的不得了。
說不用學古文,我感覺學古文對這種人的確沒用。
記住悶聲發大財,好東西就要藏起來,怎麼可以亂跟人分享呢?尤其是跟說出這種話的人說。忘卻歷史等於背叛。
但文言文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學的。
有的人活著,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朽木不可雕也,不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有餘力,而學文。如此細分的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並不是生存下去的理由。
文言文同拉丁文一樣,是不會再變化的死語言,也就是說,信息最穩定的記錄方式。
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弱水三千,取那些,沒必要苛責。
好爭辯,好美姬,好為人師。
卻道天涼好個秋。
古文這東西作用確實不大,什麼根啦葉的,人之所以為中國人是因為生在中國,長在中國,活在中國,而不是因為古文。古代大部分人是文盲,他們並不會因此就成為外國人。
學古文,就是給你提供一個未來的擇業機會,雖然古文不好找工作,但還算有工作機會,你學的過程,就是你認識自身的過程,你覺得這方面你有天賦,以後可以往文科上歷史上發展,你覺得沒意思,就隔過去,以後學理科就不會涉及這些了。
夏蟲不可語於冰
為什麼要學古文?
沒必要學古文。
你不讀書,你不讀史,別人在話裡面加個成語你都覺得別人裝逼,連個繁體字都認不出來,寫篇東西都不通順,你學古文有什麼用?
你只知道外國的月亮圓,你只知道外國的衣服好看,你讀的書都是翻譯過來的,你從來沒想過中國的語言還可以更優美,更簡潔。你不懂中文的魅力,也不懂什麼押韻,格律,平仄,不懂一唱三嘆,不懂淺顯的語言中飽含著的強烈的情感。你學古文有什麼用?
你學古文有什麼用?
除了從小就立志今後研究古文的那些人,對於社會上大多數人來說,沒什麼太大的用場。
現時代,飛機都能3馬赫了,火箭衛星都入軌了,高速計算機都普及了,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年代,古文基本上沒有什麼用。
然而對於應試教育攔學生的分數線來說,有用。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考好大學,拿高工資。
應試教育,競爭激烈,不知道是現代人的幸運還是悲哀。
"基本沒有影響到正常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實際的用處"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只是溫飽的話嗎,那麼似乎有太多東西,沒有用,也就不用學。
如果有人在懷疑學習一個東西有沒有什麼用,那隻能說明他還掙扎在溫飽線上。舉個栗子,對一個吃不飽飯的人來說,他能想像得到的未來就是能有足夠的饅頭,肉和菜,但他想不到提拉米蘇和紅酒。對於一個沒有文學造詣也不需要文學造詣的人來說,只要認足三五千個常用字就可以活的好好的,但對於古文方面的學者來說,學習古文只是一個基礎而已。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美的東西都是沒有什麼用的,比如繪畫,舞蹈,音樂,詩歌,它們本身沒有什麼用,也沒有什麼實質性價值,不能當飯吃,也不能推動生產力,它們只是有錢人用來消遣的。你說一幅名畫幾百萬幾千萬美元,它有什麼用?無非就是掛在那裡給人看而已。在古代也只有富人家的孩子才有資格接受教育和學習文化,在窮人的眼裡,讓孩子早點下地幹活才是正經事。知乎
啥意思,知道不?當你去到了大漠邊疆,你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驚嘆;
當你去到了大明湖畔,你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委婉;
當你身處煙雨蒙蒙的水邊,你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與長天一色的感慨。
而不是卧槽!這裡真踏馬好看!卧槽!這裡也踏馬好看!卧槽!
