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是騙錢的嗎?
理財是一種很私人的感受,100個人心裡就有100種對於財富的看法。而這套書只是一個話頭,一個方便,一個讀後可忘的故事,毋需生氣喝叱,更毋需頂禮迷信。
我第一次看《富爸爸窮爸爸》是在高考畢業後那個暑假,這本書當時火到不行,不少中國人特別是70後、80後們都是通過它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財富自由。
不得不說,該書徹底刷新了我的金錢觀,而且我發現在我後來人生的每個階段拿出來重讀都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身邊有些朋友對這本書評價很低,他們感覺根本沒有給出實操型的理財建議。
其實,《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更多傳導的是一種思維方式,讓你先從精神上富起來,也讓你知道,理財是一項系統工程,並不僅僅包括投資金錢,還包括投資你的時間、健康、教育甚至人生。
一、成為有錢人是一種人生選擇
從小,我就以文藝女青年自居,在家庭和學校里也從沒接受過理財方面的教育。我一度以為自己對錢不感興趣,直到有一次看了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當看到伯爵得到寶藏的一刻,內心深處那個激動啊,我才發現我是喜歡錢的。
後來,我讀大學了,發現經管專業的學生畢業後的工資比其他專業的學生高得多,我就努力跨專業考到了商學院。
讀研期間,我曾在一家國際知名傳媒公司實習,公司背景雄厚,客戶基本上都是500強企業,但我發現傳媒行業的整體薪資水平並不高,不得不承認某些行業薪資的天花板不過是另一些行業的起步價,當一家金融企業給我offer後,我就毫(te)不(mei)猶(jie)豫(cao)的投入了他的懷抱。
這麼看來,我還算是個比較識人間煙火的文藝女青年了。年齡越大,越深刻體會到成為有錢人其實是一種人生選擇。
二、存錢就等於自己給自己加薪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這是我這輩子聽過的最大的謊言。古代貴為天子,尚且要看國庫盛衰而定自己的開支,現在拿著高薪卻總抱怨錢不夠用的人更比比皆是。
對於大多數沒錢、沒背景的普通人來說,掙多少並不重要,能留下多少才重要。「省下1元就等於多掙1元」。
月光族最大的理財困惑是「無財可理」。其實,可以先給自己設個小目標,比如從每月工資中省出10%的錢存起來,如果一個大學畢業生每月平均工資是4000元,一個月存400元,不太會影響生活質量,少買幾件衣服就出來了,一年下來就省下將近5000元,相當於每年給自己漲薪10%,很爽吧。
不要小看5000元,從一筆小錢開始投資,你會學到很多理財知識,所有白手起家的人都是靠最初很小的一筆財富慢慢積累起來的,然後再參與更大的投資。
20歲就開始理財和30歲以後才開始理財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樣的。最關鍵的是培養了一種對於金錢的自律精神。
三、只會「買買買」的人沒資格談理財
我記得《慾望都市》里有一集講到,Carry因為和男友分手而不得不考慮買房時,才得知自己的存款賬戶里只有區區幾百美金。她杯具的發現自己曾花了4萬美金買了100雙MaIono blahnik的鞋,卻付不出2萬美金的首期房款。
我也曾網購成癮,看到網上東西便宜就下單,結果經常買回一堆沒用的東西。購買無用的東西哪怕再便宜也是一種浪費。
有時上網買的衣服鞋尺寸不合適,上身效果不好,還要寄回去退貨,不光浪費金錢成本,還浪費時間成本。
現在我購物前一般會把想買的先放在購物車裡,如果三天後發現確實需要才考慮下單。放棄「買買買」後,連整理房間的時間都省下了不少。
四、富人與窮人的理財觀千差萬別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里有句特別經典的話:「富人買入資產,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入他們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我有個同學很有經濟頭腦,大學畢業後,他家裡資助他在上海買房,因為是富二代,我們覺得他肯定會買特別大的房子,結果他在靜安寺附近一處高檔小區里貸款買了兩套90平左右的小戶型,一套自住,一套以租養貸租給外國人。
這樣,等於找了個人來替自己分擔一半的貸款,而且由於買的早,貸款還清後,這套出租房除了本身價格翻了三倍,還給他每月帶來一筆不菲的租金。
能源源不斷帶來被動收益,讓你躺著就能賺錢的就是資產。
車不是資產而是負債,因為從它落地那一刻起,價值就降低了1/3,而且平時養車還需要一筆費用!同樣,衣服、包包、鞋也不是資產。
富人都是懂得區別資產與負債的,有調查顯示,富人與一般中產階級在對待奢侈品方面的態度也完全不同,富人往往在很富裕後才考慮用資產性收入(比如房租、股息分紅)購買奢侈品,而中產階級和窮人會動用自己的儲蓄去購買奢侈品。
五、把自己當一家公司去經營
《富爸爸窮爸爸》里提到,窮爸爸一直讓作者好好學習,以獲得較高的學位,然後找一份好工作,並持之以恆的做下去,富爸爸卻鼓勵他自己去經營一家公司,並僱人來為他工作。
雖然,我並不完全贊同富爸爸的觀點,但是,我確實感覺要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去經營,要擁有自己的一份事業,而不僅僅是擁有一份工作。
一年前的今天,我非常迷茫,過了三十歲,事業的天花板顯而易見,如果心裡沒有任何想法,繼續混下去也行,但是我知道我內心深處還有很多願望沒有實現,我不想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有長達九年的文案寫作經驗,也愛好閱讀,當發現能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結合起來做點什麼時,我高興壞了,當天就註冊了一個公眾號。
後來,我開始在簡書上寫作,發現居然有人願意看我寫的,而且看的人還越來越多,我的寫作勁頭也越來越足了。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我現在基本上能做到每周更新一篇,也陸陸續續收到一些平台的邀約。
雖然寫作並沒有為我帶來實質性的收入,但是通過寫作,我慢慢有了打造個人品牌的意識,還因此認識了許許多多各行各業的朋友,給了我很多工作與生活上的靈感。
六、學會獨立思考是最最重要的理財能力
我的大學好友小H就是個超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理財達人。當年我們都在上海讀書,畢業後,我回了老家,小H則留在上海,進入一家證券公司的投行部。
差距從此拉開,當我沉浸在自己的房子又增值了而小富即安時,小H已經悄悄在上海買了第二套房;當我吐槽中國房價越來越貴而無法自拔時,小H已經在配置各種海外資產,毫無情懷可言。
小H理財的秘訣就是不跟風,不盲從,她不像某些人直接就去投資某個項目,而是先投資於學習自己所要投資的某個項目的知識。
她在學校期間就參加過社會上的個人財務規劃培訓班,工作後也有意識的向周圍的有錢人學習如何理財,最後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法。
對於理財來說,一個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太重要了,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隨大流。常識並不顯而易見,真理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不要今天聽了某位專家的夸夸其談,就貿然進入一個自己根本不了解的領域。
說到底,理財是對自身的打理與磨礪,是一個不斷與我們人性中的貪、嗔、痴相抗衡的過程。
看了我文章的朋友餘生都會發財!
End.
(圖片來自網路,文字版權歸本作者。)
已經花了99%的時間讀完文章的你,一定不介意再花1%的時間為我點個贊哦!記得是06年的時候接觸這套書的,還是在盜版的書攤上買了一本。當時給我造成的思想上的衝擊是無以倫比的,當時自己在一個很穩定的國企工作,工資微薄但是也夠生活,每天混日子般的活著。直到看到這本書才真正的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套書裡面的思想和一些操作手法都是可以在顯示生活中實現的,比如說當時書中所說的「零首付」。如果當時確實深入的去了解並且去做了至少你就抓住了這個機遇,誰都知道當時的房價是什麼樣的。還有他裡面所提的一些理財思想給我的幫助是很大的。感謝在我人生迷茫的遇到這本書!
這本書大概是2000年出版的。所以當我們考慮這本書是不是騙錢的時候,我們需要思考,回到2000年的時代背景,你看到這本書會有什麼感覺?
個人覺得13年過去的今天來討論這本書的價值是需要討論更多因素的。畢竟你不會因為知道了達爾文的一些理論是錯誤的就認為物種起源是騙錢的書,對嗎?
關於作者破產了一家公司的問題,羅伯特是否所有公司都破產了呢?如果所有公司都破產了是否能證明他的理論是錯誤的呢?有沒有可能是他的理論是正確的,可是在不少實際情況中,他無法按照自己的理論進行實施呢?最差的情況,就算他的理論是錯誤的,你就完全無法從這本書中獲得任何信息和啟發嗎?如果最後一條,你的回答是是的話,那麼這本書對你就是沒有價值的。可是沒有價值的就是騙錢的嗎?