腹有詩書氣自華。
看多了,很容易自己寫一篇。我是一介工科男,東西拿不出手,見笑於各位了。
【徐生,袁州人,求學西安三年余,少輕脫放縱,不拘。然自幼家貧,衣食稍自給。是夜大雪,寒衾冷枕,輾轉難眠之際,聞廊前有履聲籍籍,假寐窺視,見一女郎瑟瑟窗外,開窗納之,年可十六,紅顏皓齒,眼波流轉,可謂粉黛未施春自露,櫻唇未動笑先聞。身著白裾,宛然若仙子。
徐生不覺神搖意奪,然自覺不當,叱之,速去!不然,呼室友知。女愧言,徐郎何必如此,妾乃報當日之恩!徐生始憶幼時,於後山解一白狐於獸夾之中。徐生曰,此地不便言語,妹子且自去。女郎言,自當尋妥當之處,引之欲去。
徐生收拾停當,欲言語,女郎手拈一訣,徐生身忽飄飄如駕雲霧,耳畔風聲獵獵。恍然凝視,已到他所,見亭閣重重,山巒流水,乃一福地,目之所及處,一茅廬裊然。
彷徨間,一斑白叟自茅屋出,衣帽修然,賀曰,「有失遠迎,久聞徐生高義,今日一見,果然不凡!」徐生亦虛寒不已。叟曰:「山翁無以為謝,敝備薄酒,輔以山野,望公子見諒。」乃肅賓入。
徐生入視,蓬畢雖小,環壁字畫,性格高雅。杯盞碗碟,皆精緻可賞玩。桌上山珍亦不可多得。徐生自入門頻視女郎,目光灼灼。叟進酒甚殷勤,移時,徐生醉不可當。叟趁醉進曰,容某不謙,膝下有五女,然自幼視若珍寶者唯五娘,蒙公子大德,小女得生。
然近日小女寢食頗不自安,詰其緣由,不忘公子。小女幼蒙寵溺,性頗倔。若公子不棄,老身代為姻緣。
徐生喜不自勝,引女郎與言,天地萬象,所知甚博,人情冷暖,不苟世人。情到濃時,鼻息撲頸,香風撩人。引入閨閣,輕解羅衫,酥臂藕膀,遂共綢繆,相擁而眠。
徐生夢醒,已至己舍,天已大明,亦不知是夢是真,然手留余香,興緻盎然。窗外雪盈三寸,松柏墜雪,滿地晶瑩。旭日東升,秀不可言。】
清明小假期和父母妹妹一同出遊爬山,路上我妹妹看到一些景色會頗有感觸地背起文言文。
看到水中的游魚,她念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姐,多大的魚才能以『頭』而論啊?」
看到山上的瀑布,她念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姐,古人為什麼會認為黃河水是自天上來啊?」
看到陡峭的山路,她感慨:「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也。姐,是否本不奇偉的景觀在歷經千辛萬苦之後也變得奇偉了呢?」
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她念道:「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看到啄食的小鳥,她念道:「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登上鼓樓後她又念道:「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下山的時候她念:「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一趟遊玩下來,她吟了一句:「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遊玩的趣味被這些文言充滿,輕鬆活潑又高雅,她才初中,背了很多這個年級考不到的文言文。可能因為她姐姐的專業是國學吧哈哈哈。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原來這句寫的就是題主這種人。
學文言文多有意思啊,不要想著考試背文言文有壓力,要真正的去欣賞中國古代文學家的寫作意境,以及中國古代文人的智慧,去欣賞一篇文言文。
個人感覺,中國的文學作品比外國的有意境,有內涵,內容也更多樣。
因為很美吧
文化和文化的內涵是需要傳承和體證的。我們學習古文,不僅僅是學習那一套語法。更是學習漢語為何為美,看到古人曾體會過的生命原初的美感。不忘初心。這就是不忘初心。我相信從古到今,人類本質的屬性和情感不會變。那麼如同繪畫,寫作,音樂一樣。這些東西也不會變。
這個世界不可能完全如你所願,正是這一點構成了千差萬別的世界,也構成了那些撩人心弦的作品。戰爭與和平,歷史與現代,得意與失意,人文與自然,世界本質與詩人何為。
我是一個機械的學生。我相信工業立國,也相信技術帶來變革。但是人要吃飯,要有情緒,要旅行。高鐵能讓你感嘆,坐地日行八萬里。但你到達旅途終點,我們看到的是長空皓月,古今皆然。
推薦閱讀:
※有什麼帶古文氣息的詞語或者古詩句可以形容「不成熟的時候相愛」?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怎樣理解?
※維民所止是什麼意思?與雍正文字獄有什麼關係?
※「子不語怪力亂神」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