最近正好在看這一本書。說實話,我並不認為本書沒有價值。
對於一個沒有理財概念的人,本系列從書就是一種方向,其實在我看來任何的成功學,都是在成功後寫的,即使是另一個人重複走書的人走過的路,因個性不同,機遇不同,時代大環境不同,並不一定成功。
這類書的作用,在於給一個人一種成功的思路,而「窮爸爸,富爸爸」就是給人一種理財的思路。儘管樓上有人的那篇文章,似乎是對作者現在的情況與這本書所代表的成功作一個對比。我也覺得大可不必在意。一來,至少在寫書當下作者是成功的,能走到成功就有可借鑒之處。二來,他現在的公司需要申請破產保護,同樣你也可以去觀察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情況。
時代是發展的,知識也在進步的。我們不能認為因為時間在變,其之前的知識就沒有了價值。
回到本書來說,是的,本系列從書有些地方有些拖沓,但這並不能代表本書無價值或騙錢,取其精華而棄之糟粕,是最重要的。
我是一個很有情懷的人。
你看我回答的問題都是什麼,不是紅樓夢就是論語,要不就是絲綢面料好不好打理。
我像是會談錢的人嗎?會嗎會嗎?!(′▽`)
但是這個涉及金錢的問題我確實很想回答。因為自己作為這本書的受益者,既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也希望藉助回答問題來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
以下是正文。
這本書早有耳聞,但是本著對一切暢銷書的厭惡,我一直沒把它放在心上。後來之所以買了這本書其實是因為費舍博多的《小狗錢錢》,使我對理財發生了興趣,除了窮爸爸這本,同時期還看了別的一些理財的書。
這第一次看最震撼的是「複利」的重要意義,複利也同樣是小狗錢錢重要的理念之一。
我開始第一次考慮複利的意義,以及我可以利用這個理念去做什麼。
當時我的理財措施,除了購買基金,就是存三個月定期並自動轉存。知道了「複利」這種東西後,其實也沒啥用(笑),因為自動轉存功能已經自動完成了用複利投資。
還有一個比較震撼的理念就是消費會隨著收入增長而水漲船高,收入增加並不一定會使你富裕起來,甚至可能助長無節制消費而陷入債務危機。
由此也就理解了為什麼很多明星明明已經很有錢了卻還得拚命工作去維持她們高水準的生活。
第二次看這本書開始注意到「四象限工作法」(記不清名字了),大意就是把獲得收入的人分成四種,一種是用錢生錢的人,一種是出賣時間體力領工資的打工者,一種是掌握了某項技能的自由職業者,最後一種是僱傭人從事生產的老闆,以及四種人的利弊。
第一次看的時候我其實完全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翻就過了。第二次看的時候這一點深深的震動了我。
我立刻聯想到自己的處境,我不就是四種人裡邊最最被動的打工者那一類人嗎?我靠著出賣自己的時間和技能,取得微薄的收入,是四種人裡邊最辛苦、也是收入最低的一種。
經過分析自己的處境、自己的可支配時間和長處,我當即決定創立一個公眾號,在閑暇時間,利用擅長寫作的特點,專門寫關於《詩經》的一些科普型小短文。
雖然一年過去了關注量只有兩位數╮( ̄▽ ̄"")╭
但是播下的種子,誰知道它什麼時候就發芽了呢不是嗎?
我也開始比較注重理財產品了,會開始比較各理財產品的期限和收益,選擇自己可以接受的那一款。而且規定理財的錢是只進不出的,也就是每個月的工資收入會存一點進理財賬戶,而理財所得利息全部投入下一輪理財,以充分利用複利的力量。
我心裡希望自己的收入來自於至少三個象限:打工者、自由職業者(稿費收入)和錢生錢者(投資理財產品)。除了稿費收入這一點,基本都實現了。
第三次看是最近一段時間。
這本書真是常看常新。
他講述了他不花一分錢買房的經歷,講述他如何利用熟悉的法律知識和財務知識,開展一輪又一輪的空手套白狼的活動。
由於社會現實不同,這些行動在當今中國是很難實施的,但是他的思路卻是有價值的、可借鑒的。
看到了他喜歡結交比自己聰明的朋友,努力學習人家的優點,也喜歡結交不怎麼樣的人,以知道哪些行為是自己應該去避免的。
我看到我身邊有些人只喜歡跟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而去迴避比他更厲害的人。
我也看到身邊的兄弟姐妹,你跟他解釋一百遍理財的好處,他也只是攤手,理由無一例外是「我收入那麼低用不著理財」,「努力工作賺錢就行了,為什麼要理財」。由此我也就更堅定了自己進行投資理財的理念。
看到他支付超額的工資給他的律師和財務,使這些比他自己更聰明的人努力替他賺錢。
我也看到身邊不少老闆想方設法壓低員工工資,自以為節省了成本,殊不知僱員也沒有努力為他工作。
看到了他僱用富裕的律師和財務人員,因為這表明這些專業人士確實是有本領的。
這種識人的眼光,何等獨到。
等等等等……
這哪裡是寫理財知識!這簡直就是教給你「什麼是人性」啊!這麼赤裸裸、不加掩飾的把人性展現在你的面前,把最真實的想法展現在你面前,這麼坦誠的作者真的是不多的。
如果你理解了他的這些理念,你會受益匪淺的。
這本書,無關情懷,只有對金錢的渴望和為了金錢而自動自發的主動學習和高度自律。它算不上什麼好書,甚至我都不好意思告訴別人我也讀過這本書╮( ̄▽ ̄"")╭
然而並不妨礙它的常讀常新,不同年齡段,能讀出不同的內容。
書中自有黃金屋,就看你看不看得出來了。
我來說說我的感受吧,我以前在讀書的時候過得比較拮据,具體點說其實是讀研以後生活很拮据。讀本科的時候爸媽會每月按時打生活費,日子過得到也還可以。考上研究生以後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好意思再向家裡要生活費了。勤工儉學加上國家每月補助500塊錢,勉強可以生活下去。那個時候想出去改善一下伙食過者想買一雙自己喜歡的運動鞋是要糾結一下的。
後來工作後,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哪個高興啊,心裡想著自己購物車可以清一下了。慢慢的生活是比以前讀書的時候好了,可是我也慢慢發現一個問題:隨著我們收入的提高,我們的消費也在不斷增長。當我們買了蘋果6,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想換最新的蘋果?。我們拚命買了個房子,又想著換更大的房子,買了車子想換更高級的車子。於是我們又不得更加拚命的工作,陷入一個死循環,被慾望支配著。
後來我覺得有必要學習一下理財知識,因為我的理財知識幾乎空白。我讀的第一本理財書籍就是窮爸爸富爸爸了,讀了之後才知道我上面說的死循環在窮爸爸富爸爸那裡叫做老鼠賽跑,如果跳不出老鼠賽跑的圈套那麼你的一生將會在債務中掙扎。
窮爸爸富爸爸作為財商科普讀物,寫的非常簡單,但是有很多話寫的很啰嗦,重複的很多。不過我仍覺得是一本不錯的理財科普讀物。他告訴我們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他們不為錢工作,而是讓錢為他們工作,他們買入資產,資產可以被動產生收益,然後不斷地複利(千萬不要小看複利啊!!),當資產的收益超過你的支出時你就實現了財務自由。而窮人呢,則總是去消費,從來不關注自己的財務狀況。錢不夠發的時候就努力工作,掙錢了就又去消費。所以窮人還是窮人。
其實窮人個富人最大的區別就是財商的區別。也就是在對待錢上思維的區別。而往往思想上的轉變比一味的拚命努力更重要!不信你去跟你身邊的人說說理財,說說基金,說說債券,說說股票。多數人會怪異的看著你。唉,我們的理財知識太匱乏啦!
第一部還是良心之作,後兩本勉勉強強作為一個補充,再後面全部都是垃圾圈錢作品,千篇一律
@酷金範的邏輯思維真好! 我反過來模仿一下,作者成功了一家公司,是否就能說明作者寫書不是騙錢的?即使作者的所有公司都成功了,那能否就能說明作者的書真的不是騙錢的?我看難說,因為不能保證作者的公司都是按照書上所說的操作的。就算都是按照書上所說的操作,也無法證明工資做了書上沒有寫的事情才導致成功。
舉個例子,我剛工作是月收入1000,然後我嘗試了一百種方法堅持努力最終成功的讓月收入超過100萬。前面99中方法都是對的沒有錯,但是你試了估計沒有用。因為後來我老爸讓我管他的公司,每個月給我100萬。
富爸爸窮爸爸的書,說的道理是世界共通的,但是房地產的玩法中國和日本,或者美國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我在日本是這麼乾的,跟書上描述的比較相近。
在日本工作,如何投資房地產
知乎專欄
本文通過作者自己投資房地產的三個例子,詳細講解日本中古房產的投資方法和感想。這裡面,既有現金砸的,也有住房貸款和投資貸款的例子。想定的讀者是在日本工作兩年以上的人。目的嘛,主要是作為投資或自住。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作者旗下的一家公司去年申請破產保護
詳情:《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申請破產保護 非個人破產(圖)-搜狐財經
第一次在豆瓣上看到這本書後也是抱著獵奇的心態去買了一本,不可否認的是這本書確實會給一個完全沒有理財理念的人一定的衝擊,但是短暫的震撼之後,不難發現這些整本書顯得拖沓冗餘,偶爾提及一些投資和理財方面的技巧,但卻並不深刻。更令人反感的是書中反覆提到的一個由作者自己設計的「現金流」遊戲,這種大張旗鼓的植入廣告讓我對本書的印象更加糟糕。
推薦閱讀: